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没有俗世的功名烦忧没有尔xS羊车鹿车共勉大牛之车今在门外汝等出来

《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大义与精解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上一回是讲伏住无明妄动而得到的智慧功德,以衡阳为用,打破行蕴之惑障,消除了部分隔阴之迷,获得了很大的神通自在之力。这一回进一步讲述如何不堕落在三乘教中,不以神通为究竟的道理。在车迟国的故事里,让我们理解什么叫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通过三位仙道演示神通的故事让我们理解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希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生存的权力的同时,也是造成自己彻底失去生存权力的根源。从文化角度看,通过对道家仙长的追求进行了谐谑化故事描述,让人们更能了解修行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拯救五百佛僧更是本回故事中精彩内容,他们代表了众生本具的清净自性功德,修行就是让自己的清净功德重现在生活当中。如果在修行中失去了清净功德,炫耀神通自然会有车迟之难,夹脊之关。道,是有层次的。对“道”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就会产生种种问题。道家崇尚的三清道祖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仅从名字上就能晓得是天道文化,即天道之尊也。通过对天尊神像的谐谑处理,让读者明白佛道二家文化在目标上的根本差别。由于传统文化的渐渐失传,人们对传统文化里的佛道医儒武的文化内涵都是比较含糊不清的,很多人将这些混为一谈,尤其是佛道二家更是经常被误解为同一层次的文化。《西游记》将这二家文化通过故事化的描写,把二家文化的本质差别展示给读者。仅从这几回的故事来看,就足可以彻底打破《西游记》是道家文化传承人所创作的推论。
车迟国为什么会车迟呢?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国家的昏君采用重道废佛的护国方法。当然,这样的故事不可以仅仅从表面来理解成为佛道二家文化斗争的故事,或者理解成作者通过佛道文化来影射当时的政治问题,如此读《西游记》肯定弊端种种,自误误人是肯定的。因为在第一回中作者就强调了《西游记》是释厄传,释厄的作用一旦丧失了,读者的利益自然也就丧失了。车迟国乃至后面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道家的高人在朝廷里护国,并且干涉国家政治,导致民众无法正常生活。这里隐含着很深的修行原理和方法问题。虽然这样的类似的故事很多,如同过山一样,都会遇到妖魔,但每一回的妖魔代表的问题是不同的。这里也是一样的,干涉国计民生的妖道也是有特殊内涵的。比如,这里的三位大仙,一个虎力,即以虚妄之心为修行根本的代表;一个鹿力,即以尘缘之心为修行根本的代表;一个羊力,即以着相之心为修行根本的代表。这三个字各是取自虚、塵和着字的头,代表三种错误修行人的崇尚目标错误。后面故事与悟空斗法中,皆死于各自的根本错误之上,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可见,文化既有利益众生的一面,也有损害众生的一面。因此,在学习中要反省自己,在学习某种文化时,得到的利益还是损害。道家文化乃三界之内顶尖级的大道之理文化,怎么会让修行有证的大仙死于自己所证的神通呢?故事里的描述好像很简单,其实作者的用意确实很深,将在后面的精解中再做较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科学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的精良文化,同样也存在利益和损害的问题。哲学也一样,本来是把握事物本质的智慧文化,然而一旦成为学术流派,则成为人类劣根性的信托,反而会损害人类本有的良知。在当今自然灾难多发的年代里,科学发展工业生产力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把科学能力当成物质上财富上的神通能力,而把清净道德教育文化当成消极落后势力的代表进行打击,这种故事在当今社会不是一样演绎得很生动吗?明显的错误人们容易发现,潜在深层的迷失则往往被世人忽视掉,然而恰恰正是深层次的迷失带来的损害更惨痛!这个事情的悲剧在于真正能意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人非常少,即使大面积的教育也未必会有很多人能正确理解。这也就必然会导致今天的社会现象了,世间的悲哀似乎也就难以避免了。更何况这个世界上的人,明明知道大多数的人是比较愚昧的,但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大多数的价值取向所引导。这也就证实了佛对这个世界根本性的定义,可怜悯的五浊恶世。由于根本上不了解虚假与真实、尘缘与清净和着相与离相的本质差别,让他们不分别,不执着基本上是对牛弹琴。
用三位大仙来说明道理也是出于不得已的事,因为除了道家文化,还有哪一家文化能普遍修炼出神通呢?医家文化虽然也有神通,但并不普遍,而且追求的目标不同。儒家文化往往是由于过分执着于世间利益,使自己止步于神通自在的大门之外。武家文化也是如此,往往是过分看重肉身的份量,导致不可能出神入化。唯有道家文化,晓得精神的移花接木技术,能炼出身外身,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虽然能出神入化,还是因为对虚妄、尘缘和着相的问题看不透,因此局限于神通境界。追求神通广大则止步于智慧广大。见思惑未除,更不论尘沙惑了,因此在讲述破除尘沙惑的时候,引用道家的仙人作例子来讲道理就自然而然了。
