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地废弃了吗,不再重建了吗 耿达乡有熊猫看吗

            
           
广东地市:
无论是大妈广场舞愈演愈烈的矛盾,还是照妖镜之类的隔空斗法,都凸显了基层组织的缺位。 []
大熊猫研究中心迁耿达 广东援建画出卧龙生态游黄金走廊
浏览字号:
 |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南方网讯 去年5·12特大地震,给“熊猫王国”四川卧龙保护区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一批可爱的大熊猫逼迫迁移,牵扯着世界人民的心。一年多过去了,对口支援该地区的潮州市和揭阳市,一方面集中安置灾民,鼓励村民退耕还竹,为熊猫腾出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利用这次灾后重建的契机,激活整个卧龙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条从耿达到卧龙的生态旅游黄金走廊。
别具特色安置房——揭阳卧龙生态新家园。据了解,当地打算引进旅游公司,鼓励村民将部分房子租给旅游公司搞“生态农庄”
神树坪,国家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将在此重建
  以后耿达乡也有大熊猫看 潮州援建大兴“农家乐”
  汶川县的耿达乡和卧龙镇同属卧龙自然保护区。在这个世界闻名的“熊猫之乡”内,核桃坪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圈养了142只大熊猫。5·12特大地震后,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随时危及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安全,圈养的大熊猫全部转移到雅安熊猫基地安置。据悉,由于原址受损严重,研究中心将在耿达乡的瓦长沟-神树坪-洞口槽-黄草坪一带重建。重建后,被临时安置的熊猫将回到研究中心。
  为服从大局需要,耿达乡村民要为大熊猫腾让家园,进行农房集中统建。
  “不要以为这样是牺牲了村民的利益。这对耿达乡而言,其实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来自潮州的对口援建耿达工作组组长徐和“嗅”到了商机。“今后会有大批游客来耿达看熊猫的。我们在规划重建时,将安置点都设在了毗邻研究中心的地方,让耿达的民居成为今后旅游观光的必经地和食宿地!游客白天看了圈养的熊猫,然后到村民中借宿一宵,带动村民致富。”
  沿着这条思路,潮州在援建耿达乡时,按 “农家乐”经营模式设计的集中安置点,并建成一批标志性藏民居建筑群。
  “研究中心已进入网上招标阶段了,不用多久,耿达就会因大熊猫而扬名。” 神树坪所在的幸福村村支部张书记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揭阳援建任务基本完成 卧龙镇打造“熊猫深度游”
  研究中心异地重建,卧龙镇还能看到熊猫吗?能!
  卧龙镇党委书记杜军告诉记者,研究中心遗址正在修复,改为野生动物救治中心。被临时迁移的大熊猫将会有一部分回到这里。
  “我们更应关注卧龙的野生大熊猫。”揭阳对口援建卧龙工作组组长陈定雄告诉记者,过去卧龙镇村民的房屋分散在野外,离喜好独居的大熊猫活动范围不远,不利于大熊猫的栖息。5·12地震后,卧龙镇高半山的耕地和房屋遭到严重破坏,但如果就地重建,不仅成本高,无法保障受灾农户今后长期的生活需要,还可能造成新的毁林开荒,破坏已有的大熊猫栖息地。“我们在重建规划中决定把灾难变成机遇,将高半山上的农户集中安置。这样既可以有效扩大熊猫的栖息地,还可以提高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援建中,揭阳在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基础上规划了5个集中安置点,安置农户354户。据了解,至11月底,揭阳对口援建的17个项目已基本完成,民房集中安置点已顺利通过验收。卧龙老百姓即将入住新居。
  “接下来,我们要考虑如何继续打好卧龙的‘大熊猫’品牌发展经济。一直以来,卧龙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与卧龙的知名度是不相称的。”杜军深表感慨地说。
  陈定雄告诉记者,经援建组与当地政府研究后,把卧龙镇定位为高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卧龙镇野生熊猫很多,过去已经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高层次的野生动物爱好者来这里。因此,我们不搞大众化的观光,大规模旅游开发是卧龙镇的环境无法容纳的。我们将在野外开设少量的景点,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甚至接触到野生动物。这种精品旅游收费会比较高,但带给当地的经济效益也会高很多。”
  (编辑:谢晓) 作者:记者:张伟雄
更多相关内容
南方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0-
②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南方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南方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卧龙大熊猫基地重建将于今年完成,之前因地震受损而“漂泊”在外的卧龙大熊猫也将踏上回家路。昨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举行“2012《熊猫回家》”启动仪式,120名小学生身着统一熊猫服在百米熊猫长卷上绘画“淘淘”的童话世界,表达对熊猫回家的美好祝福。
  卧龙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表示,新的卧龙基地9月底竣工,届时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基地诞生的大熊猫“淘淘”有望在年内回归自然。
