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一元开元素宝箱怎么开有网址吗

: 光棍好苦——真是难得遇到如此大方的光棍,边叫唤边摆,估计是已经找到佳人准备干活了~~
为响亮清晰的四声哨音'one more bottle',不断重复,第四声较低,常在晚上叫。
【原文作者】,发表于。
【原文链接】
喜欢鸟类的同学们,我们现在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就在上周,基于全组测序的鸟类演化新系统树出来了;坏消息是:我们可能又得多记一套分类系统了。
动物权利保护是一个事关整个生态平衡发展,以及人类文明建设的问题。本文将从国家立法的层面深入探讨。
在中国中部地区一种从前不为人知的鸟,由于其独特的鸣引起研究人员注意,并且被确认为新的物种——短翅莺。
据BBC报道,研究人员最早于1987年在省的灌木丛中听到这种莺沙哑的鸣,但是他们直到最近才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对这种鸟有了正式的描述。
【作者】(科普爱好者,科学松鼠会成员),【原文】
以前翻译的……
看到这几天捡鸟的人变多,
即使捡的不是也可以供参考不是……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犯贱,不过一些非恶意的犯贱或许能为生活增添不少“乐趣”。除了人类,有些动物也爱犯贱,比如说。有一种比较犯贱的行为叫做“拉”(tail pulling),不管你是谁,只要有,的这种恶趣味就会出现。这种“拉”的行为一度被认为是干扰对方注意力来抢夺食物的策略,但后来科学家们发现,其实它们可能纯粹就是爱这么玩而已……
:碉堡,各种大头贴献上一组,美呆了有木有~
中国是王国,绝大多数雉科种类都在中国分布。
其实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曾几度搁笔,但我有非写不可的责任,源于我灵魂深处那永恒的灵魂…
就在心水之上,闭上眼就能看到那飘来的隽影…
据说,100多年前,玉山地区的土著部落首领会头戴两只翎,又长又漂亮,威风十足。后来,一个英国博物学者Goodfellow就从
北京的鸟类——(24)
乱象由来已久——商品经济时代,奸商发现的无本万利的赚钱方式之一,利用的是人们向善的心理,别管行善的人是不是为了福报。
——有将陆龟扔海里的,有往咸水湖
关于鸟类网
鸟类网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推广观鸟摄影,以唤起民众关爱鸟类、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鸟类网汇聚了全球 10,637 种鸟类的资料,重点介绍中国本土 1300 多种鸟类。
鸟类网百科:
鸟类网问答:
鸟类网图库:
鸟类网叫声:
鸟类网搜索:
鸟类网微博:
鸟类大全,想搜就搜
1# 488.4万2# 63.7万3# 57.9万4# 54.9万5# 53.0万6# 52.6万7# 44.9万8# 35.9万9# 29.6万10# 28.3万11# 24.8万12# 20.5万13# 19.6万14# 18.8万15# 18.5万16# 18.4万17# 17.6万18# 16.4万19# 15.8万20# 15.5万21# 15.4万22# 15.0万23# 13.5万24# 13.0万25# 12.1万26# 10.7万27# 10.7万28# 9.8万29# 9.7万30# 9.5万31# 9.5万32# 9.3万33# 9.2万34# 9.1万35# 9.0万36# 9.0万37# 8.9万38# 8.8万39# 8.6万40# 8.5万41# 7.9万42# 7.3万43# 6.9万44# 6.9万45# 6.8万46# 6.7万47# 6.6万48# 6.6万49# 6.6万50# 6.3万51# 6.2万52# 6.2万53# 5.8万54# 5.6万55# 5.5万56# 5.5万57# 5.4万58# 5.4万59# 5.4万60# 5.1万61# 5.1万62# 5.1万63# 5.0万64# 5.0万65# 4.9万66# 4.9万67# 4.7万68# 4.5万69# 4.5万70# 4.5万71# 4.5万72# 4.4万73# 4.4万74# 4.4万75# 4.4万76# 4.3万77# 4.3万78# 4.3万79# 4.2万80# 4.2万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06:10:16 | Processed in 0.86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开封龙亭区农业信息网――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省2005年和“十五”水产业发展成就,科学谋划“十一五”水产业发展,研究部署2006年全省水产工作。下面,我就2005年和“十五”我省水产发展情况及今年的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省水产业2005年及“十五”发展回顾&&& 2005年,在“中央1号”文件、省政府豫政〔2004〕74号的引导下,全省水产业发展形势非常好,广大渔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前几年闲置荒芜的一部分水面也都全部得到利用,各类规格的水产苗种供不应求,水产业发展迅猛,是十几年来我省水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2005年全省生产鱼苗45亿尾,比去年增加5000万尾;投放鱼种28亿尾,比去年增加2.6亿尾;水产养殖水面达到345万亩,比去年增加39.3万亩,增长13%。新开挖鱼池6.2万亩,改造鱼池21万亩,名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60万亩,水库网箱养鱼达到10万多箱;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7万吨,比去年增加9万吨,增长21%;全省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76.5亿元,比去年增加18亿元,增长31%;农渔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0元,比2004年增加130元。2005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启动渔业重点县工程,加快发展步伐&&& 根据我省各县(区)水产发展水平、渔业资源、技术力量、水产机构、领导重视程度等条件,制定了《河南省渔业重点县管理暂行办法》,筛选确定了16个渔业重点县。召开了由渔业重点县主管县长和市、县水产负责同志参加的全省渔业重点县工作会议,就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去年省里对渔业重点县在水产项目和资金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扶持,并不定期对这些重点县进行了全面检查。各重点县对这次荣誉和机会都非常珍惜和重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狠抓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6个重点县去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5.3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48.9%,比去年增加5.5万吨,占全省增加量的61.3%,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承办大型水库渔业座谈会,推进水库渔业加快发展&&& 经省政府领导批准,省农业厅和水利厅联合召开了全省大型水库渔业发展座谈会。这是多年来也是2000年机构改革水产部门划归农业厅管理后的第一次水库渔业的专题会议。我省大型水库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召开这次全省大型水库渔业发展座谈会,水利、农业、水产等部门共聚一堂,集中研究和探讨了新形势下全省水库渔业的发展问题,会议开得很成功,为今后共同抓好水库渔业奠定了基础。&&& (三)召开全省水产企业座谈会,推动二三产业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我省水产二三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初具规模的水产企业,二三产业已成为当前我省水产业发展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为总结和交流经验,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我省水产企业的发展,引导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去年召开了全省水产企业座谈会,全省水产品加工、水产养殖、休闲渔业、饲料生产、水产商贸等20多家企业与会。这次会议是我省有史以来召开的首次水产企业专题会议,大家积极性很高,反响强烈。会上各水产企业介绍了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经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会后各企业加强联系,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水产企业的发展。&&& (四)成立了省级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机构&&& 《省政府关于加强水上安全管理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渔政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渔业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我省有渔业船舶9000多艘,由于没有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无法开展渔业船舶的检验和登记工作,给水产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积极努力和争取,去年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省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局,增加行政编制5名,与水产局合署办公。省渔政渔船监督检验管理机构的成立,必将进一步推进我省渔业执法、船舶检验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开展渔药专项整治和无公害基地建设,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005年集中开展了以孔雀石绿等国家禁用药物为重点的专项整治。积极联合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的查处力度。积极会同工商行政管理等职能部门对水产品养殖、运输及重点水产品市场实施执法检查。同时,加大宣传,坚持引导,加强对水产养殖过程中渔药使用的监管,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确保了水产养殖用药的科学和规范。狠抓无公害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2005年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15家,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20多万亩。&&& (六)加强了渔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加大对国家安排立项的河南黄缘闭壳龟保护区救护中心、河南省水产良种场、河南省渔业检测中心、河南淇县淇河鲫鱼原种场、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等重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从水产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对水产资金各流转环节的管理,不定期地检查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了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时,积极努力向省财政、发改委等部门争取这些项目的配套资金。