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mod!!!!!!!!!

  面对孔庆东贴出的那张“出卖”莫言的照片,实在佩服起他特殊的嗅觉,让我等丈二和尚摸不着孔和尚的头脑,真不明白他是有趣呢,还是无聊?  说拍照这事吧,不要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即使到八十年代的农村,都是件轰动全村的大事,往往会全村人都动员起来,把自己打扮尽量光鲜亮丽一点,小孩子更像看到西洋景一样新鲜,欢呼雀跃,比什么都兴奋。像来自农村的我,在八十年代初拍照片,就向别人借衣服拍的,图的是上镜。那时拍照片又不可能是抓拍,都是精心准备的,能反映这个人,但反映他真实的生活,我看是未必。  大家都知道孔叫兽的极左的政治立场,他拿莫言的照片说事,醉翁之意不在于酒,他想为三年自然灾难饿死人这个悲剧洗地。虽然不知孔叫兽这货属于哪种物种,但大家都知道他在1964年出生的,没经历那三年自然灾害,所以不能用亲身经历来反驳莫言亲历的饥寒交迫。怎么办?也只有通过莫言的照片来反驳莫言的言论。现在终于有“新发现”了,有图有真相,瞧,莫言这老小子,照片拍拍,长得白白胖胖的,有棉衣有裤子,生活很有质量,哪里穷了,穷在哪里了?莫言你这老小子在撒谎!  仔细看看照片中的七八岁的莫言:上身棉衣缺两个扣,胸前积了厚厚的一层馋唾水,已经闪闪发亮了,下身单裤一腿长一腿短,这身打扮足以说明小莫言能换洗的衣服基本没有,仅此一套。如果将莫言这身打扮归入不贫困或者富裕阶层,那就是谢天谢地了,只能说明那时人们真当穷,物质匮乏到了极点。既然作为不贫穷的莫言这身打份,那么孔叫兽心目中的真正穷苦大众,岂不是衣不蔽体了?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老百姓处于这般艰难的生存境况,孔叫兽怎么去证明你心向神往的黄金三十年?  有图有真相,但真相需要常识来说明。不妨让笔者来说说两个常识:  第一,曹县现在儿童的照片,照片中他们穿得衣服可比莫言小时候来得光鲜亮丽,难道就可以得出曹县没发生饥荒的结论?那么是不是曹县儿童面带笑容,就可以进一步推论出曹县人民幸福指数世界第一的结论?  第二,非洲饥饿儿童的照片,虽然四肢骨瘦如柴,但是都顶着大脑袋和挺着大肚皮,难道就认定他们不是饿死而是撑死的?虎头虎脑是小孩子长相特征,而大肚皮是浮肿造成的。看看现在莫言的长相,就知道他小时候就是个大头。  就凭一张照片检举揭发莫言撒谎,能够说明什么问题?既不能否定掉莫言曾经饥寒交迫,更不能否定中国曾经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面积的非正常死亡。  其实,建国三十年穷不穷倒也没多大关系,但是美化文化大革命,抹煞三年自然灾难的人祸,就显得无耻了。更让人感到愤怒的是,孔庆东不仅挑战历史常识,更是挑战人性的底线,在回复一位网友他们是怎么活过现在问题时,竟然给出“据说是观音土,凉拌基督翔”的调侃。这是难道就是革命者的口吻吗?  经历这段饥饿的岁月的50后60后还没死绝。父亲就是跟莫言年纪相仿,经历了那个时代,要知道这是生活在历来富庶的杭嘉湖平原,是鱼米之乡啊,照样没得吃也没得穿,挖野菜剥树皮吃糠麸。在我浪费粮食时,他一再向我提及这段让他铭记深刻的岁月。难道我父亲也要对我是撒谎成性?这是那一个时代和那一代人永远的痛。现在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还没有死绝,岂能容你孔叫兽信口雌黄?  我在想,像孔叫兽这等人物如此意志坚定,要他学习梁巨川先生投湖殉清一样追随伟大领袖显然有些强人所难,毕竟他不自觉我们也不能强迫。但是,我们也要尊重他的特殊爱好,就像蛆喜欢粪坑,人类是无法阻止某些生物有特殊爱好的,正是基于此,可能考虑给他以下两个出路:  第一条出路,把这货出口到曹县,让他接受主体思想的沐浴,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病,帮金三世去做意识形态的工作,造福曹县人民去。  第二条出路,就是采用邓小平搞经济特区一样,划出一块政治特区,让他去实现梦寐以黄金三十年,反正他们有的是伴,顺便把司马南、司南平邦、吴法天、陆弃等一大帮子同志都带走,到那里共襄伟业。   
楼主发言:9次 发图:
  昨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发布微博:“文学虚构可以改变真实记忆,甚至作家也会迷失真我。某作家常写自己小时候饥寒交迫,这是他1962年春天的照片。”照片中小男孩正是作家莫言,暗示其童年并未如描述的那般悲惨,引发网友讨论。  从手机视频的告密门,撂倒了毕福剑,再到旧照片的揭老底,剑指作家莫言,一股怪怪的阴风,不知从哪里吹起,不禁让人生起“忽如一夜春风来,文革已到人世间”的喟叹。  一、孔庆东的“新发现”  东风吹战鼓擂,现世界上究竟谁怕谁谁......孔庆东精神一振,开始撒开四蹄了。  这货当初没追随金三世去曹县效忠算是暴殓天珍,没陪驾平西王进班房尽忠算是珠沉大海了,虽然凄凄惨惨地落了个丧家犬的下场,但一直保持着精神病战士的亢奋状态,嗅觉灵敏,狺狺狂吠,张口喷出翔,闭嘴跑出狗,堪称北大叫兽之典范。  诚如有人指出,中国进入政治版块激烈碰撞期,孔叫兽之流被放出咬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孔叫兽这回搞检举揭发也开始斯文起来的,不点名地拿着莫言的老照片,批评莫言“改变真实记忆,迷失真我”,指出他笔下小时候的饥寒交迫是造谣,欺骗人民,欺骗党!  一位网友还在评论中问道:“为什么宁愿改变记忆也要虚构呢?”对此,孔叫兽回答说,这不能怪作家,如果不造谣不污蔑,不但不能获奖,连发表出版都困难。“你见过这三十年出版的赞美前三十年的小说吗?”