山西新农村建设规划那几个地区

江西新农村建设权威网站
首页|||||||||||
江西省气象台今天中午十二点钟发布天气形势和天气预报:
天气形势:今天中低层西南气流有所加强,受高空低槽与中低层切变线影响,全省阴天多云,大
部分地区有小雨,其中九江市局部有雨夹雪。今天晚上~后天受高空槽、中低层切变、
西南急流和强冷空气影响,我省将出现较明显的雨雪天气,其中赣北赣中部分地区将
先后出现中到大雪,局部暴雪;21日晚~22日晚上偏北风加大,赣北江湖水面阵风可
达7级;气温下降,过程降温8~10℃;请各地注意防御。
&&&&&&&&&&&&&&&&[周报]
&&&&&&&&&&&&&&&&
&?&&&?&&&?&&&?&&&?&&&?&&&?&&&?&&
&&&&&&&&&&&&&&&&
&&&&&&&&&&&&&&&&&&&&
=全国涉农网站=
农业农村信息网
中国乡村发现网
中国花木网
中国养猪网
中国枣信息网
艾格农业网
三农直通车
吉林农产品网
中国蛋鸡网
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网
中国谷物网
中国饲料原料网
中国农业网址大全
新农村建设网
中国农药咨询网
河南新农村综合信息网
中国农业经济信息网
食品在线网
世界食品网
海峡农业网
湖南新农村网
中国环保能源网
湛江农业信息港
大连农业网
贵州农经网
金光农业网
中国农民工技工工作网
山东农商网
中国蔬菜网
江西特产网
成都种业网
泉州蔬菜网
九江米市网
点食成金网
山西卫星农网
中国奶酪网
泛珠三角农业经贸网
绿色中药材网
中国果品信息网
福建农业信息网
湖南花木网
广西农业信息网
桂平农业信息网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西部农业在线
中国食用仙人掌网
青海省农牧信息网
重庆兴农网
四川农经网
山东兴农网
新疆兴农网
湖南常德农业
中国农业网
中国火龙果网
中国药都信息网
中国谷物网
中国农业网(北京)
中国芳香植物网
澄迈农业信息网
中国农商网
中国粮食商情网
中国绿色农林网
中国金农网
辽宁商务网
国际粮油商情网
中国食品商贸信息网
四川特产网
中华农业在线
中国食用菌天麻网
中国农副网
全球农业网
北京农友科技图书网
云南兴农网
山东果品信息网
中国农业信息港
温州农贸网
大马帮农产品商务网
良源粮油网
保鲜世界网
中国苗木果品网
中国农化网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产信息网
西藏农经信息网
第一食品网
中国农源连锁网
三农直通车
=其它友情连接=
江西省人民政府
南昌市科技局
中国江西创业网
江西农垦网
江西第一人才网
赣南脐橙资讯网
江西128人才网
中国新余蜜桔网
天意生物技术
江西律师在线
新华网江西频道
江西土特产网
江西省工业网
google搜索引擎
江西减灾委员会
江西名企网
第五届全国农运会
南昌建设网
中国中小企业江西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
南昌搜房网
江西房地产网络世界
乡村婺源网
中国食品网江西频道
江西中小企业网
主办: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 
电话:5 E-mail:
江西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一份关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南娄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政
&&&&&& 一份关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南娄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政史系0702班
调查目的:1.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巨大变化;
2.了解现在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3.通过了解农村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
4.走入乡村,参加实践,为以后大学生当村官积累更多的经验
调查情况:
1. 我调查的乡村名称
答: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南娄镇南楼村(具体以南娄村作为代表)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宽裕型小康镇称号。2004年2月分别被市委、市政府和盂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单位和红旗单位称号,2005年3月被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报命名为&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
南娄镇将继续着力打造煤炭、耐火、焦碳、饮料、铸造等工业基地和万亩核桃树、千头肉牛、万头猪场等农业基地,为争创全省经济强镇并跻身全国500强乡镇,为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全镇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做新贡献。
2. 乡村的人口数、人均土地数和人均收入数
