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Wi-Fi的情况下玩一局保卫萝卜2攻略需要走多少流量??

运营商流量为啥那么抠门?Wi-Fi能拯救世界吗?
在流量资费问题上,今年国务院已经第二次发声。总理喊话要降低流量费、降低漫游费,这些无疑反映的是社会普遍的认知,大多数人一到餐厅、酒店就开始找Wi-Fi,不过运营商们对降不降资费的问题显得很犹豫,这背后的逻辑显然不是所谓专家们喜欢的常用论调,说什么垄断、缺乏竞争等问题。
为什么运营商不愿意降流量费?为什么Wi-Fi甚至可以免费?深层次上,这是一个全世界运营商共同面临的问题,而且这还关系到持续了百年的电信运营商模式还能否为继的问题。
为什么运营商不愿轻易降流量费?
流量费高不高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定论。国内的通信价格应该说和国际主流运营商的价格差不多。当然,有专家说国内通信支出与收入的比值比国外高就不合理,这个说法其实没有太大的道理,因为本身通信成本中网络设备采购和运营成本国内外差别并不大,如同手机一样,基本国内外价格差距不大,不能说国内平均收入低,苹果到中国卖就要更便宜。
实际上,国外的人民群众同样也是到餐馆、到酒店就四处找Wi-Fi。这说明人们对流量资费的认知是相似的。对比全球运营商的定价策略,也可以看出,流量是其套餐设计的核心内容。
举几个实际例子,以下资费均来自官网,不包含促销或者捆绑,都属于标准套餐资费:
& 全球最大的运营商沃达丰在澳洲的资费:
- 每月30澳刀,含500M流量,1刀/分钟通话,无限短信;或者 500M流量,30澳分/短信,无限网内通话。
- 每月45澳刀,含1.5G流量,无限通话和短信。
- 每月50澳刀,含3G流量,无限通话和短信。
& 著名的AT&T的美国资费:
- 每月30美刀:不含流量,包通话和短信
- 每月45美刀:含1.5G流量,包国内通话和短信
- 每月60美刀:含4G流量,包所有国内通话和短信
- 另外可以办理流量套餐,大概价格是办了60刀套餐的10刀1G,45刀套餐的10刀500兆,办30刀套餐的5刀100兆。
& 国内运营商的套餐
- 中国移动接近以上价格的套餐大约是:188元/月,600分钟通话,3G流量;288元/月,1000分钟通话,4G流量;388元/月,1400分钟通话,6G流量。
- 中国联通接近以上价格的套餐大约是:196元/月,包500分钟通话,3G流量。296元/月,包1000分钟通话,4G流量。396元/月,2000分钟通话,6G流量。
从资费上看,国内运营商套餐除了语音没有包月外,大体阶梯和国外差不多。
实际上,一般人通话时间上很少能用完500分钟,甚至有些地方在实现了一个城镇网内免费的情况下,实际电话和短信用量也不多,可见通话和短信的需求已经到顶,套餐中的通话分钟和短信都可以近似认为是准包月。
因此,可以认为现行运营商的套餐体系基本约等于流量套餐体系,流量价格的变动将极大影响运营商的收入。
但流量的价格弹性天平并不在运营商一边。降低流量资费所带来的流量增长并不能带来收入增长。多家运营商都表示当前的流量价格比之前已经大幅下降,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运营商的流量同比增长87.9%。而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移动一季度净利润为238.3亿元,同比下滑5.6%,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中国电信一季度实现营收814.53亿元,同比下降2.1%,净利润为50.46亿元,同比下降9%。中国联通第一季度营收为602.5亿元,同比下降5.6%,净利润为31.6亿元,同比下降4.2%。
一方面流量收入是运营商的命脉,另一方面流量又增量不增收,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流量价格体系一旦崩溃,运营商就失去了未来。
这个难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电信运营商界所面临的问题。