法身元运逢车力,法身,就是事物本源,法性身;注意,前些年全国气功流行,有人误解法身,说某功夫的导师出了法身,像几岁的儿童一样,具备极高的功夫和能量,并且还能够保护修行的弟子们。这是极大的错误,说明他对法身的基本内涵都不了解。法身指清净法性,能生万法。法身又称无边身,一切法都是从法身里化现出来的。元运,就是本源自然运作之道,是无为法。可见,法身元运,指清净法身随缘生法的规则。逢,就是遇到了某种因缘。车力,这来自于佛家的经典《妙法莲华经》中的譬喻品。“譬如长者,有一大宅,其宅久故,而复顿敝,堂舍高危,柱根摧朽,梁栋倾斜,基陛隤毁,墙壁圯坼,泥涂褫落,覆苫乱坠,椽梠差脱,周障屈曲,杂秽充遍。有五百人,止住其中。”(这段经文是说娑婆世界在本质上像火宅一样。注意故事里的五百僧人,是从此经里来的。)“其宅如是,甚可怖畏,毒害火灾,众难非一。是时宅主,在门外立,闻有人言,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此宅,稚小无知,欢娱乐著。长者闻已,惊入火宅,方宜救济,令无烧害。告喻诸子,说众患难,恶鬼毒虫,灾火蔓延,众苦次第,相续不绝。”(宅主比喻佛是慈悲之父,已经出离了三界火宅,倒驾慈航,怜悯众生。)“而诸子等、耽湎嬉戏,不受我教,将为火害。即便思惟,设诸方便,告诸子等,我有种种,珍玩之具,妙宝好车,羊车鹿车,大牛之车,今在门外。汝等出来,吾为汝等,造作此车,随意所乐,可以游戏。”(众生痴迷,以苦为乐。佛做方便引导,用玩具度化爱玩众生。牛鹿羊三车,后面三仙的名字也有了出处。(因牛车在经中比喻佛智,故事里用虎来表示误解佛旨。)“告舍利弗,汝诸人等,皆是吾子,我则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我虽先说,汝等灭度,但尽生死,而实不灭,今所应作,唯佛智慧。”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故事的大概立意了。法身本有元运的自在功德,如果执着佛所说的方便,以为是究竟,则在无为法中立有为法,反而成了南辕北辙。这个现象在当今佛教界尤为普遍,不了解佛的究竟义,则不能在方便法中活泼自在。好像在努力拉车,其实不然,背道而驰。
心正妖邪度脊关,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心正,心要正到发菩提心的状态,就是降伏一切妖邪。脊关,是传统大小周天里的术语,也称夹脊关,是真炁在任督二脉运行当中比较难过的一关。由于佛家的精华就是在发菩提心,也是因为发菩提心极难故,从凡夫到佛菩萨,只这一念之差,可见发菩提心的关键意义。菩提心是鉴别大小乘法的标志性内容,这与夹脊的内涵非常相似。度,这个字对一般人而言,非常陌生。其实度与渡是一个内涵,就是承载和运送的意思。在佛教里,代表从痛苦的此岸,引渡到解脱的彼岸。可见,有离苦得乐意思,有破迷开悟的意思,有弃恶从善的意思,有增智开慧的意思。既然是心正的问题,故事里必然是悟空主演。
诗曰:求经脱障向西游,无数名山不尽休。兔走乌飞催昼夜,鸟啼花落自春秋。微尘眼底三千界,锡杖头边四百州。宿水餐风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头。
本回故事的要意,就在此诗中。求经脱障向西游,无数名山不尽休。为了觉悟自性,必须解脱种种障碍,才能一路涅槃;然则修行过程,随着功夫增进,境界千变万化,哪能说得尽。境界多就保不住会不会因缘和合。兔走乌飞催昼夜,鸟啼花落自春秋。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日月运行,阴阳交感,万境变迁。鸟,见也;花,心之变化也;心与境自然有种种舒张开合,心境一如故。微尘眼底三千界,锡杖头边四百州。现在科学对黑洞的研究发现,当从黑洞附近的引力圈里看宇宙时,时空将发生翻转,大变小,小变大。从某种意义解释芥子纳须弥的道理。其实,须弥就是科学黑讲的黑洞,只是科学家没有认识到黑洞里是明光无限的。三千里世界依须弥山而立的,科学证明星系是绕黑洞而旋转的,二者的发明是基本一致的。可见,科学正在证明佛家见地的真实性。微尘,指数学上的一个点,科学上的中微子现象;眼底,指展现出;三千界,这个时空范围太大了,人类几乎难以想象了,仅仅三维里指十万亿个星系空间。这里讲的是空间效应无处不在。锡杖,出家师父的法器;头边,指附近空间;四百州,一个单位世界里有四大部洲,对应于上面的三千界,一纵一横。这二句是说境界之多,非是凡夫可以思维想象可以达到的。世俗人看修行人又如何能理解修行真正面对的境界呢?表面上看,好像整日里无所事事的样子,其实内心的轰轰烈烈又如何可以用世间的境界来比喻和描写呢?宿水餐风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头。走过这么多的境界,越过种种障碍,也只来到了郊野。降伏小红孩相当于到了城郊,还没有进城,因此还没有办法想象什么时候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话说唐三藏幸亏龙子降妖,黑水河神开路,师徒们过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来。真个是迎风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时,又值早春天气,但见:
三阳转运,万物生辉。三阳转运,满天明媚开图画;万物生辉,遍地芳菲设绣茵。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渐开冰解山泉溜,尽放萌芽没烧痕。
太昊乘震,勾芒御辰,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
迎风冒雪,戴月披星,度过黑水河,心中明朗,在痴迷风中不失定趣,在世法中不失慧力。
三阳转运,万物生辉。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三阳在八卦里是乾卦。这里用三阳比喻道德增长,阳元是光明的,因此阳元对应的自然万物都是一片光明的。满天明媚开图画;阳元无阴,自然明媚。遍地芳菲设绣茵。阳神所对境界与凡夫的阴神境界有本质上的不同,看到事物的本质。茵,艹因,生法之因也。绣,造作。一切境界都是众生心里造作而显现的,这就是佛家常讲,应观法界性,万法唯心造。设,是有为设定的,这一句深奥至极。一般而言,就是心灵的程序效应。一念善将来必然会有善境界出现,一念恶必然会有恶境界出现。佛法是生活的艺术,从这里就好理解了。为什么生活中不用善良之心呢?恶眼看善者必然会自食其果。从这里也就更容易看懂世界上斗争文化的可悲本质属性。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木母的业力渐渐地变成了凌态,不再会自发地起作用;麦,来夊,比喻智慧,渐增的智慧将一切都转成似相非相的清净相。这是个转识成智的必然过程,当然内涵远不是这点语言能表达的,后面的故事都是这个过程的内容。渐开冰解山泉溜,尽放萌芽没烧痕。凡夫顽固的执着渐渐除了,自在的道德源源不断地流出;一切法的显现没有了造作的痕迹,这是比喻业力削除的结果,阴识除去,阳元是没有烧痕的。烧,在佛家常常用来比喻嗔恨之心。凡夫在境界里有取舍,对不喜欢的境界就如同产生了烧痕。可见,道德之水流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的慈悲显露。
太昊乘震,勾芒御辰;太昊即伏羲氏,勾芒是木神。这里是日和月,纯阳和纯阴的自然运作。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草木萌发,万象更新。喻功夫增进,出离业苦后的自然之事。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根本上变化了,境界都随着转变了。因为浊污的境界是妄想产生的,妄想渐渐除了,境界自然恢复到本来万象春状态。
师徒们在路上游观景色,缓马而行,忽听得一声吆喝,好便似千万人呐喊之声。唐三藏心中害怕,兜住马不能前进,急回头道:悟空,是那里这等响振?”八戒道:“好一似地裂山崩。”沙僧道:“也就如雷声霹雳。”三藏道:“还是人喊马嘶。”孙行者笑道:“你们都猜不着,且住,待老孙看是何如。”
