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冬子有关英雄人物的句子的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许光:潘冬子原型 多次立功受奖
日 11:12:28
  [导读]上世纪一部名为《闪闪的红星》的电影曾轰动全国,因为这部电影,人们记住了电影的主人公&&&潘冬子&。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潘冬子&的原型竟然是少林寺走出来的传奇将军许世友的长子许光。
  1977年许光与父亲许世友将军在广州合影
  1956年许光任北海舰队宜川号军舰副舰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部名为《闪闪的红星》的电影轰动全国。因为这部电影,人们记住了电影的主人公&&&潘冬子&。
  &潘冬子&犹如一颗闪闪的红星,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潘冬子&的原型是谁,更不会想到他竟然是少林寺走出来的传奇将军许世友的长子许光。
  今年1月6日,许光&&这个在全国家喻户晓并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潘冬子&,因病走完了他84岁的传奇人生。
  许光生前,没有多少人了解他,因为他从来没有以红星&潘冬子&自居,从来没有用父亲许世友将军的光环炫耀自己。他只是鄂豫皖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
  他像泥土一样朴实,像大山一样沉寂。
  他像一颗无名的大树深深扎根在人民中间。
  许光逝世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走访了许光生前的逾百位领导、战友、同事及亲属,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许光一串串令人感动、感慨、感悟、感奋的故事,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了&潘冬子&。&潘冬子&一生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令人无尽思考的一部无字大书。
  一、&潘冬子&是传奇将军的传奇儿子
  许世友是出了名的传奇将军。许光虽然没有父亲惊天动地的传奇经历,但他的人生中也有不少传奇。
  许光出生在一个风雨如磐的年代。
  1929年,鄂豫皖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中,红军将领许世友与结发妻子朱锡明的第三个儿子降生了,这也成为他们所生育的三个儿子中唯一存活下来的小生灵。
  许世友给这个儿子取名黑伢。历史仅仅给了来到世上的黑伢两年苏区相对安生时光。在黑伢两岁多时,鄂豫皖根据地失守。父亲许世友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年幼的黑伢便和奶奶、母亲、姑姑一起留守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曾经对红军的亲属们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追杀,许光的母亲被逼迫改嫁。年幼的许光由奶奶、姑姑带着留守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坚持对敌斗争,7岁的时候就参加儿童团,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一次,敌人在扫荡鄂豫皖根据地时,下令放火烧山,奶奶和姑姑在烟熏火烤中带着许光在山洞中躲了三天三夜,终于保全了他的生命。经过与反对派无数次九死一生的残酷斗争,许光在解放后大别山老区仅存的5万人中,作为幸存者之一有幸活了下来。
  当年,因为许世友离开家17年没法和家人取得联系,许世友的母亲还以为儿子早已牺牲在战场上,而许世友也以为家里人已被国民党杀害了。直到1948年春,一封许世友寻找亲人的家书在大别山传了很久,才辗转到许世友母亲的手中。老人家得知许世友不但没有死还在山东军区担任司令员的消息后,便带着孙子许光找到与许世友一块参加革命、在湖北省军区担任司令员的王树声,要求帮助找到许世友。在王司令员家中住了大半年,王树声派人将许光送到了山东,许光与父亲许世友才得以团聚。父子重逢后,许世友清楚记得许光的小名叫黑伢,还问了许多家里的情况。许世友问儿子今后打算干什么?许光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当兵,像父亲一样报效国家!&
  许将军告诉儿子,他准备送许光去读书,并叮嘱他要趁着年轻多学习文化知识,将来的新中国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去保卫和建设。随后,许光被送往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也就是这个时候,许光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被他的班主任老师李心田了解后,以他为潘冬子的主要原型写出了红色著作《闪闪的红星》。后来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闪闪的红星》,风靡全国,持续影响了几代人。
  从文化速成中心毕业后,许光又相继在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海军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等院校学习,成为建国后我军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在校期间,许光从不向战友炫耀自己的家庭和身份,常常用比别人更加刻苦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毕业分配到北海舰队后,他在一线部队刻苦摔打磨砺,逐步成长为共和国首批北海舰队一名优秀的舰艇长,先后6次立功受奖并圆满完成了海防巡逻、重大演习等战备训练任务,为捍卫祖国海疆安全做出了贡献。
  正当许光在军队的事业一帆风顺,前途一片光明时,1965年,许世友突然决定让自己的儿子离开海军回到家乡,从繁华的海滨城市青岛调回到大别山深处的新县人武部,由一名海军作战指挥员改任县人武部参谋,从此再没有离开家乡。
  许世友是从一个少林寺的武僧走上革命道路的&传奇将军&。而许光从一个在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的&红小鬼&成为共和国的海军军官,然后又返回家乡再没有离开,在大别山革命老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1]&&&&
