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培优就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秘密的孩子,没有天赋那完全不行

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孩子画的不好是不是没有绘画天赋啊?
孩子画的不好是不是没有绘画天赋啊?
我的孩子现在三岁了,本来想培养孩子画画,我教给他画画,可是每次他都画的不好,很不好看,请问孩子画的不好是不是没有绘画天赋啊?
从前是把成人画的画作为样本给孩子看,然后让孩子照着去画。因此当孩子认为自己画得不好时,就会把样本和绘画用纸摞到一块,在玻璃窗上描起来。一般的成人都会有这种记忆吧。让孩子按大人的画去画,这就是学习画画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要孩子按眼睛所看到的那样去动手,也就是为了“手和眼睛的训练”才去学习画画的。不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和爱好去画,而是让孩子能按现成的样本去画或者是要象真的那样画出放在那里的水果和鲜花,这就是从前进行的绘画指导。今天的绘画指导和过去完全不同。在今天,让孩子画画的目的是能够让孩子体味到“画画是很偷快的事,通过画画去表现自己的喜悦”。因此,就要让孩子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不是让孩子去模仿成人的画法。那么为什么今天的教法与过去不同了呢?理由是很清楚的。我们常说孩子是未分化的。也就是说孩子用眼睛所看到的内容,即映在视网膜上的图像与自己的感情和幻想是不能清楚地分开的。也就是说不能客观地去抓住外界事物,这就是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当看到母亲发怒时的面孔时,孩子就会感到母亲的眼珠瞪得特别大,嘴也好象歪到脸的外边去了,这就是孩子的认识。孩子不能把这种客观事实与恐怖的感情相分开。对抓住了母亲这种发怒时的面部表情的特点的孩子,是不能以“妈妈的眼睛没有那么大,嘴也没有歪到脸的外侧”去提醒孩子注意的。这样的提醒是要让孩子遵循客观的事实去画,实际是要让孩子脱离自己的真实感情去画。孩子不光是用眼睛来观察的,而是用脑和整个身体来观察的。假如孩子正在一条一直延伸到很远的远方的路上走着,对于要画这条路的孩子来说,就会认为不论是现在走着的地方,还是对面的远方,路的宽窄都是一样的。所以,当孩子在画画时,就会把眼前的路和远方的路画得一样宽,就会把在路上走的人,不论远近都画得一样大。在孩子看来,这就是真实。然而,过去的先生却是怎样教大家的呢?“请仔细看,远处的路看上去很小吧,而近处的路当然就看得很宽了。”对孩子进行这样的讲解,孩子也是不会理解的。在画桌子和箱子时,先生就会告诉孩子说眼前的棱线比远处的棱线看起来要长吧”,等等。即使这样,孩子也是难以理解的。由于老师说了,孩子就只好硬着头皮用橡皮擦了重画。但是,这样画是画不好的。孩子想擦掉重画,也只能画得和原来的一杆。由于老师说“还是不行”,于是就反复地擦,反复地画。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老师所要求的那样。这就是过去的绘画场面。这时先生大概就会意识到即使让孩子重画,也不能把远处的画小、近处的画大。于是就只好说:“请不要用橡皮,画错了也不要擦。开始吋把颜色涂得浅一点,然后逐渐深一点”。为了让孩子把远处画得比近处小一点,不这样是不行的。以前的教画画的方法就是把成人的看法和画法强加给孩子,使孩子背离了自己的感受和所抓到的事物特点去画。由成年人告诉孩子“这样去画、那样去画”,这就是用成人的画法命令孩子去画。即使孩子想自己试着去画,也会但心自己是否能按老师和母亲所要求的那样去画。有的孩子会说“不会画”而淸父母帮忙,于是父母就绐孩子画出一个筝图,并说“这只是个轮廓”。接着让孩子涂上颜色。有的孩子画完后会不安地瞧着老师的脸色问:“这样可以吗?”于是,老师就指导说:“把影子画得清楚一些,近处的人要再画得大一些。”有时老师也许会说“怎么画的,看我给你画画”等等,结果就替孩子画上了。这样做的结果,孩子就学不到按己的想象去画画了。只是想着不被别人耻笑、不会受到斥责而按一般成人的要求那样去画就可以了。画完之后,其心情也是不安和担心的。由于不能随心所欲地去画,在心灵上就会留下迷乱的后遗症。如果回想一下,大家好象都是这样被教过来的吧,所以就讨厌画画了,这是很自然的。一般来说,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时孩子还是很喜欢画画的,但到了高年级后就逐渐不爱画了。当然,也有的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有所改变,但更多的人是由于错误的指导方法所引起的。是不能否认在绘画指导方法上的错误的。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这个不好说,小孩画的都是很乱的,只要他喜欢的话就慢慢培训吧
