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lock launcher下载里的修改物品的键怎么弄出来,就是一个字母M

ps里为什么不能设置ctrl+,(逗号)快捷键为亮度/对比度?_百度知道
ps里为什么不能设置ctrl+,(逗号)快捷键为亮度/对比度?
怎么才能看到是哪个软件占用的手动设置的为什么不行了,没有反应,其他键都正常。本人三年平面设计经验?ctrl+?设置ctrl+,不存在操作上的错误。想设置成可选颜色也不行,等高手。如果是别的软件占用,对PS很熟悉。只是最近换了电脑没法设置这两个快捷键
提问者采纳
3.PS版本不一样,和老版有所改变。4。只有3种原因1.其他应用程序占用了2,对比度&#47,调整按下ALT 依次按 i
(也就是图像;亮度)如果发现快捷键不能使用.很有可能是输入法开起了导致的,按下ctrl加空格关闭输入法就可以了
发现是搜狗占用了ctrl+,但是ctrl+。还是不能设置,知道怎么找哪个程序占用的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是不是你操作方法不对啊!如果没有就说明你根本就没设置成功,自然也就没法用!你设置完成以后在(图像----调整----亮度&#47可以的啊!我试过了;对比度的快捷键啊!还有必须是选中图层才可以使用你设置的亮度/对比度)后面看看有没有显示你设置的快捷键,就证明你已经设置成功了只是你没有用对,如果显示了
CAD快捷键一览
创建三维阵列 3A
创建三维面 3F
在三维空间创建由直线段组成的多段线 3P
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将某对象与其他对象对齐 AL
加载 AutoLISP、ADS 和 ARX 应用程序 AP
创建圆弧 A
计算对象或定义区域的面积和周长 AA
创建按指定方式排列的多重对象拷贝 AR
执行外部数据库命令的管理功能 AAD
输出选择对象的链接信息 AEX
管理对象和外部数据库之间的链接 ALI
显示并编辑表数据并创建链接和选择集 ARO
从链接到文字选择集和图形选择集的行中创建选择集 ASE
执行结构查询语言 (SQL) 语句 ASQ
创建属性定义 -AT
改变不依赖于块定义的属性信息 -ATE
用图案填充封闭区域 H或BH
根据选定对象创建块定义 -B
用对话框定义块 B
用封闭区域创建面域或多段线 BO
(使用命...
&ctrl+, & 我也设置了,“亮度/对比度”我也设置了只是不是&ctrl+, &,都没问题;你“接受”并“保存”了吗?
那用ALT+I+A+C
对比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来自子话题:
不用gif这是因为gif的各种弊端:&br&&ul&&li&图片只有256色,图片易失真;&/li&&li&透明度不是alpha通道透明度,所以不支持半透明效果;&/li&&li&不同浏览器中,gif动画的播放速度可能会不相同。&/li&&/ul&&br&&br&不用flash的原因:&br&&ul&&li&需要浏览器安装了flash插件;&/li&&li&传统的插入flash的方式要么不符合W3C标准,要么浏览器兼容性差。只能通过JS实现;&/li&&li&文件太大。&/li&&/ul&&br&&br&问题中的一些描述可能不太准确,动画的实现必须结合CSS和JS,单靠CSS很难实现漂亮的动画。相信在HTML5普及之后,Google肯定会选择HTML5来实现动画效果的。
不用gif这是因为gif的各种弊端:图片只有256色,图片易失真;透明度不是alpha通道透明度,所以不支持半透明效果;不同浏览器中,gif动画的播放速度可能会不相同。不用flash的原因:需要浏览器安装了flash插件;传统的插入flash的方式要么不符合W3C标准,要么…
来自子话题:
&p&使sp3使用舒适化的措施:&/p&&br&&br&04/01 补充&br&如何管理软件,建议用“云端”软件&br&参见善用佳软网站上的《谈谈操作系统的应用管理—纪念云端软件平台》一文&br&&b&&a href=&/yunduan-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谈谈操作系统的应用管理&i class=&icon-external&&&/i&&/a&&/b&&br&&br&&br&03/26 补充3则&br&1)每天自动更换壁纸,以前用的是必应桌面助手,几天前微软刚推出了一个叫“微软壁纸”的小工具,比前者更好用。每天换壁纸,并且在桌面右上角有关于该壁纸的简介。注意在设置中把每天推送必应热点关闭。&br&2)使用SumatraPDF作为默认pdf浏览器在Explorer预览窗格中不显示pdf预览的问题。在安装SumatraPDF时,在安装界面有个选项,要选中才能显示预览。&br&3)Win8常常有些莫名其妙的小问题,安装一个叫Fixwin V2的工具,可以搜索系统,找出潜在问题并fix。&br&&br&&br&&p&03/17 补充3则: &/p&&p&a. windows商店新上架一神器——微派平板助手,将sp3舒适度又提高一个层次.&/p&&p&&虚拟手柄支持所有可窗口化的游戏和软件,你可以用它替代键盘的各种操作,如快捷键、组合键、摇杆等。&/p&&ul&&li&模拟鼠标可以精准的控制平板的鼠标光标,使用效果如同笔记本上的鼠标触摸板,并提供了多指操作。&br&&/li&&li&视频助手可以控制任何情况下的视频播放器,提供快进快退、屏幕锁、滑动亮度和音量调节等功能。&br&&/li&&li&夜间模式包含透明键盘、IE浏览器的夜间模式、以及突破系统极限的极低亮度模式。&br&&/li&&li&清理内存不仅可以清理内存,也可以很好的帮助你一键关闭所有APP。&br&&/li&&li&省电睡眠在你使用时自动关闭WIFI,降低你在待机睡眠模式下的耗电量,并且能在唤醒时自动重新连上。&&br&&/li&&/ul&虚拟手柄功能很不错,可以自定义手柄,增减按键,改变按键大小,调整方位。&br&视频助手与potplayer等使用天衣无缝&br&省电睡眠很实用。&br&&br&b. 触控笔手势启动程序或脚本&br&sp3的触控笔与鼠标手势软件strokesplus结合非常方便。按住触控笔右键可以画手势,比如说写个e,就可以打开explorer,写个g,就可以打开浏览器上&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可以自定义(strokesplus用的是LUA脚本定义动作)。&br&这个功能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我最喜欢的pda——90年代苹果的apple newton有个神软叫Dashboard,其中有个letter launcher功能,就是用笔写个字母就运行某个程序、脚本等。现在这个功能终于实现了。&br&&br&c. 用sp3进行文本编辑时,经常怀念mac os x的popclip,就是选中一段文字,会自动出现一个浮动工具栏,可以选择执行某个动作,如复制,搜索等,可自定义。在windows中我经过摸索,终于发现将两个软件结合可以实现这个功能:Autoclipx和Click.to&br&&br&Autoclipx,选中一段文字,就会把文字自动复制到剪贴板&br&click.to 一旦检测到剪贴板变动,会自动出现浮动工具条,工具条可定制&br&两个软件结合起来用,就可以部分实现popclip了。&br&&br&&br&&ol&&li&解决打字时触摸板碍事的问题&/li&&/ol&&p&打字时很容易碰到触摸板,使光标乱动。在长时间编辑文档时,可以设置连接鼠标时触摸板关闭。参见截图:&/p&&img src=&/79b554df8dd7df26b7876d_b.jpg& data-rawheight=&396& data-rawwidth=&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9& data-original=&/79b554df8dd7df26b7876d_r.jpg&&&br&&br&&p&
2. 开始菜单回归&/p&&br&&p&觉得比较好的付费软件是Start8。当然也有免费的替代品。&/p&&br&&p&3.