  卧龙基地于9月底竣工
  “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受损严重,3只大熊猫失踪。由于受损后的基地不再具备大熊猫生活条件,先后有60多只大熊猫转移到雅安碧峰峡、北京、福建等地。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科研保护机构,卧龙研究中心一直在考虑尽快让这些漂泊的大熊猫回到原住地。
  昨日,卧龙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表示,由香港援建的卧龙基地将于9月30日竣工,而卧龙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也将于本月底建成。
  至此,卧龙保护区包括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中国保护大熊猫都江堰疾控中心3个基地。
  首批至少6只大熊猫回家
  熊猫回家将分批进行,6—10只大熊猫将率先从雅安碧峰峡基地迁回卧龙生活。
  新的卧龙基地位于保护区耿达乡神树坪区域,主要承担大熊猫饲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生动物公众教育三大功能。新基地有饲养圈舍30套、繁殖圈舍20套、科研试验室1座、兽医院1座和大熊猫保护培训与环境教育中心1个。
  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石桥村黄泥沟的基地(疾控中心)更多是为满足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救护野生大熊猫、确保圈养大熊猫种群安全的需要,项目建成后,将有约40只大熊猫迁入。
  “淘淘”有望10月放归野外
  在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基地出生的大熊猫“淘淘”及其母亲“草草”,于上月初离开生活了14个月的二期中型野化培训圈,进入第三阶段野化培训场。这意味着“淘淘”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的野化培训目标,正式进入第三阶段培训。
  这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的野化培训。“淘淘”有望于今秋10月送到雅安栗子坪保护区正式放归野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自然。
  截至昨日,卧龙参与野化试验个体的大熊猫梯队已经形成,研究中心的奇迹大熊猫“晴晴”以及“丽丽”、“思雪”、“紫竹”四只今年完成配种的大熊猫,已于两天前从碧峰峡基地启程前往卧龙,将进入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待产,它们将形成研究中心野化培训放归的第三梯队。
  野化历程
  大熊猫带仔野化从两年前开始
  2010年7月
  在汲取第一期大熊猫“祥祥”放归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卧龙大熊猫野化培训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开启大熊猫野化培训母兽带仔阶段。
  2011年
  应用“淘淘”野化培训的技术,卧龙扩大野化培训规模,新增5只大熊猫幼仔参与野化培训,在雅安和卧龙进行对比实验,选择有野外生活经历和圈养繁殖的母兽进行对比研究。
  2012年
  经过两年的研究,野化培训二期项目迈出关键性的一步,计划在下半年将大熊猫放归到野外环境。届时,科研人员将会对放归熊猫进行追踪研究。
  天府早报记者李庆(资料图片由卧龙提供)
编辑:何勇&&
【 四川新闻 】最新热点两三年内重建栖息地
背井离乡大熊猫重回卧龙
&您的位置:&&&& && &&&&正文
两三年内重建栖息地
背井离乡大熊猫重回卧龙
□数据表明:少数地方的破坏,相比面积20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来说,应该在保护区的自我调节能力内,有几条线路大熊猫和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少了,但在其他的线路多了起来,卧龙的野生大熊猫顺利地度过了震后第一个冬天。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行政办公室副主任王伦:卧龙的生态环境并没有被地震严重破坏,目前从卧龙出来的大熊猫聚集最多的雅安碧峰峡,虽然也是大熊猫的栖息地,但熊猫故乡卧龙的生态环境更适合大熊猫的生存。  卧龙到底还适不适合大熊猫居住?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受人关注的卧龙大熊猫度过了震后第一个危险和备受担忧的冬天。震后一年的卧龙,现在到底怎么样了?那些被迫“离家出走”的大熊猫们,还会回家吗?带着这些谜团,本报记者与地质专家谢洪一道,踏上了寻访大熊猫生存环境之旅。熊猫临时板房圈舍建在依山傍水的卧龙镇
一只野生大熊猫死了与地震无直接关系   一只野生大熊猫死了,因多个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死,成为震后首只死亡的野生大熊猫。去年10月26日,它被发现于卧龙耿达乡一村,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随即将其送到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基地的野生动物医院进行抢救。   经检查,这只大熊猫为雌性,体重60公斤,年龄偏大,极度营养不良。胰腺、肾脏、肝胆和心脏等器官不同程度变形、水肿和功能衰竭,并患有严重蛔虫感染。兽医对它进行了综合治疗,中心还专门抽调了人员对其精心照顾。但是13天后,这只年老多病的大熊猫还是走了。    工作人员在野生大熊猫死后不久,沿着它下山的足迹,探访了它的栖息地。