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山炮台好玩吗克虏伯大炮还能用不

胡里山炮台威武的克虏伯大炮
云浮在线核心提示:鹭岛的美丽风光和雨后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令我们惊叹!稍事休息后,明冬驱车带我们游览了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的厦门著名景点胡里山炮台公园。望着那一门门圆瞪怒目、虎视眈眈的大炮,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如烟往事。 胡里山炮台座落在厦门南端的
[原标题:胡里山炮台威武的克虏伯大炮]
  鹭岛的美丽风光和雨后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令我们惊叹!稍事休息后,明冬驱车带我们游览了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的厦门著名景点胡里山炮台公园。望着那一门门圆瞪怒目、虎视眈眈的大炮,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如烟往事。
  胡里山炮台座落在厦门南端的胡里山海滨。炮台建于1894年,当时没有水泥,炮台台基是用乌樟树汁和糯米、红糖、石灰、砂土搅拌而成,十分坚韧。整座炮台由兵营、隧道、指挥楼、观哨台、弹药库、护城壕等组成。用花岗岩石砌成的长方形城堡,面积1万多平方米。
  炮台分东西两座,有两门主炮(现仅存一炮,50年代大炼钢铁时被用去炼钢了),都是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购进的。炮身长13米,重50多吨,炮口内径280毫米,有效射程16000米。东西两炮座之间有隧道相通,隧道出口处有兵营。外有护城壕,内有巡逻道,是一个非常坚固的海防要塞。
  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两尊克虏伯大炮曾经击沉过日本鬼子的“箬竹”舰艇,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之先河。这也是胡里山炮台建成后发挥的最大作用,取得的最辉煌战绩。
  1986年炮台前沿建了“望归台”、“盼归台”,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隔海相望金门岛所辖的大担和二担两个小岛屿。
  胡里山炮台公园还陈列从厦门海域和基建工地出土的50几门铸于明清的铁炮。每天的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公园都有一次模拟当年清兵实战的火炮射击表演,一次一炮。只见炮口火光迸射,浓烟滔滔,炮声振聋发聩,只是没有炮弹从炮口射出。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输赢必不可少的因素。
云浮在线,详情请访问:/ly/gy/5.html
相关阅读:胡里山炮台与克虏伯家族的历史情缘_新浪厦门
胡里山炮台与克虏伯家族的历史情缘
中国文物报评论
  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修复它、保护它并且传承它,是我们这一代人光荣而又神圣的历史责任。
  李鸿章的克虏伯情结与厦门胡里山炮台
  日,夜晚。德国埃森克虏伯胡格尔别墅豪华的宴会厅主座席上,端坐着主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他招待的是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的14位嘉宾。
  日这一天,尽管阿尔弗雷德·克虏伯认为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日子,但是他没想到正是在这一天,揭开了克虏伯家族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序幕。
  代表团成员张泰回国以后向李鸿章报告了他对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深刻印象——“他热情、好客,富有人情味,不像英国人、法国人那样藐视我们的长衫、马褂和长辫。他彬彬有礼,用盛宴来表示他对中国人的友谊……”
  李鸿章与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友谊,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的。李鸿章不仅对克虏伯大炮青睐已久,将其视为抵御外侮的杀手锏,而且对“加农炮大王”——阿尔弗雷德和整个克虏伯家族也满怀崇敬之情。1871年,为了加强对北京城的安全,李鸿章一口气向克虏伯家族买下328门各种口径大炮,布防在天津大沽口、北塘、山海关等炮台。
