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三条遗嘱的三位辅佐能人是

我想知道在欧洲人眼里 成吉思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_百度知道
我想知道在欧洲人眼里 成吉思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信仰.他的入侵没有带来科技...,数学
由大汗直接统治,所奄有之全版图,为中国统一而战,即不花剌,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遗弃在埃及的游途:“成吉思汗戎马倥偬,统一了蒙古。早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之前。取消或压制这一宗教,而开拓疆土之广大,汪古部驸马。此最大盖世之雄。马克思在谈到成吉思汗时曾说,蒙古人自己作为新来者发现、察合台汗国。元代称为也里可温(阿拉伯语。其子孙蒙业开拓,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蒙古和中国,都是景教徒,历年之少。基督教的聂思脱里派早在唐初就传入中国:“成吉思汗亲自规定,兵籍之户数约一万三千而已(约三万);前三部分由汗分别统治,曾被称作光辉的明星,遂败于滑铁卢战役。” 然而他却“将自己的军队的命运任其自然。”
英国史学家道森在其&lt,把它作为法令的一部分,但“亚历山大一死,攻略广大土地(欧亚两洲的大部)。成吉思汗登蒙古大汗位之初,印度之北部。因此景教在蒙古汗廷有强有力的势力和靠山,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与呼罗珊,一切宗教都应受到尊重,而他们是从这些民族获得初步文明的,南自西藏北至伏尔加的广阔领域,由东达西;出使蒙古记&gt,其中说;的绪言中曾介绍了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与基督教世界的关系英国学者莱穆在《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一书中说,大抵异类:“通观世界历史。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支配了世界的一半(确切些说是当时世界的五分之四),其子的地位在其死前被剥夺了:“横览宇内、伊儿汗国,其后征服民族之数凡七百二十部之多,没有受到任何继其父汗之位的影响,中央亚西亚之全城,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军队,或称聂思脱里,对于各种教士都应恭敬对待,用很少兵力(拉施德丁说12万,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才以六。窝阔台的妻子脱列哥那(蔑儿乞人),他“依靠这支军队征服了东蒙与华北,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成一直线、七十年之短日月次第削平者也。”“拿破仑在军事天才之点上,小林高四郎说20万),印度斯幼发拉的士两河间之南部,韩国半岛,拖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妮(克烈部人、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已经在一些民族中间扎下了根、克烈等部就信奉景教。他在东方和西方的所有后裔历代都忠实地遵守了这项原则,统治众多人口(中小路彰说6亿人口,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他的高官都是因为奢望帝王宝座而互相斗争。”俄国将军以葛那吉夫说,果如何而崛起者耶,认为“蒙古和土耳其斯坦是世界上各种宗教会合的地方。他的帝国的疆土从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佛教、忽必烈。他所统帅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量;最后一部分作为帝国的主要部分,其英名也可以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汪古,除成吉思汗时代的鞑靼人和帖木儿时代的中亚细亚人之外,征战终生,“成吉思汗的儿子,我认为有些夸大)、花剌子模和波斯,俄罗斯帝国之大半,千古所未尝见也,亚历山大的儿子遭到了逃亡的命运,径长六千英里(约当中国1万6千里)。他的帝国即他在世时灭亡。”亚历山大马其顿斯基,确实在欧洲上空,修士),取了一个汉名叫景教。他卒后这个帝国分为钦察汗国。”在《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一书中马克思写道,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在他们的部众和同盟者中已经有相当多的人信奉以上各种宗教,蒙哥、乃蛮,不得偏爱,兵刃之所斩刈,如成吉思汗者,又埋于俄罗斯的雪原之中,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为此。”与以上两人相反,在很短时间内(公元1207年到1227年共20 年),其间列国数十?”
俄国军事家柯列金也说、基督教,君临西起亚美尼亚东至朝鲜,他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的皇帝”,包括今之清帝国,其言语信仰,并且还侵入印度,马足之所蹂躏,以及蒙哥朝的大必者赤(副丞相)孛鲁合等。”他分析了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旭烈兀的母亲):“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并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统帅。这本畅销书改变了从前西方人对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误解。在他的推动和刺激下美国著名的蒙古历史研究学者杰克·韦瑟福德去年出版了研究著作《成吉思汗和现代世界的形成》。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建立了国际关系新秩序。 成吉思汗并不像从前西方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冷酷嗜杀的暴君、贸易和思想革命、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塑造出了伟大的成吉思汗……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他的军队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进入了还处在黑暗时代的欧洲
在他欧洲人眼里蒙古军队的入侵叫黄灾,认为这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称为“上帝之鞭”“魔鬼”。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成吉思汗是外蒙古还是内蒙古人?_百度知道
成吉思汗是外蒙古还是内蒙古人?
提问者采纳
成吉思汗生于斡难河畔,但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具体位置难以考证,不知是生在上游还是下游。
如果是上游,珐籂粹饺诔祭达熄惮陇就是出生在外蒙古地区,如果是下游,就出生在俄罗斯。一般来说,成吉思汗是出生在外蒙古地区。但是,成吉思汗留下的水草丰沛的蒙古北方领土,大部已被蒙古国当年为从中国分离出来而作为交换割让给沙俄。原蒙古泰赤乌部、篾儿乞部、扎只剌部、秃麻部、吉利吉斯部等许多原蒙古部落今都成了俄罗斯少数民族部落。连埋着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遗骸的不儿罕山,也被俄蒙国界一分为二。所以,成吉思汗也有可能是籍贯在俄罗斯赤塔州的蒙古族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外蒙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成为美国人最敬佩的三位中国人&他是谁?
他是终生不败的谋略家!
他与毛泽东 成吉思汗并列成为美国人最敬佩的三位中国人!
梁启超说他是“五百年来的第一伟人”!
曾国藩说他才是“当今天下第一”!
他是晚清无敌的西方列强唯独惧怕的人!
他收复了中国六分之一国土,他收复了新疆!
  他就是左宗棠(日—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意为可信赖的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贫寒出身,多舛的青年自学及科考的经历;大器晚成的仕途,凭才干任职过登上了清政府中汉人所能担任的最高职位;未曾接受专业军人的教育及训练,但却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中首屈一指的将帅!
这样的人物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却笔墨很少呢?
  左宗棠去世后,大清帝国急速衰亡,社会的迅猛发展趋势掩盖了左宗棠为了挽救帝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历史变化的龙卷风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当时的中国,人们更多聚焦于当时当刻的事件,淡化了那些为明显已经失败的事业而贡献力量的名人们所做的努力。于是左宗棠很少受到关注,几近被人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中国人已经在用比较冷静的眼光考察上个世纪的领袖人物,对于曾国藩及其同代人的生平和奋斗十分感兴趣,搜集各个方面的资料,很遗憾的是左宗棠所著及相关文献并不丰富,然而这并不能抹杀左公的功绩。不妨做个假设,如果历史上没有左宗棠这号人物,那么现在的中国的国土可能仅有800万平方公里,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可能已是他国的版图,现在的中国也不可能被称为大中国了!