即便去年大手笔放开虚拟运营商,也难以有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Wi-Fi可以免费?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Wi-Fi的价格可以便宜甚至免费?为啥4G流量的价格不能降到和Wi-Fi一个水平?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以电信级服务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它既成就了语音时代运营商的辉煌,也导致了流量时代运营商的迷茫。
曾经,电信级服务是一个非常响亮的词语,它代表着7*24小时、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无缝接续的服务。这在语音时代非常成功,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被联系到,无论在坐车还是走路,可以一路聊天。
要满足这些电信级的服务,电信领域的资源分配方式、协议方式以及设备实现方式,有着和Wi-Fi模式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到3G、4G甚至5G的方案中,如何保障广域覆盖、高速移动下使用、无缝切换都是核心内容。
客观地说,这种模式保障了你随时随地的业务使用,但是你也需要为了满足这些质量保障付出成本,即便你只固定在一个地方上网,你也在默默的为基站覆盖的无人区域买单,为每个电梯、每个地下室、每个山头的信号买单。据称,摊分到每兆流量的成本接近1毛钱。
但是这种强调质量保障、强调无缝覆盖和切换的高要求,在流量时代却变成了绊脚的高成本。在流量时代,用户的使用行为变了,对网络的质量和成本的权衡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流量时代,大多情况下,用户看手机时才需要用流量,不看手机时没网络也影响不大,而语音时代,你即便不看手机,也希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连着网、能被呼叫到。
再有,流量的特点对连续性、小区切换的要求也远没有语音高,用户可以忍受电梯里、地下车库里没有网络,只要回到有网络的地方,那些没接收到的微信可以看到就行。
这些使用行为的变化,让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比对网络的敏感度更高,这恰恰让Wi-Fi们在流量时代获得了优势。
Wi-Fi是一个有限、够用的模式,只在人聚集的地方部署,只在有宽带接入的地方部署,只需要能上网就行,不需要为处理QoS烦恼。
客观上,这是一种极为高效的模式,信号只充斥在不到亿万分之一的室内固定场所,就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80%需求。在这些场所中部署Wi-Fi,几乎就是一个硬件和固定宽带网络的成本,摊分到流量来说接近于0成本。
正是这种无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让Wi-Fi们可能夺去运营商未来的奶酪。
Wi-Fi会成为运营商的掘墓人吗?
上面说了,Wi-Fi的低成本优势,可能会让昂贵的电信级移动网络变得很尴尬。
一方面,商业场所、公共场所不断扩张的Wi-Fi覆盖正在蚕食流量市场。基于吸引更多用户到来、以及后向O2O或者后向广告价值的考虑,互联网公司、商家们正在把Wi-Fi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大量的投资涌向Wi-Fi领域,像国外Google不断的在扩张免费Wi-Fi的领土,国内迈外迪饱受风投追捧,而万达广场等商业地产也都纷纷布局Wi-Fi,可以预见,在这些合力之下,流量的高价值场所将实现Wi-Fi的无缝覆盖。
另一方面,用户会更倾向于将流量需求释放在Wi-Fi网络下。Wi-Fi覆盖越广泛,用户就越倾向于使用Wi-Fi,从操作系统到应用APP,也都针对Wi-Fi做着各种优化,这样的结果,有可能导致即便4G网速很快,用户大流量部分的需求如下载软件、观看视频等也会放在有Wi-Fi的地方。