目前这些项目正在成为我省水产业的精品工程和亮点,在全省水产业的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实施小浪底禁渔制度,保持黄河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河鱼类资源丰富,为有效恢复、养护黄河渔业资源,去年我省与山西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禁渔通告,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试行三个月的春季禁渔制度,并共同在小浪底水库举行了禁渔仪式,我省人大农工委和两省渔业部门的领导、渔政执法人员、沿库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同志等200多人参加了禁渔仪式,这项活动社会反响较大。我们相信,通过春季禁渔,小浪底水库的渔业资源环境将会不断得到改善,对黄河渔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八)开展国内外水产交流,拓宽水产业发展视野&&& 去年,我省再次单独组织水产考察团赴欧洲学习考察,组织各市县水产负责同志赴江浙、东北三省等地参观学习,我还参加了李成玉省长率领的省政府代表团到南美访问考察。通过考察学习交流,不仅开阔了眼界,鼓舞了士气,锻炼了队伍,学习了经验,增强了新时期促进我省水产业大发展的决心。&&& 2005年是“十五”我省水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也为整个“十五”的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五”期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为“十五”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五年来,全省水产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渔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克服旱涝灾害和“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省水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我省水产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十五”末,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45万亩,比“九五”末增加61.2万亩、增长21.7%;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7万吨,比“九五”末增加19.5万吨、增长60.6%;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76.5亿元,比“九五”末增加51.3亿元、产值翻了一番多;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0元,比“九五”末增加1240元、增长51%;全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5.3公斤,比“九五”末增加2公斤、增长56%。“十五”的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十五”期间我省水产业的发展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水产业已成为我省区域性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水产业成为各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水产业,不仅使其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且有效带动了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水产品已成为部分地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水产品在人们日常膳食结构中的比例逐年提高,作为营养、健康食品被更多的人偏爱和重视。水产业是新时期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我省有20多万农民依靠发展水产业脱贫致富。经济总量占大农业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2005年南阳、信阳、郑州、固始等市县均达到10%以上。水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不少地方将水产业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水产业已发展成为大农业中最具生机、最富活力的产业之一,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水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性支持。“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对水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2004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水产工作会议,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意见》(豫政〔2004〕74号)。为进一步贯彻省政府水产会议和74号文件精神,不少地方以政府的名义召开了水产会议,出台了促进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南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颁布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渔业资源管理的通告》;信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商丘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渔政监督管理的通告》和《关于发放水面养殖使用证的通知》。郑州、焦作、固始、卢氏等市县也出台了政策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转变管理理念,推动行业全面发展。改产量规模型的发展思路向质量效益型方面转变。抓名特优新养殖品种的引进,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既注重产量的增加,又注重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抓良种场的升级改造,提高良种的生产能力,扩大良种的覆盖率,实现生产增产增效。集中使用资金,抓重点项目实施,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带动水产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抓渔用药物、苗种、饲料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坑害渔民事件的发生。抓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的认定与管理,提升水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等级,增加经济效益。在加大宜渔荒废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努力提高、挖掘现有水面的增产潜力,坚持走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之路。水库渔业在抓好传统养殖品种的同时,注重名优品种的引进、增殖、放流,加大对库区群众的技术培训、法规宣传,合理规划、科学指导发展“三网”养殖,保持了水库渔业的良性发展。加大对水产科研的投入力度,加速了水产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技术储备。抓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渔业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做好病害测报、疫病预防工作,加大对渔业环境监测及污染案件的查处力度。更加注重水产品加工和外向型渔业的发展,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坚持科技兴渔,行业素质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倡导科技兴渔之风。为促进水产科技进步、技术普及、成果转化、生产者科技素质的提高,省、市、县(区)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开展水产基础科学研究、举办科学养鱼培训班、进行新品种示范推广。全省每年培训管理、生产人员平均达4万多人次,共培训渔业从业人员达23.5万人次。“十五”期间,全省承担的部、省科研项目达10多项,推广实用技术项目30多项,共获得省部级奖6项。这些科研、推广项目的实施对我省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推广优质渔用颗粒饲料,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推广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的认定、产品的认证,水产品的质量、食用安全性得到了提高,正红牌黄河鲤、南湾湖鱼、丹水鱼、松针鱼、光山青虾等一批名优水产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十五”期间全省共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59个,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5个,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0万亩。&&& 五是全省水产业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政策驱动,增加投入,实施科教兴渔、依法治渔战略,使全省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005年池塘养殖平均亩产249公斤,比“九五”末增加了69公斤,增长38.4%;水库平均亩产44公斤,比“九五”末增加了10.7公斤,增长32.3%。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名特优养殖品种由“九五”末的几个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名优养殖面积由原来的3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50万亩,产量由3万吨发展到10万多吨。尤其是黄河鲤鱼、淇河鲫鱼、河蟹、青虾、泥鳅、甲鱼等名优水产品种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到150多万亩,正在形成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网箱养鱼稳步发展,年规模10多万箱,年产量达到3.5万吨。&&& 六是水产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十五”期间,随着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省水产二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全省渔用饲料厂发展到75家,年生产能力110万吨,年产值近30亿元;渔药厂6家,年生产量1000吨,渔药品种33个,年产值1亿多元;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2家,生产水产加工品20多种,加工能力从小到大,由“九五”末的年加工2580吨,到2005年发展到15000余吨,产值3亿多元。