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来充值为信仰充值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卢新宁系友的讲话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卢新宁系友的讲话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在与我的同屋女孩爱的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做一段将理想“变现”的过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份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的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度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二十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濉毙稳葑约旱拇场
  二十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的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说的,有的是人才却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的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二十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编辑推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问:在充满竞争、压力,生活快节奏、时间不够用的今天,我作为一个刚信耶稣不久的信徒,觉得每周一次礼拜挺麻烦的,能否几周或几个月礼拜一次呢?耶稣不也说:“拜父的只要用心灵和诚实”吗?既然敬拜不论时间与空间,为何非要上教堂礼拜呢?请指教!一位初信者  答:初信者,你好!  《创世记》记载上帝创造之工完毕后就设立安息日,这意味着他为我们设定了一个生存的循环周期,即每一周有一天从工作中歇息下来,不但使我们恢复精力,更给了我们安静默想和敬拜的时间而过上一个有规律的生活。新约使徒时代,基督徒为了纪念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参徒20∶7;林前16∶2),就在“七日的第一日”亦称“主日”(参启1∶l0)聚集一同敬拜侍奉。  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教堂或聚会点),信徒们每周至少有一次聚集敬拜,这是教会两千年来的传统,也是圣经的教导:“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4-25)  “礼拜”是被造者对永恒者的响应,是对这位神的爱和启示的回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仰、信服、爱戴、崇敬、感恩和外在的虔诚仪态相结合的行动。曾有千千万万基督徒见证了他们透过在礼拜中回应上帝的爱,而重新得力。既然宇宙歌唱、穹苍响应,都在述说全能者的荣耀;小鸟鸣啼、百花开放,皆在见证造物主的奇妙;那么,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基督十字架下的蒙恩者,岂不更应该向造物主和拯救者发出由衷的敬拜和赞美。因此,每个基督徒来到圣殿敬拜侍奉是理所当然的事。况且,众信徒共聚一处,奉主名祈祷赞美,神就乐意与我们同在。可见,集体的敬拜与个人的灵修是完全不同的。  “礼拜”是基督教会最主要的信仰行动,也是延续信仰的命脉泉源,“做礼拜”是代表教会的一种聚会和团契。凡礼拜者更易体会基督里“天下一家”的理念,意识到自己是神家中的人。教会是道成肉身的继续,也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神要藉着教会把他的旨意通行出来。  一个基督徒若只有个人灵修生活是不足以建立信仰生活的。基督教不提倡个人离群索居,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每一个信徒相互间的关系如同身上的肢体不能分开。教会是葡萄树,信徒都是树上的枝子,枝子之间不能缺乏“血液”流通。教会是神的家,一家人是“生命共同体”,同样不能断绝交往。凡基督徒都须有相爱、合作的精神,唯有在崇拜中、在圣徒交通中、在共同侍奉中,我们才能明白和实践“彼此相爱”的命令。  礼拜是启发真善美的地方,它叫尘世生活中的人们有机会去瞻望永恒的事物。它是一个训练公民素养最好的所在,让人在上帝话语的浸润中日渐成为高尚;它是一个心灵得到鼓励和安慰的堡垒,帮助人更有智慧和勇气地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置身在与外界不同的另一个恬静的礼拜氛围中,安下心来独自面对上帝,让神的圣言来校正被扭曲的心弦,让天使般的歌声来洗涤被污染的心灵。在上帝面前“对对表”、“加加油”、“充充电”,好使自己得着行走新道路的力量,这该有多好!  人的身体与大脑都需要休息,而礼拜天无疑是个最好的休息日子。一周之中有一日“修身养性”,非但有其灵性意义,也有调整身心之科学根据。你说是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十字架的漫画故事,故事是这么说的:  第一幅漫画:有一群人,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今日经文:“耶路撒冷啊,我在你城上设立守望的,他们昼夜必不静默。呼吁耶和华的,你们不要歇息,也不要使祂歇息,人们总是习惯在时间的流逝中,感叹岁月飞逝,光阴如梭。又到2015年的最后一个主日,让我们再次温习要不要来充值信仰?看看外媒如何评价索尼 Z5在过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里,有两家科技公司始终拥有一群忠实的粉丝,一家是苹果,另一家就是索尼。