如果这样的趋势不断发展下去,将对运营商形成非常难受的压迫,当高价值、大流量的热点份额被Wi-Fi拿去,运营商的流量成本将越来越多摊分到低流量广域覆盖的地方,如果流量成本不能很好的被消化,那又反过来更促使用户的流量消费投入到Wi-Fi中。恶性循环之下,Wi-Fi可能会毁掉运营商的前程。
那运营商能否利用Wi-Fi自行革命?事实上,原本国内最大的Wi-Fi网络也是由三大运营商建设和运营的,但其存在两个难题:
一个是左右互搏问题。运营商不会因为建设了Wi-Fi,就能减少电信级网络的建设,因为电信级网络要发挥作用必须要广域无缝覆盖,如果大力建设Wi-Fi反而会分流导致电信网络的价值下降。
二是价值取向问题。商家建Wi-Fi是出于吸引用户,可以免费。但运营商进驻建Wi-Fi是要花钱的,后续的运营也必然要收费,当然现在运营商也开始尝试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前向免费的模式,但总体而言Wi-Fi之于运营商的价值要远低于电信级网络。
当然,目前Wi-Fi的真正影响还远远没那么大,但是按照这样的逻辑,Wi-Fi真的很可能因为成本、因为模式、因为用户使用行为的变迁,在商业上让更为先进完美的运营商网络难受,一批第三方Wi-Fi运营商的崛起,可能意义上比虚拟运营商来得更深远,他们恐怕才是电信运营商最强有力的对手。
最新图文推荐
合作媒体专栏
虎嗅网是一个有视角的、个性化商业资讯与交流平台,核心关注对象是包括公众公司与创业型企业在内的一系列明星公司。虎嗅网的愿景是:创造让用户更有效率地获取商业资讯并进行交流的方式。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seajs.config({
base: "/resource/passapi/scripts/"
seajs.use('seajs/seajs-css');
seajs.use(['artdialog/src/dialog-plus'], function (dialog) {
$('#favorite').on('click', function(){
$.getJSON('/passapi.php?op=userstatus&callback=?', function(data){
if (data.status == 1) {
var _this = $('#favorite').find('span');
$.getJSON('/?app=favorite&controller=favorite&action=add&jsoncallback=?&contentid='+contentid, function(json){
if(json.state){
_this.html('为什么没有一款手机应用可以预先收集和储存 Wi-Fi 流量以备之后使用?
按投票排序
因为流量这种东西是实时的,基于连接的,不能储存。就象人没法在不堵车的时候多走点路,这样就不用在堵车的时候出去添堵了。
上网是一个「产生」流量的过程,而不是「消耗」流量的过程。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我怎么觉得楼主这个问题是个哲学问题。。
【为什么没有一款卫生巾可以预先收集和储存大姨妈流量以备之后使用?】因为流量是实时产生,基于(那个月的)状态和(身体的)连接,无法前进倒退存储(注意:在巾上的是已经消耗掉而不是储存下来的,在子宫内膜那些才叫储存,但从卫生巾角度是无法存储的)
这么多人都没回答到点上,上网是一个实时的过程,早上8点收集流量,中午12点没wifi的时候用,那12点用的时候打开的新闻是8点的还是中午的?如果是早上的,那叫离线阅读!如果希望是中午的,那当时数据怎么传输?
这东西早就有:所谓智能更新。 Android 可以做到让 rss reader 可以在连接 wifi 的时候自动更新,离线之后你也可以看。 iOS7 也加入了这个特性。
