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秘诀 怎样才可以练好太极拳静功秘诀李瑾伯

您的当前位置:&&&&&&
太极拳自学教程 分享太极拳的基本功法
【导读】很多人都开始学习太极拳,学习太极拳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才行,今天跟小编一起来看下太极拳的自学教程,分享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法采气、站桩(陈式太极拳有浑元桩、杨式有马步桩、川字桩等)、基本缠丝(或叫螺旋)功法,我认为各式太极拳都应该有个筑基的功法。陈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是一个单式、一个单式地练,这个单式练不好、吃不透就不能练下一个单式,最后才练套路。今天正宗的陈式太极拳还是以采气、站桩和一个单式的训练为基础的,只要一个单式里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套路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今社会上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少有人练习单式,或只是把单式作为发劲动作来练习,很少有人把基本功作为太极拳的基础培元固本,而只是一味的练套路,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太极拳还有基本功。然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由初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逐渐演变和发展的,没有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可以逾越这个规律。基础的东西是最根本的,任何事物、任何武术和拳种都不能例外。笔者练太极拳有多年也只练套路,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拳架虽然表面上看得过去,还获得过什么国际太极拳比赛的金牌,其实还远不是那么回事。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仔细地研练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缠丝功,从中受益非浅,再练起套路来身上的感觉就透亮多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扎实、细腻、透彻的单式练习,不懂、也没有认真的体认劲路的来龙去脉,肢体动作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每天一遍一遍地只管练套路;在练拳当中动作很快就过去了,不可能详尽地体会和研究动作、纠正姿势,即便是老师纠正了这里,可其他的地方又会出现问题。套路的动作是连续的、各部位之间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统一的;由脚而腿而腰到手,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起止路线和方向运行的,有一个地方不顺,劲路就难以通过,那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没有明师亲授是难以掌握的,其精细程度不亚于一项科学研究。陈照奎老师讲过:“只要一个地方不对,全都不对”。我们练习太极拳的,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牢固的单式架子作为根基(就像大楼的地基一样),不难想象少了这个过程,直接练习如此纷繁复杂的“太极”拳会是什么结果,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很难得其窍要。不仅如此,太极拳更重要的不仅在于肢体关系,还在于意与气、气与力、力与形的结合,“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周身节节贯串”;也就是“内不动,外不发”:心意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心意一动,周身处处皆动,而且要完全符合太极“阴阳互为其根”的哲学原理,这才是太极拳的练拳根本所在。所以,这些内容要在运动当中得以实现,如果没有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是很难实现的,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钻研精神,是不可能得到太极拳的精髓和真谛的。笔者练太极拳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总结起来采气、站桩和基本缠丝功的练习每天还是不能少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我的老师陈氏太极拳十九世嫡宗传人、世界著名陈氏太极拳家陈小旺先生,对我们的基本功练习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每次回国探亲指导我们的总是离不开单手缠丝,并认真为我们捏架子。以前我对此也有一些想法,认为没有必要捏来捏去的,只要自身感觉身体中正、劲力顺达不就行了吗?我觉得自己练的已经不错了,架子规整、连贯、刚柔相济,自己觉得内劲出来了,没有必要再练基本功。然而,使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重新认真精研了基本缠丝功和站桩、采气以后,我才真正体味到了其中的奥妙所在;太极拳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位之间的起止关系,什么是腰裆劲、什么是缠丝劲、什么叫“劲起脚根”、什么叫“节节贯串”、什么是真正的内劲贯通,以及下盘沉稳,练拳如练桩一样的感觉都找到了;这时再练套路,身上的感觉一下子都有了,不仅拳架到位,而且体内感觉非常明显,真正做到了空松圆活,发劲瞬间即出,瞬间消失,速度极快,极松活,发劲后没有任何其他感觉,练完拳后心平气和,如同平常一样。有人借用“套路就是活步桩”这句话不赞成练站桩,也不练基本缠丝功,只练套路。所以练拳多年没有真正的收获,有的身体歪的还歪着,斜的还斜着,糊涂的还是要糊涂下去。不错,套路是活步桩,而且是太极拳的主干,但前题是要有基本功作基础,要练懂、练透动作的起止和来龙去脉,以及肢体之间相互辩证关系和细微差别。当基础牢固了,水到渠成,这时再练套路(我的意思是说先学会套路是可以的,但是太粗浅,回过头来要认真练基本功,然后再体验套路)。太极拳的懂劲过程细致入微,拳架和推手练习都少不了,但首先是练好基本功。必须吃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以及顺逆缠丝劲的运动规律。脚要有蹬地的确实感觉、身上要有节节贯串、螺旋走弧线的感觉、内劲催动的感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传递,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俗话说:“腰裆膝,发动机”,你能感觉到吗?就是采气、站桩看似简单,要想练好也不容易。基本功与套路的关系就好比制造一辆高级轿车,高级轿车的特点是速度快、噪音低、乘坐舒适。怎么生产出来的呢?那就必须有精密、高档的零件和一流的生产线。零件加工不精确、材质不高,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名牌轿车。当你有了基础以后,你的功夫会一天比一天蒸蒸日上,这时再下功夫练炮捶(二路)、练器械、抖大杆、练推手,向着太极高峰攀登才对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要经过由简单到复杂这个过程,练太极拳更要一步一步地走,要一层一层地练,没有牢固基础的奠定,没有每天持之以恒的数量,就没有正确质量的飞跃,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必须遵守这个规律。
