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们帮我看看我这手机配置怎么样 为什么玩天天qq飞车大神的按键还没10分钟cpu温度达到50都度?

来自子话题:
先回答:比不上,而且差距是数量级的。&br&&br&更新一下。&br&不对比各种奇怪的参数,从最直观的角度来区分,相机的好坏最基本的,一是感光器,二是镜头。&br&&br&一是感光器。也不扯太专业的参数,大致可以认为:&b&越大越好。&/b&&br&&br&&br&下面的图都源自网络。&br&&img src=&///ddfffeede1_b.jpg& data-rawheight=&401& data-rawwidth=&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ddfffeede1_r.jpg&&&br&如上图。一般来说,入门级单反的感光器是aps-c或更大的,就是紫色那个区域。一般手机包括小米的感光器是跟最下那个差不多或略小一些。&br&&br&二是镜头。&br&&br&……这个真不好简单说……&br&哪位高人想个简单易懂的说法呗。&br&总之呢,一个普通镜头的大小能比得上四五个小米手机了。&br&你觉得手机厂商有能力把那种大家伙缩微到藏在自己机身里还效果比它好么?&br&&br&&br&&br&———————&br&唔,前面同学的冷嘲热讽有些过分了哦&br&&br&并不是所有人都研究过相机的。&br&摄影啊单反啊卡片底啊镜头啊什么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br&搞不清楚的问一下怎么就侮辱智商了呢。&br&&br&------我是冷嘲热讽的分割线----------&br&&br&而且说实话,看到小米下面这样的“样张”。&br&产生一下:”小米和单反比如何?“的疑问,不是很正常么……&br&你难道没有产生一种“把那又大又沉的单反扔了换个小米吧”的冲动么?&br&&br&&img src=&///0df645a8fec20e05aaedd05a4ac2fca9_b.jpg& data-rawheight=&548& data-rawwidth=&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0df645a8fec20e05aaedd05a4ac2fca9_r.jpg&&&img src=&///7eddf63701d19addb55e0a1dcc9e8dd1_b.jpg& data-rawheight=&548& data-rawwidth=&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7eddf63701d19addb55e0a1dcc9e8dd1_r.jpg&&&img src=&///e21b5c870c94b8e84134b6_b.jpg& data-rawheight=&548& data-rawwidth=&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e21b5c870c94b8e84134b6_r.jpg&&
先回答:比不上,而且差距是数量级的。更新一下。不对比各种奇怪的参数,从最直观的角度来区分,相机的好坏最基本的,一是感光器,二是镜头。一是感光器。也不扯太专业的参数,大致可以认为:越大越好。下面的图都源自网络。如上图。一般来说,入门级单反的…
来自子话题:
我稍微说一下吧。&br&所谓的float,就是所有的 outstanding share 里面,被公众持有的,能够在股票市场上面自由流动(float的本意是浮动)的股票。那些非上市的股票,和按照法律规定不能自由卖出的股票(比如高管等内部人,按照法律规定,他们交易之前需公告,需要提前填写 Form 4 递交 SEC 备案等等,不像公众,直接网上填个卖单就行)不在 float 的统计数据里面。&br&来看谷歌。谷歌的股权结构是所有公司里面最奇葩的,没有之一。&br&谷歌在上市的时候,就采用了福特(F)1956年上市时候采用的保护大股东,歧视小股东的双层股权结构。谷歌把股票分为两类:Class A 和 Class B。这两类股票面值相同,但是投票权不一样:A类股票,每股一个投票权,上市卖给公众;B类的股票,每股有10个投票权,B类不上市流通,92%的B股由Page,Brin,Schmidt 三巨头手持有。2012年3季度的10-Q里面,谷歌披露了所有 outstanding 的A类和B类股票的数据:&br&Class A
264,956,901&br&Class B
63,637,291&br&按照92%的比例,三位高管的持股比例就占总持股比例的17.8%。谷歌能够通过这17.8%的持股,达到65%的投票权,也就是说,谷歌是大股东绝对控股的。&br&谷歌内部人持有流通股的1%,但是谷歌还有非流通股,总的 float 我下面算给你看。由于B股不流通,所以不算在 float 里面,同时高管持有流通股里面的1%左右,所以算下来 float 大概80%:&br&264,956,901×99% /(63,637,291+264,956,901)=79.8%&br&
说完了持股比例,我们来看一下谷歌奇葩的地方。当年谷歌是不想上市的,因为他不缺钱,创立三年就盈利了,而且是盈利很多,上市多麻烦,没必要。但是由于硅谷的传统,员工是有股票期权或者直接股份奖励作为薪酬,那些低级员工持股之后,持股人数超过法定限额,按照 SEC 的规定,必须以公众公司的身份公开财务资料。同时 VC 的投资也有退出的需求,在法律和投资人的压力下,谷歌扭扭捏捏的上市了。这三位创始人对谷歌有强烈的控制欲,同时也不希望那些“短视”的华尔街投行左右公司的战略方向,于是采用了上述保护大股东,歧视小股东的双重股权架构。&br&但是,由于企业不断发展,员工不断增多,新增加的员工工作到一定年限,都是有股权奖励的。这样,谷歌就需要不断的增发股票奖励给员工。这样创始人的控制权就会不断的被稀释。这时候三巨头不乐意了,于是谷歌学着媒体公司(如 Comcast ),提议创设第三类股票:Class C。C 类股票面值和 A 类一样,但是没有投票权。也就是说,谷歌在以后给员工的奖励是这些没有投票权的股票。你员工可以享有收益。但是,你不许干涉我高管的运作。&br&C 类股票的上市是一个2比1的股票分拆进行的。也就是说,在除权日之后,一股持有A类谷歌股票的股东会收到一股新的 A 类股票和一股 C 类股票。那么在除权日之后,谷歌的股价应该在现在的一半多一点,300多美元。&br&update: 谷歌的C类股票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除权日,因为争议太大,小股东正在与谷歌打官司,结果还没有出来,在结果出来之前,C类股票是不会上市流通的。&br&&a href=&/news//google-sued-by-pension-fund-over-proposed-stock-split.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ews/201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4-30/google-sued-by-pension-fund-over-proposed-stock-split.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来看苹果,苹果相对简单,股权非常分散。&br&苹果最新的资料来看,截至日。苹果的有940,692,000股股票 outstanding。最大的股东是富达基金,截至日,持有45,494,145股,持股比例20.7%。内部人持股比例如题主说,在1%左右的,所以他的 float 就是99%。
我稍微说一下吧。所谓的float,就是所有的 outstanding share 里面,被公众持有的,能够在股票市场上面自由流动(float的本意是浮动)的股票。那些非上市的股票,和按照法律规定不能自由卖出的股票(比如高管等内部人,按照法律规定,他们交易之前需公告,…
来自子话题:
因为这个事情一点也不透明,所以局外人应该没人知道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只能猜测。&br&&br&1、可能ZF根本没要求锁,只是微软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锁的,网上似乎也有流传相关消息。&br&&br&2、可能ZF要求锁,但是索尼公关之下放宽了对索尼锁区的要求,毕竟PS4比XBOX ONE晚这么久才上市,也许就是索尼利用这段时间公关去了。而且对比一下两家的发布会,除了微软发布会规模看起来和索尼的根本没法比以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索尼的发布会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开始各种领导上台讲话,显然在PS2上吃过大亏的索尼现在更懂中国。&br&&br&种种迹象表明,微软此次虽然第一时间发布国行,但似乎对中国市场并没有特别重视,就直接把机器一发布然后上市就完了。反观索尼这边看起来真的很有诚意,相比对手晚上市这么久肯定是有原因的,是做足了准备工夫的,不仅打好了和领导的关系,还积极拉拢国产厂商,并且多次强调自己要在中国打造一套完整的主机游戏产业链,强调自己主机卖得好对本土游戏业有很大的帮助,可能以此换来了相关部门对锁区问题网开一面。&br&&br&个人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要不然索尼没有必要全程打太极。
因为这个事情一点也不透明,所以局外人应该没人知道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只能猜测。1、可能ZF根本没要求锁,只是微软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锁的,网上似乎也有流传相关消息。2、可能ZF要求锁,但是索尼公关之下放宽了对索尼锁区的要求,毕竟PS4比XBOX ONE…
