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坦克世界m4a3e8狂怒和M4a2(76)W,M4a1(76)W有什么区别

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坦克与M4A3 76W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坦克与M4A3 76W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M4A3换装了76MM坦克主炮,才可能在1.5KM内正面击穿德国的大多数坦克,坦克炮的口径是唯一的区别
76w装的是76MM长身管火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型坦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帖子主题:T34/85 vs 谢尔曼M4A3(76W)
共&16988&个阅读者&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T34/85 vs 谢尔曼M4A3(76W)
文章提交者:龙翔2008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对比一下这两种坦克,在大规模战争的背景下,哪种更优秀?火力:美制M1 76mm坦克炮 使用被帽穿甲弹可以在1000米外击穿89mm的匀质装甲,使用HVAP可以在同一距离上穿透133mm的装甲。俄式85 mm ZIS-53坦克炮,使用穿甲弹在1000米外穿深90mm。使用HVAP可以击穿118mm的均值装甲。美国在高速穿甲弹上优势明显,不过这要考虑到高速弹的准确度和威力稍差,以及俄式火炮在发
射榴弹支援步兵上的优势。双方火力在同一水平线上,美炮的火力稍稍占优。火控:M4A3E8的火控大幅增强,1X放大视角65度,5X放大时视角13度,明显比T34强,而且装备垂直稳定器。T34的火控相对简陋很多,而且瞄准精度比较差防护:M4A3(76W)炮塔正面厚度90毫米,侧面51毫米,车体首上64毫米47°。侧面38-51毫米,无倾斜T34/85炮塔正面厚度90毫米弧形,侧面76毫米20°,车体首上46毫米60°,侧面45毫米.防护基本在同一水平上,T34侧甲有一定优势。机动:发动机和单位功率上差距不大。但T34在最大速度,越野速度,行程,越壕爬坡过障等参数上占优。这可能是因为M4汽油机耗油量大。车体高大的缘故(?)其他:M4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二战第一,高大的车体相对豪华的设施保证了良好的舒适性,有利于乘员战斗力的保持。T34在可靠性上虽然也属优秀之列,但和M4还有差距。M4的悬挂系统性能优良。不仅行驶平稳,而且潜力大,JUMBO在不大改悬挂的情况下重量达到了重型坦克的水平。在战场上美国大兵可以毫无顾忌的往他们的M4上加焊钢板挂沙袋来提 高防护。反观T34,几种同底盘的变形车重量都在30吨出头。T44,T43都在35吨之下。貌似这个重量就是T34底盘的极限?安全性,T34的柴油发动机减少了燃烧的危险。但是从M4A3开始弹药采用水套防护,大大减小了殉爆的可能。可生产性:T34工时5000左右,M4A3工时不明,估计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回归开头的问题,在大规模消耗战的背景下,那种坦克更优秀?本文内容于
14:21:19 被龙翔2008编辑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T34/85 vs 谢尔曼M4A3(76W)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98221 工分:5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精彩回答 M4“谢尔曼”坦克主要有4个型号,M4A1、A2、A3从1941年末开始生产,M4A4从1942年初开始生产。从名字上看,M4A1至A4似乎是逐步改良的,其实不然,各型的主要区别就是发动机生产厂家的不同。其中M4A2为柴油机,其余各型为汽油机。M4A1为铸造车体,其余为焊接车体。M4A2主要用于出口和装备海军陆战队。T-34/76主要有5个型号,T-34/76M40从1940年末开始生产。1941年4月,装备F-34火炮的T-34/76M41(41年型,或称T-34/76A)投产。1942年初,苏联西部工业区东迁后立足未稳,为了保证坦克产量,简化型T-34/76M41/42(T-34/76B,42年早期型)投产。之后的T-34/76M42(T-34/76C,42年型)和T-34/76M43(T-34/76D,43年型)质量有所恢复。1. 火力:M4装备M3型75毫米L/40主炮一门,在1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85毫米装甲,在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78毫米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70毫米装甲,1000米以上基本没有威力。