水产品出口创汇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2005年分别向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银鱼、青虾、泥鳅、彭泽鲫、田螺、美蛙、河蟹、金鱼等20多个品种,全省水产品年出口量5000多吨,创汇1500多万美元。水产品加工正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优势产品为重点、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发展格局。信阳广大水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走上“农户+基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生产。濮阳利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开展稻田、池塘养殖泥鳅,产品统一收购,远销海外;全省各类涉渔休闲、观光、度假、垂钓场200多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直接效益2亿多元,综合效益超过4亿元。昔日破旧荒凉的养殖场,今天已成为人们节假日游玩休憩的理想之地,休闲渔业正在成为新时期的亮点和水产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是渔业支撑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第一,完善苗种供应体系,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水产良种场和苗种繁育场。“十五”期间,建成了河南省黄河鲤鱼良种场、河南省水产良种场、河南淇县淇河鲫鱼原种场等8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目前全省拥有水产苗种场64个,年生产各种优质水产苗种40多亿尾,有力地缓解了我省水产苗种需求的紧张状况,保障了名优水产品种的养殖推广。第二,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水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仪器设备,投资400万元的省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已建成投入使用。水产技术推广手段得到了提高。省、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已建成了省渔业检测中心,为全省渔业环境监测、病害检疫、水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了保障。第三,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逐步加强。目前,我省已建成农业部定点水产品批发市场2个,各级各类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0多个,在拉动市场供求和水产品价格调节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八是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了适合我省水产业发展需要的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健全了渔业执法机构,充实了执法人员,并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了编制和办公经费,配置了执法设备。“十五”期间,全省先后配备了渔政执法车15辆、巡逻快艇6艘,为渔政执法提供了交通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得到高度重视,2005年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省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局,增加行政编制5名。各地在完善管理机构的同时,加大了对渔业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努力消除渔业生产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保护鱼类资源,根据鱼类生长繁殖的特点,发布通告,在重点水域划定禁渔区、实施禁渔期,严厉打击违法作业行为,对渔业资源实施了有效保护。“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0亿尾(粒),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按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各级水产主管部门与工商、技术监督、畜牧等部门通力协作,加强渔药、饲料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九是加大了对水产的资金投入力度。“十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水产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农业部先后安排了河南黄河鲤鱼良种场、河南黄缘闭壳龟保护区救护中心、河南省水产良种场、河南省渔业检测中心、河南淇县淇河鲫鱼原种场、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等一批重点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达3672万元。省级财政投入累计达5300万元,主要用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名优新技术推广等。随着水产业的发展,社会投资水产业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初步统计,“十五”期间仅用于池塘开发、坑塘改造、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就达到3亿多元。投入机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省水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应该看到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渔业基础条件脆弱,养殖方式总体上还比较粗放,苗种退化和病害问题比较严重,总体生产能力不高,产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不突出,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水产龙头企业;水产科研、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棚架”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地方对水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严重不足;渔业水域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环境修复的任务十分艰巨;渔业安全生产问题存在较大隐患等。这些问题事关我省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渔业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渔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水产工作,以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渔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强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养护,努力发展特色水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创汇渔业,进一步加快全省水产业的发展步伐。2006年,力争完成水产品总产量55万吨,实现水产业总产值8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900元。力争到201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0万吨,行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为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对“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此,今年我们要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有效改善渔业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水产生产,既要有效利用资源,又要坚持适度开发,坚持利用和保护的和谐统一。今年国务院以国发[2006]9号文件印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2月28日,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贯彻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新闻发布会,范小建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纲要》是指导我省水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纲要》的实施,将使我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在目标和方向上更加明确,对实质性地提升我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能力、开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新局面,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地要积极宣传贯彻《纲要》,今年将在我省黄河全线及其它大型水域实施禁渔制度,并计划在我省重点水域集中开展1-2次大型的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邀请领导和相关部门参加,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到“十一五”末,在全省主要大型水域基本实现禁渔和人工增殖放流的制度化,使我省渔业资源养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保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开展增长方式转变行动,进一步提升水产业发展质量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农业部提出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等九大行动,“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是其中之一。结合我省实际,集中抓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药和养殖模式等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水产良种基地建设,引导推广名优水产良种,努力提高全省水产良种覆盖率。