好一似地裂山崩。这是讲佛菩萨名号功德,五百僧人齐声喊“大力王菩萨”。这种描写在其它文化中都没有,原因是其它文化还没有触及到名字功德。现代语言文字学更是边都摸不到,甚至连理解上都是十分困难的事。原因很简单,现在流行的种种文化都是意识形态里的思想和逻辑,都是妄想分别和执着。不了解名字功德,就很难理解佛家的密咒功德。密咒,密就是指离言语和心行的,学科里搞的恰恰是言语和心行,正好是背道而驰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华医学有祝由术,以及道家的咒术都是和文字有关的,但是与佛家的密咒完全不同。简单讲,医和道的咒是用心意的,密咒是不用心意的。因为远离心意识,所以才称作密咒。
好行者,将身一纵,踏云光起在空中,睁眼观看,远见一座城池。又近觑,倒也祥光隐隐,不见甚么凶气纷纷。行者暗自沉吟道:“好去处!如何有响声振耳?那城中又无旌旗闪灼,戈戟光明,又不是炮声响振,何以若人马喧哗?”正议间,只见那城门外,有一块沙滩空地,攒簇了许多和尚,在那里扯车儿哩。原来是一齐着力打号,齐喊“大力王菩萨”,所以惊动唐僧。
也就如雷声霹雳。又近觑,倒也祥光隐隐,不见甚么凶气纷纷。这是指凡夫散心念佛,虽然自己见不到多少真实,但是对明白人来讲,这个功德也是非常了不起。这就是净土法门强调念佛的原因,当然其它法门也十分强调名号功德。大力王,指能转变一切境界作用的能力,对凡夫来讲就是念佛之心。
行者渐渐按下云头来看处,呀!那车子装的都是砖瓦木植土坯之类;滩头上坡坂最高,又有一道夹脊小路,两座大关,关下之路都是直立壁陡之崖,那车儿怎么拽得上去?虽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却也衣衫蓝缕,看此像十分窘迫。行者心疑道:“想是修盖寺院。他这里五谷丰登,寻不出杂工人来,所以这和尚亲自努力。”正自猜疑未定,只见那城门里,摇摇摆摆,走出两个少年道士来。你看他怎生打扮,但见他:
头戴星冠,身披锦绣。头戴星冠光耀耀,身披锦绣彩霞飘。足踏云头履,腰系熟丝绦。面如满月多聪俊,形似瑶天仙客娇。
那车子装的都是砖瓦木植土坯之类;车,前面已经解释了,就是承载之道。方法上的错误,因此装的是砖瓦之类。佛教文化之外的修行都是意念之法,都是有为法,没有办法进入顿悟的程序,因此,只能讲意念之车,要求进入功德的想法和心意,可以入神通,但不能开智慧。砖瓦,表面上修行的方法;木植,增长业力的方法;土坯,因行与果德相背之方法。滩头上坡最高,又有一道夹脊小路,上坡,喻进步;夹脊小路,有一处难关。两座大关,指有为达无为;关下之路都是直立壁陡之崖,直立陡崖,喻顿悟。虽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却也衣衫蓝缕,看此像十分窘迫。境界和修行不相称,其中必有原因。摇摇摆摆,走出两个少年道士来。原因是让道士做主。
头戴星冠,头戴,比喻崇尚。星冠,比喻见机行事,道家按阴阳八卦来审时度势。星,即天道之机也。身披锦绣。得到是世间法的种种殊胜的享受。头戴星冠光耀耀,身披锦绣彩霞飘。消遥自在于世间的种种名闻利养。足踏云头履,修清静之道;腰系熟丝绦,束缚法里能把握阴阳转化之道。面如满月多聪俊,形似瑶天仙客娇。世间没有比这种成就更潇洒的了,道风仙骨,自在逍遥,因此走路都是摇摇摆摆的样子。
那些和尚见道士来,一个个心惊胆战,加倍着力,恨苦的拽那车子。行者就晓得了:“咦!想必这和尚们怕那道士。不然啊,怎么这等着力拽扯?我曾听得人言,西方路上,有个敬道灭僧之处,断乎此间是也。我待要回报师父,奈何事不明白,返惹他怪,敢道这等一个伶俐之人,就不能探个实信?且等下去问得明白,好回师父话
西方路上,有个敬道灭僧之处,断乎此间是也。这一段从字面上看,是搬弄佛道二家的分歧,其实不然。《西游记》里很多佛道的争斗,是要说明道理,这里讲的是什么道理呢?道士代表的就是法力法术,佛家代表自性无为功德。当然最终是要说明,无为而无不为,是最高境界的法力法术。从修行上讲,当一个修行人有能力出阳神,神通自然就来了,这个就是分水岭。一落入神通,就是断了明心见性的佛缘了,最终落入妖魔鬼怪的群类里。
你道他来问谁?好大圣,按落云头,去郡城脚下,摇身一变,变做个游方的云水全真,左臂上挂着一个水火篮儿,手敲着渔鼓,口唱着道情词,近城门,迎着两个道士,当面躬身道:“道长,贫道起手。”那道士还礼道:“先生那里来的?”行者道:“我弟子云游于海角,浪荡在天涯;今朝来此处,欲募善人家。动问二位道长,这城中那条街上好道?那个巷里好贤?我贫道好去化些斋吃。”那道士笑道:“你这先生,怎么说这等败兴的话?”行者道:“何为败兴?”道士道:“你要化些斋吃,却不是败兴?”行者道:“出家人以乞化为由,却不化斋吃,怎生有钱买?”
道士笑道:“你是远方来的,不知我这城中之事。我这城中,且休说文武官员好道,富民长者爱贤,大男小女见我等拜请奉斋,这般都不须挂齿,头一等就是万岁君王好道爱贤。”
我这城中,且休说文武官员好道,富民长者爱贤,大男小女见我等拜请奉斋,这般都不须挂齿,头一等就是万岁君王好道爱贤。这是根本的原因,一个崇道的国君和一个把神通能力当作至高无上道德的国度。犹如当今崇尚科学技术一样,都是注重眼前利益的人类社会。
行者道:“我贫道一则年幼,二则是远方乍来,实是不知。烦二位道长将这里地名、君王好道爱贤之事,细说一遍,足见同道之情。”道士说:“此城名唤车迟国,宝殿上君王与我们有亲。”行者闻言呵呵笑道:“想是道士做了皇帝?”他道:“不是。只因这二十年前,民遭亢旱,天无点雨,地绝谷苗,不论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户户拜天求雨。正都在倒悬捱命之处,忽然天降下三个仙长来,俯救生灵。”行者问道:“是那三个仙长?”道士说:“便是我家师父。”行者道:“尊师甚号?”道士云:“我大师父,号做虎力大仙;二师父,鹿力大仙;三师父,羊力大仙。”行者问曰:“三位尊师,有多少法力?”道士云:“我那师父,呼风唤雨,只在翻掌之间,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却如转身之易。所以有这般法力,能夺天地之造化,换星斗之玄微,君臣相敬,与我们结为亲也。”
此城名唤车迟国,宝殿上君王与我们有亲。车迟国,指度人之法迟缓的地方。君王与我们有亲,因为当权者喜欢神通。正都在倒悬捱命之处,忽然天降下三个仙长来,俯救生灵。事出有因,为什么人类社会崇尚科学技术?因为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上都能从科技中获得利益。我大师父,号做虎力大仙;二师父,鹿力大仙;三师父,羊力大仙。修行容易执着神通,问题就像这里提出的,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三个大仙名字里就有意味。虎力,虎在《西游记》中应用非常多,主要的原因就是虎字和虚字,同一个部首。常常指“虚”妄用心的力量;鹿力,是“塵”(尘)的部首,是六尘迷惑;羊力,是“着”字的部首,就是着相之业力。这个国家叫车迟国,就是解决这三个根本大问题,不用虚妄心,不用尘见,不着尘缘。我那师父,呼风唤雨,只在翻掌之间,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却如转身之易。这种能力是不是真实可靠呢?这种能力道家文化真的能做到,这就是前面讨论过的法力层次的功夫。能夺天地之造化,换星斗之玄微,君臣相敬,这种事情在今天若道家文化依然兴盛,真正出现有道的道士,也真是人间的福报。也一定会得到世人的追捧,国家的珍爱。只可惜中华传统道家的内丹术基本失传,更何况出神入化的功夫。现在道家仍然能大行其道的,可能只剩下药膳和饮食文化部分了。当然,佛家文化也进入了末法时期,只有净土法门真正能得度生死。
