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圣歺歌意义经文

热门搜索:全国两会 神学思想建设 教堂
当前位置:&→& &→& &→& 正文
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          ――路14:13
------ 教 堂 风 采 ------
------ 神 学 院 校 ------
圣餐的意义
&&|&&阅读:&&|&&作者:孙锡培
  &(一)记念主
  圣餐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哥林多前书第11章24节所说的“你 1,J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记念主的什么呢?就是记念主为武们死,记念主的救赎。主知道我们的软弱,虽然我们所得着的恩兴是这么大,我们所得的救赎是这么奇妙,但我们如果不是常常记念主,不是常常把主的救赎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很容易被世界的罪恶所感染,就容易忘记主的奇恩妙爱,因为我们是很容易“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的(启2:4)。特别是初信的弟兄姊妹,虽然刚刚得救,但是稍不小心,也会忘记主的拯救。所以每一次我们领受圣餐时,主总是叫我们再一次温习他的爱,温习十字架的救恩。“记念主”还包括感恩、思念和爱慕这样一些内容,特别是感恩,因为这是记念主的必然结果。因此圣餐又称之为“感恩礼”,感谢主为我们舍身流血。
  主耶稣在设立圣餐时,一再强调“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这就说明,领受圣餐不是为了赎罪。有人说,饼经过祝谢,就变成了主的身体,主再一次把他自己献上,为人赎罪。这是完全违背了圣餐的意义。今天擘饼、喝杯,绝不是为了赎罪,而是记念主已经为信徒赎罪的恩典。圣餐并没有任何可以赎信徒的罪的功效。来领受圣餐的人,是先得着主耶稣基督的赦免,才来记念他救赎之恩;信徒是靠主的代死而得赦免,绝不是凭守圣餐礼而得着赦罪。至于有些人,把圣餐的饼和酒,拿去作为驱邪或医病赶鬼之用,那更是对圣餐的亵渎。
  (二)表明主的死
  圣餐还有第二个意义。哥林多前书11章26节:“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表明”也可译作“宣告”,意思就是把主的死宣告出来,让人可以知道。这饼和这杯,为什么是表明主的死?因为血本来应该是在肉里的,一个人的血和肉分开了,就说明这人是死了。饼是用碾碎了的麦子做成的;杯中的葡萄酒是由榨过的葡萄酿成的。一粒麦子若不碾碎,不会成为饼;一挂葡萄如果不榨碎,也不会成为酒。我们每一次吃饼、喝杯,就想到主耶稣说的:“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因此圣餐就是宣告主为我们死这样一个事实。
  饼和杯都是表记之物,都是有所指的。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约6:35)这一个“粮”字,在原文中是与擘饼的“饼”同一个字。因此亦可译为“我就是生命的饼”。主提到饼的时候,就提到生命,所以,在我们擘饼的时候,那个饼到底是指着什么说的呢?是指着生命说的。这一个生命是我们所享受的,是我们有份在里面的。每一次我们到圣桌前凭信心领受这看得见的饼时,就能领受那看不见的灵恩,使我们的灵性生命更加丰盛。
  圣餐桌上还有杯,这是“祝福的杯”。我们都知道,原来我们该得的份,是“忿怒的杯”。可是,那一个杯已经被主耶稣代替我们喝尽了。主说:“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18:11)“那杯”是什么杯呢?就是我们原来该喝的那个“忿怒的杯”,但是主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喝了。从他的肋旁流出水和血来,这血就成了换给我们的杯。这不是“忿怒的杯”,这乃是哥林多前书10章16节所说的“祝福的杯”。感谢主!他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喝尽了忿怒的苦杯,我们今天所喝的,乃是主耶稣替死流血所换来的福杯。所以,主的血就是我们的福杯。
  (三)交通与合一
  哥林多前书第10章16--17节中说:“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在这里,说明圣在还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交通,一个是合一。
  圣餐又名“圣交礼”。“同领基督的血”,“同领基督的身体”都强调了“同领”二字,这一个“同领”,就是交通。藉着它,神的儿女世世代代将要围绕他的爱筵,分领饼和葡萄汁,藉着分别为圣的饼和酒,实际与神在灵里有交通。这个交通既有与神的灵交,亦有与人的团契和交通。正象使徒时代教会那样:“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被此交接,擘饼,祈祷”;“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徒2:42,46)。
  圣餐的另一个意义是合一。“我们所孽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这节经文告诉我们,我们虽多,仍在一个饼里,即仍在主耶稣的身体――教会内。在这里我们看见,神的儿女去擘饼的时候,不止去记念主,不止去表明主的死,不止与神和他的众儿女有交通,并且承认神的众儿女是合一的。这一个饼,就是代表神的教会是合一的,就是表明我们同属于“一个身体”。保罗是在以弗所写哥林多前书的(林前16:8),因此,他在这里所说的“我们”绝不是只限于哥林多教会内的“我们”,而是包括在哥林多以外超地方的宇宙性的“身体”,因保罗所强调的是全教会的合一。以弗所书第4章提出的七个一:一主、一信、一洗、一神、一灵、一体、一望,是我们合一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当我们在领受圣餐时,必须记得一个属灵的意义,就是叫神的儿女不要分门别类。凡是主所接纳的人,我们都不能拒绝,除非这个人因犯罪不肯悔改,与主断绝了交通。当你在那里记念你是怎样蒙恩得救的时候,另外一个弟兄也正在那里记念他是怎样蒙恩得救的,你怎能不爱他呢?!当你想到主耶稣把你千千万万的罪都赦免了的时候,你怎能不赦免一个与你一样在记念主的弟兄呢?!我们既然都是蒙恩的人,既然都是神所爱的人,就应该彼此接纳,而不应该分门别类!有的教会在领受圣餐前,有彼此洗脚,称之为“谦卑礼”。国外有些教会在圣餐礼中,常彼此握手,互道平安。这些都是表明圣餐有交通和合一的意义。
