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时代1人们姓名

古罗马帝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古罗马帝国
关​于​罗​马​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军​事​方​面​的​内​容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请问:古罗马名字_百度知道
请问:古罗马名字
古罗马人的名字是怎么取的?貌似分为三段,这三段分别表示什么?若是要称呼那些使用古罗马名字的人,那么应该称呼三段中的哪一段?还有,随便帮我想一些古罗马名字吧,好听点的,谢谢!
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代,罗马男性公民名字的命名通常采用三名法(拉丁语:tria nomina),即组成名字的三个部分依次为个人名(拉丁语:praenomen)、氏族名(拉丁语:nomen)和家族名(拉丁语:cognomen),在三名之外还可能有附加名(绰号,拉丁语:agnomen)。罗马女性公民一般没有个人名和附加名. 个人名第一名或个人名是由父母选择的,通常是以男性家长本人的名字命名。由于可选择的范围仅限于诸如盖乌斯(拉丁语:Gaius),格奈乌斯(拉丁语:Gnaeus),马尔库斯(拉丁语:Marcus),昆图斯(拉丁语:Quintus),普布利乌斯(拉丁语:Publius),提贝里乌斯(拉丁语:Tiberius),提图斯(拉丁语:Titus)这样的名字,因此很可能出现数代人名字完全相同的情况。因而可能会必须使用其他名字(家族名,以及后来作为绰号使用的附加名)来区分不同的个人。一般情况下,只有挚友才会彼此称呼个人名。氏族名 第二名,或氏族名来自氏族的名字,在男子名中以阳性的形式(通常为-ius)出现,在女子名中以阴性形式(通常为-ia)出现。最早的氏族源自于最早定居罗马的家庭,这些家庭最终发展成了完整的氏族,控制着某一特定的区域。随着罗马的扩张,部族数量也在增加,并不是每一个部族都是源自于最初的定居者。其中有些氏族名来自于伊特鲁里亚人,有些来自于当地部落,还有些则来自周围显著的地理特征.家族名Caesar一词可能来自于长而密的头发caesaries,然而事实上他是个秃头 第三名,或家族名最初是用作区分拥有相同名字者的绰号或者个人的名字,直到前100年左右才在官方文档中出现。通常,家族名都是根据身体或个性特征而起的,有时还颇具讽刺意味:尤利乌斯·恺撒的第三名“恺撒”(拉丁语:Caesar)的意思可能是指长而密的头发(拉丁语:caesaries)[1],而事实上他是个秃头,而塔西佗的第三名(拉丁语:Tacitus)意为沉默,他本人却是一个著名演说家。但是到了共和国时期,第三名不再作为绰号,而是成了用以区分同一氏族内不同家庭,由父亲传给儿子的家族名。附加名由于第三名作为家族名被继承因而失去了原先的绰号作用,因此新的绰号——附加名(第四名)出现了。附加名经常在出生后,但不是立即被添加在孩子的名字后面,用以表示某些个性或成就。一个常见的附加名庇乌斯(拉丁语:Pius),代表某人拥有诸如诚实,尊敬诸神,甘于为城邦或者家庭奉献这样的美德。与氏族名和家族名不同的是,附加名常常不被后代继承,除非此子拥有与其父相同的品质或者完成了相同的事业。当然,类似于“奥古斯都”(拉丁语:Augustus,用于罗马皇帝)或“日耳曼尼库斯”(拉丁语:Germanicus,日耳曼的)这样的附加名最终变成了额外的家族名被世袭。 外国名 随着罗马人征服的脚步到达意大利半岛以外的地区,许多外国名字被吸纳了进来。许多老兵从各辅助兵军团中退役,继而获得了罗马公民权,其中的很多人仍然至少在名字中保留原来的一节,其中很多名字源自于希腊。被授予公民权的辅助兵军团士兵往往会使用皇帝的氏族名,并以原来的名字作为家族名。其他新近获得公民权者也会使用皇帝的氏族名。例如当皇帝卡拉卡拉(&Marcus Aurelius Septimius Bassianus Antoninus&) 授予帝国境内所有出生自由者以罗马公民权时,很多人选择了奥雷利乌斯(拉丁语:Aurelius)作为氏族名(卡拉卡拉的真实氏族名是 Septimius, Aurelius是他为了显示血统高贵)。 女子名 罗马妇女通常没有个人名,而是使用其父的氏族名的阴性形式(通常是-ia)。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描述,那么在氏族名后会添加其父(婚后为其夫)的家族名。因此,当西塞罗提及一个叫做“Annia P. Anni senatoris filia”的妇女,他指的是元老普布利乌斯· 安尼乌斯(P. Annius)的女儿,简称安妮娅(Annia)。