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形意拳教学视频基本功是什么

形意拳的基本功
支师教人,秉承孙师祖的遗法,教拳循序渐进,步步有规矩。三体式开始,每一步都要求严格,外形不容有毫厘之差。无论孙门的形意、八卦或者太极,入门时候的基本功一定要吃足。至少要做到无论何时一出手,外形合乎规矩,动作必须准确到位。
&&&&形意里面有“万法出三体的说法”。孙门更注重三体式,要求由六合九要,达四正八柱,身体的各个部位要摆放准确,不仅是个吃力的桩功,里面更有非常精细的地方,不是光光咬牙硬挺,就能出来的。
&&&&比如练形意拳练得好的,眼睛里面很有神采。什么叫有神采?双眼黑白分明,瞳仁里面有光。眼睛是身体内神气的体现。现在很多人工作和玩乐起来没有节制,亏损过度,第二天起来,身倦神疲,双眼肯定布满血丝和污物,瞳仁更是散乱。
&&&&三体式就能站出眼的神采。白天找个院子把架子一摆,前探手是立掌,手指就是准星,顺着准星把视线放出去,可以看一个花瓣,也可以看一片绿叶。开始站时,视线散乱,勉勉强强能集中一会;日子长了,慢慢能看定那片叶了,觉得眼里其他东西消失了,只有这片小小的绿叶子;时间长了功力上来,绿叶会越来越清楚,最后连脉络都清晰可见。
&&&&这是养神,也是炼神。此时这双眼睛扫人,如果带了敌意,可以让人不寒而栗。这是下意识的,眼睛一对,他本能就知道自己里面没有东西,所以自然就怕。
&&&&支师晚年,那对眸子仍然清亮,有时候视线看过来非常吓人。很多老年人上了年纪,眼睛就慢慢开始浑浊,甚至看不清东西,很容易就患青光眼。形意拳的眼练好,功夫不丢下,就不用担心这个。
学拳,尤其是内家拳,基础的东西非常关键。现在有人教拳,上来就是套路。基础不打好,学得再多等于零。孙师祖说,一势精灵,得练千遍,若不熟练,还得千遍。
&&&&千招会不如一招精,这话非常有道理。其实,一招精了,基础牢固了,十招就容易精,有十招精熟的基础,接下来的百招就更易精。孙门最强调的就是基本功,孙存周先生就说过,基本功练熟,练精,就能够浑身都是拳。
&&&&每个拳种,数百年甚至千年流传,能成为独立的拳种,有其独特而其他拳种不可替代的东西,比如身法、姿势、发劲、呼吸内功等等。这些在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中都有深刻锻炼。套路只是基本功的发展和衍生而已。比如树小时候你把他捏好修直,到了参天大树它还是直的;一开始就歪,后面不定长成什么样呢。
&&&&所以很多武术家不一定天天打套路,但是每天的基本功课,必不可少。支师就是在文革时期,也是半夜起来,顺着弄堂的巷子,来回打劈拳。每天至少千余下。师傅尚如此,何况新学拳的呢?我因为奔波生计,近二十余年不练拳,后来闲下来,仍然能拣回,这就是因为当年我的师傅严格要求基本功了。
&&&&练武术,首先要找明师。这个是明白的明。支师曾说,练拳,好像你要从我们陕西北路这里走到外滩。你可以从南京路这么一个直线走过去,也可以绕到北京路,走个曲线,还有人先兜圈子到徐汇,再兜回来。好的老师,给你指个明路,直路,让你不走弯道。但是,走路的还是你自己。孙师祖道学武就练一字。练什么?就有讲究,基本功练好,你才算会“走”这个武术的“路”。否则,最多算“爬”,是走快还是爬快?