工具栏拥挤问题
&/p&&br&&p&购买安装小工具Bins,可以将同类型图标放到一个组中。&/p&&img src=&/aaca54e14fcd_b.jpg& data-rawheight=&333& data-rawwidth=&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8& data-original=&/aaca54e14fcd_r.jpg&&&p&4. 触摸手势操作或鼠标手势操作&/p&&br&&p&触摸手势增强购买app Touch Me Gesture Studio&/p&&br&&p&鼠标手势操作使用免费软件StrokesPlus&/p&&br&&p&5. 使用potplayer全屏看视频时控制问题&/p&&br&&p&不接type cover或鼠标看视频(用Potplayer)要控制很麻烦,使用TouchPlayer工具&/p&&br&&br&&br&&p&点击屏幕自动出现控制工具栏&/p&&br&&p&显示/锁定/音轨/字幕/音量加/减/快进/快退/播放/暂停/退出本软件/退出全屏&/p&&br&&p&6. 老游戏分辨率问题,在兼容性控制面板选中&/p&&img src=&/0f0a8f9ec92f439a96f79b28fbedbaa7_b.jpg& data-rawheight=&215& data-rawwidth=&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1& data-original=&/0f0a8f9ec92f439a96f79b28fbedbaa7_r.jpg&&&br&&p&其实不光老游戏,新游戏的分辨率问题也是这个方法解决,比如最近出的英雄无敌3HD&/p&&br&&p&7. 平板模式时运行老游戏按键问题,利用工具:
&/p&&img src=&/1ee338bec7f6e38fb680fb88a985ccc4_b.jpg& data-rawheight=&972& data-rawwidth=&9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9& data-original=&/1ee338bec7f6e38fb680fb88a985ccc4_r.jpg&&&br&&p&8. 使用sp3工作时如临时需要背景白噪音,如咖啡馆的,最简单是访问网站&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9.
视频播放&/p&&p&
Metro模式视频播放app都不完美,只能使用desktop模式的Potplayer,设置硬解&/p&&img src=&/25d4c525805fcc88ac12af_b.jpg& data-rawheight=&501& data-rawwidth=&7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25d4c525805fcc88ac12af_r.jpg&&&p&10. SP3扬声器的音量不高,使用音效增强软件&/p&&img src=&/695ef0e8db1df67bbe3e7_b.jpg& data-rawheight=&879& data-rawwidth=&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695ef0e8db1df67bbe3e7_r.jpg&&&p&11. sp3无线连接显示器(或电视),我用的是在微软商城买的ScreenBeam Mini,用hdmi连接显示器或者电视;如果是局域网中两台电脑共享鼠标键盘剪贴板,可以使用免费软件SYnergy&/p&&br&&p&12. 最好的pdf手写评注app是 Drawboard。最快速的pdf浏览器(desktop模式)是SumatraPDF&/p&&br&&p&13. 平板状态使用时,虚拟键盘有时不会自动弹出。下载小工具Keyboard Opener
&/p&&br&&p&Keyboard
Opener is made for Windows 8 tablet users without a physical keyboard attached,
the application will automatically open the touch keyboard on the Windows
desktop when you enter a text field so you don't have to manually open the
keyboard before you can type.&/p&&br&&p&14. 使用微软无线鼠标的话,可以安装 微软鼠标键盘中心,对按键进行自定义
&/p&&br&&p&15. 安装Surface Hub app,可以禁用win按钮
也可以自定义触控笔灵敏度&/p&&br&&p&16. 输入法。内置输入法和搜狗之类都有问题。相比之下,必应输入法还行,但缺省字体太小,在设置,外观中改字体大小。&/p&&p&先删除内置的简体中文,只剩下英文,然后再安装bing输入法,再删除英文。最后只剩下必应输入法&/p&&img src=&/2a5af65ab12c21edcaf24b3d9d99f87f_b.jpg& data-rawheight=&781& data-rawwidth=&21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33& data-original=&/2a5af65ab12c21edcaf24b3d9d99f87f_r.jpg&&&br&&p&17. 快速文件搜索,使用软件 Everything
&/p&&br&&p&18. 方便地批量安装自己想要的软件,推荐ninite网站和安装包管理器Chocolatey&/p&&br&&p&Chocolatey is a
package manager for Windows (like apt-get or yum but for Windows). It was designed to be a decentralized framework for quickly installing applications
and tools that you need. It is built on the NuGet infrastructure currently
using PowerShell as its focus for delivering packages from the distros to your
door, err computer.&/p&
使sp3使用舒适化的措施:04/01 补充如何管理软件,建议用“云端”软件参见善用佳软网站上的《谈谈操作系统的应用管理—纪念云端软件平台》一文03/26 补充3则1)每天自动更换壁纸,以前用的是必应桌面助手,几天前微软刚推出了一个叫…
来自子话题:
IE7以及IE7以下版本IE浏览器不支持:after之类的伪类&br&&br&&br&我实在忍不住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关于语义化的文章。&a href=&/?p=14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p=14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标签语义化:用合理HTML标记以及其特有的属性去格式化文档内容&br&&br&&br&基本所有的html标签都是一个单词或者词组的缩写,这样其实本意是更便于我们对语义化的理解。其实所有的(x)html标签中,除 了&div&和&span&2个无语义的标签,其他标签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有知道有哪些标签,以及对各个标签的本义做一个了解 才能知道去用它。你不知道何时用&dl&定义列表标签?又如果你不知道有&sup&标签?&br&&br&&b&标签
语义化(Y/N) &/b&&br&h1-h6
定义 HTML 标题
unordered list
定义无序列表
ordered list
定义有序列表
定义列表的项目
definition list
定义定义列表
definition term 定义定义列表中的项目
definition description 定义定义列表中项目的描述
Y&br&table
Y&br&thead
table head
定义表格中的表头内容
Y&br&tbody
table body
定义表格中的主体内容
table head cell
定义表格中的表头单元格
定义表格中的行
table data cell
定义表格中的单元
定义文档中的节
定义文档中的节
N&br&&br&如果在一个页面中看到的基本全是div,那么说明你对语义化标签的使用还不是很明白:明明是一个标题,可以用&h1~h6&标签来实现,却非要用无语义的&div&标签来实现,又或者一个段落,用&p&标签是否更语义?&br&&br&非语义化的实现方式:&a href=&/blog/wp-content/uploads/2011/11/no_emantic_html.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log/wp-c&/span&&span class=&invisible&&ontent/uploads/2011/11/no_emantic_html.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语义化的实现方式:&a href=&/blog/wp-content/uploads/2011/11/emantic_html.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log/wp-c&/span&&span class=&invisible&&ontent/uploads/2011/11/emantic_html.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在html5未诞生之前,我们可以用&div&或者&span&来做一些模块的架构,要知道何时用&div&&span&,&div&是 division的缩写,为区块、间隔的意思,和&span同义&,我们在做一个无语义的架构时就可以用到&div&或者&span&(用于行内)。&br&&br&从今天看来语义化的好处已逐渐明朗和开放开来:&b& &/b&&br&&b& &/b&&br&&b&手持移动设备的无障碍阅读&/b& &br&手持移动设备如PDA、智能手机等可能对CSS的解析能力较弱,这时可能就需要更语义的标签来体现一个页面的易读性&b& &/b&&br&&b& &/b&&br&&b&盲人等一些障碍人士的阅读&/b& &br&屏幕阅读器对不同标签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使用更语义的标签以能传达不同信息的重要性&b& &/b&&br&&b& &/b&&br&&b&搜索引擎的友好收录&/b& &br&虽然各大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则不断的再变化,但规则里的正则始终是要匹配标签的,如果能用更语义的标签,蜘蛛爬行能够根据标签的使用来确定上下和各关键字的权重。&br&&b& &/b&&br&&b&技术趋势所趋&/b& &br&正如html诞生时的初衷那样,各个标签的本义就是希望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合适的标签,而不是去用样式来表现一个不语义的标签。html5新增了更多的语 义化的标签,原本用&div