原来他揭莫言老底,目的是莫言没有赞美前三十年。  我们不妨就按照孔叫兽的逻辑来推演一番,莫言在1962年拍的照,拍照在那个年代不是一般人能拍的,因为大家都穷,手里没钱拍,而你莫言是拍了的,说明你有钱,你是富家,你是走资派,你是坏分子。看看照片里面:首先,你长得肉乎乎的,说明你根本没饿着,你有得吃啊;其次,你还有棉衣穿,说明你并不是衣不蔽体。有图有真相,以此证明莫言你衣食无忧,说自己贫困就是撒弥天大谎。再按照孔叫兽神一样的逻辑推演一番,是不是通过那几年报纸里都是白纸黑字都是亩产十万多斤粮食,推论出全国人民吃出来一堆高血压糖尿病,造成了这三年比较高的死亡率(学术上称为营养性死亡),幸亏后来还是毛主席及时制止了这种不健康饮食才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所以大家都应该感激毛主席。  这大概就是孔叫兽精到的学术“新发现”吧。  孔叫兽揭莫言老底的话一放出,其追随者们如同苍蝇见血,纷纷出来助阵:莫言是汉奸洋奴,其作品也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只不过是摸准了西方人的特殊爱好,用新中国的穷和性迎合西方人,造谣污蔑且超重口味,靠的是女人的屁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他获的奖并不是属于中国人民的骄傲,而恰恰是中华文明的耻辱。更有甚者,拿莫言的世界观来做文章,说他与前苏联的索尔仁尼琴极其相似,人品无耻,谎言成性,要提高警惕,认清他的本质,不要受到他的鼓惑。  孔叫兽和他的拥趸者一唱一和,这架式来势汹汹,杀气腾腾,大有一种要求莫言上央视向中国人民道歉的意思,莫非搞残了毕福剑,还想“宜将剩勇追穷寇,莫学沽名钓誉楚霸王”,要对莫言辣手摧花了,这样把名人一个一个地撕咬下去,想取得更大的胜利不成?  拿一张照片来说事,搞检举揭发,曲意解读,上纲上线,乱扣帽子,联想到饭桌的告密,再加上孔庆东通过旧照片来揭老底,这一路一路地滑落,情景多么熟悉,这股不知从哪里吹起的邪风已经蔚然成风,恍然间“忽如一夜春风来,文革已到人世间。”
  二、“旧照门”的背后  面对孔庆东贴出的那张“出卖”莫言的照片,实在佩服起他特殊的嗅觉,让我等丈二和尚摸不着孔和尚的头脑,真不明白他是有趣呢,还是无聊?  说拍照这事吧,不要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即使到八十年代的农村,都是件轰动全村的大事,往往会全村人都动员起来,把自己打扮尽量光鲜亮丽一点,小孩子更像看到西洋景一样新鲜,欢呼雀跃,比什么都兴奋。像来自农村的我,在八十年代初拍照片,就向别人借衣服拍的,图的是上镜。那时拍照片又不可能是抓拍,都是精心准备的,能反映这个人,但反映他真实的生活,我看是未必。  大家都知道孔叫兽的极左的政治立场,他拿莫言的照片说事,醉翁之意不在于酒,他想为三年自然灾难饿死人这个悲剧洗地。虽然不知孔叫兽这货属于哪种物种,但大家都知道他在1964年出生的,没经历那三年自然灾害,所以不能用亲身经历来反驳莫言亲历的饥寒交迫。怎么办?也只有通过莫言的照片来反驳莫言的言论。现在终于有“新发现”了,有图有真相,瞧,莫言这老小子,照片拍拍,长得白白胖胖的,有棉衣有裤子,生活很有质量,哪里穷了,穷在哪里了?莫言你这老小子在撒谎!  仔细看看照片中的七八岁的莫言:上身棉衣缺两个扣,胸前积了厚厚的一层馋唾水,已经闪闪发亮了,下身单裤一腿长一腿短,这身打扮足以说明小莫言能换洗的衣服基本没有,仅此一套。如果将莫言这身打扮归入不贫困或者富裕阶层,那就是谢天谢地了,只能说明那时人们真当穷,物质匮乏到了极点。既然作为不贫穷的莫言这身打份,那么孔叫兽心目中的真正穷苦大众,岂不是衣不蔽体了?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老百姓处于这般艰难的生存境况,孔叫兽怎么去证明你心向神往的黄金三十年?  有图有真相,但真相需要常识来说明。不妨让笔者来说说两个常识:  第一,曹县现在儿童的照片,照片中他们穿得衣服可比莫言小时候来得光鲜亮丽,难道就可以得出曹县没发生饥荒的结论?那么是不是曹县儿童面带笑容,就可以进一步推论出曹县人民幸福指数世界第一的结论?  第二,非洲饥饿儿童的照片,虽然四肢骨瘦如柴,但是都顶着大脑袋和挺着大肚皮,难道就认定他们不是饿死而是撑死的?虎头虎脑是小孩子长相特征,而大肚皮是浮肿造成的。看看现在莫言的长相,就知道他小时候就是个大头。  就凭一张照片检举揭发莫言撒谎,能够说明什么问题?既不能否定掉莫言曾经饥寒交迫,更不能否定中国曾经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面积的非正常死亡。  其实,建国三十年穷不穷倒也没多大关系,但是美化文化大革命,抹煞三年自然灾难的人祸,就显得无耻了。更让人感到愤怒的是,孔庆东不仅挑战历史常识,更是挑战人性的底线,在回复一位网友他们是怎么活过现在问题时,竟然给出“据说是观音土,凉拌基督翔”的调侃。这是难道就是革命者的口吻吗?  经历这段饥饿的岁月的50后60后还没死绝。父亲就是跟莫言年纪相仿,经历了那个时代,要知道这是生活在历来富庶的杭嘉湖平原,是鱼米之乡啊,照样没得吃也没得穿,挖野菜剥树皮吃糠麸。在我浪费粮食时,他一再向我提及这段让他铭记深刻的岁月。难道我父亲也要对我是撒谎成性?这是那一个时代和那一代人永远的痛。现在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还没有死绝,岂能容你孔叫兽信口雌黄?  我在想,像孔叫兽这等人物如此意志坚定,要他学习梁巨川先生投湖殉清一样追随伟大领袖显然有些强人所难,毕竟他不自觉我们也不能强迫。但是,我们也要尊重他的特殊爱好,就像蛆喜欢粪坑,人类是无法阻止某些生物有特殊爱好的,正是基于此,可能考虑给他以下两个出路:  第一条出路,把这货出口到曹县,让他接受主体思想的沐浴,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病,帮金三世去做意识形态的工作,造福曹县人民去。  第二条出路,就是采用邓小平搞经济特区一样,划出一块政治特区,让他去实现梦寐以黄金三十年,反正他们有的是伴,顺便把司马南、司南平邦、吴法天、陆弃等一大帮子同志都带走,到那里共襄伟业。