  (四)立约
  圣餐的第四个意义就是“立约”。以上所提到的四处记载设立圣餐的经文,都提到这样的内容:马太记载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马可记载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路加则记载为:“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1章的记载是“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主把自己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称之为“立约的血”。旧约是用牛羊的血立的,新约是用耶稣基督的血立的。我们都知道,圣经中有一件重要的事,是神与人立约。立约是整本圣经的核心。旧约中有许多约,如神曾与亚当、挪亚、亚伯拉罕和摩西立过约,而其中神与摩西在西奈山所立的约为最重要的约。
  立约是需要血的。圣经上记载当时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光景是这样的:清早起来,在山下筑坛,“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又打发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献燔祭,又向耶和华献牛为平安祭。摩西将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又将约书念给百姓听。他们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出24:4--8)。订约以后,摩西再度上山,当神要再详细地传律法和诫命,并亲自用指头在石版上写诫命的时候,想不到以色列人与神立约不久,就此约。他们以为摩西在山上已遭不测,要求亚伦铸一只金牛犊在前面引路,而且把这偶像当作领他们出埃及的神。摩西为此大发烈怒,因为以色列民拜金牛犊,这显然是违反了十条诫命中第一和第二条诫命。
  几乎旧约所有的先知书,都只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转回”,转回到神的约中。先知耶利米甚至已预言,将有一个与旧约完全不同的新约要出现。他是这样说的:“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的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1:31―34)这段经文,实际上已经把基督的使命完全预言出来了。
  由于以色列人总是违约,因此出现了赎罪祭。旧约牛羊的血并不能真正赎人的罪,只表明那以后要来的救赎主。新约基督的血,才能真正使罪得赦。主用血为我们立了新约,宣告人类已开始进入恩典时代。主耶稣在十字架上高呼“成了”,这“成了”不仅指救恩成了,启示成了,其中还有一件是新约成了。以他自己的血来缔结新约,使我们不再依靠行律法而是因信称义。“约”需要有一个中保,主耶稣就是我们的中保。主耶稣在设立圣餐时,称自己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是立约的血,这就说明圣餐有立约的意义,神与人藉着主耶稣的血重订新约,新约时代从此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中国基督教网站所有。未经中国基督教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非营利性电子刊物转载须遵循本网站声明,且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 - 2011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 中国基督教协会 版权所有耶和华,基督教,福音,耶稣,圣诞节,复活节,基督教讲章,基督教讲道,圣剧小品,圣经,见证,祷告
论圣礼之圣餐--第三讲:圣餐中的饼和杯有什么象征意义?(黄牧)
论圣礼之圣餐--第三讲:圣餐中的饼和杯有什么象征意义?(黄牧)
论圣礼之圣餐--第三讲:圣餐中的饼和杯有什么象征意义?(黄牧)论圣礼之圣餐&&&&&&&&&&&&&&&&&&&&&&&&&&&――第三讲:圣餐中的饼和杯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据日星期日黄保俊牧师要道整理&&MP3格式115网盘下载地址:/images/uploads/news//02/047.jpg&经文:林前11:17-3411:17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11:18 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地信这话。11:19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11:20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11:21 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11:22 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 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11: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11:24 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舍”有古卷作“擘开”)。