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破局专家

六大挑战突显 银行怎样破局
|零售银行|转型|转型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六大挑战突显 银行怎样破局
  文/张晋才
  近年来银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不良猛增、存款分流、净利润增速下滑……面对这样的局面,银行将如何面对变革,而变革后银行将会发生什么改变呢?
  银行业,这个在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自身极大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助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2014年对银行业来说是挑战重重的一年,不良猛增、存款分流、净利润增速下滑等问题接踵而来,并将成为长期伴随银行业的挑战。
  反过来说,2014年又像银行业的变革元年,习惯了坐收利差的银行将面对更多来自同业机构、证券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还要与利率市场化、同业监管趋紧等大环境抗衡。
  中国经济在告别了GDP两位数增长后,努力保持在GDP增速7.5%左右的“新常态”下,在三期叠加、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背景下,与实体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银行业也迎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回过神的银行们将如何面对变革,而变革后银行的座次是否会有所变化,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挑战一:直接融资比重逐年下降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突出表现在房地产行业蛰伏、制造业低迷、资源等产能过剩行业迅速衰败、贸易链纷纷断裂等,这些都对银行业资产质量造成极大压力。而金融体系的发展也日趋多元化,直接融资比重逐年增加,银行业不仅要面对“蛋糕做不大”的局面,还要面临“蛋糕分得少”的挑战。
  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较2013年下降5%,企业对融资需求并不旺盛。虽然2014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例较上年有所上升,但考虑到股市回暖、债市持续增长等情况,2015年银行的总体份额增长趋势仍不容乐观。
  挑战二: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
  负债端
  在互联网金融的煽风点火下,金融脱媒进一步加速;在人民银行的不对称降息的直接影响下,银行负债端成本显著提升。一般存款向理财产品和同业存款转化明显,2014年四季度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低于10%,10月环比还出现负增长。进入2014年以后,相比M2增速的变化,银行存款增速低于M2增速2-3个百分点,这中间的差额很多就是变成同业存款的那部分。
  在存款流失加速、存款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民银行扩大存款浮动区间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存款争夺战,抬高负债成本。在各行相继把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情况下,将极大压缩银行业利息收入,个别银行可能会降低净息差15bp,影响净利润增速高达10个百分点。在存款基础最好的四大行都纷纷选择一浮到顶的情况下,其他银行别无选择,不做是死,做起码晚死。2015年争夺存款的战役,刺刀要见红了。
  利率市场化有望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进一步加速,首当其冲的就是放开存款利率,互联网金融也有风借火势的欲望,进一步增加金融脱媒的速度,这不仅对银行的经营是极大挑战,也会大大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综合考虑金融脱媒、利率上浮等影响,2015年银行负债端成本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资产端
  资质较好企业是银行贷款发放的主要对象,反应资质较好企业融资成本的“AA级企业1年期中票发行利率”,2014年以来并未有明显的上涨,因此即使放开贷款利率的上浮区间,对资质好的企业的贷款利率也难有明显上涨。
  同时,人民银行不对称降息虽然规定贷款利率下降40bp,但实际操作中银行并未足额下降。可以部分反映市场利率变动的贷款基础利率或优惠利率由降息前的5.76%下降至现在的5.51%,下降25bp,低于1年期基准利率40bp降幅,说明银行还是有所保留。2014年年末资产收益承压的趋势还将延续到2015年,资产端收益率或许不会降低,但要提升也很难。
  挑战三:监管趋势两极分化
  同业业务监管
  银行同业业务在两年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表外业务一度也成为舆论和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2014年,监管部门对同业业务进行了反应迅速的围追堵截,曾经一度高收益的同业业务范围越来越窄,想做高收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上市银行的三季报同业资负大幅收缩,预计针对同业的监管收紧在15年也将持续。
  同业业务监管“堵”的同时,“疏”的道路似乎并不畅通。曾经被银行和市场热切期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展情况也不乐观。对基础资产限制过多,只能发行优质资产,起不到打包收益平衡风险的目的,还要自留5%证券。更要命的是,监管机构对信贷资产证券化态度非常保守,审批环节多、交叉审批、审批态度不明确都制约了银行发行的积极性。另外,信贷资产证券化本应探索一条拓宽交易所债券发行的渠道,但人民银行对此似乎十分谨慎,所以就出现了资产证券化项目被叫停的一幕。各行难以用足试点额度不说,初期的热情似乎也快消磨殆尽了。
  在没有出口的同时,银行似乎也只能联络信托等机构,积极寻找资产出表、规避监管的新途径。“猫鼠大战”会在2015年进一步升级么?
