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的组成游戏 海草有什么组成

《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地球和地球仪(三课时)》教学设计
江西省南昌市孺子亭小学 熊 华
一、课程标准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学习内容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的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球形状的证据
经纬线、经纬度和划分和特点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教学重点
东西半球划分与东西经度划分的区别
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以观察法为主,比较法、归纳法辅助,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取得应得的知识。
五、教学用具
地球仪、雨伞、纸船、手电筒、乒乓球
六、教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的结构&
〖导入〗同学们,地理是关于地球的理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那么学习地理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学生:地球)当然是地球。
〖板书〗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引导〗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回答】球形(球体)(学生也有可能回答圆形,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可以让学生列举圆形的物品和球形的物品,然后教师再进行比较)
〖引导〗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地球表面,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那么我们的前人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读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 &――球体
〖提问〗读图,我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
【学生回答】
〖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并不像直觉中那样平坦,那当时的人们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呢?请同学们读图回答。
【学生回答】
【活动】课本第三页活动
(1)模拟“海边看船”,图1.3,用纸船、雨伞模拟,之后再用纸船在讲桌面上演示,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体会地球形状的证据,如果有学生有亲身经历,可以请学生自行描述、交流。
(2)观察图1.4月食照片,教师指出月食是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可以用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来演示,然后让学生观察图1.4发现影子是弧形的(也可以观察地理图册第四页中的月食与地影图片)
(3)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结合地理图册第四页高度与视线图,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是平的我们会不会能看到地球的尽头,二者比较学生得出结论。
〖引导〗通过以上事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方的,而是具有弧面的,那是不是就能得出结论地球就是一个球体呢?
【学生回答】不能!
〖引导〗好,同学们的思考是正确的,虽然通过以上的证据能够证明地球不是方的平的,但也只能证明它有弧形面。那人们又找到了什么证据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同学们,继续看图1.1,回答我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
〖引导〗完全正确,读图,同学们沿着麦哲伦曾经走过的路在尝试一下他的旅程,结合课本第三页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体验一下麦哲伦船队为了这次航行历经了多长时间、付出了多少代价,最后他们证明了什么?并说一下你的体悟。
【学生读图、读材料、谈感悟】
〖小结〗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自1519年9月在西班牙启程历尽千辛万苦,跨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绕过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返回西班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二十几艘船最后只幸存了几艘船,而且就连麦哲伦也命丧菲律宾,幸存的船员最后只能靠吃老鼠和木屑为生,为的就是要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证明不论从地球的哪一个地点出发只要一直沿着一定的方向都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科学的探索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我们获得这些知识知用了还不到十五分钟,这些内容只占我们课本的一页半,我们一定不能得知于易而失之于易。
〖引导〗虽然麦哲伦船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这还不是最科学的证据。同学们,继续读图从图中找出最科学的证据。
【学生回答】地球卫星照片
〖讲述〗最科学的就是地球卫星照片,同学们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来地球是一个和月亮、太阳一样形状的球体。人类在二十世纪进入了太空,照下了这幅照片给了我们最完美而且最简单的地球形状证据。
〖小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从几千年前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思考之一问题,直到十四世纪人们才真正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并在五百年后才找到最为科学的证据。这一过程是艰辛而又漫长的,请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成果。
〖承转〗每个物体都是既有形状又有大小的,所有物体必有大小,包括地球也不例外,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时也测量出地球的大小,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三页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从中找出描述地球大小的三种方式,并说出它的大小。
【学生回答】
〖板书〗&&&&&&&&&
&&&&& 平均半径 6371km
&&&&&&赤道周长 约4万km&&&&&&&&&
&&&&& 表面积 5.1亿平方km2
〖讲述〗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小时的航程,相当于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如果人一刻不停的步行绕赤道一周的话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而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也只是地球的五十分之一还不到,因此地球是相当大的。
〖承转〗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太困难了,那么我们利用什么工具就能让我们看到地球的全貌呢?
【学生回答】地球仪(或者地图,如果都答地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哪种工具最像地球)
〖引导〗非常好,同学们都知道地球仪是研究地球的重要工具,其实地球仪就是人们将地球缩小后的模型。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四页的课文和地理图册第五页的地球仪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1.在地球仪上是用什么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的?
&&&&&&&&2.在地理图册第五页的地球仪示意图上找出地轴的位置,并找出南北极与地轴、地球仪的关系。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 表达方式
【学生回答】
〖讲述〗地球仪用不同的图案、颜色、文字、符号等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地轴是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南北极就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也是地球的最南和最北点,在北面的为北极,在南面的为南极。
〖小结〗好的,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这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次课,也是第一次我们认识自己的家园,我们对地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我们认识了一位朋友――地球仪,在以后的课程中他会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
1.随着人类科技进步,目前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3.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完成课本P4页的活动,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地球仪。(要求:在校地球仪上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和180度经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对前辈教师课堂的分析,发现这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教育学生科学是不断进步的、人类的科学探索是艰辛的过程;其次,让学生知道地球的大小的描述方法,让学生知道人们研究地球的常用工具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构成、用途及其作用。为后面的课程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
本节课在第一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1.没有完成本节课的计划任务,地球仪部分只是没有时间讲解,回想当时情况,发现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讲解过于细致,耽误了课堂时间,在后面三个教学班我将地球形状与大小简化,去掉了多余的语言,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计划的时间里完成了教学任务。
2.原设计板书过于逻辑联系化、比较化,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接受起来较为困难,鉴于此我将板书作了一定的修改。
经过对本节课的一些改变,有了较好的效果:
1.时间问题解决了,课堂时间较为充裕;
2.板书便于学生记录;
3.课堂中以引导为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发现是自己学会了知识得到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经纬线和经纬度
纬线的形状、长度、延伸方向和数量特征
纬度的最大值和最低值、南北纬的表示方法、南北纬度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几条特殊的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
仿照对纬线和纬度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导入〗同学们,上次可我们共同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发现地球仪与地球有很多区别,同学们能说出来它们的区别吗?