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11:25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11: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11: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11: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11: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11:30 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死”原文作“睡”)。11:31 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11:32 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11:33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11:34 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曾经有位未信主的人说:“他们又到教会去吃圣餐了。”在他的印象中圣餐就是吃吃喝喝。其实圣餐对主的儿女来讲,不同与聚餐也不同与吃吃喝喝,圣餐本身就是一件圣事,完全不同与世俗上的吃喝。圣餐是主亲自设立,k所设立的圣餐除了纪念k为我们死,和与我们立约,以及k给我们应许。也许我们会想,这饼是不是能够变为基督的身体,酒是不是能够变成k的血吗?那么圣餐有什么象征性的意义?一、 圣餐的不同观点:在教会历史中各大教派对圣餐的看法也不见得完全相同,比如:1、象征说:此观点是慈远理(改革宗)之主张,认为祝谢后的饼与杯和祝谢前没有分别,只是一种象征而以。&&& 所以,持这一种观点的人,他们认为圣餐只是一种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东西,就是说圣餐中的饼毕竟还是麦面做的饼;而圣餐中的杯还是葡萄酒。祝福前与祝福后都是一样的,他们在领受的时候,只把他当做一种象征,好像是耶稣的身体和耶稣所流的血。2、变质说:又名化体说,此系天主教主张,认为一经祝谢后,物质的饼和酒变为基督真实的身体和血。天主教声称在神父宣布分别为圣的圣礼的话语时,饼与酒就变成了基督的身体与血,就变成了中保本身。于是饼就不再是饼,酒就不再是酒,乃是主耶稣自己。天主教徒参与圣餐时,他并不是用他的口吃一口饼,他吃的乃是基督自己。假如在掰饼或喝酒时,一块饼或是一滴酒失落了,那诚然是一个亵渎。为了避免这一点,天主教烤一种小圆饼又叫圣饼,为了同一理由,酒杯不能从口到口的传递,乃是神父替所有参与圣餐的人饮用。3、合质说:此为马丁路德,信义宗之主张,认为一经祝谢后,主耶稣的物质身体和物质的血,即与物质的饼和物质的葡萄酒同在,或成为共存。信义宗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重要派别,在欧洲语言中原为“路德宗”(Lutheran church),翻译成中文的时候,考虑到马丁?路德不愿以自己的名字为派别命名的意愿,改译“信义宗”。信义宗肯定“唯独因信称义”,即认为人是凭信心蒙恩得以称义,所谓同质说(合质说),是路德的错谬神学观点。同质说的意思是共存,他认为基督在圣餐中的同在;不但说到基督的神性的超越,也是说到k的人性,在饼与酒的象征中存在。他认为基督无所不在的属性,在k升天时转介到k的人性。路德说:基督与k的人性在圣餐中的饼和酒中同在。这是一种错谬的教导,基督复活升天去了,怎么还要藉着圣餐证明k人性的存在。以上三种对圣餐持有不同的观点,作为基督徒我们对圣餐的认识,必须从以下这两个方面来看:二、 饼和杯本身是属物质&&& 我们不能否认我们是一个属物质的人,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属物质的层面里在这个世界中所成就。使徒保罗说:“吃这饼、喝这杯”(林前11:26、28)这是使徒保罗对我们个体的人说的,谁在吃?谁在喝?吃什么?喝什么?吃的是饼喝的是杯中的葡萄酒。这饼和杯是人去做的,我们在做饼的时候,是由教会的服事人员,是用专门定制圣餐饼的器械,一次都要做七大饼干桶,用麦面做的无酵饼。而葡萄酒我们是从商场购买,也有姊妹奉献葡萄酒,(葡萄酒因为假的太多我们建议购买干红(真的))或自己酿制的葡萄汁。(购买饼干或大馍或用水,这太随意了),主当年怎么吩咐,我们就怎么做,但也不能太偏差的很,最好我们用的是自己做的无酵饼和自己酿制的葡萄汁。尽管如此,圣餐的饼和杯本身就是物质的东西,属物质的东西本身也有他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让主亲自来给我们分发圣餐,但主在祝福之后就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太26:26)当主拿起饼和杯的时候,耶稣还没有离开世界,依然在门徒中间,k在设立圣餐的时候,是以饼和杯来代表k的身体和宝血。我们不否认这饼和这杯是属物质的,教会如此行,是遵照主的吩咐在履行这项圣工。&三、 圣餐是属灵的圣事&&& 没有物质的饼和杯你那什么来表明这是主的身体和主的宝血,饼和杯是实体,没有饼就没有主的身体,没有杯就没有主的宝血(约6:55;6:52)我们在领受的时候,就叫我们知道确实在领受主体、主血,这是从属灵的角度看圣餐(新的事物)这是一项圣事,既然是一项圣事,就要把k当作神圣的事来做,对圣职人员有要求,对服侍的人员要要求,对领受圣餐的人也有要求。(在下一次我们会讲一讲对待圣餐的态度)&&& 经过圣职人员祝圣,虽然是饼和杯,但是主已经吩咐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立约的血,只等主来。”(太26:26-29)我们就要把他当做神圣的事来做,要分别为圣,不可轻视,不可妄行,也不可不行。所以,我们认为祝谢后的饼和杯(葡萄汁),外表虽然不变,却因主的话在灵里变成主的身体和血。此非人的感官所能理解,乃是凭着主的应许,使领受者能在灵里与主联合。不按理领受的会惹上帝忿怒,与上帝的福气隔绝(太26:26-28;林前11:26-28;约6:52-58)。我们在领受圣餐之前都要在上帝面前来省察自己,并且存着敬虔的态度,恭敬的心,来领受圣餐。藉着属物质的饼和杯,让我们进入属灵的层面,属灵的事他与属物质是相辅相成的,主也不是绝对的反对物质的,k却藉着物质来表明属灵的事。圣餐中,饼与酒也不应该变成主的身体与血。饼仍旧是饼,酒仍旧是酒。根据基督的人性,k现在在天上,而且仍然在那里,但借着k自己所设立圣餐中的饼与酒,k喜欢k的子民经历k属灵的同在,所以借着吃那饼、喝那杯大大的坚固他们的信心,并使他们接纳k,作为他们得救的惟一根由。因此领受圣餐,乃在于一个人是否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虽然吃了饼喝了酒,也不能守主的圣餐。让每一位领受主餐的人要自己省察。圣餐是主的吩咐,你们要如此行,并且直等到主来,k要我们藉着圣餐来纪念k,来与主亲近,等候主来,虽然是物质的饼和杯,但是我们要通过这属物质的饼和杯,将我们引进属灵的层面,与主亲近(来8:13)。&祷文:主啊,你藉着圣餐将我们常常想念你为我们死、为我们复活、为我们再来,我们相信通过圣餐预备心常与你亲近,直等到主你来的日子,我们都在警醒等候,求主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门。&