在共和国末期,已婚妇女们已经使用父亲的家族名的阴性形式,而且偶尔还会在变阴性时发生细小的变化。例如,奥古斯都之妻莉薇娅(Livia Drusilla)是马尔库斯·李维·杜路苏斯·克劳狄亚努斯(M. Livius Drusus)之女。如果只有两个女儿活下来,那么可以使用“大”和“小”来区分。马克·安东尼之女是“大安东尼娅”(尼禄的祖母)和“小安东尼娅”(克劳狄乌斯的母亲),当然“大”和“小”还能用于区分同名的母女。如果有超过两个女儿,则用拉丁文的序数词排序:“科内莉娅·昆塔”(Cornelia Quinta)是科尔内利乌斯第5个女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古罗马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例:盖尤斯·尤里乌斯·凯撒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罗马很吊2别说,还真有点关系。毕竟被征服过……
谢邀,虽然不能说真就很有心得,但第一次被邀请,不能不答。不清楚题主所言的“国王总是喜欢把自己和罗马帝国扯上关系” 具体指的是哪些事例。姑且谈谈罗马在欧洲中世纪的影响力的情况。一般所谓中古或者中世纪,一般指公元5~15世纪的大约1000年时光。这么漫长的时光,政治上,观念上,包括很多人认为在这一时期停滞的科技、文化都发生 了不小的变化。如果你截取公元500年和1400年欧洲作一番比较,那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包括领主们脑海中的一些权力概念。所以笼统的谈中世纪, 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可以肯定的是,中世纪开端的时候,罗马的影响在整个欧洲都无处不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影响总体上看是在逐渐消逝,而其中一些传统 则保存了数百年甚至更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传统上认为中世纪的开端是在476年,哥特领袖奥多亚克罢黜皇帝罗慕鲁斯,罗马帝国西部中央政府永久地停止了运作,而中世纪的结束则往往是以1453年,奥斯曼“征服者”苏丹默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灭亡作为标志。虽然严肃的史学是反对以一两个事件作为划分历史的断代点,一般都认为时代的转变是渐变过渡,没有一个真正的时间点,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到罗马的存在对整个中世纪的影响。没错,我们首先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罗马帝国本身,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整个中世纪都一直是存在着的,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中世纪就是罗马灭亡以后,近代 以前的欧洲”。事实上,中世纪是“罗马失去西部领土,诸蛮族在其上建立国家以后”的时代,而罗马帝国在东部的领土依然完好,甚至其剩余的国力依然超级强 大,远胜任何一个蛮族国家,这是中世纪开端时的局势。我知道会有许多人认为那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罗马帝国是不同的。但是这是现代人对历史总结和 分类之后的一种见解,姑且不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或者主流,起码在当时,并不存在这样的区分,无论对罗马人本身,还是它的敌人/盟友们来说,罗马帝国就是那 个罗马帝国,从奥古斯都传承到君士坦丁,再传承到其后的诸多皇帝,某些对手,尤其是同样自诩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可能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蔑称罗马皇帝 为“希腊皇帝”或者“罗马尼亚的国王”等等,但是这与其说是否认罗马帝国的存在,不如说是一种争夺正统地位的口水仗。罗马帝国的存在,尤其是在中世纪的早期依然保持着超然实力的时候,无疑对西欧原罗马故土上建立起来的诸蛮族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这些蛮族国家很难对罗马产生太多敌 意。