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御女术十三图大国在

中国四大厨神──彭祖、伊尹、易牙及詹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彭祖面长-笑话大全-娱乐-中国少儿艺教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2:06:02
汉武帝对群臣说:《相书》中说:&鼻下人中长一寸,年龄百岁。&
  东方朔听了大笑。有司说他对皇上不敬。东方朔脱下帽子说:我不敢笑陛下,实在是笑彭祖面长。
  汉武帝问:彭祖怎么面长?
  东方朔答:彭祖800岁,依照《相书》所说的那样,那么彭祖的人中长8寸,面孔则有一丈多长呢。汉武帝大笑起来。
(少儿画苑编辑整理&&)&&(声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来源或作者标注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以保护版权。)
内容录入:lianzimin&&&&责任编辑:dxy&
上一条内容: 下一条内容: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专 题 栏 目
相 关 文 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少儿艺教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中国上古神话演义
第六十三章 彭祖祈年寿 帝尧让大位
  且说帝尧这次归途,是路过。冢山,沿汉水而下。一日,到了一座山上安歇。次晨未起身之前,]铿独自一人向各处闲步,只见路旁有一所神庙,庙中神座前供着占卜的器具。]铿触动心事,就秉着虔诚,恭恭敬敬向神座拜了几拜,心内默默祝告道:“铿此生不想羽化飞升,去做神仙,但求在人世间优游长住,能够多活几年,那么于愿已足了,不知道神明肯允许否?如肯允许,请赐吉兆,否则请赐凶兆。”祝罢起身,将卜具拿来一卜,哪知竟是一个大大的吉兆。]铿大喜。后来他竟活到八百岁,这个兆果然应验的。此是后话,不提。
  且说]铿下山,仍旧随着帝尧等一同东归……过南山,早到华山,只见空中一朵彩云,翱翔而至,到得帝尧面前渐渐落下。中有一人,乃是柏成子高,见了帝尧施礼道:“闻帝东归,特来迎接。”帝尧慌忙还礼。赤将子舆问他道:“汝已历劫堕落,何以还能乘云?”柏成子高道:“我遭的是小劫,并非转生人世,所以性灵不昧,一切自能照旧,不过不能再居天上罢了。”帝尧便将西海遇仙之事,告诉了子高。子高道:“臣道行不深,于这洪水的原因及将来如何收拾之法,都不能了了。
  但是臣仿佛亦听见说过,这是天数,无可挽回。请帝安心回都,不必忧虑,静待天命罢了。”帝尧道:“是。”子高依旧乘云,向肇山而去。帝尧由山海坐船,归到平阳,已是冬季了。
  过了几日,和仲从渠搜国回来复命。据说他到了大夏之后,见了大夏国王,宣布中国威德,切实训诲了他一番。大夏国王悚息听命,誓不再助渠搜国之叛党,渠搜国叛党既然失了援助,又听说中国大兵将要前来,不禁惧怕起来。渠搜国太子趁此时纠集了本国忠义之士,里应外合,将所有叛党悉数歼除,不到一月,事情即已平靖了。帝尧听了,心中大慰,称赞]铿之能设计划,与和仲之能办事。自此之后,帝尧果然将急于治洪水的心思,暂时搁起。
  光阴荏苒,倏忽又是十二年。这年已是帝尧在位的第四十八载。这十二年之中,水患年年有增无减,真是无法可想。这年照例又须出而巡守,目的地在北岳恒山。一切政治仍由大司农等治理。同行者和叔、赤将子舆、]铿几个旧人之外,还有一个名叫叔均,是大司农胞弟台玺的儿子。台玺生得非常长厚,因之帝尧不叫他做什么事情。叔均却很精明强干,所以这次叫他随行,以广见闻,而增阅历。还有一个就是狐不谐。
  原来狐不谐自从与帝尧订交之后,后来帝尧西海归来,他亦常来访访。帝尧因为他不受官职,所以忽来忽往,绝无拘束。
  这次他适值又在都城,帝尧便邀他同行,他亦并不推辞。于是大众一齐起身,沿着汾水而上。
  走了两日,到得一处,只见一片平原,尚觉宽广。狐不谐向帝尧说道:“现在孟门山上之水,仍是源源不绝的下来。山海之水,逐年加增,民田逐年淹没。平阳地势较低,不久恐有危险。最好请在此处筑一个陪都,万一不妙,赶即迁此,亦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之意,未知帝意以为何如?”帝尧听了,大以为然。那筑城之事,就叫大司农等去筹划办理,帝尧等依旧前行。
  渡过昭余祁大泽,路上忽然遇见了尹寿,帝尧大喜,忙和]铿上前施礼,并问道:“弟子长久不见老师,非常记念,屡次到河阳拜访,总说老师云游未返。今日相逢,大幸!大幸!
