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里面的,三千大千世界 金刚经是什么意思?

能否白话解释一下《金刚经》里面说的“一合相”的意思?_百度作业帮
能否白话解释一下《金刚经》里面说的“一合相”的意思?
能否白话解释一下《金刚经》里面说的“一合相”的意思?
按照末学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指“不依其它因缘、本来自有的物相”。
一合相就是由同一个基本的东西组合而成的现象如果那个基本的东西是真的 万物全是一合相 但那个基本的东西也不是真的所以小到微尘 大到世界 全是虚幻的假想 仅供参考
万物全是随缘而合成。
金刚经讲录(选)道源法师讲述基隆市海会寺能仁佛学院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须菩提尊者是‘深解义趣’的人,如来所说的道理,他都能解悟到,所以不等佛说‘世界相空’,须菩提自己就解释了:‘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
得找个老师,你的老师,根据你的境界,和你解说。楼上说的都对,一层楼有一视野。
昆仑里花生的招啊,,,你也看昆仑吗???
游戏诗歌曰:说佛,则非佛,故名佛。一合相也,佛和我和万物一相。游戏诗歌又曰:物一质一能,即万物合一物质合一物能是为一合相。复合物,是为一合相,即诸相合一也。金刚经里面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金刚经里面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为一“小千世界”,故称三千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覆六欲天一日月照四天下;一千个小千世界覆一三禅天,为一“中千世界”、大三种“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覆一四禅天,为一“大千世界”;一千个小世界覆一二禅天,为一“小世界”、初禅天
还有诸相非相又怎么理解呢?
这个我不知道,三千世界也只是因为在小说跟动漫里经常出现 所以了解过建议你看看这个
南无阿弥陀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三千大千世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哪部佛经讲的“三千大千世界”?_百度知道
哪部佛经讲的“三千大千世界”?
佛子必看之起世经讲到了“三千大千世界”。这个经讲的是佛法世界的世界的构造组成,应该是学佛的人必看之书,这个经书也很通俗,文句也不是很古奥,容易看懂。依《世记经》的记载: &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此处指出一个小千世界含一千个太阳系;中千世界含一百万个太阳系;一个大千世界含十亿个太阳系,如是为一佛刹。  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众生所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佛子必看之起世经(此经讲的是佛教世界观世界的构造,起源种种趣事)  这个经讲的是佛法世界的世界的构造组成,应该是我们学佛的人必看之书,这个经书也很通俗,文句也不是很古奥,容易看懂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罗石室。时诸比丘畅恭扳枷殖磺帮委爆莲。食后皆集常说法堂。一时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议言。是诸长老。未曾有也。今此世间。众生所居国土天地。云何成立。云何散坏。云何坏已而复成立。云何立已而得安住  尔时世尊独在静室。天耳彻听。清净过人。闻诸比丘食后皆集常说法堂共作如是希有言论。世尊闻已。晡时出禅。从石室起。往法堂上。在诸比丘大众之前。依常敷座。俨然端坐。于是世尊知而故问。汝等比丘。于此集坐。向来议论有何所说。时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比丘。于此法堂。食后共集。大众详议作如是言。是诸长老。未曾有也。云何世间如是成立。云何世间如是散坏。云何世间坏已复立。云何世间立已安住。大德世尊。我等向来集坐言论。正议斯事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善哉善哉。汝诸比丘。乃能如是。如法信行。诸善男子。汝以信故。舍家出家。汝等若能共集一处。作如是等如法语者。不可思议。汝等比丘。若集坐时。应当修此二种法行。各为己业。不生怠慢。所谓论说法义。及圣默然。若能尔者。汝等当听如来所说如是之义。世间成立。世间散坏。世间坏已而复成立。世间立已而得安住  时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今正是时。修伽多。今正是时。若佛世尊。为诸比丘说此义者。我诸比丘。闻世尊说。当如是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次第演说。时诸比丘同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龙种姓。四千大龙种姓。四千金翅鸟种姓。四千大金翅鸟种姓。四千恶道处种姓。四千大恶道处种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种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十千种种大泥犁。千阎摩王。千阎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单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摩罗天。千梵世天。诸比丘。于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强。无能降伏。统摄千梵自在王领。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于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语已。即生我慢。如来不尔。所以者何。一切世间。各随业力。现起成立。诸比丘。此千世界。犹如周罗(周罗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诸比丘。尔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  ■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众生所居
其他4条回答
佛说楼炭经卷第一
阎浮利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众比丘饭已后。会于讲堂上。坐共议言。可怪未曾有。是天地云何破坏。云何成就。佛彻听遥闻。诸比丘饭已后。于讲堂共坐议此事。佛即起到讲堂坐。问诸比丘。向者会议此何等。诸比丘白佛言。饭已后。于讲堂上共议。可怪未曾有。是天地云何破坏。云何成就。但共议是事耳。佛告诸比丘。欲从如来闻知是天地成败时不。诸比丘白佛言。唯天中天。今正是时。应为诸比丘说。知天地成败时。比丘从佛闻。即当持之。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欲闻知。佛言诸比丘如一日月。旋照四天下时。尔所四千天下世界。有千日月。有千须弥山王。有四千天下。四千大海水。四千大龙宫。四千...