答:南娄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共有45个行政村,7724户,29092人,其中农业人口27745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亿元,财政收入108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率先进入了全县宽裕型小康镇行列,争创了全市第一经济强镇。
南娄镇人口数据:
总人口 13931
家庭户户数 358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726
家庭户男 6434
家庭户女 6292
0-14岁(总) 3543
0-14岁男 1850
0-14岁女 1693
15-64岁(总) 9516
15-64岁男 5351
15-64岁女 4165
65岁及以上(总) 872
65岁及以上男 428
65岁及以上女 44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378
3. 乡村的位置以及人文地理环静
答:南娄镇位于盂县南部,镇域西部、南部与寿阳县、阳泉市郊区接壤,东连秀水镇和路家村镇,北与苌池镇毗邻,
4 .乡村的产业结构以及资本的流动情况
南娄镇将继续着力打造煤炭、耐火、焦碳、饮料、铸造等工业基地和万亩核桃树、千头肉牛、万头猪场等农业基地,为争创全省经济强镇并跻身全国500强乡镇,为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全镇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做新贡献
南娄镇是盂县的工业大镇,经济强镇。近年来,该镇加大调产力度初步形成了以煤炭、耐火为主导产业、核桃露饮品、铝塑管、焦碳、铸管、水泥等多业并举的工业产业和以万亩核桃树生产基地、千头肉牛生产基地、万头养猪场等农业产业。全镇共有16个煤矿年产原煤200万吨,共有35个耐火企业,其中西小坪耐火工业园区武氏兄弟年产各种耐火砖、硅砖30余万吨,是亚洲最大的硅质耐火砖生产基地,南娄集团大寨饮品有限公司的&大寨&牌核桃露已荣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国名优产品、中国市场饮料健康价值5颗星顶级桂冠等称号,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
该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加工、种植、销售等一系列产业链。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由以前的单一卖粮食变成了现在的加工型产品。
5 .乡民的流动情况
答:乡民的流动情况不太大,当地经济是盂县最好的,所以很少有人到外边打工。但是由于该地的煤矿较多,因此从南方来这打工的有不少。还有就是一些学生在外地念书,有些就不回来,在外面闯事业。
6.乡村的基础设施
答:南娄镇在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过去几年,盂县突出公路建设,&以路为先&推进全县小城镇建设。盂县南娄镇完成了3.5公里的盂榆外环路建设,是整个镇区的位置和布局更趋合理,更具发展潜力。就如南娄村,村里所有街道和马路均被水泥硬化。村民不再为以前下雪下雨路变泥泞而发愁。不但如此,村大队盖了小二楼建立了南娄新村,新村两旁种了许多树,村里还买了健身器材,闲暇时,村民都喜欢边锻炼边唠家常。村民们都搬进了新楼,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南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这是别的村所没有的。
南娄镇政府开发了南娄镇供水工程项目。项目工程总投资324.683美元,初步估计年收入200万元,创利150万元,投资回收期16.67年。该项目充分利用优质地下水资源,缓解用水矛盾,增加水资源效益,促进用水节约。建设规模为新增日供水2750吨。这一项目不但有效地缓解了当地百姓的用水困难,更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南娄村实行村内电话联网,使一村内的人们打电话不用交话费。村内几乎是人人有小灵通,走到哪说到哪,不用担心话费。村内实行大队统一闭路电视,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脑。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面的信息。
7.乡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答:以前,各家各户都有二三十亩的土地,收入主要靠农业。现在,这种局面发生了大大的改变。村民不再种地,大部分人家把土地让了出来,一部分土地用作建厂、开发煤炭等。剩下的一部分土地则由愿意种植土地而又有种植经验的人承包。这样,村里的人们便在村里的工厂工作。前几年,村里还建了超市,人们不用到县里买东西,出门便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家庭比较富裕的承包煤炭,一年的收入非常可观。村里的厂子不但容纳了多余的劳动力,而且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每当过节,村大队会给各家各户分发面、油、
米、核桃、糖等,每年每人一吨炭,每年每人至少500元。这些都构成了乡民的收入。
8.乡民的土地占有情况
