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存在2014年apec峰会的意义义与tpp的冲突

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9:22:31
【日媒:参加TPP谈判12国在APEC期间举行首脑会谈】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日媒:参加TPP谈判12国在APEC期间举行首脑会谈已报错(0)次,打不开请
收录查询:
数据统计:
今日点入:0 总点入:0 总点出:17
网站简介:
中国日报网11月12日电 (信莲)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日本与美国一直试图成立排除中国的亚太地区高水平自由贸易圈,目前这一野心究竟能否实现成了未知数。美国数次召开TPP相关会议,却未能取得理想成果。日本急于推进协商,却又和美国在诸多问题上难以协调。  日本新华侨报网援引《读卖新闻》的报道称,包括日本和美国在内,参加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交涉的12国在北京召开首脑会谈。会议声明“各方都在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会议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声明一再强调各方交涉有进展的潜台词是,原定2014年年内取得初步协调的目标已经无法达成,新的目标时间也没有确定。各方协调交涉很可能就此失败。各方协商决定,在2015年2月召开部长级会议再行商讨。  TPP交涉之所以困难重重,是由于起主导作用的日本和美国在农产品关税等重要领域无法达成协议。特别是日本近期紧急限制进口美国的牛肉和猪肉,关税较高,导致协议更加困难。  11月,美国举行议会中期选举,奥巴马政府为防止美国国内出现不利影响,对TPP交涉采取了强硬态度。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取得胜利。该党对推进自由贸易态度积极。(原标题:TPP首脑会谈无结果 日美谈不拢是主因 - 中文国际 - 中国日报网)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888导航以上所有广告内容均为赞助商广告提供,对其经营行为本网站恕不负责。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TPP最新进展与中国对策
核心提示:TPP一旦与美国欧盟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同时实现,将对全球国际贸易规则和多哈回合产生重大影响,并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
《纽约时报》新近文章认为,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应围绕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和推动页岩气出口这两大机遇展开,这有助于美国刺激经济增长和重建全球影响力。
上期我们讨论了美国的页岩气发展战略对全球格局的影响。现在再来谈谈TPP问题。
&TPP一来,东盟马上分裂,中日也会分裂,东盟10+3同样分裂。&有学者警告。它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深度介入亚洲的重要棋子,且不仅有经济上的考量,还有政治、外交、上的全盘考量。
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日本将加入TPP谈判。日本政府正在从各中央机关抽调精英,组建成百人谈判部队。
浦田秀次郎、野口悠纪雄、榊原英姿从日本视角分析了TPP的本质、受益者、日本策略,也谈到了对中国的影响。榊原英姿认为,TPP原则上是将所有关税降为零,中国现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部分还非常多,所以零关税是不可能的。在浦田秀次郎看来,加入TPP对日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美国没办法进入东亚一体化当中,中国也无法进去TPP,而日本能够两边都加入。如果日本两边都成功,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会提高,自我经济的恢复也可以期待。&野口悠纪雄则担心日本在中国应对过程中被疏离。
沈铭辉分析说,美国加大对TPP谈判的力度,一方面迫于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排除美国,可能会造成美国的利益损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未能成功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企图以TPP为模板制定下一阶段的贸易规则。TPP如果成功签署实施,直接影响应该是中国对美生产、出口企业,因为它们将直接面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生产商的不平等竞争。他提出的中国对策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如中日韩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以创造独立于欧、美之外的需求市场;另外,以此为契机,推动制订适合亚洲经济的自由贸易规则。
美国多次表示支持中国台湾加入TPP。
&特别是两岸经贸关系在2008年后通过ECFA逐渐升温背景下,TPP除了让大陆确实感受到一场迫在眉睫的以主导区域经贸一体化为目标的短兵相接之外,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平添变数。&任敬飞认为,中国大陆要加紧推进中日韩FTA及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将增加居民收入落到实处,在争取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利用自身的广大市场提升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这是影响中国下一步发展的重大因素。我们要赶紧行动起来,想办法,积极应对。
目前TPP有11个成员国,TPP越快从11国扩大到13国(即日本、韩国加入TPP),中国受到的经济损失将越发明显。