id=”header”&&/div&来实现的结构,通过html5的&header&标签我们可以更完美的表现。&br&&br&最后要说的是,是因为你不了解其他的标签才会去滥用&div&,这也是由于当初从&table&格局变到&div+css&格局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大家一直叫&div+css&就觉得应该多用div,其实&br&html还有很多其他的标签,每个标签诞生时都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建议好好去详细了解下&a href=&.cn/tags/html_ref_byfunc.as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n/tags/ht&/span&&span class=&invisible&&ml_ref_byfunc.asp&/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但必须要提到的一点是 :前端技术上永远没有银弹,你需要在合适的地方选用合适的标签,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语义化”。滥用&dl&也是一种体现,有些地方明明不是定义列表,我为何要给他&dl&?&br&&br&
@依云 IE7以及IE7以下版本IE浏览器不支持:after之类的伪类我实在忍不住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关于语义化的文章。标签语义化:用合理HTML标记以及其特有的属性去格式化文档内容基本所有的html标签都是一个单词或者词组…
来自子话题:
&img src=&/80aaa5be01519ecea195dc_b.png& data-rawwidth=&1690& data-rawheight=&28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0& data-original=&/80aaa5be01519ecea195dc_r.png&&&br&在最早的版本里, Keep 的新建笔记也是像这个版本一样的一个工具条, 不过那时的工具条是浮在顶部的, 而在大屏幕上, 顶部的工具栏并不是很容易能被触摸到.&br&&br&&img src=&/de205f7f7c6cabdabcdeb78b5b2e417e_b.png& data-rawwidth=&1195& data-rawheight=&19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5& data-original=&/de205f7f7c6cabdabcdeb78b5b2e417e_r.png&&&br&在上一个版本里, Google 用一个红色的 FAB 替代了顶部工具栏. 这个 FAB 是更容易触摸了, 但是无论要新建的是什么类型的笔记, 都需要点击两次 (虽然可以滑动一次性打开,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不会意识到这个操作, 我自己都经常忘记可以滑动). 这样的设计明显不符合 Keep ?保存瞬间灵感? 的理念. &br&&br&&img src=&/e8cb94b9d8cd91636bed8f_b.png& data-rawwidth=&1690& data-rawheight=&28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0& data-original=&/e8cb94b9d8cd91636bed8f_r.png&&在这个版本里, 工具栏终于回归, 而且是位于底部, 既兼顾了操作的便利, 又可以让用户在一次点击内建立任何类型的新笔记, 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的更新. 相信 Google 会渐渐找准这些元素应该和不该出现的位置.
在最早的版本里, Keep 的新建笔记也是像这个版本一样的一个工具条, 不过那时的工具条是浮在顶部的, 而在大屏幕上, 顶部的工具栏并不是很容易能被触摸到.在上一个版本里, Google 用一个红色的 FAB 替代了顶部工具栏. 这个 FAB 是更容易触摸了, 但是无论要新…
来自子话题:
首先我很同意题主的观点,很多地方对图标的使用已经走火入魔了。&br&&br&&b&但是图标依然重要&/b&&br&&br&因为图标的功能不仅仅只是「在没有文字表达的时候依然让用户一眼看清含义」,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功能:&br&&br&&b&1. 增加识别和认知的冗余度&/b&,比如图标的颜色、形状可以明显区分不同项,我教我老爸电脑的时候可以明确地告诉他点那个红色的大叉,而不是说点那个「以后不再显示」的文字。其他时候图标也能以另一个纬度加快我们对界面元素的学习过程和识别速度&br&&br&&b&2. 突出重点、增加界面的韵律&/b&,听起来很玄,但是在一些复杂界面里用图标破开一堆对齐的视觉参考线有时候是很有效的。&br&&br&&b&3. 强化品牌形象&/b&,比如腾讯的很多网页,哪怕 Banner 上也会放不少图标,虽然你会觉得俗,但是看一眼他们家标志性的糖果色高质感图标你就知道你上的是腾讯而不是谷歌&br&&br&&b&4. 好看&/b&,不解释。。。。&br&&br&&b&5. 养活一帮 GUI 设计师,&/b&继续不解释。。。&br&&br&&br&其实图标滥用的地方很多,但是题主的这个例子举得不好,因为图标在这里完全起到效果了:&img src=&/80c921f8cec297cebddbb8_b.jp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2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那个「邀请我回答的问题」图标你哪怕给我 20 秒我也没法直接看出含义,但他们的作用远不在于此,上面 4 个图标做了轻量化的处理,与下方三个图标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去掉了图标哪怕还是保留细线那上下依然区分不开,视觉上会有些混乱不知道这两块到底是不是一起,或者到底为啥不在一起:&img src=&/aec7c772dbfbd0c5b48dfcbe1f78537d_b.jp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2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再放到完整的界面来看:&img src=&/b87dbfedba6a_b.jpg& data-rawwidth=&1147& data-rawheight=&1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7& data-original=&/b87dbfedba6a_r.jpg&&&br&&br&直接粗暴地去掉图标之后右侧会很空,而侧栏目前的消息承载量又比较大,直接减小侧栏宽度不太可能。那为了弥补这边的空隙、增加右上方那些列表和其他文字的区别,需要付出的额外代价相信会远远超过增加那几个小图标的。&br&&br&当然,没有参与过知乎界面的设计,以上纯属无责任个人推测~
首先我很同意题主的观点,很多地方对图标的使用已经走火入魔了。但是图标依然重要因为图标的功能不仅仅只是「在没有文字表达的时候依然让用户一眼看清含义」,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功能:1. 增加识别和认知的冗余度,比如图标的颜色、形状可以明显区分不同…
来自子话题:
假设这问题是关于法律上&u&什么情况下会被告倒&/u&。看了下面分析你恐怕会同意,结论是,很难。最重要的原因是多数UI不受法律保护,因为不够艺术、不够原创。&br&&br&“抄袭”有多种情况(剽窃人家论文的观点是一种,虽然可能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甚至被学校开除,但完全不违法),《著作权法》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主要工业国,基本上一个标准,都禁止“&u&复制&/u&”别人&u&原创&/u&的&u&受保护&/u&作品。(中国对“trade dress”/商业外观的保护不够,在《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下面几乎没有保护。美国有,但门槛高,可以忽略。)&br&&br&因此,要分析抄UI的法律责任,就看是否有复制,和复制的对象是否足够原创和受保护,在任何国家,这两个证明起来都不是很容易:&br&&br&- 首先被复制的对象必须本身有原创性。这里讨论的UI应该指的是按键、banner的位置,颜色的组合,和类似的构成元素,而不是指原创文字或艺术图画。通常情况下,上述构成元素都是已经有人用过的,而且如果UI比较简洁,就更难证明原创性。&br&&br&- 著作权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不能被用来保护功能,因为后者应该由专利法保护,而获得专利保护的门槛(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比著作权高的多。UI里的元素通常可以理解为&u&功能性大于艺术性&/u&,如果要求著作权保护,有绕过专利审查寻求专利性质保护的嫌疑。被告可以很容易指出UI设计的哪个点实现了什么样的功能,而主要不是单纯的艺术设计。&br&&br&- 过了上面两个几乎不可能过的门槛,才到关于是否有“复制”的分析。如果把人家的code给偷过来,几乎一定侵犯著作权(甚至可能侵犯商业秘密)。但是UI方面通常不需要偷code,这就要原告进一步证明(1)对方不是独立创作,而是进行了参照,和(2)艺术上的模仿已经太像,可以认为是复制。证明这两点不那么容易。&br&&br&综上,如果原创的图画或文字被人用了,是侵权。UI近似,90%以上不是法律问题,即使换了美国也不是。
假设这问题是关于法律上什么情况下会被告倒。看了下面分析你恐怕会同意,结论是,很难。最重要的原因是多数UI不受法律保护,因为不够艺术、不够原创。“抄袭”有多种情况(剽窃人家论文的观点是一种,虽然可能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甚至被学校开除,但完全不违法…
来自子话题:
因为吾朝有一种独特的设计叫“领导的审美”
&br& 我坚定的相信那些设计师也想做好...
