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变速的山地车变速器调整什么样

Shimano新品山地电子变速XTR Di2亮相
& & 作为Shimano今年的重头戏之一,XTR&Di2这款山地车的电子变速在今年欧洲的车展上可谓是占足了风头,具Shimano介绍,今年他们共推出了3款新产品,除了XTR&Di2之外,还有配备了油压碟刹的喜马诺105套件,以及一款林道耐力赛用骑行鞋,不过似乎都被这款神奇的山地车电子变速的风头盖过了。
& & 为了让观众更好的体验XTR&Di2的神奇之处,Shimano为观众准备了一些体验试骑车,不过基本上是被秒骑的节奏,根本看不到车影。
& & 新版的XTR&Di2有着超过机械式变速的变速精准性和简易性,使用者只需轻轻按下一个按钮,XTR&Di2就能精准快速的完成换挡,而且档位也可以在车把的显示设备上清晰的显示。由于山地车骑乘环境的复杂性,这款电子变速的研发用了比公路车更长的时间,整体看起来效果良好。
转载请注明来源: 否则视为侵权!
已有人参与,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名称销售热线商家资讯
1360021-028-37
更多关于的资讯
更多关于的促销信息
报价:暂无报价
0张图片&24篇文章
同厂商车型排行
暂无报价10
周排行总排行热门文章
12345678910
热门车型热门品牌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行车之家没刹车、没变速的自行车能卖15万元以上 - 华商晨报电子版 - 华商晨报多媒体数字报 - 华商晨报新闻网
没刹车、没变速的自行车能卖15万元以上
  为速度减装置,场地自行车赛专业比赛用车构造特殊  赛车没刹车装置  选手比赛中因为速度太快受伤很常见■本组图片由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夏铭阳 摄  11秒多就可以骑完200米,平均时速50公里,竞争对手直接追逐,场地自行车比赛颇有一些“速度与激情”的意味。  不过由于场地自行车价格昂贵,场地又少,对技术的要求还很高,普通百姓很难有机会体验骑行场地自行车的感觉。不过最近几年在年轻人中逐渐流行起来的“死飞”却和场地自行车非常类似,用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话说:“我们就是室内版的死飞。”  比赛用车和普通自行车大不同  简单来说,场地自行车就是在一个周长250米的椭圆形赛道上竞速的比赛。对于场地自行车来说,速度是他们惟一追求的东西。为了追求速度,场地自行车减去了所有不必要的配件,它没有变速装置,甚至连刹车都没有。用运动员的话说:“我们的自行车最简单,往前蹬就往前走,往后蹬就往后走,其实就是‘死飞’。”  所谓“死飞”,字面解释就是车轮是死的。普通的自行车,车轮是“活的”,这样,人踩的时候轮子跟着转,但轮子转的时候,人可以不踩。而“死飞”的车轮将链条与后轮固定起来,轮子转链条必须转,人也就必须要踩。所以在死飞骑行过程中,人必须一直不停地踩。也正因为飞轮是死的,骑行的人便可以通过脚踏来控制后轮从而减速和刹车,也可以很好地控车,从而玩出多种花样。  最近几年,“死飞”运动从国外传到国内,并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中逐渐流行开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从事场地自行车的运动员都是走在时尚前沿的“潮人”,辽宁自行车队运动员张界东开玩笑地说:“都说运动员的生活闭塞、单调,其实我们才时尚,我们很早就开始‘死飞’啦。”  没刹车,摔倒往往是连锁反应  场地自行车看似简单,但实则危险。场地自行车的一圈只有250米,250米的赛道既有冲刺的直道,也有大角度的弯道。运动员骑行一圈只需要11秒多,平均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在高难度、高速度的情况下还要和对手直接竞争,加上自行车特殊的构造,几乎所有自行车运动员都承认场地自行车是一项“超级危险”的运动。  辽宁自行车队的张界东对记者说:“你今天看到的项目还算可以,最危险的是凯琳赛。凯琳赛参赛人数多,摩托车在前面领骑,速度一点一点地加起来,摩托车一离开赛道,运动员就得抢位置,那时候才危险呢,摔倒是经常的事情。”  