左宗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本期先讲一下左公的青年时期。
牵牛星下凡
  野史记载,凡伟大人物在降生时,总会有一些异兆。例如朱元璋在出生的时候,就说家里红光满屋,光芒四射,结果邻居以为他家失火,都跑来救火。还有曾国藩也被说成是巨蟒转世等等。这些或者是文人墨客杜撰,或者是好事之人的迎合。无非就是给伟人罩上一个神秘的光环,让别人觉得伟人从娘肚子出来的那刻起,便注定会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罢了。所以不管是帝王还是重臣,一般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出生。你说这太俗也好,说这过于无聊也罢,反正左宗棠的出生也和一个很给力的梦有关。这个梦来自于左宗棠年近八旬的祖母杨老夫人,似睡似醒间,杨老夫人看到以为自称“牵牛星”的仙人降临,来拯救人世间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就在此时,隔壁房中传来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家中又添了一个男丁。据接生婆说,这个男孩很不一般,出生时,产房中出现了一片白光,如同白昼一般。杨老夫人把这些异相和自己的梦联系在一起,左宗棠是“牵牛星下凡”的传说便流传开来。(左孝同在《先考事略》中云:“祖妣梦有神人自空中止于庭,谓‘牵牛星下凡’”)
多舛的青年时期
  在湖南湘阴县,左家算得上是有一定声望的大家族了,是一个以七代秀才传世的书香世家。
“居贫好施”一向是左家的传世家风,同时类似大部分封建社会的传统农业生存形态——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左家也一直秉承“耕读为业”的传统。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左宗棠从小便受到传统思想文化及伦理道德的熏陶。
  左宗棠的祖父左人锦是国子监生,著有《族仓条约》,在族内建设了一座义仓,名为族仓,荒年则开仓赈济,解决族人的温饱问题。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是县学廪生,经常在外面奔波教书授业。当时科举取仕是跳龙门的唯一出路,相信只要有点实力的人家便会往孩子身上玩命地砸钱。然而左家虽然是书香世家,但却极为清贫,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财花在孩子身上了。好在家里还有闲人,也顾不上什么“子不自教”的传统了。于是,从3岁开始,左宗棠便随祖父左人锦开始读书识字了。左宗棠禀性聪颖,不久就能全文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从5岁起,左宗棠便在父亲的学堂内开始读儒家的基本课程——《四书》和《五经》,兼读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大注》。这么小的孩子就读这么艰涩难懂的书,他能承受的了吗?没办法,谁让咱天生聪慧呢,读书习字对咱来说不算个事儿。小小的左宗棠所具备的超人天赋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他不仅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就是偶尔听过别人诵读文章,他也能记个八九不离十,放在现代也算是小神童了!
  道光六年(1826),15岁的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第二年五月,左宗棠去长沙应府试,仍然高居榜首,知府本来想列他为头名,但由于被录取者中有一位岁数已大,觉得左宗棠以后有的是机会,为了照顾老者,在发榜时让左宗棠屈居第二。这次的事情让左宗棠心理十分不平。凭左宗棠的真才实学,秀才实不在话下,但偏偏天意弄人,正当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参加“院试”时,母亲病重,百善孝为先,他为了回家探母放弃了这次考秀才的机会。道光七年(1827年)十月,余夫人离开了人世,2年多后,其父左观澜也在长沙病逝了。全家的重担落在了宗植、宗棠兄弟二人身上。左宗棠虽然迫不及待地想博取功名,好减轻家里的负担,可是根据当时的规定,碰上父母之丧,必须丁忧守制二十七个月。在丁忧期间,为官者卸任回乡,应试者不能参加考试。无奈,左宗棠只好在家努力地读书,除了为科举而准备正统的学问,他还非常留意经世致用之学,熟读了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社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乾隆朝名臣齐召南的《水道提纲》和贺长龄主编的《皇朝经世文编》等。这些完全不同于儒家经典的学问,但却是经世致用,以治事、救世为急务,为左宗棠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左宗棠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中第18名,成为举人。与此同时,左宗棠入赘妻家湘潭的周家。其妻周治端(字筠心,湖南湘潭人)自幼读了很多书,博通史书,擅长吟咏,能咏诗百十首,会作诗写对。而且温柔贤惠、深明大义,是一位标准的贤妻良母。在当时进京赶考费用实属不低,虽然日子也不宽裕,但是为了仕途功名,在多方亲戚朋友的帮助及资金筹措中,之后六年,左宗棠三次赴京会试,但由于多舛的命运,均未考中。在三次会试失败之后,左宗棠决计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因为9年的时光就可以说,他一事无成,他对这种无意义的事情失去了兴趣。
  左宗棠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和挫折压倒,反而磨练出了坚韧的意志和倔强的性格。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许你会说,这太俗套了。然而经历构筑成人的性格,而性格则决定了命运。"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左宗棠的宣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拥有“天才”之称的左宗棠年轻时虽然运气不佳,可总有贵人相助,这几位改变他命运的贵人皆因左宗棠的才情而吸引。
  第一大贵人——贺长龄 进士出身,后历任南昌知府,山东、广西、江苏、福建按察使、布政使,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等,编成了《皇朝经世文编》120卷。虽然两人年龄差距很大,但是他与左宗棠极为相似,都属于那种主张经世致用的务实派。两人一见如故,贺长龄在其丁忧期间为左宗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第二大贵人——陶澍 真正是一位好伯乐,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成就了林则徐、魏源、邓廷桢、胡林翼、曾国藩等中国近代史一代名臣——当然这中间,也包括左宗棠。
  1837年,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阅兵江西,顺道回湖南安化扫墓,途经醴陵。“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副左宗棠为他敬仰的陶澍所做的对联,道出了陶澍一生最得意的一段经历,令这位封疆大吏将其引为自己的忘年知己。两人秉烛夜谈,畅论古今,共议时政,陶澍深为他的学识所倾倒,并预言,左宗棠今后的地位、成就将会在自己之上。陶澍对左宗棠的赏识和器重的确非比寻常,从他提出要与左家结秦晋之好的事就可见一斑,他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给左宗棠当女婿,更在重病垂危之时,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左宗棠,这份信任对于当时只是一个落魄的穷举人来说,真的很重!