  三、风起于青萍之末  现在左的风,吹得正健。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这风到底起于哪里?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是意识形态方面,中国虽然放弃了左的路线,但左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得到清算。也就是说,经济层面是向右转了,放弃了计划经济选择了市场经济,社会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在政治层面,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左的那一套,坚持“宁左勿右”以确保“理论自信”,对建国三十年特别是文革十年,采取一种避而不谈的态度,有意淡化乃至抹煞这段历史。正因为如此,这部分人才拿着阶级斗争不可忘的法器,并且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处处为文化大革命招魂。这部分人迷恋文革,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得了势的,而在改革开放后又失了势,他们贼心不死,一直想死灰复燃。不要小觑这股左的势力,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某种联合,充塞于庙堂之上,又散布于江湖之远,互为呼应,一直在等待机会,还做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复辟的春秋大梦。  第二是群众基础方面,中国社会由于缺乏普遍的公平与正义,吏治腐败,道德沦丧,贫富分化,可以说各个阶层都充满不满的情绪。在庙堂之上,中共是靠左的思想上台的,是不可能放弃这种意识形态的,因此,就会有“大干一场”的人打着左的旗帜寻找民间的支持者。在江湖之远,草根阶层依然对左的思想或念念不忘或心存幻想,他们因为生活贫困,出路不多,仇富仇官,可谓苦大仇深,不怕甚至渴望再来一场“文化大革命”。这部分人有着庞大的社会基础:一部分是50后、60后,被洗脑洗得比较彻底,加上改革开放后,受到下岗等各种冲击,怀念过去那种平均主义;另一部分也不排除是70后、80后,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阶层日益固化的社会,提供他们的机会太少,希望来一场社会动荡,幻想着藉此改变自己的悲惨的命运。  如果没有对左的思想进行清算,也不去扩大中产阶级的数量,让他们成为社会的稳定器,那么中国社会动荡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前景确实令人堪忧。就像现在告密之风、揭发之风,一吹即起,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结语  经历这段饥饿的岁月的50后60后还没死绝,孔庆东就来肆意地造谣了,但是没有多少人站出来反驳。更让人感到恐怖的是,这帮50后60后却在怀念那段岁月,也希望回到过去--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三个证据有力证明了年饥荒饿死人数绝不低于1400万  证据一:  国家统计局官网  http://www./ztjc/ztfx/qzxzgcl60zn/37.html  2、人口低增长阶段(年)  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从多处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可查得这几年人口变化  例如这一个 http://www./allpurpose_detail.jsp?id=v3Z4N4eDciORuSNhDWOj  年 份 年末总人口(万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  (个)   34.03 10.80 23.23 6.41   29.22 11.98 17.24 5.68   24.78 14.59 10.19 4.30   20.86 25.43 –4.57 4.02   18.02 14.24 3.78 3.29   37.01 10.02 26.99 6.02   43.37 10.04 33.33 7.50   39.14 11.50 27.64 6.18  人口负增长  你们可以说是因为生得少了  那我就直接用增加的死亡率来计算多死亡的人口  可以算一下:  按照‰的死亡率作为当时的正常死亡率,总人口数6.47亿(这样得出的多死亡只会少不会多)作为人口基数计算,则:  1、1959年、年人口死亡率分别比正常死亡率高出3.8‰、14.6‰;3.5%  2、1959年、1960年、1961年比1957年多死亡人口分别为:246万、945万、226万  也就是说这三年比往年多死了1400万人  请问  这多死的1400万是什么原因死亡的?  难道那三年的车祸地震增长了几个数量级?