二是要积极推广集约化养殖,鼓励使用优质人工配合饲料。三是要强化渔药使用的监管,坚决禁止和查处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四是要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生态互补立体养殖方式,发展鱼-鸭、鱼-猪、鱼-稻、鱼-果、猪-沼-鱼-林(药材)等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大生态、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的发展规模。在进一步提高我省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切实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全面提升水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渔业发展后劲一是要抓好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今年的目标是创建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基地2个,新培植省级水产苗种基地4个,改造重点县、市水产苗种繁育场6个,全面提高苗种基地对全省水产的综合供种能力,苗种自给率要达到75%;到2010年,争取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基地5个, 省级水产苗种基地15个,重点市、县水产苗种繁育场30个。二是要抓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为切实加强水生动物的保护,改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已批准2005年―2007年在我省建设15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总投资2000余万元,去年底已下达5个县的投资计划,今年进入实施阶段。我们要精心组织,把其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为强化我省养殖病害风险防御能力和提高水产品质量,早日发挥作用。到“十一五”末,使全省基层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三是要抓好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今年要新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20个,创建水产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到2010年,全省建成150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全省养殖水面的80%。 &&& (四)充分挖掘资源利用潜力,持续增加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要加大“三荒两废”和低洼易涝宜渔资源开发力度。主要是黄、淮河的背河洼地及高速公路取土后的废弃地,要搞好规划,逐步开发。今年全省要完成新开挖标准化鱼池2万亩任务,新发展以莲藕种植为主的水生经济植物水面10万亩。到“十一五”末,累计开挖鱼池10-15万亩,发展种植水生经济植物水面40万亩以上。二是要加快中低产池塘改造步伐。信阳、南阳、驻马店等豫南地区,坑塘众多,约占全省坑塘面积的2/3左右,生产条件较差,平均亩产只有100-200公斤,要学习和推广商城县改造旧坑塘的经验,今年全省中低产池塘改造要完成5万亩,到2010年改造中低产池塘面积超过30万亩。三是要积极开发宜渔稻田资源。我省有适宜养鱼、养蟹的水稻田面积400万亩, 今年全省争取发展稻田养鱼(蟹)5万亩,到2010年发展到30万亩。四是要大力推进水库渔业发展。我省水库资源丰富,渔业生产条件很好,是我省水产发展潜力最大的增长点。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制定科学合理的增殖、养殖、管理技术方案和生产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移植、增殖和放养,在移植中重点推广价格高、市场好的银鱼、香鱼等品种,合理放养花、白鲢和草鱼等人工养殖鱼类;积极引导“三网”养鱼,稳定投饵网箱的发展规模,大力发展天然网箱,积极推广名贵鱼类小网箱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水库围网养蟹技术。去年和水利厅联合召开了全省大型水库渔业发展座谈会,会上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水库渔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取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向省政府领导积极汇报,争取2006年能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加快发展水库渔业的政策性文件。力争到2010年全省水库渔业总产量超过10万吨。&&& (五)突出发展特色水产业,大幅度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在抓好黄河鲤鱼、淇河鲫鱼等传统优质水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银鱼、河蟹、青虾、泥鳅、黄鳝、甲鱼、武昌鱼、美国鱼回 、南美白对虾、罗非鱼、金鱼等名优增养殖品种生产规模,今年全省要新发展名特优新养殖面积20万亩,优质鱼产量的比重达到45%以上。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特色水产养殖区域发展规划,实行“一地一品”格局,实现“一条鱼”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一条鱼”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我省特色水产养殖的区域优势、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水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能影响和带动一方的特色水产养殖大户。到2010年,力争全省名特优新养殖面积超过200万亩,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的比重占到60%以上。&&& (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水产业要做大做强,仅靠发展第一产业还远远不够,各地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一是进一步搞好二三产业的调查。近几年我省二三产业发展很快,对水产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摸清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对此各地要有专人负责,工作做细;二是要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都市渔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三是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带动和促进水产品的有效转化增值;四是要重点扶持,着力抓好出口创汇渔业。进一步拓宽水产品出口渠道,增加水产品出口品种,扩大水产品出口规模,支持和帮助水产创汇企业加速发展。五是要着力培植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水产龙头企业,并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使其做强做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我省渔业产业化进程。今年拟重点扶持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企业2-3个,力争使全省水产品出口量增加20%以上。到2010年,全省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 (七)改革创新科研和技术推广手段,强力提高渔业科技含量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渔业增产增效为目标,积极整合我省水产高校、科学研究、技术推广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水产科技人员的作用,围绕我省渔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开展联合攻关,促进水产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高度重视水产技术棚架问题,进一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改进水产技术推广方式,今年拟在全省筛选和重点培植5个养殖示范场和500个科技示范户,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场,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省里要进行扶持和补贴,市、县也要重点支持,帮助其加快水产良种更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并通过宣传、示范和引导,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5000个水产养殖户,进一步提高科技养殖水平和渔业经济效益。&&& (八)坚持实施养殖证制度,科学合理利用水域滩涂资源实施养殖证制度是《渔业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维护养殖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也关系到水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各地要继续加大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实施工作力度,加强力量,明确责任,切实搞好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为合理利用水域滩涂资源打下基础。规划经政府批准后对产权明晰、无争议的渔业水域要尽快开展发证工作。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养殖证发放思路与办法,可采取“一场(村、基地)一证”、“捆绑发放”等形式,加快工作进度。今年全省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率要达到60%以上,渔业重点县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率要达到90%以上。到2010年,全省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率要达到95%以上。&&& (九)加快船舶检验机构、渔业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渔业执法水平一是加快全省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建设。船舶检验工作是渔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的基本前提。去年省渔政渔船监督检验管理局已经省编委正式批准成立。各地要早作准备,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成立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建立船舶检验队伍。尤其是船舶较多的渔业重点市、县,要积极努力走在全省的前列,力争今年这项工作有大的突破。