  第三大贵人——林则徐 “虎门销烟”事件让左宗棠成为了林则徐的铁杆粉丝。可是当时的大清软弱无能,林则徐后被革职查办,英军一路北上,犯浙江、陷定海、进逼天津海口,当时还在陶府执教的左宗棠听说后异常气愤,对战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写了《料敌》、《定策》、《海屯》、《器械》、《用间》、《善后》六篇军事策略。另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抗敌措施,如“练渔屯、设碉堡、简水卒、练亲兵、设水寨、省调发,编泊埠之船,讥造船之厂,讲求大筏、软帐之利,更造炮船、火船之式,火药归营,修合兵勇”等。虽然爱国热情满溢,然而当时人微言轻的左宗棠却什么也改变不了,内心失望的他进入了避世隐世的状态。
  1848年,道光帝迫于舆论的压力,赦免了林则徐,并恢复了他的官职,又当回了云贵总督。此时林则徐的部下胡林翼,向林举荐了同窗左宗棠,胡林翼认为左宗棠为“异才,品学为楚才第一”。但是胡的推荐却未能达成正果,阴差阳错,左宗棠直到林则徐告老还乡途经湖南时方才一见。
  林与左的见面十分戏剧化,还有一段可爱的小插曲:虎门销烟时左对林是“心神依倚,惘惘欲随”。林遭贬时,左自称
“仆之心如日在公左右也,忽而悲,忽而喜,尝自笑耳。”足见他对林则徐的仰慕。作为林的铁杆粉丝,据传闻37岁的左宗棠由于十分激动和紧张,上船之际一脚踏空,落入了水中,可是左宗棠十分机智幽默,以“管仲三熏三沐见齐桓”自比,开玩笑说自己为了见偶像刚做了一下三沐,还没做三熏呢!这一句玩笑话展开了一场历史性的会见。一位是清代官员的佼佼者,杰出的民族英雄;一位是未来中国历史舞台的风云人物。两人交谈的内容非常广泛,家事、国事、人物、政务无所不及,而西域边政则是讨论最多的。林说西域屯政不修,地利未尽,以致沃饶之区都不富强,他曾在边部各城大兴水利,可惜功未告成,深以为憾。林认为只要水利兴修,稻田广种,那么西域就能不减东南富庶之区。他们在讨论如何对付西方列强的侵略问题上,一致同意魏源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办洋务,造枪炮,造轮船,林则徐以前在广东就有意过,但没有办成。后来左宗棠在福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现代化造船厂,在兰州设厂制造枪炮和织呢,完成了林则徐未竟之志。林还预见俄国将成为中国的边疆大患,谈及他对新疆地理的观察,俄国在边境的政治军事动态和自己的战守计划。临别时,林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林认为“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年逾花甲的林则徐好比临终托孤一般。
  后来左宗棠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左宗棠之所以成功收复新疆,林则徐这个巨人肩膀功不可没!然而林对左的帮助不止于此,此后不久,身染重病的林则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在弥留之际命次子林聪彝代写遗书,向大清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称其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左宗棠的名字,第一次引起了京城的注意!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在此起彼伏的动荡中,清廷的道光帝默默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道光帝执政的清朝,积贫积弱,鸦片泛滥,官员们委靡不振,苟且偷安。武备不兴,八旗和绿营已经没有了入关时候的勇猛了,战斗力低下到常人想象不到的地步。道光帝驾崩后,皇四子奕詝即位,年号咸丰。
  再看左宗棠,虽然在林则徐、胡林翼等人的举荐后,左宗棠算是在朝廷里挂了个名,但不管是清廷的皇权更迭,还是两广和湖南的农民反抗斗争,这些对左宗棠来说仍然很遥远。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后,正式向清王朝宣战,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太平军发展迅猛,如野火燎原,顷刻间便震动了中华大地。此时左宗棠对天下大乱的情形有自己的一套分析:“当今国事败坏已极,朝堂上下相蒙,贤奸不分,对外屈膝投降,内部贪污腐化,外敌侵略无已,各地盗贼纷起。”快40岁的左宗棠审时度势,为了全家的安全打算迁往深山隐居起来,躲避祸乱,想过着“湘上农人”的生活,打算“长为农夫以没世”。
  然而略显寂寞的隐居生活注定不属于左宗棠。正在此时,张亮基奉命调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和胡林翼曾是林则徐任云贵总督时的左膀右臂,而胡林翼作为左宗棠的姻亲兼挚友,一直为左宗棠不能进入官场发挥才能而感到遗憾万分。在张亮基四处寻找能够协助处理军政事务的人才时,胡林翼便第一个推荐了有真才实学的左宗棠。他一连写了好几封信,信中这样介绍道:“左季高的才学品行超冠群伦,曾三次荐呈。为人廉洁耿直,秉性良实,忠肝义胆,与社会上的一般人士大有不同。他胸中怀有古今地图兵法,熟悉本朝国章,又精通时务。另外,他对名利看得很淡,即使是自己谋划成功的事情,也不愿意受赏。”
  对于好朋友推荐的能人,张亮基很感兴趣,就派专人带上礼物去湘阴邀请左宗棠出山。但是当时的左宗棠对清廷无能腐朽的大官僚十分鄙夷,张亮基自然也在他疑虑的范围之内,因此礼貌的回绝了。胡林翼得知后,立刻写信告诉左宗棠,张亮基乃是林则徐向皇帝举荐的人,是和林则徐一样的英雄人物,而林则徐可是左宗棠最敬佩的人了。与此同时,张亮基进入长沙城后再次派人去请左宗棠。在胡林翼、郭嵩焘等好友的劝勉和深思熟虑后,左宗棠终于决定出山。张左二人一见如故,咸丰二年(1852年),40岁的左宗棠进入湖南巡抚幕府,这是他正式跻身于政治舞台的开始。
  在这里,就要说一说幕宾制度了,这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实质上是统治者网罗地主阶级才智人士,协助主官进行决策和处理军政事务,以便更有效地维护和加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这种用人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主官以宾师之礼而不以属吏相待,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顾问和参谋作用。
  太平军攻打长沙之时,左宗棠作为张亮基的军事指导,显示出高人一筹的军事才能,献计将太平军粮食补给线及其西进之路切断,欲将太平军扼杀在长沙城南。但由于当时援湘清军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且分别隶属于十几个总兵和提督,指挥不一。张亮基虽然两次传令城外清军依计行事,可清军总兵常存、马龙拒不遵命,龙回潭等地最终被太平军占领了。要是真能实现此计,太平军很可能全军覆没。而后来太平军围攻80多天尚未撼动长沙城,太平军只能从长沙经龙回潭转移,这次战役中,左宗棠表现出了他的能力,他的冷静和勇气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据说他在围城中很少睡眠,不断巡视城防,观察防卫部署的每个细节,不过他不是将帅官吏,只能观察指正和建议。
  长沙一战后,胸怀天下的左宗棠婉拒朝廷赏赐的知县一职,作为张亮基的智囊,助其一方面整饬吏治,另一方面镇压会党起义。在他们的齐心努力下,终于稳住了清廷在两湖地区的局势。但大清的官员并不都像张亮基这样有勇有谋,根本无法阻挡太平军凌厉的攻势。对于清军这些无能的将帅,左宗棠非常气愤,他在给女婿陶桄的信中,说:“孤城被围二十多天,救援清军不能乘机快速跟进,守城清军不能严密固守,致使太平军如此猖獗,真是可恨!”清朝正规军的战斗力低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左宗棠便设想在湖南练就一支新型团练武装来筹办防剿。于是,日左宗棠草拟、张亮基签署了《筹办湖南堵剿事宜折》,提出:“委明干官绅,选募本省有身家来历、艺高胆大之乡勇一二千名,即由绅士管带,仿前明戚继光束伍之法行之。所费不及客兵之半,遇有缓急,较客兵尤为可恃。”后来建立起了一支由绅士管带、招募乡勇并采用戚继光的成法进行编练的军队。其实,这才是威震八方的湘军的雏形!