T-34/76装备F-34型76.2毫米L/41主炮一门,在1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88毫米装甲,在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77毫米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68毫米装甲,1000米以上同样没有威力,而且没有准性。注:以上所说的装甲厚度,已经折算到0度倾角。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在穿甲能力上,M4和T-34/76不分伯仲。M4装备了高低稳定器(实战中单向稳定器的作用不大,二战坦克还不能在运动中瞄准),且炮塔转速较快,而T-34/76的双人炮塔使得车长兼装填手压力过大。其实从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的坦克对战战例分析,不管是M4还是T-34/76都只能对付德国的III号坦克,以及早期的IV号坦克。在IV号坦克换装长管火炮,并加强防护之后,M4和T-34/76就不容易对付IV号了。更不用说虎式和豹式,虎式坦克可以在1500米外打穿M4和T-34/76的正面装甲,但是M4和T-34/76必须在100米的距离上才能打穿虎式的侧装甲。可以得出结论:M4在火力上稍优于T-34/76,但优势不大。2. 防护:M4谢尔曼坦克正面装甲厚51毫米,有56度倾角(相当于65毫米)。侧面则是38毫米垂直装甲。炮塔正面装甲厚76.2毫米。T-34/76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但是正面装甲有32度的倾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倾角一直延伸到炮塔。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无论怎么比较,M4的装甲都远逊于T-34/76。加之谢尔曼坦克大多装备汽油发动机,而且非常容易起火爆炸,这个弊病使其获得了“朗森打火机”的绰号。而且M4的车身非常高,达到2.74米,后来的改进型达到3.2米,简直就是招摇过市,非常容易被击中。加之其薄弱的装甲,所以曾经有豹式坦克一炮贯穿两辆谢尔曼坦克的战例,也有炮弹穿透房屋砖墙击毁谢尔曼坦克的战例。所以,结论是:T-34/76的防护能力远远超过M4。3. 机动性:M4的最高公路/越野速度为38至42千米/时,最大公路/越野行程160千米。爬坡度为31度,过墙高度为0.61米,越壕宽度为2.3米,涉水深度为0.91米。T-34/76的最高公路速度为54千米/时,最大越野速度为40千米/时,最大公路行程448千米,最大越野行程380千米。爬坡度为35度,过墙高度为0.73-0.85米,越壕宽度为2.5-3米,涉水深度为1.1-1.4米。无论速度还是行程,T-34/76都超过M4。通过性方面,30-31吨的M4显然比不过26-28吨的,装有宽履带的T-34/76。所以结论是:T-34/76的机动性大大优于M-4。4. 产量:M4谢尔曼坦克生产工艺简单,导致产量惊人,在二战中一共生产了49000多辆。T-34系列坦克极易生产,日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拥有各型T-34坦克1225辆;到1942年底,T-34的生产数量已经达到24700辆。从1940年到1945年,苏联一共生产了53000辆T-34(包括改进型T-34/85)。所以说,在产量上,M4和T-34/76差不多,都易于生产,靠数量取胜。综合比较,T-34/76的性能要超过M4。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617136 工分:51
左箭头-小图标
t34.生产简单,虽略显粗糙但数量决定一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thomasronsu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5楼的发言:......
请教一下,t54/55的射击命中率和同代的西方坦克有多大差距。貌似我看到有材料称苏联坦克直到T64才开始用合像式瞄准镜。而朝鲜战争中M4A3E8对T34在首发命中率上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代这个问题是最难说清楚的。当T-54开始量产时美国人相对的坦克是M26和M4A3E8。此时大家半斤八两,测距仪还没用上先进的光电产品(百人队长使用测距机枪),弹道计算机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通常的交火距离双方命中率上可以看作差不多,战术优势更重要。另外车体高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当时由于测距仪性能实在不怎么样,坦克炮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射击2米高度的目标在多大距离上不需要调整表尺,这个性能考验的实际就是炮口初速。苏联坦克的低矮外型除了方便隐蔽外,由于前向截面小而低,这样在对射中就占了不少便宜,反之美系坦克一贯的高大设计就比较吃亏,对M4这样的目标,在700米内T-54需要快速射击时是可以不测距的。