可以想象,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只需要小小的一个碰撞就可能导致摔倒,而由于场地自行车没有刹车,摔倒往往是连锁反应,黑龙江队的一名队医介绍:“这些运动员没有一个是没伤的,尤其是肩膀、锁骨和上肢特别容易受伤。”  虽然目前对自行车运动员的保护已经非常完备,虽然场地自行车的场地都是木制地板,但运动员受伤的事件仍然不少。  建一个室内专用场地约需2亿元  市面上的“死飞”自行车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但这些专业运动员骑的自行车几乎都在15万元以上。辽宁自行车队的张界东给我们展示了一辆比赛用车,“现在几乎所有的场地自行车都是法国产的,大家用的车基本都差不多,这辆车的价格是18万,比一般的汽车还贵。”不仅整车价格昂贵,运动员身上的其他装备也都价格不菲,用他们业内人士的话说,“运动员身上就没有便宜玩意儿”。  虽然专业场地自行车的价格已经足够让人瞠目结舌了,但比起专业场馆的费用还是小巫见大巫。相关人士介绍,建设一个室内专业自行车场地大概需要两亿元,而北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的场地造价甚至高达十几亿元,正因为价格昂贵,国内只有北京、浙江、广东和辽宁少数几个省份有室内场地,其他多数省份用室外的水泥场地,即使是这样全国所有的场地自行车场地也不超过50块。  正是因为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很难体会到场地自行车的乐趣,辽宁自行车队的张界东说:“在自行车强国英国,自行车运动特别普及,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到专业场地骑,场馆还有专门的自行车道给小孩骑,看自行车比赛的比看田径比赛的人还多,他们那边才是真正的自行车大国。”  ■安全第一  业余爱好者量力而行  虽然场地自行车难以普及,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公路自行车的发烧友,在昨天的比赛场地,记者就看到不少穿着专业骑行服的普通爱好者,他们早上就从市内出发,骑行十几公里来到柏叶基地专门观看自行车比赛,对于这些自行车爱好者,专业运动员也给出了建议,张界东说:“业余爱好者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好,骑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健康,保持快乐,他们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要赢得比赛,他们开心就行,需要注意的就是量力而行,不要追求骑多远的路程,骑多块的速度。另外就是安全了,骑行时一定要戴头盔,尽量别走机动车道,尽量靠近人行道。”  本组稿件由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刘竞超&采写电子变速系统在自行车界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很快,全球最大三家自行车变速系统生产厂商在市场上都会有电子变速系统也不是什么秘密。CAMPAGNOLO和SHIMANO这两家优先推出电子变速系统的在市场上占有的先机,以及一系列的专利保护,可谓苦了出手慢了一步的SRAM。不过,随着SRAM电子变速系统的逐步曝光,以及各种消息显示,SRAM似乎已经解决了这部分苦恼,并且有可能做到全面的逆袭。
早在2013年12月初,SRAM在国外就被人拍摄到测试中的电子变速系统,让SRAM的电子变速计划曝光于众。当然,这是SRAM计划之外的曝光。不过,这让很多人相信SRAM电子变速很快将会与大众见面,也让很多人在猜测SRAM究竟会推出怎样的电子变速产品。
今年的5月份和8月份,Bikeradar上面两次曝光SRAM的电子变速套件,而且是完成度非常高的产品。这让SRAM的电子产品的很多细节都在一步一步浮出水面。8月份Bikeradar的记者在美国职业挑战赛捕捉到SRAM电子变速的Bissell车队采访中,车队经理表示,接下来的赛季,车队将为SRAM作最后的赛场测试。根据网络的曝光,以及笔者最近跟业内人士的了解,似乎SRAM的电子变速系统最终极有可能与传言一模一样。
假如SRAM的电子变速真的跟传言的一样,那么SRAM能否在电子变速市场打一场完美的&逆袭&战呢?