2009年美国宣布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谈判后,该进程受到各界关注。虽然TPP似乎源于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智利等4个小国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称&P4&),但是谈判初期TPP就宣称将达成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的自由贸易协定。而2011年APEC峰会期间推出的&TPP纲要文件&显示,其基础框架结构与P4的结构区别相当大,TPP不仅包括了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投资、电信、纺织品和服装等P4未专门涉及的领域,同时将P4的环境合作以及劳工合作备忘录单独成章,专门设立为劳工条款和环境条款。如图1所示,美国在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多数条款上的广度、深度均高于以东盟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签署的FTA。
虽然TPP宣称将有助于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但TPP目前并没有显示出吸纳中国这一亚洲最重要经济体的任何迹象;而目前TPP11个谈判方之间,大多数国家已经相互缔结双边FTA(自由贸易协定),TPP能够提供的货物贸易新市场准入相当有限。以美国为例,尚未与文莱、新西兰、马来西亚和越南四国缔结双边FTA,这些国家市场仅占美国货物贸易出口市场约1.5%左右,即使未来TPP扩大至日本、韩国等国,美国通过TPP获得的新市场份额也仅占其全部货物贸易出口市场约6.5%,有限的新市场准入恐怕难以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计量分析也支持上述判断,美国学者Petri等福利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从TPP中获得的经济收益有限,GDP仅能增加约0.4%,出口约增加2.0%,增加就业机会限于3万人以内。
理论上,TPP的重要经济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解决亚太地区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多重、复杂的原产地规则,导致企业不易利用优惠税率,自贸区利用率低下),减少贸易交易成本。但是TPP谈判伊始,就有学者质疑TPP究竟能否解决这一难题,有的学者从P4文本出发,认为即使是P4这样相对简单的原产地规则可能仍不足以解决&意大利面条碗效应&。而根据现有TPP谈判信息,美国似乎并不愿意在TPP11国范围内设立全新的、简单的以区域累积为主的原产地规则,而是希望在保留既有双边FTA敏感商品目录的前提下,以双边谈判的方式针对不同商品设立针对特定产品或特定国家的原产地规则。如果TPP以双边谈判的方式加以谈判和确立,那么其原产地规则将绝不可能是简单、有效的,TPP也会沦为&众多面条碗中的一碗面条&,更遑论它能解决亚太地区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
这样看来,经济上效用有限的TPP似乎并不值得美国耗费精力加以推动,但是现实的发展却暗示TPP的意义可能不止于此。事实上,与其说参与TPP是美国的短期经济行为,不如说是其战略性选择更具有说服力。这是因为:一方面,需提高美国企业参与亚太地区的商业机会与竞争能力。目前东亚合作方案均未包括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排除美国的亚洲经济一体化将导致美国福利受损,将使美国出口每年损失约250亿美元,相当于丧失20万个高薪就业岗位;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企业将因为不能享受FTA优惠长期面临歧视待遇和竞争环境,而参加一个包含环境保护、透明度、劳工权益和保护、发展、知识产权等条款的高标准、&21世纪&的TPP将有助于为美国跨国企业甚至中小企业获得亚洲市场准入机会,并维持美国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TPP谈判,美国不仅要推动其他谈判方接受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投资、环境、劳工等条款,还将纳入国有企业(SOE)、规制一致性(Regulatory coherence)、中小企业等横向议题,而这些新议题在其他FTA谈判中基本从未出现。自美洲自由贸易区倡议搁浅后,TPP或许是美国再次推动制定国际经济新规则的尝试。正如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芭芭拉&威瑟所言,美国的目的是达成一套适用于所有亚太国家的规则,任何要加入的国家必须遵守此规则。
相比之下,TPP其他谈判方如智利、秘鲁、新西兰、越南等国,参加TPP的目的可能更加简单一些,因为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只要在特定部门取得一定的市场准入,即使付出其他方面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因此,从这个角度,TPP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美国在开放自身市场准入方面能否与TPP其他谈判方在&21世纪条款&方面达成妥协。
目前,历经16轮谈判的TPP虽然有所进展,但是相互竞争的利益和复杂的结构性问题诸如TPP谈判关键国家之间有关知识产权、国有企业条款、劳工和环境法规、原产地规则,特别是美国自身TPP目标设置过多,仍然构成阻碍TPP谈判进程的重大障碍。
货物市场准入
虽然前期TPP市场准入谈判一直面临着保留已签署的双边FTA或在多边基础上重新谈判的争论,但是目前的谈判现实表明,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市场,美国坚持保留现有与澳大利亚、智利、秘鲁、新加坡之间的双边FTA,而对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新西兰等未签署双边FTA的谈判方则采用双边谈判方式进行市场准入谈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则主张用TPP取代现有FTA,通过在成员国间进行多边谈判形成统一的降税安排。事实上,这些争议的焦点在于美国如何处理敏感商品,毕竟TPP中的小国只要能够获取美国特定部门的特定市场开放,其他方面的损失可能就值得承受。但是在农产品方面,美国至今仍然拒绝将澳大利亚的蔗糖和新西兰的奶制品纳入TPP谈判,尤其是美国农产品出口补贴构成目前谈判关键障碍之一。在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对于纺织品、服装、鞋类等劳动力密集产品,美国则可能设置较长的过渡期,参考其已签署的FTA,这一过渡期可能长达10年左右;在汽车、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美国可能要求缩短开放过渡期或在TPP生效后立即实现自由化。