M48刚装备时对T-54有火控优势,主要是测距仪方面,此时静对静射击命中率M48更高。但是从T-54b开始就装备了火炮双向稳定器,而美方具备同样性能已经到了M60时期,这样苏方就具备了有限的动对静射击能力,在当时还流行的急停射击时命中率明显比西方更高,当然这个命中率在双向稳定+弹道计算机的组合面前就很可悲了。这时起两方就体现出了明显的设计方向差别。T-62惟独在火控上比M48和M60有差距,但是火炮双向稳定器使它在缠斗中具有优势,实际交火就要看双方的战术运用了。M60的弹道计算机后来加入计算目标运动轨迹功能,针对性很强。强调火控设备的性能优势和作用是西方宣传的惯用手段,毕竟他们在这方面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决定性的,某些环境下其实有跟没有一个样,有点找心理安慰的意思,毕竟T-62的火炮优势非常惊人,按美国人自己的测试,1000米距离,M60A1有79%的概率被一炮洞穿前装甲,500米距离是98%。
不过如果说苏方没感觉到压力也并不是。实际上T-62是个过度性产品(下塔吉尔的产品总是扮演这种角色),T-64的研制还没完成,而西方的M48(几年后加上M60)已经服役。在苏联,T-64才是“二代”,替换T-55的,当然它已经符合西方三代的标准了。T-64和T-62实际上下设计任务的时间差不多,T-62还要晚一些。
在1973年,应注意的是,以色列军队手中的肖特坦克是基于MK3和MK5两个型号的改进产品,而并不是英国人自己装备的先进型号,其火控系统与T-54/55(大部分T-54改进了双向稳定器)相比性能差异不大,比如就没装备夜视设备,而英国人的百人队长60年代就换装了。可以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双方使用的都是过时货色。叙利亚方面的T-62估计是早期型没弹道计算机的,有资料说早在T-64样车问世不久苏军就为T-62和T-54/55安装弹道计算机了(这很正常),但是在有正式改进型号上那是1983年的T-62M,叙利亚应该还没这个能力改进。而以色列方面,继续保持了“拣破烂”角色,其主力装备比之西方足足有10年的技术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将M60当至宝的原因——他们确实该乞求G-O-D,要是把1971年就下线了的T-72放到73年的中东,那就是彻底的屠杀行为,更别提总算搞定可靠性问题,70年开始量产的T-64A了。在戈兰高地的实战环境下,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如果算上维修后投入战斗的坦克,双方战损比是不到1比2,考虑到以色列方面的防御态势和其装甲兵的高素质,很难说肖特坦克的性能就比叙利亚人的坦克好到哪里去。
受教了不错的技术帖啊。不过话说在性能相同的装备面前,人的因素对战局的影响变得重要了。这里所说的人的因素只是规范化和科学化训练和作战,个人勇武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就战后局部战争中王牌部队不少见,但王牌军人却很少正是这个原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homasronsu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5楼的发言:......
请教一下,t54/55的射击命中率和同代的西方坦克有多大差距。貌似我看到有材料称苏联坦克直到T64才开始用合像式瞄准镜。而朝鲜战争中M4A3E8对T34在首发命中率上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代这个问题是最难说清楚的。当T-54开始量产时美国人相对的坦克是M26和M4A3E8。此时大家半斤八两,测距仪还没用上先进的光电产品(百人队长使用测距机枪),弹道计算机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通常的交火距离双方命中率上可以看作差不多,战术优势更重要。另外车体高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当时由于测距仪性能实在不怎么样,坦克炮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射击2米高度的目标在多大距离上不需要调整表尺,这个性能考验的实际就是炮口初速。苏联坦克的低矮外型除了方便隐蔽外,由于前向截面小而低,这样在对射中就占了不少便宜,反之美系坦克一贯的高大设计就比较吃亏,对M4这样的目标,在700米内T-54需要快速射击时是可以不测距的。
M48刚装备时对T-54有火控优势,主要是测距仪方面,此时静对静射击命中率M48更高。但是从T-54b开始就装备了火炮双向稳定器,而美方具备同样性能已经到了M60时期,这样苏方就具备了有限的动对静射击能力,在当时还流行的急停射击时命中率明显比西方更高,当然这个命中率在双向稳定+弹道计算机的组合面前就很可悲了。这时起两方就体现出了明显的设计方向差别。T-62惟独在火控上比M48和M60有差距,但是火炮双向稳定器使它在缠斗中具有优势,实际交火就要看双方的战术运用了。M60的弹道计算机后来加入计算目标运动轨迹功能,针对性很强。强调火控设备的性能优势和作用是西方宣传的惯用手段,毕竟他们在这方面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决定性的,某些环境下其实有跟没有一个样,有点找心理安慰的意思,毕竟T-62的火炮优势非常惊人,按美国人自己的测试,1000米距离,M60A1有79%的概率被一炮洞穿前装甲,500米距离是98%。