从市场策略来看,由于CAMPAGNOLO电子变速系统价格高昂,并非一般消费者能用得起,这也是造成其市场占有率极低的主要原因之一。SRAM辛辛苦苦开发出电子变速系统,肯定会以市场高占有率为目标。而且SRAM一直把SHIMANO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因而在价格方面,SRAM的电子变速系统价格应该也会参考SHIMANO。由此看来,电子变速系统在未来主流消费市场上,必然是SHIMANO和SRAM两家的博弈。CAMPAGNOLO愿意放低身段,5折开售则另当别论,但这似乎可能性不大。
被曝光的SRAM公路电子变速系统采用了完全无线的连接方式,分别在前拨、后拨及手变头位置分别内置了电池。假如真的是无线的连接方式,那么,SRAM可以省去乱七八糟的电线,变速器的安装将变得非常简单,而且可以节省一些重量。关于无线传输,是否会受到干扰的问题,相信在无线电系统如此发达的这个时代,这不会是什么问题。而安装过SHIMANO电子变速系统的朋友可能非常清楚,这玩意用起来很爽,但安装起来,并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尤其是内走线车架,安装个一天也是正常的事情。
无线系统在每个分部间中都必须植入电池,这意味着这些部件需要增加电池的重量。在重量控制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经验的SRAM,相信在这方面一定也能做到很好的控制。手变头把金属的机械结构更换成一块电路板和电池,这方面的重量能否达到均衡甚至减重,需要有实物来应证。从Bikeradar前不久曝光的SRAM测试品看,整体的体积不大,比目前SHIMANO和CAMPAGNOLO的都要精致,故在重量上应该不会是什么问题,相对于其他两个厂商的电子变速系统,整体重量甚至有可能更优。
变速系统操作设计上,这一直是众多车友也在为SRAM考虑的事情。毕竟在各项专利限制之下,SRAM必须想到一个方法,让变速操作简单,但同时又合理好用并非易事。在电子操控按钮上,CAMPAGNOLO和SHIMANO直接把原来的操作模式复制过来,或者小改一下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转变,而SRAM采用机械变速原来的浅按与深按的操作显然不现实。最终,SRAM采用左、右手变头拨片分别操控后拨升档和降档;同时操作左、右拨片,则控制前拨变速的方式,不可否认这是聪明的想法。因为目前的大多数公路牙盘只有2片,也就意味着对于前拨的控制,无非就是两个动作:升档或降档。这样的整体设计完全解决了变速的操作简单的问题,而且也很好地规避了已有电子变速产品品牌的专利技术。如果还有第四家厂商想要开发电子变速系统,那就要好好想想了!
全新的变速操作设计完全抛离了SRAM原来的机械变速操作习惯,这可能会让很多SRAM的忠实粉丝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不过全新设计的简单操作如此简单,甚至比SHIMANO的按钮还要容易记住,似乎这也无需多虑。
从设计思路及安装维护方面来讲,假如SRAM的最终产品与传言中的一样,而且价钱适中,那SRAM必然会给SHIMANO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有可能逼着SHIMANO也开始&无线之路&。CAMPAGNOLO与SRAM和SHIMANO走的不是一条路,暂且不讨论。
山地电子变速,SRAM会后来居上?
