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船王航运在线船员招聘经营的成功之道

新加坡船王张允中成功的六字诀&
心正、灵活、创意,其核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
&&&&&&字号&
  全世界有海港的国家,几乎都能看到KOTA字头的集装箱货轮。它就是新加坡太平船务货轮的标志。太平船务在全球运营50多条航线,200多艘货轮穿梭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港口,2012年营业额45.5亿美元。它在东南亚私营船务公司中排第一,全球集装箱航运业者中排第十四。不久前,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新加坡拜访了太平船务的创始人、集团主席张允中和接班人、董事总经理张松声父子。
  96岁高龄的张允中先生一头银发,慈眉善目,记者很难将他与想象中47年劈波斩浪的“硬汉”联系起来。1918年,张允中出生于福建金门一个大户人家。他19岁时,全面抗战爆发,金门、厦门被日军占领。他远渡南洋避难。1942年,新加坡沦陷,他的父亲遭日军杀害。后来,他也因支持抗日而身陷囹圄,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出狱。3年后,他加入祺福船务公司任总经理。
  在祺福船务,张允中干了18年,帮助老板将一个以1000美元起家的公司,发展壮大为有37艘船、资产近亿美元的公司。1967年,49岁的张允中创办太平船务公司,召集10个股东,买了2艘荷兰旧船,冠名时都以KOTA开头,在马来文中意为“城市”。
  太平船务刚成立,就遇上第三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关闭,许多船无法继续跑这条航线。张允中临危不乱,他说,跑这条线的船少了,但运费飙涨,这就是商机。海运波动性很大,“10年只有3年好”,要采取“稳健保守”的策略。只要投资不过大,发展不太快,即便市场走下坡,公司也能顶得住。
  正是靠着这一策略,太平船务在一次次危机中涉险过关。张松声说,太平船务创办时,新加坡有40多家船务公司,今天幸存者已寥寥无几。自己年轻时心高气盛,也曾觉得父亲保守,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对父亲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比如,金融危机前的2006年1月,他对未来充满乐观,踌躇满志地说:太平船务未来4年将投入24艘新船。父亲却强调,一家公司不能过度扩张,最重要的是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张松声说,那时经验丰富的父亲看到市场已好了很多年,觉得不可能再好下去,要求放慢速度。2008年,公司“刹车”不买新船。正是父亲的谨慎,让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不大。
  张允中为人和善,身体很好,两年前还常打高尔夫球,现在每天仍按时到公司上班,中午和管理层共进午餐。说起父子间的分工,张松声开玩笑说:“几亿美元的生意他要我决定,几百元的开销他管。”但有重大事情时,他都愿意听听父亲的意见。张允中则说:“现在主要他们在做,我也在看。有问题时帮忙想。他们做得比较激进时,我会告诉他们不要冲过了头。跑得太快,跌倒了就爬不起来;慢慢走,无论走上坡或下坡,都可以走得稳。”
  张松声在新加坡出生,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说,自己兄弟8人、姐妹6人,都从小学汉语。父亲是马来西亚籍,但总说自己是中国人,说起故乡福建,脸上就显得特别幸福。张松声16岁就随父亲的船到过中国,1979年正式加入太平船务公司。如今,公司在华业务繁忙,他一半时间在中国。公司2/3的员工是中国人,通用汉语。张松声说,父亲注重用善心和真诚有信团结人,公司核心价值也来自中国文化,就是:心正、灵活、创意。
  航运界盛传,在中国改革开放前,若有运不了的货或到不了的地方,中方都会找太平船务合作。1956年,张允中协助开辟了中国到中东国家的货运航线。改革开放后,太平船务在华业务越做越好,如今在中国30多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中国业务已占1/3,还有价值50亿美元的80艘船在中国建造。张松声说,中国的发展成就了太平,也促进了太平的在华投资,这是双赢。(《环球人物》杂志 施晓慧)
(责编:周煜婧、苏睿)
精彩图片:
追述罗宾?威廉姆斯从影34年
崔永元:离开央视我首先改正说话方式
青奥宣传片引吐槽
印尼民众攀爬火山
皇马出征欧超杯
韩庚米兰拍杂志大片
专访廖信忠
当代诗人叶嘉莹
美女作家安意如
专访叫兽易小星72岁的希腊船王Simeon&Palios
&航运是一个复杂的行业,但是我们的投资理念很简单,主要只有五点。&72岁的希腊船王Simeon&Palios对我说。
Simeon&Palios是希腊人,一辈子都在经营家族的航运事业,旗下Diana航运目前是美国的上市公司,拥有数十条海船。在BDI指数从2008年逾12000点跌到如今只有不到800点的国际航运市场,Diana航运的净资产却从2008年的7.7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2.1亿美元,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航运市场波动性非常大,但是我们做了几十年,深知其中波动的道理。&老船王说,&所以首先,在美国股票市场的帮助下,我们得以在股价高估的时候增发股票,募集更多的现金。其次,我们在行业景气的时候不扩张,而是收缩船队的数量。再次,我们在危机到来之前会把船龄更新,以便它们能度过即将到来的萧条:那些年轻人看不到这些危机,在我们眼里却是一清二楚。最后,在萧条期里,由于我们有足够的现金和年轻的船队,我们可以收购许多便宜的资产,甚至可以借一些贷款来扩大杠杆。此外,我们永远只和最大的公司合作,这样即使在危机的时候,我们的租船费用也很少被拖欠。&