到“十一五”末,争取建成较为完备的全省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要继续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今年部渔业局在全国渔业系统开展“平安渔业--安全生产普法教育活动”,各地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严查和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渔业生产平安无事。进一步加强对渔需物资和水产品市场的执法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真正使人们吃上放心鱼。省里准备组织2-3次全省大检查,希望各地做好准备,积极配合。二是加快渔业立法工作。渔业法是我们依法行政的基础。我省《渔业法实施办法》因过时而被废止,目前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局面。经我们积极努力,今年已进入立法程序,下一步要搞好调研,力争省人大在今年予以立法,并尽快颁布实施。三是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素质树形象,提高水平促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今年拟举办2期全省渔业执法人员培训班。同时,继续贯彻执行《渔业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同志们,扎实做好今年水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全面实现我省“十一五”水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全省水产系统要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十一五”全省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工作。&&& 谢谢大家。
当前位置: >>
新闻在线 >> 省内新闻 >> 正文
 继往开来 真抓实干 促进全省水产业再创辉煌――姬广闻同志在全省水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编辑:guangyao  转自:河南水产网 时间: 19:34:34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省2005年和“十五”水产业发展成就,科学谋划“十一五”水产业发展,研究部署2006年全省水产工作。下面,我就2005年和“十五”我省水产发展情况及今年的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省水产业2005年及“十五”发展回顾&&& 2005年,在“中央1号”文件、省政府豫政〔2004〕74号的引导下,全省水产业发展形势非常好,广大渔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前几年闲置荒芜的一部分水面也都全部得到利用,各类规格的水产苗种供不应求,水产业发展迅猛,是十几年来我省水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2005年全省生产鱼苗45亿尾,比去年增加5000万尾;投放鱼种28亿尾,比去年增加2.6亿尾;水产养殖水面达到345万亩,比去年增加39.3万亩,增长13%。新开挖鱼池6.2万亩,改造鱼池21万亩,名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60万亩,水库网箱养鱼达到10万多箱;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7万吨,比去年增加9万吨,增长21%;全省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76.5亿元,比去年增加18亿元,增长31%;农渔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0元,比2004年增加130元。2005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启动渔业重点县工程,加快发展步伐&&& 根据我省各县(区)水产发展水平、渔业资源、技术力量、水产机构、领导重视程度等条件,制定了《河南省渔业重点县管理暂行办法》,筛选确定了16个渔业重点县。召开了由渔业重点县主管县长和市、县水产负责同志参加的全省渔业重点县工作会议,就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去年省里对渔业重点县在水产项目和资金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扶持,并不定期对这些重点县进行了全面检查。各重点县对这次荣誉和机会都非常珍惜和重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狠抓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6个重点县去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5.3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48.9%,比去年增加5.5万吨,占全省增加量的61.3%,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承办大型水库渔业座谈会,推进水库渔业加快发展&&& 经省政府领导批准,省农业厅和水利厅联合召开了全省大型水库渔业发展座谈会。这是多年来也是2000年机构改革水产部门划归农业厅管理后的第一次水库渔业的专题会议。我省大型水库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召开这次全省大型水库渔业发展座谈会,水利、农业、水产等部门共聚一堂,集中研究和探讨了新形势下全省水库渔业的发展问题,会议开得很成功,为今后共同抓好水库渔业奠定了基础。&&& (三)召开全省水产企业座谈会,推动二三产业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我省水产二三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初具规模的水产企业,二三产业已成为当前我省水产业发展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为总结和交流经验,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我省水产企业的发展,引导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去年召开了全省水产企业座谈会,全省水产品加工、水产养殖、休闲渔业、饲料生产、水产商贸等20多家企业与会。这次会议是我省有史以来召开的首次水产企业专题会议,大家积极性很高,反响强烈。会上各水产企业介绍了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经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会后各企业加强联系,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水产企业的发展。&&& (四)成立了省级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机构&&& 《省政府关于加强水上安全管理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渔政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渔业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我省有渔业船舶9000多艘,由于没有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无法开展渔业船舶的检验和登记工作,给水产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积极努力和争取,去年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省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局,增加行政编制5名,与水产局合署办公。省渔政渔船监督检验管理机构的成立,必将进一步推进我省渔业执法、船舶检验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开展渔药专项整治和无公害基地建设,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005年集中开展了以孔雀石绿等国家禁用药物为重点的专项整治。积极联合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的查处力度。积极会同工商行政管理等职能部门对水产品养殖、运输及重点水产品市场实施执法检查。同时,加大宣传,坚持引导,加强对水产养殖过程中渔药使用的监管,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确保了水产养殖用药的科学和规范。狠抓无公害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2005年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15家,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20多万亩。&&& (六)加强了渔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加大对国家安排立项的河南黄缘闭壳龟保护区救护中心、河南省水产良种场、河南省渔业检测中心、河南淇县淇河鲫鱼原种场、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等重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从水产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对水产资金各流转环节的管理,不定期地检查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了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时,积极努力向省财政、发改委等部门争取这些项目的配套资金。目前这些项目正在成为我省水产业的精品工程和亮点,在全省水产业的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实施小浪底禁渔制度,保持黄河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河鱼类资源丰富,为有效恢复、养护黄河渔业资源,去年我省与山西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禁渔通告,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试行三个月的春季禁渔制度,并共同在小浪底水库举行了禁渔仪式,我省人大农工委和两省渔业部门的领导、渔政执法人员、沿库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同志等200多人参加了禁渔仪式,这项活动社会反响较大。我们相信,通过春季禁渔,小浪底水库的渔业资源环境将会不断得到改善,对黄河渔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八)开展国内外水产交流,拓宽水产业发展视野&&& 去年,我省再次单独组织水产考察团赴欧洲学习考察,组织各市县水产负责同志赴江浙、东北三省等地参观学习,我还参加了李成玉省长率领的省政府代表团到南美访问考察。通过考察学习交流,不仅开阔了眼界,鼓舞了士气,锻炼了队伍,学习了经验,增强了新时期促进我省水产业大发展的决心。