复制给朋友:/jidujiangzhang/d/8620-1.shtml
我爱基督网-基督教福音综合网站
主日讲章讲章赞同排行解读圣经必须掌握的七种方法之六——用圣经中系统的经文去平衡在表面意义上对立的经文
六、用圣经中系统的经文去平衡在表面意义上对立的经文
在圣经中有几多处在字面意义上好像是对立的经文,这些经文因为作者在阐述时的背景不同,经常引起信徒的争论,更有甚者。因此而分别出许多的门派。其实根据圣经多面性和平衡性的特点并不难解释这些貌似对立的经文,因为其思想内容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这些经文所表现的主题都是同一的:圣经的主题是耶稣基督,基督教的根本教义是因信称义,新旧约之间的关系是新约高于旧约。比如:
到底是因信称义还是因行为称义?
在保罗的所有书信中,全部的内容都反映一个主题,即因信称义。
那是因为“因信称义”是圣经启示的主要真理,“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马书》3章28节)。使徒保罗在每一卷书信中都要反复的强调,人的得救完全依赖信心,行为在得救以前没有丝毫的地位。然而,主耶稣的弟弟、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雅各在《雅各书》中则声称,“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著行为,不是单因著信。”(《雅各书》2章24节)。在主后初期的几个世纪里,有些教会不同意将《雅各书》收入新约圣经;甚至到了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还声称《雅各书》是一部‘禾秸书信’,
认为它与《罗马书》所注重的因信称义的教导背道而驰。感谢神,圣灵的光照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表面字句的冲突,正是得救真理的两个方面。保罗旨在对非基督徒阐明,人单单因著相信耶稣就能得救,这完全是神的恩典。雅各则是对得救以后的信徒而发,若真正相信了耶稣,一定会有相应的行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
1)耶稣的论述: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叫他复活。(约6:2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约6:47)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独生子的名。(约3:18)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
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路17:19)
2)保罗的论述
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义人必因信得生。(罗1:17)
亚伯拉罕信神,就算为他的义。(罗4:3)
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罗4:16)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5:1)
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罗11:6)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
所以你们要知道,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3:7)
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加3:10)
圣经经文中出现的这一类的词,如得救、称义、成义、称圣、成圣、永生、得赎、进天国、神的后嗣、亚伯拉罕的后裔等一系列词都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环境着眼,采用了不同的意象来表达。比如一个男人在妻子面前他是丈夫,在儿子面前他是父亲,如果他的职业是医生,在病人面前他是大夫。在不同的地区和境况下,父亲可以称作爸爸、大大、爹、爷等还有好多外语的称呼,但是所表达的概念是一致的。
不管是主耶稣还是使徒保罗、医生路加、马太、马可,还是彼得、约翰、希伯来书的作者以及先知以赛亚,一贯的教导都认为称义是因着信,唯独主的兄弟雅各提出‘因行为称义’。但是我们联系上下文解读《雅各书》的这一段经文就会发现,雅各教导的同样是‘因信称义’,因为他所引用的例证亚伯拉罕,是因为有了信心才把自己的儿子以撒献上祭坛的。亚伯拉罕献以撒是他信心的表现,我们会联想到无论是古代的教会还是今天的教会,总有一些人是口头的信仰,没有实际行为,看见弟兄遭遇苦难,没有同情和怜悯,看到弟兄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缺乏,却塞住怜悯的心没有施舍和帮助,这就违背了耶稣‘彼此相爱’的教导。这样的‘信心’就是虚假的信心。所以雅各在这里强调‘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行为和信心是互为表里的,信心必定有行为的表现。