  证据二:《 中国灾情报告》中的数据完全不可信  吴法天在微博中引述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孙经先的说法,认为持“饿死三千万人”主张的人“既然相信国家统计局的数字,那么为何无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灾情报告》第267页,1959非正常死亡17853人;1960非正常死亡374890人;1961非正常死亡647010人。三年灾害期间合计非正常死亡1039753人。”  那么,这本书中的数据是否可信呢?经考证,这本书中非正常死亡的数据显然远低于实际数据,比如说,该书第267显示的春荒中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的确是人;人,但在第273-273页各省的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中明显可以看出严重的漏报情况,以河南为例,本书中显示1959年河南春荒非正常死亡7289人,1960年为71658人,总计近8万人。但1960年信阳地委呈交给河南省委和中央的关于信阳受灾情况的报告中却显示:  “正阳县原报去冬今春死一万八千多人,现初步揭发已达八万多人;新蔡县原报去冬今春死三万来人,现在增加到近十万人。过去认为较好的社队,现在揭发出来的问题也很严重。西平县原来只发现二郎庙公社问题严重,现在全县十三个公社,除城关公社问题较轻外,其余十二个社问题都很严重。遂平县楂岈山人民公社,过去只报死六百余人,现在揭发死人近四千人,占总人口百分之十,有的队人口死亡达百分之三十左右。”(《信阳地委关于整风运动和生产救灾工作情况的报告》(一九六O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419-430页。)  另外,中央和河南省委调查组在日写的关于息县的报告中说:“据县委的不完全统计,从1959年10月到1960年4月,息县共死亡104,523人,占全县原有人口的14%,实际上死亡人数不只此数。这是因为,第一,时间上卡头去尾,实际上10月以前就死了不少,1960年三季度还在饿死人。第二,正常死亡人数界限定得过高,不少非正常死亡纳入了正常死亡。我们估计息县死亡人口在12万到14万之间。县公安局统计数是13万。人死了,就合并村,1959年上半年有村庄5489个,现在只有4805个,减少了639个。”(中央和省委调查组李振海、陶陌生、贺棣忠:《关于息县情况的调查》,日,)  也就是说,正阳、新蔡、息县三县仅仅在1959年冬天到1960年春天的死亡人口就有30万人(注意,这里明确说的是死亡人数,排除了人口迁移因素),姑且认为这里边包含正常死亡的人数,那么即便按照孙经先在书中确认的全国平均死亡率14.19‰计算正常死亡人数,全信阳八百多万人中全年的正常死亡人数为11.35万人,将此人数全部从这三个县的1959年10月到1960年4月的死亡人数中扣除,剩下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也有将近18万人,比《中国灾情报告》中两年河南省全省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之和还要多10万人,其数据漏报之严重可见一斑。由于这属于灾情报告,不可能用于邀功,所以不存在信阳地委和中央调查组多报人数的情况。即便按照孙经先在网上发布《关于我国20 世纪60 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报告》一书中分析得出的“信阳事件”中“可信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8万的结论,也要比《中国灾情报告》中两年河南全省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总数多20万,孙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 年第6 期发表的同题文章中谈到总人数时又称这本书的数据可信,岂不是自相矛盾?此外,《中国灾情报告》中1959年没有安徽省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数据,1960年的数据仅为14人,而上引1960年陈振亚报告中仅凤阳县就有60245人非正常死亡。  由此可见,《 中国灾情报告》中的各省数据严重失实,完全不靠谱,那么总数据就更不可信了。  证据三:孙经先所谓“户籍漏报”论点站不住脚  迁移不是人口损失的原因  大饥荒年代饿死人本来是一个现实问题,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大都有深刻的记忆。但作为一个个体,不可能知道全国饿死多少人,只能从国家公布的人口数据中寻找答案。恰好,198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公布了1949年到1983年历年的人口数据(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这些数据明显地表示:1959年到1961年全国总人口减少,死亡率上升。特别是1960年的总人口比1959年减少了1000万。按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如果将1982年的人口数据,按年龄、性别制成塔状图,22岁左右这一段有一个可怕的大缺口!这个缺口和大饥荒那几年相对应。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中,可以确认大饥荒年代有大量的人口损失(非正常死亡+出生减少)。  然而,孙经先不承认实际上存在的人口损失。他认为,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的人口损失是城乡人口迁移户口重报、虚报和以后的注销造成的。