早在SHIMANO电子变速刚被曝光之时,SRAM内部人士曾问过笔者:你怎么看SHIMANO的山地电子变速。笔者的回答是:&我比较担心后拨电线是否会被树枝勾掉&,对方也认同此顾虑。由此猜测,SRAM有可能不仅在研发公路电子变速,山地电子变速也已经在日程中,甚至也已经在测试阶段。
看完前面SRAM对于公路车变速的设计理念及思路,一旦SRAM公路变速推出,相信SRAM的山地车电子变速发布也就近了。毕竟在山地变速系统上,SRAM无需考虑指拨操控方式的问题,直接把原来的指拨改一下即可。而无线操控系统在山地车上运用,无论安装和使用都非常方便,并且不会有&担心电线被勾掉&的顾虑。
无线电子变速系统在理念上以及方便性,似乎都比目前市场上的有线电子变速高一个层次。目前,不能确定的是SRAM即将的量产电子变速最终会是怎样,而价格又会是在什么区域,因为在Bikeradar上对于SRAM电子变速的曝光也是看到不断进化的版本。假如真的跟8月份曝光的一样,而且价格与SHIAMNO的变速套件相当,或者稍微贵一点,那么SRAM在电子变速系统领域绝对可以说是&后来居上&。
5月份曝光与8月份曝光的版本,明显8月份版本省去了电线
不过,在今年早些时候,笔者也已有了解到SHIMANO在电子变速系统上也已经在测试新的更加智能的电子变速系统,至于最终会是什么形态展现,什么时候会出来。这也是决定SRAM在这次&电子大战&中能否逆袭其他两家变速厂商的因素之一。
我们的微信号:qleme520 更多资讯请豌豆荚搜索骑乐单车(ios用户请在骑乐网下载苹果版本app)
客服热线 +86-21-
Copyright&(C)&&&&&上海皆在体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沪ICP备号查看: 855|回复: 29
【技术贴】浅析CP eps电子变速和SHIMANO Di2的优劣
对于电子变速这个领域,有不少厂家都开始或已经涉足了。从最早的mavic,如今已流产,到如日中天的shimano DA DI2,再到即将上市的 CP eps都可以看出今后变速厂家的一个流行趋势,就是电子化。我是shimano di2的使用者,同时,也很关注CP 的eps变速系统在经过了一系列研究之后,斗胆发一帖比较一下两款不同厂家的电子变速。先来谈谈最新的CP 的eps 系统。cp家的手变还是采用经典的变速位置,但是全部采用按钮设计,而且行程变短,主打速度。在上边变速按钮后边还有一个胶皮覆盖的突起,这个是调节按钮的结构和shimano基本相同,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重量应该有所削减上半部分是一个微型马达还有一系列齿轮,他的变速声音和shimano基本一样但是外壳采用碳纤维,目的应该也是减轻重量吧。前导板是碳纤维,后边是铝合金与sr机械版本的不一样的是,cp eps的导板形状和宽度都经过了重新的设计,保证变速的顺畅度的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可以旋转的轴,通过转动调节长度,撑开,调节位置外边的碳纤维外壳仅仅薄薄的一片,用来挡灰?整体上看,碳纤维程度很高,很有档次!
未完勿插。。。
转载请注明出处:/thread-.html
过来学习........
完了??等了半天。
Cp的电池盒子和shimano一样,都在下管水壶架位置,形状基本相同,(长方体)但是与shimano不同的是,cp的盒子电池内置,而且多一个灯,这个灯是调节前后拨的指示灯这个灯亮蓝色表示后拨问题,黄色是前拨问题
这个interface的作用之一,是显示电池电量,这个没有创意有创意的在后边,通过上边手变的两个突起,长按6s后,蓝色指示灯亮起通过触碰不同的手变,来调节前后拨,调节时,interface指示灯为白色是表示调节未完成调节完成后会显示跳跃蓝色整个前后拨系统只有后拨有一个螺丝而在骑行中也有一个选项來微调前后拨,那时候指示灯为粉色整个系统还强调了防水性,官方说符合IP67标准此标准的意思是在1m的水下完美工作半小时...---------------------------------------------------------------------------------------------比较于shimano的电子变速di2系统,eps 系统的优势在于1. 重量,到现在虽然没有看到具体数字,但是如果cp做的电子变速比shimano重,那我估计就没有上市的必要了,所以应该是比shimano轻(不然也对不起大量碳纤维啊)2. 调节系统,比较于di2系统的调节,eps系统调节更富多样性,更多的选择保证了细腻的骑行感受3. 牙盘。。。cp的牙盘明显比洗马路好