&&& 2005年是“十五”我省水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也为整个“十五”的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五”期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为“十五”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五年来,全省水产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渔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克服旱涝灾害和“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省水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我省水产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十五”末,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45万亩,比“九五”末增加61.2万亩、增长21.7%;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7万吨,比“九五”末增加19.5万吨、增长60.6%;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76.5亿元,比“九五”末增加51.3亿元、产值翻了一番多;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0元,比“九五”末增加1240元、增长51%;全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5.3公斤,比“九五”末增加2公斤、增长56%。“十五”的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十五”期间我省水产业的发展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水产业已成为我省区域性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水产业成为各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水产业,不仅使其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且有效带动了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水产品已成为部分地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水产品在人们日常膳食结构中的比例逐年提高,作为营养、健康食品被更多的人偏爱和重视。水产业是新时期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我省有20多万农民依靠发展水产业脱贫致富。经济总量占大农业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2005年南阳、信阳、郑州、固始等市县均达到10%以上。水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不少地方将水产业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水产业已发展成为大农业中最具生机、最富活力的产业之一,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水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性支持。“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对水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2004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水产工作会议,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意见》(豫政〔2004〕74号)。为进一步贯彻省政府水产会议和74号文件精神,不少地方以政府的名义召开了水产会议,出台了促进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南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颁布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渔业资源管理的通告》;信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商丘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渔政监督管理的通告》和《关于发放水面养殖使用证的通知》。郑州、焦作、固始、卢氏等市县也出台了政策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转变管理理念,推动行业全面发展。改产量规模型的发展思路向质量效益型方面转变。抓名特优新养殖品种的引进,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既注重产量的增加,又注重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抓良种场的升级改造,提高良种的生产能力,扩大良种的覆盖率,实现生产增产增效。集中使用资金,抓重点项目实施,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带动水产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抓渔用药物、苗种、饲料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坑害渔民事件的发生。抓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的认定与管理,提升水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等级,增加经济效益。在加大宜渔荒废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努力提高、挖掘现有水面的增产潜力,坚持走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之路。水库渔业在抓好传统养殖品种的同时,注重名优品种的引进、增殖、放流,加大对库区群众的技术培训、法规宣传,合理规划、科学指导发展“三网”养殖,保持了水库渔业的良性发展。加大对水产科研的投入力度,加速了水产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技术储备。抓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渔业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做好病害测报、疫病预防工作,加大对渔业环境监测及污染案件的查处力度。更加注重水产品加工和外向型渔业的发展,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坚持科技兴渔,行业素质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倡导科技兴渔之风。为促进水产科技进步、技术普及、成果转化、生产者科技素质的提高,省、市、县(区)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开展水产基础科学研究、举办科学养鱼培训班、进行新品种示范推广。全省每年培训管理、生产人员平均达4万多人次,共培训渔业从业人员达23.5万人次。“十五”期间,全省承担的部、省科研项目达10多项,推广实用技术项目30多项,共获得省部级奖6项。这些科研、推广项目的实施对我省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推广优质渔用颗粒饲料,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推广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的认定、产品的认证,水产品的质量、食用安全性得到了提高,正红牌黄河鲤、南湾湖鱼、丹水鱼、松针鱼、光山青虾等一批名优水产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十五”期间全省共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59个,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5个,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0万亩。&&& 五是全省水产业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政策驱动,增加投入,实施科教兴渔、依法治渔战略,使全省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005年池塘养殖平均亩产249公斤,比“九五”末增加了69公斤,增长38.4%;水库平均亩产44公斤,比“九五”末增加了10.7公斤,增长32.3%。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名特优养殖品种由“九五”末的几个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名优养殖面积由原来的3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50万亩,产量由3万吨发展到10万多吨。尤其是黄河鲤鱼、淇河鲫鱼、河蟹、青虾、泥鳅、甲鱼等名优水产品种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到150多万亩,正在形成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网箱养鱼稳步发展,年规模10多万箱,年产量达到3.5万吨。&&& 六是水产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十五”期间,随着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省水产二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全省渔用饲料厂发展到75家,年生产能力110万吨,年产值近30亿元;渔药厂6家,年生产量1000吨,渔药品种33个,年产值1亿多元;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2家,生产水产加工品20多种,加工能力从小到大,由“九五”末的年加工2580吨,到2005年发展到15000余吨,产值3亿多元。水产品出口创汇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2005年分别向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银鱼、青虾、泥鳅、彭泽鲫、田螺、美蛙、河蟹、金鱼等20多个品种,全省水产品年出口量5000多吨,创汇1500多万美元。水产品加工正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优势产品为重点、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发展格局。信阳广大水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走上“农户+基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生产。濮阳利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开展稻田、池塘养殖泥鳅,产品统一收购,远销海外;全省各类涉渔休闲、观光、度假、垂钓场200多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直接效益2亿多元,综合效益超过4亿元。昔日破旧荒凉的养殖场,今天已成为人们节假日游玩休憩的理想之地,休闲渔业正在成为新时期的亮点和水产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是渔业支撑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第一,完善苗种供应体系,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水产良种场和苗种繁育场。