来自子话题: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类似于支持纳粹是否算爱德国,支持四人帮是否算爱党。&br&&br&既然XBOX ONE行货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支持世界上大部分主流游戏,那么从游戏业的角度看,XBOX ONE大陆项目已经失败,即使之后再有其他的转机,也只能是游戏之外的,比如有线电视啊广电网啊之类的。作为一个游戏玩家,花自己的真金白银去支持毫无关系的行业,不算太合理。&br&&br&我相信,微软在游戏发行的问题上已经尽力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怪他们。我在这里批判行货,很对不起跑前跑后的公关和对P民们网开一面解禁游戏机的老爷们。但失败就是失败,大陆行货的目的就是试水,试水自然是想要得到经验,那么与其多卖两台搞心理安慰,给大门传递错误的市场信号,不如实事求是。&br&&br&其实类似的经验教训美国人一直在嚷嚷,“我们原本以为随着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开明,结果经济发展反而给了他们坚持专制的底气”,同理,如果现在这个行货体系发展得好,对中国玩家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只会让事情更复杂。&br&&br&之前最大的担忧是,如果国行发展得好,对水货的清理就更有底气了,之前所有人都买了迅雷白金帐号冷落BT,结果现在迅雷一锁,全都无片可看。现在这个忧虑小了很多,即使你管的再严,玩家也不会转头支持行货,需求在那里。而且中文水货的销量还包括在大中华地区的销量统计里,只要台湾这个市场经济堡垒在,中文游戏不会断绝。&br&&br&&im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src=&///acded1d984db4b5afaa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cded1d984db4b5afaa2_r.jpg&&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类似于支持纳粹是否算爱德国,支持四人帮是否算爱党。既然XBOX ONE行货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支持世界上大部分主流游戏,那么从游戏业的角度看,XBOX ONE大陆项目已经失败,即使之后再有其他的转机,也只能是游戏之外的,比如有线电视啊广电网…
来自子话题:
央视这种打击,和以前吐槽U盘和移动硬盘容量和标称不符是一样的,其实就是在秀他们作为国家级媒体,对科技领域的物质或者刻意偏见。&br&&br&当然,我看到网络上也有人评论说,这其实只是央视在提醒粗粮公司余额不足,该充值了。这个,我就不评价了。&br&&br&这么玩下去,央视以后还可以曝光替民做主维权的行业还有很多:&br&&br&1,抽查发现,市面上100%的汽车虚标时速。在中国的道路上最多也只能开到120km/h,但是抽查车辆上面,所有的汽车最高时速标称都超过了120km/h,有的甚至高达200多,严重超速虚标,而且有蛊惑驾驶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嫌疑……balabalabala……&br&&br&2,抽查发现,市面上100%的CPU的运行频率都虚标,经过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测试证实,市面上所有的家用电脑中央处理器(CPU)在实际工作中,都不能稳定工作在其标称的频率下,正常使用时,其工作频率甚至只有其标称频率的几分之一。很多多核处理器在工作中并没有真正的多核运行,很多时候多核都关闭,只保留一个核心运行,欺骗消费者。&br&&br&3,抽查发现,市面上100%的台式电脑电源存在功率虚标,经过xxx部门检测发现,xx,xx,xxxx品牌等电脑电源,实际输出功率和其标称额定功率均存在xx%~yy%的差异。不合格!&br&&br&……&br&&br&回到电源这个话题,我不是想为任何公司辩护啊,但是我觉得央视耍流氓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明明可以把电源拆开来看看的。这真的很容易,比测试什么放电曲线容易的多。&br&&br&一个公司,买来元器件组装出成品。对于采用18650电芯的移动电源来说,他们组装了两颗标着2600mAh的电芯,正常人的逻辑思考,这里所应当是5200mAh。组装了4颗3400mAh的电芯的移动电源,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说这是13600mAh 。&br&&br&如果说某公司外面说13600,但是实际上里面只放了3颗电芯,和一个配重大头螺丝,这特么才叫虚标,才叫欺骗消费者。&br&&br&否则,难道叫每一块移动电源出场的时候都完全充一次电放一次电然后分辨单独标上他们的“实际”电量吗?
央视这种打击,和以前吐槽U盘和移动硬盘容量和标称不符是一样的,其实就是在秀他们作为国家级媒体,对科技领域的物质或者刻意偏见。当然,我看到网络上也有人评论说,这其实只是央视在提醒粗粮公司余额不足,该充值了。这个,我就不评价了。这么玩下去,央…
来自子话题:
骚年你想太多。&br&你的罗老师,他不是有威胁,他只是招人烦。&br&&br&&br&=========&br&支持出乎意料的多,稍微针对问题认真答复一下:&br&&br&&b&【关于“一个人对新事物的变态憎恨”】&/b&&br&我想说,罗老师卖情怀骗钱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了……&br&&br&博客风潮起,遂开牛博网,说有情怀啊有情怀我们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提升青年素质,结果打政治擦边球手滑把自己打到墙外,发现根本没多少粉丝真诚到翻墙去接受思想升华,点击量上不来怎么办?眼看博客退潮,裸泳号即将暴露,果断:自生自灭!——说好的情怀呢?&br&&br&外语培训群雄起,遂搞英语培训,说有情怀啊有情怀我们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改变业界病态,吹不满意全额退费,被肘子扒皮,又爆出没有培训资质,然后是英语培训行业整体不景气被留学咨询抢占市场,于是——&br&“罗老师为了情怀坚持一下!加油!”&br&“去nmb的情怀!”&br&关门大吉!——说好的情怀呢?&br&&br&现在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罗老师开始搞手机,说有情怀有情怀我们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恋物工匠认真……&br&呵呵。&br&装,我看你能装到出T几。&br&你以前干的事儿我还记着呢。别当我是90后95后那么好忽悠……&br&&br&&b&【关于“花费时间和精力损人不利己地去捉弄搞臭一个人或物”】&/b&&br&我想说,首先这事儿不怎么消耗精力和时间,无非是自己不去买也劝朋友不要买而已;&br&然后,怎么能说不利己呢?让这个世界少一点吹牛逼的噪音就是利己了,面对自己厌烦的东西表达出自己的厌烦不憋着就是利己了。&br&&b&最后,难道不利己就不做了么?不利己就可以安心看骗子招摇撞骗了么?罗粉你可以不认为老罗是骗子,但是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抨击自己认定的社会骗子”是无法理解的行为的话,那么或者你没有换位思考的智商,或者你没有基本利他主义的道德感,没有第三种解释。&/b&
骚年你想太多。你的罗老师,他不是有威胁,他只是招人烦。=========支持出乎意料的多,稍微针对问题认真答复一下:【关于“一个人对新事物的变态憎恨”】我想说,罗老师卖情怀骗钱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了……博客风潮起,遂开牛博网,说有情怀啊有情怀我们不是…
来自子话题:
我觉得雷军的回应中规中矩,很符合中国主流观念中企业家说话的风格。不急不躁,既表达观点,又不失风度。话不说满,含蓄,说一分留三分。但是,但是,&b&他应对媒体的水平已经甩出黄章N条街了。&/b&&br&我的意思不是黄章应对媒体和公众的风格一定要向雷军那种四平八稳的方式接近,这不是他的性格。&b&但是同样充满攻击性,同样喜欢炮轰同行,同样性格张扬的罗永浩的应对公众的方式要比黄章高明多了。&/b&&br&罗永浩攻击过的企业有:新东方、西门子、戴尔、必胜客、苹果、黑莓、百度、魅族……我想我不用列举了吧。但是和黄章不同的是,他做到了以下几点。&br&&b&1、基于事实,不为黑而黑。&/b&典型的就是罗永浩对西门子的维权行动。他首先列举问题,转发各种西门子关不上门的微博。然后实地调查,到各大卖场实地调查西门子冰箱关门的问题。接着解决方案,要求西门子承认错误并加以维修。当西门子拒不承认错误后,召开记者发布会,列举问题,现场演示。最后通过到西门子门口砸冰箱表达不满(而且考虑到是否扰民,是否加重清洁工负担这些细节问题),并接受媒体采访,借助舆论理想,整个过程有理有利有节。&br&&a href=&/v_show/id_XMzQyMTIyMDc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罗永浩:”西门子冰箱门门”事件交流会
2011.12&i class=&icon-external&&&/i&&/a&&br&再看看黄章是怎么黑自己不喜欢的企业的&br&&img src=&///de75b33b3cbcb7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e75b33b3cbcb7e_r.jpg&&&br&&b&2、骂同行不留情面,尊重消费者不遗余力。&/b&&br&罗永浩的老罗英语也遇到过公关危机,当时方舟子和老罗网上吵架的时候一连列举了“非法用工,非法办学,教学质量低,非法雇佣外教”等一系列老罗英语的问题。其中最要命的是教学质量低的问题,当时有网友在网上指出老罗英语的教学质量不佳,这对以良心企业自居的老罗英语可能是致命打击。罗永浩是怎么应对的呢?&b&(1)核实问题,承认错误。&/b&他回访了几乎所有有问题班次的学生,核实问题。&b&(2)退换款项,弥补损失(3)正面回应,不闪不避。&/b&&br&&img src=&///568b2b549c0fcbb9dbefbb3b_b.jpg&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568b2b549c0fcbb9dbefbb3b_r.jpg&&&a href=&/v_show/id_XNDE3NDQ0MjA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罗永浩2012夏季演讲之——跟方舟子那些事&i class=&icon-external&&&/i&&/a&在演讲里,对所有问题作了针对性回答。&br&在看看黄章是怎么回应消费者的&br&&img src=&///df403e95d3e36e2fa707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df403e95d3e36e2fa707_r.jpg&&不喜欢就滚,恩恩。&br&&b&3、错了就道歉,不装伟光正。&/b&&br&&img src=&///83edaf69eb0d50a104e94364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2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83edaf69eb0d50a104e94364_r.jpg&&至于魅族,正说反说都是一张嘴,教主永远最正确。