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理解每日对品质的理解确认方法了吗?

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kg面粉中加入1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o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1g=1000mg).试求:①1g明矾中含铝元素____mg;②该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____mg;③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的铝量____(选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2)人体摄人过多食物时,将会引起过多胃酸分泌,使人体感到不适,此时若服用消酸剂能有效调节胃内的pH,双羟基铝酸钠就是一种常用消酸剂,其化学式为:NaAl(OH)2C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3)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①____②____.-乐乐课堂
&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知识点 & “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kg面粉中加入1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o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1g=1000mg).试求:①1g明矾中含铝元素&mg;②该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 &mg;③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的铝量 &(选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2)人体摄人过多食物时,将会引起过多胃酸分泌,使人体感到不适,此时若服用消酸剂能有效调节胃内的pH,双羟基铝酸钠就是一种常用消酸剂,其化学式为:NaAl(OH)2C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① &②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05-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请回答下...”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在做题时读清题意,同时利用好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在计算食品中的铝元素时注意单位的相互转化.(1)①1g明矾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为1g&&100%=0.057g=57mg②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为&57mg=11.4mg③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所摄入的铝的质量为&57mg=8.55mg<50&0.7mg故未超过安全摄入量(2)NaAl(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23+27+(16+1)&2+12+16&3=144.建议有:生活中减少铝制品的使用;少喝铝制易拉罐饮料.故答案为:(1)①57;②11.4;③未;(2)144;(3)生活中减少铝制品的使用;少喝铝制易拉罐饮料.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请回答下...”主要考察你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知识点的认识】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亚硝酸钠与肉制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而护色时,尚可产生腌肉的特殊风味.因此,常作为添加剂被广泛用于腌肉等.按GB2760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0.15g/kg,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罐头中不得超过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g/㎏.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体重;若换算成亚硝酸盐,其标准为0~4.2㎎/60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亚硝酸钠有毒,不小心过量食入就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人食用0.2克到0.5克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若一次性误食3克,就可能造成死亡.预防方法:在食用以亚硝酸钠为添加剂的肉制品等时,最好选用正规商家生产的合格制品,并且要根据商标标示的含量,参考自己的体重慎用.2.甲醛易溶于水,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并且,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因此,可用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但是,如果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等食用品,被人食用后,残留的甲醛会进入人体,破坏人体蛋白质,就会引起人体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严重时会致人死亡.可是,由于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外观比较好,从而可以提高售价,因此,部分不法商贩为达到赚钱的目的,便将水产品或水发食品 用甲醛溶液浸泡后再出售.人们也就很容易误食之,而中毒.预防方法:在购买常见的有水发蹄筋、水发海参、水发酸鱼等时,一定要细心鉴别一下,看看是不是不法之徒利用严禁作为食品防腐剂的甲醛或双氧水加工过的水发食品.鉴别时,一是看,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是闻,甲醛泡发的食品会留有一些刺激性异味;三是摸,用甲醛泡发的食品手一握就很容易碎.3.用化学品加工的海带等肥肥的,颜色特别绿,还很光亮.食用后,可能会使人中毒.预防方法:特别绿的不能买,更不要吃.一般海带的颜色是褐绿色,或是深褐绿色.正常情况下,新鲜海带通常经开水烫后,再晾干处理,颜色是灰绿色的.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300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甚至致人死亡.常见的煤气中毒途径是:(1)生活用煤器具不装烟筒,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从而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2)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或使用炉火取暖,或大量吸烟(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几百种有毒物质),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3)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4)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5)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导致一氧化碳泄漏;(6)自制土暖气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毒;(7)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预防方法是:(1)在安装炉具(或土暖气)时,要检查炉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要及时更换并修补;要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口不能朝北,以防因大风造成煤气倒灌;烟囱接口处要顺茬儿接牢(粗口朝下、细口朝上),严防漏气;屋内必须安装风斗,要经常检查风斗、烟道是否堵塞,做到及时清理;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2)每次使用煤气灶或者可能产生煤气的装置时,要经常检查煤气是否泄漏,以防中毒.例如:①检查煤气有无漏泄,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②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③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保持门窗适当通风,切勿粗心马虎;④燃气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是否完好;⑤若进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或打开电源开关,以免引发火灾;⑥保持灶具卫生,在使用煤气后,及时关闭煤气罐阀门和灶具阀门,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⑦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3)有煤气或液化气的家庭最好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当周围出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可以及早采取避险措施.5.人体内除了常量元素和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如铝(Al)、钡(Ba)、钛(Ti)等;另一些则为有害元素,如汞(Hg)、铅(Pb)、镉(Cd)等;不小心摄入过多,就会影响人体健康,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它们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大气与水源中的污染物,通过呼吸及进餐侵入人体内,铅、铝、汞等重金属就是其代表;另一个是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废物,最终都富集到我们人体内.预防方法是:在接触到含有或可能含有这些元素的物质及其污染的场所时,一定要倍加注意.尽量不用或少用这类物质(如含铝的添加剂、受重金属污染的水等),尽量远离或短时间接触类似污染的场所(如排放含有含铅化合物的尾气的车辆密集的场所),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亚硝酸钠和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均衡营养与健康、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蛋白质的性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金属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烟的危害性及预防、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含有亚硝酸钠、甲醛、一氧化碳、重金属等化学品的中毒事件及其预防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什么情况,在进餐时,切记“病从口入”,小心进食.此时,主要考虑所用物质的安全性;一定要确认其中含不含有毒物质;并且,还要考虑到所处的环境的污染问题;以防意外中毒.