胡延宁 冯金源 郭大胜
   来源:
  编辑:
为展现黑龙江省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省摄影家协会等联合举办龙江之秋摄...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截至目前,大河南共16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总人数领跑全国。  撰文丨金水河记者蔡君彦 韩谨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我省三名候选人赵小参、李江福、许光(姓名加黑框)顺利当选,荣获这一在道德领域授予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至此,大爱河南先后共有16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总人数领跑全国,成为德耀中原的又一有力诠释。  全国62人当选 河南人占仨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自2007年启动,每两年评一次,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部署主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选拔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  该评选共分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五类奖项,获奖者大多是来自基层。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折射了时代的光芒,更书写着时代的感动。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共有62人当选。其中助人为乐道德模范10名、见义勇为道德模范11名、诚实守信道德模范10名、敬业奉献道德模范15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16名,265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其中,新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的三位河南人,赵小参当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李江福当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许光当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  他们各有各的感人故事——  孝老爱亲模范赵小参:照顾婆家姐弟几十年 身患癌症仍坚持还债  62岁的赵小参,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普通农村妇女,几十年来,无怨无悔抚养婆家的三个婆弟、两个婆妹及两个侄子,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肩负家庭重任,是弟妹们心目中敬重的“嫂娘”。  模范名片  姓名:赵小参  出生年月:1953年3月  籍贯:河南省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  职务:农民  关键词:孝老爱亲  她,几十年来,无怨无悔地抚养婆家的三个婆弟、两个婆妹及两个侄 子,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肩负家庭重任的河南省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 62岁村妇——赵小参。被弟妹们发自内心地称为“嫂娘”的她,当选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  赵小参加入现在的“大家庭”是在1979年。那年,她26岁,漂亮贤惠又能干,经 人撮合,嫁给万金店镇王寨村油坊店村的同学李雪太,成了李家的大儿媳。  婚后,小两口儿恩恩爱爱,齐心协力,第三年就盖起了三间土房,又迎来两个儿 子相继出生,他们抚育幼子,孝敬公婆,小日子过得甜蜜又有奔头。可惜好景不长 ,磨难随即而来。  1983年,54天内,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撇下了两个婆妹和三个婆 弟,最大的17岁,最小的才6岁,赵小参四处借钱将二老安葬后,弟妹五人居住的老 屋突然坍塌,赵小参和丈夫当即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住了下来,她家的3间土房,成了 九口人拥挤的家。  为更好地照顾五个弟妹,赵小参辞去了民办教师工作,全身心照料全家人生活。  在这个家,赵小参要操心的事儿还有很多,比如,婆弟成亲、盖房,甚至连俩侄 子读书,她都心甘情愿地去帮忙。  1999年,赵小参为四弟张罗亲事,当时四弟还没有宅基地,赵小参和丈夫商量后 ,合计着先用儿子的宅基地给他建房。地有了,还缺钱。怎么办?忙完三夏,她独 自去广州鞋厂打工,又拾荒挣钱,终于凑足1.5万元,张罗着让四弟的新房在那年冬 天破土动工。在抚养四弟的同时,赵小参又把两个婆妹风风光光嫁到了婆家,也帮 助二弟和三弟盖了新房、成了家。  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赵小参还曾到新疆摘过棉花……日复一日的 忙碌中,赵小参的身体吃不消了。  2002年秋,感觉吃饭难以下咽的赵小参,在一次偶然的身体检查中被查出食道癌 ,手术切掉25公分食管,赵小参还坚持化疗了两年多。就在她患病治疗期间,二弟 妹不幸因病去世,在外打工的二弟也一直联系不上,为了不让两个孩子的学业受到 影响,她宁愿拖延自己的治疗,也要供他们读书。  身体好转后,她又到温州、天津等地打工,挣钱还债,贴补家用。  在她的照料下,大侄子在那年中金榜题名。这时,因打工被骗4年未进家门的 二弟回来,听孩子讲了家里发生的事儿,“扑通”一声跪在赵小参的面前:“嫂子 ,您就像是俺亲娘啊!”也许是爱的魔力,2007年,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第五个年 头,赵小参的身体恢复得挺好。  30年来,赵小参家欠下了5万余元的外债。弟弟、妹妹们多次提出要分摊偿还一些 ,却被她一次次拒绝了,“只要你们各自过好日子就行,所有的账不用你们管。” 她说。  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为何会有如此大爱情怀?