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女神 电视剧贝思蒂,是怎样一个存在?

太阳黑暗伴星“复仇女神”存在吗?
太阳有伴星吗?
学过天文学的都知道,宇宙间的恒星,绝大多数都有伴星,太阳也是恒星,但没有伴星,关于太阳是否有伴星这个问题,科学界始终争论不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古地质学家发现,地球物种大规模灭绝的周期是2600万年左右,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一规律与一颗看不到的太阳伴星有关,这颗伴星是在太阳系以外的遥远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当它向地球移动时,其重力场会扰乱所谓的‘奥尔特’云(即太阳系周围的广阔彗星云),流星雨就会造访地球。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马勒把这颗看不到的伴星起个名字,叫‘复仇女神’,然而并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这颗伴星是确实存在的。而马勒解释说:这颗伴星是发光很弱的红矮星,其运行轨道很长,呈雪茄形,与地球的最远距离为2光年,最近的距离为太阳到冥王星距离的1000倍。
很多科学家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如此之大的运行轨道本身就不具有稳定性。在数百万年后,这颗伴星会被另外一颗路过的恒星‘拽’离太阳。更有人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尚为发现任何一个像太阳和‘复仇女神’这样距离遥远的双星系统。总之,大多数天文学家,坚持认为,‘复仇女神’是不存在的。
神秘“黑暗伴星”到底在哪里?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日消息,据Space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太空望远镜WISE探测到了数以千计的新恒星,但这些发现中却并没有假想太阳系天体“复仇女神”(Nemesis,译者注:也称黑暗伴星)的身影。
“外太阳系可能并没有大的气体行星,或者小型伴星”,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凯文·卢迈(Kevin
Luhma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
2010全年及2011年年初,WISE执行太空观测任务,拍摄下了将近7.5亿颗恒星、小行星、星系,其中很多从未被观测到过。
卢迈的研究发现了762个新星体,但是在1万个日地距离内(天文单位:AU;1AU约为1.5亿千米),并没有发现土星大小的天体;在26000个日地距离内,也没有找到任何木星大小的星体。
加州理工学院NASA红外处理分析中心戴维·柯克帕特里克(Davy
Kirkpatrick)的研究项目,发现了3525颗新恒星及褐矮星,其中部分与卢迈的发现重合。褐矮星个头比行星大,但大小去不足以维持内核的核聚变成为真正的恒星。因此,这些褐矮星相对黯淡,观察起来更具挑战性。
柯克帕特里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发现的星体,此前几乎完全被忽略了。”新发现中包括非常接近的恒星,比如距离诺玛星座(Norma)仅20光年的星星。去年一份研究WISE数据的研究发现了一对距离地球仅6.5光年的褐矮星,这也成了最近100年间,距离最近的恒星系。
太阳看不见的同伴?
早期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系内如木星、土星等气体巨星;18世纪随着望远镜技术提高,更遥远的行星才得以发现;1781年人类发现了天王星,又过了60年找到了海王星。
在20世纪初,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存在遥远的X行星,而它干扰了天王星及海王星的运动。1930年,冥王星被发现,但1978年,科学家们却因它尺寸太小,无法影响大型星体,继续了X行星的探索。
1984年,古生物学家声称,太阳的伴星可以解释地球生物周期性大规模灭绝——它体积庞大,在理论上能够影响到围绕太阳系的奥尔特云,导致彗星以致命的频度飞往地球。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红矮星,或难以观测的暗淡的褐矮星。
但在WISE获得的数据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大块头”,其他红外巡天观测,也并没有发现太阳伴星的踪迹。
在完成了主要任务后,WISE开始冬眠期。2013年,WISE被重新激活,命名为NEOWISE,这颗卫星开始了它目前的探索,搜索危险彗星及近地小行星,也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已确定的信息。
两个新的研究,都发现了彼此错过的星体,这意味着太阳系外存在着更为遥远的邻居。“我们认为WISE还能帮助找出更多的恒星”,赖特表示,“我们知道的太阳后院的信息其实并不多。”
太阳伴星猜想
太阳有一颗兄弟星叫复仇星,复仇星在绕太阳旋转的轨道上周期性地把致命的彗星释放到地球上,使地球扬起弥漫持久的尘埃,环境发生剧烈变动,温度急剧上身,以至使生物从地球上消亡。且每隔
2600万年复仇星离太阳最近时,引力使彗星从奥尔特云中飞出,其中一部分便飞到地球大气层来。至于复仇星的来历,有人认为它与太阳同期形成;有人认为它是后来被太阳俘获的。当它闯入太阳系时,可能挤走了某颗行星,并由于摄动力而引起地球上的一场大浩劫。至于复仇星是否存在,它是一颗恒星还是一颗行星还是黑星(黑洞),到目前还一无所知,什么也没观测到。所以关于彗星来源的问题,目前仍处于假说研究证实阶段,打开彗星之谜的金钥匙我们并没有拿到手。
