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标

中国的社会最终目标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中国的社会最终目标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最终目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党的最终目标?
日08:32&&&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十五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党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呢?这是因为,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预见,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社会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除。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第六,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社会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失去其阶级性质。
以上这些特征,尽管只是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对这个社会各方面的具体描述,只能由将来的社会实践去说明),但这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和崇高理想,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表现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说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理想。 &
(责任编辑:杨媚、权娟)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您的位置: &
&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13:38&&自考365 【
  2011年1月自学考试《》真题单项选择题第8题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
  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
  正确答案:A
  自考365网校权威解析: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定义的五句话中的最后一句,作为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最终就是达到共同富裕。CD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的一部分,C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D也是生产关系方面的目标之一。B是社会主义社会分配制度的主体。
  编辑推荐: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接近最终目标 年内或完全放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8月26日起,中国央行启动了本年度第四次降息和第四次降准。降息降准“组合拳”并非新招式,业内预计对银行业盈利影响中性。
  央行本次“出招”的亮点在于,在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的同时,放开了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距离存款利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率市场化的完全放开仅一步之遥。
  降息降准组合拳
  对银行盈利影响中性
  今年8月26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不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央行本次为对称降息,但对银行而言,经济成长放缓削弱降低银行资产负债端议价空间,贷款加权利率有下行压力。
  事实上,央行数据也显示,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今年7月降至5.97%,较去年12月的6.77%下降了80个基点,也是2011年以来首次降至6%以下水平。
  董希淼表示,从负债端看,随着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利率上浮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5倍,银行等金融机构能更灵活地对存款利率定价,加之金融创新迭出和金融加速“脱媒”,使得银行负债成本存在相对刚性,尤其是央行本次还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因此,央行此次对称降息对银行盈利存在负面影响,估计减少银行业净利润率1%~2%。
  不过,央行本次降息的同时还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额外降低县域农村金融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对此,平安证券分析,按照7月末人民币存款134万亿测算,本次降准将释放流动性约6700亿元,进一步考虑对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租赁及汽车金融公司的额外降准,预计释放流动性在7500亿元左右。
  降准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8%,中小金融机构则为16%。对此,恒丰银行研究院常务院长胡海峰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以让银行体系资金面趋于宽松,释放更多可用资金,对商业银行具有积极意义。
  “基准利率的下调,特别是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打开,可能将推高银行负债成本,预计银行业的净利差将进一步下降。”胡海峰表示,在利差收入占整个盈利比重仍然较大的情况下,“双降”对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不过,本次降息为对称降息,存款贷款的利息以同样幅度下调,总体来看,对银行盈利较为中性,负面影响不大。
  中央财经大学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对本报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双降对银行总体来说是中性的,不是纯粹的利好或利空,要看银行的经营情况,有的银行可能会上浮存款利率,有的银行可能上浮得多,有的银行可能上浮得少,这对各家银行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主要取决于银行的政策、定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因素。”
  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
  中小银行压力更大
  今年被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收官之年,如今距离最终实现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仅剩下一步之遥。
  “本次央行结合利率调整完全取消了一年期以上存款的利率上限,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接近最终目标,预计今年内完全放开存款利率。”发展战略部研究室负责人杨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事实上,5月22日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提高到1.5倍后,绝大部分银行都没有采取“一浮到顶”的存款定价策略。目前国有银行利率一般只上浮10%,股份制银行利率上浮20%,仅部分城商行上浮20%~30%。
  在杨驰看来,这反映出当前银行负债成本已经过高,导致存贷利差缩窄,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更加理性和审慎。存款差异化定价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放弃“一浮到顶”,转而根据自身的负债成本和客户结构灵活定价。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之间的存款定价差别将越来越大。
  郭田勇也表示,即使放开存款利率,银行业短期内不会出现利率水平大幅跳升,总体来说银行利润保持平稳。大型银行不缺存款,存贷比较高,提高负债成本的动力不强,中小银行出于揽储压力提高利率的积极性较高,利率市场化将促进银行之间更加充分竞争。
  面临利率市场化的一步步逼近,银行分化为不同阵营。信达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商业银行利差收窄,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大于大型银行。虽然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但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意味着定期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可能不降反升,尤其是期限较长的部分。由于市场对不同银行的风险认知不同,尤其是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更大,加之存贷比今年将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需要比大银行更高的利率招揽客户,大型商业银行的利差将面临收窄的压力,中小银行利差收窄将更为明显。
  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完成,银行将如何“接招”?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胡海峰认为,为缓解降息对银行的影响,银行应主动负债来源多元化,控制整体负债的成本通过多种手段吸纳低成本资金,降低对传统贷款的依赖;提高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效率,加强对市场利率趋势的前瞻性研判,主动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提高整体收益;加快业务转型力度,提高资产管理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降低对净利息收入的依赖。
(责任编辑:UF030)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揭秘网红生活真相……[]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终目标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