行者道:“这皇帝十分造化。常言道,术动公卿。老师父有这般手段,结了亲,其实不亏他。噫,不知我贫道可有星星缘法,得见那老师父一面哩?”道士笑曰:“你要见我师父。有何难处!我两个是他靠胸贴肉的徒弟,我师父却又好道爱贤,只听见说个道字,就也接出大门。若是我两个引进你,乃吹灰之力。”行者深深的唱个大喏道:“多承举荐,就此进去罢。”道士说:“且少待片时,你在这里坐下,等我两个把公事干了来,和你进去。”行者道:“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道士用手指定那沙滩上僧人:“他做的是我家生活,恐他躲懒,我们去点他一卯就来。”行者笑道:“道长差了!僧道之辈都是出家人,为何他替我们做活,伏我们点卯?”道士云:“你不知道,因当年求雨之时,僧人在一边拜佛,道士在一边告斗,都请朝廷的粮饷;谁知那和尚不中用,空念空经,不能济事。后来我师父一到,唤雨呼风,拔济了万民涂炭。却才恼了朝廷,说那和尚无用,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御赐与我们家做活,就当小厮一般。我家里烧火的也是他,扫地的也是他,顶门的也是他。因为后边还有住房,未曾完备,着这和尚来拽砖瓦,拖木植,起盖房宇。只恐他贪顽躲懒,不肯拽车,所以着我两个去查点查点。”
僧人在一边拜佛,道士在一边告斗,都请朝廷的粮饷;这里一般都会这样看,佛道文化哪个更有用?就看给世人带来多少方便。这件事如果说得明朗一些,就是向粪坑里多加点大粪,好让蛆虫们多得些粮饷。那用神通来搬运粪便,显然比修清净行实在。谁知那和尚不中用,空念空经,不能济事。佛家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空念空经,不能济事。这里是指不能济搬运粮饷的事,若论真正济世,还得是佛法。凡夫俗子只能看到显的一面,而没有能力觉察隐的真实。与道家不同,佛家强调千万不能用神通来度众生,这几乎成了佛制了。从古至今,佛道二家利益社会的方法就能看出这个区别来。佛家虽然也搞慈善事业,但是与印经传教相比,还达不到十分之一的投入。只用作一种方便接引,决定不是目的所在。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要求众生远离世俗的享受,因为每一分世俗的享受都会给将来修行留下一重障碍。从这里看,佛家不仅看得更远,而且帮得更真。用神通救世无异于给吸毒提供毒品,增长毒瘾,危害更大。说那和尚无用,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御赐与我们家做活,就当小厮一般。今天的人类往往也会这样,将佛像转义了,把寺院当成旅游业来发展,甚至把寺院发展成经济中心。这些做法都是彻底地毁坏了佛法的形象,罪过很大。世间从此失去了出离苦海的慈航,将来这样的人不下地狱怎么能弥补人类的损失?
我家里烧火的也是他,扫地的也是他,顶门的也是他。这段故事听起来像是佛僧无能,其实如果知道二家修行的原理,即知佛法更广大慈悲。随心应量,慈悲为怀。比如这个地球在佛家就视为法性变现的,也可以理解为佛的示现。我们想在地上挖个坑,在河里取碗水,都随我的意思。是不是佛就不高明呢,我们就高明呢?其实从任何一方面看,我们毕竟是凡夫,如何比得了自然呢?可是,凡夫不这样看,他们多认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取自于自然,用自于自然,甚至说要改造自然。其实,千百年的实践,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让人类反省很多,已经认识到随顺自然,尊重自然是更高明的方法。这就是故事里,僧人念佛的道理,在困难之时念佛比什么都重要,只是原理很深,鲜为人知而已。这将在鱼篮观音那一回故事再做详细的解说。佛永远是服务于一切众生的,这里讲为道士做苦差,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另外也为文学性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起些作用。
行者闻言。扯住道士滴泪道:“我说我无缘,真个无缘,不得见老师父尊面!”道士云:“如何不得见面?”行者道:“我贫道在方上云游,一则是为性命,二则也为寻亲。”道士问:“你有甚么亲?”行者道:“我有一个叔父,自幼出家,削发为僧,向日年程饥馑,也来外面求乞。这几年不见回家,我念祖上之恩,特来顺便寻访,想必是羁迟在此等地方,不能脱身,未可知也。我怎的寻着他见一面,才可与你进城?”道士云:“这般却是容易。我两个且坐下,即烦你去沙滩上替我一查,只点头目有五百名数目便罢,看内中那个是你令叔。果若有呀,我们看道中情分,放他去了,却与你进城好么?”
一则是为性命,二则也为寻亲。这一句隐含多重意思。性命,佛家讲性命双修,不能偏废于长命百岁。寻亲,是指开发自性功德,另外是接引与佛有缘的众生。
行者顶谢不尽,长揖一声,别了道士,敲着渔鼓,径往沙滩之上。过了双关,转下夹脊,那和尚一齐跪下磕头道:“爷爷,我等不曾躲懒,五百名半个不少,都在此扯车哩。”
行者看见,暗笑道:“这些和尚,被道士打怕了,见我这假道士就这般悚惧,若是个真道士,好道也活不成了。”行者又摇手道:“不要跪,休怕。我不是监工的,我来此是寻亲的。”众僧们听说认亲,就把他圈子阵围将上来,一个个出头露面,咳嗽打响,巴不得要认出去。道:“不知那个是他亲哩。”行者认了一会,呵呵笑将起来,众僧道:“老爷不认亲,如何发笑?”行者道:“你们知我笑甚么?笑你这些和尚全不长俊!父母生下你来,皆因命犯华盖,妨爷克娘,或是不招姊妹,才把你舍断了出家。你怎的不遵三宝,不敬佛法,不去看经拜忏,却怎么与道士佣工,作奴婢使唤?”
众僧道:“老爷,你来羞我们哩!你老人家想是个外边来的,不知我这里利害。”行者道:“果是外方来的,其实不知你这里有甚利害。”
五百名半个不少,都在此扯车哩。五百之数乃五阴识,扯车指炽盛。一个个出头露面,咳嗽打响,巴不得要认出去。定性追求神通,转化境界还是阴识作功,并不是真实智慧。笑你这些和尚全不长俊!这一段非常深刻,对今天也非常有警示作用。出家是发菩提心的行为,如果是为了其它利益,则是偏废了生命,辱没了佛法。父母生下你来,皆因命犯华盖,华盖,是易学里的名词,指灵气,犯华盖,即心不灵,不懂得世俗的术数机巧。妨爷克娘,或是不招姊妹,才把你舍断了出家,看上去是一句贬义,其实是赞叹之辞。是根本上与尘世无缘,正好是修行的材料。你怎的不遵三宝,不敬佛法,不去看经拜忏,既然出家修行,决定要皈依三宝,如理如法的修行,忏悔习气,努力自觉觉他。却怎么与道士佣工,作奴婢使唤?如何能追求道士的神通呢?岂不是甘愿作神通的奴婢吗?