在宇宙中约有一半的恒星是双星,我们把较亮的一颗叫主星,暗的一颗叫伴星。
由数颗恒星组成的聚星在宇宙中也占相当大的比例,而成单的恒星在宇宙只是少数。目前科学家们还发现太阳朝某个方向加速运动,只用银河系总体对太阳的引力则不能很好解释这种加速现象。有的学者提出太阳的加速运动正是由某颗伴星吸引的结果,只是由于它太暗(中子星)或根本看不到(黑洞)。这种假说还认为这颗伴星的质量于太阳的质量不相上下,它与太阳的距离将比地球轨道远一千倍也就是说1500
亿千米,旋转周期长达10000 年。
天文学家曾有过太阳具有伴星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事。当人们发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理论计算值不符合时,曾设想在外层空间可能另有一个天体的引力在干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动。这个天体可能是一颗未知的大行星(有一些自己的卫星一些比地球大),也可能是太阳系的另一颗恒星——太阳伴星,他有着一些自己的行星,其中第七颗与地球差不多大,第八颗是人类所说的尼比鲁,当然这是假说,还未被证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评价文章《我想说刘慈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
按投票排序
已阅,狗屁不通。稍微总结了一下作者的观点:三体中幸存的一部分人类道德原则缺失→刘慈欣简单化了道德缺失的后果→刘慈欣没有想象力。总之,作者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人性的自然客观状态,人类发展中自然产生了合作和关系,所以它的本性应该富于善和美感;而作者又认为,刘慈欣的叙述违背了作者心目中人类本性应该有的样子……所以,就此可以推出……刘慈欣没有想象力?喂喂,这是什么逻辑呀……再说啦,这很重要么?小说说到底是讲故事,它不是一部著作,不是去完全客观地描述世界的。具体到三体,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能性,一个极端条件下的可能性,其中失落的人性只是这个故事上的一个分支吧?不知道作者在纠结什么。不知道到底是谁比较缺乏想象力。另外,我必须吐槽一下,此君似乎热衷于以长句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专业,以各种XX化XX性的生造词来抬高自己的逼格,加入各种不明觉厉的非常用词语,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当我肤浅好了,不过说实在话,我最恨这些人为制造阅读障碍的文章了……
噗,才发现,被知乎打屁股时赞同数停留在了233。哈哈哈。============果然被知乎打屁股了,本来不想修改了,毕竟是酒后发泄的话,但是刚刚换了新键盘,手痒。那就友善的说说这篇文章的作者为什么惹人讨厌吧。大刘在中国科幻界是第一人不假,但中国科幻这个发展情况摆在那里,第一人的书也会有不少缺点,我们科幻迷也不是脑残粉,正常的批评,有利于文字水平还需要提高的我国科幻界的发展。这篇文章作者的卑鄙之处就在于,他使用了一个非常常用的陷阱,就是对你Z方面(细枝末节的方面)的缺点(往往是你不关心而且是他熟悉的领域)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以此攻击你A方面的成就。这句话有点绕口,但这就是我原文中说的“一个国企深谙党务工作之道的老油条要给一个一辈子只懂得钻研技术的工程师罗织罪名会怎么说”这个说法的来由。想象力,大刘的想象力是什么?拿三体这本书来说,大刘的想象力是对三体世界的生存方式的想象,是对四维空间宏伟的描述。这是大刘和我们读者关注的地方。我们用来评价大刘想象力的地方。尤其是三体三,里面的科幻方面的想象之多,当时多少人骂大刘:你个坏人让我们还写什么?可这篇文章的作者写的是什么?说他缺乏想象力,首先是他不能理解(部分基于人类的生理特性的)道德原则的功能性,其次是说他不能或不愿意设想这些功能性的原则缺失以后会造成什么后果。纳尼?你在说什么?接着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人类舰队那个例子,这是他全文中唯一提到大刘作品的地方了。随后就钻入了长篇大论学究式炫耀式装那啥式的研究中了(他擅长的领域)。当然你非要探讨这个自然主义和卢梭也没关系,我相信大刘也愿意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东西,用来完善自己以后的作品。可是,他非要以此判断大刘没有想象力!!呵呵,要是不用这个题目,你这文章早被遗忘在臭水沟里了吧!======== 的观点我也仔细看了,说的很棒很仔细。可是这种事情,可能是由于大刘本身就是对这方面研究的少,说白了就是不懂,也可能大刘就是信奉他自己单一道德状态的观点,也可能大刘觉得这样更能吸引读者。不论那一点,想象力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并不是按照”正确的“主义和”主流的“流派来构建一个已经被人写过无数次的宇宙,而是提出一个全新的大家都没听说的形态。另外认为知乎上三体粉反智的也可以歇歇了,智不等于那种学究式腐儒。============我废话太多了,可是忍不住吐槽。可是看到”然而众所周知,科幻文学(以及一切文学)并不涉及政治。“这句话还是想骂脏话啊。”我们没有见过比这个更加唯心主义“,一个对唯心主义的认识停留在中学政治课本的人...我勒个...
看到这篇文章的名字我就不会点进去啊。我很奇怪,人家作者文章名字都写的那么挑衅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点进去看?看到题为《没钱买房的男人都应该死》《没有东京大屠杀理想的人不配做中国人》《读博士的女人都该自切子宫》这样的文章你们也会点进去看,然后气鼓鼓地出来抨击吗??反正我遇见观点严重不合的文章不会点进去看。看完之后给他增加了点击量,让他爆刷一次存在感,让自己生一肚子气。又是何苦?