  1874年,李鸿章一方面请德国军事专家汉纳根着手设计旅顺、威海炮台作为中国沿海布防克虏伯大炮御敌入侵的样板;另一方面又派特使前往德国克虏伯埃森谈判,代他转达对克虏伯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提出只有克虏伯同意出资为大清帝国培训火炮专家,中国才有可能继续购买克虏伯家族的大炮并且拓宽其他领域的经济关系。
  为了感谢李鸿章源源不断的火炮订单并且向其展示克虏伯家族的尖端科技潜力,1875年秋天,阿尔弗雷德送给李鸿章一个多头火车模型并且同意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卞长胜、查连标等7人到德国埃森接受免费培训。
  科技成果的炫耀与留学生的免费培训,更加深了中国与克虏伯家族之间的良好关系。是的,128年前,李鸿章和他的大清帝国一样,是一个弱者。弱者与强者之间的交往,除了感情的铺垫之外,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订单”当然是关键的环节。北京国家第一档案馆的《光绪朝批奏折》中,两广总督谭钟麟1897年给皇帝的奏折提到,广西龙洲边防大炮台34座、中炮台48座、座雕台83座,共计165座炮台。大炮台的大炮口径从30.5生到小炮台的7.5生,仅一年时间里,龙洲炮台给克虏伯兵工厂的“订单”就达165门。
  根据克虏伯历史档案馆资料显示,中国从1871年起截至1902年为止,总共向克虏伯兵工厂进口各种类型、各种型号的克虏伯大炮6793门。先进的德国利器为中国沿海筑起一道雄伟的钢铁长城。
  李鸿章的克虏伯情结不仅仅是他个人与克虏伯家族的深厚友谊,更是他“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体现。厦门胡里山炮台也是李鸿章这一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绕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厦门,克虏伯大炮威震海疆
  厦门胡里山炮台筑建的时间,是在李鸿章的北洋舰队被日本海军全歼以后,这是中华民族惨烈的历史阶段。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因为北洋海军的战败而彻底地绝望、屈服而放弃伐敌、御侮保国的重任。
  日,胡里山炮台开始筑建。日,胡里山炮台筑建落成。两尊280毫米的克虏伯巨炮,威风凛凛地雄踞在胡里山炮台南端的海岸上。日,闽浙总督卞宝第邀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北洋水师教头习沙尔(德国人)及其经销上海信义洋行行主罗先苞(德国人)等一起前来胡里山炮台联合验收。东西两炮台每门大炮各演放3发炮弹,炮响之时,炮声震耳欲聋,胡里山一带民房屋顶瓦片纷纷被震落,农田里的耕牛惊蹦三尺多高。
  卞宝第于这年12月18日向光绪皇帝奏折中提到“炮台逐层勘明,均系如式建造。当将新安二十八生后膛钢炮两尊,每尊炮演放三响炮,子弹落大担口洋,约计海面致远二十五六里,炮台毫无损伤,洵属工坚料实。”由于胡里山炮台工程质量坚实及其两门克虏伯大炮威力无比,卞宝第在给皇帝行文的口气甚是洋洋得意。
  光绪皇帝细阅之后,欣然提笔签上“该部知道!”四个大字。
  然而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的威风,是在炮台与大炮筑建、安装落成44年之后,才真正得以体现的。
  1937年9月,日本南支舰队进攻厦门。克虏伯大炮在抵御日本南支舰队的海、陆、空三军联合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是,胡里山炮台及其克虏伯大炮从落成、试炮,一直到44年以后参加抗日战争的几个历史阶段的记忆,除了当时厦门诗人钟文献留下《厦门沦日百咏》中的《胡里山炮垒》记录当年的克虏伯威风之外,其余的历史信息完全丧失。人们只能凭借民间流传的若干依稀零碎的、甚至是以讹传讹的传说和历史信息来描述胡里山炮台既往的故事。
  为历史揭开尘封的记忆,沉寂一个半世纪的炮台已经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历经无尽的尴尬、迷惘与痛苦之后,我们终于意识到,应该把恢复胡里山炮台历史记忆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并且把希望寄托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德国埃森克虏伯历史档案馆。
  2000年初春,我们来到北京外交部欧洲司,请他们转交一封信给德国克虏伯家族,请求帮助寻找当年厦门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购买大炮的有关资料。
  2000年5月,在德国埃森克虏伯历史档案馆,林登劳博士、穆特等博士非常意外而又兴奋地阅读我们寄给他们的信函,用相当困惑的心态,解读我们所传递给他们的那些完全是错误的购买大炮的历史信息……