&就这么简单?那么,现在BDI指数如此低迷,你知道它何时反转吗?你们的收购会不会早了点?&我问。&你不可能知道,不可能知道。&老船王的答案让我感到吃惊,一个一辈子在航运业经营的船王,居然说自己不知道市场何时会反转。&但是,它终有一天会反转,我做了一辈子,见惯了航运业的大起大落。&老船王又强调了一遍,&你永远不能预测市场何时反转,你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在资产低估的时候买入它们,甚至可以放一些杠杆买入它们。只要这样做,你一定会有回报。&
&那么,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多元化经营?&&没有,从来没有。&老船王语气坚定地说,&我们的家族从来只专注于航运事业本身。这个世界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你只要在某一个领域能比别人做得好,就足以容身了。想在很多领域都做好,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航运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拓展到别的行业去。&
午餐在地中海明媚的阳光里结束了,我的思绪却回到万里之外的A股市场。在2000年,A股市场的股票估值是同品种港股的15倍,我们卖了吗?在2005年,上证综指的估值在全球处于最低,我们买了吗?在2007年,A股市场的估值再次回到2000年的水平,我们持有现金了吗?在2010年底,小股票的估值平均达到蓝筹股的3到4倍,我们还持有小股票,看空蓝筹股吗?这么多的危与机,我们把握住了吗?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投资了吗?我们只和那些基本面优异的公司打交道了吗?如果没有,我们应该怪市场呢,还是怪我们自己呢?
<input type="hidden" name="wurl" value="/html/2013/Person Character_.html" /
图片新闻推荐“世界船王”包玉刚(下) - 企业管理 - 行业资讯==
热门型号: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 “世界船王”包玉刚(下)
“世界船王”包玉刚(下)
相关行业资讯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世界船王,包玉刚
您当前位置: &
世界船王,包玉刚
发布:&|&分类:&|&
世界船王,包玉刚&&& 据了解,&江南第一藏书楼&天一阁收藏着海量家谱,目前总共收藏家谱近五百五十部,涉及一百多个姓氏。上世纪八十年代,包玉刚曾在天一阁里发现自己是包拯的二十九代嫡孙。&&& 1918年出生的包玉刚,是浙江宁波人,父亲包兆龙是一位经营造纸业的商人。包玉刚小时候在上海求学,他上大学时,正遇上日寇侵略中国,书是没法读下去了。他先是到衡阳一家银行当职员,后去重庆中央信托局工作。他以宁波人的精明和兢兢业业的作风,使自已经手的业务蒸蒸日上,所以到抗战胜利,他已是重庆矿业银行的经理了。以后,他又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市立银行的业务部经理。许多人都认为,凭包玉刚的业绩和才干,再几年,行长的交椅一定会是他的了!&&&& 然而就在这时,包玉刚却出人意料地向行长呈上了辞职书,说他的兴趣不在银行方面,而在其它方面。他和父亲一起放弃了在上海的事业,全家迁往香港,靠着多年积蓄下的一点钱,去另闯天下了。  开始,他与父亲合伙,做进出口生意,从国内购买干货、豆饼、鸭毛、肥料以及牲畜饲料等土产,向外销售。后来,因为中国政府决定实行国家统办土产出口,包家小公司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以后干什么呢?父亲的选择是经营房地产,他是一个老式的商人,相信&无地不富&是真理。可是包玉刚却以自己的眼光,认为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业只能坐收地租,是保守的投资,是&死的&;而且他们资本不大,去炒地皮,万一被人吃掉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他看中的行业是搞航运生意,他对父亲说:&航运是世界性的业务,资产可以移动,范围涉及财物、科技、保险、经济、政治、贸易,几乎无所不包!&包兆龙尽管不是十分乐意,但他很欣赏儿子的独立思考和勇气,所以最后还是同意了包玉刚的意见。  1955年,37岁的包玉刚开始了他的&船王&之梦。可是,凭他们包家当时的资金,连一艘旧船都买不起。他专门去了一趟英国,想向一个很谈得来的朋友借钱。可是那个朋友一听说他要借钱买船,就变得像个陌生人一样。不肯帮忙也罢了,他还抖了一下包玉刚的衬衣,讥刺地说:&玉刚兄,你年纪还轻,对航运一无所知,小心别连衬衣都赔进去!&这大大地刺伤了包玉刚的自尊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番大事业来。  包玉刚两手空空回到香港,只好向香港汇丰银行贷款。可是汇丰银行对航运业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航运的风险太大,这些船老板不知道哪天就会被风暴刮成穷光蛋,甚至落到什么荒岛上去做&鲁滨逊&!