作者虽然有点读翻译体读傻了的感觉(当然也很有可能是一种他自以为装x的姿势),但是提出的观点却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中的很多人的确怀着这样的认识,那就是“人=人的本质+浮于表面道德”这样的简单相加,道德只不过是歌舞升平时期的一种装饰品。到了特殊的局势(比如封闭的远航飞船、严酷的斗争或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追求)下,装饰品就必然会被抛弃,只剩下基于人性本身(当然,是霍布斯意义上的人性)的现实主义博弈。作者一开始就反复说“自然主义”,说明他是有针对性地反对自然法中的某派观点。(法理学领域有几个著名的案例,比如洞穴奇案,就是讲极端条件下道德与法律的适用性问题,其中就有关于自然法的不同认识。)而这种彻底的“性恶论"或者“社会动物”论,在有些人看来反而让人激动的,很多人在内心相信甚至崇拜这种思维——雄性、热血、理想主义。是啊,在黑暗森林中狩猎或者被狩猎,多么畅快,再看看这些年风行的孤岛生存类的电影和游戏。作者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那都是自卢梭到斯大林的一种一脉相承的残酷的反自由思想。(卢梭的确说过,公意可以强迫人自由,但这个判断应该辩证来看,对斯大林我也有不同意见。)作者认为,人类道德不是一种装饰,而是深深地渗入人的本质中,不是简单可以抽离的,而放大到宇宙生命中,道德就更应该有很多的可能性。出于这种考虑,他才认为大刘以简单的丛林法则来描绘宇宙尺度上的道德,是一种没有想象力的表现(他其实更想说的是大刘有一种霍布斯思维,扪心自问,我们在看三体的时候,是不是不自觉地将宇宙文明尺度上的冲突简化为大国政治的纵横捭阖了?),当然人类的道德到底有什么可能性,作者没说明白。总之这篇文章一方面装x有点过了,另一方面应该是曲解了卢梭,但作者的确是抓住了大刘思想中的症候群,他的读者中也的确有一批对现实主义政治,甚至尔虞我诈的残酷杀伐有强烈兴趣的人,在他们眼里,人类道德深处没有给善意、包容、合作留下什么空间,就连外星人也被想象成都和我们一样。要是比对一下星际迷航里面外星人的多种道德样态,你会发现在道德领域甚至在社会观察领域,大刘的确缺乏点想象力,或者说白了,缺乏点人情味。————我是分割线————也不是说大刘这种风格不好,这种风格是他的独特价值。在小清新当道的时候,来点冷峻甚至残酷的笔调,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是以为这就是人类的本质或者社会的本质,恐怕也不对吧。——当然人类道德的本质到底是啥,我也不知道……细软跑,大侠们饶命。
为什么战争中两个不相识的人要互相置对方于死地?为什么在大饥荒中出现易子相食?为什么至今会有那么多人崇拜追随希特勒?为什么会发生WG、种族清洗、异D清洗、各种大屠杀?为什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能得奥斯卡?这特么是为什么?因为刘慈欣缺乏想象力。
我觉得对于三体吧,你可以说这部作品文笔不行,故事情节设计不好,人物不够丰满,烂尾,都可以,因为这部书的关键就不是这个。甚至你可以说这部作品的主体价值观过于丛林主义,不适合当今社会,那我也欢迎讨论。可你批判一部作品,一部世俗作品,一部科幻作品,一部单纯的卖点子的作品缺乏人文关怀?这……你还让我说什么好。戏剧冲突很多都来源于对于道德原则的违反,只不过科幻题材让本文作者把这种戏剧化的需要臆断为“作者铁定是这么想的并且肯定是由衷拥护这个想法的”。大刘自己也说过,如果这部书不叫《三体》的话最应该叫做《可能最糟糕的宇宙》,可见大刘对自己这部科幻作品的定位。戏剧需要和现实都分不清,并且假设的道德困境都要被批判的话,大家就别看文学作品电影啥的了,看tg拍的主旋律就挺符合本文作者的需求的。
打个比方啊韩寒的粉丝瞧不起那些规规矩矩在应试教育下混的乖学生,觉得他们不如韩寒有才华活得潇洒。某些一路名校上来,不管是学业还是事业都很强的人鄙视韩寒,觉得韩寒只是用一种姿态讨好中二少年,他的作品离“经典”、“名作”差得远。刘的粉丝看别人批评刘,他们觉得情况类似于乖学生在“反击”韩寒,但事实其实更类似于真精英在鄙视韩寒。这就像是否定之否定,无思想的庸人盲目附和当下主流,自以为有点思想的人激烈否定当下主流,真有思想的认清主流的本质,继承发展主流。要我说啊,这种三段式分布真是好常见。不懂科学的人高喊科学万能,自以为懂科学的人想着推翻相对论当民科,真懂科学的人忙着投SCI,闲暇时偶尔调戏下第二类人。民科被鄙视了,以为自己在对抗第一类人,庸众和科学的敌人,但其实是第三类人在调戏他们。
作者迫不及待的向我们抛出道德功能性的概念,试图以《三体》中表现出道德丧失原则性来证明。。。。刘慈欣没有想象力。。。?姑且不谈这是否能证明刘慈欣有没有想象力。原谅我通篇文章只读的下这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足够证明作者并不理解他所抛出的这个概念:道德具有功能性
具有什么意义。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有所发挥的作用。事物有功能性,简单的说就是这个事物“有用”。而当该事物没有作用时,我们可以说它丧失了功能性。道德作为社会活动的产物,其功能是保护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利益。个体总有强弱之分,为了保障弱者利益不受损害,道德才得以产生。道德体系的完善中,最先保护最核心的利益,生命安全,然后是财产安全,然后是自由意志等等。道德的底线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提高。要注意,道德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在上一步的功能性基本实现后走出的。而在三体中,星舰上的人,地球上的人,面对的是人类自古以来最核心的利益——生存 受到的威胁。地球社会和星舰社会中,所有人在这个威胁面前都是弱者。因此道德的最基本功能丧失了。星舰上的人,必须首先抛弃道德,从而解决生存受到的威胁。然后才能重建道德,维持社会活动的运作。这正是认识到道德具有功能性的博弈结果。道德确实因为它具有功能性而不可抛弃,而恰恰也因为它具有的功能性可丧失,而可以抛弃。作者的问题在于,他仅仅知道功能性这个词,却从未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他未认识到道德是一件工具,用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工具不好用了可以换新的。而是将其视为神谕,要膜拜要敬仰,一个字都不可更改。道德的发展正在呈现一种宗教化的趋势。科幻小说中的极端环境的出现并非绝不可能。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面临如此困境,希望道德不会成为希望火种延续的最后一道障碍。空行很多,不要在意,只是为了照顾阅读障碍。以上