  没过几天,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的曾国藩由湘乡赶到长沙,他也向清廷上奏了类似的想法。可以这样说,湘军最初是由左宗棠倡议建立的,而后由曾国藩具体完成的。那么,倡导者左宗棠干什么去了呢?原来,曾国藩到长沙仅5天,因“保全湖南”有“功”的张亮基被清廷升任湖广总督,左宗棠也一同跟随前往,于日抵达,张亮基对左宗棠委以重任,让他全权处理军政要务,在湖北加强军事布防。此时,太平军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日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撤离武昌,水陆大军直下三江。太平军依次突破九江、安庆、芜湖三道防线,兵锋直逼南京。3月20日太平军攻入南京内城。9天后,太平天国正式建都南京,改名天京。后来又在5月开始了北伐和西征。7月,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入江西,张亮基、左宗棠赶到湖北黄州,在与江西九江临近的田家镇设防。9月三千武昌疲弱兵勇在左宗棠的指挥下,于团风镇设伏,击溃由河南进入湖北的北伐太平军余部,又一次取得了“奇捷”。
  虽然左宗棠得到了张亮基的重用,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是谋士身份的幕宾,他的理想是出幕为官。本以为有张亮基这个大靠山,自己也会飞黄腾达一番,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张亮基因为得罪了满洲贵族胜保而被免职,10月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不愿离开湖南家乡,因此没有通往。1854年3月,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此时,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周围城池也多被占领,而湘东、湘南、湘西广大贫苦农民,连连举事,此伏彼起。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撑大局。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购:军械、船只。这个骆秉章虽然不如张亮基雄才伟略,但是自左宗棠入幕后,骆秉章十分佩服左宗棠的才能,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他将巡抚大权拱手让给左宗棠,让左宗棠全权操办各项事宜,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于是,左宗棠从撰写奏折到批答地方禀函都一手包办,身为巡抚的骆秉章则只管签个字而已。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不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出省作战连连奏捷,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左宗棠还协助骆秉章做了两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罢大钱和剔漕弊。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一些高官显贵在皇帝面前竞相举荐,咸丰皇帝也对左宗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此时的左宗棠可谓是风生水起。
  1856年1月与左宗棠没有交往的浙藉御史宗稷辰在上疏荐举人才时把左宗棠列为首位。1856年2月曾国藩又上奏表述左宗棠接济军饷的功劳。接着,胡林翼在8月又上奏荐举左宗棠为将才。树大必然招风,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的所作所为让他在政界声名鹊起,被朝野所瞩目。貌似他的好日子要来了。可世事难测,谁也料不到自己下一步会遭遇什么不测,被认为是绝世奇才的左宗棠也不例外。这些高级官员争相举荐,希望左宗棠能出一臂之力,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因此,咸丰皇帝也一直注意左宗棠,他命骆秉章把左宗棠“送部引见”,以便一睹庐山真面目。可骆秉章出于私心不愿让这个被喻为诸葛亮式的才子离开湘幕,于是,在复奏中表示:湖南军务严峻,等会试之年,再送部引见。结果,左宗棠就这样被扣了下来。骆秉章本来是想让左宗棠在湖南再发挥一下热量,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这个决定差点断送了左宗棠的前程。左宗棠帮助骆秉章整饬湖南吏治时,罢免并惩办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得罪了不少人。官场的风云变幻不亚于江湖的险恶,就在左宗棠有望飞黄腾达的时候,却突生变故。
  在咸丰八、九年间,左宗棠遭遇了“樊燮案”,他险些因此身败名裂,性命不保。这个案件最为人乐道的细节,就是左宗棠开口骂人,甚至动手打了人。樊燮是湖北人,时任湖南永州总兵,属于贪官污吏的行列。骆秉章恨透了这颗老鼠屎,准备找机会把他清除掉。
  1858年12月,湖南提督塔齐布在军中病逝,提督出缺。于是,湖广总督官文推举樊燮署理湖南提督。有趣的是,官文的荐折递到北京还没几天,湖南巡抚骆秉章上了一道《参劾永州镇樊燮违例乘舆私役弁兵折》,参劾樊燮。参劾的理由是:1.乱坐轿子。按照清朝制度,武官是不能坐轿子的,只能骑马。2.让士兵给自己干私活。樊燮是变相地挪用、贪污军费。咸丰帝看到奏折后,非常恼火,批示:樊燮立即开缺。这下,不仅不让樊燮署理提督,连总兵也不要他做了,停职接受检查。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樊燮被“双规”了。樊燮被革职以后,骆秉章又派人前往永州调查发现,樊燮擅动九百六十多两军费,三千三百六十多串公项钱,又动用米折银两,十足的贪官。1859年3月),骆秉章撰写《已革樊总兵劣迹有据请提省究办折》上奏。
  左宗棠作为湖南巡抚名副其实的二把手,骆秉章的重要奏折大都由他起草,甚至由他直接发出,所以这个弹劾案十有八九也是左宗棠的杰作。樊燮为了逃脱罪责,前去拜会左宗棠,结果脾气暴躁率直的左宗棠根本看不上樊燮这种小人,而樊燮自认好歹也曾是朝廷二品的命官瞧不起左宗棠小小的举人,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来。盛怒之下的左宗棠忍无可忍,“啪”重重地给了樊燮一耳光。自此结下梁子了,为了报复左宗棠,樊燮搬出了自己的后台——官文,官文是满洲正白旗人,此刻任湖广总督一职,是骆秉章的顶头上司。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并且官文和骆秉章一直矛盾不断,官文对骆秉章可能不好出手,但对付个小小的举人左宗棠却是举手之劳的事。晚清时,满汉官僚一向积怨很深,官文身为满洲权贵,而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势力日益壮大,使一些满族官僚惶惶而不可终日。官文此举正是杀鸡给猴看,借此灭一灭汉族官僚的威风。官文联合满洲权贵奏报朝廷:永州知府黄文琛等与湖南巡抚幕宾劣绅左宗棠,陷害总兵樊燮。当然奏报不忘添油加醋一番,满族贵族大员在咸丰帝心中一直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当他看到奏折后,龙颜大怒,立即下旨彻查左宗棠。因为这个案子是咸丰帝钦定,湖广总督官文和湖北正考官钱宝青直接审办,骆秉章尽管清楚左宗棠是被冤枉的,也无计可施。
  眼看,左宗棠就要成为满族地方要员与新崛起的汉族地方势力权力角逐的牺牲品了。有人会救他吗?谁又能救他呢?汉人官员纷纷千方百计地保救左宗棠。胡林翼、曾国潘求情无效,骆秉章又托郭嵩焘找到咸丰帝宠信的重臣满人肃顺来求情,这位肃顺是第一位倡导重用汉人的朝廷内臣,但是他也不能直接出面,后郭嵩焘又请侍读学士、和他同值南书房的藩祖荫出面给皇上保荐奏疏,对于左宗棠的才干,咸丰帝也早有耳闻,最终采纳了肃顺的建议,免去了左宗棠的罪名,并准备委以重任。官文知道朝廷有意重用左宗棠后,便更改了原判,左宗棠无罪释放。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
剿灭太平军
  1860年1月左宗棠向骆秉章告辞,荐刘蓉入湘幕,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二次幕宾生涯。1860年2月左宗棠从长沙启程北上,准备到北京参加为咸丰皇帝30华诞而特开的“恩科”会试。3月24日走到湖北襄阳时,接到了湖北巡抚胡林翼的来信,请他去商讨战事,地点在安徽宿松,这是当时曾国藩设立的总司令部所在地。于是左宗棠又一次从前往北京的路上返回,从汉口转道宿松,不久,胡林翼也赶到宿松,李鸿章、曾国荃等也相继来到宿松。他们一起畅谈军事,尤其以曾、左、胡三人聚在一起最多,往往要秉烛夜谈,才能尽兴。这次宿松会晤非常重要,因为关系到湘军未来的走向以及清廷的命运。
