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目标管理“魔力四边形”目标

[转载]延伸5浪能走多远,后天下午小心一点
今天大盘高开高走,短线判断失误,要向大家表示歉意,但中线匡匡认为反弹看高一线的观点或许已从今天的放量长阳线中得到验证。上周五认为第一波上攻基本到达目标,今天上午最多还有1到2个小时上攻年线,之后回踩,然后展开第三波主升行情,今天的大涨是否就是主升浪行情提前展开,个人认为可能性并不大,从浪型上可以把这段看作是2610开始的第一波上攻延伸5浪,目前处于5浪3过程中,明天冲高后见5浪3高点,进入5浪4回调,后两天走完5浪5高点结束第一波上攻,进入2或b浪修正。
&&&&今天看一个几何解析图,根据绿色魔力四边形右下拐角提示,7/6下午进入一个重要时间转折点,排除误差情况,应该就是7/6下午到7/7上午。从今天走势看,这里很可能变成第一波反弹高点时间,原先计划这里是出低点。而今天尾盘高点2813正好是昨天匡匡在“魔力时空圈”发的神奇均线对后市大盘提示的反弹下一目标之一2813,一个点不差,但根据昨天神奇均线提示,这里并不是反弹终点,当然反弹最终目标看2900一线的观点,目前看来还算保守,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直播在年线附近提示减仓1成,目前保持3成底仓雷打不动,虽然之后走势证明,今天的操作是错误的,不过后面大盘打出短线高点后,还有回踩年线要求,甚至跌回年线下方可能性,到时匡匡还会看机会回补仓位。明天大盘预计冲高回落,收小阳线,高点注意,支撑注意。上周五在圈子里推荐的个股,今天总体表现还不错,这些票基本面优良,虽然短线爆发力或许差些,但都是中线思路,中线上涨潜力很大。明天继续直播大盘,大家注意及时进直播室吧。
以上小散观点仅供参考,据此买卖,风险自负。有不同意见和看法的朋友欢迎前来交流和指正,可加QQ好友与先生交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科学发展观与又好又快发展(上)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什么叫“好”的发展,提出了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共包含八类指标,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中国论文网 /2/view-481687.htm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又好又快 以人为本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的GDP达到了24.6万亿元人民币(3.37万亿美元),增长11.9%;对外货物贸易达到了2.17万亿美元,在世界上占第三位;外汇储备1.53万亿美元;这些成绩都是十分显著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区的差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还比较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由于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在环境和能源方面遇到的压力都比较大。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很多。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任何一个问题乘了13亿后就会放大得很大;任何成绩如果拿13亿来除就会变得很小了。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发展,也是适应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要求的一个重要理念。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在继承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它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也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又快又好发展”改为“又好又快发展”。将“好”字放在“快”之前,可以说是这次会议的精髓,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内在要求。   从经济发展理论上看,1970年以前西方国家多半是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它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均衡,这个理论可以说从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后一直是西方在发展方面的主导理论。但是在1970年以后,许多西方国家开始遇到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遇到了经济发展减缓、甚至出现“滞胀”等方面的问题,因而就提出了一个“宏观调控魔力四边形”理论。它包括四个指标,即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把原来的两个目标变成了四个目标。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和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消除贫困问题,日益受到普遍的关注。经济发展的目标又增加到6个。西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考虑这六个目标的平衡,这也应当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   本文着重探讨了什么叫“好”的发展,提出了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共包含八类指标,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维护并且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财富主要是人民群众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实体经济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当代的经济活动模式就不仅仅是实体经济活动,还有虚拟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主要依托的运动。虚拟资本主要包括信用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些虚拟资本本身不能单独运行,必须和实体资本相配合在金融平台上以证券等为载体来运行。虚拟经济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来提高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间接地创造社会财富。例如股市就可以起到扶优汰劣、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运行的效率,间接地创造社会财富,但上市公司才是真正创造财富的源泉。股市可以使那些好的上市公司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得到更好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胡锦涛同志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又专门讲了一个共建共享的问题,认为“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就是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只有大家去努力地创造财富,才有可能不断地去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一)社会财富的宏观分配,要保持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社会财富同步增长   从社会财富的宏观分配来说,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财富,一部分由国家通过税收的方式集中起来,形成国家财产,用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保障国家安全、扶助弱势群体等方面;另一部分则应当转化为人民群众私人的或共有的财产,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是相辅相成的。   