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做不到位?

01版 头版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民生新闻
04版 民生服务
05版 广告
06版 关注
07版 环球
08版 广告
09版 建材市场
10版 特稿
11版 食药监局
12版 特稿·旅游局
13版 文化
14版 博隆家居
15版 广告
16版 虞山尚湖中国为什么做不到把垃圾分类好呢?_百度知道
中国为什么做不到把垃圾分类好呢?
提问者采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还有就是没有这个意识 和得到很好的推广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人口十学力≠人民素质的高低
人民群雄能做好,回收垃圾的能做好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商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12版:大连新闻
家庭袋装垃圾100%混装,公共场所鲜见主动分类者
垃圾分类,知道咋就做不到?
■新商报记者李莹
  棕色的新型分类垃圾桶非常醒目。记者杨帆 摄
&&&&人人都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凤毛麟角。我市的垃圾分类现状如何?垃圾分类究竟难在哪儿?本周,文明监督员的目光聚焦城市垃圾分类。  目击:  公共场所扔垃圾  没有分类  昨日中午12时许,友好广场港湾式公交车站聚集了数十位乘客。车站上,棕色的新型分类垃圾桶非常醒目。蓝色标识牌写着“可回收”字样,红色标识牌写着“不可回收”字样。近半个小时,记者先后看到13位乘客往桶里扔垃圾,却没有一位细看分类情况。  问题不仅仅在于市民。家住桃山小区的文明监督员崔瑛告诉记者,虽然小区内设有垃圾桶,但并没有分类标志,如何处理废旧电池和灯管成了她最头疼的问题。文明监督员姜华所住的小区也没有分类垃圾箱。曾经在日本工作过的他对那里的垃圾分类印象深刻。“日本家庭的垃圾分类非常细致,甚至连塑料饮料瓶的瓶盖和瓶体都能分开。我们国家要在短期内达到这样的标准不现实,应该慢慢从基础教育开始渗透垃圾分类观念。”姜华建议。    调查:  垃圾分类可节省  一半运输车辆  记者从大连化物所了解到,其微生态环境工程组曾经做过“大连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工程技术处理方法”的专题研究。调查中发现,大连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现有的混合收集方法增加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难度和成本。根据大连城市垃圾成分特点、垃圾收集程序和居民的社会习惯,研究小组建议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类别划分为:厨余垃圾,主要是有机易腐物,包括厨房剩余物、果皮等,其特性是可以填埋和堆肥;有害垃圾,主要是废旧电池、日光灯管等需要专门处理的垃圾;其他垃圾,即除去以上垃圾外的剩余物。  统计数字显示,大连市区每年生活垃圾清运量为75万吨,每天清运量在2000吨左右。根据调查比例计算,其中厨余达1700吨左右。若收运分类垃圾,以每天3次/台计算,每天80台周转即可满足厨余垃圾的运输,而300吨左右的其他垃圾,每天15台周转即可,能够节省近一半的运输车辆。  环卫:  明年重点研究城市垃圾分类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居民能够自觉地把垃圾袋装后送到指定地点,但除了拣出部分可回收废品外,其他垃圾100%为混装。根据人们目前的生活水平和习惯,家庭很难完成严格的垃圾分类,达到发达国家的居民自觉详细分类,还需要很长时间。  市环卫处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地埋式分类垃圾桶总数达到13300个,服务范围覆盖了市内35万户居民居住的非物业小区,中心城区的非物业小区的源头生活垃圾,已全部实现了地埋式封闭管理。今年8月,市环卫处开始在市内一、二级道路公交车站点和商服网点人流密集路段,增置1000个分类垃圾箱。目前,已完成650个垃圾箱的安装,预计到9月25日将全部完成安装任务。  与此同时,毛茔子垃圾填埋场续建和垃圾焚烧厂的建立,也为建立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提供了可能。“虽然我们多年前就设立了分类垃圾桶,但并没有履行其分类职责。垃圾分类的好处很多,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大大减少垃圾处理量,而目前我市只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简单分类。对明年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垃圾焚烧厂来说,将可燃程度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后,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料。”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链接]  回收一吨废纸,节省木材300公斤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每吨厨房垃圾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 | 合作伙伴:
大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广宇上东领地不少业主关注社区微信
谁垃圾分类做得不到位,微信曝光!