“在公婆面前,我是大儿媳 ;在平辈面前,我是大嫂;在晚辈面前,我是大娘。这三个"大"字就是我的全部 责任。”赵小参常念叨这句话,她觉得,自己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记者对话  记:您现在身体还好吗?  赵:身体还行,定期去复查,平时要服用维生素。今年我体重100斤,算是最胖的  记:家里情况怎么样?  赵:家里人都好,一大家人有感情,很和睦。只要我在家,他们回来后都先来看 我,平时也经常给我打电话问候,过年回来,一大家人聚一起,吃团圆饭。  记:这次去北京领奖,觉得意外吗?  赵:没想到,国家给我的荣誉太高了!我做的都是些平凡的事儿,各级政府和社 会各界好心人,这么支持我、鼓励我,我高兴,也很感动。这次来,特意穿了一件红色唐装。  记:这么多年,您为一大家人操不完的心,是怎么想的?  赵:我的父母特别孝敬老人,勤劳善良,他们影响了我。我嫁过来后,想着自己 是大儿媳,是大嫂,又是大娘,要带好这个头。虽说一时困难,可想着能帮助他们 长大、成才、自立,他们以后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值得!一句话,做这些,就觉得 过日子有奔头,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想过回报。  道德模范李江福:“我这辈子绝不建豆腐渣工程”  52岁的李江福,从事建筑业30年,秉承“用良心做事,靠诚信盖楼”的理念,先后建造的1000多栋楼房,从未发生质量问题,从未延误工期,从未拖欠民工一分钱,创国家优质工程等奖项160多个,构筑起了一座座“诚信大厦”。  姓名:李江福  出生年月:1963年5月  籍贯:河南省林州市  职务:河南新城建设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  关键词:诚实守信  在建筑业闯荡30年,李江福把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多年来,他坚持靠诚信建造了1000多栋楼房,没有出过一次质量问题、没有一次延 误工期,他把诚信铺在前行的路上,越走越远,就是这样靠诚信和良心做事的李江福, 荣获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  李江福当年出太行山时,还是一个赤手空拳的“山里娃”。作为红旗渠畔长大的“ 渠二代”,李江福有很深很浓的“红旗渠情结”。工人都记得他的一句话:“盖楼 是个良心活儿,我这辈子绝不建豆腐渣工程,不能给红旗渠摸黑!”  2005年,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工程施工过程中,李江福发现了框架填充墙砌 体的砂浆标号偏低,当时他就当场表示:“这绝对不行,必须把它推翻重来!”在他 的坚持下,已经砌好的5道墙全部拆除重做,工料损失近3万元。“我还是赚了,我 赚的是用金钱也买不来的信誉!”李江福欣慰地笑着说,但也正是凭着讲诚信、重 质量,许多工程都慕名找上门。  “和农民工打交道更要特别讲诚信,他们是弱势群体,挣的是血汗钱,不能让他 们心寒。”这是李江福常说的一句话。1998年腊月,刚从三门峡项目部筹齐工资款 的李江福,正准备赶回林州给工人送工资,然而天降大雪,李江福的车子趴在了半 路。为了兑现承诺,李江福冒雪徒步20多公里买来防滑链,不到500公里的路程走了 两天两夜,终于把钱送到了民工手中。  “我自信管得住自己的手和口,昧良心的事坚决不干!” 材料供应商为得到“特 殊照顾”,千方百计请项目经理吃饭、塞红包,几乎成了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然而,这一套在李江福面前却行不通。  2007年,荣获全国建设系统劳模后,李江福有了更高的目标:把每栋楼都建成“ 诚信大厦”,把每个工地办成“诚信学校”,将诚信的故事传播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为此,他在工地上设立了道德讲堂、诚信沙龙。30年来,他先后带领过14万多人次 农民工,其中300多人成为了建筑界项目经理等骨干力量,还有30多人先后荣获劳动 模范、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称号。  如今的包工头李江福把传播诚信当成了“主业”。2014年,李江福发起“新乡市 企业诚信联盟”,15家企业积极响应,并将他推举为“诚信代言人”。  记者对话  记:作为诚信使者,最近在忙些什么?  李:最近跑了很多地方,农村的村委会还有很多政府机关,一直都没停下来休息过,我 还是想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得越远越好,让它落地、生根,可以让更多的人被感染。  记:这么多年来,为了诚实守信,苦过、累过,觉得值得吗?  李:特别值得,我是农家子弟出身,父亲修过红旗渠,岳母也修过红旗渠,我身上也带有 红旗渠的特质,诚实守信,不怕艰苦。我觉得这么多年做过的事,坚守的东西,都是我应 该做的。  记:这次因为诚实守信去北京领奖,有什么感受?  李:特别激动,特别幸福,所有的疲劳都一扫而空。一位领导接见我们时,我对他说我 是林州人,做建筑的,他对我称赞说,林州人做建筑很厉害的!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心里 非常自豪。  记:这次被选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后,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和新的规划?  李:无论以后的路怎么样,我都不会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不会辜负道德模范的 荣誉称号,也绝不会辜负人生,用实际行动来擦亮我的人生,更加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盖好房子,认认真真地生活。  敬业奉献模范许光:一生勤俭,临终捐出全部积蓄20万  许光(姓名加黑框),生前是我省新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他是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的主要原型。他身为将门之后,1965年投身家乡建设,多次放弃回部队提拔或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坚决扎根革命老区,奉献48个春秋,临终前还将20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家乡的慈善事业。  