因为吾朝有一种独特的设计叫“领导的审美” 我坚定的相信那些设计师也想做好...
别整没用的,开口闭口一大堆什么原则,中国和外国思维方式还不一样呢,拿着老外的原则装,当年QQ刚出来的时候,懂互联网的不多,不是快捷键谁都会用,你知道一个破滚轮鼠标跑一个窗口然后再点那个小破×多麻烦呢。那个地方是最好的,还标了“关闭”两个字,简单明了,甚至当年不懂浏览器的人都会玩QQ,估计腾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多棒的设计。 &br&&br& 我想到一个小故事,在这里虽说不很合适,但看到那些开口闭口讲原则的人还是忍不住发上去。
&br& 迪斯尼乐园的设计非常严格,包括其中的一些细微的路径也极为严谨精致。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就获得过“世界最佳设计”称号。当时迪斯尼乐园的总设计师是格罗培斯。迪斯尼的路径设计获奖后,许多记者去采访这位大名鼎鼎的设计师,希望他公开自己的设计灵感与心得。格罗培斯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而是游客的智慧。”接着,他公开了路径的修筑过程———
&br& 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宣布暂时停止修筑乐园里的道路,接着指挥工人们在空地上撒上草种。接下来,乐园宣布提前试行开放。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但草地上也出现了不少窄宽不一、幽雅自然的小径,那是蜂拥而来的游客们践踏出来的。格罗培斯马上命令工人们根据草地上出现的小路铺设人行道———就是这些由游客们自己不知不觉中用脚步“设计”出来的路径,在后来世界各地的园林设计大师们眼中成了“幽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也理所当然被专家们评为“世界最佳”。
&br& 肯定有人说,这也是**原则里的。好吧,脑筋刻板至此,还做什么产品经理。死套公式堆积木都堆不好啊。这个故事放这里的意思是说,用户啊,一定站在用户角度啊笨蛋。
别整没用的,开口闭口一大堆什么原则,中国和外国思维方式还不一样呢,拿着老外的原则装,当年QQ刚出来的时候,懂互联网的不多,不是快捷键谁都会用,你知道一个破滚轮鼠标跑一个窗口然后再点那个小破×多麻烦呢。那个地方是最好的,还标了“关闭”两个字,…
来自子话题:
不知 Android Design 是什么。。。若指某些 Android Design Patterns,魅族的确未遵守。&br&&br&Google 的人机交互靠不靠谱,大家自己比较一下 Android 1,2,3,4 Google 自己的发言就好。抛开对错不说,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b&他严重缺乏一致性&/b&。&br&&br&缺乏一致性说明? &b&Google 一直是做的比想的快。&/b&&br&&br&就是今天, Google 仍然没有想清楚: menu 键终于解决掉了。。。&br&以后 back 怎么处理? &br&home 在屏幕内真的合适?&br&你不觉得 Nexus4 那种带三个白点的全屏不靠谱?&br&&br&home 作为一个稳定的出口,不会变化。而屏幕内按钮的优势是灵活可变。那为何要把 home 留在屏幕内?结果导致无法真正全屏?是的,iPhone 一开始就做对了,而 back menu home 困扰了 android 六年, google 搞出了个屏幕内 home 。。。&br&&br&Smart Bar 在兼容 4.0 实现的基础上做改进是比较现实的路。我不认为他是理想的。但是,他是现在比较有勇气的选择。否则,要么大家停在 2.3 。要么在 4.0 全屏时留着你的屏幕上的那一个黑条,三个白点。。。&br&&br&大家应该作点什么去改变,去做自己相信的事情,而非 Google 以为的。这也是开源精神的初衷之一。&br&&br&和 Google 不一样又如何?&br&&br&Android 4.0 还和 2.3 不一样呢。&br&&br&利益相关:笔者在魅族工作。但是没有参与 smartbar 的设计。
不知 Android Design 是什么。。。若指某些 Android Design Patterns,魅族的确未遵守。Google 的人机交互靠不靠谱,大家自己比较一下 Android 1,2,3,4 Google 自己的发言就好。抛开对错不说,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他严重缺乏一致性。缺乏一致性说明? G…
来自子话题:
自从接触了 Sublime Text 才发现之前一直坚持在 Dreamweaver 里手打代码的我就是个傻逼.
自从接触了 Sublime Text 才发现之前一直坚持在 Dreamweaver 里手打代码的我就是个傻逼.