  不久,我们接到从德国埃森寄来的一张1890年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埃森梅喷射击场训练时的照片和一份林登劳博士邀请我们访问德国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邀请函。
  中断了长久的线索终于在我们的努力下重新连接上了。
  我们先后4次访问了德国克虏伯历史档案馆。接待我们的是林登劳博士、穆特博士、沃布博士。当他们看到胡里山炮台280毫米克虏伯大炮的照片时,竟然激动得像小孩似地手舞足蹈起来!因为他们是第一次看到保护得如此完整的克虏伯巨炮。
  也许是出于对我们保护“克虏伯”的感激之情,博士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把我们当成知己,给我们找来大量的史料。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有1871年首次向中国出售的328门大炮的备忘录,有当年李鸿章留下的批文、照片及资料,还有清海关每年批准军火入关的批件单据。
  最让我们惊异不已的是,克虏伯家族1893年卖给厦门两尊克虏伯大炮的型号、价格、清单。经过核对,这些原始资料和我们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找到资料的年代、地理、事件、人物等基本相符。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博士们,把许许多多的珍贵历史史料摊放在地上,借助着早晨的色温与光源,我们一口气翻拍了近两千张旧照片和历史资料。更令人感动的是,穆特博士亲自把有关280毫米克虏伯大炮炮管、长度计算公式、重量,炮弹自重和填药量,炮口力量、炮弹初速及其大炮仰角与射程等档案表格捧在手里,对准光源,让我们进行拍摄。
  临别之时,沃布博士语重心长地说,克虏伯家族从16世纪开始生产大炮,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生产了无数大炮供应世界各参战国。但是时至今日,全球各国克虏伯大炮的“保存率”为“零”。根据我们调查,克虏伯家族自1871年开始至1902年为止,共卖给中国6793门各种口径、各种类型的大炮,现今仅存厦门胡里山炮台一门完整地保留在原址上,已经成为稀世的珍贵文物,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希望你们珍惜它、保护它。
  胡里山炮台与克虏伯家族的历史情缘延绵不绝,连接着过去、现在与将来……
  2002年春天,我们来到埃森,向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博士们报告一个不好的消息:“克虏伯病了”,它已苍老不堪,锈迹斑斑。它必须“住院治疗”,才能延其生命,才能作为文化遗产与人类共存。
  我们把带去的有关“克虏伯”的“病历”、照片及其厦门十年海洋气候资料与博士们一起分析,探讨克虏伯的“病因”。林登劳博士专门请来专家就海洋气候、自然环境及其汉纳根设计的“敞开式炮台”对钢质文物起着间接保护作用等问题与我们一起探讨、研究。
  穆特博士、沃布博士为我们找来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翻译的《克虏伯炮说》、《克虏伯螺蝇炮架》、《克虏伯腰箍炮说》、《克虏伯海台炮管理法》等十几本相关克虏伯大炮的使用功能、保护原理的专业教科书。
  为了克虏伯能早日恢复“健康”,沃布博士特地把封存在地下楼层档案库里的克虏伯家族从16世纪开始研究的各种类型、不同口径的大炮,以及17世纪之后克虏伯兵工厂从“马丁”冶炼熔化矿石炉到锻造钢材的1.5万吨级蒸汽锤所锻造出来的钢质元素数据、资料提供给我们。
  我们针对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的重要锈蚀部位进行取样、化验,然后把“现代时”的化验数据与“过去时”的钢质元素数据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思考对克虏伯大炮全面的修复保护方案。
  彼此之间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陌生到相知。在没有任何个人利益作为交换条件的前提下,仅凭一纸信函当“红娘”。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博士们无私而又真诚地帮助我们,使我们得到专业知识的智慧和力量。
  是什么动机促使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博士们这种高尚的行为?在花树繁茂的胡格尔山庄别墅花园里,穆特博士对我们说:“德国和中国、胡里山炮台和克虏伯家族,我们之间的情缘是历史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你们精心保护的克虏伯已成为人类稀世的珍贵文物,保护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在纪念厦门胡里山炮台建台110周年,追溯胡里山炮台与克虏伯家族的历史情缘的时候,我们感慨万千——历史延绵不绝,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从来也没有间断也不会间断。