我只有一句想说:我不及此文作者读得认真,也不曾发表任何评论文章表达任何观点,只是默默的读,我若是大刘,我更爱此文作者这种读者,或者说,好作家喜欢评论家甚至是批评家的存在,毕竟大刘还要继续写下去的,我们都希望他越写越好不是。
这文风——滥用学术术语,不加考虑的使用长句,把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用一篇文章来说。和数卷很像嘛。果然douban挺适合装逼犯生存的。~
刘慈欣不缺乏想象力。他缺乏的是一点数学知识,一点物理学知识,一点天文学知识,以及一点文学创作基础。——————————————————《三体》是目前中国最好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的多部作品里篇幅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这部小说无疑是中国科幻作家写出来的最好的小说之一,但还不够好。当然它的优点是很多的,构思宏大、篇幅长但不脱节(中间有些篇章转换生硬,但不是大毛病)、想象力丰富、有些细节很动人或很有趣(比如城里人习惯于随时随地触摸建筑物墙壁来激活屏幕进行联系,到落后的乡村里传统的砖石结构房子里,依旧会习惯性地伸出手指来戳墙壁,被村里人笑称为“点墙的”)……但出于我只说不足不谈优点的习惯,它给我的印象,简化成一句话就是:隔行如隔山这话真不是盖的。就像一个不知稼穑的人去写一个农村生活的故事、一开口就是外行话一样,文学家去写科学的内容,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样说,并不代表我比作者具备更深厚的科学知识(也许在某一点上比他知道得略多一些),下文提出的质疑,更多的是逻辑层面上的思辨。逻辑是很重要的东西,如果科技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逻辑就是一本精妙的刀谱,如果人没有学会刀法,宝刀放在他手上也只是烂铁一块,甚至会不留神伤了自己或别的什么无辜的人。在《笑傲江湖》里,为什么剑宗比气宗厉害?为什么风清扬教了令狐冲几下,令狐冲在洞里看了一些图形,然后手持一把柴刀或木棍,就比那些手持利剑的人更加牛逼?因为他会用手里的武器,别人不会。比尔盖茨一开始是卖电脑的,后来发现生产电脑的人太多了,他就转了方向:让别人去卖电脑吧,我来教你们如何使用电脑。说句得罪人的话:现在的小说家或科学家都在四处寻觅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屠龙宝刀,却没有几个肯下功夫练一练刀法。三个太阳作无序运动的想法很好,无论是物理想象中还是现实中,三个球体在空间里的运动模式确实是无序的,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天体物理学上,有个致命的罩门:三个太阳不可能像桌面上的三个台球那样互相挨着但仍旧独立成球,恒星有着巨大的引力,互相挨着了就会融合为一个,进而变成红巨星或黑洞,而不挨着的话,就必须有一个斥力和引力的平衡关系存在(拉格朗日点),这个关系在双球结构里是可以达成的,比如地球和月亮,比如太阳和九大行星(哦,是八大),似乎还有个双子星,是两个恒星互相绕对方运动,组成一个和谐的系统,记不清了——它的前提就是有序运动;而在三球无序运动状态下,这个平衡非常容易打破,也就是说,三个太阳或者因为引力弱而散开,导致系统崩溃,或者因为引力强而融合为一。三球问题是一个数学命题,是数学家设想出来的,无论是庞加莱或者别的什么张三李四,他们所作的所有研究,都只是由这个命题出发,阐述一个数学原理。在数学上成立的东西,未必就一定会在现实里存在,数学命题里并没有考虑三个球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它们如果没有实体接触时引力和斥力如何在无序状态下保持平衡,因为这是物理的范畴,数学家在研究纯数学的时候,没有必要引进这些无关紧要的元素,通常都把它们视作想当然的存在或者不存在。所以,无论庞加莱认为三球运动规律可以描述或不可描述,现实中,三个太阳组成一个无序运动系统的情况是不大可能存在的。另外,文中描述的外星人生存环境,是三个太阳和一个行星共同构成的系统,外星人住在第四个星球上,而不是在三个太阳中的任意一个上,这是个四星运动系统,这个系统最可能的情况是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从而变成有序运动。不知为什么,外星人和地球人双方的科学家都无视四球的存在,一根筋地研究三球运动规律,难怪他们总是搞不出一个实用的万年历呢,能搞出来才怪。敝乡有个王二小,出去放驴,数来数去少一头,原来是自己骑着的这头没算进去。作者在构思故事元素的时候,可能没想到这一点。说句大话:这算是我比作者懂得更多的那一点科学知识吧。小说中有这么一段:“这些高能加速器将实验中粒子对撞的能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这是人类以前从未达到过的。在新的对撞能级下,同样的粒子,同样的撞击能量,一切试验条件都相同,结果却不一样。不但在不同的加速度上不一样,在同一加速器不同时间的试验中也不一样,物理学家们慌了,把这种相同条件的超高能撞击试验一次次地重复,但每次的结果都不同,也没有规律。”“这意味着什么呢?"汪淼问,看到丁仪盯着自己不做声,他又补充道,“哦,我搞纳米,也接触物质微观结构,但比起你们来要浅好几个层次,请指教一下。”“这意味着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往下您应该能推论出来吧,那个将军都想出来了,他真是个聪明人。”汪淼看着窗外沉思着,外面城市的灯海一片灿烂,夜空中的星星被淹没得看不见了。“这就意味着宇宙普适的物理规律不存在,那物理学……也不存在了。”汪淼从窗外收回目光说。这一段结论可能太简单了。假设台球能在极其缓慢的速度之下仍旧具备足够的动能,从而走过十厘米的距离,那么,非常缓慢的移动状态下,台面绒布细微的纤维形成的阻力,足以剧烈干扰球体的惯性,让球在移动方向上产生较大的偏差,这样,即使不搬动球台,每次击球的结果也会不同。