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 格罗斯曼曼和哈特是哪个国家人

格罗斯曼_哈特_莫尔模型研究新进展38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格罗斯曼_哈特_莫尔模型研究新进展38
?国外经济理论动态?;格罗斯曼-哈特-莫尔模型研究新进展;王军伟周德群陆桂琴;内容提要: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的格罗斯曼-哈特-莫;关键词:不完全契约GHM模型企业理论公司治理;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随着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企业是一个投入产为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唯一手段,;;易费用理论、团队生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缔约方在签契约的联结;且预期在
?国外经济理论动态?格罗斯曼-哈特-莫尔模型研究新进展王军伟 周德群 陆桂琴*内容提要: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的格罗斯曼-哈特-莫尔模型(简称GHM模型)为企业边界、企业性质、公司治理等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与范式。近年来,Hart等学者对不完全契约理论与提出了契约作为参照点的观点并加以实证检验,对套牢的发生及其避免进GHM模型进行了发展,行了研究,引入了非正式协议、事后再谈判,并且运用GHM模型对企业一体化、企业范围、企业授放宽假设,引入新因素,权和企业内部组织进行了理论分析。Hart等学者不断吸纳新的研究成果,使得GHM模型正逐渐成为更具一般解释力的理论。关键词:不完全契约 GHM模型 企业理论 公司治理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  随着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古典经济学认的发展,企业是一个投入产为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唯一手段,。自科斯1出的“黑箱”企业的性质》一937年发表《,文以来,研究开始深入到“黑箱”随后人们从不同方典型的企业理论主要有:交面提出了对企业的认识,易费用理论、团队生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这些把企业看成一系列企业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缔约方在签契约的联结。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且预期在未来契约到期日这些承诺约时做出承诺,能够被兑现。完全契约是指这些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存在,缔约方之间要达成完全契约的条件(即:预测未来发生的事不可能发生,即使件并将其在契约中加以具体规定)能够达成完全契约,也会由于执行费用过高而没有效率,这就是契约的不完全。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的格罗斯曼-哈特-莫尔模型(一般简称为企业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分析GHM模型)工具和理论基础。束,契约缔约方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难以做出判规划和描述,无法在契约中明确权利和义务。在断、一旦双方发生纠纷,做出仲裁的契契约执行过程中,约第三方难以明确这些条款是什么意思并加以强制执行,因此契约往往存在遗漏和缺口,契约是不完全不存在完全契约。这一契约不完全性的概念已的,经被认为是源于有限理性,并用以反驳理性假设(,Grossman&Hart1986;Hart&Holmstrom,  ,。以不完全契2002;Hart&Moore2004,2005) 在继承科斯、威廉姆森等开创的交易费用约为基础,,理论基础上,Grossman&Hart(1986)Hart&  ()(以及H对契约的不完全性Moore1990art1995)首次给出了严格形式化的证明。从提高企业组织效率的角度提出了研究产权配置问题的“所有权-控模型,又称为GHM模型。制权”按照产权观点,契约未作规定的情况下,资产所有者有权决定相关资产的使用方法。GHM模型把,权力分为“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是指那些可以在契约中约定的权力。