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造名单领取国家资金的石家庄违规楼盘名单述语叫什么

是时候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去探寻地球以外的生命[]
这个夏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让国产动画扬眉吐气。[]
7月16日,第五届江苏书展在徐州市体育场隆重开幕。[]
& &&&& & 正文
部分惠农资金沦为“唐僧肉” 虚报冒领截留私吞
【字号:&&】【】
  一些基层组织的部分工作规章制度和程序存在较大漏洞,导致白条子入账、假票据入账、随意审批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对征地款的监督,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核查机制,使有关政策法规执行走样
  国家惠农资金主要有哪些
  ●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
  ●公益林补助资金
  ●国家粮食补助资金
  ●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农村阳光工程建设资金
  ●民政补助救灾救济资金
  ●征地拆迁补偿款……
  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补助工程等本是政府的“民心工程”,却被个别村干部当成了敛财的好机会。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调查采访时发现,类似的案例并非少数:溪头乡上溪村村干部程某将3万余元公益林补助侵吞;秋口镇渔潭村村干部程某贪污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款4.5万余元;思口镇长滩村村委会原主任鲍某某、报账员俞某等人套取国家粮食补贴5万余元后私分。
  私吞4年退耕还林补助
  江西省审计厅曾于2005年对本省2001年至2004年退耕还林工程18.5亿元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审计纠正违规资金3.2亿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8起,9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5人被判刑。
  审计发现,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退耕还林资金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如粮食发放不实,差价收入被侵占、挪用;荒山代造款收取未与退耕农户充分协商,收取标准过高变相挤占退耕户利益等。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李宴秋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查办一起骗取退耕还林补助案的戏剧性一幕:“有的村为了骗取退耕还林补助,会把下去负责验收测量土地面积的工作人员灌醉,自己拿着GPS绕圈测量。本来20亩的地他们能绕出40亩。测量好后,再把结果交给相关工作人员。”
  在骗取政策性补贴的犯罪中,享有涉农资金分配权的涉农资金管理部门、乡镇党政机关、基层站所工作人员涉案的占有一定比例。
  2011年,婺源县检察院查处了溪头乡砚山村委会原村干部吴某贪污案。
  在江西省婺源县人民检察院采访时,反贪局副局长潘平凡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了具体案情。
  他告诉记者,吴某将全村的退耕还林项目划归到他个人名下,虚构退耕还林农户名单。在领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后,吴某侵吞大部分资金,对被借用名称、田亩面积的农户则只支付少量数额的资金。
  “其实林业部门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力度,没有真正起到监督制约作用,从而导致监管失效。”潘平凡说。
  方某是婺源县金鸡亭茶场株树岗村小组(当时叫“向阳村株树岗村小组”)组长,负责株树岗村的管理工作。2006年以来,在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和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过程中,方某非法占有土地补偿款32万余元,非法占有退耕还林助资金6万余元。
  潘平凡告诉《法制日报》记者,38万元公款是这样一笔一笔被方某非法占有的:
  日,方某私自开具收据,从工业园管委会的财务部门领取征地款3.45万元,据为已有。
  日,方某到向阳村委会签字领取了工业区征地款2.5万元,据为已有。
  日,方某伪造株树岗村会计毕江生的签名,私自开具收据,到向阳村委会领取工业园区征垃圾山的征地款21万余元。同日,向阳村委会将21万余元征地款打入株树岗村的移民账号,方某将该款据为已有。
  日,方某伪造株树岗村出纳朱文梅的签名,私自开具收据,到向阳村委会领取工业园征地的土地款4.7万余元,据为已有。