而华人根本不懂航运,借钱给他们去买船,那风险就太大了??银行业的原则是不搞风险投资的!连碰钉子的包玉刚并不气馁,他转身就去了日本。有趣的是,日本银行竟没有要他找日本公司作担保,就同意贷款给他。这样,包玉刚才凑足了77万美元,再次前往英国,买下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包玉刚看着这艘小山一样的旧船,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且取名为&金安号&。他说,这个名字,象征着他对经营航运业的设想和构思:&金&字表示要赚钱,而&安&字表示要稳中求胜。  当&金安号&从英国驶向香港,途经印度洋的时候,包玉刚已经办好了两件事,一是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二是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包兆龙看着儿子坐在香港的沙发中,就安排好了这一切,也不能不佩服儿子的能耐。这艘他还没见过模样的船,就已经开始为包家赚钱了!  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和尼亚可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却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船,通过订立合约,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一些同行见包玉刚这样做,都讥笑他为&门外汉&,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傻瓜&!然而包玉刚有自己的算盘,他承认自己对于航运业务还不熟悉,不如先长租给别人,倒可以持续、稳定地获得租金收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航运业务了!  包玉刚确实赶上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他买下金安号的第二年,由于苏伊士运河因埃及战争而关闭,航运费用猛涨。当年年底,金安号赚的钱,就已经够包玉刚买下7艘新船了!到了1957年的下半年,航运业出现萧条,运价跌到最低点,那些搞短期出租的船主,每天都要赔老本,只有包玉刚却可以凭着合约稳收租金。事实证明他这个&门外汉&的经营策略是最好的经营策略。人们不得不承认,包玉刚的运气和眼光都是一流的!  这次低潮过去后,不少人都学包玉刚的办法,开始买旧船长期出租。可是包玉刚又改变了方针,将新船长期租给人家,旧船留着自已经营。因为,新船出租,租金自然比旧船高;而旧船自己用,效果则与新船一样。  尽管连战皆捷,包玉刚仍不满足,他认为单靠经营利润来买新船,这个发展速度就太慢了,一定要设法争取银行的贷款。当时,包玉刚还是个不太出名的小富翁,远不是银行家眼中看好的投资对象。可是包玉刚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他自己曾做过10年银行家,对于银行家的心理把握得很准。要找就找最大的银行,而香港最大的银行就是汇丰银行。有人说香港是由四大势力操纵的,指的就是政府、马会、汇丰银行和怡和集团。汇丰银行的资产超过50亿美元,香港的钞票大部分是由它发行,大部分贸易也是由它支持,它发挥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  包玉刚找到了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更凭着他对银行业务的熟悉,很快就赢得了桑达士的信任。桑达士了解了包玉刚的长租经营方式和收入状况后,当即拍板同意向包玉刚提供数额不大的低息贷款。有一次,包玉刚有机会以100万美元购买一艘7200吨的新船,并把它租给一家日本航运公司,双方议定租期为5年。日本航运公司急于用船,所以愿意出面请它的银行资助包玉刚买船。包玉刚算了一下账,航运公司应该付给他的第一年的租金是75万美元,那么,由日方银行给他开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该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包玉刚就去找桑达士,希望汇丰银行贷款100万美元给他买船,他说他可以用75万美元的信用状作担保,汇丰银行不会有什么风险。  100万美元可不是个小数字,谨慎的桑达士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他毫不客气地说:&包先生,你不是在向一个小孩子说你会发财吧?&包玉刚不慌不忙地反问:&桑达士先生,如果我拿到信用状,你能不能贷款给我?&  桑达士干脆地回答:&贷!只要你有信用状,我马上贷给你!&  桑达士相信自己的经验:你包玉刚船还没有买,就要人家租你的船?还要人家请银行给你开信用状?这不等于是人家出钱让你买船了么?!世界上哪会有这样的好事!他认定包玉刚是在说笑话。  包玉刚一点也不含糊,他到家就打点行李上东京,他对那家日本航运公司说:&我是来拿信用状的。因为我买船的钱还差一点,只要把信用状开给我,我保证在3天之内就把船交给你们。你们信得过我,就先把信用状给我吧!&  在这场&空对空&的斗争中,包玉刚的良好信用成了最有力的武器。结果,桑达士不但实践诺言贷给包玉刚100万美元,而且还从此确定了与包玉刚的长期合作关系。1962年,桑达士升任汇丰银行总经理,不到2年,汇丰银行便开始投资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汇丰银行实际上成了包玉刚的后勤部,使包玉刚的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包玉刚在汇丰银行的地位也稳步上升,后来竞成为汇丰银行的副董事长!  