由于契约的不完全,存在未界定的权力,这些权力被称之为“剩。资产所有者拥有资产的剩余控制权,余控制权”即可以按照任何不违背契约、惯例或法律规定的方式“剩余控制决定资产使用方法的权力。Hart认为,一、GHM模型()认为,由于有限理性的约Hart&Moore199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周德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106,wwl26.com;*王军伟,jgq@1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陆桂琴,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邮政编码:211106;211815。―98―《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7期权”就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对企业的所有权,是在最初契约所限定的特定用途以外,决定如何使用企业资产的权力。所有权就是指剩余控制权,这与标准的所有权定义不同。在所有权的标准定义中,所有者拥有资产的剩余收益而不是该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当关系型专用性投资情形发生时,Hart1988不完全契约背景是一个创新范式。产权的“正确”分决定了参与交易各方在交易条款方面的事后决配,定权,保护资产持有者的专用性投资收益免于侵害,因而增加了资产持有者的投资积极性。GHM模型。也因此被称为“产权模型”在GHM模型中,一旦出现契约未规定的状态,参与者可以对他们之间的不完全契约进行再谈判,从而使各方获得事后效率,但是剩余收益分配依赖,。早期关于于产权分布(Grossman&Hart1986) GHM模型的论文关注给定价格范围的弹性契约的而给定单一固定价格的刚性契约忽视了平衡作用,资产、不允许套牢、没有再谈判。GHM模型(,,)Grossman&Hart1986;Hart&Moore1990  提出非人力资产的所有者拥有剩余控制权,存在这种剩余控制权的最优分配,而且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发生在单个企业。绝大多数关于不完全契约与产权的文献所运用的建模方法都是以“一个总会导致事后效率的不完全契约的再谈判”为基础,关注的焦点是事前投资的扭曲,这一方法是受到限制的。为了突破这一限制,近年来学者的研究引入了一些新因(,,如行为因素等)这有助素(Hart&Moore2007) (于事后无效率的理论研究。H在原模型art2009)基础上引入了套牢和再谈判概念,对产权模型进行了拓展。他发现,在任何产权模型中,如果缔约方关系破裂后能买卖资产,存在再谈判的可能,那么也就可以通过退出契约、资产再交易等套牢另一方。近几年来,对GHM模型的研究与拓展主要集中在契约作为参照点、套牢问题、非正式协议和再谈判等几个方面。GHM模型的提出和发展为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的成本。为了提高效率,与签订一个具有非常严格适应性和约束分享的契约相比,抱着商谈事后不确定问题的目的,签订一个有意不完全的契约更加有()效率。H认为,一个签订契约前art&Moore2008 的竞争市场能增加契约条款的客观性。契约缔约方接受契约并把它作会认为竞争性的收益是合理的,为一个显著的参照点。契约为交易各方提供了参照更准确地说是缔约方对权利的感受,一方对权利点,的认识由所签订的契约决定,事后收益取决于他是否获得了契约赋予的相关产出的权利。其他对权利的影响因素有时也是重要的,权利的外部度量能妨而因此延迟(执行)契约对缔约方碍一个事前契约,是最优的。参与交易各方可能敷衍执行契约而非完()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减全执行,Hart&Moore2008 让。弹性契约使得缔约方能调整结果以适应外界条件,但是这种选择会引起一方感到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和不公正对待,导致减让并带来盈余损失(无谓损。刚性契约不允许缔约方调整结果以使之适应失)外界条件,能减少这种无谓损失。一个最优契约是刚性与弹性契约之间的平衡。(“(认为,基本转换”即从Hart&Moore2008) 契约签订前的竞争市场关系转换成契约签订后的双,)边关系;对契约成为参照点非常Williamson1985卖方就不再认为契约是重要。如果缺乏基本转换,一个显著的参照点,契约刚性和弹性之间的平衡消()的实证检验证明了H失。Fehretal2011aart等  人这一观点:在缔约方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双边关系(基本转换)之前,当契约条款是以竞争方式确定的,刚性契约有助于避免减让。