答:上面说过,以前,人们都种地,现在,这种局面发生了大大的改变。村民不再种地,大部分人家把土地让了出来,一部分土地用作建厂、开发煤炭等。剩下的一部分土地则由愿意种植土地而又有种植经验的人们承包。
9.乡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答:随着乡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里建起了舞厅,闲时,年轻妇女都喜欢跳舞。后来,男人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有助于人们锻炼身体。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人们跳舞有了瘾,不顾家。特别是对孩子们,放学回家,吃不到热乎乎的饭。只能吃方便面或者出去吃。长久以往,对孩子的身体不会有好处。
平时,人们还喜欢打麻将、扑克,下象棋。虽说这些都是益智类游戏,但人们却把它作为发财致富的门路。着迷于这些,有的人把家都输光了。我同学的一个亲戚赌博输了30万,借了高利贷。最后还是父母出钱解决了这件事。后来,还是不改本性,再次赌博输了好多钱,父母不管,只好逃到外地。这样的悲剧也许是少数的,但是不能不引起村民以及村委的关注。
生活富裕了,这是好事,但人们不能忘记了这句话:勤劳才能致富。邪门歪道最终是要走上不归路的。幸福生活要倍加珍惜。
10.乡民对国家有关农村政策的关切程度
答:乡民对国家有关的农村政策大部分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好像不是特别关心。我问住在南娄的姑父,他就不太了解。比如:国家免收农业税,因为好久不种地了,后来才听别人说。自己就不知道。而且,因为村民的文化有限,一些国家的农业政策村民根本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这些政策对他们有多少好处,他们也不懂怎样从这些政策中发现一些致富门路。只有少部分人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靠智慧致富。大部分还是靠付出苦力来换得钱财。
这就需要村委组织村民就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专门的学习。还有就是村委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公布网,让村民通过上网就能了解相关的政策。
11.乡村的土地转让情况
答:现在,南娄村的土地大部分不种了。有的开采了煤矿,有的建了厂,有的建了新村,有的被别人承包种地。
12.乡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情况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个险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三大部分。
乡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太完善,虽然,现在各家各户都有了医疗保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看病难的局面。村民生病了,只有到当地的医院才能报销一部分医疗费,但大部分人们得了重病会到省医院或者外省医院就诊。医疗费就得不到报销,这样,还是没能解决村民看病贵的现象。
当地煤矿只有部分人能得到工伤保险,一些临时在煤矿上工作的村民就不能得到保险。发生了事故,村民只能得到一部分矿上的赔款。
13.乡民对村干部的认可度和信赖度以及村干部和乡民的关系
答:乡民和村干部的关系不是特别的融洽,以前,村干部选举总是拉帮结派,有钱有势的人就能得到支持,一些有才能的人反而得不到重用。自家支持自家的人,一些人还明目张胆的承诺:只要村民选自己,就会得到一些钱和东西。还有的公然诋毁参选对手。这些现象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改变。
前不久,盂县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完成。&因村而异、一村一策&是该县各乡镇在换届选举中的一大特色。盂县特别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想大中专学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选拔村干部,妇女干部参加村支两委选举。
盂县南娄镇针对本镇以往私挖滥采比较严重的现象,提出了&凡是三年之内参与过私挖滥采的村民不能列为村委会候选人。&
14.乡民的居住条件
答:现在,南娄村的村民居住条件非常好。村大队盖了小二楼建立了南娄新村,家家户户有电汽化东西,新房装了空调,人们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着&冬暖夏凉的生活&。新村两旁种了许多树,村里还买了健身器材,闲暇时,村民都喜欢边锻炼边唠家常。村民们都搬进了新楼,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15.乡民的不动产
答:乡民的不动产包括乡民居住的房子、土地、乡民开的工厂等。
16.乡民有无合作社组织
答:有,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社公司、农业合作社。
17.乡村有无变工现象