&br&&img src=&///15904c2ceefbab7f740532e_b.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1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15904c2ceefbab7f740532e_r.jpg&&&br&&b&4、能用事实说话的时候绝不空放嘴炮。&/b&&br&&img src=&///d5bf41d9aedfaa8_b.jp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d5bf41d9aedfaa8_r.jpg&&这个世界就这么残酷,就是以成败论英雄,既然堵不住别人的嘴,就用事实说明。&br&一面说小米只有无脑屌丝买,不屑于和小米为伍,最后又承认自己错过了发展机会,然后在宣传上处处贴着小米,结果销量还不到小米一半,请问您有意思吗?&br&&img src=&///1c194e37e49b1eae8bb4840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1c194e37e49b1eae8bb4840_r.jpg&&&img src=&///60dfaf57fcc5d35f288d5c3e6bda615d_b.jp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1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60dfaf57fcc5d35f288d5c3e6bda615d_r.jpg&&&br&所以我觉得在这种形式下,雷军采取四平八稳的回应完全正确,应为黄章自己就是最大的魅黑。无论在销量上还是声势上,小米都已经有明显优势了,回应一个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的对手,有必要吗?&br&说实话,从理性角度,我其实希望魅族能起来,有竞争,消费者才能获利。让小米垄断2000档不是好事。但从感情上,让我喜欢黄章还真是TMD困难啊。&br&利益相关:小米1S和红米用户,给妈买了MI3,给爸推荐了MX3。
我觉得雷军的回应中规中矩,很符合中国主流观念中企业家说话的风格。不急不躁,既表达观点,又不失风度。话不说满,含蓄,说一分留三分。但是,但是,他应对媒体的水平已经甩出黄章N条街了。我的意思不是黄章应对媒体和公众的风格一定要向雷军那种四平八稳…
来自子话题:
当被逼做一件你不想做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很多人会故意出工不出力,把这件事软性地搞砸,以证明自己当初的观点是多么正确。&br&&br&木马干的就是这事。
当被逼做一件你不想做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很多人会故意出工不出力,把这件事软性地搞砸,以证明自己当初的观点是多么正确。木马干的就是这事。
来自子话题:
作为一个和诺基亚和moto都打过交道的人,作为诺基亚时代就做手机软件产品经理的人,我来说下真正的原因吧。&br&&br&重点说诺基亚,原因简单说就是:&br&&b&作为一家长期在自己领域领先的公司,丧失了对市场的嗅觉,无法做出领先的产品,面临完全不同的颠覆却毫无准备。&/b&&br&&br&当时诺基亚主要有三个重大错误&br&一、在产品战略层面,核心思路上出现了重大错误——仍然以电话为中心。&br&二、在产品设计层面,也犯了重大错误——放弃了后来的行业标准,触摸屏。&br&三、在环境层面,太悲惨了,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两个对手:苹果和谷歌。(这个其实不算错误,而是命不好啦)&br&&br&下面具体说说诺基亚如光速般陨落的原因吧&br&&br&&b&一、以电话功能为中心设计手机&/b&&br&诺基亚在2007年的时候,曾经是手机市场的统治者,市场份额高达40%,利润高达80亿欧元。&br&但是当时他们的主流手机是什么样子呢?&br&&img src=&///0dce88e425_b.jp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N78,2008年的主流手机,那时候苹果推出都快1年了&br&&img src=&///e013c4adcb1a311d0507f7edc4d6109b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e013c4adcb1a311d0507f7edc4d6109b_r.jpg&&E62,2007年的主流手机,嘿嘿,很复古是不是&br&E62,2.9寸屏幕,非触摸屏,只能看不能摸的哟(而且这在诺基亚手机里面算屏幕大的了),CPU 235MHZ,存储80M。&br&这部手机在中国大概卖3000元,这就是诺基亚整个系列手机的缩影,涵盖了以下几个特点:&br&1.非触摸屏,键盘操控&br&2.速度慢&br&3.从桌面菜单可以看到,这个操作系统完全是以电话短信日历为中心&br&&br&再看看同时期的Iphone是什么样子&br&&img src=&///fc21c281d62e24d2d1e2cb3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3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是不是和现在几乎没什么差别?&br&没办法,人家苹果重新定义了行业标准啊。&br&Iphone 1,3.5寸多点触摸屏,CPU 412MHZ,存储4/8/16G&br&这手机当时从美国带回来才合人民币3200元&br&1.触摸屏,而且还是多点触摸的&br&2.速度很快(相对于当时的其他手机简直就是飞速呀)&br&3.桌面系统图标并列(其他应用与短信电话接近了)&br&拿到iphone1的真机我就想,这手机屏幕这么大,速度这么快,技术这么先进(多点触控,重力感应什么的)才卖3200元,而国内比这手机差得多的都要卖,其他手机不都得去死呀。&br&&br&从上面的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出&br&&b&诺基亚的手机,仍然停留在上个时代,是以电话为中心来设计的。而Iphone则认为,手机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而是“个人移动多媒体互联网终端”,电话只是其中一个功能。&/b&&br&&br&看出来没有,这就是格局的差距了……&br&&br&在7年前,大家拿手机出来顶多就是打电话,发短信,完全把手机当做电话短信机在使用,每天花不了什么时间。但是现在呢,你只要稍微有空闲就会对着手机发微信,看新闻,刷微博,看论坛,看知乎,记录跑步,看电视剧,读书……根本就停不下来。&br&&br&后来大家都知道了,&b&个人移动多媒体互联网终端&/b&让很多产业变夕阳了,不仅包括诺基亚,还包括GPS设备,mp3行业,尾波甚至还扫到了运营商,现在短信数量逐渐大幅下降了……&br&&br&这个战略错误,几乎就决定了诺基亚注定失败的命运。&br&但是,诺基亚有这么多资源,当时的操作系统Symbian近乎统治地位,有大量的程序员在给他们开发软件,而当时苹果还没有APP store呢,只要迅速转型,应该能够东山再起呀,为什么没能做到这一点呢?&br&&br&这就要说第二点了&br&&br&&b&二、放弃了后来的标准,触摸屏。&/b&&br&早期的时候,诺基亚曾经也是有触摸屏系统的,那就是“小名鼎鼎”几乎没有人知道的Symbian UIQ。曾经也有过几款触屏手机,比如索爱M600&br&&img src=&///6525dbe6768167bbefc8b4c_b.jp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3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br&这个手机是2006年出的,在当时一大堆傻大黑粗的手机中,还是很清新的,尤其白色的那种质感,很萌很显眼的样子。&br&但这手机用起来极其坑爹,速度爆慢,点一下要等半天,屏幕很小,没法用手点,只能用自带的笔控,所以必须得保留下面的键盘。这一切都是因为厂商太抠,CPU很慢屏幕也很小,UIQ系统也是个烂糟系统,用起来真是太不爽了。&br&&br&这样的尝试注定是不成功的,所以Symbian UIQ这样的触屏系统也就没有发展起来。&br&结果,就是诺基亚重点仍然放在了键盘手机上,触摸屏几乎完全没有储备。&br&说点题外话,当时还是有很多厂商做了触屏手机的,比如MOTO、索爱,一般是基于自己开发的Linux系统,体验比诺基亚的要好很多。&br&&br&等到2007年,iphone推出之后,整个手机市场突然明白了,原来手机应该这么设计,未来方向是触摸屏,而且是多点触控的触摸屏。&br&但是此时诺基亚完全没有准备,现有Symbian没法拿出好的触屏系统。&br&我们可以想见,为了掩盖这种失败,诺基亚内部一定会有很多人逆潮流而动,掩耳盗铃的说触摸屏不好。&br&直到2008年10月,诺基亚才发布第一款S60的触摸屏手机。但是由于系统的劣势,这款手机也很不好用,作为键盘手机之皇的诺基亚Symbian系统始终没有很好的进入触屏时代。&br&&br&&b&所以呢,2007年iphone出现以前手机是键盘时代,而iphone出现之后,就变成触摸屏时代了。&/b&&br&&b&不过4-5年时间,大家手里就几乎看不到键盘手机了,你应该能够明白,作为一个键盘手机的领导者错失这样的大转变意味着什么。&/b&&br&&br&&br&&br&&br&&b&三、命不好,遇到了苹果和谷歌啊……&/b&&br&其实,回头去看看苹果和谷歌的思路,他们都一致认为手机不再只是电话,而是个人移动多媒体互联网终端,作为互联网巨头的谷歌才会去搞免费的手机操作系统,只是为了让大家在未来都使用谷歌的移动平台,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前瞻,又是何等巨大的颠覆。&br&&br&靠手机操作系统吃饭的人,怎么会免费开放自己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系统呢?&br&谷歌的企图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呢,开始的时候他们设计也很蠢的,第一款谷歌手机G1出来的时候是这个样子&br&&img src=&///7c46d90e7c4858ada04d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7c46d90e7c4858ada04d_r.jpg&&Google G1&br&其实就是参考了早期的黑莓和微软windows mobile手机……&br&&img src=&///db3e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多普达838,Windows Mobile系统&br&这款手机的做工真是好啊,键盘点击的感觉很棒,同时还是触摸屏,可以手写输入,并且用早期的Windows Mobile系统,当你在机场候机的时候,拿出来轻轻一推,就出来一个全键盘,用来发短信和回Email都显得高大上呀,真算得上是一款早期优秀的“前智能机”了。