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不同,蛮族涌入西欧,并不完全是一场“入侵”。当罗马人意识到无法在漫长的边境上阻止蛮族迁移潮之后,很快就开始改用疏堵结合的方 式,接纳一些和罗马打交道时间最长,文明程度最高的蛮族,让它们居住在边境地区,缴税并为帝国提供兵力来阻止后续到达的更野蛮落后的民族。这些蛮族(以哥特人为代表),最先作为帝国的同盟和附庸,其后则进一步融入罗马社会,实质上就是罗马的国民。其高层往往拥有罗马公民的身份,而且由蛮族领袖 出任帝国的军职和官职在这一时期非常普遍。最终他们成为了罗马西部军队的主体,在对抗其他蛮族入侵的过程中取得了地方上的实际控制权,乃至依赖兵权控制住 了皇帝和中央政府。因此,在5世纪蛮族进入罗马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入侵的是蛮族,而阻止入侵的“罗马军队”同样是蛮族。蛮族控制了罗马的领土,然而他们 也同样要以罗马的名义来保卫这些领土不受后来蛮族的入侵。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领匈人入侵罗马时,首先对上的却是哥特人,而阻止阿提拉 的关键之战沙隆战役中,罗马联军方面的罗马将领埃提乌斯麾下的士兵几乎全是凯尔特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等蛮族,而联军的另一部分则是哥特王率领的西哥特 军队。所以最终,罗马西部是被蛮族由内“取代”的,而不是蛮族从外部“征服”的。西欧取代罗马的几个主要蛮族王国,东西哥特王国和法兰克 王国正是蛮族中“文明“程度较高,被罗马接纳的那些,尤其是其中的哥特人已经和罗马人打交道数百年,在罗马军队中服役了上百年,高度地罗马化了。正因为如 此,这些在罗马内部成长起来,在罗马的政治框架下获得了权力,并最终取代了原先的西部帝国中央政府的蛮族,对于罗马帝国本身并没有抵触感,甚至可能有一定 的归属感。因为他们不仅是蛮族,也事实上是罗马帝国内的军阀。所以在罗马帝国西部政府终结之后,割据西欧的诸蛮族国家依然以罗马执政官员 的身份自居,一是为了便于管理领地内的原罗马人,二是罗马西部政府虽然终结,东部政府还在运转,合法的罗马皇帝依然存在,而且东部帝国实力雄厚,就算对西 欧鞭长莫及,也没有必要公然与之对抗。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罢黜了罗慕鲁斯的奥多亚克马上就派出使者向皇帝表示了效忠——这很正常,他本来就是罗马官 员,军队首领,而军队废立皇帝在整个罗马帝国历史上再平常不过了。而他向东部的合法皇帝表示效忠,表明了无意自立为帝或者拥立傀儡,简直可谓罗马的大“忠 臣”。而东部皇帝在意识到暂时没有实力收回西部的实际统治权的情况下,也乐于接受这样名义上的效忠。对当时的人而言,恐怕没有人会觉得476年的这个事件 是什么标志性的“灭亡”或者“终结”,因为实际上生活并没有发生变化,罗马人也没有一夜之间变成亡国奴。罗马官员体系和法律还在整个西部正常运作,从法理 角度上看甚至称得上是东西政府的再统一。从这个角度说,欧洲各王国都是罗马执政官员的传承者,而在476年后的几百年内,这种情况还在延 续。墨洛温王朝法兰克国王都有罗马官职,在意大利取代了奥多亚克的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受罗马册封为意大利国王,而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的统治被认为是对罗马 时期治理保存的最完整蛮族王国。在帝国方面,一旦实力增强,也会积极插手西欧事务,试图恢复罗马的实际治权。最著名的无疑就是533~555年查 士丁尼大帝对西部的“再征服”,完全征服了意大利和北非,还收复了西班牙南部的小部分领土。在西班牙的领土维持了大约80年,而在意大利的领土虽然很快又 被伦巴第人入侵攻占了部分,但是在包括罗马和威尼斯在内的中北部意大利的部分领土又维持了200年,而在意大利南部的领土则一直维持到了11世纪。总结下,在中世纪的早期(5世纪中叶~7世纪中叶),无疑是罗马影响最强大的时期,这一时期西欧的国王们想要不和罗马扯上关系都难:国土内的民众绝大多数是 原本的罗马人,东方依然强大的罗马帝国还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收复旧土,为了维护统治,蛮族国王们接受罗马的头衔,保留罗马的体制,施行罗马法,甚至蛮族自行 制定,应用于蛮族内部的法典,比如著名的《萨利克法》,也是以拉丁文的形式颁布。罗马的因素在西欧无处不在,这是一个缓慢转变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征服后的彻底重建。七世纪中叶以后,情况又不相同了。