这个时候就是涂鸦,让宝宝随意去画,千万不可教孩子如何固定的去画,这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而且画画本来就没有好与不好之说,千万不可这样来定义宝宝是否有绘画天赋。
我不奢求孩子有多好的画画功底,我只希望孩子从绘画中体会到乐趣,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教您判断孩子是否有钢琴天赋――中国网上音乐学院
热门分类:
您所在位置: >>
教您判断孩子是否有钢琴天赋
13:42:56&&&&&&点击:3394次
&&&有的孩子真的是有弹钢琴的天赋,而有的孩子天生五音不全。父母都希望早些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学习钢琴的天赋,是否有音乐的感知能力,这些家长可以简单地通过一些方式来做基础的判别,但天赋并不等于成就。无论多有天赋的孩子如果不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绝对成不了钢琴家,反之,如果资质平平的一个孩子,后天非常刻苦努力,一样能够学有所成。&   通过手、耳、记忆力判断孩子的音乐潜质通过对手、耳、记忆力等几方面的简单评判,你可以基本了解自己孩子的音乐潜质,以此作为选择参考。   把孩子送进钢琴教室后,家长们有时候会聚在一起聊,我发现,最能够有共鸣的话题就是――我们的孩子到底有没有钢琴天赋?不光是我,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没底,问老师,老师会说每个孩子看起来都不错,但有没有天赋,要学学才能看出来。大家只能各自判断,会唱几首儿歌而且唱得还算好听就是有音乐潜质吗?还是听见音乐就手舞足蹈算有音乐潜质?天赋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衡量啊?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我们一点都不心疼送孩子学钢琴花的钱,但是心疼他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但未必都是钢琴天赋,要是他在绘画上、语言上、舞蹈上更有天赋呢?我们送他来学钢琴岂不是   白走弯路,要是学了一段时间才说不行,不说投资不菲,就是孩子早期教育被耽搁的时间也太可惜了。耽搁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可太让家人后悔了。   不过,议论归议论,要是哪位家长真让孩子去把画画、钢琴、围棋都试一遍,这也不是很现实,毕竟,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期就这几年,只能选择一个看起来比较有把握而且大家都看好的来学习。我想请教老师的是,像检查身体有什么皮下脂肪厚度、身高、体重这些数据能够对照参考,在钢琴学习方面有没有什么比较权威的参考标准,能够给孩子先做下测试,有个评分,也让我们这些家长能够心里更有底些?   *&判断孩子是否有弹钢琴的天赋&方法真的有!   孩子身体是否健康,有很多技术上的指标可供参考,但孩子在音乐上是否有天赋,这很难用数字来衡量。许多家长为此苦恼,他们觉得孩子应该学钢琴,但又怕孩子完全不是这块料,白耽搁工夫,特别是那些家里没有人从事音乐专业的家庭,这种顾虑就更为常见。有没有些简单的办法,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音乐才能?   我的答案是:有,但不绝对。 & 大体上从手、耳、记忆力这几方面来判断。   手:不软不硬&指长张得开   先说手,弹琴用的无非是我们的一双手。四五岁的小孩子,虽然手还没有发育完全,但手形已经基本能看出来。家长要看的是手指是硬还是软,特别是关节部分,这决定着孩子弹琴的力量够不够,太硬不行,太软更不好。最理想的是,小手的骨头要有点硬硬的,但又不僵硬,不软绵绵的。还有,各个手指之间离得够不够远。手张得越开以后弹琴越轻松。这项经常被形容为手要松。松,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是指手指伸张的能力,比如大拇指和食指的伸开度,能张开来,弹琴的时候会很舒服,当然,很多家长都不了解基本的指标,手的长度怎么样算好?手指最好不要太短,小指的长度最好能到达无名指的最上面一个关节。手指的长度不好改变,但手的松紧是可以通过手指操等锻炼手法来改善的。有些学生甚至在其他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只是手指伸张不太好,还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来改善。   特别提醒的是,太胖的手会有点困难,瘦点的小手更占便宜。不过,随着孩子长大,婴儿肥也会逐渐消掉,所以,倒也不用一看手胖就放弃。而且,最重要的,不是优秀的钢琴手形,够不到八度,可能难成为伟大的钢琴家,但不代表不可以享受钢琴带来的乐趣。   