众僧滴泪道:“我们这一国君王,偏心无道,只喜得是老爷等辈,恼的是我们佛子。”行者道:“为何来?”众僧道:“只因呼风唤雨,三个仙长来此处,灭了我等,哄信君王,把我们寺拆了,度牒追了,不放归乡,亦不许补役当差,赐与那仙长家使用,苦楚难当!但有个游方道者至此,即请拜王领赏;若是和尚来,不分远近,就拿来与仙长家佣工。”行者道:“想必那道士还有甚么巧法术,诱了君王?若只是呼风唤雨,也都是旁门小法术耳,安能动得君心?”众僧道:“他会抟砂炼汞,打坐存神,点水为油,点石成金。如今兴盖三清观宇,对天地昼夜看经忏悔,祈君王万年不老,所以就把君心惑动了。”
他会抟砂炼汞,打坐存神,这是内丹之术,成仙得道的方法。抟砂炼汞,是水火既济,炼出内丹;打坐存神,是养神坐胎,期待阳神飞升,得道成仙。点水为油,点石成金。是出神入化的境界。如今兴盖三清观宇,对天地昼夜看经忏悔,祈君王万年不老,所以就把君心惑动了。主题出来了,就是长生不老术。世间的富贵之人一般都会追求这些,希望能永在世间享福。哪个皇帝不希望永远在人间作威作福呢?神通就是迎合当下妄想之心,凡夫都依此心。符合此利的,一般被世人认为是必要的利益。
行者道:“原来这般,你们都走了便罢。”众僧道:“老爷,走不脱!那仙长奏准君王,把我们画了影身图,四下里长川张挂。他这车迟国地界也宽,各府州县乡村店集之方,都有一张和尚图,上面是御笔亲题。若有官职的,拿得一个和尚,高升三级;无官职的,拿得一个和尚,就赏白银五十两,所以走不脱。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我们没奈何,只得在此苦捱。”
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这段从自然之道理解也非常有道理,今天社会也是这样的,有能力从自然获得更多利益的,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嘉奖。甚至有人活狗剥皮,活熊取胆汁,岂不悲哉?更何况世人愚昧无知,把相关不相事的事都当成一类的事进行打压。凡是见利忘义的人,果报一定很惨。
行者道:“既然如此,你们死了便罢。”众僧道:“老爷,有死的。到处捉来与本处和尚,也共有二千余众,到此熬不得苦楚,受不得爊煎,忍不得寒冷,服不得水土,死了有六七百,自尽了有七八百,只有我这五百个不得死。”行者道:“怎么不得死?”众僧道:“悬梁绳断,刀刎不疼,投河的飘起不沉,服药的身安不损。”行者道:“你却造化,天赐汝等长寿哩!”众僧道:“老爷呀,你少了一个字儿,是长受罪哩!我等日食三餐,乃是糙米熬得稀粥,到晚就在沙滩上冒露安身,才合眼就有神人拥护。”行者道:“想是累苦了,见鬼么?”众僧道:“不是鬼,乃是六丁六甲、护教伽蓝,但至夜就来保护。但有要死的,就保着,不教他死。”行者道:“这些神却也没理,只该教你们早死早升天,却来保护怎的?”众僧道:“他在梦寐中劝解我们,教不要寻死,且苦捱着,等那东土大唐圣僧往西天取经的罗汉。他手下有个徒弟,乃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
悬梁绳断,刀刎不疼,投河的飘起不沉,服药的身安不损。这句是点明了真趣,五阴不离自性功德,乃五根、五力之妄用功德。怎么可能死掉呢?如我等凡夫,虽然亿万次下地狱,真性不死,才所谓有轮回。老爷呀,你少了一个字儿,是长受罪哩!有这五阴识,必须要受五阴之苦。有人问为什么要学佛,哪里是一句二句话能说清?众生苦难太多,若总说可了苦,他哪里能感受到真实所在?若论开发智慧和慈悲,众生更是摸不到头脑。乃是六丁六甲、护教伽蓝,但至夜就来保护。这里说得更具体了,乃六根门头的自性功德。行者道:“这些神却也没理,只该教你们早死早升天,却来保护怎的?”这一句真实,留着五阴只能受苦,还保它作甚。他在梦寐中劝解我们,教不要寻死,且苦捱着,等那东土大唐圣僧往西天取经的罗汉。这一句精彩,在梦寐中,比喻众生没有智慧,生活在醉生梦死的长梦之中。但是用意识可以理解修行的重要性,将五阴识转变成智慧,修行的方法是唤醒自己的真心,这个真心自然具有寂照的功德利益。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用了真心,则世间境界跟着转变,一切众生都会得到利益。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自性里的神通与道家的神通大大地不同,这种神通是清净无为的功德。
行者闻得此言,心中暗笑道:“莫说老孙无手段,预先神圣早传名。”他急抽身,敲着渔鼓,别了众僧,径来城门口见了道士。那道士迎着道:“先生,那一位是令亲?”行者道:“五百个都与我有亲。”两个道士笑道:“你怎么就有许多亲?”行者道:“一百个是我左邻,一百个是我右舍,一百个是我父党,一百个是我母党,一百个是我交契。你若肯把这五百人都放了,我便与你进去;不放,我不去了。”
莫说老孙无手段,预先神圣早传名。一切神圣都是内求法而成就的,因此总传一切法都不离心法。五百个都与我有亲。哪一法不是心法?所以都是有亲。
道士云:“你想有些风病,一时间就胡说了。那些和尚,乃国王御赐,若放一二名,还要在师父处递了病状,然后补个死状,才了得哩。怎么说都放了?此理不通!不通!且不要说我家没人使唤,就是朝廷也要怪。他那里长要差官查勘,或时御驾也亲来点札,怎么敢放?”行者道:“不放么?”道士说:“不放!”行者连问三声,就怒将起来,把耳朵里铁棒取出,迎风捻了一捻,就碗来粗细,幌了一幌,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那滩上僧人远远望见他打杀了两个道士,丢了车儿,跑将上来道:“不好了!不好了!打杀皇亲了!”
此理不通!不通!且不要说我家没人使唤,就是朝廷也要怪。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这个看法,放下一点点欲望是可以的,把欲望都断除了还从哪里享受人生的乐趣呢?现在很多人反对佛教一般都是没有办法理解佛教的真实和彻底,甚至生活的艺术性也体会不到。到医院里观察一下病人就好理解了,病人会是把药品当成救命的法宝的。如果把正常的人也说成是病人,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接受呢?朝廷也只能接受普遍的价值观。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要觉悟,就要勇于格杀自己的物欲和妄想之心。妄想心之亲,妄想取自于自然,自然要还归自然。取多少还多少,生死是自然的。不好了!打杀皇亲了!这一句不必再做解释了,内涵太丰富了,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品味吧。
行者道:“那个是皇亲?”众僧把他簸箕阵围了,道:“他师父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主,朝廷常称做国师兄长先生。你怎么到这里闯祸?他徒弟出来监工,与你无干,你怎么把他来打死?那仙长不说是你来打杀,只说是来此监工,我们害了他性命,我等怎了?且与你进城去,会了人命出来。”行者笑道:“列位休嚷,我不是云水全真,我是来救你们的。”众僧道:“你倒打杀人,害了我们,添了担儿,如何是救我们的?”行者道:“我是大唐圣僧徒弟孙悟空行者,特特来此救你们性命。”众僧道:“不是!不是!那老爷我们认得他。”行者道:“又不曾会他,如何认得?”众僧道:“我们梦中尝见一个老者,自言太白金星,常教诲我等,说那孙行者的模样莫教错认了。”行者道:“他和你怎么说来?”众僧道:“他说那大圣:
磕额金睛幌亮,圆头毛脸无腮。咨牙尖嘴性情乖,貌比雷公古怪。惯使金箍铁棒,曾将天阙攻开。如今皈正保僧来,专救人间灾害。”
那仙长不说是你来打杀,只说是来此监工,我们害了他性命,我等怎了?这个事在世间经常发生的,人类常常凭情感来判断是非利害。自言太白金星,常教诲我等,说那孙行者的模样莫教错认了。这一句就是慧力,真正理解了心的真正状态。
磕额金睛晃亮,磕额,突出的脑袋,比喻心在一切识之前,即心现在识变之前,了解这个情况对修行非常有益。金睛,心现之德。晃亮,比喻一切法不离此心。圆头毛脸无腮,圆头,指心性本来圆满;毛脸,指心现的一切境界将心的本来面目都遮盖起来了。无腮,指心本没有这个肉身的妄想。咨牙尖嘴性情乖,咨牙,比喻容易产生邪念;尖嘴,比喻无所不入;性情乖,随顺思维。貌比雷公古怪。比喻心能现种种怪异,并无一定的形象,感觉不到心的大小,可是难以降伏。惯使金箍铁棒,心与境常常不可分,真来真去,却以随心所欲变化多端。曾将天阙攻开。开天辟地都是心作心是。如今皈正保僧来,专救人间灾害。觉悟心是一切法的本源之后,发愿修清净行,开发济世救人的慈悲心。
行者闻言,又嗔又喜,喜道替老孙传名!嗔道那老贼惫懒,把我的元身都说与这伙凡人!忽失声道:“列位诚然认我不是孙行者,我是孙行者的门人,来此处学闯祸耍子的。那里不是孙行者来了?”用手向东一指,哄得众僧回头,他却现了本相,众僧们方才认得,一个个倒身下拜道:“爷爷!我等凡胎肉眼,不知是爷爷显化。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行者道:“你们且跟我来。”众僧紧随左右。
用手向东一指,哄得众僧回头,他却现了本相,变身之术,不能让凡夫见。只好方便分散注意力而施展。
那大圣径至沙滩上,使个神通,将车儿拽过两关,穿过夹脊,提起来,摔得粉碎,把那些砖瓦、木植,尽抛下坡坂。喝教众僧:“散!莫在我手脚边,等我明日见这皇帝,灭那道士!”