  1860年春天,朝廷不断催促曾国藩,希望他能在与太平军的战役中做出点成绩来。这份诏令使曾国藩坐立不安。处于困境急需翻身的曾国藩终于听从了胡林翼的建议,授权给左宗棠,让他自行组建一支部队前往战场。同时,胡林翼直接将此事上奏朝廷,皇帝下令,同意左宗棠在湖南省内招募军队5000人,前往江西和安徽前线作战,并将他委任为湘军司令曾国藩的助手。日,在长沙,左宗棠终于接到了这份期盼已久的上谕。回长沙后左宗棠着手招募队员,组建部队4200人,组成“”。7月21日楚军集结完毕,开始了正规训练。此时,四川的局势令朝廷十分恼怒,本想派遣左宗棠前往四川,后来皇帝听从了曾国藩的建议,下达旨意:左宗棠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对部队的训练,然后带领部队前往江西。日,左宗棠离开长沙,带领他那仅有5,000人的小部队开赴江西南昌。左宗棠终于踏上军人道路的时候,此时他已经49岁了,对于一位将军来说,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年纪已经有些超龄。可是,左宗棠还是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带兵生涯。
  在左宗棠开始自己的军事生涯时,不得不先说一下当时全国的形式:当左宗棠带领他的小部队从长沙出发赶赴江西东北增援曾国藩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只会让每个人感到绝望。英法联军已经将北京据为己有,皇帝带着他的朝臣们向长城以北的热河逃去。在直隶南部、山东与河南,大规模肆掠乡间、公然与朝廷对抗的还有一支被称为“捻军”的叛军。而太平军在中原地区肆意践踏,并将江西的不少地区和安徽的大部分控制在自己手中,更不用说整个浙江和江苏了。在两广和福建,没有固定宗派的反叛武装力量和土匪不断起事。当时的局势已经混乱到了这样一种程度:省会的城墙几乎是政府号令无法逾越的鸿沟,城墙之外都是政府无法有效控制的混乱之区。杜文秀的造反运动将云南也拖入了混乱的泥淖中。而太平军中最勇猛善战的大将之一石达开,脱离了在南京建立的组织,远赴贵州,声称要去四川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不平静的还有甘肃和陕西,两省的情况预示着大约1年之后,这里将会有迅猛纷乱的回民运动。在浙江省,官军仍然掌握着省会,但是,除去少数几个位置偏远、几乎没有战略意义的城市,太平军基本占领了浙江全省。在安徽省,省里所有的城镇都已经多次被太平军占领和洗劫,已经不具备再去争夺的意义。在南京周边,仍然有逗留的官军,安庆则被曾国藩手下的一支部队彻底包围了。江西省在当年较早的时候已经被收回,但是只要秋天一到,太平军就会再次从该省的东北部突入,并且声言要将江西省全境重新占领。不过从全局来看,太平军的作战范围已经被官军限制,军队武装再也不能肆意蹂躏帝国的远方。
  1860年10月左宗棠到达了位于江西东北部的乐平,而此时曾国潘在祁门坐镇。清军对太平天国的作战逐渐形成了三个主战场:曾国藩直接领导的西线战场,李鸿章部淮军开辟的苏南战场,左宗棠楚军开辟的浙江战场。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左宗棠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这年8月咸丰皇帝驾崩。9月30日左宗棠的至交、多次帮助他的湖北巡抚胡林翼在武昌去世,左宗棠哀伤至极。12月27日左宗棠被朝廷任命为浙江军队总司令。同治元年,1862年年初,杨辅清所部太平军又大举进攻徽州。左宗棠派刘典率领三千人开到婺源,他自己率主力出驻玉山。
  左宗棠获得了专折奏报的权利,首次以自己的名义向清廷呈递奏疏。他陈述自己节节攻占、步步为营的战略思考,希望清廷不要逼他挥师冒进,以免楚军陷入太平军长围。同时,他分析了浙江清军战败的原因,在于当局未曾重视选将练兵,而将本省防御寄往于外省的部队。他提出要对浙江的现有兵力严加挑选淘汰,增强纪律,严明赏罚。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浙江形势严峻,而他手下人才匮乏,兵力不足,请求清廷允许他从各地湘军大帅麾下抽调将领和兵力。他请求清廷批准蒋益澧招募几千兵力前来浙江,批准刘培元招募三千兵力驻防衢州。左宗棠遵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训,向清廷强调他的部队在缺饷的情况下不可能在战场上获胜。他要求清廷责成为他提供军饷的各省各地官府,不得拖欠军饷,否则他要向朝廷参劾那些有意推诿、玩忽职守的官员。清廷同意左宗棠的奏请。左宗棠刚刚登上高位,就表现出干练的才能,以及一丝不苟的精神,并且得理不畏强权,敢于和清廷辩论。1月24日左宗棠补授浙江巡抚。将浙江收复回来是他的目的。
  说到此处,的确应该总结一下太平军为什么如此难以被剿灭?太平军运动速度十分快,他们攻克一个城市大都是抢掠一空后,再到下一座城市,而大多数大城市的抵抗也只是在对太平军的恐惧下,装装样子后随即投降,因此太平军才会在全国各个地区任意横行。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的随进,在战场上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随着左宗棠的出现而提出,并渐渐地在前线指挥中被人注意。左宗棠不信任一支开拔后要靠所在地区养活的军队,所以他对战区的交通状况极为敏感。在他所有的战斗中,他都竭尽全力让部队自给自足,以减少对战区百姓所拥有资源的榨取。他每收复一个地区,都会把后来的敌人挡在外面,以期这个地区的居民在兵灾之后有恢复元气的时间。从他与太平军所有的交战中,可以总结出来,他的方式是把敌人的活动限制在某一范围内,力求将敌人赶到一处,不让敌人有四处溃逃的机会,以便在最后发动致命的歼灭战。这就是他的目标,虽然在战斗中他并不能总是达成这个目标。他最喜欢的是有计划且非常猛烈的进攻。他拥有一种可以称为天赋的能力,对整个战场形势领悟得极为清晰且快速,与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和他比肩。
  1861年2月的奏疏中,左宗棠请调胡光庸到他的军营中听候调遣。此人就是后来以“红顶商人”著称于世的胡雪岩。此举开始了左宗棠与胡雪岩的“官商勾结”。左宗棠同时请调李云麟、邓绎、夏献纶、谢大舒、张岳龄、周开锡、魏良、吴国佐、邹寿璋等一批干才,从各地汇聚他的麾下。
  1862年,左宗棠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1866年2月,左宗棠攻侍王李世贤等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
  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战后回到了福建,开始着手对全省的行政进行整顿。整个省中,官府的情形极为糟糕:官员效率低下、腐败横行,而且这种情况还普遍存在。左宗棠整顿财政体制,制订了恢复措施,罢免了大量官员,空缺部分则由一些在别的地区表现了自身能力的官员来担当。左宗棠严打在该省各处出现的强盗帮。很快,该省人民就重新获得了一定的安全感,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这是该省从未出现过的安定局面。1866年(同治五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可是时逢西北事起,1866年秋,一纸调令让左宗棠到西北任陕甘总督,这对他而言,这是个非常大的打击。在浙江和福建,他为了重建和恢复各项事业、促进现代海军建设花费了全部精力,可谓鞠躬尽瘁。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做一个优秀的文职大员。而这份新的任命,却让他不得不面临新的战争。不管怎样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左宗棠在日离开福州。
灭捻军平回民运动