  传统业务监管
  在同业业务监管收紧的同时,针对存贷传统业务的监管有放松的趋势。人民银行将同业存贷款纳入一般存贷款口径,存款准备金初步定为零,这一政策将会降低大多数银行的贷存比考核压力,增加存款调节能力以应对存款偏离度指标考核,还有可能通过进一步调整合意贷款口径放松对贷款方面的限制,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先做到经营市场化。这些放松监管的举措在银行稳定传统业务经营、提升利息收入方面都有所帮助。
  金融混业监管
  从大趋势来看,放松对金融混业经营的管制是世界的趋势,中国也将跟随趋势。深度结合的银行、证券、保险将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竞争力和一站式金融服务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盈利水平。但混业监管的放松也可能让银行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证券、货币基金、p2p、支付机构等虎视眈眈的狼群可能进一步蚕食银行的利润。
  挑战四:资产质量进一步下滑
  受银行股改、央行放水、剥离不良资产等有利因素的促进,银行业不良资产持续下滑,在2011年达到最低点。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外需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经营恶化等不利因素,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也水涨船高,季度环比增速由负转正,不良额、不良率“双降”似乎成为历史,2014年更有加速上升的趋势。
  201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进一步增长,环比增速由上季度的7.48%增至10.46%,首破10%。关注类贷款环比增速11.96%,还要高于不良贷款增速。大多数银行不良贷款还没有完全释放,很多银行出于业绩压力还在控制不良数据,不良加速“双升”似乎才刚刚开始,2015年更加不容乐观。
  2014年长久以来作为储存利润平滑业绩的拨备覆盖率在2014年下降26.15个百分点,个别银行将会在年终逼近150%的监管红线。作为结果,直接反应当期利润的贷款损失准备则上升了1272亿元。在不良率还将持续攀升的2015年,还将有更多的银行利润被不良资产吃掉。2014年不良见顶的迹象迟迟没有出现,2015年可能也不会出现。
  挑战五: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一直屡遭诟病的“净息差”虽然不完全是银行业利润丰厚的原因,但也确实是银行业“轻松赚钱”的不二法宝,更是衡量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在“四万亿”超级泄洪拉低净息差之后,2012年银行业净息差最高上涨至277个BP,但这一指标随着利润增速下降、不良增速上升,也调头向下,2014年一度低至258BP。虽然2014年下半年有所反弹,但受不对称降息的影响,2015年净息差还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股改后,在倚重信贷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促进下,银行业始终保持净利润增速20%以上的高增长。但2013年起,受大环境的影响,银行业初现疲态,2014年,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降至14%左右,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更降至10%以下。预计2015年净利润增速将进一步下滑,不排除有负增长的银行出现。
  挑战六:多元化竞争加剧
  银行从诞生之初,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将短期、小额资金集中起来,通过分析进行期限错配产生收益,管理控制风险保证利润。而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各种衍生品将风险进一步分散,多种直接融资渠道也补充了银行的作用,站在他们肩上的互联网金融,不得不说是对传统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威胁。
  互联网金融具备透明度高、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等的先天优势,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民众教育程度提高,必将对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它既能增加直接融资的参与者、也能拓展直接融资的渠道、还能让项目更透明、风险更分散;它还可能进一步改变银行的盈利结构,使银行彻底沦为结算的工具。
  2013年6月上市的余额宝已经初露锋芒。在此以前,无论是大妈排队哄抢国库券还是股市惊天突破6000点,似乎银行内的存款都不为所动,存款余额增速也一直维持15%以上。可余额宝这个导火线,点燃了银行存款转移的火药桶。2013年6月以后,银行存款增速节节下行,拉存款越来越难成为银行从业者的普遍共识。不仅存款难拉了,而且存款成本升高了,理财产品火爆的背后,是民众不再甘于只拿微薄利息的心。
  此外,互联网分期金融、P2P网贷、股权众筹等新兴模式正快速发展,随时准备分食原属银行的份额。
  改革推进、监管趋紧、经济下行引发的资产质量下行是所有银行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经历这些的银行业似乎要面对自股改以来最困难的一年了。作为与宏观形势关联最紧密的经济部门,银行想独善其身不太现实。但从另一方面想,在暴风雨中还能屹立不倒的,就会变成真正的“万吨巨轮”。到底是大清洗还是大洗牌,到底是全线败退还是有人获益,就看面对市场的反应和贯彻决策的执行力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具备什么条件的银行能逆流而上?