如果台球的例子不容易想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足球,飞速掠过草坪的足球,其轨迹是一条直线,而缓慢滚过草坪的足球,其轨迹就不是直线了,它会受到凹凸不平的草的更大的影响,原因是足球的速度改变了。我们习惯于在目前这个速度上使用加速器,粒子的运动是一种状态,当我们给粒子施加另一个层级的力,改变为另一种速度,它就会呈现另一种状态,不是我们惯常观察和理解的那种。这个现象只能说明物理学在某一个特定条件下会呈现另一种表现形式,物理还是那个物理,条件不同,结果就不同。这样的事,爱因斯坦已经做过一次了,但量子力学的出现,并不构成对传统牛顿力学的否定,只不过是条件不同而已,物理并未因为人们发现了相对论就“不存在”了。在“智子”一章里,外星科学家很具体地解释了这现象的成因——提高了能量层级的加速器观测到的实验结果并不是真的,而是外星人捣乱的结果。杨冬遗书上说的“物理学没有了”就是这个原因。杨冬自己没有机会看到这个资料,她意识不到粒子加速器的问题是人为干扰导致的,她只能认识到在更高的速度下,物质呈无序状态。本来这对物理学家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新颖的课题,就像先前发现相对理论或测不准原理的时候一样。当时的物理学家们纷纷投身于量子物理学新课题的研究,而现在的科学家们,本该是如获至宝兴趣盎然的,居然没有一个有兴趣研究下去的,都心灰意冷地自杀了……如果海森堡薛定谔爱因斯坦都因为牛顿力学失效而自杀的话,现代物理学才是真的“不存在”了。这个,可能确实是作者专业水平问题,没有设想出该事物更合理的发展趋势。文中提到了两个假说:“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农场主假说”则有一层令人不安的恐怖色彩: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这两个假说,对于我这非科学家和非哲学家来说,今天才第一次看到,但我对它们不陌生。大概在1978年的时候,我在日记里写到过这个感觉:“妈妈抖了一下床单,铺平它,离开了,衬着墙角阴暗的背景,我看到一些微尘在窗玻璃上射入的光线里静静地漂浮着,在它们最终沉落回床单上面之前,它们会这样漂浮几分钟或几小时。也许,我们的浩茫无垠的宇宙,仅仅是某个世界里的一个墙角,这些大大小小的星球,就是那些无意中被扬起的灰尘,在尘埃尚未落定的这段时间里,无数的恒星在产生和消亡,无数的地球上,从蛋白质到三叶虫,再到爬行动物、脊椎动物、人……那个世界的刹那,就是我们的永恒。”当时只有十一岁的我,无法再由此阐述更深奥的理论,日记本只是记下了一个孩子诗意的感触。在这里插入这一段往事,有自吹自擂兼自恋的嫌疑,抛开这些主观情绪,它说明这么一点:汪淼从这里感受到无规律和不确定是对的,物理学可能只是适用于某个墙角的规则,但由此产生幻灭感,就是科学家的狂妄和偏狭所致了,他们无法接受“自己非常渺小”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十一岁的我因为无知无畏,可以接受,现在的我,因为有宗教思想基础,依旧能够接受,而科学家不能接受,则可能是因为他“有知有畏”并且不接受任何宗教思想的缘故吧。这与作品的水平无关,算是题外话。另外我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三体教的人如此热衷于让魏成研究三体运动规律,他老婆甚至用枪威胁他必须研究下去。莫非他们是想给他们的主提供一本精确的万年历么?主那么高的科技水平,都没弄出来一本万年历,你们虫子何德何能,居然想完成主都无法完成的任务?主已经打定主意要移民过来了,要万年历做什么?你邀请我去抢劫你的深宅大院酒池肉林小老婆,我接受了邀请,已经扔掉糠菜离开山洞走在路上了,然后你居然还费劲儿给我写一本如何在山洞里吃糠咽菜而获得幸福的指南,你不觉得多事么?这就是作者在构思一个作品的时候,未能首先产生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体框架的缘故,细节伤害了结构,在写作上,这叫构思不完整。创作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这个。在叶文洁第二次发出信号之后,原文这样写:“正在飞向太阳的信息是:到这里来吧,我将帮助你们获得这个世界,我的文明已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你们的力量来介入。”这是在外星人给了她回复、提醒她不要联络他们、免得他们去侵占和屠杀之后,她做的事。人家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她:我们没你想的那么高尚,我们就是一群强盗,你可别招我们。从这一点看,她采取行动的唯一动机就是:强盗就对了,要的就是强盗,你们赶快来吧,把这些我没法消灭的人都消灭掉,让我和他们同归于尽。后面以为的那些“拥有高科技的人必然是更加文明的”等等都是屁话,你的猜想能抵得过人家的自我介绍么?由此我认为,叶文洁只是一个拥有狭隘的极端的报复心理的自私的女人,随后文中阐述的所有高尚的文明的或偏激的理由,统统都是借口。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人类所有的行为,不论出发点有多么理性,过程有多么科学和严谨,根本上,它来自人最原始的本能。那些科学的理性的思考,只是这个本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当仇恨充塞了内心的时候,即使掌握了尖端技术,人类也只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低级动物,不会成为神。这就是佛教和基督教总是要将人导向慈悲和博爱的缘故。这一段不是批评作者的,是我的题外话,阐发一点感受。下面这段也是。叶文洁被审讯的时候,被问到杀死同事和丈夫之后的感受,她这样回答:“叶文洁:冷静、毫不动感情地做了。我找到了能够为之献身的事业,付出的代价,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不在乎。同时我也知道,全人类都将为这个事业付出史无前例的巨大牺牲,这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做任何疯狂的事的人都能给自己找到足够的理由来支撑他她的疯狂。