虽然雅各提出‘因行为称义’,但并不表示他否定了因信称义的真理,也没有表示要信徒去遵守律法。相反雅各对那些靠守律法称义的人警告说:“因为凡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并且雅各在这一段经文中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就是我们常常讲到的‘律法’,雅各诠释为两个等次,即‘至尊’的律法和‘使人自由’的律法。这‘至尊’的律法当然是指摩西所传达的包括十条诫命在内的旧约的律法,‘使人自由’的律法就是保罗在《罗马书》八章所讲的‘赐生命圣灵的律’,而保罗在这里同样称旧约的律法为‘罪和死的律’。
既然包括十条诫命在内的旧约律法是神的道,是神用指头写在石头上的,是圣洁的,是神给全世界的人所定的道德标准,为什么又说他是‘罪和死的律’呢?其实保罗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律法的功用是叫人知罪,是拿来审判和定罪用的,不是要人来遵守的。耶稣屡次吩咐门徒要传扬他的道,遵守他的话。耶稣说:“我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就好比房子盖在磐石上,日晒,雨淋、水冲总不倒塌。”在《加拉太书》中保罗用道理、比喻、反复说明‘人得救不是靠律法’,并且十分痛心的批评那些守律法的人,“无知的加拉太人啊,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谁又迷惑了你们呢?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你们受了圣灵,是因行律法呢?是因听信福音呢?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你们受苦如此之多,都是徒然的吗?那赐给你们圣灵,又在你们中间行异能的,是因你们行律法呢?是因你们听信福音呢?正如“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
我永远也不明白,圣经的教导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为什么有那么一部分传道人让信徒去守律法。像怀爱伦的书我读了多少遍,怀爱伦在他的《善恶之争》一书中,用大量感性的语言引导信徒在逻辑思维上产生混乱,怀爱伦的继承者们同样是引用圣经中那些与系统性连贯性且占有主导意义的教义貌似对立的经文去解析圣经,引诱信徒去守律法,真的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阴暗的目的和益处!
2、到底是因信得救还是预定得救
从旧约到新约、从主耶稣到门徒,大量的、系统的、一贯的把人得救的方法无数遍的重复,神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神愿人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信子的的永生,不信的必被定罪’。‘因信得救’、‘因信称义’、‘因信得赎’,这是圣经的一贯真理。可是加尔文派的信徒就是抓住《使徒行传》13:48节的一个词组死死地不放,说人的得救是神预定的,与个人的意志没有关系。并且把‘预定得救’列入他们信仰的主要教义。更有甚者,把不承认‘预定得救’的教派定为‘异端’,严厉打击,视若仇敌,不惜消灭而后快。但是经过仔细认真的推敲,虽然这节经文里面有‘预定得永生’这个词,但是整段经文表述的意义仍旧是因信得救,不是预定得救。
下面我们联系上下文看一看这一段经文所表述的真正意义。
“到了安息日,合城的人几乎都来聚集,要听神的道。但犹太人看见人这样多,就满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因为主曾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于是主的道传遍了那一带地方。”(徒13:44—49)
安息日是犹太教敬拜神的聚会,保罗和巴拿巴利用犹太教的聚会传扬耶稣的福音。这没有可说的,保罗曾经教导教会,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传福音,在这里并不是要主的教会守安息日(注意:这一节经文容易被安息日会的传道人断章取义的利用)。按照耶稣的教导,传耶稣基督得救的福音有一个次序,就是首先把福音传给犹太人(这是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息日去犹太教堂的原因,而不是去守安息日),然后传给外邦人。因为犹太人自以为明白圣经,在他们的想象中,弥赛亚不应该出身在一个贫穷木匠的家庭,应该是华贵出身的王子。这一‘凭外貌判断人’的弥赛亚观阻挡了福音在犹太人中的传播。所以犹太人听到保罗和巴拿巴传扬基督的福音不但不接受,反而满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如果说人的得救是神预定的,保罗和巴拿巴还要到犹太教堂去传福音干嘛?那不是脱了裤子放屁——找啰嗦吗?我们看到的是犹太人不接受福音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顽梗不化,就像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候,法老王阻止和迫害以色列人,耶和华神多次的警戒和指示,法老王一意孤行,抗拒神的命令;神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悔改,他们藐视、亵慢、忤逆神,神就任凭他们的作为。神所预定的计划是不可以更改的,于是设立逾越节,不得不对法老施行惩治。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犹太人弃绝神的福音,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误导,绝对不是神预定的。断定自己(是犹太人自己断定的,不是上帝断定的)不配得永生,所以保罗和巴拿巴就转到外邦人中去传福音。
外帮人是什么态度呢?“外邦人听见这话(福音),就欢喜了,赞美神的道。”外邦人的喜欢和赞美表明他们相信福音、接受福音。外邦人接受福音是因为他们没有犹太人的成见。如果人人都没有成见,接受福音是普遍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有神的形象,人的良心就是耶和华的灯,福音本身是符合人的需要和愿望的。
如果把‘预定得救’当做教会普遍的教义是不可理喻的。因为这一节经文所表达的意思和圣经一贯的教导在表层意义上不合,也和上帝公义和慈爱的神性相违背。如何理解这一节与圣经教义貌似抵触的经文,是打开预定得救论密码的钥匙。