  婺源财政部门每年下拨的退耕还林补助款为17917元。为了便于补助资金的管理,2006年至2009年的退耕还林补助,都是由财政部门直接打到组长方某的个人一卡通账户上,4年共计71668元。除去2008年、2009年支付请人拨山、补苗所用的8800元外,其余62868元被方某个人侵吞。
  公益林补助纳入私囊
  2001年起,国家出台生态公益林专项补助资金政策,分为三部分:林权单位管护费(1.5元/亩)、村护林费(0.5元/亩)、护林员工资(1.5元/亩)。2003年,婺源县林业部门开始具体的发放工作。
  潘平凡向记者介绍了生态公益林专项补助资金的拨付流程:婺源县林业局将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下拨到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又将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下拨到各个村委会,委托村委会将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发放到村民手中。
  到2004年年底,婺源县溪头乡上溪村委会副主任兼会计程某一共领取了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67224.3元,这笔钱一直由程某保管。
  2003年,婺源县溪头乡政府为筹集修建港溪公路的费用,于2003年5月向所辖的上溪村委会收取了公益林补助资金36551.7元。
  2005年,上级部门要对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的发放情况进行检查。溪头乡政府要求上溪村委会整理村账目,不能将36551.7元用于修建港溪公路的情况在村委会账目中体现。
  时任上溪村委会委员兼报账员的程某趁此机会,通过虚开收款收据和伪造发放表,虚列6.6万余元的支出,实际只支付临时护林员工资660元。
  潘平凡告诉记者,除去上交给溪头乡政府36551.7元用于港溪公路建设,程某将剩余的3万余元隐瞒后,予以侵吞用于赌博和个人生活开支。
  针对骗补行为处罚过轻
  记者在实地调查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强农惠农资金成为涉农案件重点犯罪对象。
  婺源县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王昕告诉记者,婺源县检察院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中,主要涉及的领域为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公益林补助资金、国家粮食补助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村阳光工程建设资金、民政补助救灾救济资金以及征地拆迁补偿款等。这些都是国家为扶持农村建设的强农惠农资金项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反侦查意识的增强,村干部早已摆脱了以往单一的犯罪手段,往往经过精心预谋策划,将非法活动混杂在合法执行公务之中,贪污、挪用国家或者集体财物。
  “从作案手段来看主要是虚报冒领。比如在发放征地补偿、粮食补贴款、退耕还林补助款等款项时,虚造征地(占地)面积、户头,伪造发放表。”潘平凡说。
  他进一步解释,贪污犯罪案件多采取的是伪造征地补偿款发放表、增加被征地面积、虚报冒领征地补偿款,虚造户头、套取国家粮食补贴,或直接截留公款据为己有,或将国家专项资金截留归个人所用等手段;挪用公款犯罪案件则多采取挪用公款归个人、供他人从事营利活动等方式。
  王昕告诉记者,村级财务开支具有重要决策权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其他村委成员、会计、出纳等人,是涉农案件的高发人群。
  2011年,婺源县检察院查处思口镇长滩村委会鲍某等人贪污粮食直补资金一案和紫阳镇马家村委会马某等人贪污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一案,涉案人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民兵营长、报账员、村委委员等人员。
  “这两个村村委会的两委班子几乎全部落马,影响极为恶劣。”王昕说。
  他分析认为,一些基层组织的部分工作规章制度和程序存在较大漏洞,导致白条子入账、假票据入账、随意审批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对征地款的监督,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核查机制,使有关政策法规执行走样。
  婺源县检察院办案人员在查办案件时,还遇到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部分村委会财务账目管理混乱,账目中无法区分集体财产和代管的公共财产。在这种情况下,要分清村干部所侵吞挪用的哪些是政府划拨和社会捐助的款物、哪些是属于村集体的收益比较困难,导致检察机关在查处具体案件时,难以立案侦查。
  另外,“骗补”渎职犯罪所判实刑不多,大多数判为有罪且免予刑事处罚。
  从婺源县近6年来查办涉林渎职犯罪的情况可知,实刑判决的只有2人,且都是缓刑,其他15人均为免予刑事处罚。这种处罚无法起到威慑作用。
  记者手记