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主张对敏感产品实行保护主义性质的原产地规则。美国谈判代表正在TPP中推动比较复杂、针对特定产品、高门槛资格的原产地规则。例如对于纺织品,美国坚持北美自贸区内使用的原产地规则,即&纺纱前沿&(&yarn-forward&)方式,要求从棉纱开始,服装制作的全过程必须在TPP成员国内加工,以避免中国等国从TPP获利。但是,TPP的其他谈判方如澳大利亚、越南等国支持更为宽松的原产地规则,他们反对针对特定产品或特定国家的原产地规则,希望推动适用区域范围内的原产地规则。TPP谈判中,与一般做法不同,并未将原产地规则谈判放入市场准入谈判中,而是设立了一个单独的谈判组加以处理,这样做无疑增加了TPP贸易保护主义的气氛。
服务贸易自由化
服务贸易是美国对外谈判FTA的重点之一,特别是涉及到&21世纪FTA&规则的制定,其开放程度将高于P4。当然,服务贸易领域构成TPP谈判各方博弈的焦点。从目前TPP谈判的进程来看,美国在该领域特别是对金融服务和通讯服务领域的开放要求较高。具体而言,第一,在TPP服务贸易承诺方式上,美国倾向采用&否定列表&。如采用该方式,除非明确表示现在及将来与协定背离的保留措施,其他所有部门一律开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这种方式后,服务贸易未来出现的任部门将自动开放,这是与&肯定列表&最大的不同。当然,这可能会留下相当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任何新的服务部门将毫无例外地面对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第二,在部门开放方面,美国一直追求高标准、全面的自由化,除了P4相关要求外,美国高度关注金融服务与通讯服务部门开放,美国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商业利益出发,在TPP中将金融和电信两个服务业部门独立设章。在金融服务方面,美国关注资本自由流动、自由设立独资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等。在现有的FTA中,美国对金融服务条款的适用范围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跨境贸易等方面。具体而言,主要就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非歧视待遇、争端解决程序、投资保护、有效地争端解决机制等自由贸易方面进行了规定,较少关注金融监管方面的内容。在通讯服务方面,美国已签署的FTA主要对保障各缔约方电信基础设施的共享、确保各缔约方公共电信服务提供商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对海底电缆电信服务给予非歧视待遇、确保独立的监管机构对电信服务业进行监管、提高透明度、确保企业提出上诉的权力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投资自由化
鉴于美国在对外投资方面存在巨大商业利益,美国将在TPP谈判中持续推动建立全面、高标准的投资协定。一方面,美国将在国民待遇方面提出较高的开放要求,要求外资享受准入前和准入后国民待遇。这将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会涉及到需要修改大量的国内法和相关行政规章。另一方面,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上,美国拒绝适用WTO的&国家间争端解决&方式,主张当外资企业遭遇争端时,诉诸于&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方式。由于&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将赋予企业起诉国家的权利,该条款引起了TPP谈判方的极大争论。澳大利亚指出,本国不会赋予美国投资者在超国家机构下对澳大利亚提出仲裁或司法程序的权利。事实上,早在2011年4月,澳大利亚就质疑过关于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程序,并宣称未来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自贸区谈判时将不会考虑该条款。但是,2011年APEC峰会期间出台的TPP纲要文件显示,&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仍将以某种形式出现于TPP最终文本之中,而特定国家有可能选择免除此条款。
虽然TPP知识产权整体保护程度仍未确定,但是不少学者却指出TPP在地理指标、互联网域名、版权保护、反规避责任、专利保护、转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药品定价等多个方面远高于TRIPS(关贸总协定知识产权协议)水平,甚至高于美韩FTA。以药品专利为例,在现有的一些美国签署的FTA中,美国一直试图限制FTA签署方使用TRIPS中的健康例外条款。另外,美国制药公司一直在推动强制性专利联动和专利期限延长。根据美国法律,传统药品享有5年的专利保护,但是新的美国医疗保健改革法案给予生物制剂12年专利保护。美国制药公司正在推动TPP的谈判给予生物制剂12年的专利保护期。专利联动要求一国监管机构,除非能够证明药品没有侵犯品牌药品专利,否则不能对仿制药品发放销售许可证。由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均对药品实施价格控制,而美国在TPP谈判中提出的药品专利方案将会大幅推高药品价格,因此关于药品专利的谈判异常困难。除此之外,其他谈判方对美国的知识产权方案存在很大异议,不少国家,如新西兰等国认为,对专利制度过度保护可能会阻碍创新并有损TPP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前,知识产权章节是TPP谈判的主要障碍之一。
TPP提出了全新的关于国有企业的提案,该议题要求消除国有企业补贴、消除对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所给与的特惠融资措施、保护外国私营企业经济活动、撤销政府采购的优惠偏好等内容。议题规则涉及美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在美国国内市场,要求确保外国国有企业和国家支持的企业在投资美国市场或争取贸易机会时不会对美国公司带来不公正竞争。在国外市场,要求制定国有企业在海外市场运营时应该遵守的规则,以使美国公司在海外市场以比较优势的地位同国有企业竞争。
应该说,此次美国加大对TPP谈判的力度,一方面迫于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排除美国,可能会造成美国的利益损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未能成功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企图以TPP为模板制定下一阶段的贸易规则。
对中国而言,目前很难加入TPP。如果我们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规模的长期预测,中国可能在年间达到GDP总量第一的规模,可能在这一情景下,中国更有加入TPP的自信。从另一个角度看,根据美国学者Petri的研究,似乎美国在涉及TPP扩大方案的时候,已将中国等国放在最后加入的队伍中,也就是可能安排在2020年之后。那么,从这两个角度,中国即使参加TPP,也将可能是年间的事情了。