第一,穆斯林在先知的率领下冲出了阿拉伯半岛,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这对老冤家首当其冲。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未能恢复元气的两个老牌帝国遭到了穆斯林的痛击:波斯帝国直接亡国,而罗马帝国虽然幸存,但也在短短50余年内接连丢失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昔兰尼卡,迦太基等行省,损失了过半的人口和领土,国势大为衰减。咄咄逼人的穆斯林几度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罗马防卫其在小亚和巴尔干的核心地区尚且自顾不暇,对西方的控制也变得有心无力。第二,西欧的文化融合过程已经大体完成。到这个时期,罗马人和蛮族人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区别,蛮族彻底融入了人数更多、文明更先进的罗马人中,形成了未来西欧几个民族的雏形。而尽管这样的融合是以罗马文化为基础的(最好的证据就是今日通行在旧罗马帝国领土内的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都属拉丁语系,能找出源自蛮族词源的词语屈指可数),新的民族本身对于“罗马人”的自我认同已经变得很淡薄甚至消逝了。第三,西欧的蛮族王国在经历了百年左右的平静之后,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动荡,这些动荡制造了几个后果:罗马式的旧制逐渐从国家机构中消失了,法兰克王国崛起,兼并了一系列其他日耳曼小王国和公国,成为西欧最强的国家。第四,穆斯林入侵破坏了整个地中海商业圈,昔日罗马式的城市正是在这一时期随着商业活动的停止而萎缩消逝(此前它们在蛮族治下依然颇为繁荣),而所有基督教国家也都因此遭到了不小的财政危机。法兰克为首的西欧国家被迫在这一时期发展采邑制来缓解财政支出,维持军事动员能力,这在未来形成了完全不“罗马”的西欧封建制度。这一时期是西欧完成对罗马文明的消化,走出自己的文明道路的时期,再加上外部因素压迫下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古典罗马的因素已经不是那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尽管王室和贵族依然以获得罗马贵族头衔(往往来自罗马教宗的授予)为荣,但是西欧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和古典罗马大不相同了。到公元8世纪,在伦巴第王国的攻击下罗马帝国终于无法维持在意大利中北部的统治。脱离了罗马帝国统治的罗马教宗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和法兰克人结盟以求在伦巴第人的虎视眈眈之下自保。这次结盟也就奠定了中世纪政教关系的基础——公元800年,教宗为查理曼加冕称帝,此前查理曼已经先后征服意大利的伦巴第王国和今日德国中北部的萨克森王国,基本统一了西欧大陆上的基督教文明圈。而加冕获得的帝号,正是“罗马人的皇帝”这个皇位充分体现了一种“情怀”(泥垢),好吧,客观地说,这次加冕的最大动机毫无疑问是罗马教权和法兰克王权的合作。然而,欧洲基督世界的统治者,这本来就是4世纪以后罗马皇帝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虽然查理曼距离统一整个基督世界还很远(正牌罗马帝国还在为整个欧洲抵挡阿拉伯人呢),但是这也是自罗马西部崩溃后西欧最成功的统一,再加上贵族们脑海中的罗马情节还未消散,以及正好此时正牌的罗马帝国正是名义不正的女皇废子夺位,也都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次加冕,或者说促成了这次加冕的用的是“罗马皇帝”而不是其他名义。查理曼的统治颇有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罗马皇帝的风采,甚至一度成功的建立起了新的罗马帝国的观念,法兰克人就是新的罗马人。在他治下,教会就如同在罗马帝国治下一样完全被皇权压制。然而法兰克人的分封传统最终还是阻止了这个帝国长期的统一,乃至发展成一个真正的西罗马帝国的可能性。其子虔诚者路易对教会的软弱最终导致了皇权需要教权的承认才合法的传统流传了下去,而皇帝对全帝国的控制很快随着查理曼三个孙子的分家和他们后裔的进一步分封而变成了一纸空文。对于加洛林王朝的混乱历史这里就不多提了,总之,西方的罗马皇帝在短短几十年的正轨之后很快就沦为笑话,甚至是让贵族们避而不及的烫手山芋。