答:这一现象非常大,近年,许多工厂倒闭,又有许多工厂建成,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转到新建的工厂。人们很少会固定一个工作,哪里赚钱就到哪里。近年,我省关闭了许多私人煤矿,致使许多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不得不另谋出路。
18.乡村的不良现象
答: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乡村的不良现象也相继多了起来。不知是否像社会上说的那样,人一有钱就变坏。人们在业余时间总是喜欢赌博。偶尔玩玩也许没什么,但是长久以往,就不是一件好事。有的人专门办起了自动棋牌室,供人们赌博。还有就是有些人们办起了网吧,未成年儿童经常到那玩。特别是学生,经常聚众打架。还有一个有名的黑社会组织--黑太阳组织。有些人还不顾国家政策,私自开小煤矿,不过,在县政府的监督下,这些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乡村的不稳定因素
答:近几年,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南娄村也是如此。最重要的应该算是--贫富差距的拉大。真的,办厂开煤矿的太有钱了,而,穷人连学都上不起。其次,是现在工作太难找了,有些人为了挣钱,做一些非法的事。最近,盂县贺村就有5名不到20岁的青年合伙参与了好几起抢劫事件。特别是今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人们的工作更是不好找,外出打工的有的回到了家乡。乡村待业人越来越多。这就为乡村的发展增大了很大的难度。
20.乡民在闲暇时间主要做些什么
答:闲暇时,有的男人喜欢玩牌,有的妇女唠家常,有的上网,有的跳舞。
21.乡民怎样对待传统节日
答:像许多北方人一样,村里的人对待传统节日非常重视。每当春节,人们都会置办年货。贴春联、包饺子、穿新衣。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人们要做年糕,过年蒸馒头都必须在里面包东西。中秋节吃月饼,拜嫦娥,祈求来年有个好丰收。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
22.乡民对学校教育的认识
答:近几年,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有钱的人们把孩子送到师资条件好的学校。千方百计让孩子念书。大部分孩子接受了初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大中专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这无疑为南娄镇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人才。
23.村委会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答:村委会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是非常大的,准确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学校的教育离不开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南娄村每年都会有村委会出钱给学生买一些学习用品以及课外书。每逢有节气,村委会给老师们分钱,这从一定意义上增强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反过来,教育又会反哺乡村的发展。只有九年义务教育搞得好,以后的高等教育才会有保证。这样,孩子们长大会对乡村做出很大的贡献,这对一个村的长久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国之根本,我想说:&教育也是村之根本&。
24.乡村学校的规模
答:乡村学校的规模不是特别大,因为现在提倡优生优育,乡村的孩子不是特别多。还有就是,乡村的教育没有县里的好,大部分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县里的学校读书,乡村一般都是一个班一个老师,英语和音体美就没有专门的老师,而,这些老师都是村里的一些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不能保证教育的高质量。乡村的教育还是很薄弱的,需要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不要把大批的资金用在建设县重点高中,我们盂县的一中在山西省算是漂亮的,可是升学率却一年不如一年。在资金有限的基础上,要合理利用,不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25.学校的校舍及办公条件
答:南娄村的学校还可以,老师们有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资料,没有多媒体教学。
26.课程设置情况
答:小学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英语,没有音体美。中学课程设置和一般的学校一样。除主要课程外,还有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课
27.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答:教师的待遇挺好,除工资外,村里还给老师们发钱和日常的米面之类的东西。有时带老师们出去旅游。家长们尊重老师,也想让老师教好孩子们。
28.教师是否短缺?素质如何?