“十五”期间,建成了河南省黄河鲤鱼良种场、河南省水产良种场、河南淇县淇河鲫鱼原种场等8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目前全省拥有水产苗种场64个,年生产各种优质水产苗种40多亿尾,有力地缓解了我省水产苗种需求的紧张状况,保障了名优水产品种的养殖推广。第二,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水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仪器设备,投资400万元的省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已建成投入使用。水产技术推广手段得到了提高。省、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已建成了省渔业检测中心,为全省渔业环境监测、病害检疫、水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了保障。第三,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逐步加强。目前,我省已建成农业部定点水产品批发市场2个,各级各类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0多个,在拉动市场供求和水产品价格调节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八是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了适合我省水产业发展需要的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健全了渔业执法机构,充实了执法人员,并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了编制和办公经费,配置了执法设备。“十五”期间,全省先后配备了渔政执法车15辆、巡逻快艇6艘,为渔政执法提供了交通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得到高度重视,2005年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省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局,增加行政编制5名。各地在完善管理机构的同时,加大了对渔业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努力消除渔业生产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保护鱼类资源,根据鱼类生长繁殖的特点,发布通告,在重点水域划定禁渔区、实施禁渔期,严厉打击违法作业行为,对渔业资源实施了有效保护。“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0亿尾(粒),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按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各级水产主管部门与工商、技术监督、畜牧等部门通力协作,加强渔药、饲料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九是加大了对水产的资金投入力度。“十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水产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农业部先后安排了河南黄河鲤鱼良种场、河南黄缘闭壳龟保护区救护中心、河南省水产良种场、河南省渔业检测中心、河南淇县淇河鲫鱼原种场、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等一批重点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达3672万元。省级财政投入累计达5300万元,主要用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名优新技术推广等。随着水产业的发展,社会投资水产业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初步统计,“十五”期间仅用于池塘开发、坑塘改造、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就达到3亿多元。投入机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省水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应该看到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渔业基础条件脆弱,养殖方式总体上还比较粗放,苗种退化和病害问题比较严重,总体生产能力不高,产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不突出,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水产龙头企业;水产科研、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棚架”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地方对水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严重不足;渔业水域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环境修复的任务十分艰巨;渔业安全生产问题存在较大隐患等。这些问题事关我省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渔业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渔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水产工作,以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渔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强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养护,努力发展特色水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创汇渔业,进一步加快全省水产业的发展步伐。2006年,力争完成水产品总产量55万吨,实现水产业总产值8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900元。力争到201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0万吨,行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为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对“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此,今年我们要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有效改善渔业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水产生产,既要有效利用资源,又要坚持适度开发,坚持利用和保护的和谐统一。今年国务院以国发[2006]9号文件印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2月28日,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贯彻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新闻发布会,范小建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纲要》是指导我省水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纲要》的实施,将使我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在目标和方向上更加明确,对实质性地提升我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能力、开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新局面,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地要积极宣传贯彻《纲要》,今年将在我省黄河全线及其它大型水域实施禁渔制度,并计划在我省重点水域集中开展1-2次大型的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邀请领导和相关部门参加,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到“十一五”末,在全省主要大型水域基本实现禁渔和人工增殖放流的制度化,使我省渔业资源养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保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开展增长方式转变行动,进一步提升水产业发展质量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农业部提出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等九大行动,“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是其中之一。结合我省实际,集中抓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药和养殖模式等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水产良种基地建设,引导推广名优水产良种,努力提高全省水产良种覆盖率。二是要积极推广集约化养殖,鼓励使用优质人工配合饲料。三是要强化渔药使用的监管,坚决禁止和查处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四是要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生态互补立体养殖方式,发展鱼-鸭、鱼-猪、鱼-稻、鱼-果、猪-沼-鱼-林(药材)等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大生态、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的发展规模。在进一步提高我省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切实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全面提升水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渔业发展后劲一是要抓好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今年的目标是创建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基地2个,新培植省级水产苗种基地4个,改造重点县、市水产苗种繁育场6个,全面提高苗种基地对全省水产的综合供种能力,苗种自给率要达到75%;到2010年,争取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基地5个, 省级水产苗种基地15个,重点市、县水产苗种繁育场30个。二是要抓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为切实加强水生动物的保护,改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已批准2005年―2007年在我省建设15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总投资2000余万元,去年底已下达5个县的投资计划,今年进入实施阶段。