他写道:“‘大跃进’运动的发动,我国出现了从农村到市镇的人口大迁移,至少有3000万以上农村人口迁移到市镇。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重报虚报户籍人口1162万人,即这些人虽然已经迁移到市镇并办理了户籍登记手续,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原籍农村注销户籍(他们在市镇和农村同时拥有户籍)”,“在1960年到1963年间开展了大规模精简市镇人口运动,3000万以上的市镇人口被精简返回农村。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漏报户籍人口数1482万人,即这些人从市镇被精简并注销户籍,但他们没有及时在农村办理户籍迁入手续,成为没有户籍的人(这些人口在年间重新登记了户籍)。”  注5  孙经先没有提出任何事实依据,没有举出哪些地区的人口迁移中不带户口的事例,没有举出其中哪些人在“市镇和农村同时拥有户籍”。上述论断只是他自设了一些脱离实际的人口概念(“实际人口”、“户籍人口”、“虚拟人口”)以后,用貌似科学的数学计算,绕来绕去绕出来的结论。对他的这种计算,我在《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就大饥荒年代的人口问题与孙经先商榷》一文中,已经用他的计算方法和他预设的条件做出了否定的回答,这里不再重复。我  只讲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那个年代,每一个人的生活资料都要凭票证供应。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最为紧要的是赶紧办理“粮油关系”的转移,而“户口关系”的转移是“粮油关系”的转移的前提。不办户口就没有饭吃。孙先生断定当年数以千万计的人在迁移后不上户口,这些人吃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并于当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施行的。当时,城市居民一家一个户口本(机关、学校住集体宿舍的为集体户口),农村一个生产大队一个花名册户口本。粮食统购统销是1953年开始的。实行统购统销以后,特别是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后,城镇人口按户口供应粮食,农村人口按生产大队的总人口留粮食。农民从生产队到城市当工人,必做从农村的公安部门办户口“迁移证”同时迁出“粮油关系”,到城市以后,凭“迁移证”上户口,同时接上粮食关系。1958年进城的人,没有户口就无法得到粮食供应;1961年至1962年城镇人口精简下放到农村,如果不带“粮油关系”,他就要侵占别人生活资料的供应指标,生产队是不会接收的。  当时不带户籍、没有粮食关系的人口流动是极少的,从农村逃荒出来的饥民,被称为“盲流”。“盲流”要被强制收容。在信阳,把外流农民一律称作“流窜犯”,强行收容关押劳改。信阳设立了数百个收容站,先后共堵截外流人员19万人,被强制收容后不给饭吃,饥饿、拷打和虐待,使各收容站人员大量死亡。所以,孙经先说的不带户口的迁移是很少的。据当时任公安部部长的谢富治提供的数字:1960年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省内流动人口为600万人,省际流动远远小于这个数。
  有意思的是,在用莫言的儿时旧照批评莫言“迷失真我”之前,孔庆东也曾盛赞过莫言是一位“最有良心的作家”。  《现代语文》2006年第10期中旬刊,曾发表一篇访谈文章《中国谁更靠近诺贝尔文学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采访了包括孔庆东、莫言、叶兆言等在内的专家学者。  在回答文章题目所提出的问题时,孔庆东说,“最有实力的我推崇这么几位:余华、莫言、刘震云。他们的创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和中国人当下的生存状态结合得最紧密,当下中国人灵魂的状态,他们把握得最准确,他们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过来的。上世纪80年代好多作家写着写着就落伍了,而他们是一直随着民族走过来的,始终关心着中国市场化过程中人们灵魂上的痛苦。我认为这是最有良心的作家了,最关心人民疾苦的,所以我比较看重他们。他们比高行健更有条件获得诺贝尔奖,这几个作家是真正的写出人民痛苦的。”
  被孔庆东贴出来说事儿的这张照片,并非莫言私藏。恰相反,莫言在其散文《从照相说起》中,详细描述过这张照片的拍摄经过,照片也在散文集中公开出版过。  以下为文章节选:  照相的事,尽管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我正读小学二年级,课间休息时,就听到有同学喊叫:照相的来了!大家就一窝蜂地窜出教室,看到教室的山墙上挂着一块绘着风景的布,布前支起了一架照相机,机器上蒙着一块红表黑里的布。那个从县里下来的照相师傅,穿着一身蓝衣裳,下巴青白,眼睛乌黑,面孔严肃,抽着烟卷,站在机器旁,冷漠地等待着。  先是那个教我们唱歌的年轻女老师手里攥着一卷白纸照了一张,然后是校长的老婆与校长的女儿合照了一张。照相时,师傅将脑袋钻到布罩里,从里边发出许多瓮声瓮气的神秘指令,然后他就高高地举起一只手,手里攥着一个红色的橡胶球儿,高呼一声:往这里看,别眨眼,笑一笑!好!橡胶球儿咕唧一声,照相完毕。真是神奇极了,真是好看极了!  我们围绕着照相师傅,都看迷了。在无人照相的空间,与我们同样围着看热闹的老师们,相互撺掇着,张老师让李老师照,李老师让王老师照,都想照,看样子也是怕花钱。  这时我堂姐走到照相师傅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三角钱,说:我要照相。围观的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很惊讶。