到公元10世纪初,皇位在意大利几个小王公手中转了几圈之后已经再无人愿意接手。又几十年后,来自萨克森的日耳曼贵族奥托一世走上了舞台,他先是被日耳曼的贵族选为国王,此后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并向南兼并了意大利。最终在961年他进军罗马,次年获得教皇加冕称帝。这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实际联系就显得更虚幻了,甚至它都谈不上是恢复了查理曼的法兰克帝国,这是一个日耳曼人的帝国,它的核心区域并不在古代罗马帝国的疆域中,萨克森人也是开化甚晚,甚至查理曼时代才将他们纳入基督教文明中。这个帝国也从来不曾像罗马帝国或者法兰克帝国那样,完成或者几乎完成基督教文明圈(哪怕名义上)的统一,而这是罗马“普世帝国”概念的核心。这个帝国和罗马帝国的联系,也只有名字上的,以及统治者心中的一些野心和自诩。总结下,到公元7世纪中叶,处于各种原因,古典罗马的影响在西欧已经是退潮了。加洛林王朝一度为在西欧重建“罗马”的概念做出了许多贡献,但是因为其本身未能长久维持,这种罗马的重建也就失败了(必须说明的是,加洛林王朝的“罗马”也只是和古代罗马有部分相同和神似,以及一种普世帝国概念的传承)。而到10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则已经是走上了另外的方向了,和罗马的联系基本上只剩下了虚幻的名义和对往昔荣光的追寻了。到10世纪中世纪中期这个时期,除了神圣罗马帝国之外,欧洲其他国家的国王和贵族们已经基本上不再频繁和罗马扯上关系了。11世纪之后,在中世一度迎来另一个黄金时代(马其顿王朝)的罗马帝国的国势再次转衰,在突厥人的攻击之下丧师失地,皇帝开始考虑向西方求助。在这之后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西欧和罗马的交流相当频繁,比如历次十字军几乎都要从罗马帝国借道(第一次本来就有一半原因是为救援罗马帝国,而第四次直接假道伐虢,此事直接导致了罗马最终的灭亡,太过著名不赘述了。),晚期罗马困顿之中多次向西方求援甚至皇帝亲自出访等等。但是这一时期,西欧诸国面对罗马已经不再存有多少敬畏或者所对罗马有什么归属感,因为此事罗马已经不再是无可匹敌的强国,甚至13世纪以后只是偏居一隅的蕞尔小国罢了。这时候的西欧对待罗马,有点像有了土地的长工看曾经阔气的地主如今破产沦为乞丐一样。1453年罗马灭亡,西欧诸国早几十年已有了心理准备(罗马最后的50年国祚要感谢帖木儿),但是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不过这种震动主要还是出自对昔日辉煌的千年帝国的终结的感慨,以及土耳其人征服的警惕。不过,还是有一些罗马的痕迹依然在西欧留存,比如直到中世纪晚期,贵族撕逼的时候有时还会搬出查士丁尼法典来说事,而未来最终还是由罗马法的精神构成了大陆法系的主体,这个太多人说了,不详述。接下来会讲讲教会的影响,这也是维持罗马影响的一个重大因素。“罗马人”这个概念,在漫长的历史中有过多次改变。最初它指的是罗马城邦中的公民,后来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人指所有被授予了罗马公民权的人。而到罗马帝国时代中期,皇帝卡拉卡拉授予了罗马领土内一切自由民罗马公民的身份。而到了古代晚期,随着基督教在罗马的兴起和成为国教,罗马人的概念又发生了延伸。随着基督教从被迫害的异端宗教转变成为正统,基督徒的人数也以指数的方式增长,并迅速成为几乎所有罗马人的共同信仰,教会也就成为罗马统治的有力工具。普世教会和普世帝国的概念开始融合为一——在这个时期,是否信仰基督教成为了罗马人和它的敌人(波斯人,蛮族)的重要区别。因此“罗马人”和“(正统派)基督徒”的概念成为近乎重合的。可能就在百余年前,基督徒还在罗马帝国内遭到残酷的迫害,而百余年后,即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时,基督徒已经是一个人是否“罗马”的标志了。事实上,罗马和波斯就经常就波斯帝国境内的基督徒展开博弈。这些基督徒基本都是聂斯托利派,也就是景教徒。他们因自己的神学流派在基督教大公会议上被驳为异端而拒绝承认会议合法,离开了罗马境内来到波斯,自成一宗。事实上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罗马人,但实际情况就是,波斯帝国认为他们是罗马人,经常怀疑他们是罗马间谍而加以迫害,而罗马帝国也经常以他们为借口干涉波斯的边境和内政。而罗马和波斯关系相对缓和的时期,景教徒们则又会担任起使节等交流的桥梁工作。在罗马帝国的西部领土完全失控之后,这种“普世”的概念却消逝地慢多了,特别是这一时期,蛮族们也都纷纷皈依基督教,但却主要皈依了基督教早期的另一个异端支派“阿里乌派”。