对双边事后交易来说,竞争市场下的事前契约定义了一个参照点,最优契约是契约刚性和弹性之间的平衡,但是他们的实验没有改变事前竞争市场条件。另外,对买方来说,弹性契约产生的收益比刚性契约要低,尽管后者的成()本更高。F的实证检验也证明了这ehretal2011a  一结论,尽管弹性契约与严格假设下的刚性契约相比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弹性契约会引起较大的事后而刚性契约则不会。收益的损失,的证据显示,契约作为参照Fehretal(2009)  点,对交易关系的作用不仅依赖于契约内容,而且依赖于它所处环境的竞争性。当签约条款是在竞争条件下决定的时,买方能够将契约条款的决定权委托给市场,刚性契约有助于避免减让。由于卖方把竞争性市场的收益作为了一个显著的参照点,这就允许买方能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回避减让。在他们的新处理方法中,契约条款是以一种非竞争的方式设定―99―二、契约作为参照点经济学家和律师所持有的经典观点是:契约为这些权利和义务对缔约方提供了一组权利和义务,鼓励长期投资是有用的。Hart&Holmstrom ()、(对解决投资不2002Hart&Moore2004,2005) 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假设契约的具体条件不能验证,签约各方选择一个可行的事前协议(也就是契约的最优弹性)的可能性依赖于专用性投资的,授权给市场不再可能,因此固定价格不是特别突出,卖方会由于买方选择了带有减让的刚性契约而惩处买方。当契约条款是以非竞争方式决定的时,弹性与刚性契约减让的差异消失。需要指出的是,威廉姆森的“基本转换”也受到了质疑,通过研究不近年来大量文献对威完全契约与竞争的相互影响,,廉姆森学派的方法提出了挑战(Ishiuro2010;g,)。N认Nicita&See2010icita&Vatiero(2012)  p为,不完全契约文献几乎忽视了资产专用性对竞争者所起的“承诺”作用,即在影响再谈判方的外部选择权中资产专用性所起的作用。一个原因是,基于威廉姆森学派的基本转换,不完全契约文献关注的唯一焦点是契约缔约方“双边垄断性”交易,根据基资产专用性能使得竞争性出价转换为“少数本转换,人之间”交易。(,2,Nicita&Paano005;Brousseau&Nicita  g)。至今仅有少量文献明确提出,由于契约中的2010“,承诺”资产专用性在阻止投资者中间出现竞争者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这一方式,阻止套牢的发生(Sier&Whinston1995;Nicita p,。N提出,在&See2010)icita&Vatiero(2012) p多方交易的情况下,投资做出之后,潜在交易方仍然可能出现。这反过来能影响投资者的外部选择权,最终影响他们在再谈判阶段的讨价还价能力。做出专用性投资的卖方具有影响事后竞争程度的潜力,这种不完全契约情形实际上是对传统套牢问题的一这种情形下假设专用性投资可以阻止在投种拓展,资者中出现竞争者,并且因此限制了非投资方的外事后)竞争市场时,部选择权。当投资者面对一个(就能阻止套牢。当投资者面对的不是一个竞争市场时,资产专用性作为内生工具,任何对投资者进一步的保护可能减少而不是增强总福利。因此套牢问题这种情形下,与仅适用于威廉姆森的基本转换情形,竞争市场相关联的外部选择权的构成从来不受缔约方投资的影响。当专用性投资由企业根据市场权力做出时,套牢问题的实用性极大地削弱。在某些环境下,专用性投资可能是一种强制工具,结果是投资过剩,而不是投资不足、市场均衡。由此可见,对套后契约牢问题的保护依赖于专用性资产投资者的“,力量”是契约与市场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观点是建立在早期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所定义的交易概念基,,)。础上(Vatiero2010;Fiorito&Vatiero2011 (与很多文献相反,认为,之所以发Hart2009)生套牢是因为契约结果的不确定性,而非不可收缩性关系型专用性投资。涉及长期经济关系的买卖双方,卖方的成本和买方的价格起初并不确定。在正常状态下,由于契约双方没有争议,价格固定的刚性契约运行良好。弹性契约价格存在一个范围,如果不偏离这个范围,套牢就会避免。如果成本或者价格偏离正常范围,一方将会有威胁停止执行契约的动机,另一方将会被套牢,除非契约是可再谈判的。套牢会使友好关系转向敌对关系,结果是缔约方停止合作或者敷衍执行契约,引起无谓损失。在不确定状态下,不可能发现价格确定地落在这一范围内,(这样套牢将时有发生。H指出:指数化契art2009)约与产权的恰当分配能降低套牢动机,把价格与一个可验证的产业环境“信号”捆绑,使得“契约指数,化”有助于契约执行。