来自子话题:
&p&&b&德国工业设计师Dieter Rams著名的好设计十条,翻译如下:&/b&&/p&&p&&strong&富有创新性(innovative)&/strong& - 创新的机会总是存在,科技进步总是为创新设计提供新机会。两者总是一前一后。&/p&&p&&strong&让产品有用(Makes a product useful)&/strong& - 产品必须有用,需要满足一定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包括功能,而且还包括心理学和美学标准。好的设计不考虑任何背离产品的东西,强调产品的有用性。&/p&&p&&strong&能带来美感(aesthetic)&/strong& - 产品的美学特点与其有用性是统一的整体,因为你每天都要用到产品,它们会影响到你的幸福,只有好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美。&/p&&p&&strong&能解释产品(Makes a product understandable)&/strong& - 好的设计能阐明产品的结构。如果能让用户通过直觉了解产品的功能,那会更好。最好的设计是让产品不言自明。&/p&&p&&strong&不张扬( unobtrusive)&/strong& - 能实现某个目的的产品就像工具一样,既不是摆设,也不是艺术作品。因此设计应该是中立、有限度的,给用户预留表达空间。&/p&&p&&strong&忠于产品(honest)&/strong& - 好的设计并不会改变产品自有的创新性、力量和价值,不会给用户开空头支票。&/p&&p&&strong&持久(long-lasting)&/strong& - 好的设计会避免看上去那么时髦,因此永远也不会看上去过时。即便是在现今的用完就扔的社会里也会存在很多年。&/p&&p&&strong&关注每一个细节(Is thorough down to the last detail)&/strong& - 好的设计不能有任何随意性。在设计过程中的用心和精确可以表现出对消费者的尊重。&/p&&p&&strong&环保(environmentally friendly)&/strong& - 好的设计需要对环保做出重要贡献,应该能够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节省资源,减少物理和视觉污染。&/p&&p&&strong&越少越好(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strong& - 更少,但更好。因为好的设计专注于核心方面,产品没有非核心元素带来的负担。好的设计纯粹、简单。&/p&
德国工业设计师Dieter Rams著名的好设计十条,翻译如下:富有创新性(innovative) - 创新的机会总是存在,科技进步总是为创新设计提供新机会。两者总是一前一后。让产品有用(Makes a product useful) - 产品必须有用,需要满足一定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包…
来自子话题:
人们缅怀过去,并不是过去有多么美好,而是现在太糟糕了。&br&&b&我们先来谈谈电影:&/b&&br&无声电影时期,演员表演时表情夸张异常,为了表现出戏剧与现实的不一样。但是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还原生活,模拟最真实的世界。&br&&img src=&/bf106c0b92cbb8546ae0f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f106c0b92cbb8546ae0fb_r.jpg&&&br&&b&我们再来谈谈动画&/b&,很久以前的动画电影,wow!一看就知道这特么是动画,现在呢?各种3D模拟出最真是的世界,甚至比最真实的世界还“真”,到了“逼”真的程度。&br&&img src=&/dcd3dd8e2d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cd3dd8e2d0_r.jpg&&好,&b&回头看看我们的UI发展:&/b&&br&为了设计而设计阶段:各种描边,渐变,圆角。那时候写代码不会集中圆角方式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不仅web上面是这样,连软件都是这样。&br&&img src=&/a82563ecf6960abdf3ec3a0d55cde052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a82563ecf6960abdf3ec3a0d55cde052_r.jpg&&再后来:拟物的发扬光大(以下只讨论视觉上面的拟物,不考虑交互上面的拟物)&br&&img src=&/cabfdc034f105c6e113c4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然后就是一直的拟物拟物拟物,各种光泽,各种质感。下面这个icon的设计有多少细节?&br&&img src=&/61e4c40ee3_b.jpg& data-rawwidth=&352& data-rawheight=&3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2&&&br&designed by @Rsky&br&似乎故事发展到这里,渐渐有了脉络~~~~~~&br&很多事物的发展是想通的,历史早就跟我们作过解释。&br&&br&事情的发展总是似曾相识,因为生命在轮回。&br&&br&&br&&b&下面来谈谈这种低饱和度的视觉设计&/b&&br&&br&&br&1、冲破淡色系的设计。&br&&br&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这种色系的设计。很多网站都有自己的色彩系统,整体统一划一。就像这样:&br&&img src=&/9d463b5d3a80_b.jp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9d463b5d3a80_r.jpg&&为什么色彩如此单一?因为颜色多了就乱了。&br&降低饱和度的设计其实某种角度来说是为了让色彩更丰富。比如下面这个(一致性和色彩都要,配色的结果必然这样):&br&&img src=&/42ecd27e79ac5d33f52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图片链接:&a href=&/shots/1016855-Flat-Design-Icons-Set-Vol1?list=follow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lat Design Icons Set Vol1&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2、怀旧情结。&br&&br&也不管你信不信,这种配色在很多绘画作品中很常见,不然你也不会把这种设计加上复古的标签。(应该会有人觉得这个东西很复古),比如下面这幅画:&br&&img src=&/c43a1ca31f9d6bdddfcc7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43a1ca31f9d6bdddfcc7_r.jpg&&毕加索先生的很多画作都用这种风格,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br&&br&3、低饱和度的设计,把重心交给内容,比如豆瓣。&br&&br&&b&并不是这种设计有多好,而是想在高纯度淡色系的设计世界探讨更多可能。&/b&&br&&br&&br&好,那么为什么这种设计会越来越流行呢?&br&&br&google!是的,因为谷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访问下Haraldur Thorleifsson(精于网页设计的谷歌设计师)的dribbble:&br&&a href=&/haraldurthorleifss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ribbble - Haraldur Thorleifsson&i class=&icon-external&&&/i&&/a& ,看看给谷歌做的设计作品。&br&&img src=&/feae84cb6f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当然为此做出贡献的还有flat UI。&br&&br&国内这种设计影响较大的应该是豆瓣,你看他的广告:&br&&img src=&/7fc4f3f484a241ecd11e5dd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2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br&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个?
人们缅怀过去,并不是过去有多么美好,而是现在太糟糕了。我们先来谈谈电影:无声电影时期,演员表演时表情夸张异常,为了表现出戏剧与现实的不一样。但是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还原生活,模拟最真实的世界。我们再来谈谈动画,很久以前的动画电影,…
来自子话题:
提问者给出了两张相同的图,所以只能回答一半。&br&&ol&&li&使用钢笔工具(快捷键:P)画一条线段&br&&/li&&li&使用直接选择工具(快捷键:A)选中这条路径,在界面左上角中设置一个线性渐变描边,两端颜色均为白色,两端不透明度为 0,中间不透明度酌情设置。如图:&img src=&/ce6fe0bab96ef142b4aa0_b.jpg& data-rawwidth=&313& data-rawheight=&5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3&&&/li&&li&这一步效果如图。然后,复制图层,移动一个像素,然后将渐变的颜色改为黑色。&/li&&li&调整两个图层的不透明度,使效果更自然。最终如图:&img src=&/b0f5ac2c1bb99d2fb80eaf_b.jpg& data-rawwidth=&126& data-rawheight=&3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6&&&/li&&/ol&&br&做这样的效果有很多方法,这只是其中一种。