所以是否信仰(正统派)基督教在帝国边境失控,蛮族在帝国领土上自由横行的背景下就成为了分辨是否是罗马人的重要标记。尤其是此后不久罗马帝国就重新夺回了罗马城,把罗马教宗重新控制在帝国统治下的时候,尽管政治上罗马无法再控制西部的绝大多数领土,但宗教上通过罗马教宗,依然可以统驭西帝国上千万正统派的“罗马人”。而随着阿里乌派的逐渐失势,各蛮族王国逐渐都皈依了正统派基督教,成为了教宗的“子民”,也就成为了这种意义上的“罗马人”。事实上,这一时期法兰克等蛮族王国的国王们获得的诸如“罗马贵族”等头衔,多数都是由教宗——作为帝国的高级官员(帝国最高祭司)——授予的。当教宗本身在帝国治下,而他的牧区大部分不在帝国治下的时候,教宗是非常有动力去维护这种普世观念的。公元772年,罗马城正式脱离帝国的统治,教宗国建立了起来,但是罗马教宗并未和君士坦丁堡完全断绝联系——事实上,双方的往来受的影响并不大,教宗依然派遣使节出席在东方举行的宗教会议。实际上,就算到1054年正统教会大分裂成为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以后,虽然东西教会彻底决裂,但是教宗和帝国本身的联系并没有被切断,皇帝和教宗依然会进行交流甚至军事合作。而到了14世纪以后帝国晚期大厦将倾,走投无路之时,教宗一直是最积极的救援罗马帝国行动的倡议者,与西欧贵族的冷淡形成了对比。直到罗马灭亡后数百年,甚至18,19世纪时,在东地中海地区,奥斯曼人依然把其治下的基督徒(无论他们是希腊人,叙利亚人,巴勒斯坦人还是埃及人,信仰的是不是东正教)称呼为“罗马人”。而另一边厢,罗马教宗直到现代都还没有放弃帝国最高祭司(Pontifex Maximus)这个头衔。可以说教宗本人就是罗马之魂萦绕不去的典型代表。
谢邀,其实标榜自己为罗马皇帝的蛮族国王其实并不多,对于罗马皇帝这个职位,蛮族国王们并不是那么地感兴趣。很多人都是执政官而已。宣布自己为罗马皇帝的人相比起蛮族国王的人数来说其实很少,只有查理曼以后才有这个野心。数一数,灭了西罗马的奥多亚塞名义上臣属于拜占庭;西哥特王国的创建者阿拉里克没有寻求过这个位置;东哥特的狄奥多里克是罗马皇帝的臣属,也没有当过皇帝;法兰克王国的创立者克洛维是罗马的荣誉执政官,不是皇帝;加洛林王朝的开创人丕平也没有当过皇帝。从查理曼南下罗马加冕为帝后,法兰克王国才带有“皇帝”属性。然而,从加洛林王朝的内乱开始后,一直到奥托大帝加冕为止,这个传统才被确立,而这时西法兰克王国也没有要求罗马帝位。而且,如果我们相信艾因哈德的记载的话,查理曼对于这次加冕是不太愿意的。不过,罗马这个名号在欧洲游荡了很长时间倒是真的。所以说虽然蛮族国王没有多少称帝的,但在保存罗马的荣誉和遗产方面倒是很热心。一来,继承罗马的遗产,或者标榜自己是“罗马人”,这是早期蛮族国王都愿意做的事。早期的蛮族国王对罗马皇帝是抱有敬畏和忠诚的。这是有传统的,在罗马帝国未衰亡时,蛮族人就经常在帝国内寻求职务或者荣誉,而这些人在罗马受到尊敬,在自己的部落中也被认为是精英,所以这些国王期望获得罗马官职也是当然的,这一开始是军队统领,或者是执政官,而当罗马的权力衰退后,当一个“罗马皇帝”也不是不可能的。二来,罗马皇帝一开始是各蛮族效忠的对象,那么当一个蛮族人取得了数量众多且种族混杂的欧洲土地后,他就需要一个比部落首领或者是国王更高地位的职位,借此宣布自己比其他蛮族国王高出一等。那么罗马执政官就是个好选择,所以蛮族国王大多都喜欢执政官或者是凯撒这个职位,在罗马权力衰退后,自然就可以从执政官升到皇帝了。三,查理曼当上罗马皇帝一事,其实是教皇与拜占庭皇帝博弈的结果。罗马教廷在长久以来是绝对忠于罗马皇廷的,但是在罗马从意大利撤退以后,罗马皇帝的影响力日渐衰退,教皇日渐坐大。我们又知道,拜占庭的基督教信仰和罗马有出入,又加上一场圣像毁坏运动,教皇和皇帝彻底决裂。但是这时教皇面对着需要军队来保护的处境,那么远在法兰克的查理曼就是一个上佳的人选,所以教皇才会与查理曼结盟,甚至为他加冕。
拼了命努力只不过为了卑微地活下去……罗马帝国存在了多少年?_百度知道
罗马帝国存在了多少年?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个古代罗马的国家,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地中海。通常把罗马帝国分为前期帝国时期(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时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从后期帝国中分出3世纪危机时期(193年~284年)。罗马本来使用拉丁语,但随着领土扩张至希腊、中东一带,希腊语变成了主要语言。就连当时成书的新约圣经也是用希腊语写成。