  但不知老师这几十年中究在何处?”尹寿道:“某自从孟门山洪水陡发之后,仰观天象,灾气重重,知道这个不是无端之事,亦不是几年可了之事。圣主的忧勤,当然不可终日,某虽无寸长,又无职位,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不敢不尽一分国民的义务。所以那年遣]铿随帝从征之后,就弃家出游,到处物色人才。但是跑来跑去多少年,始终找不到可以平治这个水患之人。前四年,景星出于冀。我料起来,冀州地方,必有大圣人降生,所以我又从南方跑到此地来找。不过后来一想,那大圣人虽则降生,到现在还只有数岁,就使找到,亦不能荐之于帝,所以即拟归去,再过二十年来找吧。”
  帝尧道:“原来如此。老师为国为民的心,亦可谓至矣。
  但是老师游历天下数十年,治水的大圣人虽一时还不能访到,其余能治天下的圣人,曾经遇到过吗?”尹寿道:“这种人呢亦有,不过多是遁世之士,与巢父、许由差不多,决不肯出来,亦不必说吧。”帝尧道:“老师说说何妨,或者弟子去请求,竟肯出来任事,岂不是好!就使不肯,弟子之心亦可稍安了。”尹寿道:“依某所遇到的,还有两个。一个叫子州支父,一个叫伊蒲子。他们的德行学识,都和许由不相上下。”
  说着,又将两个的住址,告诉了帝尧。帝尧大喜,紧记在心。又谈了片时,尹寿告辞,自回王屋山而去。
  这里帝尧等依旧前行,到了恒山,朝见诸侯,一切旧例,不必细说。礼毕之后,帝尧就由恒山北麓下山,遥望西北面,浓烟蔽天,烟的下面仿佛火光熊熊。帝尧忙问道,“那边走火吗?”和叔道:“不是,这就是那年喷发的火山,到此刻还在那里不绝的喷烟火呢。”帝尧道:“可以过去望望吗?”和叔道:“臣早探听过,路既甚远,且有危险,不可以看。”帝尧听了不语,呆望了一回,方才向东北前进。
  走过涿鹿之阿,景仰了一回黄帝的遗迹,再向东北。走了几日,渐渐的看见许多异言异服的人。那些人身上总蒙羊皮,头发垂于脑后,编成一条,仿佛蛇尾一般。有的在那里牧羊、牧牛、牧马;有的众聚在一处,做一种游戏。他那游戏之法,是用一根长木横搁在两面树桠之上,木上直垂两根粗索,索的下端平系着一块板,游戏的人,立在板上,两手左右拉住两索,板系凌空,以足踏之,往来摇动,一前一后的荡起来,久之愈荡愈高,动摇不绝。帝尧看了不解,和叔道:“这种游戏,他们叫作打秋千,是练习身体,使它轻的。大概以暮春时候为最多。”
  正在说时,忽听叔均叫道:“这个是什么奇兽?”帝尧等回头一看,只见许多人,每人各骑着一只奇兽,高约八九尺,颈和脚都很长,行步迟缓。后面还有许多只不骑人,而背上物件堆积颇重,它竟能背得动,真是奇怪。细看它背脊上有两块耸起,仿佛和马鞍一般,狐不谐道:“某闻北方有兽,其名曰‘骆驼’,能为人驼物,不要就是它吗!”和叔道:“是呀,就是它。它是北方最有用的兽,性质非常温顺,而力气甚大,能够负重行远,并且能够耐饥忍渴,可以十几日不饮不食,又能够认识路径。流沙之地,暴风甚多,暴风来时,它先能知道,引颈长鸣,随将它的头埋人沙中,真是有用之兽。”叔均道:“那么我们亦可以养它起来。”和叔道:“这却不能。其性耐寒而恶热,中原天气,于它不宜,养不活的。”正说间,那些骆驼已渐渐走近了。]铿道:“它的四蹄很像个牛。”和叔道:“岂但像牛,十二肖他都像的。眼睛像鼠,蹄像牛,耳像虎,唇像兔,额像龙,顶像蛇,腹像马,首像羊,毛像猴,膺像鸡,股像犬,臀像豕。”大家细细一看,果然不错。
  又走了一程,只见远远有圆形式的东西,如大冢一般散布在各地。和叔又指示道:“这是他们的住屋了。”帝尧等走过,细细一看,原来他们用羊毛、驼毛织成的毡,先铺在地下,作为地板,再用做好的木架安在毡上面,再用许多毡围盖在上面,做了墙壁,前面亦用毡做了门,可以启闭,制度奇怪之至。和叔向帝尧道:“这种就是荤粥人。从前住在此地,屡为边患,后来被黄帝驱逐,直赶他到翰海之西,此地久已没有他们踪迹了。自从近年洪水为患,那边亦受了极大的影响,死的死了,散的散了。这一部人循海而东,遂到此地来,依山而居,所以亦叫作山戎,专门以畜牧牛羊驼马为业,人数不多,尚喜他们并不滋事,所以就容他们住在此地。”帝尧道:“原来如此。”又用手北指道:“那边过去是何处?”和叔道:“那边隐隐然横于天际,如头发一根似的,听说亦是新长起来的山,山外就是翰海。从前此地之水有些都流到翰海里去,此刻有山横住,都改向了。”帝尧听了,知道这次水灾真是天地之大变,人力不容易挽回。
  一日,行到独山,紫蒙君知道,慌忙赶来朝见。原来这时厌越已死,来朝的是厌越的儿子。帝尧想起兄弟之情,不胜伤感,当下问了些他国内一切情形,知道甚为安谧,心中颇慰。
  紫蒙君去了,帝尧在独山上行了一个祭祀,默默祷告,求水患速平。祭毕之后,吩咐从人不再前进,仍由原路回到涿鹿,心想乘便一省母亲庆都之墓。
  于是再向南行。一日,走到一处山边,忽听得空中有一阵异鸟之鸣声,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青鸾,鸾上稳坐着一个道人。帝尧认得是洪崖仙人,方欲招呼,只听得洪崖仙人在空中大叫道:“赤将子舆,游戏人间已经多年,这时事务早完,还不同我归去,等待何时?”赤将子舆听了,亦哈哈大笑起来,转身向帝尧打个稽首,又和]铿等拱一拱手,说道:“野人去了,再会,再会。”忽而之间飞起空中,追着洪崖仙人的青鸾,一同而去,越过山峰,已不知所在。
  帝尧及大众看了,都惊叹不已,然而已无可如何。后人就将那座山取名叫作洪崖山。独有那]铿怅怅尤甚,恨不得跟了赤将子舆同去,一路上随帝尧前行,一路上仍是凝思不止,这亦可谓确慕仙术了。闲话不提。
  且说帝尧到了唐邑,展过庆都之墓,仍向南行,沿着大陆泽西岸面前。一日,到了一座山上,望见那泽中波涛汹涌,船只都无。记得从前并不如此,水患之深,至于此极,不禁慨焉叹息,深以不能得到贤人来治理它为恨!徘徊了一会,方才下山,向西北归去。
  那]铿是喜欢游览之人。叔均初出游历,尤其兴致浓厚,遇着赤将子舆又是个老于阅历,无所不知之人,又善于谈说,尤为有趣,所以每遇帝尧息驾之时,三个人总趁空到各处走走。
  如今赤将子舆仙去了,两个人的兴致不免大减,然而遇到机会,不免仍旧要去走的。
  一日,路过五柞山,帝尧与和叔、狐不谐犹在午餐,叔均又拉了]铿同上山去游玩。不到半里,只见一人,头戴纶巾,身穿羽服,坐在长松之下,手中拿着一包丸药,送往口中,用清水送下。吞完之后,又取出几颗大枣来细嚼。二人看了,不禁有点奇怪,忍不住问他道:“汝有病吗?”那人诧异,反问道:“我有什么病?”叔均道:“不病何以吞丸药?”那人笑道:“丸药一定要有病才可吞吗?有病吞丸药,恐已迟了。”