  ? 能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稳住存款特别是核心存款的;
  ? 适应实际利率走高带来风险不断增加的现实,并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
  ? 能根据利率市场化推进程度迅速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
  ? 迎合居民加杠杆意愿从消费贷款公司、互联网公司虎口夺食的;
  ? 能见缝插针积极开展高收益投行、资管、出表业务的;
  ? 能适应混业监管放松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
  ? 能应对甚至利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智能家居应该如何破局?--百度百家
智能家居应该如何破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智能家居走向“朋友圈”战略:美的苏宁的物联智能“核聚变”
今年以来,智能家居仍在大热,不仅传统家电企业一直在谋划未来布局,连联想、360都一脚伸进智能家居行业,更不要说诸多以“智能家居”概念进行创业的中小创新公司了。
的确,智能家居是下一个风口,但何谓智能家居,各家企业都是基于自己的传统优势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概念,不仅关于智能家居的定义尚无明确说法,反而还让用户一头雾水。
智能家居应该如何破局?
5月28日,美的空调与苏宁易购联合发布了“智能+”计划,共同推动物联网智能空调的普及。其中,针对今夏空调旺季,双方签署了一份50万套的物联网智能空调采购订单,并在6月4日-6月7日开展“智能空调节”促销活动。
物联网智能空调?这似乎又是一轮新概念。空调,作为家居核心产品,又加上盛夏来临,物联网智能空调再经美的和苏宁两大企业的联手推动,的确非常吸引眼球。
不过,细细剖析来看,美的这次打出物联网智能空调,并非心血来潮的营销之举,而是基于家电企业对空调产品本身的理解、对智能家居的深入研究之后,提出的“智能+”新思路。而与苏宁的联手合作,更是进行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渠道布局,共建物联智能生态圈。
老牌家电企业的智能探索,加上苏宁销售之力,不仅是明智之举,也许这一合作或将掀起一场物联智能的“核聚变”。
智能家居不等于“用手机控制”
究竟什么样的空调才称得上“智能空调”,这是目前许多消费者疑惑的地方。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吴文新认为,真正的智能空调,绝不是简单的智能手机控制,而是要真正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互连、互通、互懂。
不止吴文新有此看法,推出悟空i8智能插座的银河风云公司董事长曾雨也曾表示,智能家居产品不能来自天上,必须接地气。什么手机指挥家中一切智能设备等设想,其实大多来自企业的想像,想像人们会如何用,这就是不接地气。
联想神奇工厂CEO陈旭东也说过,他家里试装了一些智能家居产品,但最终他发现,用得最多的就是一个遥控窗帘。叫好不叫座,其实正是当下智能家居行业的一大困境。
事实上,就空调而言,诸多企业都在探索智能空调之路,甚至有企业把空调与微博绑定,似乎能让空调自己发个微博,主人用微博控制一下,就是智能了。
不能用企业自己的想像去思考消费者,这一直是美的在“智能+”战略上的核心。其实美的智能空调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通过WiFi实现空调和手机的连接,通过APP终端实现对空调“远程控制、温度调节、电量查询”等功能。
这一过程中,可以实现手机替代遥控器,这是智能空调发展历程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目前大多数主打智能空调的企业都处在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通过蓝牙装置,实现空调和“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借助“可穿戴设备”即时监控人体对环境和温度的需求,将数据反向输送给空调,辅助空调的智能控制和功能优化。目前,美的智能空调已经率先实现了和小米手环的连接,实现联动控制、数据交互和智能优化等功能。
在第三阶段,美的则注重与其它智能设备的互动,通过云平台之间的互通,实现多APP平台控制,让智能空调和其他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这次美的和苏宁的合作,就是基于“美的云”和“苏宁云”互连互通,实现“美居”和“云居”的双平台控制,共享双方大数据。
不少智能家居企业的野心很大,一上来就设计了全套的智能家居产品。冰箱、电视、空调,家居里的任何一个大件,每一个产品领域的硬件生产、质量保证、售后服务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个企业能吃遍天?