另外,手变的形状也是要提及的一点本人使用di2的手变,比起7900的手变來,纤细了很多,也很舒适而cp的新款sr手变强调了人体工学,我握着也很舒服但是看着eps的手变好像也瘦身了不少,所以手变的握感要摸到实物才能知道了而电子变速的速度这个卖点,也是挺吸引人的,cp的eps 号称1档到11档只要1.5秒而DI2本人亲测也觉得无比快。。。。。。所以电子变速系统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东西
欢迎来到电子时代
楼主。。好歹用过CP的电子变速后再发对比贴撒
先顶吧。。。然后看
QUOTE:以下是引用不老的老回在 15:22:00的发言:
楼主。。好歹用过CP的电子变速后再发对比贴撒
[em04]此乃研究youtube上cp首席设计师的介绍视频之后发的文。。。早点发尝个鲜么
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后拨的结构,粗棍子套着小棍子
好文章,强烈顶
LZ不是我拆台
SHIMANO是重来不在重量上作为自己的卖点的~
另外 压盘~真的分布出高低,你能分出来么~
更正一下,可能后拨不是旋转,而是液压的。。。
QUOTE:以下是引用不老的老回在 15:22:00的发言:
楼主。。好歹用过CP的电子变速后再发对比贴撒我觉得LZ的写的不错 图文并茂 也算是第一手资料了 老同志不要打击人家积极性么
电子变速的 优势&&一 就是手变 可以不用再受机械结构的束缚 可以做出想要的形状。
可以说电子时代的变速 手变的造型就完全可以解放出来了。
传动效率&&这个CAMPY 和SHIMANO 的对比 就无需多说了。传动效率 这个完全是商品经营理念了。为什么意大利的优秀。
好比欧洲钢琴 和日本的钢琴 的差异 不多 就是那么一点点。,不多也少。
第三个电子优势 其实还是属于机械结构的原因&&随着段速越来越高,对其精度也是越来越高。变速线的拉伸弹性和变速管的压缩变形。 这个段速越高。 后拨的张力也就越需要高。这样总归是解决不了问题。 电子化 就没这个问题了。
如老科说的,电子变速造型被解放了,理论确实是这样。但想让各品牌放弃传统的操作方式设计估计还有的斗争呢。
我还是比较看好电子变速在TT车上的运用,太合适了
前排就坐。
更正楼主一下,后拨的那根棍子没什么用,主要目的是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你把棍子拔出来,就可以骑回家了,这叫什么ride home系统。
我自己准备装车,不考虑价格差,chorus和6770电变怎么选?
QUOTE:以下是引用dancerfeel在 15:59: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不老的老回在 15:22:00的发言:
楼主。。好歹用过CP的电子变速后再发对比贴撒我觉得LZ的写的不错 图文并茂 也算是第一手资料了 老同志不要打击人家积极性么
QUOTE:以下是引用ilovechallen在 19:19:00的发言:
更正楼主一下,后拨的那根棍子没什么用,主要目的是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你把棍子拔出来,就可以骑回家了,这叫什么ride home系统。
我自己准备装车,不考虑价格差,chorus和6770电变怎么选?
[em06][em06][em06]
太蛋疼了,那根棍子没有用那后拨如何工作啊....
RIDE BACK HOME function The uncoupling mechanism of the rear derailleur is useful if the battery runs out 玱n the road? If this happens, there is a procedure called RIDE BACK HOME that allows you to manually 玼ncouple?the rear derailleur to position it on the required sprocket.
Once you are 玝ack home?remember to couple the rear derailleur back on and charge the battery.
生硬的翻译一下当电池没电的时候,后拨的手动调节机制是相当有用的。如果电池没电了,我们有一种程序叫做“骑回家”[em06]能够让你手动的调节后拨到你需要的链位。当你回到家的时候,记得再把后拨复位然后给电池充电要是那根棍子没用,怎么实现手动调节呢[em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电子变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