答:教师短缺非常严重。小学没有专门的英语、音体美老师,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中学一个老师带几个班,也有一个老师带几门功课的。小学教师几乎是村里找来的,没有受过专门的高等教育。中学还可以。大部分是专科毕业。不过,这几年,学校的一些临时老师都不在了,聘请了一些从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为村里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9.各年级学生数
答:小学:一年级:28人 二年级:31人 三年级:25人 四年级:33人
五年级:30人 六年级:39人
中学:初一:58人 初二:56人 初三:47人
(注:初中年级为平均人数)
30.学校的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
答:学校的经费主要靠国家和当地的村里。我听小学校长说,因为小学学费全免,造成小学学校经费短缺,不能正常维持学校的日常开支,有时买一些东西得自掏腰包。所以,只有靠政府和村里资助。学校的钱除用来日常开支,如:交电费,买煤和教学用的粉笔等教学用具,还有就是给老师和学生买一些书,发一些奖品。改进教学设备等。
31.学校是否有现代化教学设备
答:小学学校配备了电脑,但是只是老师办公室才有,小学生根本无法真正接触到。老师上课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法,中学就好一点,每星期上两节计算机课,所以,多多少少中学生了解到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因为时间有限,电脑平时又不对外开放,因而,学生还是无法利用电脑来查一些资料,辅助平时的学习。电脑不能有效利用。
32.学校是否有寄宿生?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怎样?
答:初中学生只有在初三时在学校寄宿。初一初二学生不寄宿。因为初三学生学习紧张,所以大部分学生寄宿,学校的食堂饭菜花样繁多且价格合理。宿舍有点拥挤,夏天学生洗涑不太方便,一部分人洗完后,另一部分学生才能洗。夏天宿舍容易潮湿。我向一部分学生了解到,宿舍太潮湿了,又容易生湿疹。学校也在积极改善条件,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另外,我从学生中了解到,夏天天气闷热,学生容易中暑,学校就熬了绿豆汤,免费让学生喝。我想在南娄村委的带领之下,南娄中学会越办越好。
33.学校除了政府拨款外,有无社会捐助?捐助怎样?
答:有。村里的企业会拿出一部分钱来修建学校,给学生买一些学习用品,新修的小学就是村委集资修建的。
34.近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以前,校舍简陋,一式的平房,砖瓦结构,破旧不堪;教学设备设施落后,学校环境差,办学条件非常简朴,处于落伍、薄弱阶段。
但是,现在危房变成了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就像校长说的:&用上政府更新配置的新课桌凳,是今年年底最让我们学校师生高兴的事儿。上级还给学校及时把生均公用经费拨付到位,配置了足够的教学仪器、图书,再加上学生享受的'两免一补'政策,现在农村学校,日子过得这么舒坦,我和老师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努力工作,教好学生,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该校校长这样表达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他带来的喜悦之情。
35.乡民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需求怎样?
答:乡民很有必要进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现在,农民失业的越来越多,大部分打工返乡的农民工不会种地,又没有技术,这就需要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学习技术,一技之长才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再者,农民的文化水品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会造成影响。孩子不会做题,父母也不会解决,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还有就是影响新农村建设,可见,教育对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6.乡村教育存在的最严重问题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农村教育的话题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关键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乡村中小学的办学,现阶段还不是扩大优质资源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基本办学条件的问题。乡村中小学办学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老化。教师一般都是40岁以上的。在南娄村小学,专门从事英语和音体美的教师没有;二是办学经费短缺。县里几乎把资金都用在建高中学校上了,对村中小学几乎没有多少投资。新建成的盂县一中据说是按照某个大学建造的,学校非常豪华。中学的日常经费只是靠收学杂费。三是办学环境较差。
乡村中小学办学的困难和问题,造成学生厌学、教师没有积极性,反过来又增添办学的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37.发展乡村教育最关键是什么
答:教育最核心的功能是让受教育者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在今天,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现代公民。 
 然而,今天的乡村教育已经远离了这些基本目标。以九年义务教育(一般是6+3)为例来看,大部分学生读九年书纯粹是因为别无选择。最终他们能够学到的仅仅是基本的识字读写、加减乘除和一点点自然科学常识。而这几年,恰恰是一个人的感觉敏锐、接受能力强、理性开始发育的关键时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式学习、考试把人的灵性全部磨光,人人都有的无穷潜力在千人一面、僵硬死板的教育之下逐渐枯萎。目前的教育所能传授的内容,完全不需要让孩子们花那么多时间,以那种戕害身体、麻木心灵的方式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学习!   