&&&&支师教好三体式后,开始教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形意拳有“拳从口中出,起是钢锉回是钩”,“硬退硬进没遮拦”,“占住中门往里钻”的口诀。
&&&&抢中门,占中宫,是形意拳的基本打法。普通人动手,大都没有这个意识,呼啦一下就乱来。打人打中门,线路最短,而且面门、胸口、腹腔等人中线,最是要害。兵贵神速,攻其必救。兵法是这样,拳法也是这样。
&&&&这个基本打法,需要有意识培养。“拳从口中出”,口在人中线,这样才能保证拳在中宫不偏。孙门形意里面有单盘手抢中门,这是两人对练的基本功。攻的人沉肩坠肘,单手裹翻扑对方胸口门户;防的人必须在对方发力前,以转腰力拨开他的进攻手,同时转防为攻。两人轮流攻防,首扑入对方门户为胜。这就是“抢中门”。就这简单的动作,里面还有许多细节,做不到,则整劲没有,亦无“打倒还嫌慢”的闪电速度。
&&&&大道至简,简而微妙。孙门里面的打基础的功法,就有这种特点。一个劈拳,看似简单,要点极多,缺一不可。内家拳锻炼的不仅是身,还是心神,是脑子。
&&&&支师曾道,打一个劈拳,要停下来想想。打一路拳,心里要有所得。要无所得,那一路拳就白打了。有人一听要练基本功,就呼呼一路劈拳,打得气喘吁吁,心里没有感悟,那是蛮牛在耕地,耕一辈子,只知道咬牙往前,都不知道其实是耕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形意拳五行拳动作要领_运动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形意拳五行拳动作要领
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中最基本的拳法,主要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与横拳五种拳法,下面是对于五行拳动作要领的讲解,形意拳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才能领会到其中的威力所在。
形意拳五行拳之劈拳
劈拳是以左右劈掌和左右步轮流交换进行的一种练习,拳势和顺严谨.古谱中称为"五行之首,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它和崩、钻、炮、横拳合称五行拳,既是形意拳的基础拳套,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
一、预备式:预备式为三体式。
二 、劈拳右起式:
1、由三体式起,左手下落变拳(随落随变拳),右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肩紧抱腹部的两侧;眼看前方。
2、左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走成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整个伸出的左臂要弯曲适度,不能伸直,左拳高与鼻尖平,右拳不动;眼看左拳。
1、身体方向不变,握拳时要卷紧,胸腔不可,不能;左手下落要走圆弧路线,由落而抽,不是直线抽回;两肩仍下垂,两臂紧靠两肋,两手变拳后要同时在腹前翻转,不可有先后。
2、左拳前伸必须与垫步动作一致;在钻拳和垫步时,身体方向不变,后肩不可前扣使两肩平行;左拳要贴胸上提,在口前再用力向前钻出;同时腰要塌,头要正。
三、劈拳右落式:
右脚尽力向前迈一步(抬脚不要过高),膝部微曲,左脚随之也向前跟进半步,重心仍坐于左腿;同时右前臂先向外旋,右拳经胸前由口前钻出,随即劈臂内旋,右拳变掌向前劈打,掌心向前下方,肘部微屈;左拳随之向内翻转变掌下落于腹前,拇指紧靠部位(与前左式三体式相同,惟步幅较小);眼看右掌食指。
右掌下劈要与右脚落地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向上窜起,应保持平稳;身体及上下肢动作要点与三体式相同,惟步幅略小。
四、劈拳右起式:
1、右掌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左手同时握拳,两掌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现前臂紧抱腹部两则;眼看前方。
2、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曲;左脚不动,左腿拍蹬,似直不直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拳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拳心斜向上方,并略向外翻转,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与鼻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
与前左式垫步完全相同,惟左右相反。
五、劈拳左落式:
动作与要点均与上劈拳左落式相同,惟左右相反。如继续前进练习,则仍垫左脚,进右步劈右掌,成劈拳右落式:如此可以左右式反复交替进行练习。
六 、劈拳回身:
转身时需劈出左掌,然后左掌下落变拳,右掌也随之变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腹部两旁,左脚随即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身体随之向后转180度,右脚脚尖为轴向后扭直,脚跟略提起成右虚步;眼看前方。
要点:转身时,身体不可忽高忽低或左右摇摆;扣左脚,落左手与转体要完整一致;眼神随转体平视前方,不可低头弯腰;腰要塌住,头要上顶。
七、劈拳右起式:
右脚向后垫步,脚尖外撇,膝部微屈,左脚不动,左腿向后蹬,似直不直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向前上方钻出,拳心斜向上方,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与鼻不,左拳不动;眼看右拳。
此后动作又可左右式交替向起式的位置打回去,待出左掌之后再转身,转身动作和要点与上劈拳回身相同,惟方向相反。
八、劈拳收式 :
1、打至起式位置,转过身来,垫右脚,钻右拳,再进左步,劈出左掌,右脚跟进半步,成劈拳左落式。
2、左脚收回靠拢右脚跟,同时左臂屈回胸前;然后两臂轻缓垂于身体两则,身体随之轻缓站起,仍斜向前方。注意向下沉,两放松;眼不视前方。
以上介绍的是活步(跟步)劈拳的练法。初学阶段最好先练定步的打法。其动作及要领与活步相同,惟步落时后脚不向前跟步。定式步幅较大。与三体式大致相同。先定步劈拳,再练习跟步劈拳,更有利于初学者打好基础。有些地区流行的劈拳采取立拳下劈练法,要领与劈掌练法一致,惟手形不同,不另作介绍。
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1207/1207/1207/03
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
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
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
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07/21
养生之道网夏至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夏至习俗、夏至吃什么、夏至养生食疗、夏至节气饮食等与夏至节气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与夏至节气有关的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夏至养生专题。...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习练形意拳的三大阶段_传统武术_爱学艺武术网
> 习练形意拳的三大阶段
习练形意拳的三大阶段
所属专题:
分享者:|更新:
  习练形意拳,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形意合一阶段。这是已故形意拳家郭云深先生总结的三步功夫,是近代形意拳习练者的理论指导,每个习练阶段的技术程度不同,锻炼重点也有所区别。  形意拳习练阶段一、基础阶段  初学形意拳,应重点掌握基本姿势要领,学好基本动作,使三型三法(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合度,做到式正招圆。像写字一样,初步应当在横平竖直,笔笔落实方面下工夫。同时要通过锻炼,不断培养力量、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形式气质威严如山”,为进一步提高打好基础。郭云深称这一段为“明劲”功夫,强调在习练中“总以规矩不可易”。  这一阶段的锻炼要点可以归纳为正(姿势正确)齐(动作整齐)顺(进退和顺)稳(均衡稳定)实(力量充实)五点。  1、姿势正确。学习形意拳,应先由单式站桩(三体式或其他桩法)开始。通过站桩,体会和掌握身体各部姿势要领,培养正确定型。桩步基础打好了,再进一步学会定步劈拳(不跟步的打法),定步打好了再按照定步的规矩,习练活动劈拳。必须使每个姿势动作由静而动,由单式到套路,处处符合规矩,周身三节安排合体,不可草率。尤其要注意立身中正,支撑八面,上下相合,手尖、脚尖、鼻尖相互对照,全身各处皆不可散乱松懈。  2、动作整齐。重在手脚齐进齐落,拳法、步法不先不后,同时并进。形意拳理论讲心气一发,四肢皆动。”如果能做到手脚一致,不仅动作准确,上下合拍,而且初步体现了周身完整统一。练明劲功夫,为了求得手脚齐落,脚落地时可以震地有声,并与上肢发劲相结合。震地时脚要贴近地面,顺势向前(或向后)向下踩落,不要故意抬脚跺地。初步打好基础之后,就可以逐渐形成暗劲,脚落地时无声或微带声响,进一步求得全身协调。  3、进退和顺。拳法变换,纵横交错,千变万化,总处于运动之中。习练时不仅要手脚整齐,还要做到进退和顺,身体各部协调配合。只有在进退闪转变化中,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方向、时间以及定式后的角度、位置安排得当,才不会发生姿势失中,动作僵硬,呼吸紧张,定式不稳等现象。例如打炮拳时,打拳和上步虽然相合了,但如果前脚过分外摆或内扣,就会使腰胯歪扭,身体紧张,重心不稳。后手架得过高过偏,也会造成后肩耸起,上体外斜。