不过如果说苏方没感觉到压力也并不是。实际上T-62是个过度性产品(下塔吉尔的产品总是扮演这种角色),T-64的研制还没完成,而西方的M48(几年后加上M60)已经服役。在苏联,T-64才是“二代”,替换T-55的,当然它已经符合西方三代的标准了。T-64和T-62实际上下设计任务的时间差不多,T-62还要晚一些。
在1973年,应注意的是,以色列军队手中的肖特坦克是基于MK3和MK5两个型号的改进产品,而并不是英国人自己装备的先进型号,其火控系统与T-54/55(大部分T-54改进了双向稳定器)相比性能差异不大,比如就没装备夜视设备,而英国人的百人队长60年代就换装了。可以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双方使用的都是过时货色。叙利亚方面的T-62估计是早期型没弹道计算机的,有资料说早在T-64样车问世不久苏军就为T-62和T-54/55安装弹道计算机了(这很正常),但是在有正式改进型号上那是1983年的T-62M,叙利亚应该还没这个能力改进。而以色列方面,继续保持了“拣破烂”角色,其主力装备比之西方足足有10年的技术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将M60当至宝的原因——他们确实该乞求G-O-D,要是把1971年就下线了的T-72放到73年的中东,那就是彻底的屠杀行为,更别提总算搞定可靠性问题,70年开始量产的T-64A了。在戈兰高地的实战环境下,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如果算上维修后投入战斗的坦克,双方战损比是不到1比2,考虑到以色列方面的防御态势和其装甲兵的高素质,很难说肖特坦克的性能就比叙利亚人的坦克好到哪里去。受教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2510 工分:5919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thomasronsu
在第2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
戈兰高地战斗中以色列的防线其实已经失守了,在叙利亚主攻的南线以色列188装甲旅已经崩溃,叙利亚装甲部队开始长驱直入。只是在起辅助进攻作用的北线双方激战。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并没有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其前沿防线是由一列步兵防御的防御支撑点构成的,它们起到前沿警戒的作用。除此外以色列就没有什么说得上坚固工事的了,以色列装甲兵往往被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斗。
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处境极为艰苦,叙军的提前进攻完全在以色列总参谋部意料之外,188旅终究顶不住主力攻击被击溃,此后各车以单车或小组方式游击。北线由于地形对防御极为有利,叙军多次进攻均失败,但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发现百人队长性能上落后于T-62(唯一有点安慰的是主炮和火控系统),幸好以色列官兵训练有素,战术得当,战斗意志坚定才顶住了攻击。为了有效引导坦克火力,以色列的所有车长都探出车身观察以弥补与T-62在观瞄设备方面的差距(T-62甚至装备了红外射灯,具备夜视能力),我没记错的话该战以色列两个旅车长阵亡率超过80%。战斗中根本不存在所谓苏式坦克火炮仰角的劣势,因为T-62具备夜视优势,叙利亚军队注重趁暗夜发动攻击,大部分战斗发生在700米之内,甚至200-300米内的混战,当然此时也不存在温度影响——沙漠夜间凉爽甚至可以说寒冷。对苏军坦克仰角高影响复杂地形战斗,其实不能体现在坦克对决中,因为坦克的俯角永远比对方的仰角小。以色列的胜利缘自装甲兵超过叙利亚装甲兵数倍的素质。比如战斗意志,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总是悍不畏死的坚持战斗;但叙利亚装甲兵却不同,南线他们集合在一起时可以完全无视以色列坦克的游击向前冲,在北线团、营规模战斗中,当遭到损失时,却往往丧失斗志回撤,白白放过突破防线的机会,这与苏军有极大差距。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技术也明显比叙利亚装甲兵高,他们的炮打得更准——其实百人队长和T-62、T-54/55的射击命中率差距很小。
战后总结戈兰高地战斗有句名言,“这是士兵的胜利”。