  “三千大千世界”出自《大智度论》。原文是:“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观。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为三个千连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佛教说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禅天,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覆一二禅天,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覆一三禅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覆一四禅天,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称三千大千世界。
《妙法莲华经》中有说到三千大千世界。优酷中印广法师讲百界千如,三千性相:其中性一千;相中正报一千;相中依报一千。我也初学,详细的看一下优酷中印广法师讲的《法华经》或《佛说阿弥陀经》吧,这两个里面哪个讲过,就在前五集。
三千大千世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0:42:38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德福远不如以四句偈语为他人说,其福胜彼。”请问这四句偈语是什么啊??,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劝请常诵金刚经,乃至四句偈语,功德无量无边:
(具体请看 /fo/jingdian/jgj/jgj/6460.html)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5个回答5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_百度百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 cchedikā praj?ā pāramitā 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北魏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译《》。《金刚经》的释论有:憨山大师的《金刚决疑》[1]
;天亲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2]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3]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
、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1.全经纲领
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因此,要以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方能成就大事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观照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金刚经》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如露亦如电,应”,堪称一经之精髓。
3.实践宗要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金刚经》中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布施有三要件(三轮):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财物。一般人心中存在这三种人为的分别,施一钱物,即作一钱物功德想,于是图报,算计冥冥中所积累的功德。但实际上,应以“三轮”的精神去布施。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
性空与幻有的辩证统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们所误解的虚无。思想不外说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确处理出世的真理与世间的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如何把握真俗二谛的关系,《金刚经》是这样说的:“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本身,众生藉此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金刚经》说的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该经文字艰涩、思想深奥,一般人很难全面透彻地理解其本来含义和价值指向。因此,历史上佛教各派多为此作注讲解,流传最为普及的就是禅宗惠能的。
1900年,在发现了一卷印刷精美的《金刚经》,经卷最后题有“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唐咸通九年,就是868年。这件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长约1丈6尺的《金刚经》卷子,图文风格凝重,印刷墨色清晰,雕刻刀法纯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这本《金刚般》卷子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此经原藏第17窟藏经洞中,1907年被英人盗骗(补充:确为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应为英国考古学家马尔科.奥莱尔.斯坦因从王圆菉处购得,上面标明:咸同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曾藏于英国伦敦,现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
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古代艺术精品复制成功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而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持的研究项目——藏《金刚经·说法图》的成功复制,则不得不说是百花齐放中尤为璀璨的一朵奇葩,具有重大的学术文献和收藏价值。
《金刚经·说法图》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复制难度和学术价值相对较高。原作为公元868年印造的中的画,绘的是佛在给孤独园说法图,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由于年代久远,距今已一千多年,再加上古代印刷品流传下来的实物十分稀少,以至这幅经卷在宗教史及佛教美术史上,都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位置。一般来说,流失国外的珍贵文物资料,难以用于深入地分析研究。此次,《说法图》的复制,无疑给国内学者和鉴赏家一窥庐山真面目的难得机遇。
一: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不管贫富贵贱都同样看待,令他们离苦得乐。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一切人爱护和恭敬的功德利益。
二:金刚经中佛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而不执着已经度脱无量众生得证圣果之功。佛教导我们有广大胸怀,以及不居高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积蓄无量阴德的功德利益。
三:金刚经中佛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教导我们做一切好事之后,不要执着它的果报,其福报会扩大无数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扩大功德的功德利益。
四:金刚经中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教导我们世界上一切都不常住,转眼成空。不要念念计较,要大众。并且要借假修真,得证。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常住永乐的功德利益。
五:金刚经中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教导我们利益一切众生的善法,我们加以学习,但心尚且不应该贪着我修学了善法,何况去做不如法之事。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正信的功德利益。
六:金刚经中佛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教导我们一切法门都没有定法,只要能利益众生就行,所以要灵活运用。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灵活聪明的功德利益。
七:金刚经中佛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甚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当然,无量财宝送与贫苦而救苦救难,福德甚多,这是因。于此经中能够受持、一切法空、更能够为他人说广度众生,当然以是圣贤境界,这是果。佛教导我们,为他人宣言本经和正法的功德无量。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福德的功德利益。
八:中佛赞叹须菩提得,人中最为第一。佛教导我们与事无诤,与人无诤,从流露功德,不向外边攀缘。从浅而讲,即是不与人攀比,唯求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自得多福的功德利益。
九:金刚经中佛说菩萨庄严佛土,但不执着住在庄严佛土的功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教导我们要创造人间净土,行动更应该去创造美好环境,使大家都得益,而内心不邀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我们处所环境庄严的功德利益。
十:金刚经中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佛教导我们对于正法要生信心,要如法修行清净不染,就能得证法身实相,那就是得到最大的功德。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第一希有的功德利益。
十一:金刚经中,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佛教导我们要经常印发、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不要间断。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家业,都是得成不可思议功德。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法计数的功德利益。
十二:金刚经中佛说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佛教导我们修学本经和正法的人,如果被人欺负侮辱,我们本来前世造的罪业,应该堕落,由于被人欺负侮辱的原因,前世所造的罪业,即刻消灭,并且很快就成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能净业障的功德利益。
十三:金刚经中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教导我们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使我们悟道,因为正面和反面教材,都有教育意义和人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得证一切种智的功德利益。
十四:金刚经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当下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教导我们世间变迁,不要执着眼前烦恼,自得心安。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身心安宁的功德利益。
十五:金刚经中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为各人的不同,只要能得、成佛道就好,不管何种法门。佛教导我们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成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速得成佛的功德利益。
十六:金刚经中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佛教导我们只有断烦恼,长修戒定慧才是正道,不要向外攀缘,才能得见如来。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清净法身的功德利益。
十七:金刚经中佛说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佛教导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辱、忍苦的力量,因为一切法得成于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生法忍的功德利益。
十八:中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导我们应该知道世间有为之法的无常,我们要,把佛菩萨教给我们的道理,传给人们,使他们都能获得利益。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最圆满福德的功德利益。(
《金刚经》经文
.金刚决疑[引用日期]
.乾隆大藏经[引用日期]
.乾隆大藏经[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隆三千大千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