提问者给出了两张相同的图,所以只能回答一半。使用钢笔工具(快捷键:P)画一条线段使用直接选择工具(快捷键:A)选中这条路径,在界面左上角中设置一个线性渐变描边,两端颜色均为白色,两端不透明度为 0,中间不透明度酌情设置。如图:这一步效果如图。…
来自子话题:
我来个菜鸟进阶版的:&br&&ol&&li&Ctrl+Z / Ctrl+C / Ctrl+V&/li&&li&点击并选中图层 / 组(需设置)&/li&&li&滚轮缩放(需设置)&/li&&li&前景色 / 背景色填充 (Alt+Del / Ctrl+Del)&/li&&li&养成分组的习惯(Ctrl+G)&br&&/li&&li&复制为新图层(Ctrl+J)&/li&&li&打开智能参考线(需设置)&/li&&li&拉辅助线+自动切片&/li&&li&熟悉多种方法抠图补图(钢笔 / 修补工具 / 仿制图章 / 魔棒 / 色彩范围 / 抽出)&/li&&li&鼠标停在按钮图标上约两秒会出现对应快捷键提示,记住并尽量使用&br&&/li&&li&尽量使用智能对象&/li&&li&还是智能对象!&/li&&li&多看牛人分享的PSD源文件(知道看些什么吧?)&/li&&/ol&如以上方法活用得当,你的P图功力将大增,从美工升至设计师不再是梦&img data-rawheight=&227& data-rawwidth=&323& src=&/6eb3efda3de5d11f61db5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
我来个菜鸟进阶版的:Ctrl+Z / Ctrl+C / Ctrl+V点击并选中图层 / 组(需设置)滚轮缩放(需设置)前景色 / 背景色填充 (Alt+Del / Ctrl+Del)养成分组的习惯(Ctrl+G)复制为新图层(Ctrl+J)打开智能参考线(需设置)拉辅助线+自动切片熟悉多种方法抠图…
来自子话题:
&b&框架这种东西,听再厉害的大牛说都不如自己亲自试一试,花费的时间绝对值得。&/b&&br&&br&暑期实习还没开始,师兄先让我看&a href=&/tastejs/todomv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astejs/todomvc ·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是用数十种框架和库实现的todo应用。我太愚钝,才看了四种(Ampersand、Backbone、Angular、React),但是已经折服于前人简洁而NB的思想。框架既然是人设计的,难免都有其优势,有其不足。&b&优劣势别人给你讲,很难讲通透的。&/b&何况看看花的时间又不多,少打两把dota什么都有了不是?&br&至于之后想真正拿来用,还是要深入了解,这个我不敢多言。&br&------------4.27日更新---------------&br&我觉得选框架大体上有三点要看:&br&&ol&&li&看上层抽象是否合理。&/li&&li&看底层实现是否优雅。&/li&&li&如 &a data-hash=&cc0145aee04dd53cc6590edd& href=&/people/cc0145aee04dd53cc6590ed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徐飞& data-tip=&p$b$cc0145aee04dd53cc6590edd&&@徐飞&/a& 所说,看其周边生态是否发达。&/li&&/ol&------------4.30日更新---------------&br&(这两天看框架看的头大,简要总结一下,顺便梳理一下头绪,可能会有很多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各位斧正)&br&大概看了看React实现的todo,让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思路(这个框架疯狂涌现的年代,各种新鲜的思维真是在不断刷新我的三观0-0)。结合之前对angular的理解大概说说它们两个的特点吧:&br&&br&&b&首先我们看看所谓的前端MV*到底是个什么样基本思想:&/b&&br&&u&1. View-Model两者之间通过数据绑定来实现同步更新,有的框架是双向绑定(Angular),有的是单向流(React),React官网是这么讲的:&/u&&br&&blockquote&&b&DATA FLOW&/b&&br&React implements one-way reactive data flow which reduces boilerplate and is easier to reason about than traditional data binding.&/blockquote&&u&2. 数据绑定本质是拥有一个watch方法在轮询state(状态),如果状态有变化,那么则更新对应的View或者Model。这个过程在某些框架的某些部分(Angular的HTML部分)下被藏起来了,在某些框架(React、Backbone、Ampersand)下却暴露在外面。&/u&&br&&u&&br&3. 关于View层,这个不同框架差别很大。&/u&&br&在Angular中,可以认为把View层(严格说来是VM层)打散成了两部分:a)一部分是HTML文件中;b)一部分是用来方便做Components的Directive部分中。&br&而React其实就我来看是一个大的View层库,几乎体会不到Model的存在,这一点在官网首页也有提及:&br&&blockquote&&b&JUST THE UI&br&&/b&Lots of people use React as the V in MVC. Since React makes no assumptions about the rest of your technology stack, it's easy to try it out on a small feature in an existing project.&/blockquote&这里已经说明的非常清楚了,React并不限制你的除去View层以外的技术栈选择;所以才会有这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怎么用backbone+react架构前端? - 前端开发&/a&。@Tom K (不知道为什么@ 不到)的回答里也讲了,可能Facebook还没有开源相关的MC部分。&br&&br&&b&1.Angular&/b&&br&&ul&&li&Angular大概还是想要让HTML、CSS以及JS分离的,但是分离的一点都不彻底,比上(Ampersand)不足,比下(React)有余。&/li&&ul&&li&你打开Angular的HTML文档,会发现很多逻辑包含在里面,比如常见的有判断用什么class,以及filter这些。当应用逐渐迭代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HTML文件就会变的非常之难读。(虽然Angular提供把HTML打散成不同Template的解决方案,但是个人并不喜欢这种组件化方案。)&/li&&li&当更改一个函数或者class名称的时候,你需要重新打开HTML在一堆标签中寻找你的目标。&/li&&/ul&&li&消除了Backbone、Ampersand框架中的显式绑定,直接进行数据双向绑定。&/li&&ul&&li&降低了入门的门槛,新手会发现在做一些小Demo的时候Angular非常之优雅。&b&但是&/b&应用逐渐变得复杂需要使用Directive的时候,会发现又有一道大山(尼玛,说好的优雅的数据绑定呢,我为什么还要手动$watch!),再到后面学到Compiler,才逐渐看到一个big picture,很不利于有一个整体理解。&/li&&li&而且相比于隐式数据绑定,显式声明有一个好处,这样只要一看Model和Route对整个项目就有一定把握了,等于是一个活文档。&/li&&/ul&&/ul&&b&2.React&/b&&br&阮一峰老师刚刚给出一个React的Tutorial:&a href=&/blog/2015/03/react.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act 入门实例教程&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个人感觉还挺适合初学者掌握大致的模式的。&br&------------5.15日更新---------------&br&最近正在期末考试,感觉压力山大。&br&想了想,还是不写React了,理解太浅薄,贴一个传送门:&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2014 年末有哪些比较火的 Web 开发技术? - 前端开发&/a&,里面有各公司的前端架构师级人物的看法,还是非常有价值的。&br&&br&-------------------------&br&为什么收藏一直涨,没有赞呢0-0 新人求个赞
框架这种东西,听再厉害的大牛说都不如自己亲自试一试,花费的时间绝对值得。暑期实习还没开始,师兄先让我看,是用数十种框架和库实现的todo应用。我太愚钝,才看了四种(Ampersand、Backbone、Angular、React),但是已经折服于…
来自子话题:
廣義的來說,我覺得一個好的app在視覺上要符合品牌與產品的精神,同時也提供給用戶易懂且舒服的操作體驗。&br&&br&簡單說些實現方面的細節,我認為 UI 的整體設計要富有統一性(Consistency),層次性(Visual Hierarchy),組織性(Organisation)。以上這幾點,必須反映在 UI 的網格佈局,字體規劃,色彩計畫,元件設計,以及圖片的選用。&br&&br&組織性是為了讓用戶能夠快速的學會一個 app 中的元件分佈邏輯,達到容易上手的目的。統一性是為了呈現 app 的個性與形象,增強用戶對 UI 的印象與熟悉度。層次性是利用視覺上的技術巧妙地佈局螢幕上的資訊以及元件,讓用戶能夠一眼就得知最重要的資訊,不需要浪費時間去讀完所有的東西後再自行過濾資訊。