而日本船厂呢,也同样更加信任包玉刚,常常是要包玉刚&先把船开走,慢慢付款!&  在包玉刚的精心经营下,环球公司的船队迅速壮大,1980年达到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国外报纸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绍包玉刚,用的标题是《比奥纳西斯和尼亚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包玉刚虽然成为世界船王,但他也看到,航运业的风险太大,不少曾经的航运商都被无情地淘汰了。所以从70年代初开始,他就开始&登陆&,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英国资本集团和华人资本集团一直是香港实业界长期摩擦的两大资本集团。自从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资本集团垄断了许多行业,华人资本长期处于劣势。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开始,华人资本渐渐壮大,李嘉诚等人早已跃跃欲试,要与英国资本集团一争天下。李嘉诚先是悄悄地收买英国怡和集团所控制的九龙仓的股票,已经掌握了其中的18%。但是这时,李嘉诚感到同属于英资集团的和记黄埔对他更有吸引力,而要想同时吃下这两个地方,又是他的财力难以达到的,所以他约包玉刚密谈,希望包玉刚能接手九龙仓。如果他们两人能顺利地控制和记黄埔和九龙仓,则英国资本集团在香港的垄断地位就一定会被动摇!  作为一个中国人,包玉刚早就希望华人资本集团能扬眉吐气。他也深知九龙仓的重要地位。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拥有资产18亿港元,那一带的地价早已是寸土寸金,掌握了九龙仓,就等于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物资的装卸和储运业务。所以包玉刚表示愿意接受李嘉诚的建议。李嘉诚坦率地说:&我所掌握的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40元一股的价格全部转让给你。另外,你把汇丰银行的股票转让一部分给我。&  包玉刚知道,当初李嘉诚买这些股票时,每股只花了十三四元,但是他更知道,掌握九龙仓能为他带来怎样的利益。他沉吟片刻后说:&你每股降4元,我们马上成交!&  李嘉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两位香港的&海陆大将&微笑着握手告别。掌握了九龙仓股票20%的包玉刚,理所当然地进入了九龙仓董事局。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悄悄地收买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宣布,他已控制了3900万股九龙仓股票,约占总数的30%。英国人慌了,因为他们只掌握着20%的九龙仓股票,这就意味着董事长的大权必须交给包玉刚了!也就是说,怡和集团将失去九龙仓。  怡和集团找到后台汇丰银行商议,要汇丰银行支持它足够的现金,让它有可能大量收购九龙仓股票。这年6月20日,趁着包玉刚在欧洲度假的机会,怡和集团突然发起反扑,打算以每股95元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3000万股,使他们掌握的股票占总数的49%,远远超过包玉刚所掌握的股票数量,他们认为,只要这个计划一宣布,包玉刚一定会退出这场竞争。因为,包玉刚必须再收购2000万股股票才能继续保持他的优势,而一夜之间必须拿出20个亿的现金来,简直是无法办到的事情。  包玉刚是在法国的别墅里接到这十万火急的情报的,他的心不禁隐隐作痛,深感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雄厚,他几乎要被逼到绝路上了!同时,他也意识到,李嘉诚送到他手中的,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包玉刚决心要同英国伦搏一搏。他一边放风,说还要去拜会墨西哥总统,却在6月22日悄悄启程赶回香港。几个小时以后,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谈笑风生,宣布他&到当铺里转了一转&,已经筹集了足够的资金,要以105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2000万股!  第二天一早,大批持有九龙仓股票的小股东蜂拥而上,抛出他们手中的股票。在短短的2个小时内,包玉刚就调动了21亿元资金,完成了他的收购计划。至此,他所掌握的九龙仓股票比怡和集团整整高出19%,完全控制了九龙仓!  不知有多少人在感叹:我的天,21亿,要2100个百万富翁凑起来,才能有这么多的钱哪!  &世界船王&一举&登陆&,并且牢牢地掌握了陆地的控制权!包玉刚功成名就,他所受到的尊重,远远超出了实业界的范围。在英国女王封他为爵士后,日本天皇、比利时国王、巴拿马和巴西的总统,纷纷授予他勋章或奖章。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他与世界风云人物邓小平、里根、伊丽莎白二世等人的合影&&  尽管包玉刚有如此显赫的威望,但数十年来,他一直遵循着父亲的教诲:&脚踏实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体力行地做事。&  尽管包玉刚有难以数计的财产,但他从来不允许自己和亲属的生活过分奢侈。