  ]铿听他说得有理,便问道:“那么这个是什么丸药?”那人道:“是云母粉。”]铿博览众书,知道云母久服,是可以长生的,却不知道它的服法,便又故意问道:“云母粉可服吗?”那人道:“炼过了可服,不炼过,不可服。”]铿便问他怎样炼法,那人大略的说了些。]铿大喜,便问他姓名、住址,那人道:“某姓方,名回,就住在这座山中。”]铿道:“先生愿作官吗?某可荐之于天子。”方回笑道:“我果然要做官,也不求长生了。足下所言,未免鄙俗之见。”]铿道:“某并非必欲先生作官,不过先生作官后,可以长住都城,某就可以朝夕请教,这是某个人之私意。”
  说罢,逐将自己的履历及志愿告诉了方回,并且说:“如不是个朝廷贵戚,早巳脱身而去,与先生把臂入林了。”说罢,不禁叹息。方回道:“既然如此,我本是无可无不可的,做做官亦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有二句总纲,叫作‘位要小,事要简’,假使不然,我不就的。”]铿听了大喜,又谈了些话,便和叔均回转,亦不将此事告知帝尧,依旧随帝前进。
  过了昭余祁大泽,沿汾水而下,只见那新建的陪都已筑好了。帝尧巡视了一遍,忽然想起尹寿之言,遂不归平阳,径向西北而行。
  次日,到了一座山边,寻访伊蒲子,果然一寻就着。那伊蒲子长身玉立,气概不凡,年纪约在六十以上。帝尧上前施礼,就将尹寿介绍的话说了。伊蒲子笑道:“尹先生是天下奇才,无所不能的人。某也,山村鄙夫,寡闻少见,何足当圣天子之下顾?圣天子轻信尹先生之言了。”帝尧道:“尹先生是某师傅,向承训诲,决无谬误,请老先生不要伪谦。”
  当下,二人谈了许多,渐渐谈到水灾之事。伊蒲子道:“某家贴近营口山,那年水患初起,某就跑去观察,觉得这水患非寻常可比。寻常的水患,不过霖雨为灾,或蛟水暴发,或堤防溃决等,都是暂时的,那就有法可想。现在的水患,其来也甚骤,而且连绵数十年之久,为历史上从来所无之事。当水患初起之前,某记得连年大地震,想起来,大约是地体变动的原故。果然如此,非有能移山决水的伟人,无所施其技了。而且自从水患发生之后,某来往南北两地,觉得北方之地,似乎渐渐的在那里升高,南方之地,似乎渐渐的在那里降低,是否某之错觉,不得而知。如其不是错觉,恐怕这个水患正方兴未艾,就使有能移山决水的人,一时亦只能束手呢。”
  帝尧听了这话,忧心转切,然而亦无可如何。后来又与伊蒲子谈谈各种政治学问,觉得他的程度不在尹寿之下,于是决意拜他为师。伊蒲子虽是谦辞,但是却不过帝尧的诚意,亦只好受了。当下师弟二人又接连谈了几日,帝尧方才告辞,回到平阳。
  流光迅速,倏忽又是两年。这年是帝尧即位后的第五十载了。一日,帝尧退朝之后,在宴寝中独坐,心中正是忧虑水患,闷闷不乐。既而一想:“水患如此厉害,虽则大家都说是天意,无可如何,但是我治天下已经五十载,时间不算不久,究竟天下治了没有呢?这是一个问题。究竟天下亿兆百姓愿戴我做君主不愿呢?如果略略有点治绩,如果亿兆百姓还愿意戴我,那么水患虽则不能治平,我还可以郊天地,见祖宗,临百官,抚万民。假使连治绩都没有一点,那亿兆百姓已经怨我恨我,不愿戴我,那么我这五十载的尸位素餐,滥窃尊荣,贻误天下,其罪已无可逭,以后哪有颜面再做君主呢!”想到此际,更觉忧心如捣。
  次日早朝,遂将这两层问题问之左右之人。哪知左右之人都回说不知道。后来又问之外朝之众臣,众臣亦都回说不知道。
  帝尧不觉疑惑起来,想了一想,便叫几个亲信的人到郊外地方去打听:“究竟天下治了没有?亿兆百姓愿戴我不愿?”哪知去了转来,仍旧回复说一个“不知道。”帝尧听了,更自诧异,越发疑心。后来想了一个主意,说道:“还不如我自己去打听吧。”说着,便换了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走出宫门。叫左右之人不必跟随,独自一人,渐渐走到康衢大路。只听见许多儿童在那里唱歌,唱的四句,叫做:天生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尧听了这个歌词,大有道理,就走过去问那些儿童道:“你这个歌词,唱得很好,是哪个教你的?”儿童道:“我是听来的。”帝尧道:“从哪里听来的?”儿童道:“从大夫那里听来的。”帝尧道:“大夫住在哪里?”儿童遥指道:“就在前面那所屋子里。”帝尧听了,起身就向那屋子行去。
  忽见转弯地方有一群人围住在一处,不知何事,不免也挤进去看。哪知里面却是一个老人,须眉皓白,坐在地上,手中拿着一根槌棒,不住的击那土壤,仿佛如孩子在那里游戏一般。
  帝尧正自不解,忽听见人群中有一个说道:“现在的时世真太平呀!你看,大家除出工作之外,都是熙熙嚷嚷,一无事情,一无忧虑。这个八十岁的老翁都可以在这里优游自得。帝的恩德真广大呀!”哪知击壤的老人听了这句话,忽然的大声说道:“什么帝恩帝德!什么广大不广大!你听我道来。”随即一手击壤,一面口中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这个歌唱完之后,把帝尧的意兴扫了一半。原来帝尧见有人称赞他恩德广大,以为这是百姓愿意推戴的表示了。哪知击壤老人却说“帝力何有于我”,岂不是明明不承认吗!想到此际,亦无心再听下去,急忙走开,再去找那个大夫。
  那大夫是个宫里之官,向来见过帝尧,是认识帝尧的。忽见帝尧驾临,不觉出于意外。又见帝尧穿了这种服式,并左右之人不带一个,尤其诧异,慌忙迎接施礼。帝尧亦不及告诉他原委,就将刚才听见的那个儿歌问他道:“这歌是否汝作了教他们的?”那大夫道:“不是。这是古诗。”帝尧听了,更加失望,心中暗想:“不但百姓没有推戴我的表示,就是做大夫的亦没有代君主宣传德意的意思,那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当下别了大夫,急急还宫,倒反把那个大夫弄得来满腹狐疑,莫名其妙。
  且说帝尧还宫之后,把刚才经过情形仔细一想,觉得:“天下似乎已治,似乎未治。百姓推戴我的,似乎亦有;那不愿推戴我的,亦似乎不少。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后来再一想:“不如去问老师吧。”