廣義的來說,我覺得一個好的app在視覺上要符合品牌與產品的精神,同時也提供給用戶易懂且舒服的操作體驗。簡單說些實現方面的細節,我認為 UI 的整體設計要富有統一性(Consistency),層次性(Visual Hierarchy),組織性(Organisation)。以上這幾點,必須反映…
来自子话题:
再烂的东西,如果真的毫无价值,是会马上被历史所淹没的&br&&br&每个领域都有沉淀下来对特定开发者在特定场景有用的东西&br&很赞同克军那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何为精华,自己根据使用场景取舍&br&&br&可能大多数同学看到那么多下划线中划线以及那么长我靠还有驼峰的名字,就会觉得混乱和不爽&br&不爽是一个很主观的词儿,他除了解决心理问题,没法解决生理问题&br&&br&CSS这么多年并没有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套路出来,宽松的写法导致团队成员写法各异,丢在页面都能跑起来,但混着做项目就不敢动或理不清别人写的代码&br&&这个CSS重写一遍比修改老文件快&,这样的念头几乎所有人都曾有过.&br&&br&我们团队用BEM快1年,下面我来谈谈一些心得&br&&br&&b&了解什么是 B.E.M&/b&&br&&br&Block&br&!误区:这个block并非inline-block里的block,&br&而是将所有东西都划分为一个&u&独立的模块&/u&,一个header是block,header里嵌套的搜索框是block,甚至一个icon一个logo也是block&br&block可以相互嵌套&br&&br&Element&br&!误区:如果一个Element-son是另一个Element-father的子元素,&br&那么写法是 Block__Element-father__Element-son_Modifer,嵌套多了会很长么?&br&不是的!!!&br&一个Block下的所有Element无论相互层级如何,都要摊开扁平的属于Block&br&所以&u& BEM 最多只有 B+E+M 三级&/u&,不可能出现 B+E+E+..+E+M 超长class名,也要求E不能同名&br&&br&Modifier&br&之前我们经常写的 .current .active 等表达状态&br&&br&&br&&b&从Class中解读B.E.M&/b&&br&&br&我们常说CSS的注释要写WHY,而不是写WHAT,看Class命名最好就知道是WHAT&br&BEM提出的一个概念是用连接符号来表达,它并不规定必须用什么连接符,但规定用不同连接符做团队内约定区分BEM 3类元素&br&&br&例如我们组内约定&br&__双下划线代表B和E连接例如 menu&b&__item&/b&&br&_单下划线代表B和M或E和M的连接 例如 menu&b&_active&/b& 或 menu__item&b&_active&/b&&br&-中划线同英语里做连字符例如 mod-menu 或 &b&mod-menu&/b&__item 这里 B或E或M需要多个单词来描述,就使用中划线&br&&br&打字会抽搐吧...&br&你听说过Emmet么?再不济Zen Coding有听说过吧?实在不行听说过安利也行啊&br&FYI &a href=&http://docs.emmet.io/filters/be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ocs.emmet.io/filters/b&/span&&span class=&invisible&&e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拆分Block到文件&/b&&br&&br&&img src=&/2f34e41f10a05baa19bd_b.jpg& data-rawwidth=&827& data-rawheight=&8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7& data-original=&/2f34e41f10a05baa19bd_r.jpg&&&br&我们并没有用BEM推荐的拆分CSS到更多目录里,图片是拆目录的.因为用的是 Grunt+LESS&br&团队项目特色为N个相互独立的移动端项目,Block并不会很多,所以文件扁平化很直观,带来的效率也相对高,如图为其中某个项目的css部分&br&另外,写block的时候需要新建less文件,字母排序,是否重名都很清晰&br&&img src=&/a0fa188483ddc8d645fcb26ae6826aa5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a0fa188483ddc8d645fcb26ae6826aa5_r.jpg&&&br&按ctrl+f查找class定位和按快捷键打开文件名没啥大区别,更何况新版LESS还有source map&br&&br&最后我们团队正在开发对应模块管理的工具,目标是向NPM一样玩,同Alice一样规划解决方案&br&&br&&b&代码复用&/b&&br&&br&代码风格可能文档里说的也不是很详细,不如直接对着他们的页面按F12吧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EM/OOCSS 风格对维护重用的class有极大帮助,适当的拆分block后组合,威力无穷&br&&br&那个千年老栗子——如果我想将一个f30的类,改成f35怎么办?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直接将.f30{font-size:30px}改成.f30{font-size:35}吗?还是要进行全局搜索,改动所有的html的class名?&br&或者 Alice 里面的&br&.text-size30{font-size:30}&br&.text-size20{font-size:20}&br&.text-size10{font-size:10}&br&&br&而我们采用的是类似 bootstrap 的方案&br&用程度来划分,而非具体数值,所以根本就不会存在.text-size30这么个类,那个写style上去有毛线区别.&br&&img src=&/e952dd79ef91bc_b.jp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1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e952dd79ef91bc_r.jpg&&&br&在var.less里定义具体的数值&br&&img src=&/addebe3f84a3dc8f8a734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addebe3f84a3dc8f8a734_r.jpg&&&br&在 ui.less 里调用&br&&br&BEM的任何一个block都可以到处用,这对模块并不多的手机项目非常有利.&br&&br&&b&关于hax大神吐槽的不用ID和后代选择器&/b&&br&&br&&b&ID&/b&&br&ID对于我和!important对于我一样,并不否认价值,但想不起来上一次用是啥时候了.&br&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 z-index的问题,有多少同学写z-index的时候会写1000+?有做过整站z-index规划么? 同样的用 class 如果能规划好了,我是不倾向用id,也想不到有什么非用ID不可的情况,性能什么的,呵呵,测过,影响不大&br&特定场景例子:在腾讯,JS和CSS是分别2种团队的人在写,我们约定ID给JS,class给CSS和固定前缀的JS hook,不管是不是BEM,ID在我们这两种团队约定下也是不使用,并且也没带来啥问题&br&&br&&b&后代选择器&/b&&br&这个BEM写block的时候是不用,&u&但block相互嵌套的时候是用的&/u&,&br&例如一个状态下需要变动多个表现,用后代选择器一次性处理&br&性能以及JS/CSS代码可维护性都有明显优势&br&&img src=&/bbdab46e7f8d0b2dc68afbb37a8b7742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2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bbdab46e7f8d0b2dc68afbb37a8b7742_r.jpg&&节选自 &a href=&http://yandex.st/search_islands_www/0.2.15/desktop.bundles/index/_index.cs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yandex.st/search_island&/span&&span class=&invisible&&s_www/0.2.15/desktop.bundles/index/_index.cs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Tag selector 是翻译成标签选择器么&/b&&br&BEM是不允许用标签选择器的,一开始难以接受...&br&.menu li 能搞定的事情需要每个 li 都写.menu-item&br&&br&&u&坏处&/u&&br&是 k 数增加么?gzip下真不是个问题,或者是写代码额外工作量?这难道不是动态生成的么?再不济编辑器也可以随便列编辑或复制当前行或代码提示啊&br&&br&&u&好处&/u&&br&就是避免 li 里的 li 受影响&br&举个例子,商品详情页是允许商家自定义标签的,那么商家展示区域标签的祖先元素一旦用标签选择器定义了样式,子子孙孙都要背负.&br&&br&所以十分赞同在无法百分百确定不会嵌套同样标签的情况下不用标签选择器&br&&br&&br&&b&团队最重要的是统一&/b&&br&有一次讨论连字符用中划线还是下划线的时候,谁也说服不了谁,&br&最后一个掌勺的拍板,大家统一用一个,而非同一个团队多种风格.&br&这对上下游合作,内部合作都会极大的降低沟通成本&br&&br&之所以用 BEM(部分),也是因为没找到更好的类似规范,虽然有缺陷,但至少可以统一&br&讨论一个东西,我们很容易找出他的槽点,但是提出更好解决方案的同学少之又少,&br&从BEM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优秀的方面纳为己用,&br&&b&团队合作永远是统一高于一切&/b&