在此期间,应该说中短期内中国受到来自TPP的经济冲击直接取决于TPP扩大的速度,如果TPP越快实现从TPP11到TPP13的扩大(即日本、韩国加入TPP),那么中国受到的经济损失亦将越发明显。而长期来看,中国在2020年后如果选择加入TPP,将不得不面对被迫接受美国已经制定完成的多种经济规则,其境遇不啻于再次&入世&。
目前中国能够采取的比较有效的应对方法,只能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如中日韩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以创造独立于欧、美之外的需求市场;另外,以此为契机,推动适合亚洲经济的自由贸易规则。但是即使这样,也需要中国付出足够的勇气和智慧,以参加RCEP为例,其中有关投资协定可能是谈判中最先取得进展的内容,仅中国面临着赋予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修改业绩要求条款等谈判压力,而其他参与国除印度外,谈判压力均非常小。
应该说,TPP如果成功签署实施,直接影响应该是中国对美生产、出口企业,因为它们将直接面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生产商的不平等竞争。而TPP对中国的海外投资的影响,应该说是间接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TPP参与国毕竟是少数国家,即使达到其宣称的亚太自贸区的范围,亦不过21国,而目前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国别,大多集中于资源类国家或者以市场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均不在TPP考虑范围内。另一方面,即使投资于TPP国家,如果不利用TPP的优惠关税,那么可以不受制于TPP的某些约束。
但是如果该企业海外投资希望利用TPP的优惠关税,以便实现对美或其他TPP国家出口,那么该海外投资将全面受制于TPP的规则。如前所述,这些海外投资的企业更多地将受到来自TPP的规则的约束,如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严格约束。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中国国有企业对TPP国家进行投资,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规则约束,如不公平的融资、不公平的政府采购等,这将对国有企业海外投资造成规则障碍,并且很难克服。
如果TPP在短期内达成,为了规避短期内可能对中国对美生产、出口造成的冲击,可以预测,中国境内的一部分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如纺织、制鞋等,同时受到中国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影响,会在未来加速向越南等国转移。当然,为了防止中国企业&偷梁换柱&,在越南设立加工厂,进口中国原材料简单加工出口美国,美国已在TPP原产地谈判中提出&纺纱前沿&原产地规则,要求进入美国市场的服装等纺织品,从纺纱、织布、裁剪至加工为成衣的过程都必须在TPP境内完成,以规避类似的&以投资换贸易&的行为。当然,在受到约束的同时,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也可能会享受到东道国政府更少的政策约束等等。总之,TPP对不同国家影响不同,对中国的不同类型企业其影响也不相同。
总的来说,TPP是21世纪美国基于自身经济实力下降,中国经济实力提高,而多哈回合未能实现美国的目标的前提下,美国对下一阶段贸易规则的新构想和规划。TPP一旦与美国欧盟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同时实现,将对全球国际贸易规则和多哈回合产生重大影响,并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副研究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4382.shtml
四月网声明:专栏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来源:上海经济评论 | 责任编辑:李卫公TPP.FTA.RCEP.APEC.ECFA分别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TPP.FTA.RCEP.APEC.ECFA分别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FTA:自由贸易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没有被邀请参与TPP谈判。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WTO)。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或多国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目的在于促进经济一体化,其目标之一是消除贸易壁垒,允许产品与服务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这里所指的贸易壁垒可能是关税,也可能是繁杂的规则等等。自由贸易区(英文:Free Trade Area,简称FTA)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台湾方面的繁体版本称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原称为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或称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英文简称CECA,即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日,ECFA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在北京举行。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1]&截至2013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正式成员和三个观察员。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以上信息分别来自: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股票/基金&
美国为何对中国的“一带一路”疑虑重重?