我们联系到圣经《创世纪》3章15节,知道无所不知的上帝在万世万代以先就为人类的救恩预定了一套计划,这个计划的拯救原则是——因信得永生(见罗8:29—30),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依据神所预定的永恒计划里面的得救原则,外邦人理解了因信得救的原则和方法;‘信’本来是一个使动词,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行为,包括受洗。读经、聚会、做见证等等的一以系列外在行为,所以得救的外邦人越来越多。
仅仅凭借这一个词语推翻圣经的全部教义,把因信得救搞成预定得救,显然是破坏性的解经,并容易让他人理解上帝是一个专制的独裁暴君,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当然,预定得救论者还有好多的理由来维持他们的观点,最起初的理由是加尔文主义的‘全然败坏’理论,其实这个理论的论据是加尔文对一节经文的错误理解。在16世纪初叶,刚刚从天主教里面脱胎出来的新教,在解经理论和方法上不够成熟,加尔文牵强附会的解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圣经是一本启示的著作,上帝的启示是有渐进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帝会带领他的儿女进一步挖掘圣经深层的意义。何况当时已经有人看到加尔文的这个观点的片面性,并且提出了批评,那就是抗辩派和阿米念(有的翻译做阿米纽斯)。
加尔文主义和阿米念主义的不同观点:
加尔文主义的论点是:人类全然败坏,没有能力呼应神的呼召;得救完全依赖神的预定;阿米念的论点是人没有全然败坏,上帝赐予了人自由意志,有能力对上帝的呼召做出回应,信与不信是人类自己作的选择。
我感到和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必须承认被造的人有神的形象,有自由意志,这是第一步。人有了自由意志就必然要应用,不然神给人自由意志做什么呀?但是这个自由意志必须臣服在神的意志之下才有所用。正如圣经所说:“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同作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2:15)你看到圣经上神对每一个人的拣选都不是强迫的,你可以找到所有的拣选都是神给人预备了选择的空间,你还可以感受你自己在对每一件事情做出抉择的时候,是神在预定你呢?还是你通过对比、较量,来进行选择和决定的。问题的关键是:加尔文的预定拣选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既然是‘死了’,就没有自由意志可言,就必须预定拣选。‘死了’的人已经全然败坏。神的‘预定’就成为必须的。既然人的得救是神所预定&的,预定得救的人就会永不跌倒。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个推论是成立的,没有错误。但是阿米念认为:亚当在伊甸园犯了罪,是因为偷吃禁果。上帝说,‘吃的日子必定要死。’实际上亚当没有死,还活到九百多岁,只是被上帝赶出伊甸园。是否上帝的话落空了?所以对‘死’这个词的诠释是关键的一步。事实是亚当肉体没有死,灵魂也没有死,而是被逐出伊甸园,与神隔绝了,失去了神的同在。再看《罗马书》‘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就是指在亚当里众人与神隔绝了。
对‘死’这个词的诠释是双方答案的关键。
在16世纪的荷兰基督教的新派,亚米念本来是加尔文最优秀的学生,是代表加尔文去同抗辩派辩论的,但是在辩论的过程中,亚米念感到对方(即抗辩派)的论据比老师既充分又准确,因此自动倾向了抗辩派。辩论的结果是,掌管荷兰政权的加尔文派动用武力把抗辩派镇压——判刑、处死、流放、解职,加尔文派胜利了。见《慕迪神学手册》。
后来的亚米念就成了抗辩派的代表。两派的争论都是以先入为主,互相引用圣经,打圣经仗。不过现在的加尔文派也分化为好多档次:极端的加尔文派和温和的加尔文派。温和的加尔文派承认人有自由意志,但是自由意志必须服从神的主权;他们在认识上进了一大步;极端加尔文派抱着加尔文的‘全然败坏’不放,不承认人有自由意志,真是睁着眼说瞎话。
4、神的主权和神赐予人的自由意志没有矛盾
论到神的主权,我们知道,神是绝对的,是至高无上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他是造物主,又是主宰一切的。但是神并不强迫人,不是专制独裁者,他给人自由。他为万物万事造就了自然规律,就是‘道’,是秩序,是节制,是自然律,希腊语的逻各斯。如果违反了‘道’,就会失败,就要死亡,如同射箭打不中靶子;如果顺从了‘道’,就会得到无尽的祝福;无论是在他所从事的工作上还是为人处事上就一定能够成功,并获得上帝认可的永恒价值。如果上帝是强迫人的,那么上帝就是一位专制者,上帝的专制独裁不仅为人类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搞独裁反民主的样板,他所创造的人类也应该的千人一面万众一心的,就不会出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就没有五彩纷呈,百花齐放的世界。为此上帝把自由恩赐给人,把他的道赐给人,合理的运用上帝给人的自由,无论是国家、社会、自然界还是个体的人就会得到无穷的福分。
圣经就是上帝赐给人类文字的道。圣经说神是全知全能的,但从来没有说人是全能的。相反,圣经说人人都是有罪的人,人是不完全的。介于这一点,上帝说不可敬拜偶像,包括最优秀最完美和有最大贡献的人都不能和上帝同等。上帝是独一的真神,除此以外没有别神。不知道加尔文派的人还记不记得这一点,加尔文虽然对近代的神学做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加尔文本人也不会承认他自己是神,是永远正确完和美的。如果加尔文是永远正确完美无缺的,也不需要人对他去辩解去维护,‘人算什么?世人算什么?’,“神说:我思念你们不过是尘土。”
但是神又说,‘我叫你们比天使小一点儿’,
所以神又赐给人智慧和能力。神还吩咐人管理天上的飞鸟,水里的鱼和地上的万物。对于神用指头创造的这个宇宙,神有绝对的权力。但是神从来也没有剥夺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权,倒是被加尔文剥夺了。加尔文剥夺人权的理由看来很正确,因为他引证圣经的话,这似乎让被剥夺了人权的人无言可对。