由于语言上的分歧,罗马帝国在五世纪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罗马帝国自建立以来,一直对外扩张,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级大国。   2,罗马帝国的建立   罗马帝国诸行省后三头同盟瓦解后,屋大维、安东尼分掌罗马的东西部,双方矛盾日趋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希腊的亚克兴会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认为安东尼获胜无望,将自己的军队撤回埃及,安东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维随后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东尼自杀,埃及也被罗马占领。   前27年,屋大维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元首、元帅、最高的代行执政官、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祀长、首席元老等,并获得了“奥古斯都”和“祖国之父”的称号。屋大维的这场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3,前期帝国时期   自屋大维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罗马帝国进入前期帝国时期。屋大维在位期间,对外征战,将帝国版图扩大到了多瑙河以北。屋大维的统治为随后的百余年带来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稳定局面,称之为罗马和平时期。   14年奥古斯都逝世,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到克劳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时,对外发动战争,攻占了不列颠南部、日耳曼尼亚、叙利亚和非洲北部地区。到尼禄继位(54年-68年在位),由于他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并导致了犹太战争。经过一些行省总督争夺皇位的内战,韦斯巴芗最后在69年建立了弗拉维王朝。   弗拉维王朝经过提图斯和图密善两位皇帝的统治,涅尔瓦于96年继位,开创了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五贤帝时代。这五位皇帝谦虚,爱戴臣民,这段时期也是自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基础设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货币制度都在这个年代得到统一,并通行全国。有文人将这个年代称赞为“人类最幸福的年代”。   五贤帝时代权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个皇帝选择其承继人,然后收养他为义子,如此避免了权力交替前后的政治动乱。由于这些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五贤帝时代不能算为一个朝代。以下为五贤帝时代的五位皇帝。   96年- 98年涅尔瓦 (Nerva)   98年-117年图拉真 (Trajan):在位时开拓疆土,在他死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极限。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海。   117年-138年勇帝哈德良 (Hadrian)健全了帝国的官僚机构   138年-161年安东尼比约 (Antoninus Pius):此时罗马帝国达到极盛。   161年-180年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 (Marcus Aurelius):此时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也乘虚而入。帝国的实力开始出现颓势。   180年马可·奥勒留被杀,由亲生儿子康茂德 (Commodus)继位。181年康茂德被杀,安东尼王朝告终。   4,后期帝国时期   181年 - 284年间,随着叛乱事件增加,军队的力量不断增强,从而威胁到皇帝的施政。