在我们这一代人里,不少人都对索尼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索尼最近的市场表现有多么糟糕的新闻时,评论里总会看到很多人对索尼恨铁不成钢的感慨。不过信仰归信仰,索尼能把它转换成实打实的销量吗?Xperia Z5 就是索尼最新的尝试,在国行上市之前,我们先看看外媒是如何评价 Z5 的。:Xperia Z5 像是一部无家可归的手机从 2013 年开始,索尼已经发布了五款 Xperia Z 系列旗舰手机,这五代的产品特征都非常相似:出色的设计,优秀的电池续航,最新的高通处理器以及优秀的相机传感器。随着产品的更迭,索尼将 Xperia Z 一次次地变得更好,之后索尼还推出了 Xperia Z 系列的缩小版 Xperia Z Compact。Xperia Z5 Compact (左) 和 Xperia Z5 (右)过去几年,我每年都会评测两部索尼的旗舰手机,每次都失望而归。这家公司可是造出来了 Walkman,特丽珑电视机,和 PlayStation !见鬼!我们理应对这家公司抱有很高的期待(看来这位编辑也是索粉)。Xperia Z5 和 Z5 Compact 的确展示了索尼在消费领域的创新能力,这两部手机都拥有极为出色的摄像头,优秀的电池续航,以及独门的防水绝技,不过 Z5 和 Z5 Compact 也没有解决索尼最近几年的一些老问题,比如缓慢的软件更新和平庸的用户体验。Xperia Z5 就像是一部无家可归的手机,不管是设计、手感、性能还是价格,三星 Galaxy S6 都可以轻松击败 Z5。如果我更注重摄像头效果,我会更愿意买一部 LG G4,如果我看中系统流畅性,我会买 iPhone 6 或 6s。Xperia Z5 Compact (上) 和 Xperia Z5 (下)Xperia Z5 Compact 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手机,它的价格略微低于主流旗舰,不过电池续航却好于所有的旗舰手机,而且它还有一颗极为出色的摄像头,Z5 Compact 会成为市面上最好的智能手机之一——如果它能拥有更出色的操作系统。和二三十年前那个不可一世的索尼相比,过去几年索尼的产品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这次的 Z5 和 Z5 Compact 依然如此。The Verge 评分 7.2优点:出色的摄像头,优秀的电池续航,优雅且防水的设计缺点:系统时有卡顿,背面玻璃易碎,指纹识别体验不稳定,屏幕显示一般:Z5 还不足够出色Xperia Z5 看上去和过去两三年的索尼旗舰非常类似,Z5 依然使用了前后双面玻璃加金属边框的组合,四角使用了塑料材质用来在手机跌落时作为缓冲。背面的毛玻璃视觉和触感上都很优秀,整个手机拿起来手感也非常不错。对了,Xperia Z5 也是防水的,而且 USB 接口和耳机孔都是直接裸露的,总算不要来回的扣防水盖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Xperia Z5 并不支持无线充电。Xperia Z5 配备了一块 5.2 寸的 LCD 屏幕,显示效果还算出色,色彩、亮度、可视角都较为出色,虽然没有三星的 OLED 屏幕那么吸引眼球,不过相信大多数人应该会对这块屏幕感到满意。Z5 的厚度有 7.3mm,比苹果和三星的高端手机都要稍厚一点。考虑到手机的体积所限,Z5 的前置扬声器效果非常不错,用户在看视频时也不会遮挡扬声器。索尼 Xperia Z5 是一部出色的旗舰手机,毫无疑问也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索尼手机,Z5 相比 Z3 在设计上要更加方正,背面的毛玻璃比 Z3 更加漂亮。Z5 的两个重大提升是指纹识别传感器和摄像头,不过苹果和三星的旗舰并没有多少优势,而且 Z5 也无法兑现其宣传的两天续航时间。这些都让 Xperia Z5 很难在拥挤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脱颖而出,Z5 很出色,但还不足够好。优点:防水,出色的摄像头,支持 microSD 卡,指纹识别。缺点:没有达到宣传的电池续航,不支持无线充电,系统不太跟手,发热依然不小:一部没啥新鲜感的优秀手机Xperia Z5 的 2300 万像素后置摄像头非常出色,索尼重新为 Z5 设计了一颗全新的 ExmoRS 图像传感器和全新的相机模块。和 Z3+相比,Z5 的图像解析力和低光下拍照都有明显的提升,索尼还表示 Z5 的摄像头拥有全世界最快的 0.03 秒自动对焦。另外,Z5 还加入了一个特别的五倍清晰变焦功能,通过比较临近像素来匹配对应的图案,可以在拍摄时实现近乎无损的缩放。Xperia Z5 是一部非常精美的手机,不过它最大的问题是和前代的 Xperia Z3+太像了。相比 Z3+,Z5 除了背面的毛玻璃外,外形基本没有什么改变。除了外形和操作没啥变化,Z5 的软件升级也有些让人失望,如果你使用过最近的其他索尼手机,Xperia Z5 并不会给你带来新鲜感,我希望除了出色的硬件之外,索尼也可以在软件上有所作为。:Z5 很棒,不过三星 S6 和 iPhone 6s 更优秀索尼总算给他们的旗舰手机加上了几个真正有价值的功能,凭借全新的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传感器和更加精美的设计,索尼 Z5 相比前代的 Z3 和 Z3+有明显进步,相信会吸引很多「索粉」购买。索尼 Xperia Z5 的问题是,尽管它很出色,不过在很多方面都比竞争对手落后一步。Z5 的摄像头、屏幕和电池续航看起来都不错,不过三星 Galaxy S6 和 iPhone 6s 整体表现甚至还要更好。如果你需要一部可以插 microSD 卡并且防水的手机,索尼 Xperia Z5 是最好的选择。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 Z5 没有优秀到可以取代苹果和三星。看完外媒的评测大家有何感想呢?索尼 Xperia Z5 国行版将于本月29号在北京 798 艺术区发布,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如果你想了解、试用更多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掌握最新的硬件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极客之选」微信帐号。查看历史文章请点击:。分享当前位置:&&&&&&>