不得不说,能设计全套智能家居硬件的企业,本身就需要在家电行业多年的经验,这样的企业并不多。更何况这种“全套”的思维方式正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而不是为消费者着想的思路。
美的“智能+”战略其实是从一个点突破,先把智能空调做好,与此同时,与“苏宁云”合作,让智能空调可以与其它家电企业的产品互连互通,共同完成智能家居大战略。
互连、互通、共享、共建,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思考原点。
“智能+”计划背后的“朋友圈”战略
对于美的和苏宁来说,这次双方的联手,都是一次加码“朋友圈”的大战略思考。
以这次合作为例,用吴文新的话说就是,美的和苏宁以“智能+”计划为核心,全面打通“用户、产品、渠道”方面的壁垒。扩大“朋友圈”,共同合作,不仅是双方企业自身转型的需要,更是从消费者层面的思考结果。
从美的方面来看,首先,将物联网智能空调从概念落地到真实产品,以“接地气”的思路让用户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产品的使用价值;其次,美的推出全系列物联网智能空调产品线——15个系列,49个型号的产品,包括空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除湿机四大品类,不同产品之前还可以联动,务实地实现小范围的“智能家居”互联;第三,“从线下体验,到线上购买,再到安装服务”的全流程管控,依托于云平台、大数据的支持,让智能空调更加容易贴近消费者。
美的集团去年3月份即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作为集团旗下的重要一环,美的空调对于“空气智慧管家”的规划,美的已经全面打通“空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除湿机以及风扇”等产品之间的互连,实现了对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的全方位调节,同时与更多的美的系家电产品的打通,未来还将通过更多云平台与其他品牌和品类的产品智能交互。
不仅美的自家产品需要互联,甚至还要与其它品牌产品互联互通,这是未来智能家居的长远发展战略,这是美的扩大“朋友圈”的初衷。
而对苏宁来说,互联网创新时代对零售业提出了新的需求,苏宁也需要进入数据及渠道价值再造的新阶段。苏宁云商首席运营官侯恩龙表示,苏宁在进行“互联网+”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规划了“一体、两翼、三云、四端”的战略布局,从物流、金融、数据等方面针对“互联网+渠道、商品、服务”提出了苏宁个性化的互联网+零售发展路线,就这是:在建设消费者平台的过程中“+渠道”,在提升产业链价值的过程中“+商品”,在构建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服务”。
据悉,苏宁近期将推出的超级智能APP“苏宁云居”,将联合上游厂商合作定制百万台量级的明星家电产品,首批名单即包括与美的共同开发的智能空调。
智能时代,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已经不合时宜,尤其是智能家居行业,产品品类多、涉及的品牌多,真正能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玩法,真正能打中消费者痛点的玩法,其实正是扩大“朋友圈”的思路,合纵连横才是根本。
从“制造业+渠道商”看“中国制造2025”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看,美的智能空调不只是美的与苏宁从不同层面简单联手那么简单的物理合作,而是苏宁与美的“化学合作”的结果。
吴文新表示,美的和苏宁已经打造出了新型的、成熟的商品合作模式。首先是双方的联合办公,两个企业团队共同制定营销策略,开展个性化运营,打通服务体验,以有力促进营销;其次是数据开放共享,苏宁将1.67亿会员与美的进行开放共享,借助精细化的粉丝运营和精准的会员营销,双方正在开发专属美的会员营销产品和服务,增强用户粘性;再次就是C2B反向定制模式,可以结合美的产品诉求,深度挖掘用户数据,打造专属于美的爆款单品。
双方针对今夏空调销售旺季,签署了一份50万套的物联网智能空调采购订单,并宣布6月4日-7日期间,开展业内首届“智能空调节”促销活动。智能空调是未来发展大趋势,吴文新表示,预计到2015年底,美的物联网智能空调在苏宁体系的占比将超过30%。
据了解,苏宁还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推出“线下智能体验计划”,消费者可通过苏宁易购及苏宁门店,享受美的智能空调的“产品体验、专业导购、支付、配送、安装、维护”等一站式服务。
如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称,互联网+已经是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而“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如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所称,合作、让美的融入到各个系统和平台中去,这是美的的未来大方向。
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在“2015中国经济媒体领袖春季峰会”同样表示,要扩大互联网+的“朋友圈”。这次美的和苏宁空调“智能+”计划的发布,是制造业与渠道商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化学合作”,制造加渠道、产品加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打中用户痛点,让智能家居产品更接地气,更符合消费者需求。
行业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3500亿元以上,智能空调是未来发展大趋势。美的与苏宁,两家重要级企业的合作,无疑是对未来智能家居领域的一次新探索,探索产品发展之道,引领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进入“快车道”,同时探索直面消费者的渠道之变。
美的和苏宁,在共建物联智能生态圈、试图掀起一场物联智能的“核聚变”之外,两家企业共同面向“互联网+”的转型、“制造业加渠道商”的联手,也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转型样本。
阅读:185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190
阅读:15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在创新乏力的节点,iPhone即便通过提升存储容量来满足用户预...