  次日,遂命驾往王屋山而来。到了尹寿家中,只见座中先有一个老者,清J瘦削,道貌岸然。帝尧不认识他是什么人,先向尹寿施礼。尹寿忙指着那人向帝尧介绍道:“这位就是某从前所说的子州支父先生。”帝尧大喜,即忙上前施礼,说道:“某自闻尹老师之言,曾经亲自到府造访,又着人探听,都不曾遇到。今日有缘,竟获叩见,幸甚!幸甚!老师之友,亦即某之师也,敢以弟子之礼相见。”说着,拜了下去。子州支父慌忙谦逊,已来不及了,只能还礼。礼毕,又谦逊一番,方才坐下。尹寿便问帝尧道:“帝今日轻车简从,辱临舍下,必有见教之事?”帝尧便将从前一切情形,述了一遍。
  尹寿未及开言,子州支父说道:“这个真所谓至德之君,至治之世呀!”帝尧道:“老师何以如此说?”子州支父道:“一个人终身在天之下,地之上,哪一个不受天地的恩德?哪一件事不受天地的恩德?然而哪一个是知道切实感谢天地的?我们做事,但求有济,何用赫赫之名?那求赫赫之名的人,功一定要自我成,事一定要自我做,并且一定要有形迹可表现。
  这种所谓卑鄙的浅人,帝难道要想学他吗?”帝尧听了,虽则仍旧谦虚,不敢自信,但亦不能不佩服他的卓识。又谈了一回政治,觉得他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口吻,与其他隐士不同,于是就要将天下让给他。
  子州支父听了,笑道:“叫我做天子亦可以,但我奔走天下多年,受了劳苦,适有一种幽忧之疾。这次归来,原想自己先治病的,实在没有工夫来治天下,请帝原谅吧。”帝尧还要再让,尹寿道:“不用说了,他是一定不肯受的。做了帝者之师,岂不是比做帝者还要尊贵吗?”帝尧只得罢休。后来师生三人又续谈了数日,帝尧方告辞归去。当前位置: >
中美将建成新型大国关系
11:16&&浏览次&&作者:刘开安&&来源:原创&&
字号T字体:
&中美将建成新型大国关系
  在典型的大国关系模式中,很容易看到中国和美国会成为对手。它们各自都有高度的国家凝聚力,都有着宏大的国家抱负,再加上历史的隔阂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对抗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两国不仅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深入发展了这一关系。两国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依赖又时而对抗,既明里对话又暗中较量。所以,从中美两国复杂的历史背景中得出两国关系基本形态简单而明确的结论并不容易,找出连结两国关系的某些因素,从而给这种关系打上某种标记,也不会令人信服。对中美关系的性质,至今没有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结论就不奇怪了。用美国学者葛来仪的话说,这种关系非常复杂,&无法用一句话或一个字就能概括或定位中美之间的这种关系。&笔者认为,21世纪的中美关系,很难用传统的国家关系模式加以解读,它将是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将伴随两国走过一段很长的历史阶段。
漫漫长路上的一个开端
  说中美将建成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并非始自今日。早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就在酝酿和发展之中。而且,从尼克松访华始,就注定中美将建成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确立了中国在法理上的大国地位。中美正式建交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苏联解体,预示着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大国将要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舞台上变得越来越自信,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然性则是确定无疑的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指出:&关心国家命运却不关注客观条件的人是脱离现实的。&纵观近几十年,特别是中美建交30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事实:中国非常理智地看待美国,同样,美国也在观望和期待中比较理智地对待中国的崛起。这种格局并非出自各自的良好愿望和终极目标,而是左右其意愿和行动的各种客观因素。
  从大的方面来说,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不断扩大,以及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推动了中美两国相互接近。而与两国直接相关的各种因素,在影响中美关系的定位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举重轻重的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使中美关系的历史重心由靠近美国开始向中间移动。即使这种移动非常缓慢,意义却非同小可。
  其次,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新的世界大国的形成,对世界来说可能是一个危险的过程。20世纪德国和日本的崛起曾引发两次世界大战。不是说,新的世界大国的出现势必导致对抗和战争,但却会引起老牌霸权国家的疑惧。作为新兴大国也有必要表明自己的战略意图,以消除这种疑惧。双方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谨慎作风,使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成为必然。