提示:支持键盘键"← →"键翻页
Copyright (C) 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51养生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号 && & 太极拳能养身吗?怎么才能练习好太极?_百度知道
太极拳能养身吗?怎么才能练习好太极?
怎样才能避免练习中动作不对,受伤?
不要急于求成,要学好太极,应该不会受伤的,太极作为武术的一种套路,练好一个套路,除了要师傅教,如果你没有武术基础,更需要自己锲而不舍的刻苦训练和有一定的悟性,肯定需要找一个师傅教,只要你循序渐进练武术可以健身是肯定的!练太极,不停指正外
我上班,没有时间去找师傅,只是自己想锻炼一下,同时也喜欢太极。我看视频练习,不知道会不会练好。请问有没有练习太极的QQ群?
自己可以对照视频去练太极是完全可行的,至于能达到哪种程度,取决于你的武术基础、个人天赋和勤奋程度,如果希望自己能达到较高的程度,个人认为:“有师傅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有些心法,是要靠师传口授的。”不好意思,我没有加那些群,武术是我小时候随爷爷学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秦皇岛新闻资讯网讯  太极全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项民间艺术运动,对于养生、保健、强健体魄、延年益寿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而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面对四面八方的各种压力,练太极拳也成为时下中老年人的一项必备运动。怎么练太极拳?练太极拳又有哪些好处呢?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她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一、怎样练太极好  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  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  二、练太极拳的好处  1、长期坚持练太极拳,能加强肾的藏精、保精功能,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  因此,通过练太级拳,不仅能改善阳 痿、遗精、腰腿酸软,也能改善体虚肾亏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2、调节全身  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  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更多健康推荐阅读:/list/10364/page-1/)  3、练太极能缓解头痛  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练习太极拳有助于减轻成年人紧张性头痛症状,并可增强患者身体一些方面的机能。  报告说,研究人员组织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为期15周的太极拳练习。经过练习,这些患者的头痛症状有所缓解。科研人员在对练习者的身体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后发现,患者的体力、社交能力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  研究人员说,精神过度紧张和压力是引起紧张性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太极拳是一种静中有动、令人放松的运动,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们的身心和谐。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练习者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健身防病的作用。  科研人员指出,这一结论符合医学理论。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和注意力集中,动作需要完整,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前后连贯,这就需要练习者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的其他系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4、有助于肝肾  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方式,融合了“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养生法则,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主张用意念来支配身体,长期使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调节我们的心态。  从而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突然、强烈的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讲究的是完全的放松身体,这样长期坚持有助于经络的疏通。  其次,太极拳全身性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  再者,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来源秦皇岛新闻资讯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生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