2006年“两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审议并且以高票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的制订历时13年,九届、十届两届人大常委会共进行了7次审议,然后再提交+届人大五次会议进行表决,就是因为审议过程中有许多人不大了解这部法律的意义,甚至还可能有误解,需要通过审议不断地统一认识,不断地完善法律条文,让大家理解其实质。《物权法》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民事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作用是明确物的归属及调整各类权利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便于对各类物权的保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不断增加,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倍受关注,这就产生了制定物权法的客观需求。有人说《物权法》是保护富人财产的法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物权法保护国家的、集体的和私人的财产,而不是只保护富人的财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私有财产也迅速增加。我国的住房自有率为72%,城市和农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的拥有量超过了100台,当然这不是说农村中每家都有,但说明大多数人家是有的,可能有的一户有几台。只有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才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劳动的积极性。所以发展好的首要标准,就是尽量保持社会财富和人民群众的收入同步增长。2007年GDP增长了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5%和12.2%。可以看出人民的收入基本上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增长的,当然遗憾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比城市居民的增长幅度小一些,这也是由于当前仍然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但总体来看是在同步增长。决不能像“文革”期间那样,人民群众收入在10年内基本上没有增长。那时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工资只有55元,一个二级工
38.61元,十年中基本上没动。因此,衡量科学发展观是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首先就应看人民群众的收入是否与社会财富同步增长。      (二)就业是民生之本   第二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就业。2007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就业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是严峻的。就业问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年我国有900万到1,000万人从各类学校毕业,都需要就业。二是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目前的下岗工人存量大约还有600万人,每年还有一些增量。三是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每年需要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在900万左右。我国虽然一年解决了约1,200万人的就业问题,但就业压力还是很大。   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实际上是将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使种粮人变成吃粮人,这样才有可能促进工业化的进程,才有可能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否则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或者每户只有那么一点土地,就不可能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在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必须要走的道路。根据我的初步研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0%减到30%,在英国大概花了200多年,一直到1850年左右实现,采取的办法是剥夺农民的土地,把农民赶到城市里做工。这一进程美国大概花了100年,即从1820年到1920年,采取的办法是兼并,即由农村实力强的农户兼并那些实力弱的农户的土地,失地农民进入城市,一部分到工厂做工变成工人,另一部分人自己创业。到2007年底,我国城市人口占44.9%,如果要达到70%还要提高25.1个百分点。近年来,每年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使城市人口增加1个百分点左右,这样算起来大概要20多年才能够基本实现城市化的目标。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又一定要合理有序地进行,不能简单地把农民引到城市来。政府要考虑他们进城后的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拉美的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等繁华的大都市中存在大量贫民窟那样的现象,决不应在我国出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活跃劳动力市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必要保持一定的失业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三)稳定物价   以人为本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是要稳定物价。人民的货币收入提高后,如果物价上涨的速度和收入提高的速度相同,就等于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所以一定要稳定物价。坦率地说,从虚拟经济的原理来看,通货膨胀是大趋势,物价总体水平总是要逐渐上涨的。但我们要努力使物价总体水平的上涨稳定在一定的幅度内,不至于造成明显的通货膨胀。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在5%以下是可以承受的、温和的通货膨胀。   我国前几年总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2006年居民总的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了1.5%,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的价格上涨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2%,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5%。   公众对物价的感觉可能有时与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不大一样。有人感觉2006年物价涨得不止1.5%。这是因为价格指数是抽取若干种商品的价格加权平均后得出来的。房价虽说上涨了5.5%,但它没有包括在价格指数之中。