再烂的东西,如果真的毫无价值,是会马上被历史所淹没的每个领域都有沉淀下来对特定开发者在特定场景有用的东西很赞同克军那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何为精华,自己根据使用场景取舍可能大多数同学看到那么多下划线中划线以及那么长我靠还有驼峰的名字,就会觉得混…
来自子话题:
收藏的干货都拿出来啦&br&&ul&&li&Free Code Camp -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ul&&li&目前有9个zipline项目都是纯前端,还有好多教学。&/li&&/ul&&li&百度前端学院 - &a href=&/baidu-ife/if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baidu-ife/if&/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ul&&li&现在正进行中。 找不到组就自己做吧,都没那么难的。&/li&&/ul&&li&&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ul&&li&和上面两个不太一样,是实时代码,观察实时变化,推荐~&/li&&/ul&&/ul&最终目的是学习,不要所有项目都只用一种技术,这次用了angular,感觉熟悉了很多,下个就用React等等。
收藏的干货都拿出来啦Free Code Camp - 目前有9个zipline项目都是纯前端,还有好多教学。百度前端学院 - 现在正进行中。 找不到组就自己做吧,都没那么难的。和上面两个不太一样,是实时代码…
来自子话题:
是否开新窗口,要视情况而定。&br&1)如果点开的内容与原页面上的内容之间是“树形”关系,由母节点到很多子节点、并且到子节点为止,如新闻频道页面与新闻详情页面、图片搜索结果页,打开新窗口往往上能使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更高:不用像单一页面那样,频繁往复,检索 - 点击进入 - 查看 - 返回 - 检索 - 点击进入... 这个过程中页面载入速度再快也是要花时间的,而心理上的等待感也会很明显。&br&&br&2)如果点开的内容与原页面上的内容之间是“线形”关系,如流程式或者深入式过程,如从网站首页进入频道首页,这样从一个页面到另一个页面,不会频繁往复,保持单一页面利于用户管理窗口任务。&br&&br&当然,在现实中,往往遇到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需要衡量利弊选定解决方案。如果能够在一个产品中保持统一的窗口行为当然好,但是也绝不要为了统一而统一。&br&&br&&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使用单一页面,不仅有理念的支持,也有数据的支持:大部分情况下用户不会打开查看多个结果页面。这跟美国网页信息的有效性、&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的搜索准确性十分不开的。而在中国,Google使用打开新窗口的策略,不仅为了迎合用户习惯,也有相应的数据支持:大部分情况下用户会打开查看多个结果页面。&br&&br&美国人对待中国用户“喜欢”开很多窗口的现象,总愿意归结为“中国网速慢,保持单一窗口的话,页面切换等待的时间长”。但是事实上在宽带普及超过90%的今天,在网页载入速度上中美之间早已没有明显的区别。固然用户慢慢形成了打开多个窗口的习惯,也不能忽视在上述的第一种情况下多窗口效率高的事实。&br&&br&用户在意的不是浏览器的后退按钮是否总是能用、不是窗口多了以后会多占用系统资源、不是打开很多窗口是否不够简约,他们在意的是他们的任务是不是能快速有效的完成。&br&&br&另外,登录、提示、确认、菜单选择这些功能是在本页面弹出/展开还是在新页面进行操作,在大屏幕和小屏幕设备上需要怎样区别处理,也是有意思的话题。
是否开新窗口,要视情况而定。1)如果点开的内容与原页面上的内容之间是“树形”关系,由母节点到很多子节点、并且到子节点为止,如新闻频道页面与新闻详情页面、图片搜索结果页,打开新窗口往往上能使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更高:不用像单一页面那样,频繁往…
来自子话题:
很多答案都只回答了问题的前半部分:&br&覆盖 Toolbar 的 Side Drawer 更加符合 Material Design。&br&&br&我来补充一下问题的后半部分,斗胆分析一下为什么 Material Design 认为 Side Navigation Drawer (一下简称侧边栏)覆盖 Toolbar 是更加『优秀』的设计。&br&&br&首先结论是基于我对侧边栏目的的理解: Side Nav Drawer 的出现是用来解决 App 页面深度太深的问题的。&br&(这里不知道如何用准确的用语言表达,我举个例子)&br&以 Google Play 为例:&br&&img src=&/5a90e3e15beb33ee459f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5a90e3e15beb33ee459f_r.jpg&&&br&这是主页,点按左上方『汉堡包』按钮可以看到侧边栏。&br&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并且切换到几个主要的功能。 &img src=&/fba723bd415aaae3e8aa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fba723bd415aaae3e8aa_r.jpg&&&br&&br&如果你点击主页的一个 app 进入应用 details activity:&br&&img src=&/cd9e6789e0fdebdac266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cd9e6789e0fdebdac266_r.jpg&&&br&『汉堡包』图标消失,但是你仍然可以从左侧拉出侧边栏。那么为什 么侧边栏要出现在这里?答案是这样能让用户很快的切换到 My Apps、My wishlist 等页面去。如果和知乎一样,你就必须返回到主页面再从左侧划出侧边栏:&br&&img src=&/3e9e5dc9c4defc83cc6dcfc76ce5782b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3e9e5dc9c4defc83cc6dcfc76ce5782b_r.jpg&&&br&如果说一次的返回还是可以忍受的,那么考虑一下这种情况—— Play Store 在每一个页面下方是有相关 App 推荐的:&br&&img src=&/1f44d534f29ba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1f44d534f29ba_r.jpg&&&br&如果用户继续浏览相关推荐 App,一层又一层的进入页面,到最后,backstack 很可能有五六页甚至十几页那么多,你回到主页就需要连按 N 多下 back,然后再划出侧边栏,这就让人抓狂了。因此要保证每个页面都能统一的拉出侧边栏,实现快速转跳:&img src=&/009d7a0c54ee509dd68b7abcd15df588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009d7a0c54ee509dd68b7abcd15df588_r.jpg&&&br&反面栗子(知乎):&br&需要跳墙查看,没梯子的我总结一下:我按了7次返回键才回到主页拉出侧边栏转到『发现』频道。 &a data-hash=&797cd37c474b0aef8cb9& href=&/people/797cd37c474b0aef8cb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NovaDNG& data-tip=&p$b$797cd37c474b0aef8cb9&&@NovaDNG&/a& :p&br&&a href=&http://youtu.be/5bD6P_rwd0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5bD6P_rwd0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以上说明了侧边栏的主要用途,现在再来考虑侧边栏是覆盖好还是不覆盖好:&br&侧边栏既然是每一个页面都有的元素,优先级肯定是高过 Toolbar 的,除非使用单一 Activity 然后用 replace Fragment 的方法实现,否则从逻辑上我不知道有任何理由需要露出 Toolbar。&br&&br& ps: iOS 是如何做到快速转跳的呢?&br&&img src=&/974d9f43bd_b.jpg& data-rawwidth=&385& data-rawheight=&7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5&&当然也有许多的 app 开始使用『汉堡包』菜单键,不过由于『汉堡包』和左上角『返回』冲突以及 左侧拉出侧边栏和 iOS 边缘右拉返回冲突,所以有快速转跳需求的应用还是很大程度的依赖上面这种底端的 Tab Bar。
很多答案都只回答了问题的前半部分:覆盖 Toolbar 的 Side Drawer 更加符合 Material Design。我来补充一下问题的后半部分,斗胆分析一下为什么 Material Design 认为 Side Navigation Drawer (一下简称侧边栏)覆盖 Toolbar 是更加『优秀』的设计。首先结…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lock launcher启动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