&br&我当时最爱用的就是这一款。&br&&br&但是谷歌是个新兴的公司,他们没有什么成见,见到什么好立刻就会学习并且改造,看到iphone令人震撼的效果之后,他们立刻转而模仿iphone了,于是后来就基本是这个样子了……&br&&img src=&///760b6bae10de9f632ff9b4f_b.jp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760b6bae10de9f632ff9b4f_r.jpg&&以后基本就是这个标准了……&br&&br&诺基亚当时的Symbian系统开发者是全球最多的,这点看起来好像挺有优势的,但是……&br&第一,他们没有统一的大规模市场(app store),做出来得自己去推广&br&第二,诺基亚手机机型太多,开发者需要针对多款机型做适配开发,工作量极大,还要买很多手机来做测试,成本极高。当时我们就租了很多手机回来做测试,苦不堪言呀。&br&第三,诺基亚当时还是低成本战略,手机硬件低配置+烂糟的系统,速度慢体验都很差&br&&br&相比iphone的流畅,谷歌的开放,诺基亚简直就是一步慢步步就都慢。&br&更可怕的是,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标准,看看现在十大最好的手机,每一个都是大屏触摸手机。&br&&a href=&/news/phone-and-communications/mobile-phones/10-best-phones-of-mobile-world-congre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 best phones of Mobile World Congress 2014&i class=&icon-external&&&/i&&/a&&br&作为一家长期在自己领域领先的公司,丧失了对市场的嗅觉,无法做出领先的产品,面临完全不同的颠覆却毫无准备。&br&&br&虽然,诺基亚也曾经想重新奋起,但是呢,各位记住下面这句话:&br&&b&旧脑筋是适应不了新时代的。&/b&&br&&br&&br&我们已经目睹了诺基亚这样的巨人的倒下,在未来10年,我们还可能看到微软、百度的没落。&br&所以,如果以后你所在的大公司在新时代陷入困境,不要犹豫,早点离开吧。&br&&br&至于moto,那是另外一个量级的问题,我下次再补充了
作为一个和诺基亚和moto都打过交道的人,作为诺基亚时代就做手机软件产品经理的人,我来说下真正的原因吧。重点说诺基亚,原因简单说就是:作为一家长期在自己领域领先的公司,丧失了对市场的嗅觉,无法做出领先的产品,面临完全不同的颠覆却毫无准备。当时…
来自子话题:
我觉得这就是被资本控制的后果。&br&&br&如果一个企业完全由资本说话,例如现在主要靠董事会控制,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一些短视的,外行的思路。&br&&br&乔布斯能把苹果弄成这样,对于资本控制型企业来说不可思议,因为乔布斯的很多决定,在短期来看都相当冒险,甚至可能对股价,财务报表不利的,不过长期来看,帮助苹果最终取得了胜利。&br&&br&而诺基亚已经缺乏一个灵魂人物,缺乏一个能够为了梦想,为了一个发展壮大诺基亚的梦想,为了作出一点伟大的事情而能够力排众议将自己意见凌驾于董事会之上的 CEO。所以,董事会作出了目光短浅的决定,聘请了微软的卧底来领导,然后顺利的把诺基亚推向灭亡的深渊。。。&br&&br&如果回顾到那个时候,让我来评价就是:短期看来,拥抱微软获利更多,拥抱 google 获利很少,因而董事会一定会选择拥抱微软。&br&&br&&b&短期来看:&/b&&br&&ul&&li&拥抱微软,微软给出大量的研发经费。&/li&&li&拥抱微软并签订排他性协议,微软给出资金支持。&/li&&li&其他厂商没有大力发展微软系统,自己的系统看起来会很独特。&/li&&li&拥抱 google,不能获得研发经费。&/li&&li&拥抱 google,不能获得政策倾斜。&/li&&li&拥抱 google,自己需要追赶三星HTC等先行者。&/li&&/ul&&br&&b&长期来看:&/b&&br&&ul&&li&微软给出的研发经费总会用完的。&/li&&/ul&&ul&&li&签订排他性协议,导致诺基亚很长时间内没有合适的机型可销售。&/li&&li&微软系统闭源,因此任何厂商的 WP 手机都一样,缺乏辨识度,只能靠换壳,三星和 HTC 乃至于任何国产山寨厂商可以在任何时候制作出与诺基亚完全界面相同的 WP 手机(如同 Windows 系统 PC 一样),跟山寨竞争,诺基亚没有任何优势。&/li&&li&拥抱 google,跟三星同时竞争,在非触屏机时代从来没有输过三星的诺基亚,未必在触屏机时代就输过三星。&/li&&li&拥抱 google,因为 android 开源,每个厂商的产品界面功能都不同,都可以植入自己厂商特有的功能,不用担心被微软卡着喉咙。&/li&&li&拥抱 google,因为 android 已然足够流行,所以必将给诺基亚打开一线生机。&/li&&/ul&&br&所以总的来说,拥抱 google,虽然短期竞争不过三星HTC,但长期来说路将越走越宽。&br&&br&拿 moto 说事的人请看看:moto 移动在拥抱 android 之前已经是趋于倒闭,而拥抱 android 使 moto 极大的挽回了败局扭亏为盈然后成功被收购,前途一片光明。诺基亚在拥抱 WP 的时候仍然是手机销量老大,而拥抱 WP 之后两年诺基亚已经变成穷途末路。。。两者比较起来孰优孰劣泾渭分明。&br&&br&拥抱微软,虽然短期来看似乎挺不错的,但长期来看,拥抱微软这样的闭源系统后果就成成为 PC 装机商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每个厂商装出来的 PC 都是一样的,那正是因为 Windows 闭源。Nokia 不想沦为 PC 厂商,就不应当拥抱微软,可惜这一点太多人没看清。一个曾经热爱诺基亚多年的粉丝,在此对诺基亚表示扼腕叹息。。。
我觉得这就是被资本控制的后果。如果一个企业完全由资本说话,例如现在主要靠董事会控制,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一些短视的,外行的思路。乔布斯能把苹果弄成这样,对于资本控制型企业来说不可思议,因为乔布斯的很多决定,在短期来看都相当冒险,甚至可能对股价…
来自子话题:
作为日系粉丝,对于日系今天的集体衰落是感到很痛心的。家里从91年开始就一直全部都是用日本的产品。那个时候Panasonic还叫National。。。&br&&br&索尼最近的财报出来了。开始盈利了。但是数据显示电视机部门仍然严重亏损,大大的拖了集团后腿。最近股东还闹着要拆分索尼。&br&&br&有人其实一直不明白索尼为什么不完全放弃电视机业务。前段时间还看到报道说日立公司宣布完全放弃电视机业务。但是其实日立公司和索尼公司完全不是同种类型的公司。日立公司作为日本的第一大电子设备制造商,在福布斯日企排行榜上仅次于日本最大公司丰田,是旗下经营着包括尖端材料,军火,核电,智能城市,特高压电网的巨无霸型企业,和索尼主打消费电子领域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日立只是玩票而已,而电视机之余索尼,则关系到未来的生死存亡。&br&&br&乔帮主一直有一个四屏战略的梦想。四块屏幕分别是,手机,电脑,相机,电视机。目前,苹果一直在发力苹果电视。通过icloud,四块屏幕正式打通,辅以优秀的操作系统和内容,是能够把电视机这个产业充分做大的。现在电视机这个产业已经开始进入群雄逐鹿的阶段,从年初乐视闹得沸沸扬扬的夏普门,到小米盒子牌照门,再到创维的4K高清低价电视,再到夏普为了拯救自己和中国企业发展IGZO面板技术的合作。可以看出,这个领域目前还没有绝对的王者,如果现在放弃了,再过个两三年再进入,就真的会成为下一个诺记了。&br&&br&传统的电视已死,智能电视将迎来自己全新的生命力。回归客厅的口号不只是标语而已,而是扎扎实实的现实需求。电脑屏幕太小,坐着看太累,一个人看太孤单。全家人在客厅,躺在沙发上,看着高清大屏的优质互联网节目,再也不用一天3集苦苦更随电视台的节奏顺便再喂你几十分钟的广告。做好电视是符合人性需要的。&br&&br&目前看来,除了苹果,最有能力做成四屏战略的,应该就是索尼了。谷歌目前在硬件方面的进展仍然缓慢,而三星的电脑和平板一直是短板。另外不可忽视的就是索尼的内容优势。美国8大电影公司中的两家哥伦比亚和米高梅都是索尼旗下的。并且索尼音乐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顶级音乐公司。虽然现在的音乐大环境不好,但是只要人还需要音乐,那么这个行业总会有重回春天的时候。&br&&br&苹果是通过软件卖硬件,亚马逊是通过硬件卖软件。苹果有itunes,亚马逊有网上书店。索尼有音乐和电影。现在大家都在打造平台。打通硬件和软件。索尼有着WALKMAN的传统优势,以及电影公司的支持,完全能够做成平台级的,打通软件硬件的产品。&br&&br&关于索尼是否会像诺基亚那样走向破产的边缘,我觉得可能性不大。索尼人寿是日本十大保险公司之一,还有巨赚钱的电影公司,以及印钞机摄影器材以及还不错的游戏机业务。这些都是索尼的现金牛。最差的情况就是索尼电视部门独立出去,或者索尼彻底放弃电视机业务。索尼未来要做的就是赶紧把自己的平台搭建起来。还有,不要再给外界只是硬件制造商的形象了。如何把现在的软件实力变现是一个重大的任务,索尼还任重道远。&br&&br&日系的设计美学其实和乔帮主的倡导一直是一样的。都是简单即美好,日本叫做孤冷清寂。看看无印良品,以及索尼VAIO笔记本电脑就知道了。为什么落到现在的境地,不是工业设计能力的问题,是软件的问题。&br&&br&以前有神人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式的思维是外国什么好我拿来什么,日本式的思维是什么不好就把它做到最好为止,美国式的思维是如果这个东西不好,我就找别的替代它。。。&br&&br&而它的名字叫做,互联网。
作为日系粉丝,对于日系今天的集体衰落是感到很痛心的。家里从91年开始就一直全部都是用日本的产品。那个时候Panasonic还叫National。。。索尼最近的财报出来了。开始盈利了。但是数据显示电视机部门仍然严重亏损,大大的拖了集团后腿。最近股东还闹着要拆…
来自子话题:
我也不懂,但是我看新闻说,乔布斯看到安卓的手机可以用两个手指放大图片的时候,乔布斯出离的愤怒了!&br&&br&&br&于是,苹果疯狂的跟安卓厂商打官司,HTC被告了没多久,又遇了点事儿,整的青黄不接,谷歌一看吓得赶紧把手机的发明者MOTO买下来做防御盾牌压压惊,连华为中兴这种土豪都要受制约的,不过最出名的就是三星,三星就是模仿苹果的,苹果那两年那个猛啊,查查新闻就知道多狠,结果把s3跟note2生生逼的成了大姨妈用品的样子(︶︿︶)=凸&br&&br&&br&好吧,三星到今天都没有敢去掉二级菜单,没有敢用圆角矩形图标,没有敢使用苹果风格的交互动画。&br&&br&三星哭着表示我给苹果跪下了,别跟疯狗一样整我了行不?&br&&br&&br&&br&&br&&br&然后,这些三星打死也不敢在做的项目,小米都做了。