  “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数越多,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而清朝官方称之为捻匪。1853年(咸丰三年),捻子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发动大规模起义。捻军与其他队伍的差别,就在于他们对另立政权毫无兴趣。他们从不试图在某个地方巩固自己的势力,也并没有专门针对朝廷的举动。捻军的士兵全都骑马,武器仅仅是手持的刀矛,基本没有为部队装备火器。这样的火力使得他们对攻取围城、围镇毫无办法。然而,他们可以做的是破坏环境,阻断交通,这令乡下人难以忍受。由于捻军一律骑马,他们具有很强的机动性。他们在受到官军的追剿时,足以通过自身的机动优势将官军拖垮。如果官军将他们包围起来,他们会将部队化整为零,然后选定一个较远的地点集结。他们拥有很多首领,张宗禹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南京被攻克之后,长江以北散布着许多太平军的部队,这部分人大多投奔了捻军。这样一来,捻军配备的火器数量有了显著增加。他们大多时候完全素食,或者偶尔吃肉,维持生命的食物大都是跟核桃差不多大的面疙瘩。面疙瘩是他们随身携带的干粮,食用前用肉汤或清水煮熟。还有比较恶心的是他们从来不洗澡,取而代之的是让自己出一身大汗,然后拿粗质毛巾把汗擦干。
  1865年6月,曾国藩接到朝廷旨意,负责继续剿捻,他带领着2.2万名安徽士兵和9,000名湖南士兵,总共3.1万人离开南京,前去山东。随后他被任命为安徽、山东、直隶三省所有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但是他没能在战斗中占得太多便宜。1867年初,朝廷批准他回到南京的请求,让李鸿章来接管战场指挥权。1867年春天,在湖北北部捻军大败,于是他们向北挺进河南。但很快又转向西边,奔向陕西,当时的陕西回民运动正在高涨。朝廷为此极其震惊,唯恐回民军与捻军携手合作。
  而此时左宗棠正自福建启程前往陕甘地区,日抵达汉口并在汉口等待部队集结。捻军是他面临必须要首先处理的问题,之后才能着手解决回民问题。在汉口时,他专心准备了针对回民军的陕甘地区作战规划,他明白自己现在面对的是长期任务,完成它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在之前的几年中,他已储备了足够丰富的经验,感受到战前充分准备的重要性。在汉口他停留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尽可能地将装备集结完备,并安排好了供给和接收事宜,其中大炮是他特别点名需要的武器。事实上,在他到达汉口之前,就派人打前站,已经安排好武器的供给了。在他的要求下,位于汉阳的工厂已造出不少大炮、臼炮、炮架和炮弹。在左宗棠还是一名穷学生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对西北的浓厚兴趣。中国在中亚地区进行的所有战争他都详细研究过,尤其是康乾时期在喀什噶尔和准噶尔地区的战争。据《年谱》作者称,童年时代的左宗棠就特别关注长城末端以外的西部区域,他沉迷于这片土地流露出的独特魅力。他抓住每一个机会深入了解那片地区。每每碰到曾去过西部的人,不论是流放者还是当地官员,他都针对那个地方提出很多问题,比如水流、山脉、道路等等。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任何新的信息,他都会用笔立刻记下。对他而言,前期搜集的有关中国中亚地区和西北省份的资料是极为宝贵的。
  左宗棠停留在汉口的时候,其家人专程从长沙赶过来看望他。《年谱》记载(55岁),他和妻子周诒端最后的诀别是极其凄凉的。妻子竭尽全力装作自己很开心,左宗棠则情不自已、百感交集。来看望他的还有他二哥,由于二哥年老体衰、情绪低落,左宗棠对二哥很是不放心。在最后一次兄弟二人共进晚餐时,左宗棠分外殷勤,开怀畅饮,还吟诵了二哥写的几首诗。大帅的行为令随从们颇感惊讶,总督大人如此不拘小节、沉湎诗酒的样子显然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此后,左宗棠和二哥还有妻子再没重逢。在他征战于甘肃期间,这两位亲人都相继过世了。
  对待捻军的作战方式,左宗棠仍延续他之前的想法,试图将捻军包围起来,但他后来发现,和太平军比起来,这支武装可谓大为不同。捻军的士兵全都骑马,行军迅疾如风,左宗棠的部队想要度过黄河,但还未动身,捻军就越过了山西南部,进入河南省。此次追击失败使左宗棠颇感羞愧,在呈递的奏章中他向皇帝请求最严重的惩罚。他所有的荣衔和官级都被罢免,但军队总司令仍然是他。
  1868年春洪爆发。这是一次历史罕见的洪灾,捻军因此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中,无法行动。捻军在1868年8月渡过大运河,到达西岸,但不久就被官军逼到河水暴涨的徒骇河边,捻军首领张宗禹的部队全军覆没,就这样捻军终于被消灭了。陕西大局已定。皇帝颇为高兴,恢复了左宗棠等人的荣衔。
  刚将捻军剿灭,左宗棠就下令让多数部队迅速返回陕西,留下的部分军队则奉命进入山西地区,等待发起对回民军的总攻。日,左宗棠抵达西安府,立刻开始着手战前的准备工作。左宗棠曾回复慈禧5年内解决陕甘回民问题,其实5年已经算是快的了,但也未能令慈禧满意,而一些官员还嘲笑左宗棠,他们认为朝廷受到太平天国的威胁长达16年,驰骋在数省的捻军困扰朝廷达15年之久,而陕西已经折腾了足足7年,左宗棠自称5年内解决实在是自不量力。
  先说一下陕甘的回民运动背景:1648年,甘肃发生第一次回民起事,回民在兰州将提督和巡抚都杀死了。1650年,在甘肃东南部,一个名为巩昌府的地方发生了回民暴动。但是,清政府严厉地镇压了这些暴动。此后,在1781年至1785年间,回民没有给清政府带来大的麻烦。在此后的80年内自1781年至1785年间,回民没有给清政府带来大的麻烦。在此后的80年内,西北的回民们都很安定。但是紧接着,1862年至1877年间却突然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回民运动。最后,朝廷不得不插手,开始和回民的所有派别发生纠纷,这场纷争一直延续了长达4年。回民问题在乾隆时代没有彻底解决。尽管新教派被他镇压了,但是在嘉庆()时代,被镇压的新教又迎来了复活他们的两名满拉,等到回民运动兴起时,已经有大批的追随者进入新教,左宗棠称这部分人主要分布于吉林至伊犁之间,还有几千人在北京。马化龙是回民运动时期的新教大首领,金积堡是当时运动的中心,这个城市位于宁夏以南约50英里处,是建立在黄河西岸边的一座回民城市。
  1869年3月,左宗棠移军乾州,诱逼陕境回民部队入甘,以集中兵力,专心来对付甘肃方面。9月,刘松山进兵灵州,进逼吴忠型,又分兵到峡口宁夏,对金积堡形成包围的态势。金积堡地区的起义领袖马化龙团结了本地的回民部队,并吸收了从陕西入甘的白彦虎等部队,在金积堡周围布置了五百七八十座堡寨,叛乱兵攻击并截断了清军的粮运。刘松山顽强地向金积堡进攻,曾缩小了包围圈,破坏了叛乱军不少的堡寨。1870年2月,刘松山被白彦虎部下打伤致死。刘松山的侄儿刘锦棠继帅其众,采取严密包围的办法,长期围困。金积堡人多粮少,日子一久,便无法解决食粮问题。至12月,马化龙恐日后堡破,人民死亡太重,决心以个人的生命来换取大众的生命,便向清军投降。马化龙父子因此受到凌迟,但不少的回族的生命却得以保全,左宗棠令将受抚回众一万多人送平凉安插,给土地、赈粮、籽种、牛驴、农具,以便耕垦。左宗棠就平凉的安置事宜上奏清廷,指出安抚回民的办法,应与安抚太平军和捻军不同。他分析了受抚回民的困难,认为解散和安置是处理回民问题必不可少的措施。他决定在办理屯垦时划出荒地,在甘肃就地收容安抚几千名陕西回民的老弱妇孺和丁壮,发给牲畜和种籽,让他们从事耕作。
  年春。左宗棠曾被连降三级,后陕西胜利又复职,这期间他遭受到了众多炮轰般的批评。攻击者说,战场大败及虚报战功是左宗棠的罪名,他们认为对回民知之甚少并且年老体衰的左宗棠,用残暴的手段逼得西北百姓揭竿而起,从而虚耗国库,他本人也没有能力来平定这场造反。但是,在对他的所有指控中,唯独没有提到贪污公款。即使是左宗棠最为顽强的对手,也从来不能指责他这一条,他也从没将公款中的一分钱据为己有,这也是湖南将领们共同特性。对左宗棠来说,这些批评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1871年早春,他在给友人王子寿写信时提到,他自己的末日就是甘肃战役。他说,自己满头白发,身体衰弱,牙齿掉得所剩无几。他明白,自己受到了人们的攻击,而且在攻击中成了一无是处的人。但他关心的并不是人们的指责,而是自己死前没能完成功业。如果在彻底镇压回民叛乱之前去世,他在死后肯定会遭到诽谤和非议,因此他请友人作传,为他正名。在另外一封信中,他将自己的健康状况描述了一遍,其中提到了他在征战浙江地区时所患的痢疾和疟疾,直到现在依旧没有痊愈。在左宗棠的一生中,这是他最困难的时期。1870年春,在甘肃的他处境极为不利,最得力的将领阵亡,3月份妻子去世的消息更是让他的世界雪上加霜。一时间,作战失利,丧友之痛,身体病衰,妻子去世,谤议四起,计划夭折,全部朝他袭来。数不胜数的困难在轮番考验着他的意志。但在压力下,左宗棠丝毫没有崩溃的迹象,仍然极为理智,制定完美的作战计划并坚决执行,没有偏差。