&&通讯员 王侃磊 记者 史洁 文/摄&&&&垃圾分类在江干区丁桥镇还是小范围试验。作为首批试点的大唐苑社区,只有广宇上东领地一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刚开始我们通过培训和大型活动穿插的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但方式太传统,效果不太理想。”大唐苑社区负责城管工作的社工王侃磊说,“这个小区和别的老小区不一样,业主基本上都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结合小区居民家庭结构的特点,社区开始用起新型沟通平台——微信,宣传效果还真不赖。&&微信曝光抽查情况&&不涉及具体人家&&住在广宇上东领地7幢4单元的张琳芳是一家外企的员工,她的两个孩子都很小,妈妈和婆婆一起帮她带孩子。&&“垃圾分类对家里的环境卫生有好处,厨房垃圾跟其他垃圾分开,就不会有各种奇怪的味道。厨房垃圾可以很快清理掉。”张琳芳觉得,有些老人可能接受垃圾分类慢一点,但年轻人跟他们说清楚,做起来也就容易了。&&张琳芳说:“关键是开头难,像我周围的同事、朋友,很多都在国外呆过,他们不仅是想到垃圾分类这一点,还经常讨论怎么把餐厨垃圾做成肥料呢。”&&在她的微信里,早就关注到大唐苑社区的微信公共账号,“有新内容就会点进去看。”她打开一条8月25日发的“垃圾分类情况‘晒晒太阳’”,其中点名1、3、5幢垃圾袋随意投放,在厨余垃圾桶里有部分纸箱和玻璃制品,其他垃圾桶旁边堆积有建筑垃圾袋。“看到这样的图片就自然会反省下自己:有没有做到,能不能问心无愧?”&&这样的曝光虽然不涉及具体某户人家,但效果还是挺明显的。王侃磊说:“都是住在一起的邻居,大家集体被点名肯定觉得脸上无光,下一次我们再去查的时候,情况就会好多了。”&&垃圾不落地有困难&&何时实施说不好&&广宇上东领地小区共有居民957户,入住率接近100%,其中大部分都是70后、80后的新杭州人三口之家,由于宝宝都还小,因此双方父母会来帮忙带孩子。一个家庭里,老少青都有。&&大唐苑社区将年轻的户主作为突破口,现在关注社区微信的业主有200多人。目前,在社区的每个宣传栏、宣传手册以及小区醒目位置的宣传牌上,都印有这个微信号的二维码。&&“单纯地说垃圾分类可能太枯燥,我们就在居民关注度更高的便民信息后面,加上垃圾分类提醒语。”大唐苑社区负责宣传的社工梅舫说,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就是通过微信招募到的,宣传活动也通过微信发布消息。&&居民有问题,能通过微信直接咨询。比方说不知道红色桶和蓝色桶在哪里,社工会回复告诉他。&&还有一种方式也能找到垃圾桶:在小区的平面图上,社区加上了垃圾桶分布位置,分别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图标标示,简单明了。&&最近,社区正在走访听取居民意见,准备下一步推广“垃圾不落地”的垃圾收运模式。也就是说将所有垃圾桶都撤走,居民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投放垃圾。&&王侃磊表示:“有些居民很支持,觉得小区环境这么好,摆这么多垃圾桶,看起来难看,环境卫生又差,但也有不少居民反对,觉得定时定点投放太麻烦,完全接受不了。所以到底什么时候能实施,现在还说不好。”
[] [] [] []您所在的位置:&&
垃圾分类为何难以坚持呼吁科学利益机制
垃圾分类为何难以坚持呼吁科学利益机制
15:28:13&&&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袁松禄
&&& 四色垃圾箱、厨余垃圾专用桶、垃圾分类指导志愿者&&连续两年,市政府把垃圾分类作为实事项目,上海的试点小区从100个增加到2130个小区。但是,从整个上海来看,这条路还很漫长。甚至在一些试点小区,开头搞得轰轰烈烈,时间一长也不尽如人意。
不加快垃圾分类,就无法走出&垃圾围城&。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就此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垃圾分类为何难以坚持、推动不了?要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和减量,必须找到科学的利益机制,这需要社会各界贡献智慧,出谋划策。
习惯还未养成
市政协委员袁雯说,&垃圾围城&现象困扰着全国2/3以上的大中城市。尽管人均生活垃圾减量目标写入上海&十二五&规划,垃圾处理量减少率和无害化处理率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但上海垃圾处置能力仍滞后于城市发展步伐,主要问题包括&&
■分类回收网络覆盖率不高,覆盖人口不足400万,不足全市20%;
■资源回收能力不强,目前上海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20%;垃圾处置方式仍以填埋为主。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本报报道了台北案例馆的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经验。2011年,上海推出&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活动。
但是,在许多小区的垃圾箱里,纸盒、塑料瓶、旧衣服和果皮、剩饭、鱼骨头混在一起的情况仍比比皆是。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吴美娟认为,现在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有了,但习惯还没有养成。她在居民区进行过调查,大家都说&知道的,分得多有&小苹果&,还可以领到香皂&,但是,真正自觉行动的不多。而且,垃圾分类目前没有法规来约束,有的人说:我不分又怎么样?即便今后垃圾收费,他们说:我不出钱又怎么样?