【学生回答】
〖引入〗这些在地球仪上的线圈是什么呢?它们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经线和纬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经纬线和经纬度。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纬线和经纬度
〖引导〗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5页图1.7“简化地球上的点和线”告诉我在地球仪上什么样子的线是经线,什么样子的线是纬线?
【学生回答】
〖提问〗那么经线和纬线的准确概念是什么?从课本中找出来。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者课本P5页图1.7,回答问题:
1.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2.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是哪条纬线,最短的又是哪条纬线?
3.纬线向什么方向延伸?(教师提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在地球仪上能画出多少条纬线?
【学生回答】
〖讲述〗地球仪的每条纬线上都标有一个数字,这就是纬度。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地理图册P5页纬线和纬度图,找出:
1.最低纬度和最高纬度;
2.纬度的数值范围;
3.纬度数值相同的纬线有几条,分别在赤道的什么方向?它们有什么区别?(教师:赤道以北为北纬,N,North的缩写;赤道以南为南纬,S,South的缩写。)
4.在赤道两侧,北纬向什么方向数值增大,南纬向什么方向数值增大?(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并归纳北纬向北增大,南纬向南增大,简称“北大”“南大”。)
5.从地球仪上读出用虚线表示的纬线的纬度数值,并找出30°和60°纬线。(教师说明这四条纬线是地球仪上特殊的纬线,并讲述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南北纬30°至60°之间为中纬度,南北纬60°至90°为高纬度。)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7页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下列问题:
1.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南北半球分别在这条纬线的什么方向上?
2.完全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大洲分别是那些?
〖承转〗通过同学们的观察研究,同学们了解了纬线和纬度的知识,地球仪上除了横向的纬线还有竖向的经线。
〖活动〗学生观察课本P5~7页,图1.7、图1.8、图1.10、和图1.13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的形状?
2.经线长度是否相等?
3.经线的延伸方向?
4.在地球仪上能画出多少条经线?
5.最低经度和最高经度;
6.经度的数值范围;
7.经度数值相同的经线有几条,分别在本初子午线的什么方向?它们有什么区别?(教师: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East的缩写;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West的缩写。)
8.在本初子午线两侧,东经向什么方向数值增大,西经向什么方向数值增大?(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并归纳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简称“东大大”、“西大”。)
9.从地球仪上找出20°W和160°E经线,并用红笔将它们画在地球仪上。(教师讲述20°W以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至160°E为西半球。)
10.从地球以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分别有哪些?
【学生回答】
〖课堂反馈〗
纬线(圈)
相同度数区分
〖拓展训练〗读图1.10和图1.1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沿经线又如何?
2、在地球上可以找到一处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吗?如果能那又能找到前后左右都朝北的地方吗?
3、地球上哪个大洲跨经度最多?
4、回顾刚才所学知识,说说经纬度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继续完成小地球仪模型,并在地球仪上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1.原教案中的新课导入随意生活实际需要引入课堂内容,但与上次课衔接较差。
2.以提问为主,但是通过教学发现还是把问题先都出示出来,再让学生自己讨论回答为好。
3.原教案的讲述部分过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读图观察讨论回答问题代替讲述更好。
4.设置的难易层次比较清楚,对于五十五中学生来说只完成课堂内容是不够的,所以另外设置了拓展训练,而对于星座中学的学生来说能够掌握课堂内容即可,所以只要求完成课堂反馈。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线和经纬度
班级:&&&&&&&&&&&& 姓名:& &&&&&&&&&
纬线(圈)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且呈对称分布
相同度数的区分
北纬度N;南纬度S
东经度E;西经度W
本初子午线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经纬网定位游戏。
学生确定自己对应的经纬网位置
学生熟悉自己的经纬网位置
学生用经纬度叫学生
复习半球位置
【活动2】经纬网定位游戏
教师板图(板图3)说明教室座位与经纬网的对应关系(教师以本班情况为准)。并宣布奖惩办法。
前后同桌四位同学讨论自己在经纬网上的位置。
教师找几位学生说明自己的经纬网位置,其他没有叫到的学生对这几位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教师在板图上描点,学生抢答教师所描点的经纬度,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找几位学生到讲台前随意说出经纬度,相应的同学起立示意,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随意让属于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学生起立。
对游戏中的优胜者进行奖励,对错误者进行惩罚。
【练习】利用地球仪,学生完成课本P8页活动2题和3题,并找出课本P8页文本框中的对应位置。完成填充图册对应习题。
〖总结〗同学们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的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描述经纬网上的点的方法是说出该点的经度和纬度。
1.几位同学一起继续经纬网定位游戏。
2.在日常生活中常注意地理事物的经纬网位置。&
优点:利用游戏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会知识,在游戏中重复体验经纬网定位的方法和描述,虽然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叫起来参与经纬网定位,但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机制,即让没有参与的学生进行评价,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经纬网定位游戏当中,体验经纬网的定位。
缺点:第一个教学班在教学时间把握上出现了失误,主要原因是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组织管理强度不够,使学生太过活跃,致使教师不能更好的把握时间。25个数据让你重新认识地球、宇宙和生命 | 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T
扫描微信二维码,数据随身查添加微信公共帐号: i199it欢迎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识地球游戏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