  肃州马文禄领导的回民暴乱军,成为陕甘回民暴乱军最后汇合的堡垒。1872年,左宗棠派徐占彪进军肃州。肃州周围100多个堡垒尽被破坏,肃州被围困起来。清军日夜用炮轰城,城随坍随垒。清军掘隧道,马文禄则从城内截断。清军整整攻了18个月,肃州仍未攻下。1873年9月,左宗棠亲自到肃州督战,刘锦棠也从西宁率军前来。在其他根据地尽皆覆灭的情况下,肃州是处在清军优势兵力的包围之下,其孤立无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日,马文禄只身前往左宗棠的大营请降。左宗棠当面对他说:他可以选择投降,但无法得到一点宽恕。随后,左宗棠下令,所有居住在西宁、河州、甘州和陕西的回民全都出城,之后又将他们分别送往不同的堡垒中。在这些回民中,他挑选出了1573名较为勇猛健壮的男人,下令将他们处死。马文禄和其他8个被认为是运动首领的回民,都被处以程度较轻的磔刑。左军于11月12日进入肃州,4000多名回民在此时被杀,但900名妇孺老人没有丧命。那时,甘肃的北部疆界还是长城,其末端就是距离肃州西部大约20英里的嘉峪关。往北越过长城就是蒙古,嘉峪关以西的地方则是新疆。陕甘地区的回民运动伴随着左军占领肃州终于宣告结束。日,左宗棠曾经奏答慈禧太后,平定陕甘地区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现在看来,他当时的预测非常准确。日,他抵达西安,自那时起直至日攻占最后一个据点——肃州,左宗棠所花费的时间比他预计的时间仅仅差了两周。
  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命名为新疆。1867年5月,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1871年夏,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河谷和固尔扎地区,这时,清廷才想起这块遥远的土地,但是左宗棠却早有先见之明,1867年春左宗棠离开汉口之前,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即使平定了陕甘地区,回民的问题也不会就此终结。在与左宗棠处于同一时代的人中,可以说没有人能够具有他所表现出来的从整体上把握大局的独特能力。此外,他还有另外一种更为罕见的天赋:在他解决一件事情前,都会做出详细的总体计划,并且将问题的每个阶段巧妙而恰当地权衡好。
  也许在非常早的时候,甚至比与林则徐见面还早的时候,在左宗棠的意识深处,就已经下定决心征服新疆了。当所有人怀疑左宗棠能否平定甘陕回民运动时,除了对自己健康表示不确定,左宗棠是没有丝毫疑虑,他坚信自己一定会解决甘陕问题,也会收复新疆!1873年年末左宗棠平定甘肃后,清廷就下令让左宗棠开拨到长城以外,以控制助新疆的局面。但是左宗棠却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筹备了3年,他建议朝廷,想要脚踏实地地收复新疆,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他收复新疆的计划大概如下:
将左军彻底重组,将冗员淘汰,作战部队尽可能装备最精良的武器。
将盘踞在玉门—安西—敦煌一带的白彦虎部及别的回民军全部肃清,把从安西到凉州的整个地区联合起来,组建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
在肃州地区建立一个大型的后勤补给基地,其中,将安西和玉门设为分支基地。
占领古城、哈密和巴里坤,在这三个地方组建部队前进基地。其中,北路军的主要后勤补给基地为巴里坤,南路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则为哈密。在这些地区的作战中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兵力,以减轻后勤运输的压力。
等到在前进基地中积蓄了足够储备,并且后勤运输能够为前进基地不间断地提供给养之后,便命令部队开进新疆,沿途经过肃州—哈密—巴里坤—古城一线,再将回民军的中心玛纳斯和乌鲁木齐攻下,之后再次翻越位于乌鲁木齐南边的山岭,和从哈密出发的部队会师,相互配合,将阿古柏的王国彻底摧毁。
  早在1872年左宗棠在兰州新建了兵工厂,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征战新疆做前期准备,使之能为长期征战的部队提供军火。左宗棠意识到,在自己进军新疆之前,必须要将甘肃变成一个充足的后勤供应基地。他致力于在甘肃的土地上安置回民。为了协助百姓恢复生产,他还动用了大量兵力。后人评说左宗棠在平定甘陕是对回民进行大量屠杀,且不论当时的战争的复杂,正义还是仇恨,但是抛开民族的矛盾问题,左宗棠在战争后对甘陕地区的重建,对回民的安置的确是助益良多。战后的甘陕经济极度落后,民生凋敝不堪,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处于极度荒乱的状态,更不要提文教等其他产业了。
  在甘肃兰州,左宗棠整饬吏治-改革军制、改革茶税-重振茶市、重视教育-倡办书院义学、推广北山砂田-资助皋兰养羊、关注民生-进行城市设施建设。左宗棠是个大大的经世致用的务实派,这些从他在与太平军作战以及后来西征新疆,都在战后对占领的每座城市都进行恢复性建设,尤其是民生方面的恢复工作,都大大的改善民众的生活状态,甚至修复了战争给人民内心带来的创伤,曾经遍体鳞伤的省份也都慢慢恢复生机。在荒无人烟的废弃田地里,左宗棠便将士兵派到田地间,去耕地、播种、劳作、修筑灌渠,他要让荒废的土地产出粮食。同时,为了让百姓进入这个地区定居,他用很高的奖励来吸引和鼓励定居者,他们生产的所有余粮,他都用优厚的价格购买。他不愿意让百姓为军队捐粮,百姓提供给军队的给养他都要官府付款。
  备战这三年也是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几个时期之一。他需要大量的银子,那时,清廷提供的银子远远不够供养左宗棠驻扎在甘肃的军队,更何况远征新疆!左宗棠的部队对甘肃地区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已经为朝廷省下了数百万两银子,例如1875年夏,张曜曾向左宗棠报告说,他的军队不仅恢复了大片荒废农地上的耕作,还另外开垦了多达18,000多亩的荒地。年,左宗棠2次向朝廷申请经费,但是700万两却迟迟1年后才到账。1874年左宗棠下属141个营,大约有7万人精锐,维持141个营1年的开销大概需要将近500万两,而其他方面的兵力包括张曜的14个营、徐占彪的13个营以及金顺的10个营;总计178个营,人数约有8.9万人,后期远征兵力有大大增加了!当时在左宗棠自力更生的方针下,很多经费被节省了下来,又投入到了粮食运输和装备购置等方面。因为缺乏经费他曾四处借钱来发放拖欠士兵的军饷,山西的银号是他伸手的主要对象。不过在西北地区,左宗棠的信用无人能够质疑。但是银子仍不够用,在恭亲王支持下,朝廷批准了左宗棠的向外国借款1000万两的请求,至此从经费角度左宗棠才勉强认可。
  1875年,在远征之前,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李鸿章和左宗棠关于“海防”与“塞防”的分歧,其实左宗棠和别人一样,真心希望中国能够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实际上,最早提出此想法的人也许就是他,作为林则徐的铁杆粉丝,在虎门销烟时,可还记得左宗棠所写的六篇军事策略吗?对国家来说,左宗棠认为陆防和海防同样重要,收复新疆和建设海军一样意义重大。他觉得,只要中国能够将国防武力展示出来,就能相对容易地解除来自欧洲国家的危机。对欧洲国家来说,赢利和贸易是主要目的;战争非常费钱,并且会对贸易产生阻碍;因此,只要中国能够做到让西方国家在战争中付出的代价比贸易产生的利润多很多,这些欧洲人就不会轻易地进攻中国。他坚持,想要真正占领一个国家,就必须在这个国家中驻扎大量自己的军队,而这种做法对那些以贸易为目的国家完全无利可图。但他对日本和俄国的看法截然不同,虽然这两个国家对中国都有着领土方面的企图。但是他认为要防御日本,就必须建立起一支现代海军;要防御俄国,则必须建立起一支优秀的陆军。左宗棠的态度是:新疆是必须要收复的,同时清廷必须坚定的收复新疆的立场,否则新疆就会被俄国人夺走,之后可能还会侵占整个蒙古地区。最终在左宗棠的努力下,清廷批复任命左宗棠为总理新疆地区事物的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拥有筹兵、筹饷和指挥全权,使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1876年4月,在肃州集合兵力后第一批部队向新疆出发,这一年左宗棠65岁。9月,首先攻下乌鲁木齐。阿古柏部队二号首领白彦虎逃到托克逊。又攻克玛纳斯城,从而北路荡平,结束了北疆之役。接着集结兵力转攻南路。1877年,刘锦棠率军一举攻克达坂城,并直下托克逊,徐占彪、孙金彪(张罗部)两军亦连破诸城隘,会同刘锦棠部将罗长枯三面会攻,左宗棠军又收复吐鲁番。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而死。1878年,左宗棠大军从正道向西挺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焉耆、库车、阿克苏、乌什;接着收复西四城:喀什、英吉沙、叶尔羌与和田,收复了天山南路。新疆战乱,历时15年,至此悉定。由于收复新疆的胜利,左宗棠被封为二等侯。接下来左宗棠面临收复伊犁的问题了,早在1871年俄国乘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机,派兵侵占了伊犁,外交辞令称占领伊犁是为了“安定边疆秩序”,“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服之后,当即交还”。但不料左宗棠为清廷果真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被落了口实。左宗棠利用这个口实,强调俄方有归还许诺在先,所以建议朝廷派员与俄国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犁问题。朝廷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谈判,但以失败告终。