手脚不顺也必然会引起呼吸困难。拳谚说:“外不顺,内不合”,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从初学起就要注意协调和顺,三尖要对,四梢要齐,上下要合,虚实要分清,立身中正不偏。这样打起拳来才会自然顺遂。  4、均衡稳定。形意拳疾速有力,动静分明,“起势如崩墙倒,落地如树栽根”。习练中要十分重视均衡稳定。稳定能力是随着技术熟练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逐步提高的。在基础阶段,要有意识地培养下肢力量和腰腿柔韧性,反复巩固基本动作和基本要领。特别要站好桩功,做到上松下实,基础稳固,气势贯于头顶脚趾。打五行拳时,姿势要保持高矮一致,不可忽髙忽低。进退起落,力求轻灵稳健。练十二形拳时,伸缩纵横,起落转换,都要“动如风,稳如钉”,落步以后,屈膝裹胯,脚趾扣地,上体不可摇摆散乱。  5、力量充实——初练形意拳,拳要紧,步要稳,脚要实,发势迅猛,劲力饱满。使周身各部肌肉在相互摩擦抗争中得到锻炼’凡下肢进步,前脚都要贴近地面,竭力直向前,后脚则全力向后蹬地,做到“脚踩中门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上肢动作凡是前拳用力外旋向外拨转(横劲)的,后拳就用力内旋向里扣劲;左拳向上钻,右拳就向下拉(后劲),两手要争衡对拔,彼此呼应。两前臂要内外旋转,就像拧绳一样,起钻落翻,拧裹进退融为一体。两臂收放要贴紧身体,“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人洞紧随身”,和身上的发劲完整相合。  6、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炼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和,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后宋岳穆王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也。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与古之五禽戏八段锦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息,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故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  以上所说的“实”,不是浑身紧张。切不可挺胸提腹,憋气使用拙力。要保持精神镇静,胸部宽松,腹部充实,呼吸自然,全身肌肉张弛结合。用劲的部位要刚中寓柔,快如闪电,其他部位则要自然舒展,松沉稳定。特别是心胸,总要保持空虚平静,毫不勉强。  形意拳习练阶段二、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连(连贯)圆(圆活)柔(柔韧)整(完整)四点。郭云深先生称这个阶段为“暗劲”功夫。“神气要舒展不拘,运用要圆活不滞”。“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起劲纵横联络,生长无穷”。在训练中,要着重把基本姿势,基本动作连贯起来,熟练运用,使动作圆活完整,舒展细腻。  连贯是指每一招式,七体具备,即头、肩、肘、手、膝、胯、足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圆活完整则要求做到内外六合,上下七顺。即以首领身,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周身浑然一体。这个阶段的身法训练要侧重柔韧性,灵活性。打拳可快可慢,快慢自如,势断劲连,劲变意连,既有明快节奏,又有断而复连,绵绵不断的气势。劲力运用要刚柔相济,含而不露。握拳不要过紧,发拳如拉弹簧,既坚实又有弹性。劈掌如同向前劈物。两手不论同时向前,或左拨右裹,上钻下压,前冲后拉,都要含有韧性,较前阶段的“明劲”、“刚劲”有所不同。前者明快刚烈;后者含蓄,沉实,柔韧。迈步落脚的声音也由大变小,由明转暗(微有音响)。这样练习,表面看来力量好像减少了,其实周身肌肉群的调动反而增强了,突出了周身完整性。劲力由表露于外转为蕴藏于内,提高了身体的反应能力和速度,以及柔韧等素质。  暗劲者,即,即炼气化神易筋之道也。先练明劲,后练暗劲,拳中所练之劲是将形、气、神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跟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推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疾蹄之功,皆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与暗劲之步法相同,唯明劲有声,暗劲无声。  形意拳习练阶段三、形意合一阶段  这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意识、动作髙度结合,形神融化为一的高峰阶段。郭云深先生称之为“化劲”功夫。