,很好。其他人,不好。我赞成李楠老师的答案,但老师太言简意赅,我啰嗦几句。因为没有一个应用有这么大能力。题主没有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因此我们来假设一个情景:这是一个平凡的18号的早上。小红睡眼惺忪地乘上地铁。站稳,掏出手机,看到中国电信的流量提醒短信——本月流量剩余不足100M。于是小红略带心疼地点开微博刷时间线但不舍得点开大图;关掉微博点开微信查看朋友圈消息,公共号的推送内容就等到公司再看;关掉微信,今天的网易读图有什么新鲜?算了,还是简单看个知乎日报吧。哎,提示升级到新版本?手痒难忍地点了”现在不更新“,小红看见地铁上豌豆荚的广告:“豌豆荚新功能,手机软件0流量更新!”于是小红略带埋怨地想:为什么没有一款手机应用可以预先收集和储存 Wi-Fi 流量以备之后使用?让我们这样代换问题:有一位勤劳的妈妈,每天早上要给家里大大小小5口人做饭洗碗然后自己去上书法课。她希望能在她出门之前让所有人都都吃上饭然后刷掉餐具,这样她就能安心上课。但是问题来了:爸爸是愿意早上吃饭再上班的,但因为昨晚回来很晚住在客房,妈妈不知道他要吃早饭;大姐减肥,不吃早饭;二姐吃早饭,但只吃订购的营养配餐,而配餐送达的时间不固定,很有可能在妈妈去上课之后才送达。大哥和二哥吃不同口味的华夫饼,但家里只有一个烙饼炉,只能一个一个来。妈妈想让大家早上好好地吃饭吗?是的,但她没有这个能力。那么回到我们的故事主角——小红身上。一家五口人代表了各种对流量需求不同的应用。首先,处于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考虑,每个程序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这就导致了应用和应用之间交流困难。对于爸爸型的程序A,它本身是有离线的需求和功能的,但它未启动的时候,别的程序不知道他想要离线缓存数据,比如Leaf这款CB阅读器;对于大姐型的程序B,它本身不提供任何离线功能,不在线就无法使用,比如workflowy(它自己说可以离线,但我每次离线打开它都提示离线无法使用);对于二姐型的程序C,它的信息并不由它自己制造,因此她无法决定是否要离线,比如微信(你无法预知朋友们什么时候给你发消息)和微博(你无法确定你的关注对象到底什么时候发微博);对于大哥和二哥型的程序们D和E,他们一定要在前台的时候才能缓存内容,而同一时间只能由一个应用在前台,比如优酷等视频客户端。让我们试着来解决这个问题:1.妈妈晚上回家来,看到流理台上乱七八糟的餐具暴走了,把所有人叫过来大吼:“明天早上都给我乖乖起来吃早饭,谁不吃早饭谁就甭想离开家门一步!”大家纷纷表示不满。对呀,大家的愿望是“在自己合适的时候吃饭”,而不是是简单的“吃上饭”。2.家里来了新的菲佣,菲佣把大家召集起来说:为了尽可能地让大家舒心地吃上早饭,请大家把用餐时间和想吃的东西写在厨房门上,我会提前一个个做好。大姐和二姐表示不屑,二哥眼都没斜:“你谁啊?”这就是手机上的现状。妈妈就是系统本身,虽然她可以一声令下要求所有程序在固定的时间才连接网络,但每个应用需要网络的时间不同,完全无法固定。菲佣就是你期望的“第三方应用”,她或许可以提供一个列表,让其他程序把他们需要网络的时间和具体任务详细填入列表,由它依此执行,尽可能地安排它们在自己需要的时间联网。但是作为第三方应用,其他人为什么要听它的话呢?它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对了,既然这样,两种方法一起来呢?让妈妈定个大概的时间段,然后要求所有人把想吃的东西写在门上,妈妈做好了放在桌上它们自取。但还是这个问题:它们有这么听话吗?(延伸阅读:)这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对于你的问题,可能没有一个完全满意的解法。没有什么软件和他背后的公司,能够牛气到让所有人都按照他们的规则做事。即使是凑合一点的方案,也不一定能够有效。所以我们的小红同学,他(是的他是个男的)的愿望最简单的实现方法反而是:努力挣钱,换流量更多的套餐。
储存wifi流量?很好的思路,以前网络不好用的时候有离线浏览什么的,现在似乎也可以。不过我觉得rss阅读器这东西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考虑别的app了
先问下题主,如何收集水流?