众僧道:“爷爷呀,我等不敢远走,但恐在官人拿住解来,却又吃打发赎,返又生灾。”行者道:“既如此,我与你个护身法儿。”好大圣,把毫毛拔了一把,嚼得粉碎,每一个和尚与他一截,都教他:“捻在无名指甲里,捻着拳头,只情走路。无人敢拿你便罢;若有人拿你,攒紧了拳头,叫一声齐天大圣,我就来护你。”众僧道:“爷爷,倘若去得远了,看不见你,叫你不应,怎么是好?”行者道:“你只管放心,就是万里之遥,可保全无事。”众僧有胆量大的,捻着拳头,悄悄的叫声“齐天大圣!”只见一个雷公站在面前,手执铁棒,就是千军万马,也不能近身。此时有百十众齐叫,足有百十个大圣护持,众僧叩头道:“爷爷!果然灵显!”
行者又吩咐:“叫声寂字,还你收了。”真个是叫声“寂!”依然还是毫毛在那指甲缝里。众和尚却才欢喜逃生,一齐而散。行者道:“不可十分远遁,听我城中消息。但有招僧榜出,就进城还我毫毛也。”五百个和尚,东的东,西的西,走的走,立的立,四散不题。
那大圣径至沙滩上,使个神通,将车儿拽过两关,穿过夹脊,沙滩,在这里比喻尘沙惑;使个神通,这是指前一回衡阳的果,透过了表面的阴识,看清了事物的因果关系。神已经通了,就不会再在表面上用功夫了。因此能将车儿拽过两关,穿过夹脊,发心不同了,自然可以通过心境对立之关。如果从传统的经络学来说,心通则一切气脉皆通。这就是佛家的高明之处,很少有专注修经脉的,最多是辅助之法。虽然密宗有类似的修法,那也是在心通的基础上来进行理事一如的体证。这就是佛家对宇宙真相的终极认知,一切事物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存在,用《楞严经》的开示就是一切法究竟坚固,用一个相似的科学术语,叫全息能性。这一点确实让科学和凡夫产生很多的误解和误判。以为事物都是相对运动的,其实从显示技术的发展已经提示了事物的真相,一切事物都是随机的和合之相。当下生出,当下灭尽。科学已经发现了任何事物都有波粒二相性,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只是解释上还有些问题。两关,在科学上可以理解为二相性,如果能打破二相,统一为一相,就能得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了。提起来,摔得粉碎,把那些砖瓦、木植,尽抛下坡坂,因能看破,所以能提得起,放得下。放下,就是这里的情节,把凡尘污垢全都抛掉。坡坂,比喻渐修,悟空将车子全抛代表顿悟。如前面引用的《妙法莲华经》开示,佛法是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等我明日见这皇帝,灭那道士!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正本清源,就是灭那道士。道士,在此代表的是错误的见解和方法。捻在无名指甲里,捻着拳头,这一句有内涵。一切事物的变化的本质就是一些事物究竟静寂,依众生心,因缘和合会现象。所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眼前所展现的大千世界,全是心用不同而展现有别。在佛家称共业和别业,比如,地球人类上的人都有共业,没有共业是不可能见面的,所现的境界也不同。地球上人的境遇个个不同,这就是共业之外,还有别业。别业是个个不同的习气。审美观、价值观、兴趣取向等等都千差万别。由于人类有种种别业,所以对真理的认识也千差万别。要让人类统一认识是非常困难的事,不了解这个别业的实质,妄想建立一个太平世界是非常荒唐的。靠建立物质极大丰富来完美精神文明,是逻辑上有问题的,是对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而造成的错觉。幸好在科学界出了一位真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的错觉。既然是错觉,不执着这个错觉,一切幻境自然化掉。无名指甲里,就是指全然进入无名无相的状态,当体即空。佛家的闭门法就是拇指点压在无名指根部,道理就在这里。阿弥陀佛有一幅像就是这个手印,理事不二。左手托莲花,右手闭门印。圆满代表了净土法门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要义。若有人拿你,攒紧了拳头,叫一声齐天大圣,我就来护你。若是习气现前,一句阿弥陀佛,提醒自己,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攒紧了拳头,代表收摄心念,当下之心则不被染污。心若向外驰,则缘生种种境界。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在梦中试验,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梦境,一念回光,则梦境不起作用。你只管放心,就是万里之遥,可保全无事。境界是心现的,回光返照,如《心经》所示:“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境界都是空相,并无实质,为生死和得失而操心都是妄想。爷爷!果然灵显!此心一切众生不缺,因此灵验。佛家讲“心诚则灵”,这回可能体会更深了。叫声寂字,还你收了。心所现的境界是随心应量的,道家的“把握阴阳”也是这个道理的应用。依然还是毫毛在那指甲缝里。不要以为没有了境界,心有不存在了。唯物主义思想的问题从这里看就比较彻底了,那个“物”真是最不值得唯的,一旦执着了,就是死定了!就进城还我毫毛也。进城代表觉悟,觉悟了就应当将心法都放下了。五百个和尚,东的东,西的西,走的走,立的立,四散不题。随缘得自在,没有固定的形式。佛教里有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只是给刚入门的学员提供的前方便。
却说那唐僧在路旁,等不得行者回话,教猪八戒引马投西,遇着些僧人奔走,将近城边,见行者还与十数个未散的和尚在那里。三藏勒马道:“悟空,你怎么来打听个响声,许久不回?”行者引了十数个和尚,对唐僧马前施礼,将上项事说了一遍。三藏大惊道:“这般啊,我们怎了?”那十数个和尚道:“老爷放心,孙大圣爷爷乃天神降的,神通广大,定保老爷无虞。我等是这城里敕建智渊寺内僧人。因这寺是先王太祖御造的,现有先王太祖神象在内,未曾拆毁,城中寺院,大小尽皆拆了。我等请老爷赶早进城,到我荒山安下。待明日早朝,孙大圣必有处置。”行者道:“汝等说得是。也罢,趁早进城去来。”
等不得行者回话,教猪八戒引马投西,修行一路向西,不被境界所牵动。智渊寺,智渊,指智慧甚深,与前回是承接的关系。不得以得少为足,修行人最容易犯这样的问题。有点神通就沉不住了,不懂得心深佛更深的道理。一路向西,自然步步深入。孙大圣爷爷乃天神降的,神通广大,定保老爷无虞。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有心王在,就不会走火入魔;二是修道是依自然无为,而世人皆回避,是世人喜欢造作,不识人生的本来面目,不了解心王的功德和神通。当今世界崇尚造作,没有造作成分,往往不得人心。一件瓷器,一幅绘画价格不菲,而对自然之道没有敬畏之心,这是人类严重的颠倒现象。有一天,人类最尊自然,人类就有救了。