我也不懂,但是我看新闻说,乔布斯看到安卓的手机可以用两个手指放大图片的时候,乔布斯出离的愤怒了!于是,苹果疯狂的跟安卓厂商打官司,HTC被告了没多久,又遇了点事儿,整的青黄不接,谷歌一看吓得赶紧把手机的发明者MOTO买下来做防御盾牌压压惊,连华…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这个问题正是我最近在想的,简单答一些不成熟的观点。&br&1 装修是未来的大市场,毋庸置疑。家装重增量,公装看存量,而且单栋建筑的改造更新也是一件大事,我的猜测是,未来的房地产以小规模比如一栋两栋建筑的改造、翻新、装修以及再出售为主,而不是现在的大拆大建。这种修改的生意,未来市场非常大,利润也不会低,就像卖新车不如修车挣钱一样,个性化小规模,单价必然高。&br&但这种小生意,要形成长尾效应,是需要精细化高品质服务的。&br&小米想进这个市场的话,是很好,但它目前的互联网能力,未必能搞定,而且时间略微偏早。&br&要知道重型实体经济如房地产,跟互联网是差异很大的。&br&&br&2 小米看中的不可能只是装修,而是互联网的未来,这个应当可以确定。我想它切入装修,肯定是希望从智能家居入手,进而搞定你的全部智能生活。本来很土鳖的零散行业,也许能在它手里能变成大规模可复制的高效益行业,也未可知。但是,确实很难。&br&&br&3 但是,我最近的感想是,互联网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br&就像近来软硬结合吃香,线上线下结合,实体经济细分市场和互联网结合,&br&其实互联网本身虽然单纯属于信息类软产业,但也有软硬件问题,互联网背后超级挣钱的那些巨头,其实基本都有硬件,你看苹果的手机,高通的片子,造基站的华为,以及满世界砸钱的运营商,海底光缆,吃软饭的背后,得有硬靠山,这是互联网的一体两面,软硬结合。&br&但我想说的不是互联网的基础硬件,而是说的更大的软硬结合:其实互联网整个只是社会运行的软件,而各个产业和土地资源,是社会的硬件,这两者结合才是软硬结合的最终目标——而有些行业,注定就是那个硬件部分,别指望自身的软化,只能是要配合互联网需求而进行变化,比如建筑。&br&(这种软硬二元对立统一的根源,其实在于人类自身的精神-肉体的对立统一,直到目前为止,人类自由意志还无法被科学比如物理、生物、神经学搞定,所以这种对立还不能消解。当然,如果搞定,人类生命将失去意义,这是个无解的悖论。)&br&所以,互联网的边界并不是无限的,它的边界就是信息、精神、欲望这些软件的东西,软件作为人类的精神本体,对硬件世界有需求且有能力改造,但是软件并不能代替硬件世界。&br&&br&4 所以,软件界&b&要去&/b&控制和改变硬件界,其实是必然趋势。&br&你看谷歌也忍不住要投资做光纤宽带,还有人要搞热气球的,发卫星的,送手机的,做自动汽车的,做工业4.0的,都是软件世界要改变硬件世界的行动。&br&其实人类的核心,是脑子里思维的那部分 ,肉体也是为思维服务的 。&br&推而广之,整个互联网算作人类思维的主要载体的话,那么整个社会为互联网服务也是合理的。&br&人的思维是互联网软件,人的大脑是互联网硬件,人的身体是其他物质产业。多好的比喻。&br&软件是目的,而硬件是手段,这是肉身人类的情况,社会产业也有点这么个意思 。&br&当互联网行业统合了过去很多种针对人类精神的行业比如文学、音乐、电影等等,互联网几乎代表了人类的精神需求,并且基本上也差不多把精神特别是信息上的事情都搞差不多了,这时候就轮到对硬件世界下手了。(其实互联网解决的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类的信息,味觉、触觉、嗅觉都还没有互联网化,也没用信息化。而五官的感觉其实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全部了。如果直接脑波输入线不算的话。脑波也许是解决味触嗅三觉的办法)&br&既然肉身是为思维服务的,互联网信息这些软件,物理世界的硬件,也都是为了思维 服务的,而互联网与人脑天然有相似的地方 ,于是互联网去控制物理世界,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br&俨然,互联网要作为大脑和神经网络,去控制整个物理世界,使其像人脑控制肉身一样。&br&多么合理啊!&br&于是物联网,传感器,控制器,大数据,一切都顺理成章。&br&小米此行为,看起来就是这个逻辑。觉得自己的软件做好了,有云服务,有大数据,有论坛,有一堆配合的厂商号称生态系统,要包你所有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时候自然会觉得,硬件世界跟不上啊,特别是目前最值钱的房子家居行业,太土鳖了,于是雷布斯忍不住要去改改,以让其软件系统得以更好的控制(寄生)在硬件世界上。以后,全世界的运行都要用MIUI!&br&哈哈哈,这跟寄生兽很像哦。&br&&b&而硬件世界,就得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另外配合软件世界的需求加以改善。&/b&&br&&br&5 然而,其实上面的逻辑里有个大漏洞。&br&人脑控制身体是大自然的结果,这个没办法。&br&但是互联网虽然跟人脑各种相似和相关,这并不代表互联网可以代替人脑接管物理世界的其他产业。真要是互联网完全代替人管理各行各业,那么一旦互联网变成了天网,有了智能,人类就嗝屁了。互联网+硬件世界=天网=另一个完整的人。&br&停止瞎扯!其实我的意思是,物理世界从来不是理想化的,甚至根本是不讲道理的,大自然不可思议,很多行业并不具备用互联网智能设备控制的条件,一方面是技术根本跟不上,另一方面是成本和可靠性,人类更多时候还是选择直接控制多数行业,或者通过简单的自动化装置控制,而不是用电脑或者某种单一智能系统做代理人。 &br&当然互联网作为中介管理方式是很好的,但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然的,甚至不是合算的,&br&千万不能一根筋只搞互联网,也不能用一种逻辑去搞互联网化,其实各行各业是要因地制宜的。&br&互联网本身的信息内容是单纯一致和比较理想化的,但物理世界真的不讲道理。&br&人连自己的心跳内分泌都管不住,互联网想接管全世界?&br&&br&6
当然,作为信息时代革命性的产物,互联网确实还是厉害的,也是具备很强的改造能力的,人依靠感官获取信息,依靠这些信息控制自己改造世界,现在这些信息被互联网统合了,因此变成互联网代理人类去改造世界。&br&建筑设计行业,我觉得恰好是以硬件为主的行业中的偏软的部分,正好就是软件世界,互联网行业改造控制物理世界的一个接口。当然更厉害的是市政、能源、基础设施行业的智能化。&br&一方面设计本身是软件,显然会被统合进互联网产业,包括使用的软件,甲乙方信息的获取、沟通、以及决策,设计合同的交易,设计文件的审查、传播,设计师的营销,都可以很快的互联网化,比如我今天才知道是校友办的&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行业垂直网站是可以解决一大部分问题的,主要是人和信息的部分。&br&但是设计到建造这个部分,就比较困难了,和物理世界打交道,把设计内容变成房子,这只是依靠3d打印什么的是不靠谱的。巨大的物理世界目前还远不是互联网能控制的,想想人脑和身体的比例,这是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互联网自身的硬件设置达到相当分量之后,才谈得到控制世界。&br&我觉得科幻小说里那种整个星球就是个大机器的情况还差不多。智能设备必定占到很大的比例,比如传感器网络和控制器网络。&br&&b&要懂互联网的技术、需求、欲望和理想,然后回来老老实实的配合上游产业和消费者,把物理世界整改好,这就是大概的出路。&/b&&br&&b&具体哪些部分能智能化,哪些不能,只能是根据具体情况一点一点去尝试,没有任何统一的套路。&/b&建筑结构 水电暖五大专业,基本逻辑都不一样,没法统一。&br& 目前能比较好的互联网化也就是网络信息化控制的,主要还是建筑电气这个部分,家用电器这些。当然上下水,燃气也可以远程控制,只是代价相当大。&br&想搞个遥控智能水龙头,到公司的时候自动烧好一杯热茶?马桶自动擦洗?家里自动除尘?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恐怕还是雇人更合算。&br&最大质量的部分,比如房屋结构,床桌椅沙发橱柜,这些家当的电气化都没有完成,更别说智能化了。这些大概需要机器人去处理。&br&不过考虑到电器类设备+卫生洁具占据了家装成本的主要部分,如果搞搞也蛮有赚头的。&br&我更期待巨大机械载具代替钢筋混凝土的房屋。&br&比如太空中的人造城市。&br&&img src=&///f9b5a1955cab27fae84ab53e29114dbf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f9b5a1955cab27fae84ab53e29114dbf_r.jpg&&&br&&br&完。
谢邀。这个问题正是我最近在想的,简单答一些不成熟的观点。1 装修是未来的大市场,毋庸置疑。家装重增量,公装看存量,而且单栋建筑的改造更新也是一件大事,我的猜测是,未来的房地产以小规模比如一栋两栋建筑的改造、翻新、装修以及再出售为主,而不是现…
来自子话题:
这么多人赞,诚惶诚恐。&br&忍不住想再啰嗦几句。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手机对于大多数人说离开半小时可能都会产生恐惧症。现在国产厂商基本上都抓住了1000档和2000档,包括锤子即将发布的小锤。在此基础下但凡营销做的好一点都可以在这块巨大的蛋糕上咬一口。&br&&br&老罗被黑的是他的嘴炮。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我觉得他确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能锤子是他心里的世界第一,锤子应该涵盖了他对手机大多数的个人需求。但是作为一个大众消费品的厂商,要做的应该是符合大多数人使用习惯的手机。所以即使在锤2或者以后更多的手机中解决了产能问题,锤子也只能是个小众机。&br&&br&乐视手机。妈的 算了不说了 越想越恶心。&br&———— —— —— —— —— —— —— —— — —&br&先说发布会,再说产品。&br&&br&1 老罗与老贾&br& 很多朋友已经说了,老罗在吹牛上遇到了对手。个人觉得老贾已经不属于吹牛的行列,而且信口胡诌。一个在手机产业技术积累如此浅薄的公司,张口就世界第一,这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br& 其次老贾真的没什么口才。全程背书似的发布会真是堪比上毛概课。单纯从发a布会受众来说,可能锤子的发布会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冲老罗去的吧。&br&&br&2 发布会&br& 总体觉得像一场秀。个人觉得乐视的营销策略差锤子几十条街。如果明星效应有用的话,那些粉丝手机早都卖空了。生态科技是大势所趋,如果在前期能把整个生态链完善做到闭环,那么乐视相对小米更有优势。&br&&br&3 手机外观&br& 先不论手机美丑,也不论老罗或者老贾是否夸大其词,最基本的老贾拿了几张P出来的图片到处大放厥词所谓最美手机。顶部开孔完全不一样,那么感人的黑边也能叫超窄么?真的把消费者当成傻子么?&br& 其次,总体抄HTC,局部抄苹果的外观有什么资格贬低同行?真是极其卑劣。&br&&br&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么多人赞,诚惶诚恐。忍不住想再啰嗦几句。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手机对于大多数人说离开半小时可能都会产生恐惧症。现在国产厂商基本上都抓住了1000档和2000档,包括锤子即将发布的小锤。在此基础下但凡营销做的好一点都可以在这块巨大的蛋糕上咬一口。老…