我到觉得让应用都预先收集好需要连接网络的东西,然后等有wifi的时候自动连接比较靠谱
首先要搞清楚【流量】的定义,我觉得,流量是某个设备在某时某地能否接入互联网并发送或接受字节流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实质是你和ISP之间的协议约定。也就是说,流量这个定义是否存在,是跟时间T和地域范围P紧密关联的,接入的概念其实是是否有ISP给你分配ip,连ip都没有,上个毛网呢。接入的过程,包含了多种验证授权机制在里面。假设,你的在某T+P+ISP的情况下,有100G流量可用。但接着可能任何一个条件变化,都有可能造成你无法接入。这个时候你发现另外一个土豪有100T的流量用不完,眼红得很。由于你跟该土豪用的ISP没有任何协议,人家是不可能让你白玩的。那你就得想办法让土豪把他的上网账号给你,或者分享热点给你,其实是给你开一个子账号。人家为什么要给你(子)账号呢?除非你以前也帮助过人家。那就好了,如果能有一种流量交易机制。你可以分享现货给交易平台,获得流量期货,然后某时某地某ISP的情况下,你想上网,你可以向交易平台请求将期货变为现货。个人来看,你可能在很多地方都由于没有签约的isp而无法上网。但放所有人群来看,任何时间地点任何isp网络覆盖的地方,都有人在很happy地上网。
wifi流量又不是电量,怎么储存。
那就不会有自助餐这种模式了…
题主这是拿本字典就可以和字典聊天的节奏啊 因为字典原则上包括了所有你能用到的字
呵呵,大家都在说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我的回答是“完全没问题,但得等一等”这个是我所在团队希望做的,当然据我所知国内也已经有人在考虑做,只是目前还未达到商用成熟度而已。主体思路如下:主要参考FON的模式,其中的LINUX模式是可以将自家的WIFI共享获得在其他FON热点的使用权,或者换钱。我们考虑的方式则稍微变通一下,可以将共享的收益变换成一种可消费的积分,积分可以换N多东西啦,当然包括WIFI使用权啦,不管是不是我公司的WIFI还是别家提供的,通过第三方平台都可以按比例兑换(这个交给APP和第三方完全没问题的啦)。但是当前由于国内普遍家里有无线路由器和宽带,加上楼房结构的原因,上下左右弄共享,信号还不好布,所以在中国怎么弄FON方式怎么做能更好地切入我们还没想明白。一旦想明白了,题主的问题就不成为问题啦!
我觉得楼主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我家里是2000元包年的宽带,我手机是300元包月的套餐。那可不可以用一个app,从家里wifi扣除200m给我的手机流量,那这样我出门了就可以用家里的200m流量。当然可以,但目前似乎没有运营商这么做。如果你家里和手机都是中国电信的,那中国电信开发一款app,关联你的sim卡和家里身份证号之类的信息,当你手机没流量了,不用在家离线,在任何地方用app,划账一样把流量划过来手机卡就好了。至于跨运营商嘛,谈不谈的成我们操什么心呢。
我想那大概便是迅雷和电驴了吧
时间能存吗
但可以这样考虑么。流量分享,当我有剩余手机流量,或者wifi的时候,我可以分享给他人使用,记录被分享出去的流量,并有相应的积分。那下个月当你流量不够用的话,你就可以在周围人有人分享的情况下,利用积分换取流量呢  " 数据流量 " 可以简单理解为使用电信运营商的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 交换时所产生的数据量,或者说是一种计价单位。类比我们平常写信、寄包裹,计价单位主要就是重量或者是体积大小。当然,计价单位不不仅可以是流量,也可以是时间。  我们使用的一切无线通信技术,都需要占用一定的频谱带宽,就像汽车要行驶就需要有路一样。而有商用价值的无线频谱是稀缺且具有排他性的,因此需要合理的规划和使用。一般情况下,各国 / 各地区的无线频谱都受到诸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等组织的管理,可以认为是政府管控的一种战略资源。在国外一种比较通用的做法是政府将无线频谱资源拿出来拍卖,电信运营商花费重金购买其使用权,然后使用购买得到的频谱在一定地理范围内运营移动通信网络来赚钱。这种类型的无线频谱我们叫做授权频谱。因此用户使用某某运营商的服务,实际上就是使用运营商花费重金购买的无线频谱来进行通信,因此需要为此付费也是正常的。而并非所有的频谱都是授权频谱,还有一些是不需要花钱买的频谱,叫做非授权频谱,这类频谱在符合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要求下使用(比如发射功率的限制),是不收费的,且任何个人团体都能使用,即 ISM 频段(工业、科学、医疗)。目前主要的 ISM 频段就是 2.4-2.4835GHz 和 5.725-5.850GHz,我们的 WIFI 就是工作在这个频段上。通过以上的表述,我们可以知道 WIFI" 免费 " 的一部分原因。不过在我国,电信运营商所使用的授权无线频谱是通过行政命令分配的。  