那长老却才下马,行到城门之下,此时已太阳西坠。过吊桥,进了三层门里,街上人见智渊寺的和尚牵马挑包,尽皆回避。正行时,却到山门前,但见那门上高悬着一面金字大匾,乃敕建智渊寺。众僧推开门,穿过金刚殿,把正殿门开了。唐僧取袈裟披起,拜毕金身,方入。众僧叫:“看家的!”老和尚走出来,看见行者就拜道,“爷爷!你来了?”行者道:“你认得我是那个爷爷,就是这等呼拜?”那和尚道:“我认得你是齐天大圣孙爷爷,我们夜夜梦中见你。太白金星常常来托梦,说道只等你来,我们才得性命。今日果见尊颜与梦中无异。爷爷呀,喜得早来!再迟一两日,我等已俱做鬼矣!”行者笑道:“请起请起,明日就有分晓。”众僧安排了斋饭,他师徒们吃了,打扫乾净方丈,安寝一宿。
太白金星常常来托梦,这段也很有意趣,太白金星托梦非常有趣。前面曾经讨论过,太白金星是指慧光,一般修行人很难白天见到,是因为放不下。梦中,人放松,入静,容易入定,常常会有慧光朗朗的时候。慧光在,是见心王的最根本因素,因此说道只等你来,我们才得性命。今日果见尊颜与梦中无异。猴子是不是尊颜呢?书中多是负面描写,其实心王是光灼灼,圆陀陀,活泼泼。这就是尊颜的样子,猴子重点是活泼轻快之意。无腮尖嘴,比喻不思不议。得此,就是心之正用,不做鬼矣!世人是有思议之心,皆是心怀鬼胎,无明增上。
二更时候,孙大圣心中有事,偏睡不着,只听那里吹打,悄悄的爬起来,穿了衣服,跳在空中观看,原来是正南上灯烛荧煌。低下云头仔细再看,却是三清观道士禳星哩。但见那:
灵区高殿,福地真堂。灵区高殿,巍巍壮似蓬壶景;福地真堂,隐隐清如化乐宫。两边道士奏笙簧,正面高公擎玉简。宣理《消灾忏》,开讲《道德经》。扬尘几度尽传符,表白一番皆俯伏。咒水发檄,烛焰飘摇冲上界;查罡布斗,香烟馥郁透清霄。案头有供献新鲜,桌上有斋筵丰盛。
二更时,是打坐入静之时,一般打坐二小时后真正入定,三更是阴阳转换之时,所以正是用功增上的最佳时机。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趋吉避凶。对不修行的人来讲,入睡前静坐也是最养生,益寿延年的方法。原来是正南上灯烛荧煌。南方,是智慧的方向。灯烛荧煌,说明有开智慧的迹象。却是三清观道士禳星哩,这里表达了惋惜之意。禳星,指追求趋吉避凶。虽然比追求名利要有智慧,但是没有追求真正解脱。原因是被境界转,而不是追求彻底转境界。
灵区高殿,福地真堂。道家最崇尚道德,虽然并不彻底,但是是世间众生最智慧的生活追求了。因此道家文化是非常值得提倡和弘扬的,他们主张清静修行,自我完善的解脱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度众生的作用。灵区高殿,是含灵众生的最高道德成就。福地真堂,道德是福报最真实的基础,世俗追求的名利是虚妄的幻想。灵区高殿,巍巍壮似蓬壶景;心灵成就达到仙境美景。福地真堂,隐隐清如化乐宫。淡泊清静消遥自在地。两边道士奏笙簧,正面高公擎玉简。这是道家诵经仪轨。宣理《消灾忏》,开讲《道德经》。追求道德的方法,《消灾忏》,指忏悔自己的业障,方能显示自己的道德仁义,与《道德经》里的“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相贯通。扬尘几度尽传符,表白一番皆俯伏。符,是符咒,符瑞。道家惯于画符念咒,主要是希求降伏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把意思表达在文字里,然后借助太上老君的法力来满足要求。尽传,这是贬义,指出道家的有些修行人只追求境界里的吉祥,而不求悟道。表白一番皆俯伏,表示对三清表白自己的需要,然后俯身伏贴地祈求赐福。咒水发檄,烛焰飘摇冲上界;与上界沟通。查罡布斗,香烟馥郁透清霄。按照八卦的道理,以求获得感通。案头有供献新鲜,桌上有斋筵丰盛。为了表达诚意,要给三清供养丰盛的食物。故事后面借此发挥,说明佛道二家本质上的区别。
殿门前挂一联黄绫织锦的对句,绣着二十二个大字,云:“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行者见三个老道士,披了法衣,想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下面有七八百个散众,司鼓司钟,侍香表白,尽都侍立两边。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来耍耍。”
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这就是他们的追求,清平如意的世间福报。披了法衣,想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这段看似正面的描写,实是一种否定。三位道士,前面解释。整体上说明是一种对境界不明真相的心态,不知道佛家讲的无愿无修法门,天真自然之道根本没有不吉祥的成分。这也是本回故事要说明的问题,不除有为不入无为的道理。世间一切的灾难,正是由于妄想所成,消除妄想,一切都吉祥。故事借用道家的仙法,追求乐受,前面用一个化乐宫。其实,三十三天的说法是佛家忉利天的称呼,其中没有化乐天。三十三天分别是:住善法堂天、住峰天、住山顶天、善见城天、钵私地天、住俱吒天、杂殿天、住欢喜园天、光明天、波利耶多树园天、险岸天、住杂险岸天、住摩尼藏天、旋行地天、金殿天、鬘影处天、住柔软地天、杂庄严天、如意地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月行天、阎摩娑罗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住轮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焰轮天、清净天。而佛家欲界六天第五天是化乐天。注意此天还是欲界的,无欲则无求。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来耍耍。心王合作事与理,就是可以入世间法了,精通世间法,就可以游戏人间。
按落祥云,径至方丈中,原来八戒与沙僧通脚睡着。行者先叫悟净,沙和尚醒来道:“哥哥,你还不曾睡哩?”行者道:“你且起来,我和你受用些来。”沙僧道:“半夜三更,口枯眼涩,有甚受用?”行者道:“这城里果有一座三清观。观里道士们修蘸,三清殿上有许多供养:馒头足有斗大,烧果有五六十斤一个,衬饭无数,果品新鲜。和你受用去来!”那猪八戒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道:“哥哥,就不带挈我些儿?”行者道:“兄弟,你要吃东西,不要大呼小叫,惊醒了师父,都跟我来。”