我们都需要一种信仰
日 11:09 &
作者:杨 涛&
来源:凯风湖南
  第四季《我是歌手》又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登场了,强大的明星阵容、一流的音响效果、残酷的比赛制度、以及总导演洪涛调人口味的说话方式,一直都是这个节目的收视焦点。虽然我没能在每个周五的晚上都守着电视机看《我是歌手》,但之后却一定会找时间看重播,毕竟《我是歌手》的舞台呈现给观众们的都是歌手全力以赴的天籁,一直以来我也把看《我是歌手》当成了一种娱乐身心的美好享受,直到2月5号张信哲以补位歌手的身份来了。
  这一天,张信哲并没有其他歌手的故作轻松,也没有其他歌手的踌躇满志,开口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本来不想来的。因为张信哲已经感冒多日,嗓子沙哑,发声艰难。做为一个在歌坛有着神级地位的歌手,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他完全可以拒绝参赛,毕竟这是一个不容许出现半点差错的比赛。如果就此败北,他将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如何面对千万粉丝。但是,他来了,虽然他没有底气能否在舞台唱出一首完整的歌,但他还是来了,因为这是他对音乐的信仰。张信哲还说,因为感冒他放弃了原来准备的歌,他不能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唱别人的歌,那是一种破坏,他只能在自己的歌里选择一首稍微平和的,努力唱完。所以,2月5日这天,《我是歌手》的节目中,张信哲唱了他自己的《信仰》。
  舞台上的张信哲面颊削瘦,满脸病容,音乐声起,他拿着话筒唱出了“每当我听见忧郁的乐章”,细心的听众也一定都注意到了他发出来的第一个音并不准。可就是这样的状态下,张信哲坚持了下来,接着唱 “我爱你,是多么清楚,多么坚固的信仰”“爱是一种信仰,把你,带回我的身旁”……一句句赤裸裸的表白,一声声对爱的呼唤,令我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有了一种对信仰的膜拜。张信哲眼眶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这一定是他有生以来最动情的一次演唱。是对音乐的信仰给了张信哲力量,使得他唱完了这支歌;是对音乐的信仰,令张信哲在《信仰》的歌声中为信仰赋予了新的含义。爱是一种信仰,信仰更是一种无悔的热爱。只有信仰,才会排除万难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信仰,才会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仰?如果一定要从哲学的高度诠释信仰的含义,那么信仰就是贯穿人类世界观的一种意识规范。是一个人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清醒态度。可以说信仰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终极追求。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红岩》里的江姐。正是凭着对共产主义的高度信仰,江姐才能在监狱里忍受住种种酷刑,哪怕面临死亡,仍然满怀希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才能在解放全中国的信仰面前,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
  可是,我又不得不说现在就有那么一大群人已经缺失了信仰。当我被初中的同学拉进群后,发现他们每天考虑就是去哪里吃饭,什么时候有空大家凑一桌打麻将,再不就是去哪里K歌。吃喝玩乐成了他们的全部,以为人到中年,一切都已经安定,可以这样过完后半生了。我也知道,那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也不应该成为他们的全部。也许,我还可以说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信仰,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还可以追求些什么。美国有个活到100岁的摩西奶奶,76岁才开始学习绘画,80岁举办了画展,留下了1600多幅作品。因为摩西奶奶说过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去认知和表达世界,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心甘情愿的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并愿意终生喜爱和坚守。
  真的,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信仰,一旦失去了信仰便只会在吃喝玩乐中消极的过日子了。我的那些同学们,大部分都很聪明,能说会道,还各有特长,可惜他们都没有坚持下来。我们不能什么对自己有利就信什么,什么对自己无利就排斥什么,金钱为王,享乐为本,这都不是信仰。人活着,总是要留下点什么的,比如一个名字、一句话、一本书。也只有树立起自己信仰,才能长久的坚持,好像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文学家们一样,在自己的坚持不懈中为世人留下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责任编辑:凯风湖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值信仰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