美国为何对中国的“一带一路”疑虑重重?
  由于美国在“一带一路”构想所涉及拥有重要的战略存在及外交运筹,中国将受到美国的影响。
  作为中国处理大国关系主要对象和影响中国周边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之一,美国将对中国规划和实施“一带一路”产生突出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美方对中方构想的意图、方式及前景的观点和看法,并提出中国应对的政策建议。
  2013 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周边外交新战略的提出成为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一大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0月举行的周边外交工作会上提出,周边对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应与时俱进、更加主动地开展周边外交,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基本方针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基本理念。
  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倡议,在周边外交新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013 年9月,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以创新的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内涵的“五通”工程,旨在促进欧亚国家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相互合作更为深入、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2013 年10月,习近平访问尼西亚期间在印尼国会大厦发表演讲,指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陆海两个方向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被外界广泛视作中国新时期周边外交的构想,引起主要大国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长期以来,作为全球霸权的美国不仅是中国处理大国关系的主要对象,也是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在战略、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个维度深刻影响亚太及欧亚地区。
  由于美国在“一带一路”构想所涉及的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中东等地均长期以来拥有重要的战略存在及外交运筹,因此中国在规划和实施“一带一路”构想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受到美国的影响,也进一步凸显了研究把握美国学界、政策界及舆论界对“一带一路”意图、方式及前景看法的重要意义。
  一、美方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意图的认知
  美方看来,出于抗衡美国“亚太再平衡”等一系列考虑,中国提出陆海并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在战略空间上可以实现向西拓展,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资源进口需求及急迫的海上通道安全需求。
  此外,中国在双边关系、地区及全球事务上拉拢俄,意在振兴欧亚地缘板块,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打造“去美国化”的地区及全球秩序。
  1陆上“西进”和海上扩展:拓展战略空间
  美方认为,中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上大国。不断崛起的中国势力将加速扩张,必然会将自身力量扩展至全球地缘政治的支点,覆盖整个欧亚大陆。
  当前,中国已经深入欧亚大陆,通过拓展贸易、修建油气管线等方式紧密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系,但是“扩展的范围还远远不够”,中国力量还将继续在陆上向西延伸,在海上加速扩展,追求陆权和海权的齐头并进及再平衡。
  从陆上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在经济和外交上拉近“本国与南亚、中亚和包括阿拉伯在内海湾国家关系”的机遇”,超越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和交往主要面向的东亚及(,)方向,向广阔的西部方向大力拓展。
  下一阶段,中国将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际密切与阿的经济和商业联系,进一步拉拢巴基斯坦以打通赴印度洋通道,增强与资源丰富的海湾及非洲国家的互联互通。另外,欧盟也将成为中国扩大共同利益的工作重点。
  从海上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使中国的触角超越西太平洋海域,向南深入南太平洋、向西开辟进入印度洋通道,与美国、印度、日本等国在这些海域的海上力量抗衡。
  此外,“西进”还与中国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相辅相成,将会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强西部边界和各省的安全。
  2抗衡美国“亚太再平衡”
  美方认为,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安全上推动与地区盟友及伙伴的军事联盟,政治上靠近和拉拢中国周边国家,经济上打造具排他性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以下简称TPP),被中国视作全方位遏制和打压中国的战略手段。
  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美关系越来越具有冲突和零和博弈的性质。
  中国主动出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本质上是在美国主导力缺乏、区域合作机制化程度较低的中亚、南亚、中东及其他相关地区推行一体化战略。
  中国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东亚与美国的竞争和对抗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扩大自身影响力,以经济合作为先行力,逐步带动和整合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协作。
  以中亚地区为例,中国在中亚尚无类似自由贸易协定一类的地区机制,这抑制了中国与中亚经济融合,而中国必须把握中亚为中国提供通向世界市场出口通道的意义。
  随着俄罗斯在中亚实力的相对下降和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中国在中亚影响力将日益上升,在资金方面比美国更具优势,从而对美国在中亚的存在形成挑战。