首席娱乐官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
果粉俱乐部
首席娱乐官
扫描二维码下载 新闻手机客户端智能电视如何破局:依托浏览器
导语:华数传媒从2月25日停牌至今,源于阿里巴巴将入股华数,或持有后者20%的股份。阿里抢占客厅的心情愈发急切。百度、腾讯、小米、360甚至苏宁在客厅领域都有所布局。智能电视想象空间太大, 谁也不敢怠慢。
文|罗超华数传媒从2月25日停牌至今,源于将入股华数,或持有后者20%的股份。阿里抢占客厅的心情愈发急切。百度、、小米、360甚至苏宁在客厅领域都有所布局。智能电视想象空间太大, 谁也不敢怠慢。智能电视的本质:家庭应用平台智能电视意义不亚于智能手机。它正在重新塑造一个新的生态。在视听内容上会带来全新的体验;可加载第三方应用则赋予智能电视无穷的想象空间。在乐视、小米、百度和阿里这几个互联网鲶鱼进入后,2013年智能电视突飞猛进。人们通过智能电视、盒子、影棒、机顶盒等多种方式享受更加愉悦的视听体验。但是,智能电视目前只解决了&视听内容&的问题。在加载第三方应用这一点上,它表现不佳。绝大多数智能电视暂时还只是&能更加方便地看更多节目的电视&。乐视在这方面走得算比较远的,支持京东、巧虎等少数应用,但整个生态还是非常冷清。LETV Store目前应用数量只有1000多个。安卓生态的应用是百万级别。智能电视App与安卓App是几乎平行的生态,它们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产品需求和交互要求。 智能电视应该可以支持一些具有特色的应用,例如:l
客厅娱乐:游戏、KTV、家庭影院、家庭活动APP、家庭照片管理;l
教育应用:亲子应用、儿童学习、儿童玩乐、家校互动;l
生活应用:小区管理、日常缴费、电视购物、电视定餐、远程围桌;那么智能电视生态不够繁荣的根源在哪里呢?答案是封闭。智能电视困境:各家做各家的系统智能电视要支持第三方App,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系统。传统厂商早已基于安卓打造自有操作系统,例如长虹有TVOS,创维有天赐,海信有VIDDA。TCL与海信、长虹联手发起中国智能电视产业联盟(中智盟),并基于安卓推出了STV OS操作系统。还曾推出基于WINDOWS和安卓的&双系统智能电视&。一些厂商基于Linux开发的系统,几乎没有应用,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包括阿里智能TV OS和LeTV OS在内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安卓的,尽管阿里可能不承认。但这些系统无一例外都是封闭的,每个厂商都想自己有自己的系统,有自己的开发者,有自己的应用市场,进而有自己的生态。各自为战,生态不可能繁荣。开放解决方案:智能电视得靠浏览器如果要选择,我认为Chrome OS更适合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你可以认为它是基于Chrome浏览器的OS,浏览器承载的是WEB形式的信息、应用和服务。WEB应用有几个特征:1、更开放;2、适合云;3、多终端。这些特征正是智能电视所需要的。1、开放的智能电视:通过浏览器,可以突破每家智能电视厂商的封闭生态。