照相师傅问:“小同学,你家大人知道吗?堂姐说:俺婶婶(她称呼我的母亲为“娘”,称呼自己的母亲却叫“婶婶”)让我来照的。马上有人在旁边说:她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每月一次发工资呢!于是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  那天我堂姐穿得很板整,读者朋友可以从照片上看出来。别忘了那是1961年,绝大多数农村孩子都穿不上一件囫囵衣裳,能穿得像我堂姐那样的很少。我堂姐是个非常干净整洁的女孩,同样的新衣裳,我穿上两天就没了模样,但她穿一个月也不脏。  我堂姐昂着神气的小头,端端正正地站在照相机前,等待着照相师傅发号施令。这时,好像是有人从后边推了一把似的,我一个箭步窜到照相机前,与堂姐站在一起。照相师傅的头从黑红布里钻出来,说:怎么了?怎么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呆呆地看着我,没人说话。我骄傲地对照相师傅说:我们是一家的!照相师傅大概不相信这样一个小怪物跟这样一个小姑娘会是一家的,就转回头去看老师。我的班主任老师说:没错,他们是一家的。我堂姐也没提出反对,这件事至今让我感动。照相师傅的头在黑红布里说:往前看,笑一笑,好!他的手捏了一下橡胶球儿,说:好了!  过了好久,我把照相的事忘得干干净净时,一个晚上,我们全家围着一张桌子,稀溜稀溜地喝着菜汤,就听到大门外边有人在喊叫我的大号:管谟业!管谟业!家里人都看着我,他们听到有人喊我的大号,肯定都觉得怪怪的。我扔下饭碗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她将一个白纸包递给我,说:你们的照片出来了。我拿着照片跑回家,竟然忘了请老师到家里坐坐,也忘记了说声谢谢。就在饭桌上把纸包剥开,显出了三张照片和一张底版。照片在众人的手里传递着。  母亲叹息一声,说:看你这副邋遢样子,照的什么相?把你姐姐都带赖丑了。
  网友反驳:照片能看出人家饿不饿?  有网友认为,一张黑白照片上的8岁孩子,怎么着也有婴儿肥的样子,吃糠和野菜糊糊,只要胃口好也能脸显胖,只不过那是虚胖,水肿胖也行。“本人80后农村孩子,小时都有吃不饱的时候,何况我的父辈爷爷辈呢?”  另一种观点也颇有代表性,“孔庆东关于莫言照片的评论言过其实,一张照片根本不能说明那时莫言条件好,衣服好,莫言只是说那时候缺衣少穿和饥饿,况且他本人有关于照片的详细记录,我本人和莫言素不相识,也比他小很多(1969年),我读书时也是每天都饿,但我人长得白白胖胖,你看照片能看出人家饿不饿?”
      
  饥荒是有的.  但我不相信大跃进是错的,那只是口号.  是有人利用了口号想拆台.  拆台搞破坏的正是那帮右倾、这也正显示了文革的必要性!  即使现在习总也要提中国梦口号呢!
  当年的大饥荒非常严重,惨烈。  饿死千万人,  否认的都是没有人性的畜生。
  @tjm楼
21:35  当年的大饥荒非常严重,惨烈。  饿死千万人,  否认的都是没有人性的畜生。  ------------------------------  千万人?这就是你在放屁了!
  拿钱发帖子遭雷劈  
  裹脚布  
  否你麻痹啊,莫言更是个垃圾杂碎  
  孔教授是告密还是揭发?——党员莫言要守规矩!
  孔斜眼从这照片上面入手,分析莫言个王八在说谎啊,斜眼哪里分析错了?莫言,一个没诚信的渣畜而己  
  是打了莫小胖吧!是个人都知道这货为了炸药奖说了些什么!
  @你大爷的5-04-21 21:32:30        -----------------------------  精彩 笑喷 呵呵呵呵。。。
  @menshevikgb
21:12:20  三个证据有力证明了年饥荒饿死人数绝不低于1400万  证据一:  国家统计局官网  http://www./ztjc/ztfx/qzxzgcl60zn/37.html  2、人口低增长阶段(年)  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  -----------------------------  天涯
楼主:gzyongk004 时间:   造谣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的数据,是根据1983年中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而1983年的数据据说是根据1960年代资料得出的。JY和外国人得出这结论也是靠这数据。 可是2000年的人口普查,彻底戳穿了这数据是在造谣。  这在2000年最新人口普查可以得出:  1983年拿出的1960年出生人口,竟然比2000年统计的1960年健在的人口少了769646人。  按照道理,同龄人是越活跃少,可是2000年统计的40岁同龄人,竟然比1960年出生的人口还多了769646人。40年下来,人不但没死,同龄人还越活越多,还多活了近80万,天下有此奇闻?
  老子送你一句话,拿钱发贴者!今年五一前子女车祸亡  
  不黑中国,西方诺贝尔文学奖能给莫言吗?建国后无数的爱国、抗日的高水平经典小说,是比莫言的“获奖”垃圾书能比的吗!诺贝尔文学奖杂碎评委们能给这些中国的好小说发奖吗?因为只有垃圾场收容狗屎。那时央视也跟着吹捧莫狗,央视能出老毕这样的垃圾货,也是必然的。
  A、从这照片看,是不是真莫言,还需要调查!(毛粉逻辑思维,网络上的东西不可信,当然孔东东还可能对这张相片做个手脚,所以我有理由怀疑这张相片)  B、假如真是莫言,也看不出有多胖,至于脸白白的,因为黑白照片效果都是这样的结果。(照片里两个人的脸都一样白,值得怀疑)。  C、至于相片里的服饰,也不能说明是莫言家的。那个时代,为了照相,在全村找一套两套较好的服饰打扮,并不难!当然,还有可能是当时摄像师或照相馆备用衣服)  D、从些逻辑看,该照片说明不了那个时代,莫言家是富裕的!  
  @专灭JY
23:11:44  老子送你一句话,拿钱发贴者!今年五一前子女车祸亡  -----------------------------  听不得相反意见,只会跳脚骂大街,你爸妈怎么教出你这么个下三赖!