耳:能听出音乐的节拍和感觉   再说耳,其实这个关系的是乐感和节奏感。大人拍掌让小孩子跟着唱歌,可以选择唱儿歌,所有的儿歌都是有节奏的,看他是否跟得上节拍,是否有本能的节奏感。或者放一个钢琴曲,看看孩子从钢琴曲能听出什么感觉。比如放一个快的曲子,看看孩子是否能用恰当的形容词来表示,哪怕是很幼稚的形容词。比如,说像放鞭炮,或者说是像爆米花的感觉。在我小的时候,听到喇叭声、敲玻璃的声音、倒水的声音,或者在电视里听到什么有趣的声音,爸爸就会叫我去钢琴上找一个能够发出和这些声音类似音的键,这是很有趣的亲子互动活动。孩子也许对固定的音高没有概念,但至少他会有一个模仿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   记忆力:能跟着曲唱歌   接下来是记忆力。妈妈唱一首歌,让孩子学着唱,让他跟着唱,也许孩子的五度唱得不是很准,但至少要知道调是往上还是往下的。通常说“五音不全”的孩子,他的调是找不准的,妈妈往上唱,他往下唱,没有基本的音乐上的模仿力。另一种尝试的方法就是一个曲子放过以后,第二天再放一遍,看孩子记不记得他昨天听过。或者放两个,一个和昨天一样,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看看孩子是否能分辨。   如果这三点都具备,那么恭喜,我觉得你孩子的音乐潜质至少是在标准线之上的。   TIPS:琴童小故事:天才莫扎特   挂着天才头衔的人有很多,但唯有说莫扎特是天才不会有任何人有异议。3岁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人教过他弹钢琴,他就能自己走到钢琴跟前,努力地用小手指试图弹出他曾听过的某段乐曲。而4岁时他居然已经尝试在五线谱纸上创作,虽然音符写得歪七扭八,但这并非孩子无意义的涂鸦,而是创作!6岁开始欧洲巡回演出,他曾经留下很多对孩子来说不可思议的纪录,比如一段全新的艰深乐曲,他能够当场视奏;依指定低音即兴作曲等。关于莫扎特的天才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在他7岁的时候,他用父亲朋友的小提琴演奏,然后清楚地告诉父亲,他自己的琴比这把琴低1/8个音,后来两把琴被拿到一起比对,证明他的感觉完全正确!正是有着如此超人的天赋,加之后天的不懈努力,莫扎特才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如此辉煌的一笔。  *&让孩子学习钢琴前先想清楚:是为他还是我   在选择学习钢琴,把这个庞大的乐器买回家之前;在为孩子请一个钢琴老师之前,我们要给自己留点时间,冷静地问问我们自己:为孩子选择学习钢琴,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为了让他们实现我们儿时没有实现的梦想?   不要只为父母的梦想&去强迫孩子   现在的孩子真是懂事早,5岁的儿子跟我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这段时间他特别贪玩不想练琴,每天都要花半个小时说服他练琴。但他提出的一个理由我觉得很难回答,他动不动就说:我又不想学琴,都是你们叫我学的。   坦白说,送孩子学琴,的确有补偿我们自己儿时遗憾的心理在里头,小时候我特别爱好音乐,每次上音乐课都不舍得走,站在老师跟前看她弹琴,那时候学校还没有钢琴,仅是一架简单的风琴,就可以听得我如痴如醉。但,我也深知,孩子有自己的将来,如果他没有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虽然经过一些基本的测试老师也认为他很适合学琴;并且事先征求过他的意见,他同意学琴,不然我们是不会勉强他去学钢琴的。但现在,面对孩子究竟是为谁学琴的质问,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他长篇大论地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才好。他爸爸最常用的一句就是跟他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将来就知道了”。但这对孩子没用,因为以他现在的年纪很难理解,他会说,将来我不知道,但现在我知道我不想学了,那个无奈呀,有时候气得真想打他一顿。爸爸妈妈为了你学琴,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每天陪着你练琴,节假日接送去上课,要是打听到哪位名师上公开课更是要挤破头也要送你去,买那么贵的琴,把最好的房间让给你练琴,这些全都是为了培养你啊!现在你说我们是为自己,真是,跟他讲又讲不通。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很多家长都会碰到吧,面对孩子的蛮不讲理,应该怎么回答才好?  *&当孩子厌恶学琴时&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都是你们叫我学琴,我自己不想学”   如果说前面解决的是孩子学琴的物质问题的话,那“为谁学琴”解决的就是精神上的问题。