市人大代表吴敏调查发现,垃圾分类在推进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部分居民特别是外来租住人员垃圾分类意识较低,对志愿者的劝导不予理睬,仍然依照自己原来的生活习惯投放垃圾,这对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参与率带来难度;志愿者工作强度高,队伍稳定性不够;用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资金不足,分给每户居民的垃圾袋、垃圾分类疏导员和工作人员津贴,都是不小的经费开支。
利益引导促进垃圾分类
要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和减量,必须全民参与。全民行为一定是利益行为。比如台北的垃圾分类是通过高价塑料垃圾袋的机制,这种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价格奇高。只有用这种垃圾袋装的垃圾,垃圾车才收,居民为了节省买垃圾袋的钱,就不会无限制的产生生活垃圾,这样多年下来,逐步形成习惯。袁雯委员建议政府借鉴这种经验,酝酿出台《上海市垃圾费随袋征收办法》。但是,在上海这样做行得通吗?且不要说高价市民能不能接受,专用垃圾袋一推出,各种假冒的塑料袋可能就会出现了。还有,如果有的居民不用专用垃圾袋,用普通的垃圾袋装了,仍在小区里,环卫部门收不收?袁雯表示,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对违规丢弃垃圾、偷扔垃圾的行为严厉惩处,并记入诚信档案;同时建立环保绿色信誉账户,激励守法和举报行为。
袁雯委员还提出,要逐步完善利益引导机制。目前上海旧灯管、旧家电、旧衣服类回收企业都&吃不饱&,而每年近1500吨废灯管被随意丢弃。缺乏利益引导机制是导致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建议构建有偿回收和付费回收相结合的利益引导机制,对可回收固体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有偿回收,对厨余垃圾和室内干垃圾进行付费回收。
吴美娟代表也提出,要健全废旧物品回收网络。在一些工薪阶层和老年人集中的社区,居民将玻璃、塑料瓶、废纸等都作为废品卖掉,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小小的收入。如果回收网络健全了,这些&干垃圾&能够很方便地回收,垃圾自然就大大减少了。
垃圾分类和减量事关每个市民的生活环境,事关我们这座城市的未来。今后五年,上海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我们期待着全社会的参加,寻找可操作的办法;我们期待着法规的制定和健全,使每一包垃圾&扔&得有章可循。
记者走访垃圾分类试点
有机垃圾处理机明显&吃不饱&
今天上午,记者再度回访本市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的山华果品市场。
集贸市场的垃圾减量分类困难较多。山华果品市场内的有机垃圾处理设备,目前每天处置有机垃圾约40吨。不过,对于最高处置能力达100至120吨的机器来说,显然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每天处置量55吨,才能维持成本,目前的处置量远远不够。&上海傲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燕国说。
除量少外,俞燕国表示源头分拣不到位是最大的难点。山华果品市场从2011年就开始推进垃圾分类,每个摊位配发了干湿两只垃圾桶,但能做到干湿分离的摊主几乎为零。&市场不重视,宣传不到位,源头分类就做不好。我们是处置有机垃圾的企业,现在却变成收垃圾的了。&俞燕国认为,源头分类应靠市场管理方监督,用&入场标准&等手段强制执行:&山华市场的摊位很紧俏,可以要求摊主必须做到垃圾分离,否则就不能入场。&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郭骅表示,今年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要继续推进,以湿垃圾为突破口,做到&社会参与,规范运输,专业处置&。&
友情链接&&&
中国环卫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合作:010-
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垃圾为什么要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