他每年只准许家属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儿们一次只能买一双鞋,他从不让孩子参加香港&富翁环球游览团&&&  然而,对于生养他的祖国,他却慷慨大方。新中国成立不久,首次发行建设公债,他尽自己的财力,认购公债达数万港元。改革开放后,他率先购买中国建造的船舶,推动了中国船舶的出口。1979年,他捐款1000万美元,在北京建造新型的旅游饭店??兆龙饭店;不久,又捐资1000万美元,在上海交通大学建造兆龙图书馆。他捐款5000万元人民币创办宁波大学,投资600万美元与内地合资建造宁波钢铁厂&&日,73岁的包玉刚在家中逝世。&包玉刚&&&& 包玉刚(),镇海庄市钟包村(今属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  父包兆龙(),早年在武汉开鞋店、在上海设钱庄,后任衡阳工矿银行、重庆工矿银行经理。  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  1946年与人合资在沪开办国丰造纸厂。  1949年春携眷迁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后营航运业。  1967年扩为环球航运集团,任主席、名誉主席。  为了促进故乡建设,应聘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和甬港联谊会、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捐资5000万元创建宁波大学,继捐资建包玉刚图书馆,并偕同亲属、同乡捐资兴建中兴中学、兆龙大桥、钟包新村、兆龙公路等,德泽桑梓。故居今存。[编辑本段]包玉刚一生  1918年,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常年在汉口经商。尽管他事务繁忙,但却对子女非常严格。由于家庭还算富裕,他决定让子女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商帮&&宁波帮。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离海不远,但自从跟其父到镇海后,他念念不忘那无边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他上学时最喜欢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在这里,他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  13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上海求学。到上海不久他就一头扎进吴淞船舶学校学起了船舶。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了重庆。在这里,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继续进大学深造,而是自做主张跑到一家银行当了一名小职员。  1938年,包玉刚来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在银行里积累的经验,在7年短短的时间里,他就从普通职员升到了衡阳银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直到最后的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前面的路途可谓一帆风顺。但在这时,他却辞职了,因为在这个方面没有兴趣,亲友对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刚与父亲一起携着数十万元的积蓄,到香港另闯天下。开始的时候做些小生意,积累了点钱,但接下来干什么呢?包玉刚想起了童年对海的向往,于是提出了海运的主意。母亲劝他,&行船跑马三分险&,搞海运等于把全部资产都当成赌注,稍有不慎,就会破产,父亲认为,香港的航运业已经十分发达,竞争相当激烈,而包玉刚对航运完全是门外汉,凭什么经营航运?但包玉刚主意已定,矢志在海洋运输业谋求发展。他一面继续做好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说服工作,一面四出了解有关船舶和航运的情况,认真研读有关航运和船舶方面的书籍。  包玉刚终于可以一圆自己的海上之梦了!虽然这个路程十分艰难,而当时他已经37岁了。  开始的时候,资金不够,在朋友的协助下,筹集了70多万美元,包玉刚专程到英国买回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虽然这艘船很破,但包玉刚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这艘船就是事业的开始。