许多家长面对这个问题,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为了他自己啊,为了让他不输在竞争的起跑线上啊!”   这是真实的答案吗?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深处,其实,是不是有另一个隐藏的答案呢?有时候,我们看似理智的决定,其实是受到直觉操纵的。   问卷:你为什么让孩子学钢琴?   以下是一份简单的问卷,你可以花10分钟做一下,做完后,也许你对孩子学琴这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理解。   问题一:让孩子学琴,是不是因为邻居家的孩子或他幼儿园的同学也在学钢琴?你觉得如果他们送孩子学钢琴,而你不送,孩子就可能落于人后或者你这个家长就算没有尽到责任?   问题二:让孩子学钢琴,你是否有“圆自己小时候没实现的梦想”的成分在里头?哪怕是极少的成分,是不是也会对你的决定有微妙的影响?   问题三:是不是考虑过所有的常见的才艺项目,比如画画、芭蕾、网球等,最后才决定选择钢琴?还是从未考虑过,就是一门心思认准钢琴?   问题四:你是否已经决定为自己增加一份不拿工资的工作?送孩子去学琴、陪孩子去练琴,是一件需要全心付出但不仅没有薪酬,而且孩子还有可能会误解的工作,至少在四五年里,你得做好长期付出的心理准备。   问题五:孩子一人学琴,全家会失去很多娱乐时间,周末可能不再完整,因为周六下午有钢琴课,出门旅游不再是半个月,三天后就必须往回赶,因为孩子需练琴……对于这些牺牲,全家做好准备了吗?   问题六:在让孩子学琴的问题上,父母是否在所有主要事项上都能达到基本一致的意见?比如钢琴放在哪里?学费的承受能力怎么样?练琴的时间每天多长?孩子不想练了怎么办?孩子学习进步不快怎么办?   问题七:对学琴中出现的好或坏的意外现象,你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他真的是个天才,突然少年一朝成名你们准备怎么做?当然,绝大多数情形下,如果孩子弹了好几年仍然成绩平平甚至出现叛逆情绪又如何处理?   问题八:如果以后孩子不做钢琴家,你会不会失望?他的资质虽然不错,但最后只能成为一名钢琴教师,或者钢琴只能成为他一项并不算特别突出的业余爱好,设想到那时,你会后悔送他去学琴吗?   问题九:要知道练琴是很痛苦的,你会不会看到孩子太累、太苦,流眼泪,而舍不得?你是否狠得下心来要求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问题十:你能否保证永远有积极向上的激情,给予孩子的只是正面的表扬和鼓励,即使在你情绪不佳或孩子实在不太听话的时候,也保证对孩子绝不会谩骂和体罚?   这是一份并没有标准答案的问卷,但对于这个问卷的回答,能够帮助爸爸妈妈认识到,在孩子学琴的事情上,你还有哪些需要补的课。   问卷的非标准答案   问题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有各自的特色和长处。隔壁孩子也许适合钢琴,你的孩子也许更适合画画?更喜欢体育?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弥补孩子的缺点。培养孩子,成就孩子。条条大路通罗马,钢琴不是唯一的选择。   问题二:不止一位家长在跟我沟通的时候提到:“我小时候特别想学钢琴,但没有条件,我一定不能让孩子再留下这个遗憾。”注意,这个遗憾是你的,不是孩子的!在学琴的事情上,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但千万不要大包大揽,全盘做主。家长遗憾没有学到的本领,不一定是孩子的强项。   问题三:不管是一门心思要学琴还是考察过所有项目再决定学钢琴,其实并没有定论说哪种方式更对,只是提醒家长在有关送孩子去学弹钢琴这件事上,必须要做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决定。请认准孩子的确略有音乐上的灵气和兴趣,再慎重开始。千万不要因为钢琴,而耽误了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的特有的才能和热情。   问题四:在绝大多数家庭里,妈妈是负责孩子练琴的主力。这不是辛苦几天或几个月就可以解脱的“苦差事”。每天陪练琴,每周陪上课,和老师沟通,考虑音乐会、比赛、表演等事宜,这是一份长期的、持久的工作,所有的付出也许并不会立刻得到感激和回报。你想好了吗?所有的付出还可能引来孩子的极度不满和反抗,你准备好了吗?   问题五:大部分中国家庭没有专门的琴房。在孩子练琴的时间,你不能看电视,不能听音乐,不能大声说话。周末的全家郊游会变得稀少,因为时间要留给钢琴课。即使是难得的出门探亲、旅游,还要考虑到是否带上钢琴教材,或者是目的地有没有钢琴培训中心可以临时练琴……借用一个名词,孩子练琴,是全家的“系统工程”,这些,所有的家庭成员必须共同为此而付出。   