对外部当事人(例如法庭)来说,决定犯错方是谁并因此处罚它是不可能的。如果法庭能决定犯错方并处罚之,那么缔约方总会让三、套牢关于不完全契约的文献通常关注由于缺乏事后,。在不完可验证性而产生的套牢问题(Hart1987)全契约框架下,由于存在可观察但不可验证的签约进行不可收缩性事前专用性投资,将使投资者条款,面临契约缔约方事后进行机会主义再谈判的风险,即所谓套牢问题。因此,在不完全契约下,缔约方会维持对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的强烈动机。根据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垂直一体化的出现被Hart1995)认为是解决套牢问题的有效方式。契约不完全的条件下,一体化产权可以消除事后再谈判的任何风险,从而有效地使事前投资者动机与专用性投资一致。关于不完全契约的理论,绝大多数一般都以市场交易的特别专用性概念为基础,关注双边关系,坚持市场竞争程度在契约形成之前没有变化的观点(,)。N引入内生Ishiuro2010icita&See(2010) gp外部选择权,发现标准套牢问题可能导致与直觉相反的结果,套牢可能促使一方在事后谈判中选择那些增强他自己所占总收益份额的投资。不完全契约对专用性投资不足的传统解释强调:以“后框架下,契约”机会主义为目的是契约执行的需要。传统投资不足严格依赖于持续的外部选择权的假设,由于缔约各方运用事后市场竞内生外部选择权的存在,争作为不完全契约约束工具的能力会影响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互相依存关系。契约不完全,缔约方为了减少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会带来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由此导致低效率。为阻止套牢,对专用性资产投资者提供适当的激励,缔约方必须做出复杂、成本高昂的制度安排―100―《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7期非合作行为或者违反契约的损害赔偿足够高以至于套牢不会发生。审慎的产权分配提高了效率,它增强了缔约方契约外选择权和契约关系内价值的相互关系,减少了套牢的可能。将产权赋予买方会增进买方契约外选择权和交易价格之间的关系,当价格降低卖方套牢买异常高时买方契约外选择权也高,方的能力。另外,预防套牢还有一些产权以外的其例如:买方可以选择弹性技术,以便更加容他方式,易地转换供应商或者与其他卖方形成关系,以利用卖方相互间的竞争,避免套牢。事件,他们可以仅就可能发生的结果签订事前具体当外部条件成熟时,他们可以进一步签订具化条款,()体细节。K发现,如果在任何一个阶unimoto2010那么不可描述性就很重要。F段存在信息不对称,e-(提出了相当极端的再谈判形式,这hretal2011b)  种情形允许买方单方面地以一个新契约替代现有契由于卖方没有否决权,这实际上接近于律师所称约,的“抵赖”行为。尽管契约参照点总是可行的,但是当契约内的交易可行时,交易各方似乎并不对契约外的产出收益抱有希望。尤其是刚性契约下,买方会决定坚持状态下的协议价格,卖方似乎接受竞争谈判的固定价格作为参照点,只要价格允许交易进行,就不会认为有权要求再谈判以提升价格。当买方能单方面变更契约,最终契约的选择是在可能产出结果之外的结构进行决策。实际上契约起着突出的参照点作用,不论再谈判有多困难或者成本多高。再谈判机会不意味着契约参照点是不相关的。在不再谈判的可能性增加了刚性契约的吸引利状态下,力,再谈判允许买方将刚性契约转换成弹性契约,允许卖方提高价格以补偿卖方的成本。当能使得刚性契约缔约方共同受益的再谈判引发对卖方的某些减让活动时,来自交易的收益仍然可观。与没有再谈存在再谈判机会使选择刚性契约的买判机会相比,方能设法实现更高利益。总之,契约参照点刻画了事后收益中交易不完全契约控制下的关系的履行,缔约方的价值受到非正式协议和事后再谈判的影响,这些额外选择权的有用性影响事后价值,即使在缔约方不运用它们的情况下。不同的观点依然存在,有学者认为再谈判假设(不是行动或者交易的不可描述性)是契约不完全的关键,但是再谈判假设单一、可疑,这个用来替代标准假设的方法仅有非常微弱的基础。对该批评的回应认识到了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契约因为缔约方而不完全,即使在Maskin &Tirole完全理性的解释下,缔约方不能承诺不再谈判。在可观察但是不能验证信息情形下,再谈判阻止了契约的解决方案,或者彻底降低了对契约具体化机制的,1,1;S,需要(Maskin&Tirole999a999beal g,。M提出,即使在1999;Tirole1999)askin(2002)不可描述和不能预见的或有事项不再谈判假设下,能满足提供契约不完全的基础。特别是如果缔约方是风险厌恶,即使面临再谈判,一个精心设计的契约机制是能达到最优的。