  @专灭JY 22楼
23:11  老子送你一句话,拿钱发贴者!今年五一前子女车祸亡  [来自UC浏览器]  -----------------------------  送你一句话,你这种人应该死10族!  
  @拒绝贪婪和诱惑
23:35:00  @专灭JY22楼3:11  老子送你一句话,拿钱发贴者!今年五一前子女车祸亡  [来自UC浏览器]  -----------------------------  送你一句话,你这种人应该死10族!  —————————————————  难道你拿钱发帖?  
  这种SB贴骂他就上了当  大家不要理即可
  裹脚布  
  @我想停泊在云中
00:09:56  裹脚布    -----------------------------  又臭又长。
  莫言都不出来否认,撸主太热心了,有嫌疑。
  孔教授好象一直说真话的人
      
  莫言就是个垃圾,就凭他得了个诺奖?中国比他有资格的作家多了去了!楼主你读过孔庆东的文章吗?孔庆东的水平,甩莫言甩到太平洋去  
  @menshevikgb   lz楼主一定是得了狂犬病,美国人又给你打了鸡血,你在这里乱叫乱咬。
  把孔庆东输出到朝鲜去,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毛泽东
  都知莫言是什么货色,文章写的很垃圾,不过西方喜欢这种中国垃圾,楼猪连垃圾也算不上,是给垃圾舔地的!  
  莫言自己说得很清除,不是摆拍,他姐姐和他都是突然决定的,照相的安排不是他姐安排的,是老师们,老师知道照相的来,倒是他姐不知道。  他姐是突然决定的,他更是蹭他姐的,所以,可以认为他或者他姐的衣服都是日常的,他家里人和她姐家人都不知道,直到照片被邮过来。  到了70年代,绝大部分公社都有照相馆了。当然价钱相对而言不便宜。  从这个描述来看,这个照相,剪头,医疗,电影等等都是依靠国家派人来的,或者私人下乡来完成的,所以未免不太解决问题,所以国家提出了医疗下村,毕竟巡诊的医生的经历是有限的!巡诊毕竟不如坐诊!我估计很多孩子是不理解这里面的内涵的,更不会理解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面临多少困难!!
  对于这张照片,莫言曾亲自讲述了童年时拍这张照片的过程和经历。在他的散文《从照相说起》中,他这样描述这次经历:  这是我二十岁之前惟一的一次照相,时间大约在1962年春天,照片上的我上穿破棉袄,下穿单裤,头顶上似乎还戴着一顶帽子。棉袄上的扣子缺了两个,胸前闪闪发光的,是积累了一冬天的鼻涕和污垢。裤腿一长一短,不是裤子的问题,是不能熟练地扎腰所致。  照片上,我旁边那个看起来蛮精神的女孩,是我叔叔的女儿,比我早四个月出生。她已于十几年前离开人世,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病,肚子痛,用小车往医院推,走到半道上,脖子一歪就老了。照相的事,尽管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我正读小学二年级,课间休息时,就听到有同学喊叫:照相的来了!大家就一窝蜂地窜出教室,看到教室的山墙上挂着一块绘着风景的布,布前支起了一架照相机,机器上蒙着一块红表黑里的布。那个从县里下来的照相师傅,穿着一身蓝衣裳,下巴青白,眼睛乌黑,面孔严肃,抽着烟卷,站在机器旁,冷漠地等待着。  先是那个教我们唱歌的年轻女老师手里攥着一卷白纸照了一张,然后是校长的老婆与校长的女儿合照了一张。照相时,师傅将脑袋钻到布罩里,从里边发出许多瓮声瓮气的神秘指令,然后他就高高地举起一只手,手里攥着一个红色的橡胶球儿,高呼一声:往这里看,别眨眼,笑一笑!好!橡胶球儿咕唧一声,照相完毕。真是神奇极了,真是好看极了!  我们围绕着照相师傅,都看迷了。在无人照相的空间,与我们同样围着看热闹的老师们,相互撺掇着,张老师让李老师照,李老师让王老师照,都想照,看样子也是怕花钱。  这时我堂姐走到照相师傅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三角钱,说:我要照相。围观的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很惊讶。照相师傅问:“小同学,你家大人知道吗?堂姐说:俺婶婶(她称呼我的母亲为“娘”,称呼自己的母亲却叫“婶婶”)让我来照的。马上有人在旁边说:她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每月一次发工资呢!于是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  那天我堂姐穿得很板整,读者朋友可以从照片上看出来。别忘了那是1961年,绝大多数农村孩子都穿不上一件囫囵衣裳,能穿得像我堂姐那样的很少。我堂姐是个非常干净整洁的女孩,同样的新衣裳,我穿上两天就没了模样,但她穿一个月也不脏。  我堂姐昂着神气的小头,端端正正地站在照相机前,等待着照相师傅发号施令。这时,好像是有人从后边推了一把似的,我一个箭步窜到照相机前,与堂姐站在一起。照相师傅的头从黑红布里钻出来,说:怎么了?怎么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呆呆地看着我,没人说话。我骄傲地对照相师傅说:我们是一家的!照相师傅大概不相信这样一个小怪物跟这样一个小姑娘会是一家的,就转回头去看老师。我的班主任老师说:没错,他们是一家的。我堂姐也没提出反对,这件事至今让我感动。照相师傅的头在黑红布里说:往前看,笑一笑,好!他的手捏了一下橡胶球儿,说:好了!  过了好久,我把照相的事忘得干干净净时,一个晚上,我们全家围着一张桌子,稀溜稀溜地喝着菜汤,就听到大门外边有人在喊叫我的大号:管谟业!管谟业!家里人都看着我,他们听到有人喊我的大号,肯定都觉得怪怪的。我扔下饭碗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她将一个白纸包递给我,说:你们的照片出来了。我拿着照片跑回家,竟然忘了请老师到家里坐坐,也忘记了说声谢谢。就在饭桌上把纸包剥开,显出了三张照片和一张底版。照片在众人的手里传递着。  母亲叹息一声,说:看你这副邋遢样子,照的什么相?把你姐姐都带赖丑了。  -----------------------------------------  他姐姐说是家里人让他姐照的,恐怕很不符合事实。实际上最可能的就是小孩手里有点钱想尝个新鲜。  因为莫言的衣服也不错,不能证明他姐姐有所准备,按照他的说法,他姐平时就是穿得不错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莫言在那时穿的也可以。
  不知道莫言回忆是啥时间,假设为2015年,那么莫言1955年出生,就是60岁,他姐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就是60岁,什么病?