  通过采访多名基层检察官,记者最深的体会是,农村基层干部和与农村业务相关的国家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监管力量弱,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注重补贴项目的落实情况,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监管较少甚至没有。
  比如在婺源县人民检察院查办的几个案件中,尽管专项资金的拨付款都有名目,但管理人只有村干部自己,没有他人监督。那么,钱款的任意支取、随意挥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尽管渎职案件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贪污案件,但群众对渎职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深,且此类犯罪容易得到人们的宽容,因而对林业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举报少。
  在上述案件中,村干部的身影始终贯穿其中,而且窝案串案多,共同犯罪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亦说明,没有监管的权力容易失控。
  由此可见,村务公开、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非一句空话。
  2012年,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法院对蒋兴泰等5人贪污国家退耕还林补贴“窝案”作出判决:以贪污罪、行贿罪判处被告人蒋兴泰、游安富、秦小娟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判处被告人文华远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判处被告人田利平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在这起贪污国家退耕还林补贴“窝案”中,蒋兴泰、文华远分别担任梁平县兴隆镇天圣村支部书记、主任,协助镇政府从事退耕还林行政管理工作,丈量村退耕还林土地面积,协助县、镇林业部门自查、验收等;秦小娟、田利平分别系兴隆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工作人员,均从事退耕还林行政管理工作;游安富是农民,土地承包大户。
  2003年至2009年,蒋兴泰、游安富、秦小娟、文华远共谋虚报退耕还林面积1300余亩,骗取国家涉农补贴190余万元,其中,蒋兴泰贪污46万余元,游安富贪污83万余元,文华远贪污29万余元,秦小娟贪污30万余元。秦小娟、田利平利用职务便利为游安富、蒋兴泰、文华远等牟取不正当利益,田利平收受贿赂款4.3万元,秦小娟收受贿赂款0.9万元,二人滥用职权造成国家财产损失350余万元。
  近3年来,梁平县法院共受理这类案件6件,涉案人员15人。涉案人员中,从事涉农工作的镇乡干部4人、村干部7人、农民4人,涉案金额达240余万元,其中蒋兴泰等5人贪污国家退耕还林补贴“窝案”尤为典型,涉案人员最多,涉案金额最大,涉案刑罚最重。(记者廉颖婷通讯员张涛)
  原标题:部分惠农资金沦为“唐僧肉”虚报冒领截留私吞
  稿源: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钟江为、娄静&&
从蚊子大小的无人飞机到时装相机,中情...
第一名模林志玲出道至今,高EQ的形象加...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村委会虚造档案套取小麦直补资金18万 村委会会计被诉
作者:卢金增 张亮新闻来源:正义网
  正义网淄博6月11日电(记者卢金增 通讯员张亮)令人生疑的小麦直补档案引起检察官的注意,办案人员顺藤摸瓜,查明相关人员滥用国家政策套取小麦直补资金的案件真相。在小麦直补款的申报、复核工作中,村委会虚列农户信息申报套取直补资金,而镇政府在复核过程中,工作流于形式,疏于监管,18余万元惠农资金被虚报冒领。6月11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检察院依法对涉案的村委会会计以涉嫌贪污罪提起公诉。&
  小麦直补档案疑点重重,牵出职务犯罪线索&
  小麦直补是国家自2004年起出台的一项惠农政策,根据文件规定,小麦直补的申领发放应依次按照农户自报小麦种植面积、村委会核实、乡镇政府复核汇总、并经镇、村两级公示后上报给区农业局和财政局的程序进行,区财政局根据汇总上报的农户实际种植小麦亩数将小麦直补款直接发放到种麦农户名下的惠农一本通存折里。&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政策被村委会当成了解决村里日常开支的摇钱树,负责具体工作的会计更是来分一杯羹,把套取的部分直补资金直接装进了自己的腰包,镇政府作为上级监管复核单位,对套取小麦直补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家惠农政策被严重扭曲。&