  一种更为激进的观点认为,中国新领导人上任后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及举措,意在与美国寻求陆上及海上战略空间的权力分享甚至势力划分。
  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实质在与美国瓜分太平洋水域,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的在于将东盟海洋空间划归自己的太平洋水域势力范围。
  中国将在东亚地区之外打造以自身为中心的经济圈,更多地与发展中国家而非仅仅是发达国家进行经济融合,化解美国以TPP为手段对中国的挤压,进而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进行的遏制和围堵形成有效的反制。
  3联合俄罗斯等国,重振欧亚地缘战略板块,构建“去美国化”地区秩序
  美方认为,2013年以来,中俄首脑互访、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显著加强、中俄天然气协定签订等一系列双边重大往来表明,两国正摒弃分歧,空前加强战略团结并形成事实上的“准同盟”,打造“新的反美轴心”。
  中俄明确指向美国,旨在对抗和反击美国在亚太和欧亚地区的控制力,重新夺回地区主导权。两国在斯诺登事件、叙利亚危机及乌克兰危机上的协作,实质是对抗以美欧为中心的价值观,重新制定地区和全球秩序,同时对包括日本等国在内的美国地区盟友起到震慑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中俄各取所需、优势互补,俄罗斯获得了来自中国的经济动力,中国则得到了巨额的能源利益。
  此外,中国对俄罗斯、印度、蒙古等中国周边欧亚大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除俄罗斯以外,2013年蒙古和印度总理相继访华。
  这说明,中国加速实施外交和周边战略,重心向亚洲内陆调整,一方面有利于打造贯穿欧亚大陆的经济集团,另一方面也降低俄罗斯和印度影响力,获取这些国家的资源并让其在外交上向中国靠拢。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认为中国正在加强自身主导下的地区机制,通过打造亚信峰会、提振亚太经合组织(以下简称APEC)构建“去美国化”秩序。
  2014年中国主导召开亚信峰会,并将继续担任接下来两年的轮值主席国,美国及在亚太最重要盟友日本仅作为“观察员”身份参会。
  这表明,中国试图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通过反恐、经济合作等手段加强亚洲内部的多边机制化交流。尽管亚信峰会能否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多边安全体系尚存不确定性,但是它“可能会决定亚洲未来发展的方向”。
  另外,作为2014年APEC轮值主席国,中国大力强调APEC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美国近年来不太重视APEC,这让中国看到了一个机会”。
  4功能性领域的意图:能源诉求及海上通道安全
  受中国“走出去”利益推动,“一路一带”建设对中国扩大能源资源进口来源地、拓展成本更低的运输通道、巩固能源通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美方认为:第一,崛起中的中国对海外能源资源的战略性需求急剧增加,中亚、南亚、中东、非洲都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
  第二,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增强与欧亚大陆上非欧洲文明国家在交通和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将使中国获得成本更低的陆上能源运输通道;
  第三,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决定不能仅仅依靠中东满足油气需求,“一带”建设将中亚摆在重要位置,其主要考虑之一在于通过陆路管道运输来自中亚的油气比通过海路运输来自中东的油气在安全上更有保障。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帮助中国拓展海上通道、保障海上运输安全。
  美方认为,针对东盟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与中国已在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布局的“珍珠链”战略形成对接,联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域及海上基础设施,使中国的海上力量进一步西进。
  印太海域是中国海外能源资源通道运输的必经之地,中国面临的海上通道安全威胁主要包括:
  一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封锁和阻拦,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海上运输通道构成实际威胁;二是印度、日本等地区大国在印太海域日益崛起的海上力量;三是印度洋沿岸及马六甲海峡周边的海盗袭击;四是相关海域及沿岸的伊斯兰激进势力。
  为应对这些威胁,中国将在相关海域及沿岸部署更多的力量存在,逐步向海权大国迈进。
  此外,美方还强调,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对南海问题及与日本、、等国海上争端的回应,也是应对美国主导下TPP的替代方案。
  二、美方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前景的认知
  美方认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不仅面临诸多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在“一带”建设上,尽管中国拥有资金优势,但恐怖主义将构成威胁沿线安全的主要因素,而中国能否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将影响“一带”建设的前景。
  在“一路”建设上,一方面中国可以充分利用海外华人的影响力增强与东南亚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等问题上日益强势的立场也会加强东南亚国家的不安。
  1对中国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前景的认知
  第一, 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威胁“一带”建设。
  美国认为威胁“一带”建设的关键点在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一是随着美国及北约撤离阿富汗,阿现任政府瓦解,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将威胁“一带”沿线的稳定。因此,美方提出,中国应乐见和欢迎美国在阿富汗持续驻军,这将是“一带”建设所需稳定环境的底线。
  二是中国必须与巴基斯坦反恐问题上加强立场政策协调。“一带”的西端是从海上连接能源运输通道的瓜达尔港和陆上连接中国的喀喇昆仑公路,两者均位于恐怖势力、极端势力和分裂势力集中的巴基斯坦境内,中国必须确保巴基斯坦政府能够有效打击恐怖组织、分裂及极端势力。
  第二, 中俄合作看似紧密实则“同床异梦”。
  尽管中俄在政治、军事、经济、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呈现制度化趋势,然而双方在诸多领域仍存在分歧。