来自子话题:
确实,看着题主气急败坏的样子,我有一种病态的快感,这或许是支那人没有情怀的体现吧。不知道看着排名前面的回答都是“黑”锤子的,题主会有怎样不病态的痛苦感,难以想象。&br&&br&/*-------------正文如下------------*/&br&非常明显的感觉——也不仅仅是从这篇文章里得到的感觉,而是我一直以来的感觉——这就是罗老师是一个重视设计、自以为懂得产品、轻视技术的人。&br&1 &b&重视设计。&/b&但他没有能力亲自去做设计,所以请来很多icon和apps画的很好看的人。这也说明,罗永浩对设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好看”层面。他并未亲身经历过工业设计的每个时代。正如刚刚入门的艺术创作者首先要做的是把画画的像和好看,而印象画派、后印象画派是这个艺术界经历过“像”和“好看”发展出来的更新的创作理念。&b&如果依照绘画来比照罗老师对设计的理解,那么他还停留在文艺复兴的阶段。&/b&&br&2 &b&自以为懂得产品。&/b&罗老师对待产品的理解实际上也只是停留在较为浅层的水平上。产品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用户体验仅仅是产品人员所需要关心的众多问题之一。而即使停留在用户体验层面,罗永浩也仅仅停留在对用户体验的最表层,也就是下图中的表现层(通过直觉来产生的具体的判断)。&br&&img src=&///3b7bb1697_b.jpg& data-rawwidth=&475&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 data-original=&///3b7bb1697_r.jpg&&&br&这其实与第1点是相呼应的,罗老师对设计的理解是“漂亮”,而对产品的理解更加具体,这就是“好用”。但实际上好看和好用对于一个电子产品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可能于我们作为一个产品的使用者感受是不一样的,产品好看好用难道不就够了吗?拿锤子os举个例子,罗老师一直引以为豪的一点是桌面细腻的3D效果和简约的底纹。作为使用者,一上来可能会觉得炫酷拽、清新清爽,但产品人员不能仅考虑用户的第一感受,毕竟电子产品的使用周期少则数个月,多则数年,产品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确实是一个必备的要素,但还有更多的要素是,比如:&b&长时间使用不会疲劳?长时间使用不会审美疲劳?&/b&而这两点在锤子os的设计中都出现了。&br&&img src=&///f529ecbecfdef114f3466_b.jpg& data-rawwidth=&702& data-rawheight=&10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2& data-original=&///f529ecbecfdef114f3466_r.jpg&&&img src=&///c2e60a972a7a326c8d7b7_b.jpg& data-rawwidth=&1037& data-rawheight=&8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7& data-original=&///c2e60a972a7a326c8d7b7_r.jpg&&&br&是的,在锤子1.1版本中已经升级为可以关闭动画效果了,未来(如果有的话),也可能做各种主题。但是,我通过此问题指出的不是锤子产品本身的问题,&b&而是锤子的主要产品人员罗永浩对产品的理解——简直是图样图森破。&/b&&br&&b&3 轻视技术&/b&&br&作为一个文艺中年,罗老师一直对技术人员是怀有轻蔑态度的:&a href=&/p/1365/home?from=page_100306_profile&wvr=6&mod=data&is_search=1&key_word=%E7%90%86%E5%B7%A5#_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19ab081f7d58a7d5bcef_b.jp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19ab081f7d58a7d5bcef_r.jpg&&轻视技术的后果就是……他现在的下场。(&b&这也是罗老师和雷军之间最大的差异更是他在知乎上全面被黑的原因&/b&)&br&&br&就肆这么任性,不匿了,怎么着?&br&&br&——————————————————————————————&br& 有朋友&a data-hash=&257ba40ca28a1cc68b0b51bf88c863a4& href=&///people/257ba40ca28a1cc68b0b51bf88c863a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陈飞& data-tip=&p$b$257ba40ca28a1cc68b0b51bf88c863a4&&@陈飞&/a& 说“这种有理有据有节、毫不涉及个人攻击的评论,不会让罗的支持者不满,大概只会让罗黑不满”。&br&首先谢谢这位朋友的认可,而我的文字也并未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而我进一步想说的是,实际上这段文字可能仍旧会让罗的支持者不满,但因为“有理有据有节”,罗的支持者无从下嘴(如果能下嘴,他们也会下)。&br&而我作为罗黑,目前对这段文字最不满的地方就是内容不够翔实,水平有限,对罗老师的自身的弱点剖析不够深刻,达到不了让罗老师认识到自己并非乔布斯接班人,锤子做不到东半球第二的程度。&br&在我眼中,罗老师是一位在脱口秀界实力非常雄厚的艺人,也做过一些让人尊敬的事情,但他最好也明白一个道理:手机归手机,相声归相声。&br&而最最最让我这个锤黑不满的是:“你如果是一个商人,纯粹是为了钱,大大方方赚钱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总是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把自己塑造很高尚很纯洁就太虚伪了,我很讨厌虚伪。”&br&&br&持续更新&br&&a href=&///people/2e703c6af730ffee39fa4c7e74d7ea9e& data-hash=&2e703c6af730ffee39fa4c7e74d7ea9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e703c6af730ffee39fa4c7e74d7ea9e&&@哲部豪拔&/a&&a href=&///people/2c264f226f777ee1d61b& data-hash=&2c264f226f777ee1d61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c264f226f777ee1d61b&&@刘天骐&/a&及一些网友反对罗老师不重视技术一说,他们认为找钱晨说明罗永浩重视技术。&br&正好,由此,我可以提供更多的素材供大家讨论罗老师的特点:拉大旗作虎皮。&br&钱晨、左小、张亚东、Robert Brunner对罗永浩的意义并非只在于其专业性。其中,除钱晨外,左小、张亚东、Robert Brunner对于罗老师的来讲,营销的意义大于提供专业能力的意义,这也是很多人杯葛罗老师的原因——在这个被各种营销元素充斥的社会,拉大旗作虎皮已经让很多人排斥甚至反感了。作为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在国内绝对算是一哥(左小暂且不论了还是,知乎上对左小的评价和罗老师接近),但最牛的制作人并非意味着最牛的调音师。正如,一个摄像机厂商找诺兰调试成像(诺兰最近比较火啊),然后在摄像机的发布会上把这当作卖点,这件事难道没有问题吗?而Robert Brunner对于锤子的象征意义就更大于实质意义了(我一度认为对称设计绝对不可能是Robert Brunner想出来的,只有罗老师这样的旷世奇才才会使出对称设计的大招。但后来一想,或许这正是Robert Brunner对锤子设计的点睛之处,毕竟耳机是对称的——这个梗不需要我解释吧?)&br&&br&&br&话题再转回钱晨。&br&一些粉认为请钱晨出山,意味着罗永浩对技术的重视。这样,让我们暂且放下锤子的话题,来想想大家心目中的爆发户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诸位对暴发户的印象是什么,我对爆发户的印象就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张总,那个生产线需要尽快…”“买!买!买!”。罗老师对待技术就是这种态度,他从来认为只要找到技术牛人后面一切关于技术的事情就可以完满解决了(技术出身,或者因为技术问题而导致项目失败过的项目经理和创业者多数一定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于一个IT公司来讲,技术绝对不只是一个工具,他应该是一种文化,至少是公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便是工程师文化。而工程师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工程师。从罗老师以往的言论中,完全看不出罗老师对工程师(理工男)的尊重。工程师对于锤子来讲只是一个工具,只要用尽各种手段把最好的技术人员请来,其他的事情一切就OK了(正因为此,罗老师用了一个最终没有实现的功能,把钱晨感化成了自己的员工——诚信呢?节操呢?对人最起码的尊重呢?)&br&综合以上文字,我认为罗永浩请来钱晨并非重视技术,而是因为“界面画好了,就缺一个写代码的人了”、“外形设计好了,就缺一个组装的了”(灵感来源于&a href=&///people/74b08b87e98d1dc32bb696& data-hash=&74b08b87e98d1dc32bb69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74b08b87e98d1dc32bb696&&@侯铁&/a&),而罗老师(十亿)的处理方式就是:买!买!买!。&br&&br&还有人在说说审美疲劳的人是用免费ROM的人,花钱买T1的没什么审美疲劳的。而我想说的是:很多人会嫌讨来的粥馊,但还真的很少人会自己就是因为粥馊而花三千块钱买了以后又嫌粥馊的。