 如果说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是为了读高中、考大学作准备的话,高考这个目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实际上是虚构的,许多人并不需要走这条路,也没有想要走这条路,然而,一刀切的、官僚化的教育体制,完全无视这部分人的需求。   
且不说高考制度本身存在重大问题、高等教育本身也是千疮百孔,让我们仅仅把讨论范围缩小到乡村教育领域,我们从现象上就能看出问题有多么严重:    
乡村教师普遍素质不高、缺乏学习热情,对工作的热情和忠诚度正在逐年下降;
    学生普遍厌学,即使是最基本的文化常识,很多人也无心学习;   
 乡村青少年中很大一部分人在读完初中或高中以后直接去南方打工,但是只能充当最简单的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增值空间非常小;   
 更严重的现状是乡村中小学的人格教育(德育)实际上已经非常虚化,再加上许多孩子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加庭教育和亲情温暖,很多乡村青少年带着扭曲的、变形的人生观、世界观走向社会。这是中国社会未来的一大隐患。   
 在学校的教育职能由于多重障碍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社会却依然以其他方式养育着自己年轻的乡村子弟:无孔不入的商品经济正在日复一日地普及着金钱至上的拜物主义世界观,无远弗届的垃圾影视文化正在以色情、暴力构建这青少年对社会和人生的初步认识,而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以它巨大的魅力吸引着乡村青少年去挥霍金钱、浪费时间、消耗身体,进一步接受虚拟世界中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暴力为王主义等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今天的乡村青少年在自己的早期教育中既学不到本乡本土的文化传统,得不到如何做人、如何立身的基本教诲,也接触不到人类文明的主流价值。他们一方面是按照大一统的模式接受着与城市学生相同的知识教育,从而养成&城市中心论&的思维习惯,从而对乡土既无感情也无认知;另一方面,也没有受到融入城市文明、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教育。   
 如此,这些人在文化上是无根的。除了小部分人最终艰难融入城市之外,大部分人只能被动地做了经济发展的材料、社会变迁的看客。而乡土社会,却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空心化&,越来越麻木被动,越来越衰败和荒芜。   
 教育不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乡村社会就没有任何出路可言
38.怎样才能把&旧农民&变成&新农民&
答:作为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并以此为生活的农民,在新时期怎样才能塑造成一个新农民的形象呢?那么,首先要保证农民具有丰富扎实的农业知识。因为任何事物之发展,首先要立足本土,在传统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如此,新农民不仅要谙熟农历,掌握农时;娴熟农事,擅长农活;及时农忙,充实农闲;通解农谚,身怀农技……而且,为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而潜心农艺,深化农学,然后通过不断实践,使之能成为有特色生产的农户,成为有产业专长的农家。
--只有首先保证农民的农业知识普及化,然后在不断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生产之特色优势,最后通过生产之技术结构的提高使之成为专业化,只有这样,再通过规模结构的调整,才有可能向农户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但是,随着近几年私挖滥采煤炭的现象的严重泛滥,村里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新农村建设不应该进一步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而主要是保护、修复和改良农村生态环境。大规模的耗用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不断污染空气、河流、土壤,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这一点应该让当代农民深刻了解。做新农民就应该爱护自己的家园,为子孙后代着想。
感想:走出南娄,我感慨万千!2003年南娄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宽裕型小康镇称号。2004年2月分别被市委、市政府和盂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单位和红旗单位称号,2005年3月被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报命名为&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南娄镇将继续着力打造煤炭、耐火、焦碳、饮料、铸造等工业基地和万亩核桃树、千头肉牛、万头猪场等农业基地,为争创全省经济强镇并跻身全国500强乡镇,为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全镇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做新贡献。
但是,这一美好的景象能持续多久呢?如果,人们还是靠煤炭吃饭,那煤挖完了呢,我们又该吃什么。不过,在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道路虽然曲折,前途却一定是光明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