用乐视TV看很多内容需要付费才可以,你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土豆看,你可以用翻墙插件看Youtube、Hulu,你可以在与TCL合作的TV+上看搜狐视频的内容。这就是开放。2、依托云的智能电视:通过浏览器,可以实现云端交互、存储和计算。智能电视没有键盘鼠标,触摸屏离太远,手机成为最适合的遥控器。基于WIFI或者4G的遥控均是利用云端通信。家庭的安静封闭特征使得语音交互有了用武之地,这也极度依赖云。环境固定可以满足浏览器应用永不离线和高速联网的需求。3、多屏互动的智能电视:智能电视是属于家庭成员共享的设备,而成员自己也有各种设备。这些设备需要连接起来,实现部分数据的共享。远程控制家中视频的下载、成员之间分享照片、手机里的视频投射到电视上、IPAD和客厅的电视节目进度条同步、避免在电视上重复录入一些网站的账号、密码,等等。这在业界被称为&多屏互动&,它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苹果的封闭一体化模式。操作系统、硬件都是苹果的,每台设备都需要同一个iCloud ID激活,在系统层面实现数据同步。小米、苹果,都是类似的思路。这确实可以带来一致的体验,但用户必须使用同一厂商的设备。对用户而言,这是封闭的。他用iPhone就必须等待传说中的。第二种方式则是开放多屏模式。第三方浏览器承载服务,不同厂商的智能电视、不同的操作系统,均可以安装第三方浏览器。UC浏览器现在已经有了手机浏览器、Pad浏览器,刚又推出了TV浏览器, 何小鹏说还将很快推出PC浏览器。通过浏览器的云端同步和大数据共享能力实现多屏互动。典型的场景是,用户在手机UC浏览器上安装TV遥控器插件,然后在智能电视上打开TV浏览器,只要手机和TV连上了同一个WIFI,手机遥控器就会自动连接TV浏览器。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控制电视,包括滑动页面、播放视频等。手机成了智能电视的键盘+鼠标+遥控板。UC浏览器TV版还支持TV和手机的视频同步和跨屏支付。用户在TV浏览器看着一个视频,要出门了,想把视频带出去,这时就可以用手机UC浏览器扫描视频旁边的二维码,轻松实现跨屏浏览。4G时代,网络也没问题。如果用户在热播剧中看到非常喜欢的一件衣服,则可以马上在淘宝搜索同款,通过手机UC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不久的将来视频内容中的植入广告与电商网站一定会打通,用户看到什么想要的就可以马上下单,这将带来更多的跨屏支付场景。UC浏览器TV版是中国第一个TV浏览器,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PC浏览器和手机浏览器跟进。电视浏览器将成为打破智能电视封闭僵局的解决方案,让智能电视真正智能起来,超越电视,变革客厅生活。微博@互联网阿超,微信SuperSofter
Chrome 里的 IDE 工具,支持调试等功能。
ios下载管理器
最新的Chrome OS高端笔记本,超高分辨率,超长续航,全新的 USB-C接口
提供Chrome商店中优秀的Chrome插件推荐与下载服务
创业者服务?中国怎么破局?
·本帖位置:
·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相关个人发现问题,请邮件与我们联系(邮箱:xhwjbx@xinhua.org),中介或代理机构勿扰。
值班斑竹:
中国怎么破局?