确实,看着题主气急败坏的样子,我有一种病态的快感,这或许是支那人没有情怀的体现吧。不知道看着排名前面的回答都是“黑”锤子的,题主会有怎样不病态的痛苦感,难以想象。/*-------------正文如下------------*/非常明显的感觉——也不仅仅是从这篇文章…
来自子话题:
一般都是通过各大门户网站或微博看。
一般都是通过各大门户网站或微博看。
来自子话题:
&b&关于“WCG为什么停办”其实官方已经给出了答案&/b&:&br&&blockquote&WCG 官方今日寄送正式信函给各国合作伙伴,信中提到「今年起,&b&WCG 官方考量世界趋势及商业环境等因素,WCG 将不会再举办相关活动,包含 WCG 年度总决赛等&/b&。&br&这个惊人的消息对于 WCG 全体工作同仁亦感到相当的震撼。虽然 WCG 品牌将会消失,但 WCG 精神将会长存于粉丝心中及游戏界。」&/blockquote&如果还有人没看懂官方的意思,那么我肤浅的翻译一下:投资方不想做这赔钱赚吆喝的赛事了。&br&&br&而WCG,而魔兽争霸3、CS1.6、SC,也永远回不到那个只有局域网、干干净净、公正公平、纯粹的比拼实力和团队配合的电子竞技!&br&&br&&b&试问,那些所谓的“电竞化网游”,你们是在拿着“电竞”做你们网游吸金的遮羞布么?&/b&&br&&br&如果正在看这篇答案的你,是一位资深的电竞爱好者,并且是WCG等电竞赛事的忠实观众,&br&我想你不会忘记“&b&三星&/b&”这个品牌,我想你更不会忘记这首&b&《beyond the game》&/b&!&br&&a class=&video-box& href=&/v_show/id_XNDY1MTYw.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B7A902C2A3768E0-FFDB-1B04-48A6-D917C2CDC0B8&&&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WCG的主题曲Beyond the gam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DY1MTYw.html&/div&
&/a&&br&&img src=&///9fb35728a4deaf337aa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fb35728a4deaf337aae_r.jpg&&&br&&b&希望那些骨子里依然执着于电竞的朋友,不要放弃那种坚韧。&/b&&br&&br&&br&&b&下面是完整版的答案,请关注我的专栏:&br&&a href=&/lllll/& class=&internal&&WCG停办,因为我已经忍他们很久了 - 小世界,小梦想 - 知乎专栏&/a&&/b&
关于“WCG为什么停办”其实官方已经给出了答案:WCG 官方今日寄送正式信函给各国合作伙伴,信中提到「今年起,WCG 官方考量世界趋势及商业环境等因素,WCG 将不会再举办相关活动,包含 WCG 年度总决赛等。这个惊人的消息对于 WCG 全体工作同仁亦感到相当的…
来自子话题:
就假设它是质量合格的,敞开购买的,售后也是健全的。在一个纯粹的环境之下到底是不是一款好产品,我就要拆穿他的硬件,看透他的软件。&br&&br&1.对于T1,你可能很喜欢,但是对于zealer来说,它并不是一款美感最高的手机&br&&br&2.T1明知道把电源键放在上面是减分的,但是还是固执的那么做了&br&&br&3.边上的按键和顶部的按键的硬度非常大,虽然说不用担心误触的情况,但是和下面的按键落差非常大&br&&br&4.很不幸的是这两台量产的的手机也遇到了按键不回弹的问题&br&&br&5.就是它有前后有2块玻璃面板,究竟抗不抗摔先&br&&br&6.仅仅为了不在边框上开孔放SIM卡,就要把手机做成可拆卸后盖,这不仅仅增加了用户的拆装成本,而且还导致了机身厚度增加了0.2毫米&br&&br&7.这个摄像头完全裸露的,如果用户不小心碰到摄像头留下指纹,就会大大的影响手机的成像质量&br&&br&8.5小时测试之后只剩余18%,看起来比较差的&br&&br&结论:不是
就假设它是质量合格的,敞开购买的,售后也是健全的。在一个纯粹的环境之下到底是不是一款好产品,我就要拆穿他的硬件,看透他的软件。1.对于T1,你可能很喜欢,但是对于zealer来说,它并不是一款美感最高的手机2.T1明知道把电源键放在上面是减分的,但是还…
来自子话题:
&p&&em&“东半球最好用的智能手机”&/em&&/p&&p&&em&“全球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机”&/em&&/p&&p&&strong&吹得起多大牛逼,就经得住多大嘲讽&/strong&&/p&&p&另外,不同意描述中的“苹果最难用最不方便”&/p&
“东半球最好用的智能手机”“全球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机”吹得起多大牛逼,就经得住多大嘲讽另外,不同意描述中的“苹果最难用最不方便”
来自子话题:
感谢@christy 的提醒,已经补充对于本期 Smartisan T1 测评评价。&br&--------------------&br&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以解读两家测评机构的方式来进行。&br&&br&一、结论&br&&br&&b&客观性:ZEALER & FView&/b&&br&&b&专业性:ZEALER & FView&/b&&br&&b&趣味性:FView = ZEALER&/b&&br&&b&实用性:FView & ZEALER&/b&&br&&b&&br&ZEALER (大部分)代表着在&/b&&b&客观的&/b&&b&(大)数据上产生的主观性。&/b&&br&&b&FView 代表着从测评者主观使用角度引申的主观性。&/b&&br&&b&他们不单单是两家测评机构,&/b&&br&&b&他们其实代表着国内评测方向的不同。&/b&&br&&b&ZEALER 代表以自己为首(好像只有他一个队员...... )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评测。&/b&&br&&b&FView 代表以自己、科技美学、猫眼、幻想曲...... 等等为首(......)的以使用体验为中心的评测。&br&&/b&&br&&br&&br&二、分析&br&&br&我想先对两家测评机构简单聊聊,再说回 Smartisan T1。&br&&br&先说说 ZEALER。&br&说 ZEALER 不提王自如就和说锤子不提罗胖胖一样耍流氓。&br&我是在几年前从王自如的 Lumia 800 测评开始看的。那时候我就已经非常佩服他了,再听说他后来的辞职,对这个人更加赞赏。今年的 ZEALER 2.0 发布会,让我真正看到了我以前从未想象过的他巨大而壮阔的野心。&br&&b&他是中国少有的同时具有智慧、独立思考能力、勇气、野心与干劲的人之一。&/b&&br&很特别的一点是他很年轻。发布会后,很多人说他很轻狂,我不这样认为。年轻人就该这样,有颠覆行业的决心和魄力。连罗胖胖都敢跟整个科技行业作对,你还要畏首畏脚的吗?王自如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夜郎自大,觉得自己获得的成绩有多优秀(当时确实在大众眼里 ZEALER 对所有评测几乎形成压倒性优势)——相反,他在之后作出的改变,尤其是今天的 Smartisan T1 测评,让我坚信:王自如正坚定地走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ZEALER 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b&成熟的视频风格,完善的拆机解读...... 这是 ZEALER 2.0 以来视频质量的巅峰。&/b&&br&&br&我非常认同王自如对于评测时代的观点。相当多的人不认同 ZEALER 2.0 的组成结构,甚至是它的概念。(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 Concept 确实很装逼...... )我得为他们正正名。&br&ZEALER 2.0 评测整体说简单了被分为两个板块:数据与视频。&br&数据(理论上)拥有着&b&超出所有同行的客观性&/b&。&br&视频(理论上)维持了&b&大部分测评具有的主观性。&/b&&br&这个框架如果顺利实现,其成效是相当恐怖的,这套工具某种程度上说足以比肩国际测评机构。理论上来说,ZEALER 2.0 已经摆脱了其他测评的打打闹闹,走在一条高同行几个档次的路上。&br&&br&&br&&b&但,这是理论上。&/b&&br&实际(在中国)实现起来的困难度,大家可想而知。&br&而且,很明显,大家都能感觉到,ZEALER 视频的理解容易度正在逐步提高,这代表它的受众即将发生决定性转变(即便并非王自如本意):&b&由所有人,过渡到关注科技行业发展与变化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b&ZEALER 不会直接告诉你买买买,ZEALER 做的是让你自己决定是买买买还是买买买。许多人不能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原因很简单:你不在它的受众范围之中。总有一批人,关注的是 ZEALER 的观点,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手机本身,他们关注的是整个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变化趋势。这种人大有人在,比如我(=、=)。&br&&br&恰恰相反,FView 走的 Style 与 ZEALER 大相径庭。FView 所开创的 “消费者报告” 模式,非常直接地击中了大部分人看测评的关键:&b&该不该买这部手机。&/b&这一点是 FView 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它存在的意义。FView 的受众包括了&b&几乎所有人&/b&(前面提到的那群人终归也要买手机,买手机不一定必须要方方面面自己调查),这是它最大的优势。