  再次,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这是挡在中美两国之间一堵无形的大墙。如果抱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态,误解和误判则不可避免。苏美之间曾因此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要避免对抗,则要求双方学会在现有框架下理性相处。
  第四,国家利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决定了处理两国关系的方式和结果。很多学者都强调中美两国经济利益的共同点,并紧紧地将两国捆绑在一起。其实,也应当看到两国之间许多重大利益的不同之处,它可能导致两国的分歧和对立,促使美国和其他与中国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国家建立重要的、更为紧密的联系。
  第五,国家战略目标存在巨大差异。笔者认为,决定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国家的战略方向,它决定这个国家对外关系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一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它决定一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他因素皆围绕这两大因素展开搏弈。中美之间战略互信严重不足的状况,正是基于战略目标的差异。这对两国建立更深入的关系影响甚巨。
  第六,中美各自国内的政治搏弈也对两国关系产生一定影响。美国国内始终存在一股强硬的反华势力,国会也不时发出质疑中美关系的负面声音。中国国内涌动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两国之间出现的磨擦和冲突表达不满和强烈反弹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此外,还有许多并非微不足道的因素,也会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这就导致被视为极其重要的中美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有困难、有曲折、也有许多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中美关系的特殊性。
中美关系的特殊性
  中美关系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这种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中美联手对抗苏联的年代,美国需要中国的战略合作,视中国为&非结盟友好国家&。苏联解体之后,中国的战略价值下降,克林顿在1992年的大选中把中国列为&暴政&国家。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美关系逐渐回暖,1997~1998年两国元首互访,克林顿总统提出了中美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主张。然而小布什上台后,立即废除了克林顿的对台&三不&政策,把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者&。&9&11&之后,美国需要中国支持反恐,小布什不再提&战略竞争者&,而把中美关系定性为&坦诚、建设性与合作&的关系。又经过几年的观察与思考,2005年9月,由时任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提出要中国充当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新概念。这隐含了美国承认中国的强国地位,表明中国在中美关系中份量加重。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和布什总统主要谈合作。他们在公开场合36次提到&合作&这个词。布什认为中国是世界舞台上一个重量级国家,中美关系极为重要,并且认为两国在建立坦诚合作关系上取得了进展。
&&&&&时间到了2009年,在伦敦G20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双方同意在多个领域合作,并将两国关系描述为&积极的、合作的和全面的&关系。
  上述两国关系发展呈现出的曲线,让我们既看到了良性互动的一面&&在美国需要中国时,两国关系的发展是顺利的;同时,也有曲折起伏的一面&&当美国对中国的疑虑加深时,两国关系则出现困难和停滞的局面。此外,中美关系的特殊性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合作中展开竞争。合作的真正原因是基于各自利益的诉求和对对方可能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的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合作是手段,竞争才是本质。这种竞争有时十分激烈、就像两条跑道上并肩赛跑的选手,互为对手,决出最后的胜者。
  (二)在相互依存中互相牵制。中美在经济上互利互补、相互依存,已是不争的现实。但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对中国政治上的猜忌和军事上的疑虑始终无法消除。遏制或牵制中国,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另一面。在世界各地与中国争夺资源,在东亚强化日美同盟制衡中国,在南亚拉拢印度抗衡中国,在第二岛链布置军力围堵中国,出售武器给台湾,阻碍中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周边环境暗涛汹涌、烽烟四起的背后总能看到美国的影子。中国当然不能束手无策,在积极应对美国遏制的同时,也要采取适当的反制措施,加快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