  (作者:韩栽茂,原载于日《中国文物报》)
<a href=".cn/news/
港茶界的不老传说
探店:喜欢:评论:
鹭岛第一老牌花生汤
探店:喜欢:评论:
吃上瘾浓香咖喱宴
探店:喜欢:评论:您的位置:&>&
胡里山炮台28生克虏伯大炮海防历程:曾击沉日军驱逐舰
  德国28生克虏伯大炮作为当今仅存最大、最古老的十九世纪海岸炮,被《上海世界吉尼斯大全》永久地载入了史册,一百多年前,它经历了清末的乱世……
  1888年9月,光绪皇帝下旨在厦门要塞建造新式炮台,并饬令当时的闽浙总督卞宝第“洋商订购二十八生后膛炮两尊。”在先后考察世界各地38家兵工厂,比较了各国工厂制造的大炮之后,最终清政府选择了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火炮。因为德国使用的是自1862年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钢转炉、最新的炼钢技术。
  1893年,胡里山炮台两门克虏伯大炮拆分部件自德国埃森港由洋轮(埃森号),运至闽江口,后再造方舟,运抵厦门胡里山炮台将部件安装组合。在胡里山炮台的两尊克虏伯大炮,一门编号为L/40C/86,后因历史原因毁于1957年;另外一门为编号为L/40C/87,现存于胡里山炮台。
  这门安置在胡里山炮台的“后膛二十八生、四十倍口径新式长炮一尊,炮力极大而极远,为中国各省炮台所无,实为今日至宝”,正因如此,1908年厦门成功举办了中美海军交流史上的第一次盛典。20世纪初,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南北洋各炮台均被战火毁坏,造成有军舰、有港口而无海防要塞炮台之尴尬。而1899年才全部建成的厦门要塞配备齐整,武器先进,尤其是28生克虏伯大炮,所以,只要将军舰南移厦门港,就可在外国人面前完整展现中国海防之威武。
  在战火纷争的抗日时期,这门“清末至宝”的克虏伯大炮也写下了璀璨篇章。日,日军开始进攻厦门,当时历史背景是日本为了应付下一步东南亚战场的粮食,医药等各个方面的后勤补给,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贯通南北的海上交通枢纽。因为厦门的特殊地理位置就成了日本侵略者的首选目标。当时形势十分紧张,驻厦守卫部队的人数并不多,为了稳固和加强厦门防务,国民政府就调派了陆军157师进驻厦门。
  提到陆军157师,就不得不提屡建战功的师长黄涛,他曾经担任德国陆军营长,是位留学德国的军人。留学期间特别前往德国鲁尔区埃森兵工厂学习大炮技术,尔后又前往捷克学习新式兵器三年。日本南支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称厦门是一个顽固的抗日据点,因为守军司令黄涛令他心寒。他认为黄涛是一个很典型的德派军人,很善于用兵,并且要塞炮台是威力很大的克虏伯巨炮,一定要小心谨慎。日本南支舰队第五水雷大队的司令大熊对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因此在9月3号凌晨4时发动突袭,而不是直面进攻。
  大熊率领的战略巡洋舰“扶桑号”、轻型航母神威号、轻型驱逐舰“羽风”号和“箬竹”163号等在空军12架飞机的掩护下,突然开到大担岛灯塔前面,列成阵势向厦门发炮轰击,以胡里山炮台为首的其他炮台积极回应。克虏伯大炮重达270公斤的穿甲爆破弹拦腰击中了日军的箬竹型163号舰的重要位置(轮机部位),大熊看十分震惊,马上命领舰队将炮火集中轰炸胡里山炮台,掩护“箬竹”号撤退,但箬竹号还是在青屿以北的海域沉入大海。其他的军舰一看到这种情形,全部都撤了回去。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东南海域中被击沉的第一艘军舰。厦门抗日首仗取得重大胜利,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可谓功不可没。值得一提的是胡里山炮台目前还保存了28生大炮弹头28颗。其中14颗开花弹,14颗穿甲爆破弹。
  光阴荏苒,岁月飞逝,当年被我方重创的日军“箬竹”型驱逐舰魂归何处?史学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经过胡里山炮台文史工作者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并且多次拜访当年目击沉舰的老渔民王倚门,最终确认沉船位置在厦门海域长礁尾灯塔附近的内港主航道边靠近龙海市港尾镇岛美村和深沃村交界的深湾礁石旁,距离沙滩300米处,终于找到了被击沉的“箬竹”舰。如今,“箬竹”舰被按比例制作成实物模型成列在胡里山炮台的“击沉日舰史料馆”中,再次证明了28生克虏伯大炮的抗战奇功。
  胡里山炮台管理处 贾迎春 董维维
[责任编辑:陈鹤隆&&&来源:厦门日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里山炮台到曾厝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