简单地说,契约提供了未来而非一个具体的契约机制。交易界线,―101―四、非正式协议和事后再谈判刚性与弹性契约在事后执行上的不同推论忽视。要理解非正式协议了“事后再谈判、非正式协议”可能重要,需要注意GHM模型的假设:外界状态是事后可观察但不可验证的。这一假设在不完全契约暗示缔约方不能(至少不能直接文献中是严格的,地)依赖于状态不确定契约。然而,事后可观察性表明交易各方能获得非正式、状态不确定的协议。严格的经济学方法认为这种非正式协议是空谈,而不完全契约理论则持不同的观点。契约作为参照点意味着事后执行依赖于事前预期。如果缔约方能采用非正式协议来“管理”预期,这些协议可能产生重要的结果,交易各方能通过把弹性契约融入到非正式协议而对参照点达成一致。这种强化的弹性契约不仅保证了交易,而且也避免了协议和减让引起的无,2。但是,效率(Hart&Moore008)Fehretal   ()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非正式协议并不能消2011b除契约刚性和弹性之间的平衡。选择刚性契约的买方意识到在外界条件的有利状态下,获利高于弹性契约。这种刚性契约优势足以抵消在外界条件的不一般情况下弹性利状态下刚性契约劣势。结果是,契约并不比刚性契约收益多。非正式协议的效果在更复杂的状态下更小。,。假事后再谈判也很重要(Fehretal2011b)  如果事后证明卖设买卖双方有一个事前刚性契约,方成本比固定价格更高,那么没有再谈判,自愿交易就意味着卖方退出,实现契约外的选择权。刚性契约可能达到通过一致预期和避免事后无效的最佳状()即使在态。但是再谈判提出了很多潜在的问题:1上面所述的状态下,再谈判之后交易怎么获益不清()再谈判能使初始契约下可行交易的状态复杂楚;2化。缔约方可能寄希望于契约外的收益,为了获得收益的更大份额发起再谈判。Maskin &Tirole()认为,如果代理人难以描述实际发生的偶然1999a五、企业理论GHM模型的拓展对企业理论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往产权理论的一个缺点是,在标准模型中,只考虑了一个特定类型的契约。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引入不完Hart等人(1986,1990,1995)全契约理论,并把契约作为参照点,在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对企业边界和企业一体化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高度互补的资产应该被置于共同Hart1990所有权之下,规模报酬递增会导致大型企业形成。拥有互补资产的企业间垂直合并的发生证实了这一点。独立资产应该被单独地拥有,非合并状态是一(种有效率的安排。H还指出,契约参照点art2009)的提出能解释契约指数化的运用和在决定垂直合并中报酬不确定性的作用。Hart&Holmstrom ()把契约作为参照点的观念应用到了企业范围2010的解释、企业内部权力分配与授权。关于企业边界的学术文献假设事后冲突通过谈判解决,而事实上缔约方经常只是简单地行使他们的决策权。Hart()发现,报酬不确定性要比报酬的大小与敏感2009决定垂直合并的关键因素是与(不可收性更加重要,缩)事前投资有关的准租金的边际产出。在两家参与合作的企业中,如果一个企业受到损失,那么非一体化企业之间可能无法合作。一个一体化的企业能将外部性内部化,但是对雇员利益重视不够(Hart)。&Holmstrom,2010也有人对此提出过不同观点,DeMeza&  ()研究发现,有时具有重要投资决策Lockwood1998有时独权的代理人不应该拥有他工作用到的资产,立资产应该共同持有,有时严格互补资产却应该独立持有。A认为,缔约方不可协调的争nnen(2009)论会导致昂贵的产权纠纷,例如联合产权。当契约不完全,缔约方会发生必须做出交易专用性投资的纠纷。由于契约不完全产生交易剩余(与任何产权,事前分配相比的最优剩余接近)潜在竞争产权能减,轻投资的无效率。如果竞争是“完全拍卖”那么拥有资产的一方会做出专用性资产投资。共享产权(诸如合资、家族企业、创业合伙等等)是当今企业范但是处于有利地位的缔约方如果能畴的重要部分,可靠地威胁采取有力行动将争论付诸法律,产权竞争就会给予缔约方进行专用性投资的强烈激励。在GHM模型中,产权赋予特定的不可或缺行为人将更有效率,即使他们并不进行重要投资或努力的决策。D认为,与eMeza&Lockwood(1998)  需要激励的代理人有时不应该拥GHM模型相反,―102―有任何物质资产。他们研究发现,如果管理者能够继续在本企业任职,GHM模型的结果就会出现。但是当管理者不能继续任职或者打算更换更好的工作职位,结果就会不同。传统产权可能不能激励管理者,当他们离开企业时,应该禁止管理者获得这些诸如“金手铐”这样的工具,降低了管理者离职资产,的收益。H对此做出了进art&Holmstrom(2010) 在企业中,雇主拥有所有权,雇员则没一步的解释:有。一项资产为数人共同使用,当一体化发生变化时,雇员激励也在变化。