  日婶婶已经于二○○一年五月去世,这一代人实在是命运多娜,思之令人枪然。婶婶一辈子其实也没享到什么福,尤其是到了晚年,堂姐去世,撤下两个孤儿,实在是凄惶。然后又是小儿子胡闹腾,办什么旅游品加工厂,拉下一屁股债务,逼得她七十多岁的人还要给人家去打短工。想起她和村子里的老人们冒着严寒去给人家摘辣椒,每天只挣两元钱,我心中就酸溜溜的。如果不是遭遇这些事情,她活过八十岁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偿还堂弟造下的债务和堂姐撤下的两个孤儿,我们拿出来一些钱,为此,婶婶见到我们时那种恨不得把心扒出来给我们吃了的情形,让我心中实在难过。多年前的芥蒂,早已荡然无存。上边的文章,我写到的其实是当时农村的家庭状况,并无特别的褒贬之意。  看起来写作日期是1999年!!!!!!
  北大确实是继承了她的包容的光荣传统,否则,像孔歪嘴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在北大混下去。
  @menshevikgb
21:10:57  昨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发布微博:“文学虚构可以改变真实记忆,甚至作家也会迷失真我。某作家常写自己小时候饥寒交迫,这是他1962年春天的照片。”照片中小男孩正是作家莫言,暗示其童年并未如描述的那般悲惨,引发网友讨论。  从手机视频的告密门,撂倒了毕福剑,再到旧照片的揭老底,剑指作家莫言,一股怪怪的阴风,不知从哪里吹起,不禁让人生起“忽如一夜春风来,文革已到人世间”的喟叹。  一、孔庆......  -----------------------------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menshevikgb
21:10:00  面对孔庆东贴出的那张“出卖”莫言的照片,实在佩服起他特殊的嗅觉,让我等丈二和尚摸不着孔和尚的头脑,真不明白他是有趣呢,还是无聊?  说拍照这事吧,不要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即使到八十年代的农村,都是件轰动全村的大事,往往会全村人都动员起来,把自己打扮尽量光鲜亮丽一点,小孩子更像看到西洋景一样新鲜,欢呼雀跃,比什么都兴奋。像来自农村的我,在八十年代初拍照片,就向别人借衣服拍的,图的是上镜。那时拍照片...  —————————————————  傻逼楼主  
  照片摆在那、这是合符实事求是的,而说饿死几千万人大多是听说、有的地址都是虚构的,你想,红军长征吃树皮草根都不见饿死、只有中毒死,所谓饿死那么多人不奇怪吗?  其实我们这有一种说,一段时间因要还苏联的债牲猪大多收购上去了,由于油水少有好多人得了黄肿病,大概半年多吧一个粮食生长周期就好转了。  
  我靠, 莫言在1962年都照过相, 说明那时候照相并不是什么比登月还难的事情, 怎么也没个 饿死人的照片流传?? 不说成千上万了,几百几十的该有吧, 网上流传的路边倒人一片的都tm是解放前的照片
  针对莫言来说还有张学校集体照,都借谁的衣服?一个个脑残。过去是衣服少,但光屁股也太过了。说照不起像家家都会做衣服,拆大的旧的改小的,扯布纺布纳鞋,农村十有八九都会。58到63在一个饥荒代年,农村集体大食堂,他才五六岁,都饿死十八人了,他们为什么没饿死,难道偷粮,或吃人肉了。  
  呵呵,无耻楼主!  莫言小脸儿胖嘟嘟滴!非是大头细脖饿死鬼!  脖子上系着红领巾,呵呵,也是属于上进的少年儿童,其爹地妈咪没有啥连累他滴!  穿着合身的棉袄,没有罩褂,可见其棉袄是有换地(只有一件棉袄的话,一般都有件罩褂,好洗...),恁地合身,既不长大、又不窄小,说明不是接的哈...  裤子也合适,也不是啥吊脚裤,照片不清楚,看不出有没有补丁,就是有,也是同色的布料...  莫言自称是表姐有钱照相,自己是突然加入的,而且照相也是突然来的,事先无准备,也就是平时的衣着,只不过是男孩子顽皮,较脏而已...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饥荒mo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