&br&&br&但如果 FView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也不一定就是前途一片光明(排除现在导致停更的因素——钱)。FView 一直以自己 “鲜明独立有个性” 的观点自夸。可是,&b&一个 &/b&&b&“鲜明独立有个性” 的观点,真的适合所有人吗?&/b&FView 的受众范围越广,这种群众与测评者在某一个或多个地方的冲突就越明显。更何况,&b&FView 的数据优势,是远远不及 ZEALER 的&/b&。在本次 Smartisan T1 测评中,&b&“不专业” 是它给我留下的最大印象。过于主观的论点,论据单薄的分析...... &/b&这是它相比 ZEALER 最最致命的缺点。一旦 ZEALER 的观点达到了与 FView 一样的独特(也就是理想状态下的 ZEALER 2.0),那 FView 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窄,最终沦为浅显易懂版的 ZEALER,真的好吗?&br&&br&所以,我个人而言,是更加看好 ZEALER 的。&br&&br&&br&&br&三、对比&br&从这两个例子中,更能看出我上文观点的端倪。&br&(上图为 FView,下图为 ZEALER)&br&&img src=&///aefbeaabcf3d7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aefbeaabcf3d7_r.jpg&&&img src=&///3d1d7e4db77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3d1d7e4db77_r.jpg&&(注:ZEALER 购买了两部 Smartisan T1 的量产机进行评测,图意为两部手机亮度不一致)&br&&br&&img src=&///97f15d9d9dc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97f15d9d9dc_r.jpg&&&img src=&///33bf0ee45e93eb170ee856b259af3551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33bf0ee45e93eb170ee856b259af3551_r.jpg&&(这里不吐槽简直看不下去了,谁告诉你 “一亮遮百丑” 了...... 对了,FView 还认为 Smartisan T1 “偏冷色温屏幕上网看书都很舒服” ...... 也是醉了=。=)&br&&br&补充: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吐槽 “一亮遮百丑”:先给色彩还原沉冤昭雪。众所周知,ZEALER 一直非常重视屏幕的色彩还原。而在本次测评中,FView 并没有这样重视它,只是用一串主观的褒义词略带而过。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的厂商越来越少,但大多数测评已经认识到,色彩艳丽程度不是体现屏幕质量的重要指标(好多妹子就是喜欢三爽艳得流油的AMOLED),而许多隐藏在背后的问题才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偏色(没错爽爽爽我就是指着你的 Pentile 喷了怎样)。所以,我认为色彩还原在今天依然是很重要的,只是没有以前那样大坑了。退回这句话,亮度无论相比色彩还原,还是静态对比度,都不是影响屏幕显示效果的决定性因素。FView 不应该将如此不加思索的主观臆断的 “俗语”,轻描淡写地加入视频的台词中,这会影响观者对屏幕的认识。&br&--------------------//8.3 1:11AM 感谢@梁浩 的意见。&br&&br&两个视频看下来,可以说,测评视角真的将两家测评机构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br&ZEALER 的视频充斥着各种叽里哇啦的专业词汇,分析也头头是道,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帮助真的不大。&br&Fview 的视频风格迥异,用语十分贴近生活,但几乎每个观点都具有强烈的主观意味,没有详细的解说。&br&&br&&br&&br&四、对两部 Smartisan T1 测评的简单看法&br&&br&注意,本人对相机等硬性指标测试知识储备不足,故不能准确点评,也有答案作出了详细解释,这里着重讲讲两个视频的结构。&br&&br&毫无疑问,面对 FView 如今略显窘迫的融资困境和令人扼腕的未来,ZEALER 在自己的规划上明显更胜一筹。这一点体现在了评测中—— ZEALER 给人的印象很明显:非常精致。无论是段落时间的良好把控,还是赏心悦目的转场动画——当然,这是 ZEALER 一贯的优势。而这期测评,说明了一点: &b&ZEALER 真的提升了自己。&/b&&br&首先说说:ZEALER 为什么要以拆机的方式解释硬件?很简单,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什么:&br&&blockquote&T1 的用料还是比较扎实的,都是用了高级货,它内部结构的设计一看就是相当有经验的团队做的,意识和整个基本功也很到位,一些细节也考虑得比较周全。&/blockquote&以为这就是全部了?不不不,接下来才是撕逼大戏:&br&&blockquote&玻璃面板受力不均,很容易破损;&br&主板、电池、屏幕模组的热量是相互隔开的,石墨贴纸只在后盖有一层,中间隔着空气,散热作用非常有限;&br&排线被折成两道,有被拉断的可能性,受力不均匀可能会影响长期的使用可靠性,检修的成本也非常高;&br&排线和按键之间是裸露的,有静电危险;&br&......&/blockquote&在联想到王自如刚开始说的话:&br&&blockquote&就假设它是质量合格的,敞开购买的,售后也是健全的。&/blockquote&鉴于罗胖胖的关系,王自如没点那么明显。其实意思就是:你的手机设计是有问题的,我不好意思说而已。很多锤粉就是不愿意相信 T1 的设计有问题,拆机相当有力地给了这些人(和罗胖胖)一记重锤,也告诉了大众:&b&就是有问题你要怎么着打我呀。&/b&&br&相比这种&b&成熟的思维逻辑和令人信服的解释方式&/b&,FView 的做法恰恰与 ZEALER 惊人地相似:拆机。但它没并没有着重解释这一环节,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一笔带过。这种做法我并不赞同。我个人认为,设计缺陷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FView 没有强调这一点是明显的失误。&br&&br&FView 这次评测的段落设计与以往的评测完全不同,它把评测文艺地分成了四个板块:&br&&blockquote&经典重现,忽略基本&br&安全稳定,固执死板&br&配置高端,妥协保守&br&情怀称赞,定位棋错&/blockquote&根据彭林的说法,&br&&blockquote&“结论依然会是清晰鲜明有立场”,要是出现在过去的前言里,是我必胜的宣言,而如今却是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家且看本期报告如何在风暴中心一斟一酌地娓娓剖析产品,纵然我已不打算全身而退......&/blockquote&再看 FView 这次评测的重点:&br&&blockquote&边角使用起来略有硌手;&br&SIM 卡托插进去就很难拔出来了;&br&整机就是指纹收集器;&br&三个实体键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操作起来重心在上;&br&......&/blockquote&再看视频的标题:“消费者报告”,你明白两家测评的区别在哪了吧:&b&FView 始终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感受手机的好坏。&/b&所以,这次评测对于 FView 来说,依然没有太大变化,维持在原有水平——因为&b&它自身的定位&/b&,决定了它很难在现今&b&非常揣摩消费者的心理&/b&的基础上,再作提升。但是,FView 不需要提升,大多数人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测评,完整的剖析,合适的购买建议,已经足够了,谁会需要更多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的硬件知识呢?&br&所以,FView 的视频质量没有提升,不能算作缺点。&b&FView 要做的,是保持轻松简单的吐槽风格,完整呈现产品值得购买的程度,就够了。&/b&&br&&b&这次视频,FView 做得不错。&/b&&br&--------------------//8.4 10:30PM 再次感谢@christy 同学的提醒。&br&&br&&br&&br&五、风险&br&&br&ZEALER 的风险:钱、不能维持数据的准确性(内部人员错误)、实用性(太过走偏以至于过于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和&b&真实性(被相关企业贿赂,最令人担忧的一点)&/b&。&br&FView 的风险:&b&钱&/b&、评测者对自身观点的剥离度过低(太过主观而影响客观)、没有自己的态度(没有特点)。&b&唉。&/b&&br&&br&&br&&br&&b&国内的测评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b&&br&&b&祝好。&/b&&br&&br&&br&&br&&br&&br&&br&利益相关:ZEALER 脑残粉(你们肯定早就猜出来了哼 -。-)&br&观点还不成熟,答者缺乏经验,如有冒犯过失,欢迎指出。&br&--------------------//8.4 10:46PM 已更新排版,感谢@Lee大仁 的提醒。&br&--------------------//评论区里有很多比我更加理性完整的意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感谢@christy 的提醒,已经补充对于本期 Smartisan T1 测评评价。--------------------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以解读两家测评机构的方式来进行。一、结论客观性:ZEALER & FView专业性:ZEALER & FView趣味性:FView = ZEALER实用性:FView & ZEALERZEALER (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飞车大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