  (三)在增进互信中保持戒备。在中美关系中,双方都强调要增进战略互信,这恰恰表明互信不足。美国总认为&中国崛起是对美国的主要挑战。&中国则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总怀有深层次的担忧和敌意。美国的政治家曾闪烁其词地提出&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将会如何运用其影响力&的担心。而美国的学者比政治家更愿意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哈佛大学教授阿利斯泰尔&莱恩&约翰斯顿在分析中国的战略文化时说:&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就是弱小的国家会迁就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以便赢得时间、积累财富,并制定可以最终打败更强大敌人的政治和军事战略。&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说得更直接:&中国是个更难对付的对手,因为它懂得与现代化妥协,让现代化为己所用,懂得提高竞争力,懂得成长壮大&&&。意思很明显,中国在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积聚实力,且包藏&祸心&,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向西方发出挑战。中国一再宣称自己的和平崛起,以及低调行事的风格,不仅主观上有减少国际误解的良苦用心,客观上也产生了防止和减轻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剧烈震荡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对可能出现的对抗所抱持的戒备心理。
  (四)在同舟共济中貌合神离。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同舟共济&成为中美相互关系的新概念。且不说&同舟共济&要走的只是眼前一段艰难的道路,即便在&同舟&中,恐怕也并非相安无事。中美两国的战略方向不同,可以&同舟&,却很难&同心&。美国那些旨在遏制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和损害中国利益的贸易保护政策,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它的所谓&同舟共济&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为了一己之私。难怪国际上早就有人发出&中美&同舟共济&能走多远&的疑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则指出:&一旦世界经济得以稳定,我们渡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的阶段,这些矛盾就会重新浮出水面。&
  上述看似奇怪的逻辑,恰恰是中美关系的真实写照。但揭示矛盾和问题,并非是对中美关系前景的悲观预测,更不是要喊停中美关系,而是对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寻找一个基于现实的基础。
中美新型关系的基本形态和内涵
  国际上对中美关系的性质有种种不同的描述。如&复杂的相互依赖型&,&合作与对抗型&,&战略对抗、战术合作型&,&互补竞争型&,&协商共赢型&,当然还有不同时期两国领导人所作的各种表述。但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复杂性,我们很难认定某种说法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它是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合作而不结盟。尽管中美关系的前景仍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两国的广泛合作却是事实,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中美合作有继续下去的理由,而且,合作将是两国关系的主调,未来两国将会有一个更富于成果、更理性的合作关系。美国的政治家和学者最近提出的&中美国&或&G2集团&的设想,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同样反映了美国与中国继续合作的愿意和期待。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追求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体现的是一国外交的成熟与自信,也是领导人具有远见卓识的明智选择。单边主义的逞能做法,往往埋下失败的祸根。
  但中国不会与美国结成&G2式&的同盟,理由如下。首先,所谓&G2集团&是个排他性的设想,解决世界上的难题,单靠一两个大国不行,应有更多的当事者与参与者。其次,&G2&设想反映了美国以实力解决世界性问题的习惯思维,中国坚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不会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干涉别国事务。再次,对一些所谓&不听话&的国家,美国动辄以制裁、封锁,甚至军事入侵逼其就范。中国若与美国结盟,或成为其&帮凶&,否则,反目成仇,不如当初不结盟。再次,美国经常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渗透到别国内部,扶植反对派,制造所谓&颜色革命&,甚至对中国也动过这种念头,与其结盟,岂不成了与狼共舞!再次,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美结盟,共管全球事务,不仅实力不够,也显得中国不自量力。再说,中国可能因此失去许多朋友,从而无法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最后, 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也决定中国不会与美国结盟,解决复杂的国际问题,中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从长计议的耐心,与美国结盟,有可能被拖入违背自己理念和传统的悖谬之中。温家宝总理非常理性地告诉世界:&有人说,世界将形成中美共治的格局,这是毫无根据的,也是错误的。&