姓名:许光  生卒:日-日  籍贯:河南省新县  职务:原河南新县人武部副部长、县人大副主任  关键词:敬业奉献  他是电影中“潘冬子”的主要原型之一;他是许世友将军的长子;他也是鄂豫皖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的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他就是“将门布衣”许光,如今,这位已经走完84年传奇人生的将门布衣,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  替父行孝“潘冬子”重回大别山区  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村,这里有开国名将许世友的故居,也是许世友的长子许光出生成长的地方。  许光未满3岁时,由于父亲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离开家乡,他跟着奶奶、姑姑,流浪乞讨。1948年,19岁的许光被送到父亲身边。他如愿参军入伍,成长为新中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北海舰队的首批舰艇长,并先后6次立功受奖。  在海军历练13年后,许光再次经历了一场人生大转折——当时,许光的奶奶因想念孙子、惦记儿子,常到部队探望,可又不习惯在城市居住。为了让年事已高的老人有个幸福晚年,许世友将军慎重考虑后,决定让儿子返乡,代其尽孝。  拒绝父亲扎根家乡坚守奉献  1965年6月,许光回到家乡,一边在新县人武部工作,一边陪在奶奶身边,精心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半年后,94岁的奶奶去世,许光再一次面临选择——“想不想回海军?”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问儿子,许光沉默了10分钟,生平第一次拒绝了父亲。  他已决心扎根家乡。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到:“不能在军营里施展抱负,就要在家乡有所作为。”后来,还有两次让他离开老区提升的好机会,都被他婉拒了。  选择留下,许光想为曾经饱受苦难的老区人民做点事。原新县常务副县长韩文定介绍说,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尤其是为解决新县的“通话”和“通电”等难题,许光曾四处奔波。不过,他却不肯利用父亲的影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丁点好处。  1969年春,新县在千斤乡崎岖陡峭的黄帽冠山顶上修建159微波站,当时,山上无路可走,所有机械设备全靠肩挑背扛,连几吨重的水泥杆也只能靠人一步一步搬到山顶。许光主动请缨,与民兵一起肩挑背扛,奋战300多个昼夜,改变了新县无微波通讯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初,许光带着民兵铺设高压线路时,与民兵同吃同住同劳动,终于铺设起35千伏的高压线路,改变了新县落后的电力现状。  1987年,新县遭遇特大暴雨,时任新县人大副主任的许光,连夜赶赴乡镇组织抗洪抢险,途中因车祸身受重伤。  多年来,许光在家乡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最需要的时候,他却总能挺身而出。  崇尚勤俭却把省下来的“巨款”捐给慈善事业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许光,一生崇尚勤俭,甚至近乎苛刻。  在他居住了20多年的房间里,最值钱的是一台老式黑白电视机。直到去世,他住的小房子里,用的还是70年代的大立柜、80年代的旧沙发。  许光的大女儿许道江曾回忆说,在电话普及后,县里为许光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但父亲几乎只接听而不拨出,也不允许家里人因私事打电话,他怕浪费公家的钱。  如今,当地还流传着许光的另一段佳话:他在新县人武部任职的20年间,经常走村串户,联系群众,立下了下乡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的“三不”规定。  一生勤俭的许光,对待革命老区的老百姓,却格外慷慨。他用微博的工资,先后“挤”出近10万元,关心资助红军后代,先后为9名老红军遗孀养老送终。  日,许光走完了84岁的传奇人生。在弥留之际,他还做出了决定,把一生积蓄的20万元,全部捐献给家乡的慈善事业。  大家印象中的许光  新县田铺乡许家合村董春安:生活艰难的时候,他砍过柴卖,也卖过干草。他不爱说话,做事实在。  原新县人大主任王刚德:他非常尽心地照顾他的祖母,对自己要求非常严,原来有记者来采访,他都不愿意接受采访。老许说,他在这个问题上不愿意张扬,不愿意拿着父辈的荣耀来炫耀。  许光新县人武部一位未具名的同事:  许老直到快过世,穿的衣服还是蓝涤卡裤子、解放鞋。  大善河南 先后16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三次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将落水女青年营救上岸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魏青刚;提前10个多月时间还贷、成为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还贷第一人的“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王一硕;32年全力照顾亡妻家人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谢延信;个人出资3000万元,建设一个农民新村的“全国助人为乐模范”裴春亮……  自2007年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启动,在全国道德模范的光荣榜上,大爱河南人的名字陆续增加,前四届共有13人,加上本届当选的3人,至今共有16人。大河报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如此多的获奖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其中,4人当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4人当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4人当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2人当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人当选“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尚书》上说:“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大善河南,德耀中原,离不开榜样的引领,也离不开根治民间的大爱土壤。  