我们要精心组织,把其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为强化我省养殖病害风险防御能力和提高水产品质量,早日发挥作用。到“十一五”末,使全省基层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三是要抓好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今年要新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20个,创建水产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到2010年,全省建成150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全省养殖水面的80%。 &&& (四)充分挖掘资源利用潜力,持续增加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要加大“三荒两废”和低洼易涝宜渔资源开发力度。主要是黄、淮河的背河洼地及高速公路取土后的废弃地,要搞好规划,逐步开发。今年全省要完成新开挖标准化鱼池2万亩任务,新发展以莲藕种植为主的水生经济植物水面10万亩。到“十一五”末,累计开挖鱼池10-15万亩,发展种植水生经济植物水面40万亩以上。二是要加快中低产池塘改造步伐。信阳、南阳、驻马店等豫南地区,坑塘众多,约占全省坑塘面积的2/3左右,生产条件较差,平均亩产只有100-200公斤,要学习和推广商城县改造旧坑塘的经验,今年全省中低产池塘改造要完成5万亩,到2010年改造中低产池塘面积超过30万亩。三是要积极开发宜渔稻田资源。我省有适宜养鱼、养蟹的水稻田面积400万亩, 今年全省争取发展稻田养鱼(蟹)5万亩,到2010年发展到30万亩。四是要大力推进水库渔业发展。我省水库资源丰富,渔业生产条件很好,是我省水产发展潜力最大的增长点。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制定科学合理的增殖、养殖、管理技术方案和生产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移植、增殖和放养,在移植中重点推广价格高、市场好的银鱼、香鱼等品种,合理放养花、白鲢和草鱼等人工养殖鱼类;积极引导“三网”养鱼,稳定投饵网箱的发展规模,大力发展天然网箱,积极推广名贵鱼类小网箱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水库围网养蟹技术。去年和水利厅联合召开了全省大型水库渔业发展座谈会,会上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水库渔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取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向省政府领导积极汇报,争取2006年能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加快发展水库渔业的政策性文件。力争到2010年全省水库渔业总产量超过10万吨。&&& (五)突出发展特色水产业,大幅度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在抓好黄河鲤鱼、淇河鲫鱼等传统优质水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银鱼、河蟹、青虾、泥鳅、黄鳝、甲鱼、武昌鱼、美国鱼回 、南美白对虾、罗非鱼、金鱼等名优增养殖品种生产规模,今年全省要新发展名特优新养殖面积20万亩,优质鱼产量的比重达到45%以上。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特色水产养殖区域发展规划,实行“一地一品”格局,实现“一条鱼”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一条鱼”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我省特色水产养殖的区域优势、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水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能影响和带动一方的特色水产养殖大户。到2010年,力争全省名特优新养殖面积超过200万亩,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的比重占到60%以上。&&& (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水产业要做大做强,仅靠发展第一产业还远远不够,各地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一是进一步搞好二三产业的调查。近几年我省二三产业发展很快,对水产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摸清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对此各地要有专人负责,工作做细;二是要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都市渔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三是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带动和促进水产品的有效转化增值;四是要重点扶持,着力抓好出口创汇渔业。进一步拓宽水产品出口渠道,增加水产品出口品种,扩大水产品出口规模,支持和帮助水产创汇企业加速发展。五是要着力培植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水产龙头企业,并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使其做强做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我省渔业产业化进程。今年拟重点扶持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企业2-3个,力争使全省水产品出口量增加20%以上。到2010年,全省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 (七)改革创新科研和技术推广手段,强力提高渔业科技含量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渔业增产增效为目标,积极整合我省水产高校、科学研究、技术推广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水产科技人员的作用,围绕我省渔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开展联合攻关,促进水产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高度重视水产技术棚架问题,进一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改进水产技术推广方式,今年拟在全省筛选和重点培植5个养殖示范场和500个科技示范户,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场,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省里要进行扶持和补贴,市、县也要重点支持,帮助其加快水产良种更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并通过宣传、示范和引导,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5000个水产养殖户,进一步提高科技养殖水平和渔业经济效益。&&& (八)坚持实施养殖证制度,科学合理利用水域滩涂资源实施养殖证制度是《渔业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维护养殖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也关系到水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各地要继续加大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实施工作力度,加强力量,明确责任,切实搞好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为合理利用水域滩涂资源打下基础。规划经政府批准后对产权明晰、无争议的渔业水域要尽快开展发证工作。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养殖证发放思路与办法,可采取“一场(村、基地)一证”、“捆绑发放”等形式,加快工作进度。今年全省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率要达到60%以上,渔业重点县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率要达到90%以上。到2010年,全省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率要达到95%以上。&&& (九)加快船舶检验机构、渔业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渔业执法水平一是加快全省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建设。船舶检验工作是渔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的基本前提。去年省渔政渔船监督检验管理局已经省编委正式批准成立。各地要早作准备,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成立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建立船舶检验队伍。尤其是船舶较多的渔业重点市、县,要积极努力走在全省的前列,力争今年这项工作有大的突破。到“十一五”末,争取建成较为完备的全省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要继续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今年部渔业局在全国渔业系统开展“平安渔业--安全生产普法教育活动”,各地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严查和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渔业生产平安无事。进一步加强对渔需物资和水产品市场的执法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真正使人们吃上放心鱼。省里准备组织2-3次全省大检查,希望各地做好准备,积极配合。二是加快渔业立法工作。渔业法是我们依法行政的基础。我省《渔业法实施办法》因过时而被废止,目前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局面。经我们积极努力,今年已进入立法程序,下一步要搞好调研,力争省人大在今年予以立法,并尽快颁布实施。三是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素质树形象,提高水平促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今年拟举办2期全省渔业执法人员培训班。同时,继续贯彻执行《渔业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同志们,扎实做好今年水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全面实现我省“十一五”水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全省水产系统要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十一五”全省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工作。&&& 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素宝箱怎么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