  第二,竞争而不对抗,为了和平发展,中国已经摒弃了冷战思维,却未放弃积极进取的竞争思想。笔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国家间角逐的方式也在变化,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因素交叉互动,战略指导更加复杂。一个笼统的思想原则,一套基于正确前提实施的方针政策,并不意味着它会顺利和成功,也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这就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并以此证明坚持原则的彻底性。但竞争并不意味着对抗。中美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竞争是国家发展的一种动力。不错,国家利益是刚性的,但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的方式却不一定都是刚性的。合作不排除竞争,竞争也不妨碍合作。中美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特点。美国也主张与中国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但美国不会放弃与中国的竞争,包括在暗中进行的遏制行为。其实,美国也不必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到不安,美国不也希望通过竞争永远保持对中国的优势地位吗。坚持各自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本身就是竞争。新型大国关系要求双方求同存异,&存异&的部分,可能就是各展其长、相互竞争的部分,也是相互包容、避免对抗的缓冲地带。合作中的竞争,是一种智慧、一种自信、一种深谋远虑。这是喜欢说大话、出风头的人无法做到的。笔者认为,美国也不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国家。因而,中美既合作又竞争的格局将伴随两国关系发展的长过程。
  第三、相互牵制而不挑战对方底线。中美之间的分岐和矛盾有时可能激化,甚至引起冲突。这是中美关系十分突出的另一面。但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又十分紧密,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正如美国学者芮效俭所说的那样:&事实证明,中美两个经济体联系十分紧密,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实行经济惩罚时,都无法使自己免受痛苦&。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在谈论中美关系时说,三十年来&中美关系一直以来总是好好坏坏&。坏的时候是矛盾激化、冲突加剧时,好的时候是矛盾缓和、冲突化解时。原因则在于面对矛盾、冲突,双方都不会任凭事态扩大,更不敢火上浇油,而是表现出克制,并就双边关系发展显示出积极、主动、灵活的姿态,甚至释出更多的善意。这在两国关系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根子就在于它们都知道对方的核心利益之所在,底线是不可挑战的!否则,损害的将是双方志在必得的更大利益。有人说,中国在这方面更为委曲求全,其实,这些人并不了解两国关系的实质,还不如某些国外政论家看得清楚。沙特阿拉伯的《杂志》周刊早在2008年初就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明白,中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因而它在同中国打交道方面尽量小心谨慎。它知道,中国对待美国取决于美国怎样对待中国。&中美两国相互依赖、互有所求,并非只有中国小心翼翼不去挑战美国的底线,美国也在小心谨慎不去挑战中国的底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部主任兰普顿说:&中美两国既没有意愿成为敌人,也不能承受这一后果。凭借两国领导人的智慧,双方将能避免出现这一后果。&这是成熟的中美关系又一个鲜明的特征。
  第四,对话机制成为中美关系可持续的保证。对话可以消除两国关系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用对话确保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是一种别无选择的做法。日本有学者认为,中美表面上要建立合作共赢体制,&其实在水面下进行相互试探和政治搏弈。&如果没有对话,中美两国总有一天会由暗中较量变成公开对抗。通过对话,把暗中的较劲拿到桌面上协商,把水面下的搏弈变成阳光下的竞争,既能消除误解,又能促进合作,可能出现的冲突,或可化解于无形之中。