近年来,河南通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带动,挖典型,树榜样,用榜样引领风尚,比如,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文明市民等评选,挖掘各类先进典型221万人,还出现新乡英模群体、商丘好人现象等“井喷效应”。  如何让模范精神直抵人心?在省市报刊、网站、微信平台等多渠道传播道德模范事迹的同时,河南还发挥戏曲、曲艺大省优势,把模范故事编成河南坠子、河洛大鼓、地方戏等老百姓爱听爱看的文艺节目,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巡演。此外,还通过全省2万多个道德讲堂,通过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让道德模范的精神深入人心。  当然,学习道德模范,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在河南,一位位道德模范正上演爱心“传帮带”,比如,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宋丽萍常年做志愿者,一人带领超500人的服务队……在大爱土壤孕育下,河南已涌现邓州“编外雷锋团”、郑州陇海大院等爱心团队6000多个。在我们周围,数不胜数的爱心、善行,正如苍茫绿叶,映衬着这16朵全国道德模范的花儿,这,就是河南的大爱之美。  此前曾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的13位河南人  2007年第一届  魏青刚(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李学生(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王一硕(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谢延信(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2009年第二届  裴春亮(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周国允(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吴新芬(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2011年第三届  李文祥(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刘兴元刘贺龙父子(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陈九(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2013年第四届  黄久生(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范海涛(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编辑丨小白、小黑  * 温馨提醒 *  关爱小金,人人有责。凡“金水河观澜”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公众号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授权。  转载请注明来源:金水河观澜微信(ID:hnjinshuihe),否则小金不但会举报你到哭,还会追究法律责任哦~  欢迎来稿  小金每天为你推送最深度的报道、最独家的揭秘……轻松聊时政、营养有见地。也欢迎各种形式生动活泼、观点新颖独特、说理深入浅出、文风质朴清新的文章踊跃来稿~  喜欢看什么,可第一时间后台勾搭小金哦  投稿邮箱:来源金水河观澜)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舞剧《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的人物性格表现手法分析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舞剧《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的人物性格表现手法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1|
上传日期: 04:26: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舞剧《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的人物性格表现手法分
官方公共微信潘冬子红孩儿三毛小龙人&揭秘昔日童星生活现状
&&&&来源:&&&&
&&&&&&字号
“潘冬子”祝新运(资料图)
  “潘冬子”祝新运:“小战士”成为部门副主任
  41年前,一部讲述农村少年儿童在红军的影响下渐渐成长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小战士的电影《闪闪的红星》风靡全国,让无数孩子迷恋。 潘冬子,这个名字总会在每年的“六一”被人们提起,一部永不陨落的《闪闪的红星》,让饰演潘冬子的演员祝新运儿童节都要再红上一回。
  这些年,祝新运拍了不少的电影。他有时做导演,有时当演员。如今,祝新运已成为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生产部副主任。今年3月,他还在为八一厂拍摄的抗战戏《大青山突围》修改剧本。他说:“我很感谢喜欢我的观众,感谢他们对我的厚爱,因为潘冬子,四十多年了,他们还能记得我,提起我。我的心里始终有个情结,就是我和孩子们的缘分,我要尽我的所能为他们做点事。虽然困难重重,但我前些年还是拍了反映西藏孩子在内地上学的电影《西藏班》,拍了反映抗战时期孩子的电影《太阳脸》,尽管影响有限,但我还是坚持要做下去。”
(责编:尚明桢、程明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健 康|旅 游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冬天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