问题六:对孩子的教育是许多夫妻吵架的重要肇因,况且学钢琴的过程中,会有无数选择。例如,在专业或非专业的问题上,在买什么钢琴的问题上,在练琴谁主陪的问题上,在投入多少资金的问题上……不要等到孩子开始学琴才为这些事情争辩,提前解决它!俗话说得好:丑话说在前头!   问题七:领孩子走上钢琴路,这条路它是“自己长腿”的,因为有很多情况都不是父母能左右的。孩子的才能、性格、喜好、机遇……这些可以引导,但很难控制。孩子一旦真正开始学琴,就要做好任他自然发展的准备。即使不得不放弃,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问题八:如果小孩子从四岁开始学琴,学到十四岁,二十四岁,仍看不到成为钢琴家的希望,这时家长可不能后悔当初培养孩子学钢琴!即使是天才琴童也不保证个个能成名成家,那需要实力、努力还有运气!成不成钢琴家未必百分百决定权在自己,这当中还有很多机遇和运气的成分。   问题九:听别人弹琴很享受,为别人演奏也很满足。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琴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都是要下苦功的!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听的人开始厌倦,何况弹的人?你会不会舍得孩子有这些生理、心理、脑力上的压力?能不能忍心看孩子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只为某个不确定的未来?   问题十:我是坚决反对打孩子、骂孩子的行为的。在美国长大的我,认为打孩子是一种无能、粗暴,和犯法的行为!但是,我也提前告诉所有刚把孩子送进钢琴琴房的父母,在陪孩子练琴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摩擦,一定会有你想发火的时候。在决定让他学琴前,家长是否能向自己保证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有气的时候,决不把孩子当出气筒?   TIPS:琴童小故事:被迫学法律的舒曼   比起现在很多父母不问孩子意愿就勉强他学习钢琴来,舒曼的故事可算是比较独特了。这位音乐史上的著名人物,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位出版商,母亲则是医生的女儿。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应该支持孩子学艺术,而且,7岁才开始学习钢琴的舒曼已经显示出他的天分,他12岁开始尝试创作,却在读大学时因为母亲的坚持,只能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直到20岁才被允许跟随一位钢琴家(后来成为他的岳父)学习钢琴。可惜,因为急于求成,他的过激练习导致手指受伤,音乐史上也失去了一位可能的杰出演奏家,还好,他的音乐天分并未随手指受伤而消失,在作曲和音乐评论方面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孩子如果是音乐神童,是否孤注一掷   当有的孩子在被入门级老师发现其音乐天赋,极有可能是所谓的“钢琴神童”时,我们很难冷静地面对。这时候,我们会做起未来孩子成为钢琴家的梦,会精力物力一起投入,把孩子往钢琴家的道路上打造。事实上,即使是真正的神童也并非天然拥有一条坦途,其中的风险还需要家长权衡考虑。   儿子已经6岁了,自打他开始学钢琴,我们就像坐上了过山车,现在的心情是又喜又愁。从几个月的时候起,家人就发现他对声音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儿歌教几遍就能哼唱。大家都说这个小家伙肯定有音乐天分,虽然数遍我们的家族,只有他的奶奶当兵的时候曾经是合唱团成员,但天赋这东西未必非得靠遗传啊!所以我对孩子的天赋还是非常看好的。   3岁半的时候,儿子就被送去学钢琴,现在他6岁,已经考过3级,考级只是个参考,说真的,我觉得和我儿子同样级别的小孩,无论是对新乐谱的视奏能力,还是对同一个曲子的表现能力,都远远不如他。培训中心的老师,众口一词地说这孩子有音乐天赋,建议让他学下去,走专业道路,说不定就是第二个郎朗。这当然只是个期许啦,但,如果他真有这个天赋能够走上专业道路,我们夫妻说什么也不能耽搁他啊!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住在绍兴,学琴在绍兴继续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但,要把孩子送到北京或者上海去学琴,代价真是很大,孩子这么小,我们夫妻中必须有一个辞职全心照顾他,从此成为报纸上报道的那种陪练妈妈,而且,老公的工作又很难放弃,如果送他去学琴,就等于将自己的人生和儿子的将来都赌在这一注上,我们输不起,但又觉得不能浪费孩子的音乐天赋,究竟应该如何选择?真是快愁死我了。   