她从来不会去想,她锯断绳索的时候,杀死的不仅仅是一个“反对她的事业”的人,还有一个爱她的支持她的保护她的人,这种行为相比于高中生打死她的父亲,不知哪个更卑劣。她宁可让地球上善良的人去给丑恶的人陪葬,只为了她心里舒服一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真可怕。然后再来谈谈叶文洁和伊文斯等人的借口。叶文洁根本无从知晓半人马座那个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否比地球更高级,她只知道他们的科技比地球人的高级。把科技等同于文明,这是科学沙文主义者最大最显著的迷障,如果科技水平就等于文明程度,无异于说发动二战的希特勒是当时最文明的人,或者用枪炮杀人比用弓箭杀人更文明。突破这个迷障甚至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和理论,只要基本的逻辑就足够了,但科学家们就是不能突破出来。在这一点上,科学家真的是一群愚昧的虚荣的狭隘的可怜人。三个红卫兵的表现,只是坚定了她对自己当初采取过的疯狂的报复行为的坚信,在她眼里,这三个人比齐家屯里所有的关心她爱护她帮助她的人都重要,这三个人才是地球人的代表。这三个红卫兵杀死她父亲并拒绝道歉的行为,远比齐家屯几十个农民献血救她和她的胎儿、养活她们、爱护她们更重要。这是一个多么自私和狭隘的充满偏见和仇恨、无论多少爱都无法融化一丝仇恨的女人啊。原谅我男性沙文主义一回:这种思维真的很具有非理性的女性特征。相比较而言,伊文思的想法比叶文洁不知高出多少倍。叶文洁只是在复仇,而伊文斯则是在弥补人类行为造成的影响,尽力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尽管二人的行为都指向最根本的症结:人类的恶。但出发点显然有天壤之别。同时,伊文斯也有跟叶文洁同样的迷障(这真是一个难以评说的巧合):想当然地把外星人当做博爱、美和希望的化身,这个想法有个巨大的逻辑缺陷:他们对三体星人一无所知,凭什么认为外星人是物种共产主义者?把物种共产主义的理想寄托在一个未知的外星文明的介入上,风险到底有多大,这是个未知数。作为环保主义者,伊文斯应该非常清楚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只要引进微不足道的一个新物种,就会对原有的平衡造成彻底的破坏甚至颠覆,系统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和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重新达到平衡。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在陕北种树的时候,他听到叶文洁要引进外星人来消灭地球人的消息,居然立刻就接受并同意了。引进一个外形文明来维持地球的平衡,我只能说他大概是脑子进水了。外星人不是他的雇佣军,不会来地球杀光人类就离开,他们会取代人类,于是他们就会对地球的物种形成新的侵犯和破坏;地球人有核武器,外星人杀光地球人要采取什么手段、形成什么后果、对地球现存物种造成怎样的伤害,这难道不是他们应该考虑到的内容吗?把星际战争引入地球,绝对得不到只清除人类、保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结果,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无需预测的事实,他为什么看不到呢?所有的科学怪人、疯子,都只是观念上行为上异于常人,才会被赋予疯子的称号,他们在技术层面上永远都是无懈可击的,不然也就不是科学疯子了。但显然,目前的伊文斯和叶文洁,在科学和哲学上完全当不起科学怪人的称号,他们俩只是两个普通的精神病患者。作者塑造这样的艺术形象,写出这么矛盾的情节,构想出这么矛盾的人物形象,有违自己写作的初衷。反人类的疯狂教派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产生,蒙昧时期固然有它产生的土壤,在科技发达的近一百年里,新的邪教层依旧出不穷,但它们有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创始人有足够的疯狂,但没有理性和科学背景。三体教的两创始人却偏偏是有理性有学识的,邪教诞生不奇怪,以这种方式诞生就奇怪了。因为,在他们的教义产生之初,有一个很基本的逻辑点绕不过去:人们相信上帝是善的,所以把希望寄托于祂;那么,伊文斯叶文洁是如何确定外星人是善的从而把希望寄托于他们呢?对于科学家,不思考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显然作者并未站在自己塑造的人物的角度去思考。除非,作者的本意就是要写一个非理性的偏狭的报复心极强的疯子如何与人类为敌,这个故事才成立。而这显然又不是作者的本意。可能,作者对此作过思考,然而尚未成熟,他自以为成熟了,于是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思考,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个不能自洽的故事和两个无法理解的人物形象。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这还是个构思问题。从后文的审讯叶文洁的记录看,审问者也问到了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认为高科技等于高文明?叶文洁无法回答。这说明作者想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塑造叶文洁和伊文斯这两个形象的时候没有把这个问题的解释加进去,人物形象是不够丰满和合理的,叶文洁可以看做是一个偏狭的复仇女神,而伊文斯则无法解释,他后来的行为跟他最初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完全不搭界,并且文中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心理转变过程的描述。这个依旧归结到作品的构思上。题外话:看待某个科学事件,一个警察能想到的问题,一个科学家居然没想到,可能这才是我们目前科技先导主宰一切的最终悲剧所在,广泛存在于科学家群体中的只见技术不见其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愚昧和偏见会导致什么?