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明教人物人物形象归类?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人物塑造分析
从出身,家世,遭遇,爱情,性格等多方面来评价张无忌这一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心怀仁慈,每次都按别人的意志来做事,因此也有很多矛盾,但也以大事为要,庆幸最后找到自己的感觉选择了赵敏。
关键词: 仁慈;性格多重;讲义气;侠气
张无忌出生于冰火岛,父亲张翠山,母亲殷素素,义父谢逊,十岁之前跟父母及义父在冰火岛生活,后来随父母回到中原,不幸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连张三丰也束手无策,明教神医胡青牛也无法治愈。后来张无忌巧遇一只白猿从其肚中得到九阳真经,化解了玄冥神掌之阴毒也练成了九阳神功。在一次巧遇当中遇到小昭,在小昭的帮助之下练成乾坤大挪移破壁而出,并帮明教解决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危,情急权变之下,众人拥护他当上明教教主。张无忌身边总是不乏美女相伴,如赵敏、周芷若等,张无忌对她们是又爱又恨。最后因朱元璋等人谋反,张无忌看破权势离开明教,跟赵敏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一、张无忌的性格
张无忌是个有人觉得可爱,有人觉得窝囊的主人公。性格软弱、仁慈,木讷而且宅心仁厚。张无忌误打误撞当上明教教主,练好前人留下的九阳真经,并且加上乾坤大挪移,除了深不可测的一代宗师张三丰,实在是当时天下无敌手。对于这个金庸自己后来都没法控制,只好按其性格写下去的人物,确实更加接近于现实中的普通人
( 这是从性格方面说。现在人当然不可能有那样的武功,也很难有那样的艳福 )
。特别是他在爱情上的选择问题,对于四大美女,虽然金庸给一个模模糊糊的结果,但就和他自己后来说得那样,到头来,谁也没有彻底和无忌断绝,也就是还都有可能与之共结连理。而任何有所舍弃的选择也都是极其艰苦的,反过来一并拥有,一个不落,也有非常的困难,所以只好不了了之,扯个淡收场作罢。在这种情况下,外人当然也很难给个准确而完美的答案。
张无忌说起来也是名门之后,虽然双亲死的早,义父也不在身边,但身为武林第一人张三丰的徒孙,也可算是身世显赫了。但由于受义父之累(这样说或许有失偏颇,因为没有谢逊,或许他能否来到世上都是问题。张殷的结合要不是狮王的“撮合”,其坎坷可真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难以想象了),小小年纪就饱尝人间酸甜苦辣,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就是这样,他仍不失其处子心肠和仁厚性格,也足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了。应该说,张无忌最大的特征不在“义”而在“宽容”、“慈悲”和性格的“多重”。这所以要分析“义”,是因为他作为“侠”,离不开“义”。而这与他性格的“多重”又是密切联系的。张无忌的出场,不同于金庸笔下的其他诸侠,他有更多的责任,他要化解六大派与明教的急端,化解谢逊和江湖中众多人物的恩怨,团结天下英雄反抗元朝。这些任务无一不是艰巨的,并不是凭高强的武功就可以完成的。并不是只凭“侠风义举”、“君子人格”就可以完成的,金庸大概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而通俗小说又不必深究我少思想的高度,就让张无忌什么思想都有一点,什么思想都可能闪现,把自己多元的文化思想放入张无忌的行囊之中,让他要什么思想就拿出什么思想,很好地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这还不够,还得用点常用的方法,让一个在他采用“邪恶”手段对付邪恶之人的人站在他周围,来使用正统侠士不能采用的许多手段,以补行为受限之不足,正如黄蓉之于郭靖,赵敏出现了。而金庸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绝不会像许多一般的武侠作者一样,让赵敏和张无忌青梅竹马。他看到了一个变化,一个善与恶和周芷若的外善内恶。从而让情节更曲折,更有吸引力,而且作品也更具哲理性。
张无忌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过人的胸怀与宽容,他一开始就超脱了,他慈悲,有十分强烈的佛家的“利他性”。当在冰火岛谢逊讲述家庭惨变之时,他说的是“他……他还能活吗?与张三丰下山求医时首先想到的是俞岱岩的伤势,就连张三丰也暗自赞叹,被周芷若刺中后也替周芷若开脱罪责,认为是周芷若被逼无奈。这需要何等的胸襟。他处处为人设卢,就连比武也怕伤了别人的颜面。他学得了无双的医术,替人解除病痛。佛教提倡道德实践,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张无忌似乎白叫了这个名字,他为人处事,绝没有半点百无禁忌的任性与主动,从事业到爱情,他都是被动于环境,人际关系而无法解脱。不是受骗,就是受激,不如改名叫做“张无奈”更加贴切。