一项资产使用者所拥有的区别于他人的权力是其排斥他人使用该资产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对一项物质资产的控制可以间接地导致对人力资产的控制。如果某人直接雇用工即直接拥有工人用来工作的资产)的话,和他与人(这些工人的另一个雇主签订一个保持距离的契约相比,他对直接雇佣的雇员有更多控制权。一体化不仅对最高管理层的激励有成本和收益,对普通雇员的激励也有成本和收益。由于高层雇员对公司价值更有影响,或者其人力资本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把稀缺的所有权配置给重要的高层人物以激励他们。如果某项资产发挥作用离不开某位或者某些雇员拥有的人力资本,那么这些雇员拥有该资产组合的剩余控制权是有效率的。低层雇员通常在组织中即使通过给予这不会拥有重要的所有权或控制权,类雇员所有权来激励他们,在提高效率方面也不会有多大的作用。他们通过引入分歧冲突赋予正式权力一个角色,收回正式权力会引起下属感到权利被收益减让或损失,这阻碍了雇主的权力收非法侵害、回,正式权力的分配作为承诺机制发挥作用。一体化企业内部的授权是完全集权一体化和非一体化之间的有益妥协。当决策的重要性对下属更加重要时,授权允许下属采取有利于他们的方式,但是收益对雇主十分重要时,雇主总能收回权力。企业一体化与非一体化的区别在于:一体化条件下,契约一方当事人不满意另一方当事人雇员的表现时,可以选择解雇他们;非一体化条件下,企业之间签约,他只另一方当事人)的资产和雇员。企能解雇整个企业(业一体化既存在收益,也有成本。一体化收益在于:收购企业由于获得了更多剩余控制权而将得到该投资所创造的事后收益的更大部分,进行关系型专用性投资的激励提高。一体化成本在于:被收购企业由于只拥有较少剩余控制权,只能得到由它自己投资所创造的事后收益增量较小部分,进行关系型专,)。用性投资的激励降低(Hart2011b(认为,交易费用概念本身并不是Hart2011b)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格罗斯曼_哈特_莫尔模型研究新进展38等内容。 
 ,是由格罗斯曼和哈特 (Gross man&Hart,1986) 、哈特和莫尔 (Hart&Moore,1990)等共同创立的,因而这一理论又被称为 GHM(格罗斯曼-哈特-莫尔) 理论或 GHM 模型...  哈特( 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以及哈特和莫尔(1990)发展了一个所有权结构的模型。...虽然企业研究的契约方法为当今的经济学家们所熟悉,然而首先对新古典企业理论提出...  经济学的企业契约理论已经揭示(阿尔钦 和德姆塞茨 1972、格罗斯曼-哈特-莫尔 1990...企业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进展...  自从格罗斯曼、哈特和约翰? 莫尔等人提出不完全契约理论后,控制权研究的重心开始...GHM 模型将所有权定义为“拥有剩余控制权或事后的控制决策权”,该理论主张 剩余...  是由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 man&Hart,1986)、 哈特和莫尔(Hart&Moore,1990)等共同创立的,因而这一理论又被称为 GHM 理 论或 GHM 模型,国内学者一般把他们的理论...  作了开拓 性的研究,又在泰若勒(1986)、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哈特和莫尔(1990...从模型提出的假设的观点看, 以上三个管理者模型都是反新古典理论的, 而从方法...  提出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问题,提出了有别于新古典...格罗斯曼和哈特 (1986),哈特和莫尔(1990)以及哈特 ...他在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两个不 对称信息模型基础之...  进而说明经济处于稳态 均衡时该模型的各个变量将如何变动? 7、试说明格罗斯曼-哈特-莫尔的所有权结构模型。 8、说明能够在研究、开发与创新过程中使私人激励发生...  自从格罗斯曼、奥利弗?哈特和约翰?莫尔等人提出不完全合同理论后,对企业控制权 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剩余控制权。格罗斯曼和哈特最早明确提出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并用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瓦西里格罗斯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