从2006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到隐藏着一个危险: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格上涨了6%,如果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格继续上涨,而企业的消化能力有限的话,就会引起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实际上,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物价不断攀升。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2006年上涨4.8%,其中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由于物价与民生密切相关,因此一方面要努力采取措施稳定物价,防止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增加职工的工资,以稳定并改善其生活水平。   有些人把通货膨胀简单地理解为所有的货物都涨价,这是不准确的。通货就是货币,可以用它来交换各种商品。从货币的发展历史看来,自从1821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开始对当时广泛发行的纸币起保证作用,金本位制也逐渐在欧美各国广泛流行,1870年开始成为世界通货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金本位制逐渐退化为金汇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为外国中央银行购买或出售黄金规定了最低的美元价格,1958年欧洲主要国家规定在国际支付中可用各该国通货自由兑换成黄金或美元。但1971年美国在国际支付中停止按固定价格(每盎司35美元)将美元自由兑换成黄金,此后国际货币体系变成以美元及其他纸币为基础,而黄金在世界汇兑中的官方作用就此结束。货币从此与黄金彻底“脱钩”,不能按固定价格自由兑换成黄金。   在货币脱离了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以后,货币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虚拟化了。这时货币只凭一个国家的总信用发行,成为不兑换纸币(fial money,又称为法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的价值就只能用它的购买力来衡量,就是说全社会的商品加劳务总量除以全社会的货币总量。货币的购买力越强,这个数就越大,就能用比较少的货币购买比较多的商品和劳务。如果货币总量比商品和劳务总量增加得多,货币的购买力持续降低,就会形成通货膨胀:反之,如果货币购买力持续增强,就会形成通货紧缩。由于货币购买力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故货币的价值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动,通货总是在膨胀或紧缩。如果在一年内通货有十个月在膨胀,就可以说发生了短期的通货膨胀;如果是一两年、两三年都这么膨胀,就是中期的通货膨胀;如果时间再长些,就是长期的通货膨胀。      (四)缩小贫富差距   以人为本的第四个方面的指标是缩小贫富差距。关于贫富差距,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基尼系数是一个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贫
富差距的系数,它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0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也确实有它自己的特点,它与我国发展不平衡有关。首先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倍以上。其次是东西部差距,东西部发达程度相差比较远,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因此西部农村中最穷的人和东部城市中最富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就变得很大。如果将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分别计算,则都在0.4以下。由此可见,缩小贫富差距,首先就要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其次是缩小城乡和地区内部的差距。   还有一个系数,就是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非常重要的系数一一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体现居民家中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吃饭是必须要保证的,只有首先保证食物的消费,人们才可以去进行其他的消费。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43.1%,城镇居民为36.3%。这充分说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般都在20%以下,有些国家甚至在10%以下,就是说吃饭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但在我国还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我国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200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2007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大概是4,320万人,在我国13.3亿人口中大概只占到3.3%,但从绝对数字来看这个数字还是不小的。世界银行衡量贫困人口的标准是每天收入小于1美元,按2007年底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大约相当于年收入1,300元。按照这个标准,我国还有约8,000亿相对贫困人口。由此可见,缩小贫富差距特别是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主要是在农村),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五)社会财富的三次分配   缩小贫富差距,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努力让穷人变富,这就涉及到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要让那些善于创新并且努力工作的人们得到更多的报酬,让他们先富裕起来。在初次分配中必须贯彻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质量和供求关系来进行分配,各种生产要素也要按贡献参与分配。如果初次分配也吃“大锅饭”,就起不到鼓励人们创新和创业的作用。政府不应直接干涉企业内部的分配,但可以通过劳动立法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及用工制度来进行调节。   二次分配要讲公平,即政府要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所谓“全面”,是指它应该覆盖城市和农村。所谓“系统”,是指它应该是一个三维结构,包括4个方面: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医疗保障、工伤和意外事故保障等;它应该有4个层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它应该有4支支撑力量:单位、个人、政府和社会。只有这样一个三维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够是一个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个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是要有不同的力量来支撑的。例如社会救助,即最低生活保障,必须是政府的职责;社会福利是要政府和社会来共同努力的;社会保险主要应该是由单位和个人来承担,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在我国也是这样,社会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就是社会统筹由单位缴款。