既然我国的电信运营商所使用的无线频谱是行政命令分配的,那为什么还要向用户收费?上文说了购买了无线频谱只是前提步骤,还需要众多的设备工作在这个频段上才能叫做 " 使用 "。运营商需要购买设备,然后架设基站、光缆线路和中心机房,然后还要进行日常的维护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钱,无线频谱的购买费用和架设一张通信网络和后期维护所需要的钱都可以算是 " 制造成本 "。  WIFI 其实也不能算完全免费,比如你买无线路由器,不也是要钱么?使用 WIFI 想要连接 Internet,购买宽带不是也要花钱么?  那为什么 WIFI 不限制流量,而运营商的网络限制流量?WIFI 上文提到过使用的是非授权频谱,只要满足无委会的要求,任何个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这就给不限量带来一个基础。再加上 WIFI 接入互联网大多使用 ADSL、FTTH/FTTB 等有线方式,由于有线通信的特点,可以做到在接入侧独享带宽,因此计价方式多为按时间计价,自然我们使用 WIFI 连接互联网就不限流量了。而运营商的网络在接入侧是无线的,属于共享的性质,比如一个基站下的某个扇区中的用户就是共享这个扇区下的无线资源,因此使用流量计费方式来限制部分用户行为会更加适宜。  其实普遍使用流量计费还应该有个重要的原因。以前在 GSM 上还可以使用 CSD 方式来上网,即电路交换,简单说就是在基站和手机的无线侧和基站一直到上层网元的有线侧都为用户保持一条独享的链路,这时就是按照时间来计费的,因为用户无论有没有数据量传输都是独占了一条链路。当然,这种方式在应对 Internet 业务时效率比较低,随后的 GPRS、3G 乃至 LTE 的 Internet 业务都是基于分组交换的,也就是用户有数据要传输时才架一条链路来传输,没有数据量了就释放掉给其他用户用,所以说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共享和独享的区别。所以在分组交换业务下,使用流量计费会更好,而电路交换业务,仍然使用按时间计费(比如打电话)。  采取时间或者说不限流量的计费方式也不是不行,但是肯定要添加一些附加条件,比如较高的费用,比如达到一定数据量时进行限速等等。全民低价不限流量不限速,在现有的技术看来,是不切实际的。  那运营商如何操控?实际上就像配置自己的无线路由器一样,现在的无线路由器都提供了丰富的控制管理功能,什么 MAC 地址绑定啊,流量计算啊,局域网功能啊,MAC 地址过滤啊,IP 带宽控制啊等等。同样的,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设备也具备众多的管理控制功能。有兴趣可以搜一下一些通信厂家的产品文档。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知乎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 Wi-Fi 信号穿墙能力不如运营商的流量信号?  移动 4G 与 Wi-Fi 同时开启,手机流量会用哪个?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打开手机随身Wi-Fi怎么要开手机流量才能上?_百度知道
打开手机随身Wi-Fi怎么要开手机流量才能上?
提问者采纳
就是用你的手机开热点
你不开流量别人就不能上网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你的是手机上的随身WIFI软件吧。它只是把手机上的网络共享给别的设备用的,所以不开手机流量的话当然用不了的。这个随身WIFI用的流量很多的,所以根本用不了几次就没有流量了。我觉得想要建WIFI热点的话还是买个插电脑的吧,毕竟我们用的宽带一般都是包年的。我家里的台式机不能弄WIFI热点我就买了一个腾讯全民WIFI来用。感觉还是蛮不错的。要用的时候只需要把这个腾讯全民WIFI插到电脑上,然后它会自动下载安装驱动,再设置好无线网络,就完成WIFI热点的设置了。全民WIFI还可以实现对电脑上的腾讯游戏进行跨网加速,我玩英雄联盟的时候明显感觉流畅了好多呢。
Wifi要通过网络破解路由器密码。
是因为要通过网上共享出来的密码有没有需要你上网的
手机流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
& 为什么Wi-Fi上网也会产生移动流量?
为什么Wi-Fi上网也会产生移动流量?
15:09:23&&出处:&&作者:
编辑:朝晖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4-04][04-03][04-03][04-03][04-03][04-03][04-02][04-02][04-01][04-01]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卫萝卜1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