这是我在巡回教学中经常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学琴环境一般的二三线城市,我不止一次碰到过提出此类问题的家长,有的还带了孩子的录音,或者直接把孩子带来现场让我“鉴定”一下。国内的现状是,能够真把孩子教出好水准的老师,现在仍然只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一旦孩子被视为神童,家长就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赌一把,放弃工作,专门陪孩子去北京、上海学琴;要么,就索性无视孩子可能存在的天分,在二三线城市里,能学到怎样就怎样。哪一种都很难下决心,耽搁了孩子的天赋固然可惜,但神童哪那么容易出,万一琴也没学好其他的也耽搁了呢?   孩子是不是神童,要从几个方面来做判断。   从孩子本身来说,要有天赋是肯定的,苏东坡说,书到精时读已迟。伍兹小时候打高尔夫,第一杆下去就像那么回事,那是有与生俱来的东西在。比如:孩子从小就有节奏感;学东西快,练几分钟就能有进步,而别的孩子练十个小时也没进步;背谱容易,耳朵好使;还有,要看性格。给孩子上台的机会,看他在台上是不是很自如,如果他很内向封闭,一上台就错,弹钢琴最好就作为爱好吧。一定要有外向的性格,能够表现自己的、愿意表现自己的、充满了自信的孩子,上台比平时弹得好,这说明孩子具有成功的潜质。   即使判定了,这是个神童或是准神童,但是否优秀到在他还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方向之前,就要把人生全盘赌上的地步?对于这些家长,我提供的参考意见是:谨慎好过冒险。   在学琴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天分是能够很清楚地显露出来的。带他去比较有可信度的音乐机构或是专业人士那里,判断孩子的天赋究竟如何。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绝大多数专业人士的评论是审慎全面的,而不会使用“第二个郎朗”这种论断。如果是真的神童,他们也会给出比较切实可行的建议,相信这对家长做决定会更有参考性。每年,大批确有天赋的孩子进音乐学院附中、附小,都是期望做演奏家的,我相信他们的目标肯定不是去乐队,或是当钢琴老师。但音乐学院出来的都是演奏家吗?显然不一定。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运气,要出名,要成功,要天时地利人和等所有的因素在里头。不像医学院,毕业好歹能做个医生,法学院,毕业好歹能做个律师,音乐学院毕业,可不是好歹能做个钢琴家。也有很多人非常努力,非常有才华,但并没出名,一辈子怀才不遇的多的是。所以,还是在之前的篇章里我们说过的,享受钢琴,并不只是钢琴家的专利,当赌注已经大到会完全影响你的人生让你觉得输不起的时候,退守,好过冒险前进。   TIPS:琴童小故事:天才阿格里奇   关于天才的故事其实只有那几个版本,一个从未接触过钢琴的小孩,只是旁听大人弹琴,便能够在钢琴上奏出他听过的旋律,或者是没学几天琴弹奏水平就让大人吃惊。当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马尔塔.阿格里奇小时候的天才故事就是这样。幼儿园里,有个弹钢琴的小女孩总是笑话阿格里奇,当时不到3岁的阿格里奇很生气,她要打败这个小女孩,于是她在钢琴上随意弹奏了起来,旁边的老师大吃一惊,因为她随手弹的已经相当成调。于是,她被当成音乐天才培养,5岁便登台演出,成为非常受欢迎的钢琴家。
钢琴相关推荐:
验证码:&&(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中国网上音乐学院。)
热门图书推荐
热门视频推荐
学院客服:&&家教专员1:&&家教专员2:&&学院业务:
24小时热线电话: 010-&邮箱:&
中文域名:北大音乐学院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6 小时
等级:小学四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0:53
查看: 7095&
xw不是优秀孩子的好选择,一是平行分班,缺少“最佳”的学习环境,二是xw抢在NW、SR之前录取没有道理,试想一下谁家的孩子如果被后两所学校优录,还能去读xw,他收多少保证金都是没有用的,给人的印象是xw要的是钱,不是优秀学生;三是平均分对优秀孩子没有意义,优秀孩子关心的是最高分。所以希望明年优秀孩子千万不要选择xw这所陷阱学校.四是如果成绩达不到NW、SR3+3,宁可上SR实验班都不要上XW,因为实验班和3+3一起排名,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好孩子会向更好的看齐,变得更好。客观的讲,xw是比较适合中等生的学校。希望能给后来者有益的启发。
金币 + 10&
分析得真有道理啊!平均分对优秀孩子没有意义,XW就没公布过最高分。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96 小时