  一是中对俄贸易顺差导致双边贸易失衡,中国进口俄能源并向俄出口消费品及其他高价值产品,引起俄不满;
  二是俄致力于打造俄白哈关税同盟并扩大“欧亚联盟”,与中国“一带”建设在地区主导权上存在矛盾;
  三是中俄人文交流水平较低,互信的民间基础薄弱;
  四是俄在中国敏感的领土争议问题上抱暧昧态度,与日本、印度、越南及其他亚洲国家积极发展关系,将引起中国不满;
  五是中俄历史上的领土争议、军事争端、意识形态分歧等导致双方隔阂。
  美方认为,“莫斯科吹嘘其与北京的伙伴关系,主要是为了向世界各国证明自己仍然是重要的,而中国则将这一伙伴关系视为安抚俄罗斯的一条低成本途径”。
  第三, 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比美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更有资金优势。
  第一任期内美国开始打造连接中亚和南亚的“新丝绸之路”倡议,然而迄今为止这一倡议在战略上牵制中俄、在军事上打击恐怖主义、在经济上控制中亚资源等一系列目标均未实现,同时“美国正在部署撤离阿富汗的方案”。
  相比于美国,中国拥有大量的资金优势推动丝绸之路建设,“美国人通过追求实施宏大战略所未能获得的(对中亚资源)的控制权,中国却正在通过实行资本市场战略而实现”。
  在“一带”建设所涉及的跨国项目中,中国不应该仅仅诉诸于双边途径,而是应该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多渠道融资、多样化所有权”,加强中、俄、欧及相关国家与国际多边组织的合作,例如世界银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
  2对中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前景的认知
  第一,团结海外华人,扩大中国与东南亚合作基础。
  海外华人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所覆盖的东南亚地区,在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及财富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可以利用海外华人群体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深化联系,提升中国形象。如果中国能够在“一路”建设中充分调动海外华人的积极性,并与相关国家能够在围绕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海洋方面达成共识,则有助于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是缓和围绕南海问题所造成的地区紧张局势,二是有利于维护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三是有助于在东盟、地区及中国间增强海上互联互通;四是打造双赢结果,有助于东盟实现其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目标。
  第二,发展前景不甚明朗。
  美方认为,当前“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还处在概念阶段,中国并未提出具体的措施。从这一点来看,“一路”很难替代TPP的吸引力。
  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为例,该基金在很多方面信息不透明。
  一是中国期待从项目中获得经济收益,但安全项目的导入会带来严重问题,即政府主导而不是产 业驱动条件下如何量化项目收益。二是该基金由哪个部门主管仍不清楚,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向东盟国家公布该基金细节;三是缺乏信息中心。
  该基金成立两年来,中国政府只是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一些合作领域,东盟国家不知如何申请。此外,中国与南海权益争端国家的海上共同开发步调也相对缓慢,中国与文莱的油气合作、与越南在北部湾海域附近的共同开发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三,中国在东海、南海日益强硬的维权维稳姿态对“一路”实施具有负面效应。
  2013年以来,中国宣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加剧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抗、与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对抗的强硬姿态、在南海加强军事和经济存在等一系列举动均表明,中国正逐步加快海上权益的扩张步伐。
  中国与争端相关国家的政策都受到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美国也将进一步加强同越南、菲律宾、日本等国的军事安全联系。南海争端各方在各自政策上都很难让步,冲突呈现加剧趋势,这将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三、美方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构想影响的认知及美方的应对
  美方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可能削弱美国、俄罗斯及其他地区大国在相应地区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不应仅仅重视东亚地区,也应该将西亚地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应对策略上,美国应该重新思考自身的中亚政策,抗衡中国的影响力,此外还应该组织中俄形成事实上的同盟。
  1中国将削弱大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可能将改变亚太及欧亚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和权力架构。在宏观层面看来,美国和俄罗斯也将对“一带一路”做出消极反应。
  中美俄三者在中亚的竞争中,中国明显日益占据上风。
  相对于美国,美国在阿富汗撤军的步伐日益推进、以阿富汗为核心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也举步维艰,而中国优势则在于拥有大量资金;相对于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在中亚拥有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战略存在,然而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亚五国中四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亚与中国的联系将远远超过其与阿富汗、南亚、俄罗斯及欧洲的联系。
  据此,美国有必要调整自身中亚政策的目标,加强对中亚及中国在中亚影响力的关注。
  重视中亚将有助于美国拉近与除中东、东南亚以外地区的穆斯林温和派的关系。
  另外,长期以来美国中亚政策的重要目标在于限制中亚五国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依赖,现在看来应该更加担忧中国与中亚日渐紧密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此外,地区性大国也将对“一带一路”做出消极反应。具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施会引起印度、及的不适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会引起日本及印度的不适感。