与“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请回答下...”相似的题目:
[2014o重庆o中考]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PM2.5与雾霾天气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2014o邵阳o中考]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事项的通知,提倡“无烟学校”,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一种物质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该物质是(  )CO2COSO2NO2
[2013o德宏o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作燃料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化学与社会、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3大麻是一种毒品,我国政府严禁生产、销售和吸食.大麻的主要成分是C21H30O2,在空气中焚烧,可生成CO2和H2O,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t115o北京)近年来,因假酒而造成中毒的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假酒中含有过量的(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氯化钡有剧毒,致死量为0.8g.万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鸡蛋清,并加服一定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最好选用(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kg面粉中加入1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o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1g=1000mg).试求:①1g明矾中含铝元素____mg;②该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____mg;③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的铝量____(选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2)人体摄人过多食物时,将会引起过多胃酸分泌,使人体感到不适,此时若服用消酸剂能有效调节胃内的pH,双羟基铝酸钠就是一种常用消酸剂,其化学式为:NaAl(OH)2C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3)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①____②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kg面粉中加入1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o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1g=1000mg).试求:①1g明矾中含铝元素____mg;②该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____mg;③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的铝量____(选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2)人体摄人过多食物时,将会引起过多胃酸分泌,使人体感到不适,此时若服用消酸剂能有效调节胃内的pH,双羟基铝酸钠就是一种常用消酸剂,其化学式为:NaAl(OH)2C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3)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①____②____.”相似的习题。环保部:要早日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办法,确定考核指标_新华每日电讯
环保部:要早日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办法,确定考核指标
日 09:42:29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字号 】【】【】【】
  新华社上海4月3日电(记者余晓洁、顾瑞珍)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3日在上海举行的2014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环境监测系统要全面说清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说清污染源排放情况,当好侦察兵、先遣队。
  环保部制定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和能力建设方案,落实中央建设资金4亿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约2亿元,在145个城市新建了524个空气自动站。截至目前,全国252个地级以上城市按新标准要求建设了1179个空气自动站,比原计划超额完成约37%。
  据了解,去年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开展了地表水、大气、酸雨、近岸海域、生态、噪声等环境质量监测,及时编制各类监测报告2万余份,相关数据和关键结论在环境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国338个地市和2856个县,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地监测,每月监测指标为61项,每年开展1次水质全分析,全面掌握了我国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监测信息公开要主动、坚定,特别是空气重污染和敏感的环境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主动向媒体发布环境监测信息,还要着重加强企业自行监测及监督性监测的信息公开。”吴晓青说,要创新形式,优化内容,面向决策层的信息要科学精准,面向公众的信息要通俗生动。
  在改进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吴晓青强调,要早日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办法,研究制定PM2.5、PM10大气颗粒物考核基数,确定城市空气质量考核指标,更好地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
  在谈到2014年的环境监测重点任务时,吴晓青说,空气质量预报、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源解析研究是今年工作的难点。环境监测工作要力争在加强信息公开、加强监测预警、改进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有新突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____.A.同种元素B.同种物质C.同种分子D.同种原子(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____;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____.【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____(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____.-乐乐课堂
&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知识点 & “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习题详情
32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7.8%
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KIO3)净含量:500g碘含量(以I计):20~50mg/Kg&(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A&.A.同种元素&&&&&&&&&&&&&B.同种物质&&&&&&&&&&&C.同种分子&&&&&&&D.同种原子(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25mg&;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2Kg&.【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不能&(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因为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1-龙岩
分析与解答
习题“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利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解决.(2)利用元素的概念解决问题.(3)利用图示中加碘盐的碘的含量结合题干中的信息计算分析即可.
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是53,所以核外电子数也是53.(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因为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两者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3)利用图示中加碘盐的碘的含量可知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50mg2=25mg(标签所示一千克食盐的含碘量是20~50mg);因为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因该食盐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2kg这种食盐才能达到碘的饱和,因此日常食用这种食盐不会起到防辐射作用,因为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故答案为:(1)53;(2)A;(3)25mg;2kg;不能;因为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具有放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主要考察你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包括以下几种:1.原子中各粒子间的个数推算,其原理是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如下等式,进行推算.(1)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注意:该等号不适用与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核内中子数;(2)核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其原理是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利用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来进行计算.【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构成、原子与离子相互转化及其区别、原子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及其单元格的含义、相对原子质量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原理及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中的各粒子之间的等量关系及其个数的相互推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熟记并理清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原理及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粒子之间的等量关系中,等式“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是恒成立的,当它们与核外电子数连等时,只有在原子中再成立(即该等号不适用与离子,因为原子在变成相应的离子时,核外的电子是有得失的);当它们与“相对原子质量-核内中子数”连等时,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通过变形而得来的.
与“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相似的题目:
碘(I)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已知碘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碘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碘原子质子数为53碘原子核电荷数为53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4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4矿物.已知锰原子4质子数为2七,相对原子质量为七七,则锰原子4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2530580
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34
“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v,中子数为vv,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今年1月,广西柳州龙江河发生镉污染.但镉是人类的朋友,如制造“镍-镉”充电电池.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3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四.0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其0一种泄漏的放射源为“碘-161”,“碘-161”和“碘-127”是碘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它们原子核内的0子数不同.下列关于“碘-161”和“碘-127”的叙述错误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今年1月,广西柳州龙江河发生镉污染.但镉是人类的朋友,如制造“镍-镉”充电电池.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2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质.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的有效成分为铀,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质子数为9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3日本核泄漏事件.致使我国30多个省市近期连续检测到空气中有放射性核素銫-137.已知铯的核电荷数为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____.A.同种元素B.同种物质C.同种分子D.同种原子(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____;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____.【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____(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____.A.同种元素B.同种物质C.同种分子D.同种原子(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____;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____.【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____(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