很多科学技术,给人带来一个利益的同时,随着带来了一百个伤害,而科学家在发明创造的时候很少去考虑它们,多数都是石头已经砸到脚上了,随后再做亡羊补牢剜肉补疮的擦屁股工作。是什么原因导致科学家短视呢?窃以为主要是一开始的时候指导思想、方案方针有缺陷,科学家在搞科研的时候,只是为了探索而探索,为了研究而研究,没有把自己的工作从人类学高度加以考量,局限于技术层面了。这是一种匠人思维。我这样的指责,很容易被理解为另一个极端:反科学、不要科学。就像三体人给地球人设计的那样:煽动环保和回归意识,让他们反对科学、害怕科学、阻挠科研进步,从而自断手脚。极端思维的人总是大多数,他们不肯承认在黑与白之间有1500多个灰色梯度可供选择。这个,毫无办法。叶文洁在接受审问的时候,对伊文斯有这样的评价:“叶文洁:可以这么说。他从来没有向我袒露过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是表达了自己对地球其他物种的使命感。我没有想到由这种使命产生的对人类的憎恨已发展到这种极端的程度,以至于他把毁灭人类文明作为自已的最终理想。”用这个来解释伊文斯的转变,貌似很到位,但里面还是有一个巨大的漏洞:伊文斯会把他的憎恨发展到极端程度,但无论怎样极端,他的初衷是不会变的:毁灭人类是为了保护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如果外星人来了,跟地球人发生大战,这个全面的星际战争对地球物种的破坏比人类现有的破坏更为巨大,相当于为了保护某物而毁灭某物,这就好比我在贵州发现山民捕鸟吃,为了保护鸟类,我宁可邀请逮着什么吃什么的广东人来消灭贵州人(广东人原谅则个,这就是个比方),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如果伊文斯的疯狂已经到了为了毁灭人类不惜让地球万物同归于尽的地步,以他的财力,何须再等450年呢,造(或者买)一两个原子弹,找个微妙的时机挑起世界核战争,不就立刻解决问题了么。现今这个世道,有办法的人弄一个核弹并非难事,已经有一两次恐怖分子搞到了核弹,幸好他们没有同归于尽的想法,只是想敲诈。在某种物质能减慢时间的那段故事里,硬伤就是时间不可能在某个小范围里变慢。时间是普适的,时间不是物质。不过这个观点是目前物理学界普遍的认识,只有我认为它是错的,人微言轻,不提也罢。小说故事里还提到了四维和二维空间,我们熟知的这个三维世界最终是毁灭于二维世界了,很简单:二维人让他们的世界扩张起来,三维世界里的东西一接触上去,立刻就变成二维了,就像雪花落在水面上一样,立刻融入消失了。按说,我们变成二维之后,会以二维状态继续生存,并跟二维世界原有的物种进行斗争才对,不知为什么刘慈欣没有写下去。同时,他说这个方式在任何维度上都有效,但古代巫师和现代舰队使用四维技术进行渗透的时候,三维世界一点都没有把他们制造出来的小范围的四维空间吃掉,反而是四维能影响三维,这个我实在理解不了。任何维度都比三维更牛逼么?道理何在?四维和二维碰面之后,谁吃掉谁呢?这应该是作者又一个缺乏科学支持的想象吧。文学作品没有完美无缺的,但缺点跟缺点不一样。比如某个小说里提到主人公家里养了八头老虎当宠物,尽管很难令人相信,但这是可能的,文学允许这样的虚构。但如果他还说这些老虎都爱吃胡萝卜,那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了,这叫硬伤。在文学作品不完美的前提下,如何评价优劣,其中一条就是看硬伤的多少。不得不说,《三体》的硬伤不少,有一些还是不大容易接受的。它的硬伤来自两点:一是专业问题,作者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利用水平尚不足以驾驭这样的题材;二是构思问题,也就是逻辑问题。作为科幻小说,前一个好应付,差不多就行了;后一个则任何作品都不能马虎。讲故事嘛,真假不论,总得自圆其说才好。很多读者提到这个作品带给人的思考价值。这个价值是有的,不太多,也不够深刻。真正发人深省的科幻作品,一个是《2001太空漫游》,一个是《矩阵》,也就是改编为电影《骇客帝国》的那个。不好意思,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写的。国外的优秀科幻作品,在逻辑上基本上都是无懈可击的,这不是个别现象,我读过的获奖科幻小说不下一百部了,其中大部分仅仅是美国一个国家的作家们在年之间写出来的(1988年之后因为懒,读得很少了,新作品不太熟悉)。中国作家的作品则绝大多数都漏洞百出,我觉得这跟体制没关系,体制钳制了大家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不假,但体制并没有强迫作家们讲故事的时候必须漏洞百出。
我TM看完之后满脑子就一个念头——作者你能说人话么!!!谁能给我这文盲用中国白话解释一下他/她满篇写的都是什么?
泻药、、不要再邀请我回答任何以“从人类历史上看,随着文明的进化,高等文明会重视生命的价值。”为理由来否定黑暗森林假设的问题了。你们都没明白黑暗森林最可怕的问题不是说什么沟通形成的猜疑链。而是光速对与宇宙的广度实在太慢了。你要摧毁一个文明,即使你有无敌的武器,从你的母星发出去,也要几百年才能到对方星球。这期间搞不好对手就科技大爆炸绕过来摧毁你了。你信不信几百光年外的人?好,也许有人说,有些文明以友善为第一目的。没错,后来他们都死了。剩下的就是黑暗森林里的猎手。最后不要在说从人类历史上看了,你们这意思是我们的先辈都是愚昧野蛮之徒。笑话。人类的认同是以交通能力为基础的。马跑的不够快之前。中国各省之间都是异族。船开的不够快之前,非洲人都是异族,奴隶。你们这些从人类历史看的人倒是给我找出人类史上友善的故事啊?别笑死人了,人类史还不够血腥么?那些说从人类历史上看的傻*,你翻开中国近代史给我解释一下啊?!哪来的温情之花?
《我想说》一文写得何等的好啊:刘慈欣当然缺乏想象力咯!原因如下:1、情节设计缺乏想象力2、人物刻画缺乏想象力3、表现主题缺乏想象力4、科技元素缺乏想象力综上所述,《我想说》一文成功地指出了刘慈欣作品在想象力上全方位综合性的官能障碍,给当下躁动的刘慈欣热,提出了健康有益的批评,值得广大读者深思。
大刘药丸药丸哪!
前两天在知乎被人轮番批判文笔不行,
现在在豆瓣又被人说缺乏想象力
文笔、想象力一无是处,
这科幻作家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就怕哪天蹦出来一个说大刘科学姿势水平不行的,那大刘彻底没救了!