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是形意合一,轻松自如的自动化阶段。这个阶段练起拳来,要求不为形式所拘,“身体转动,其轻如羽”,“清虚其心,轻松其体”,意领身随,意到手发。着重“意”的方面多,着重“形”的方面少。全身各部不可有丝毫拙力。在轻松柔和的活动中,随时可以调动身体各个部位,集中力点,结合呼吸,发出爆发力。过去武术家讲技击的发劲和意、气、力合一,都是指的这种动则变,变则发,快速集中,随心所欲的劲力技巧和高度协调性。  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应突出轻(轻松)灵(灵巧)虚(虚静)合(形意合一)四个要领。其运动特点和用劲方法虽然跟以前阶段有所不同,但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领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动静、刚柔、虚实的变化方面,更充分体现了前述的“内外六合”,“形意合一”的要求。  化劲者,即炼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论文写作技巧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猜你可能喜欢的
关于《习练形意拳的三大阶段》的评论
推荐传统武术专题
传统武术热门文章
传统武术最新内容形意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十二)
形意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十二)
华丽的生活
耳功武术中所指的耳功,是泛指在武术运动过程中保养听力、发掘听觉机能的各种锻炼方法。耳功的练习,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锻炼。在练习耳功时,既要集中精力,静心用意,细心分辨大小、远近的声音,同时又要调动其他感官来一道参与感知环境(例如气流风向、气味、温度等)的细微变化,逐步提高听辨能力,达到“耳听八方”的目的。实战中才能不视而感,迅速判断身体四周情况的变化,防止背后偷袭,被人暗算。耳功练习首先要懂得保养双耳。我国的针灸医学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确认,人的耳朵像一个倒悬的胎儿,五脏六腑,四肢躯干,样样俱全。如果人体的某一个部位有疾病,就会在耳朵的相应部位員反应出来,按摩这些相关的部位或用针灸刺激这些穴位,能治疗许多疾病。另外,我国的中医学也认为:“十二经络上聚于耳。”经常按摩耳部,有助于疏通全身的经络。所以,认真地进行耳功的锻炼不仅仅能增强听觉能力,还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一、耳闻钱鸣功耳闻钱鸣功是一种传统的训练听力的方法。练习方法:用一枚古钱币,将钱币系一根线悬吊起来,与练功者耳部同齐。背对钱币,让悬吊的钱币左右摆动起来,静心静意听钱币的摆鸣之声。当感到钱币的摆鸣之声越来越大时,可逐步加大人与钱币的距离,继续训练,若间隔1米仍能听到钱币的摆鸣声,则你的听力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可有效地防止从背后的突然袭击。二、躲闪沙袋功躲闪沙袋功,也是一种训练听力的传统方法。练功器材:做一个高2.5米,边长2米的四方吊架,在四根横架的中间悬吊一个5公斤的沙袋,沙袋的高低不一。练功方法:练习者用一块干净布将眼睛蒙住,立于沙袋的中间,然后晃动沙袋,凭耳听沙袋的摆动声和感觉沙袋的气流感,来躲闪沙袋,不让沙袋碰击身体。初练时,先摆动一个沙袋,逐渐增加,一直练到四个沙袋均无规律的摆动,也可巧妙快速躲闪,则此功告成。三、掌摩耳轮功掌摩耳轮功是一种保养耳朵听力的传统养耳功法,简便易行。经常练习,能使人获益匪浅。练功方法:两手掌互相摩擦至发热,然后用掌轻轻地捂住耳朵,上下摩擦20次。然后两掌再互相摩擦至发热,再捂住耳朵前后方向摩擦20次。最后两掌捂按耳朵,一捂一放,连续20次。常行此功,可使人耳聪目明,保持好的听力。四、左顾右盼功左顾右盼功,也是一种传统的养耳功法。练功方法:平身而坐,两腿一伸一屈,心静意专,均匀呼吸,两臂平直前伸,两掌竖起,如推门之状,然后扭转头项,左右各10次,此法可很快消除耳鸣之疾。五、敲击天鼓功敲击天鼓功也是一种保养听力的传统练功方法。练功方法:两手五指朝后,用掌心由后向前将耳朵的耳廓折压耳门,五指扶贴后脑,食指压于中指上,有节奏地使食指从中指上滑落,借滑落的一瞬,用食指敲击左右玉枕骨以下微凹处(即风府穴),使耳内有明显的击鼓之声,连续做60o~80次。经常行此功,可使耳朵保持良好的听力。亲爱的读者您好!如果你喜欢武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功夫之神(GFZS119),与各路英雄相互切磋武艺,提升自我,得到更高的修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华丽的生活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意拳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