14:21 发表
——美国资本集团玩弄世界经济的秘密(一五一) 美国资本集团的精英们在面对一场史无前例的美国经济大衰退中,正在利用金融大危机做一个战略大局,为现在的美国对手和未来的潜在的美国的对手做局,这已是非常明显的行为。这就像一个军队在溃败时,做战略撤退,为未来的战局布局一样。对此,我已经在日的博客中做了阐述。对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各国、以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现在被称为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战略布局,可以说至今已经基本达到目的。因为这些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已经被纳入了美国资本集团精心布置的一个大局中,难以摆脱与美国的金融大危机和经济大衰退同患难共命运的圈套之中,也就是无法摆脱被美国资本集团控制和调控的局势。这是美国资本集团的精英们几十年来长期设局,过去西方发达国家又没有人能识破美国资本集团设局的阴谋,这些发达国家的精英们自己把脑袋长期挂在美国人的裤腰带上的必然结果!一些新兴国家和更落后的第三世界的国家,在美国资本集团的对未来的战略布局中,现在更是只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那么,针对美国资本集团对未来世界格局进行的战略布局,尤其是针对中国和亚洲的战略布局,中国该怎么破局?美国所担心的就是中国手中的近二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大量的美国债券。如果中国带头狂抛美元和美元债券,美元和美国债券就必然暴跌,这将严重影响到美元的国际地位和造成美元经济体的崩溃。为了稳住中国和亚洲国家,美国想出一个绝招,就是大捧中国的国际地位,把中国捧为金融危机的救世主。甚至向世界大力宣传中国的作用,就是名义上要中国担负起更多的世界责任,为稳定世界金融和世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实际上是要中国一起来稳定美元的国际地位!然而,中国的对此已经具有非常清醒的头脑。我们有能力管好中国的事,但是,现在还没有能力管好全世界的事!我在去年就提出的,把中国的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把中国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的最大的贡献,也是对中国人民最大负责的观点,已经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要稳住中国,并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强大,这从他们在其他方面频频对中国发难中可见一斑。美国要稳住中国,就是要争取更多的时间,美国资本集团的精英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要使中国的财富缩水,甚至像以前的欧洲国家那样曾经拥有的大量美国财富变成美国的财富。他们所做的方式,与以前的做法一样,就是稳住大量持有美元和美国债券的国家,靠继续大量印制美元和滥发美国债券来解除对美国的威胁。对此,中国该怎么破局?一,逐渐减少对美元和美国债券的持有量。美国现在滥印美元和滥发美国债券的后果,必然造成美元的贬值。尽管美国资本集团利用各种政治的、经济的、金融的、外交的……等各种手段,可以使美元对其他货币或许能够维持一定的强势汇率。但是,滥印美元和滥发美元债券的后果,必然是美元的本身内在价值的空壳化。就像美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对待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大量拥有的美元,美国采取了美元货币发行脱离金本位,用大量的发行美元和美元债券,致使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大量拥有的美元大幅度严重价值贬值,而至今英国和欧洲当时的那些美元的持有量已经完全微不足道,使英国和欧洲的财富严重缩水一样。美国现在对中国和亚洲国家完全是故伎重演!对付这种圈套的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减少美元和美元债券的持有量。这样,从客观上,就是抑制了美联储滥发美元的无尽的欲望,因为大家都不断减少美元和美国债券的持有量,并抵制美国债券,必然使美国背负的债务危机难以向外转嫁,只能寻求美国国内解决,提高美国滥发美元债券必然造成的自身压力。同时,逐渐减少对美元和美国债券的持有量,中国也尽可能地避免了财富缩水的结局。二,把现在的美元外汇储备,变成中国经济建设所必需的矿产资源类财富进行战略储备。中国有些金融机构的领导人说,中国如果不买美国债券,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投向,买美国债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只能说明这些人对世界金融和世界经济的知识面太狭窄。如果明明知道美元必然贬值,明白知道美元的内在价值在不断空壳化,还要继续大量持有美元和美国债券,任其贬值和眼看着中国的财富缩水,这只能说明这些人的无能。中国应该把现在的美元外汇储备,尽早地尽可能的变成中国经济建设所必需的矿产资源类财富进行战略储备。为什么要强调尽早尽可能的把现在的美元外汇储备,变成矿产资源类财富进行战略储备?因为现在全世界已经形成一股印钞比赛浪潮,欧、美、日……等各个国家都在大量开动印钞机器滥印钞票。当然,没有什么国家能够比得上美元的印钞速度和发钞量。美国就是要用快速的印钞和滥发美元债券,来抵消美国的巨大债务危机!中国把现有的外汇储备除了必要的储备量外,尽早尽可能的把现在的美元外汇储备,变成矿产资源类财富进行战略储备,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为什么又要强调中国经济建设所必需的矿产资源类财富进行战略储备?因为我们并不是要通过收购世界的矿产资源类财富进行战略储备,来控制世界矿产资源类财富。因为一方面中国的这点外汇储备量,根本不可能控制世界矿产资源类财富。另一方面,如果买进的世界矿产资源类财富如果不是中国的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囤积在手上,就可能变成死资产的危险。既然是中国的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世界矿产资源类财富,我们自己就可以消化,并降低中国的经济建设成本。从而达到外汇储备的资金的良性循环的战略目的。三,中国在全世界滥印钞票的浪潮中,应当利用当前的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也必须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当前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的作用:1,可以刺激已经调整到位的中国经济,中国的GDP的发展速度已经处于适当偏低的水平,并且,已经完全解除了2008年初的居高不下的高通货膨胀的威胁和经济向过热发展的危险警报。现在如果还不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丧失最好的时机。并可能出现经济的通货紧缩的危险。2,在现在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不仅能刺激经济发展,而且,中国的经济能力也是能够承受的。