  今年4月,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检察院反渎部门对小麦种植补贴开展了渎职犯罪专项清查活动,通过调阅乡镇各村小麦直补款发放档案,摸查小麦直补申领发放过程中存在的渎职犯罪线索。在摸查中,办案干警发现泉水村的小麦直补档案令人生疑:“奇怪!为什么这个村领到小麦直补款的人都是女的,而且这些人的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尾号都是一样的?”“大家看,这个村领直补款的人有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还有许多是十二、三岁的女娃娃,这些人基本没有能力种小麦啊。”“我的表姐就是这个村的,这个村的土地都是承包出去常年种蔬菜的,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人种植小麦。”“大家看,这个村登记的小麦种植亩数也有蹊跷,0.6亩、1.8亩、2.4亩,大的到了24亩和30亩,为什么这些亩数恰巧都是0.6的倍数呢?”&
  泉水村的小麦直补档案存在明显的疑点,这背后极有可能存在相关人员利用惠农政策套取小麦直补款的犯罪线索,审批监管环节极可能存有漏洞。为了进一步查明案情,办案人员经检察长同意后到泉水村实地走访,办案干警或在农户的家中,或在田间地头,以拉家常的方式向农户询问该村小麦直补资金发放的来龙去脉,经过走访调查,干警发现档案中的农户绝大部分根本没有种植小麦,并没有申报过小麦直补资金,更不曾办理过惠农一本通存折,也从未领到过小麦直补款。那么以农户种植小麦的名义申领下来的补贴资金究竟落入谁手,这些小麦直补的申报资料又是谁造的假,村委会和镇政府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审核呢?正当办案干警对这一发现进行分析时,接到了该辖区检察室主任的电话:“泉水村原村委会会计汪某到镇纪委办公室上交了两万块钱,也没作任何说明,放下钱转身就走了。”得知这一消息,办案干警敏锐的察觉到,这两万块钱很可能与小麦直补有牵连,而汪某就是整个案件线索的关键人物,遂果断决定传讯汪某。&
  村委会虚造档案套取直补资金,镇政府的监管复核流于形式&
  到案后的汪某很快如实供述了泉水村小麦直补造假的事实。自2008年起,该村村委会商量着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套取资金,以补贴村里的各项开支,于是就盯上了小麦直补这块“唐僧肉”,汪某正是泉水村申报小麦直补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他伪造60余名村民的身份证号办理了惠农一本通存折并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将本不符合补贴政策的村集体用地分摊到虚列的60余名农户名下,伪造农户种植小麦的相关资料并予以申报,泉水村以此手段套取国家惠农补贴,2008年至2011年,泉水村合计套取小麦直补款18万余元,这18万元大都用于村里的各项日常开支,其中3万余元,汪某趁村委换届之际据为己有,在得知检察机关正调查小麦直补的消息后内心惧怕,才匆忙将其中的2万元交到了镇纪委办公室。&
  在整个小麦直补造假申报过程中,泉水村村委会作为造假的始作俑者,自然不会对自己上报的假资料进行审核,而该村所在的镇政府作为小麦直补的复核单位,也没有严格进行复核,只是将泉水村的申报资料直接汇总上报,并不进行实地复核,两级公示也是形同虚设,所谓的公示仅仅是要求泉水村将打印好的补贴人员明细在办公室里拍个照,传到镇政府备案以防检查即可,更严重的是,镇政府在发现泉水村上报种麦亩数存在明显疑点的情况下,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下功夫去核实,听之任之,导致惠农补贴难以真正惠农,却成为泉水村村委会的摇钱树。&
  惠农政策岂容随意扭曲,相关人员难逃咎责&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惠农政策,但是对于虚报冒领、套取国家惠农资金的行为并没有相应的严厉处罚措施,村干部认为套取粮食直补资金轻而易举、唾手可得,惠农政策走到哪里,哪里的人都想分一杯羹,理所当然的把惠农政策当成了过路的唐僧,谁见了都要咬一口。而乡镇政府作为上一级监管单位,因为人员少、工作量大,在复核工作中不愿意下功夫,检查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更为吃“唐僧肉”这一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家惠农政策被严重扭曲。&
  自2008年起,四年的时间里泉水村套取国家粮食直补18余万元,由于该案的涉案时间跨度大、人员责任分散,损失后果未能达到渎职犯罪的立案标准,博山区人民检察院将村镇相关涉案人员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私自侵吞小麦直补款的汪某因涉嫌贪污罪被博山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此案正在审理过程中。
[责任编辑:刘帆]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京公网安备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正北方网 正北方网|内蒙古第一网 -- 内蒙古新闻一网打尽 -- 内蒙古第一个日点击超过1300万次的网络媒体
民办校长虚造2188名学生名单 骗助学金656万
&&编辑:池墨
  花10万元申报注册成立一家民办技工培训学校,成立当年就开始虚构学生生源的信息,三年下来共虚构了2188人的名单,骗得国家应补助学生的助学金656万余元,多供个人挥霍。7日,湖北英才学校原校长宋明波涉嫌诈骗罪在武汉中院受审。
  虚造学生名单表 诈骗国家助学金
  2007年,国家出台对培训技校贫困生的扶持政策。当年5月,宋明波投资10万元在武汉盘龙城申请成立湖北英才科技学校,获劳动保障部门批复。