50年内有26位军人篡位,历史将这些篡位者称为“军人皇帝”,也称为三十僭主。这一时期也被称为3世纪危机时期。塞维鲁王朝(181年~205年)灭亡后,政局混乱,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在内的高卢帝国(259年~273年) ,在东方产生了地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帕尔米拉帝国(262年~272年)。奴隶和隶农起义遍及意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国政权,最终把这个混乱局面收拾过来。他把皇帝的权力、以及整个帝国一分为四,分别由两位正帝(奥古斯都)及两位副帝(凯撒)共同治理,使罗马帝国得到暂时的安定,称之为多米那特制(也叫四帝共治制)。当时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个正帝的位置给了马克西米安,让他统治帝国的西部,而自己则成为东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统治者是戴克里先。这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分裂的渊源。另一方面,虽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对基督教的迫害失败,使他死后再次引来混乱。   306年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统一帝国,废除四帝共治制。虽然同样强力执行专制,但却选择和基督教势力妥协,并于西元313年公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与此同时,将国都迁往东部拜占庭,并改国都名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后,争夺帝位的斗争重新开始。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分治帝国。   狄奥多西一世( 379年~395年在位)当政时一度恢复统一,但他死后,帝国分裂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罗马帝国接连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动摇了帝国的政权。378年西哥特人大败罗马军队,410年攻占罗马城,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于439年在北非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匈奴人452年侵入意大利,在高卢东南部,457年出现了勃艮第王国。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10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 变为封建制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根据传说,当特罗伊城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维纳斯女神的儿子亚尼斯及其追随者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罗马。
根据现代的研究,意大利半岛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到了新石器时代,利古里亚人从非洲经过西班牙,法国来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一些讲印欧语的部落从多瑙河和喀尔巴千山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进入拉提乌姆平原,约于公元前800年移至后来...
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10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 变为封建制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稣时代的罗马帝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