  2亚洲呈现出整体性崛起趋势,亚太与欧亚并重,东亚和西亚并举
  美方认为,美国应该重新思考其“重返亚洲”战略,不仅应该关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而且应同等重视西亚地区。原因包括:
  一是亚洲的崛起呈现整体性趋势和趋势,东亚和西亚并举。
  尽管长期以来亚洲的东部和西部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缺乏深入联系,然而这一状况正在逐渐被打破。地区大国纷纷重视“丝绸之路”概念,这反映了东亚和西亚的联系和融合正在稳步提升,双方内部贸易日益紧密。
  二是东亚地区与中东、西亚的联系日益紧密。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与以中东为代表的西亚国家的能源和非能源贸易联系比重不断提升,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伊朗的贸易额远远高于其与美国的贸易额;西亚国家对东亚的关注也不断增大,西亚在全球博弈中的分量不断加大。
  三是东亚和西亚之间在海上和陆上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
  从海上来看,东西方贸易往来的海上核心通道印度洋通航量巨大,其重要性不断提升;从陆上来看,横贯亚欧大陆内部的公路和铁路线路正在形成中。
  四是以伊斯坦布尔、迪拜、新加坡、香港、上海为代表的亚洲金融中心的互动关系也日益密切。
  3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第一,在经济领域,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并不能替代其与亚太地区方向重要经济体的联系,其影响力难以超过美国。
  在“一带”建设方向,阿富汗局势不稳、印巴冲 突等因素造成中亚和南亚不稳,这将危及“一带”建设;在“一路”建设主要覆盖的东南亚地区,美国的影响力仍然超过中国,地区国家也更加欢迎美国的存在。
  第二,在安全领域,亚太诸国仍希望看到美国发挥积极作用。
  美方认为,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等问题上态度日渐强势,地区国家不得不求助于美国发挥更大的地区安全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主导的亚信会议是否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发挥“去美国化”的作用还尚有待观察。
  第三,中国在团结“一带一路”国家上面临诸多障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迥异,中国应至少思考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处理与这些国家双边合作及与欧盟、东盟等地区多边组织之间的关系;二是中国是否应该用诸如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或者是以其他方式,将相关国家联合在一起。
  4美国应阻止中俄结盟,避免丢掉欧亚地区主导权
  尽管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诸多分歧,然而双方在亚太和欧亚地区都分别与美国主导下的安全集团发生冲突,走向结盟的趋势日渐明显。
  美国不能低估中俄靠近的严重性,应避免丢掉欧亚地区的主导权,因此防止中俄结盟应该成为美国下一阶段外交政策重中之重。鉴于中俄的潜在分歧和矛盾,美国阻止结盟的不会付出太大的成本。
  四、政策建议:中国的应对
  在中美关系超越双边和地区维度、逐步走向全球的大背景下,必须正视第三方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
  如果说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竞争和合作的主要区域集中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那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则为双方的互动开辟了新的空间:
  陆上从东亚向西拓展至亚欧大陆的内部,涵盖但不限于中亚、南亚、中东等地区;从海上看从西太平洋海域向西、向南穿过马六甲海峡,深入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
  中美在新的陆海战略空间上如何管理双边竞合关系,将成为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阶段看来,美方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存在较大疑虑、对前景的看法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由于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尚在起步,合作构想及政策措施尚未完全成形,美方政策界、学术界的反应也处于初步阶段,客观上也为中方提供了向美方增信释疑、增强双方良性互动的机会。
  具体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调“一带一路”倡议非战略性、合作性和非排他性。
  正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所阐述的:“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无意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
  “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一直作为经济合作倡议而非战略构想存在。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美政界、学界、商界等公共外交,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性、开放性、非排他性和互利共赢性,淡化零和博弈及对抗的抗美色彩。
  第二,在具体地区和领域探索和加强中美务实合作的基础。
  中美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
  以能源资源合作领域为例:在东南亚,中美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能源资源互联互通、能源政策方面已经开展一些合作并取得一定成果;在中亚,中美在地区安全事务、管线安全维护等领域拥有共同利益;在中东,中美在确保能源供应稳定、运输安全、价格合理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潜力很大。
  在阿富汗问题、中东热点议题上等问题上,中美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方面存在广泛利益,而这些因素将对“一带一路”建设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应努力保持中美的良性互动及沟通。
  本文发于《中美外交:管控分歧与发展合作》
(责任编辑:HN016)
01/19 07:2412/31 07:0312/15 07:10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ec会议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