  身为校长的宋明波到仙桃各乡镇中学,以招生为名收集到250名学生的身份资料,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他将这些学生虚假注册为本校5个班的学生,伪造助学金申请表后递交给省劳动厅培训处,迅速获得国家助学金75万元。此后两年,宋明波又如法炮制。两次用随州籍中学生的身份,虚报1938名本校学生名单,获得助学金581.4万元。
  指控称,宋明波担任校长期间,实际招生约5000人,但虚构2188名学生名单骗得国家助学金656.4万元。
  劳动保障厅抽查“英才”校长被抓
  今年2月,省劳动厅组织对国家助学金的落实调查,在“英才”科技学校随机抽查173名学生,发现他们都不是该校学生,更是从未收到国家助学金。“英才”科技学校诈骗一案爆发,3月8日,宋明波被拘,他交代,所骗取的656万余元,有200余万元用于个人投资建动漫学校亏损,另有100余万元被个人消费挥霍。
  该案办理时,宋明波退赃29.48万元。昨日庭审时,宋明波向法庭标榜自己的贡献,以求得从轻处罚,他说,“办校的目的之一是帮贫困生学到一技之长,以回报社会,我自己垫钱免费培训了700多个穷孩子”。
  但此说法未获公诉人认可。公诉人称其无视国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学生信息的方法骗取国家助学金,数额特别巨大,建议法庭对其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法院未当庭宣判此案。
?1.50?2.00
?14.30?21.00
?159.0?210.0
?41.00?45.00
?89.00?93.00
?79.90?85.00
?32.00?35.50
?58.00?68.00
?3.00?3.50
?34.00?35.00
?65.00?78.00
?82.0?98.0
| 将本文分享到:虚造姓名套取巨额青苗补偿费|潘某|陈某_凤凰资讯
虚造姓名套取巨额青苗补偿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原湘潭县国土资源局易俗河镇中心所国土员潘某在负责易俗河镇两个村民小组的青苗补偿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伙同时任易俗河镇水竹村会计许某、时任水竹村茶陵组会计郭某和时任水竹村孔家组组长罗某等人,虚造了89个青苗补偿款领取人姓名,分6次套取国家征拆资金966417元,后4人予以私分。其中,潘某分得赃款397000元,许某分得赃款292383元。被告人潘某还在负责拆迁补偿工作过程中,收受村民郭某等人贿赂的现金10900元。
原标题:虚造姓名套取巨额青苗补偿费本报10月9日讯(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李彦)国土员伙同村组干部采取伪造假名、冒用他人姓名等方法虚造青苗补偿登记表,套取国家征拆资金后私分。“十一”前夕,湘潭县人民法院依法对两起贪污案件作出公开宣判,1名国土员和5名村组干部分别被判处14年至5年不等有期徒刑。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原湘潭县国土资源局易俗河镇中心所国土员潘某在负责易俗河镇两个村民小组的青苗补偿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伙同时任易俗河镇水竹村会计许某、时任水竹村茶陵组会计郭某和时任水竹村孔家组组长罗某等人,虚造了89个青苗补偿款领取人姓名,分6次套取国家征拆资金966417元,后4人予以私分。其中,潘某分得赃款397000元,许某分得赃款292383元。被告人潘某还在负责拆迁补偿工作过程中,收受村民郭某等人贿赂的现金10900元。法院另案审理查明,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时任易俗河镇水竹村村支书的袁某和时任易俗河镇水竹村村主任的陈某,伙同村会计许某等人分5次虚造21个被补偿人姓名,领走青苗设施补偿费514168元后私分,并侵吞征拆补偿款利息共计41936元。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潘某犯贪污罪和受贿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万元;被告人许某、郭某、罗某、袁某、陈某均犯贪污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7年6个月至5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28210
播放数:134905
播放数:192836
播放数:150229
48小时点击排行您现在的位置: >>
>> 内容阅读
虚造农民花名册 骗取国家项目资金52万
来源:云南法制报&&&&作者:欧锡海&&&&标签:
20064100200642222271112200711200633373322
5920.91.083160.9200.70.24302214699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云南法制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云新网前审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述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