金币:3229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0:57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86 小时
金币:1191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0:58
平行分班的特点就是比较适合中等生。新城也是平行分班。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12 小时
金币:1473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0:59
[color=Red]今年优录学生的质量好于往年,人数也有所增加,估计中考高分学生也会多一些,加之今后可能从初一、初二跑班,初三分班。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今年优录学生的质量好于往年"真实吗?因为那时NW、SR还没有录取,你现在再去看一下,剩下的恐怕只能是“保证金”了吧?
有 几 个 人 会 真 去 呢 ?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98 小时
金币:4773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1:11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69 小时
金币:1644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1:19
这个可以有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57 小时
金币:19140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1:19
分析的很有道理
用户等级:大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712 小时
金币:48961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1:25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98 小时
金币:4773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1:35
随遇而安吧,进了的不要鼓吹,没有进的不要讲葡萄酸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1:40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77 小时
金币:3391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1:45
实验班和3+3一起排名,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
我的小孩就在实验,说的有道理。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32 小时
金币:2992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1:58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69 小时
金币:3508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2:00
不要太早给孩子贴标签
这是给后来者的建议,不要误会,XW不适合优秀孩子的发展是不争事实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61 小时
金币:2075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2:31
有道理,只要NY和SR出手,XW就有牛蛙流失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5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5-10 12:46
能上就好!
在线时间等级1
在线时间满500小时将自动发放。
大富翁勋章
金币数达30000时,可申请该勋章
论坛元老勋章
论坛元老勋章,申请最低条件:发帖数≥2500并且注册天数≥700
奖励给为论坛做出贡献的版主,申请最低条件:发帖数超过1000并且在线时间大于200小时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