表面看来,张无忌是“有为”的。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多少人梦寐已求的天下第一大教明教的教主,进而又成了天下武林盟主,成了天下百姓反元抗蒙的最高统帅。
然而,进一步看,张无忌又是“无为”的,甚至是无奈的,他武功虽强,性格其实颇为优柔寡断,万事之来,往往顺其自然,当不得已处,也不愿拂逆旁人之意,宁可舍己从人。他练“九阳真经”完全是无意中得之,习“乾坤大挪移心法”是从小昭之请;当武林盟主,执掌屠龙刀,既是少林武当的高人的盛情难却,也是迫于军情紧急;与周芷若订婚是奉谢逊之命;不与周芷若拜堂又是受赵敏所迫。至于张无忌一生受骗上当的故事,那就更是俯拾即是了。
张无忌的这种“无为”看似与道家的精神暗合,但骨子里却藏着佛眼与慈悲心。他之当明教教主,武林盟主固不是出于以天下为己任的主见,而是出于慈悲心;而他谢任归隐虽与他缺少领袖之才有些关系,更与他缺乏领袖的雄心有关,看似无为而求清静。实则是识透了权力对人的腐蚀。不然他不会在将“武穆遗书”交给徐达那时那样厉言厉色的说:“若有人一但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君首级,统领百万雄兵之人纵然权重天下,也未必便能当倚天剑之一击。”徐大哥,这番话请你记下了。”这一段话显示的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是佛家的慈悲心。
张无忌的慈悲心。在小说中写得相当透彻明白。最典型的是下面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作者让张无忌久病成良医。在蝴蝶谷中跟“蝶谷医仙”胡青牛学习医道。日后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医道精深。医者慈悲心。这是人人皆知的。被张无忌治好的人也不知有多少。让小说的主人公兼职行医。这在武侠小说中极为少见。胡青牛号为“蝶谷医仙”。但他还有一个绰号“见死不救”。因而算不上真正的仙佛中人。而张无忌则堪称“江湖医佛”。
第二件事是张无忌遇殷离(那时殷离化名蛛儿。张无忌化名曾阿牛)。殷离临危之际,来看断了腿的张无忌一眼。要张无忌说他爱她,愿意娶她。这本是一个荒唐的想法和建议,但张无忌竟然真的答应了她。而且答应的斩钉截铁。张无忌此时一不知对方是自己的表妹,二来也不爱她,三来对方不仅因练“千蛛万毒手”而相颜丑陋且性格古怪,非但不可爱,甚至相当的可厌。张无忌之所以答应要爱护她甚而娶她为妻。此无他是慈悲之心大动。可怜殷离的缘故。
第三件事六大派围剿明教的光明顶。张无忌适逢其会。先是见灭绝师太对明教锐金旗下教众大开杀戒。正派人士固是因为正邪不两立而不闻不问。而明教的支流天鹰教竟也袖手旁观。张无忌作为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一个毫无见识更无声名的小伙子,居然强行出头,奉劝灭绝师太不要再杀,他宁愿挨她三掌。佛门中人灭绝师太毫不慈悲。而张无忌道是地道的佛家心肠。继而张无忌在练了“乾坤大挪移”武功心法之后。明教已危在旦夕。张无忌再次强行出头,劝各派与明教止息干戈,惹得天下英雄哈哈大笑。因为他要做的事与他的身份天差地远的不合。然而身份虽不合,慈悲之心却迫得张无忌非如此不可。他的劝解既不是要帮着明教“邪魔”与正派武林对敌,更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个人野心,而是纯粹出于天性的慈悲心肠。
以上三件事足以说明张无忌的慈悲心肠。说明他不枉“佛家之侠”。这与狄云的碌碌无为大不相同。一来可能是作者觉得武侠小说写狄云这样的碌碌无为的可怜人物实在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在这部书中改弦更张。给张无忌更多的表现他的侠气的机会。二来是因为射系列的基本体制。是要写大事件,大场景。因而要写“大人物”,“大英雄”。三来则是作者的思想意识的进化。无为亦可为侠,慈悲更可济世救人。从而使这部小说又回到了武侠小说英雄传奇的正轨。
二、张无忌的爱情
说到张无忌的爱情,就等于矛头直指四大美女,周芷若、殷离、赵敏和小昭。但我们不能忘记在他真正与这四人涉及到爱情之前,就曾对朱九真痴迷到废寝忘食,不能自已的程度。对于这段感情,有人分析为一个人幼稚时的初恋阶段,感情刚刚萌动,见到一个顺眼顺心的就会爱上。而在经受打击之后就会渐渐成熟,也就会有更加准确实际的爱情观。但张无忌以后真的成熟了吗?