发现它所居住的生态环境并没有遭到破坏,也从侧面证实了野生大熊猫的死与地震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外界对熊猫生存环境的担忧,还是不可避免的多了起来。卧龙的环境到底还适不适合大熊猫居住?所有人都想解开这个谜团。 卧龙有大熊猫赖以生存的主要食源――箭竹 一条乱石嶙峋的路地质地貌改变最严重    4月8日下午的卧龙,阳光很好,仿佛驱走了在山谷间肆虐了一整个冬天的寒气。从映秀到卧龙,还有45公里的距离。虽然这条连接“特区”与外界的公路在去年10月15日就已抢通,但远没有抢通后的都汶路那样平坦。    走在路上,放眼看到的全是地震时被撕裂的山体,大面积的滑坡,似乎还有随时发生危险的可能。除了当地居民重建和购买生活日用品有计划的进出以外,一路上几乎看不到其他车辆。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谢洪说,地震后卧龙的地质地貌,在这一线,遭到了最为严重的改变。    地震后走过这条路,每个人都能亲眼看到沿途破碎的山体,都会对大熊猫的生态环境更加担心:这个满目疮痍的地方到底还适不适合大熊猫的生存?卧龙的大熊猫基地还适合继续保留吗?这样的环境也让人疑虑:震后的卧龙,度过首个冬天后,大熊猫们还好吗? 地震毁坏了进入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标志性建筑 6只幼年大熊猫它们过得都挺好    地震后,圈养大熊猫并没有全部离开卧龙。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140多只圈养大熊猫,分别被转移到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成都大熊猫基地、北京动物园等地。为了照顾当地居民对大熊猫的感情,现在的卧龙,还有6只熊猫“留守”着。    4月10日的上午,在卧龙镇上的大熊猫安置板房内,6只未成年的大熊猫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新鲜的竹子。大熊猫饲养员杨海迪说,它们都是2007年7月到9月间出生的。分别叫水灵、汪佳、文雨、清风、武俊和香格。其中,水灵和清风还是一对龙凤胎。地震后,6只熊猫曾随其他几只熊猫一起被转移到沙湾站,住在条件简陋的临时小木屋内。当时还是熊猫宝宝的它们显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既不再跟饲养员玩,活动也变少了,还出现了腹胀腹泻的情况。让大家都非常担心。工作人员回原熊猫保护基地调查后发现,熊猫幼儿园没有受到大的破坏,于是不久后将6个小家伙转回了原址。重回老家,熊猫宝宝的心情和身体状况才逐渐好转了。    去年8月份,出于安全考虑,饲养员再次将熊猫宝宝转移至位于原熊猫保护基地和沙湾站之间的临时安置点。安置点周围环境比较开阔,温度也相对高些,湿度却又低一些。虽然条件比不上原址,活动的空间也比原来小得多,但熊猫宝宝们在饲养员的精心调理下,渐渐适应了新环境,周围的竹子基本能满足6只大熊猫的需求。  四次检测结果表明大熊猫安然度过首冬    “地震对野生大熊猫生存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很大。”杨小军是专司野生大熊猫野外保护、救护、巡逻任务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局局长。地震后,他们的野外监测队对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做了多次调查。杨小军说,调查采用的是样线监测法,即根据往年发现熊猫踪迹处,设置一条样线,对线路上动物活动痕迹及相应的环境进行监测,收集数据。2005年以来,他们在卧龙保护区设置了30条线路,平均每条有四五公里长,最长的达30公里。    每天没事的时候,张清宇都会在板房办公室内上上网,或者和同事聊聊天。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看似清闲的野外监测队队长在深山里监测大熊猫活动踪迹时所付出的艰辛。    地震一个月后,张清宇带着24位野外监测人员进入大山进行一个月的调查。接下来的9月和11月,他们又进行了同样的两次调查。今年2月底,卧龙遭遇50年不遇的冰冻天气,监测人员还是艰难地完成了第一季度的监测。4次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拟订的30条监测线路中,除监测人员不能到达其中两条线外,其他28条线的环境的改变并不大。   “少数地方的破坏,相比面积20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来说,应该在保护区的自我调节能力内,有几条线路大熊猫和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少了,但在其他的线路多了起来。”在电脑上点击着一张张红外线相机拍摄的野生大熊猫生龙活虎的照片,张清宇说,数据表明,卧龙的野生大熊猫顺利地度过了震后第一个冬天。  许一个美好的未来大熊猫两三年后“回家”    “卧龙的气候、环境、植被十分适宜发展大熊猫圈养种群,大熊猫肯定要回来。”对于外界一直流传的“卧龙破坏严重,能不能把熊猫基地搬到其他安全的地方算了?”传言,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行政办公室副主任王伦回应的语气十分坚决。    “卧龙的生态环境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卧龙急切想向外界表达的信息。在王伦看来,目前从卧龙出来大熊猫聚集最多的雅安碧峰峡虽然也是大熊猫的栖息地,但熊猫故乡卧龙的生态环境更适合大熊猫的生存。由于原来的保护中心的位置已经不适合大熊猫居住,经过多方论证,新选的保护中心地址,就在离原来的不远的耿达乡神树坪。两者相距大约20公里,处于原来的保护中心到映秀之间的中心位置。    “位置更开阔,地势更平坦,更适合大熊猫的居住,也更为安全。”王伦说,援建单位计划在5月份就要开始重建新中心了。也许两三年后,“背井离乡”的大熊猫们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住进新家。
记者陈炜舒张惠摄影朱建国卧龙报道
编辑:付长清 []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