不过加尔文派引用的圣经经文是孤立的,是断章取义的,他的立足点是静止的,是死的,而圣经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站在圣灵的位置去解读圣经。因为圣经是全面的,是两靭的利剑,是活泼长存的道。
下面我们把加尔文派引用的圣经经文,和整本圣经一系列一贯的教义对照一下,就可以了解加尔文派‘预定得救论’的根源和缺陷。
1)耶和华 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耶和华
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5-17)。
2)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
3)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诗14:3)
4)他们心底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污秽。(弗4:17-19)
以上的经文,说明了人的贪婪、败坏、悖谬,是人性恶的那一部分。亚当和夏娃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并非是身体或者灵魂的死亡,而是因罪被逐出伊甸园与神隔绝了。人的思想、理智、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虽然因罪的玷污,有了领受神启示的障碍,但神已将希求永生的盼望置于人的心中(传3;11),对于神的呼召,人仍旧有选择回应的能力。
加尔文派的结论是:
1)人已死在罪中,拣选和预定都是无条件的。因为人全然败坏。人不能回应神的呼召,神的拣选全在乎神的预订。([慕迪神学手册]463页)
2)拣选及预定在乎神的主权,“神愿意怜悯谁就怜悯谁,叫谁刚硬谁就刚硬”。(罗9:15-18)但是在《出埃及记》4:21节对这一节经文解释说;叫,又作任凭。
因为神的拣选是预定的,那么神救赎的范围(即旨意)只限于一部分人,而不是全人类。基督只为被预定拣选的人受死。([慕迪神学手册]460页)
4)拣选即是神的预定,得救绝对可靠。所以预定得救的信徒,中途不会失落一个(根据约10:16),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慕迪神学手册]463—468页)。
对于加尔文的预定论,我们查考圣经一贯的教训,一系列经文表达出上帝的旨意——神不仅没有剥夺人的自由,而是尊重人的选择:
1)“若是你们以侍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要侍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侍奉的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书24;15
2)圣灵和新妇都说:“来!”听见的人也该说:“来!”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
3)以色列人选择新神,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那时,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藤牌枪矛呢?(士5;8
4)以利亚前来对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众民一言不答(王上18:21
5)看哪,我今日将祝福与咒诅的话都陈明在你面前。你们若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就必蒙福;你们若不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诫命,偏离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道,去侍奉你们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就必受祸。(申11:26-28
6)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申30:19)
7)我们当选择何为是,彼此知道何为善。(伯34:4)&&&&&&&
8)你要谨慎,不可看重罪孽,因为你选择罪孽过于选择苦难。(伯36:21)&&&&&&&&&&&&&&&&&&&&&&&&&&&&&&&&&&&&&&
9)你要对这百姓说:“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将生命的路和死亡的路摆在你们面前。住在这城里的必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但出去归降围困你们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
,要以自己的命为掠物。(耶21:8)
10)主耶和华说:恶人死亡,岂是我喜悦的吗?不是喜悦他回头离开所行的道存活吗?(结
11)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愁烦,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2)
12)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奉差遣到你这里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23:37)
从以上经文中,我们认识上帝的公义和慈爱,他并没有强迫和预定。就像上帝在伊甸园中给予亚当两种果树,告诉他应当吃什么,不应当吃什么,让亚当去选择。亚当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上帝预先知道,并没有阻止,他给人选择的自由。难道说亚当选择犯罪是上帝预定的吗?如果说上帝预定亚当犯罪,那么人犯罪的源头岂不是上帝自己吗?这显然的不可思议的。
5、神与人的互动关系是神的旨意
上帝不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也不是孤孤单单的静坐在天堂里称孤道寡的暴君。耶稣基督的降生说明,神的儿子不以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他来到世界,来在人类中间,为了拯救人类,他从拿撒勒的小城走出来招聚门徒传扬天国的福音。