在艺成之后他首先遇到那个处处寻找张无忌的殷离,他却叫曾阿牛。而他答应殷离的一生厮守也是在逼迫之下,同情心占有上风的情况下作出的。到后来他知道这个面容丑陋的女子就是蝴蝶谷的少女阿离,而她念念不忘,处处寻找的居然就是自己。这种情况下,张无忌也就是“岂知她竟会对自己这般念念不忘,不由得好生感激。”所以总体上说,张无忌和殷离是没有那种心心相印的爱情的。
而对于那个“汉水舟中喂饭之德,永不敢忘”的周芷若就不能简简单单的说得明白的了。张无忌对她似有情,但却也是朦朦胧胧,或者可以说张无忌就根本没有明白他自己对于周芷若是什么样的感情。张无忌那种受命于人,优柔寡断的性格在对于周芷若的问题上是最显露无遗的。如全书最后所说他始终对于周芷若是一种敬畏之情,而与其成婚却也是奉了起义父之命,他对周芷若始终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先是感怀于她,感恩于其屡次相救于。而后又是孝字当道奉义父之命成婚,而如他自己所想与周芷若成亲,正是顺了广大英雄豪杰之意。意于名门正派相交。
说到赵敏,她当然很难找出一个不适合张无忌的理由。世间美好女子何其多哉,但象她这样聪慧的的女子却如凤毛麟角。聪明人很容易找,但智慧的人不容易找。古人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她应是两者都具备的。身为大元朝的绍敏郡主能独当一面,对于大局的统筹,需要的不单是不让须眉的豪气,还要那知己知彼的智慧;身为人女,为了保全所爱之人硬是担起未婚先孕的骂名,显现出的不单是对挚爱的维护,更有危难之中的大智大勇,最值得感叹的可能还是“知父莫若女”啊;对待爱人,赵敏绝不会说“我可以不和他在一起,只要他幸福”,她所爱的人的幸福,必然要有她的参与,也绝不会说“今生若无缘,来生我们厮守。”一百年太长,她只争朝夕。这不只是对爱情的肯定,更是对于人生观的自我肯定;“凡事不可看表面。”是赵敏对张无忌的忠告,也是对天下男人的忠告。像周芷若这样秀美柔弱、我见忧怜的女子是极具蒙蔽性的,当然周确实是一聪敏美丽兼备的能耐女子,只可惜偏偏遇上了赵敏。而赵敏不曾费尽口舌争辩却以她独特的方式让张无忌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事实……试问这等智慧古今几位女子能有?
最后一个是小昭。温柔体贴,可爱可亲,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完美形象。而张无忌打动她的也不过是其老实真诚,对她一个丫环身份的人还关怀备至。其实这到不是因为小昭身份怎么样的特殊,使得无忌怜惜于她,张无忌本就是个不顾自身,一心想着别人的人。他可能是性格软弱,他也可能确实优柔寡断,不具备大英雄之气概,但他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是不容怀疑的。具体到张无忌是不是真的爱小昭我到觉得值得商榷。刚开始张无忌无疑是对小昭没有男女之爱的那份感情的,只不过看着她有些可怜,他作为男子有责任保护她而已。到后来,看小昭那个态势,可能张无忌也就不明不白地觉得小昭也是人选之一,并列四美了(这里我想说的,不是张无忌不喜欢小昭,他当然喜欢小昭在身边,只是可能不是像对周芷若和赵敏那般的爱意连绵罢了)。
说到这,不由想到一个问题,有人说过,为什么这么多美女会喜欢上这个既不英姿勃发,又不能言善辩的愣小子呢?说到底,这是金庸写的,为了这部书服务,美女爱上男主角还要理由吗?呵呵。现实一点说,我觉得赵敏等人选择张无忌是没有错,还说明他们具有非凡的眼光和睿智的头脑。比如从表面看去,谁都觉得宋青书不比张无忌差,但从长久来看,宋青书当然无法和张无忌相比较。或许有人认为宋青书只不过是个情种,痴迷地爱上了周芷若而犯错而已(这很能引起现代一帮自以为思维开阔,敢爱敢恨人的推崇),但像张无忌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犯他那样的错误。究其根源,还是宋远桥对他失其管教,让他不免带有浮滑子弟的气味。这样的人加上有一定的地位,所以总有自我毁灭的一天。从这看来,张无忌无疑是个值得爱,值得托福终身的男人。
三、张无忌的总评
张无忌是个普通人。正如金老先生刻画时所说
张无忌更像一个凡夫俗子。而作为一个凡夫俗子,他就不可能是完美的。张无忌可谓是君子,但他却不是一个好的领袖,或者可以说是他不具备做领袖才能。
张无忌贵为明教教主,论起政治可谓是一窍不通,甚至有些畏首畏尾。明教教众遍布天下,与朝廷为敌。如今的蒙古帝国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华夏江山则可失而复得。张无忌却无法以民族大业为重,却总是在小事上纠葛。蒙古人的荣耀,早在成吉思汗的时候便锋芒必露。可是受到华夏奢靡之风的影响,蒙古铁骑的威力已大不如前。张无忌却不志在为国,而是急于接义父回中土。他不适合干大事。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所以说张无忌只是君子,而不是男子汉大丈夫。
[ 参 考 文 献 ]
[ 1 ]& 金庸《倚天屠龙记》&
P207页&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 2 ] &钟晓毅、费勇《金庸传奇》P93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二版
[ 3 ] &金庸《倚天屠龙记》P759页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1994。5。
[ 4 ]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代序》P2页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北京第二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倚天屠龙记人物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