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因为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许多人都在嗤笑这个不自量力,不懂规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刚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对人说:&我的是,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他谋求的是长期则稳定的收入,这是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事实上,就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让包玉刚区别于其他的船主,最后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世界船王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包玉刚在经营方式上选择长期出租的同时,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在银行干事的经验让他明白资金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要使自己的航运事业迅速发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得到银行的支持。于是,包玉刚到处奔走,积极寻找门径。他找到了早年搞进出口贸易时结交的朋友&&香港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众所周知,香港英资汇丰银行是香港金融界的巨头,是100年来香港资金最雄厚的银行。  凭着自己流利的英语和娴熟的业务,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向汇丰银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达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笔贷款。稍后,包玉刚得到一个用100万美元买一艘7200吨船的机会,而且也找到了租主了,可是没有钱,买不下船,怎么办?于是包玉刚向桑达士贷款100万美元,100万美元!在当时绝对不是小数目,桑达士认为包玉刚简直是开玩笑,一无资金,二无保证金,万一赔了怎么办,但是包玉刚利用租船人迫切心情,竟然真的弄来了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桑达士对这个年轻人的毅力算是彻底折服了,他同意贷款给包玉刚。这次&空对空&的胜利,是包玉刚与汇丰银行建立借贷关系的开始。在后来的无数次借贷合作中,他以为本,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雄厚的资金来源。后来,包玉刚作为&亚洲第一人&荣任汇丰银行董事。[编辑本段]平身传奇  在海洋上,包玉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他并不满足,70年代,他决定逐步把重心转移到陆地上来。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九龙仓&之战。  在当时,&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企业集团之一。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暗中购入了大量&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约30%的&九龙仓&股票。而怡和财团属下的另一个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约20%的&九龙仓&股票,形势对怡和财团明显不利。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气势汹汹地调动了大批资金,以100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想把包玉刚从&九龙仓&中挤出去。包玉刚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奇迹般地在三天之内调集了21亿元现款,只花了两个小时,便使&九龙仓&股份增加到49%,彻底控制了这个企业。一向看不起华人资本的置地公司,不仅没有争得&九龙仓&,还伤了自己的元气。  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大涨了华人志气,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包玉刚在谈笑之间,调集了20个亿的事情,也成为一个传奇。  1985年,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夺得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1986年,包玉刚又一举收购香港另一个发钞银行渣打银行14.5%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的个人股东。船王&弃舟登陆&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至此,包玉刚的海上王朝和陆地王国都达到了顶峰。他的财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说他曾经考虑买下一个国家。他自己也开玩笑说:&我不愿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财产,因为害怕由于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脏停止跳动。&  [] []分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联酋航运船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