别说科幻作家了,连作家都不是~
作者的标题和内容不太搭作者想说的是三体的设定和对人性的展开不合理论但是标题却是 “刘慈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这是一回事吗?这作者写了个标题,然后一个劲用文章打标题的脸,我竟无言以对
《三体》的问题在于:把物种延续视为高于一切的价值,忽略了参差多样的价值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刘慈欣假设了一个文明斗兽场,只有克服人性并且以“科学”为武器方可在此间竞争获胜,而现实中人类并非如此。我们之所以能有现今的文明,目的都是为了让万物来取悦自己,将人性的贪婪、狂妄和傲慢发挥到极致,并且在征服未知中涌现革新的浪潮。而不是为了某个最终目标,咬紧牙关忍受一切痛苦,通过整齐划一的计划和工程来换取的。那些卧薪尝胆、忍痛挨饿的信徒们,大多数都是饿死或病死在黑暗森林里,并不需要浪费猎人的弹药。活着,不仅仅是活着而已。一个只为了生存而生存的文明,必然是一个匮乏而又缺乏演进力的文明。
我只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什么时候国人也开始对科幻小说咬文嚼字了。
你们的大流士的确想象力非凡,集强国人之大成。所谓三体只看下去了第一部,相当有种:(1)有脸把文革对人的毁灭,同《寂静的春天》指出的工业文明之恶,画上等号;(2)有心把文革中蒙难受害而反思的知识分子设定反思到走火入魔,开始反人类;(3)有兴把「邪门到家,必定有鬼」的警惕性坚持到底,连基本粒子都没有放过;回顾爱因斯坦这句话:Raffiniert ist der Herrgott, aber boshaft ist Er nicht. 上帝难以琢磨,但并无恶意。当然你认定人类诞生事出偶然,上帝虽无恶意,却也不曾厚爱过也行;——但从那套恶意推定的体制中来的,我们都知道会是什么东西。
现在不光到处都说三体,连在骂他的东西都能上知乎。这让我想起诺奇克在那本批判罗尔斯的书里写的:事到如今,不管是不是同意他的观点,不提到罗尔斯是不行了。类似地位的人还有康德——曾经有人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史可以按照前康德、康德、康德之后来分类。总之康德才是轴心。举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大刘至少在中文科幻界已经担当起了“哥白尼革命”的角色,出现这种近乎咒骂的批评对大刘是奖赏,是对他地位的肯定。这个文章的作者似乎是想用理工科的思维方式去攻击大刘,我作为一个不会玩这些高大上名词的纯文科生想替大刘辩护几句。在评价题主链接里的文章之前我想反过来探讨一下大刘的《三体》包括《全频带阻塞干涉》、《球状闪电》那种特殊的感人魅力的秘密,这样或许能更好地戳破这位写檄文的革命小将的隐秘动机以及他的错误所在。有朋友说大刘这么火是因为他的作品体现出了宇宙的宏大和人类渺小的以及对自然奇观的奇绝幻想——这说得好,但并不全对。因为最宏大的东西是不能给人带来感性感受的东西,1000个人和1000万个人在脑子里产生的刺激并不相差一万倍。最伟大的物理学不但是反常识的,而且常识根本无法把握。如果大刘只是干巴巴的描写宇宙和技术奇观,那么他小说的吸引力不会好过一本编写良好的物理手册,也无法解释为何从出版业、传媒业、到投资界,那么多和“宏大想象”与科幻文学通常不沾边的人都突然感到了震撼。我认为大刘正是在桥接宏大想象和日常人的生活世界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才让他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黑暗森林不但是宇宙尺度上的伟大幻想,而且是能够激起读者“切身”感受的幻想。这一科幻形象利用了读者早就已经存在的对“现实”的体会,然后带着读者拔高到了难以言喻的高度与层次。因此提供了其它文学形象极难提供的生动感和现实感。这里的生动和现实,不是逻辑上的完美自洽、也不是幻想意义上的细节丰富,而是真真实实的感受。 任何中国人都十分了解落后就要挨打、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原则的现实,对这种残酷的竞争有着每时每刻的切身体会;而混社会的人,也免不了处处感到猜忌、对抗、甚至不乏经历星舰人类那样极端的抉择时刻,这些经验在宇宙尺度上本来都是狭隘、琐屑、平凡的,然而大刘的作品却通过巧妙的构造,让这些狭隘的经验感受成为让宏大击中读者的途径与道具,让琐屑的平凡和宏大的构想无缝对接,自然过渡。三体系列自然是这种技巧的最高峰,这使得三体不但成为好的科幻文学,更首先是好的文学。这样来看,题主链接里的文章毛病在那里就非常明显了。作者根本不能或不愿意体会到大刘写作的独特优势在哪里,单纯在很空泛的所谓“逻辑”、“审美”层面去批评他,实在是不得要领。不管此文作者用了再多诘屈聱牙的学术名词、装逼的翻译体语句,他的论辩都是干瘪、空洞、不能激起读者意象的,无法把读者的感受升华到大刘所达到的高度,这就是他彻底不如大刘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喜欢大刘的读者认为这位作者写的东西飘忽、没有根基、而且狭隘。此君用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论辩来掩盖他在经验感受上的匮乏,他似乎试图用所谓逻辑说服读者,大刘提供的意象是虚假的、是基于扭曲意识形态的不人道,然而他自己的论辩才真正是像幻影和薄雾一样虚伪,缺乏丰满的感觉。因此我认为,“拿科幻小说当真”不是对此人最好的批评,也错失了大刘还有《三体》最大的魅力。这位作者至少有一点看法是正确的,虽然他不愿意承认:大刘的东西在感性意义上才是更真实的。然而对于这一点,这位自认为“想象力丰富”的作者,根本无能为力、也无法反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血女神们的复仇恋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