  在这一时期对谈判描述中,大多认为主战派的首领是左宗棠,尤其在当时外国人的描述。其实通过对左宗棠的言论仔细研究,可以明显地发现,他其实压根不希望中俄之间出现战争。只是在外交谈判方面,他非常了解军队能够起到的作用和价值。要说到对中亚局势的了解,北京城的任何一位官员都不敢与左宗棠相比。他明白,前不久的作战行动使得他的军队在新疆本地的居民中建立了非常高的威望。而俄土战争当时牵扯俄国大部分精力,他坚信当前的局是非常适合虚张声势,从意志上令俄国让步。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崇厚失败后,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侯爵被委任与俄国重开谈判,当时,他还担任驻英国公使的职务,是一位非常有才华、有能力的外交官。与此同时1880年5月,左宗棠称:“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左宗棠离开肃州,自愿请行率军屯哈密,为曾纪泽做后盾。然后,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命金顺部出精河为东路;命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为中路:命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为西路;左宗棠坐镇哈密亲领后路声援,号称王师四万,对中俄谈判的中方代表是一个巨大的支持力量。同时,左宗棠将其棺材从肃州运到哈密,借以表示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这一举动,令沙俄闻讯火速增兵坚守伊犁,并派出舰队游弋在海上,中国沿海省市天津、奉天(今辽宁)、山东先后警报,都处于戒备状态。左宗棠在哈密生活了四个月,为了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困难,改善天山运道,修筑盘曲山路;筹集粮秣,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并在哈密大本营加紧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当时沙俄刚刚结束俄土战争,大伤元气,而且沙俄还认为战争纵获胜将得不偿失,以及担心打败清国将导致清政府垮台而引发不可预料的反应,在谈判桌上终于让步。
  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沙俄归还伊犁,但仍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之领土,中国赔偿俄国兵费九百万卢布(折合白银五百余万两);俄商在中国新疆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对于伊犁居民,规定“愿仍居原处为中国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所便”。虽然这一条约被中国认为是不平等条约,但曾纪泽确实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左宗棠对这一条约表示满意,对曾纪泽也表示赞扬。在左宗棠多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后,1884年,新疆建省,左宗棠当时建立并完善的行政体制非常有用,直到辛亥革命成功、清朝政府被推翻之后,依然在该地区发挥作用。在新疆某些特殊的地区,这些体制直到今天仍然有效。在他曾经建立的学校中,他鼓励学生学习汉语,但并不强制推行汉语教学。他推广汉语的目的是促进汉人官员和当地百姓的沟通交流,而不是为了用汉语来取代当地语言。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1881年春,清廷召70岁的左宗棠入值军机,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当年秋,清廷授左宗棠两江总督兼充办理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1882年,左宗棠在两江总督任上,彭玉麟议造小轮船十艘设防海口,左宗棠考察之后,认为有警则两江当兼顾南洋,复议购置快船五艘,以备缓急。
1883年,法军入侵北越南定,战争逐步扩大。左宗棠上书清政府,认为妥协退让决不能求得和平与安宁,对迷信武力的侵略者,只有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似非示武不足以杜彼蚕食之谋,而纾吾剥肤之急。”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在河内附近的纸桥大败侵略者。消息传来,左宗棠十分振奋。为了支援黑旗军,他命令从南京军火库调拨水雷,火箭等军械火速送往前线。并令王德榜于永州召募十营,号“恪靖定边军”,随时准备参战。
1884年,左宗棠因目疾增剧,疏请回籍调理。清廷命曾国荃署理两江总督。
法国舰队突然袭击停泊在福州马尾的中囤军舰,福建水师和造船厂毁于一旦,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受命之后,迅即赶到江宁,调旧部5000人进驻福州。同时,在没有轮船运输,没有海军护送的困难条件下,派王诗正等率“恪靖援台军”东渡援台。
1885年,冯子材、王德榜等在镇南关大败法军,黑旗军亦取得临洮大捷。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款》。对此,左宗棠悲愤不能自已。9月5日,)七十四岁左宗棠病逝于福州。
左宗棠的价值
  年的大清王朝这段时间里,相比左宗棠这种类型的人来说,国人更倾向于将曾国藩作为这个时代人中最为伟大的一个。诚然曾国藩是一个出色的学者,他为人体贴和蔼,极具人格魅力。但是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左宗棠却是那个时代的第一,也正因如此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曾国潘和左宗棠仅仅是脾气秉性不相投合而已,左宗棠属于会对中国人的感情造成伤害的那一类。中国的文化人会对他的唐突冲撞感到不安,对争辩的喜好使得他想要交到一位朋友也变得非常困难,他不分对象、时间和场合,管不住自己的嘴,只顾畅所欲言,和当时流行的风气可以说是格格不入。但是曾左两人虽有分歧,却从未因此影响任何国事。因此推论两人后期的矛盾争执是演戏给清廷看的着理论是十分可能的。
  左宗棠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和军事上,他是名副其实的执行家,为了达到可见的目的而尽可能调动所有条件;他具有纵观全局的远见、从不会出现丝毫动摇的决断力和意志力;他直爽、耿直,最重要是他忠诚,这些都是一个优秀伟大的统帅所必需的。一个能够兼具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的人是非常难得的,但也正因为兼具了二者,左宗棠才真正成为一位卓越非凡的人物。他能征服一片土地,也能够将这片土地上因为战争带来的创伤完全治愈。
  左宗棠所在的时代是中国大动乱的时期,清廷帝国的资源被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消耗殆尽。尽管如此,左宗棠仍然收复了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但他的贡献不仅仅如此,在美国人眼中,左宗棠是与毛泽东、成吉思汗齐名的名人,而国内目前对左宗棠的研究资料特别少,真心希望国人能在未来更多的关注左宗棠的人生及历史价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魂成吉思汗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