  对话是两国关系紧张时相互妥协的平台。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国和中国都有一个有关我们的关系将如何发展的设想。在很多方面双方的设想十分相似。&笔者认为,需要补充的是,有的设想,可能出自一厢情愿而为对方所难以接受。相似的方面要交流,不同的方面要沟通。如果缺乏对话,相似的方面很可能被不同的期待所掩盖,因而造成误解和误判。两国关系模式不仅难以稳定,相反,随着经济依赖性的增大,彼此的政治不信任非但不会消除,反而会更强烈。如果再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僵持下去,才是最可怕的。保尔森先生是主张对话的,他多次衔有战略经济对话的使命到中国,用理智战胜冲动,用妥协换取双赢。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大搞单边主义的同时,却紧紧抓住中美关系这条线,通过对话破除了两国之间的不少障碍,实现了双边关系的持续发展。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在两国关系出现困难时,还没有发生过谈不拢就崩的情形。可以肯定地说,对话可以起到预防和制止单方面采取损害双边关系行为的作用。因为对话在发挥监督和制约作用的同时,还用妥协和让步体现着尊重他国尊严和利益诉求的包容和谅解。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新任驻华大使洪博培的提名仪式上说:&改善对华关系需要开诚布公地讨论那些我们双方并不总能达成一致的问题。&这表明新总统对通过对话促进双边关系同样有着巨大的期待。
  对话所体现的平等精神是新型大国关系可持续的保证。协商对话,平等相待是国家关系的基本精神。可是,在冷战以来的大半个世纪里,美国几乎从未与任何国家平等相待过,也从未与任何国家建立过对话机制。即便是关系最铁的盟友英国,也只是&夫唱妇随&。美国也从不讳言,它没有长期的盟友,只有长期的利益,以及解决各种国内问题所需的临时伙伴。冷战结束20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主要大国并未改变当初的主要战略目标,但今天的世界己非昔比,要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各国都要准备改变自己某些不合时宜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2009年5月访华前夕坦言:&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中两国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希望美中培育新型关系。&媒体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通向21世纪的持续繁荣之路将与20世纪有所不同,这条路将建立在中国和美国经济体制融合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支配。&
  中美两国非常罕见地将一系列对立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式融汇在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关系框架之内,要操作这种关系是有很大难度的。但经济上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迫使两国不得不确立新的平等的对话模式,以便在尊重双方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彼此关心的共同问题,讨论那些影响关系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分岐。这就是2006年以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与经济对话&连番登场的深刻背景。如果说中美合作关系&知易行难&,有了这样的对话机制,在坦诚相待的平等气氛中,互相容忍,互作让步,深化战略互信,合作的可持续性将得到保证。即便在某些利益冲突上的对抗,也可以在对话框架内,通过坦率的批评与自省,减少或消除对抗的威胁性。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出现,为将来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共存,提供了一个长期合作与竞争、比较与鉴别、发展与创新的范例,它们有可能在互利互惠中取长补短,也有可能在竞争和比较中此长彼消,从而创造出有利于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更大空间和条件。
  保罗&肯尼迪在他的名著《大国的兴衰》中说,差不多80年一个周期,新兴大国就会崛起,从而取代老的帝国成为世界霸主。世界近代史也表明:差不多100年左右,地缘政治就会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巨变,旧的世界秩序被颠覆,新的世界格局逐渐成形。可历史同时也警示我们:每次巨变都伴随着战争,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目前世界正处在这一进程中。难道人类非得重复同样的悲剧吗?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反映了人类在推进新的历史进程中趋利避害的智慧与远见。让历史在人类的精心呵护下,像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一样,静悄悄地发生变革,从而给人类社会带来持久的和平与进步。
copyright @ 2008
版权所有 彭祖故里网 徐州彭祖文化传播中心 徐州市互联网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彭祖百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