1)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4)耶稣并没有说,凡是我没有预定的,悔改我也不要的!
2)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享安息!(太11:28)耶稣并没有告诫人们,不要到我这里来,你们中间只有我预定的人才能够得享安息了!
3)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太11:12)耶稣并没有说,努力什么?我已经预定好了,没有预定你,努力也是白搭蜡!
4)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信’在这里是作使动词,是意志的绝决。
5)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5:24)听信耶稣的话,不分犹太人、希腊人或者外邦人。
6)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7:7)耶稣并没有说,你们不用祈求,也不用寻找,也无须叩门,一切我已经预定好了。不用作那些无用的工作,自找麻烦啊!
7)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6)耶稣没有说,你们不用传福音,得救不得救的问题么——我已经预定了,不用你们操劳了!
8)你当认识耶和华你父的上帝,诚心乐意的事奉他;因为他鉴察众人的心,知道一切的心思意念。你若寻求他,他必使你寻见;你若离弃他,他必永远丢弃你。(代下28:9)耶和华并没有说,只要是预定得救的,离弃我也照常得救。
在这里,我们看到神并没有废弃人的作为,神就在人中间,他不但拯救人类,还参与人类的历史进程。他要人和他配合,和人交朋友,他喜欢人来到他的面前,他愿意万人得救,“只是你们不愿意”。
6、《圣经》中有关神拣选人的例证——神的呼召,人的回应:
1)旧约时代:
神呼召挪亚(创6:18)
我却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妇,都要进入方舟……
挪亚的回应(创6:22)
诺亚就这样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样行了。
神呼召亚伯拉罕: 创12:1-3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为大国……
亚伯拉罕回应: 创12:4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吩咐的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
神呼召约书亚书1:1-9
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
约书亚的回应:书1:10-11
于是约书亚吩咐百姓的官长,说:“你们要走遍营中,吩咐百姓说,当预备食物;因为三日之内,你们要过这约旦河…
2) 新约时代:
耶稣的呼召
门徒的回应
呼召彼得和安德烈:太4:18—20
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彼得和安德烈的回应:太4:20
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
呼召雅各和约翰:太4:21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耶稣就招呼他们,
约翰和雅各的回应:太4:22
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呼召马太:太9;9上
你跟从我来!
马太的回应:9:9下
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3、神呼召人,人拒不回应的例证:
耶稣或者门徒
耶稣或者门徒的呼召
太11:16-17
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
我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
太11:20-24
耶稣向他们行了许多异能
诸城中的人
那些城的人终不悔改。
到了安息日,耶稣在会堂里教训人……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
耶稣家乡的人
他们就厌弃他……耶稣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路14:16-24
耶稣对他们说:“有一人大摆筵席请了许多客。到了坐席的时候,打发仆人对所请的人说:‘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
都一口同音的推辞
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
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
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
圣经中找不出一个人寻求神、跟从神,神却不接纳的例证。现实生活中也找不到一个人寻求神、跟从神,被神拒绝的例证。这充分显示了神的公义、慈爱、信实和神的伟大。
你听见主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叹息了吗?“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象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23:37)
注意到《马可福音》6:6节的经文了吧!耶稣在他的乡亲们中间传扬悔改的福音,并按手给他们治好了疾病。“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耶稣诧异什么?如果乡亲们‘不信’是神预定的,耶稣何故诧异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圣歺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