个人帐户按照一般的规律应该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款、成为一种强制的储蓄。我国个人帐户也逐渐在建立并完善,但是个人帐户的比例还是相当小的,而且主要靠个人缴款。这种社会保障体系我们称之为双层社会保障体系。商业保险主要是由个人承担的,个别情况下由单位承担一部分,它是商业化的,按照保险的风险原理来运作。   第三是要“适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只能与社会发展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不可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那么高的水平。如北欧,那是高度社会保障的国家,我国不可能做到像它们那样。   再一个就是“公平”。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是代内公平,二是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就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享受社会保障的水平应该是大体一致的。我国目前就存在这个问题,从机关退休的和从企业退休的人员的社会保障程度不一样,出现了所谓的“代内不公平”现象。笔者在全国人大工作时收到很多人民来信都反映了这个问题,说明明是同班同学,但退休以后待遇不一样。有的说的更白,说我并不是活不下去,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凭什么同班毕业的,他从机关退休的就拿1,500元,我从企业退的才拿六七百?在开“两会”时有的代表也讲到这个问题。丈夫大学毕业,是企业的总工程师;夫人没有读过大学,在政府机关工作,但是退休以后,夫人拿的工资比丈夫还高。这就是“代内不公平”,我们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这次公务员调资也适当增加了从企业退休的人们的保障,但总体上这个差距还没有完全解决。第二个是代际公平,现在这代人缴纳的社会保障金,是给上一代人用的;但是到这一代人退休的时候,可能就难以享受到同样的社会保障水平。这是由于人口趋于老龄化,加上独生子女,下一代就业人数的比例可能会减少,而他们要供养的老人的数量可能会增多。因此国家现在就要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考虑到这一代人退休的时候,也要保证他们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这就是代际公平。   最后一个是“有效”。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就有一个问题。有一些老职工原来的工资里没有包括社会保障部分,因为原来国家都包下来了,而现在他只剩几年就要退休了,那么他肯定只缴纳了这几年的社会保障金,个人帐户也非常有限,难以有效地实现保障。有的地方采取所谓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一一俗话说是买断工龄的做法,但实际上由于不够规范,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的地方简单地出2万块钱就解除了劳动合同,实际上这2万块钱解决不了老职工的保障问题,等钱用完了他还得找政府。有的地方拿了很多钱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老职工还不满意,因为他是从垄断企业退休的,他觉得在岗的人拿的比他多,所以即使他拿10万元也还不满意。总而言之,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所谓的改革成本或者转制成本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这个成本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劳动者本人来承担,而应该由政府和单位来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管是社会统筹也好,个人帐户也好,目的是为了增值;但实际上我国现在的各地收缴的社保费用,不但增值的比较少,反而挪用的比较多。所以,必须使它能够有效,就是要使得社保基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收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它在将来能更好地起到保障作用。因此需要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在,我国政府正沿着这个方向在不断地努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在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是指要讲社会责任,就是让富人们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条件。各国都有这样的做法,我国一般叫做慈善事业或社会福利事业。我国的慈善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当然这需要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在《企业所得税法》修改中也加进去了一条内容:企业捐赠金额相当于企业利润12%的部分都可以得到扣除。原来送审的条文是10%,但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时觉得为了鼓励捐赠起见应该提到12%。笔者认为个人捐赠也应当有税前扣除的规定,以鼓励个人的捐赠。(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ppt4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史世伟博士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 从“经济奇迹”到克服“德国病”
目录 德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经济活动的框架条件和社会政策 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3. 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措施
德国经济区位 德国排在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前列,是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拥有8250万居民,也是欧洲联盟(欧盟)内最大、最重要的市场。2007年德国实现了24230亿欧元的 国内生产总值(BIP),相当于人均总值26856欧元。这一成就首先是建立在对外贸易的基础之上。德国的出口总额达到9670亿欧元(2007年),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因而被视为“出口世界冠军”。 对外贸易的发动机主要是工业,约占出口总额的87%。这样,德国经济立足全球的程度非任何其他国家可以比拟。 德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鲁尔区(向高科技和服务中心转型中的工业区)、慕尼黑大区、斯图加特(高科技,汽车)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金融)、科隆、汉堡(港口,空中客车飞机制造,传媒)和莱比锡。
从国际比较来看,德国的生活水平很高。 工人的月均毛收入约为2500欧元,职员为3400欧元。德国也以物价稳定政策而著称―年通胀率在2 %以下。
最重要的经济部门 和所有西方工业国一样,近几年德国经济 也在经历结构性变革。工业的作用日渐淡化,而服务性行业正在逐渐取而代之。同时,工业依旧是德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与英美等其他工业国相比,德国具有广泛的基础:800万人在工业企业中工作。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是道路车辆制造(2270亿欧元,777000名雇员),接下来是电气工程业(1520亿欧元,799000名雇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