径至方丈中,原来八戒与沙僧通脚睡着。通脚睡着,八戒代表事,沙僧代表理,即修行已经进入理事圆融的阶段。
他两个套上衣服,悄悄的走出门前,随行者踏了云头,跳将起去。那呆子看见灯光,就要下手,行者扯住道:“且休忙,待他散了,方可下去。”八戒道:“他才念到兴头上,却怎么肯散?”行者道:“等我弄个法儿,他就散了。”好大圣,捻着诀,念个咒语,往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去,便是一阵狂风,径直卷进那三清殿上,把他些花瓶烛台,四壁上悬挂的功德,一齐刮倒,遂而灯火无光。众道士心惊胆战,虎力大仙道:“徒弟们且散,这阵神风所过,吹灭了灯烛香花,各人归寝,明朝早起,多念几卷经文补数。”众道士果各退回。
把他些花瓶烛台,四壁上悬挂的功德,一齐刮倒,遂而灯火无光。众道士心惊胆战,这是功夫较量,也是暗示,三位道士心神不定,风动境界即变,被境界牵的凡夫。如果是悟空遇到此境界,一定会查个究竟,能够在境界里把事情看个明白。
这行者却引八戒沙僧,按落云头,闯上三清殿。呆子不论生熟,拿过烧果来,张口就啃,行者掣铁棒,着手便打。八戒缩手躲过道:“还不曾尝着甚么滋味,就打!”行者道:“”八戒道:“不羞!偷东西吃,还要叙礼!若是请将来,却要如何?”行者道:“这上面坐的是甚么菩萨?”八戒笑道:“三清也认不得,却认做甚么菩萨!”行者道:“那三清?”八戒道:“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行者道:“都要变得这般模样,才吃得安稳哩。”那呆子急了,闻得那香喷喷供养要吃,爬上高台,把老君一嘴拱下去道:“老官儿,你也坐得彀了,让我老猪坐坐。”八戒变做太上老君,行者变做元始天尊,沙僧变作灵宝道君,把原象都推下去。
莫要小家子行,且叙礼坐下受用。这个非常重要,修行人与不修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佛家的菩萨道要求在享用一切事物时,要先供养十方如来。看上去似乎有迷信色彩,其实这是真实功德建立的必须落实的心态。一切法皆出自于自性功德,虽然还没有达到于法自在,也要了解一切法本来自在。这样虽然还没有成就如来功德,也不会增长分别恶业。这上面坐的是甚么菩萨?这是佛家修行的要求,身为菩萨就要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人类对理事上的尊重,都有相似之处。佛家三宝,佛法僧即自性三宝觉正净。道家三清,吴承恩先生的归类还是很准确的,心、理和事。只是道家对心的认识还不够彻底。这也是吴承恩先生经常把道家拿出说事的原因。这里面并不是对道家的不尊重,是因为道家的方法更着重在事上。都要变得这般模样,才吃得安稳哩。这一句非常重要,不可以违背众生的意愿。既然三道士是供养三清的食物,就应当以三清的身份来接受才顺理事。就像世人供养关公一样,真正的关公是不是人们想象得那样可以保佑众生呢?从关公的历史看,应当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有能力的鬼神就以关公的身份来享受人间的香火,并满足众生善良美好的愿望。八戒变做太上老君,行者变做元始天尊,沙僧变作灵宝道君,把原象都推下去。这里把道家清的位置对应的理事说明清楚了。即心王是元始天尊,心智是灵宝道君,心作是太上老君。
及坐下时,八戒就抢大馒头吃,行者道:“莫忙哩!”八戒道:“哥哥,变得如此,还不吃等甚?”行者道:“兄弟呀,吃东西事小,泄漏天机事大。这圣像都推在地下,倘有起早的道士来撞钟扫地,或绊一个根头,却不走漏消息?你把他藏过一边来。”八戒道:“此处路生,摸门不着,却那里藏他?”行者道:“我才进来时,那右手下有一重小门儿,那里面秽气畜人,想必是个五谷轮回之所。你把他送在那里去罢。”
吃东西事小,泄漏天机事大。这是谐谑化的描写,其实是要把世人迷信的东西进行彻底的清理。
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来,把三个圣像拿在肩膊上,扛将出来。到那厢,用脚登开门看时,原来是个大东厕,笑道:“这个弼马温着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做甚么五谷轮回之所!”那呆子扛在肩上且不丢了去,口里啯啯哝哝的祷道:
“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
祝罢,烹的望里一捽,灒了半衣襟臭水,走上殿来。
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这里有些幽默,更重要的是其中的道理。让我们不要拜偶像,真正的意义是心,理和事。这三宝才是道家修行上真正应当接受香火的天尊。如果心里不清净,拜什么都不会获得三清的功德。
行者道:“可藏得好么?”八戒道:“藏便藏得好;只是灒起些水来,污了衣服,有些腌脏臭气,你休恶心。”行者笑道:“也罢,你且来受用,但不知可得个干净身子出门哩。”那呆子还变做老君。三人坐下,尽情受用,先吃了大馒头,后吃簇盘、衬饭、点心、拖炉、饼锭、油煠、蒸酥,那里管甚么冷热,任情吃起。原来孙行者不大吃烟火食,只吃几个果子,陪他两个。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已此没得吃了,还不走路,且在那里闲讲消食耍子。
原来孙行者不大吃烟火食,只吃几个果子,陪他两个。事,都是八戒的内容,所以他的肚子最大。心里只是因果问题,因此悟空只吃果子。理上,经常作些方便文字和方法开示,因此也吃人间烟火。
噫!有这般事!原来那东廊下有一个小道士才睡下,忽然起来道:“我的手铃儿忘记在殿上,若失落了,明日师父见责。”与那同睡者道,“你睡着,等我寻去。”急忙中不穿底衣。止扯一领直裰,径到正殿中寻铃。摸来摸去,铃儿摸着了,正欲回头,只听得有呼吸之声,道士害怕。急拽步往外走时,不知怎的,躧着一个荔枝核子,扑的滑了一跌。噹的一声,把个铃儿跌得粉碎。猪八戒忍不住呵呵大笑出来,把个小道士唬走了三魂,惊回了七魄,一步一跌,撞到后方丈外,打着门叫:“师公!不好了!祸事了!”三个老道士还未曾睡,即开门问:“有甚祸事?”他战战兢兢道:“弟子忘失了手铃儿,因去殿上寻铃,只听得有人呵呵大笑,险些儿唬杀我也!”老道士闻言即叫:“掌灯来!看是甚么邪物?”一声传令,惊动那两廊的道士,大大小小,都爬起来点灯着火,往正殿上观看。
掌灯来!看是甚么邪物?有些像叶公好龙的故事,真正的活天尊来了,他们受不起了。喻修行不求悟,永远不入道。这也是故事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指出三道士在修行上出现的理事问题,把故事讲得更生动。
不知端的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牛播放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