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平稳发展。3,现在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适当地多印一点人民币,也是对世界各国滥印货币的一个积极的举动。人民币要走向世界,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就必须利用当前的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扩大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影响。一个弱小的货币,是不可能成为世界货币的。一个货币,如果没有一定的巨大的发行量,没有巨大的世界性的流通量,即使内在价值再高,也是不可能成为世界货币的。所以,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就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扩大人民币的发行量。否则,人们币不但不可能成为世界货币,而且,人民币反而只能成为其他世界货币控制的货币!美元之所以会成为世界货币的霸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长期实行美元强势扩张主义,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滥印美元。就是在面临现在的空前的金融大危机中,美国更是加快了滥印美元的步伐。美国正在想通过发行更多的美元货币来控制世界!四,中国必须利用好各种机会,逐步提升与中国在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地位日益上升相匹配的人民币的地位。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日益强盛,中国的GDP位置已经进入世界前三的位置。甚至有人称未来的世界是2G时代,即美国和中国是引领世界发展的领袖。对此,我们既不可骄傲,也不能头脑发热。但是,有一点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必须大幅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这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一个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但要多印一点人民币,而且,应该实行人民币稳步的对外国货币的升值的政策,逐渐的体现人民币潜在的价值和巨大的升值空间。这样不仅让周边国家对持有人民币有信心,而且,这样可以使全世界对人民币有信心。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赢得了声誉。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大危机,只有中国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中国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避风港”。这必将为人民币在全世界赢得更大更好的声誉。我们应该利用好这种机会,大力提升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样才能使人民币更强,使我们中国更强,才能使中国的金融与货币政策完全摆脱像西方国家那样的受美联储政策的影响,摆脱中国经济受美国经济的严重影响的局面。五,中国也应该充分利用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大危机和经济大衰退,在美国有求于中国的危难之际,在中国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中,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方面,譬如,不合理的世界货币体系问题、台湾问题、“藏独”“疆独”问题、钓鱼岛问题……,强硬地表现出中国的正当合理的利益要求!坚定地回绝一切国家的无理要求和指责,坚决地维护中国的利益和主权!六,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美元的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主义的联盟。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大危机,使世界上很多过去迷信美国的国家有所醒悟,包括原来的美国的盟友。他们明白了自己的国家为什么会跟随美国的金融大危机而金融危机,跟随美国的经济大衰退而经济衰退,美国是怎么巧妙的控制了他们的国家的,美国是怎么无偿掠夺世界财富的。他们也想摆脱美国的控制,例如,欧洲一些大国。中国应当积极团结一些想摆脱美国控制的,又不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的国家,与他们结成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美元霸权主义的大联盟。因为在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时,单打独斗是困难的,而且,是危险的。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并摆脱美国资本集团所做的战略大局的布控,让世界信服!
评论留言请进入---&
此主题共分:
( 14:21) 3931字 (回复34/点击1354)
( 14:28) 145字 (回复0/点击4)
( 16:37) 15字 (回复0/点击4)
( 20:10) 12字 (回复0/点击4)
( 21:19) 140字 (回复0/点击4)
( 21:23) 24字 (回复0/点击4)
( 21:25) 24字 (回复0/点击5)
( 22:58) 38字 (回复0/点击5)
( 13:31) 12字 (回复0/点击6)
( 20:39) 7字 (回复0/点击6)
( 21:18) 7字 (回复0/点击4)
( 21:38) 11字 (回复0/点击4)
( 07:53) 36字 (回复0/点击10)
( 09:51) 37字 (回复0/点击5)
( 10:08) 84字 (回复0/点击7)
( 10:13) 40字 (回复0/点击7)
( 10:36) 6字 (回复0/点击7)
( 14:34) 22字 (回复0/点击8)
( 09:31) 24字 (回复0/点击4)
( 09:49) 25字 (回复0/点击9)
( 13:24) 5字 (回复0/点击4)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354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请选择要上传的图片或音视频文件(小于600K):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如果您希望发贴,请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口令;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破局观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