请教一下,t54/55的射击命中率和同代的西方坦克有多大差距。貌似我看到有材料称苏联坦克直到T64才开始用合像式瞄准镜。而朝鲜战争中M4A3E8对T34在首发命中率上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代这个问题是最难说清楚的。当T-54开始量产时美国人相对的坦克是M26和M4A3E8。此时大家半斤八两,测距仪还没用上先进的光电产品(百人队长使用测距机枪),弹道计算机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通常的交火距离双方命中率上可以看作差不多,战术优势更重要。另外车体高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当时由于测距仪性能实在不怎么样,坦克炮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射击2米高度的目标在多大距离上不需要调整表尺,这个性能考验的实际就是炮口初速。苏联坦克的低矮外型除了方便隐蔽外,由于前向截面小而低,这样在对射中就占了不少便宜,反之美系坦克一贯的高大设计就比较吃亏,对M4这样的目标,在700米内T-54需要快速射击时是可以不测距的。M48刚装备时对T-54有火控优势,主要是测距仪方面,此时静对静射击命中率M48更高。但是从T-54b开始就装备了火炮双向稳定器,而美方具备同样性能已经到了M60时期,这样苏方就具备了有限的动对静射击能力,在当时还流行的急停射击时命中率明显比西方更高,当然这个命中率在双向稳定+弹道计算机的组合面前就很可悲了。这时起两方就体现出了明显的设计方向差别。T-62惟独在火控上比M48和M60有差距,但是火炮双向稳定器使它在缠斗中具有优势,实际交火就要看双方的战术运用了。M60的弹道计算机后来加入计算目标运动轨迹功能,针对性很强。强调火控设备的性能优势和作用是西方宣传的惯用手段,毕竟他们在这方面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决定性的,某些环境下其实有跟没有一个样,有点找心理安慰的意思,毕竟T-62的火炮优势非常惊人,按美国人自己的测试,1000米距离,M60A1有79%的概率被一炮洞穿前装甲,500米距离是98%。不过如果说苏方没感觉到压力也并不是。实际上T-62是个过度性产品(下塔吉尔的产品总是扮演这种角色),T-64的研制还没完成,而西方的M48(几年后加上M60)已经服役。在苏联,T-64才是“二代”,替换T-55的,当然它已经符合西方三代的标准了。T-64和T-62实际上下设计任务的时间差不多,T-62还要晚一些。在1973年,应注意的是,以色列军队手中的肖特坦克是基于MK3和MK5两个型号的改进产品,而并不是英国人自己装备的先进型号,其火控系统与T-54/55(大部分T-54改进了双向稳定器)相比性能差异不大,比如就没装备夜视设备,而英国人的百人队长60年代就换装了。可以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双方使用的都是过时货色。叙利亚方面的T-62估计是早期型没弹道计算机的,有资料说早在T-64样车问世不久苏军就为T-62和T-54/55安装弹道计算机了(这很正常),但是在有正式改进型号上那是1983年的T-62M,叙利亚应该还没这个能力改进。而以色列方面,继续保持了“拣破烂”角色,其主力装备比之西方足足有10年的技术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将M60当至宝的原因——他们确实该乞求G-O-D,要是把1971年就下线了的T-72放到73年的中东,那就是彻底的屠杀行为,更别提总算搞定可靠性问题,70年开始量产的T-64A了。在戈兰高地的实战环境下,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如果算上维修后投入战斗的坦克,双方战损比是不到1比2,考虑到以色列方面的防御态势和其装甲兵的高素质,很难说肖特坦克的性能就比叙利亚人的坦克好到哪里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
在第4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9楼的发言:......
巴列夫防线是典型的前轻后重的兵力搭配。第一线的运河堡垒防守人数不超过1000人,而堡垒后面部署大量装甲单位。以色列没指望靠运河堡垒挡住埃军,而是靠防线后方的装甲旅在第一时间发动反冲击。结果这个预想中能够逆推埃军的装甲反冲击直接踢到了铁板上。
说这么些实际就一个意思,打破巴列夫防线最大功劳不是炮兵,而是英国水泵和苏联反坦克导弹,还有萨姆6.没有火炮和装甲部队掩护,水泵和反坦克导弹能生存多久?现代化战争最重要的就是诸兵种协同,您这么厚此薄彼可有失公允。
正相反,埃及第一波突破的全是步兵。直到步兵占领了桥头堡加好了桥,装甲兵才度过运河。而且炮兵对运河堡垒的摧毁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以军的堡垒都是按着能防御1000磅炸弹的标准造的。步兵渡河后直到当天夜里才拿下第一个堡垒。当然过了运河之后,没了装甲兵炮兵纯靠步兵肯定玩不转,不过咱说的是是第一时间的突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43768 工分:424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
在第3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7楼的发言:......
没有制空权就部署不了大规模的炮群。而且为了突破巴列夫防线,埃及也进行了中东战争中最大规模的炮火准备。所以巴列夫防线也被轻松突破了。埃及军队以伤亡208人的代价就摧毁了以色列2个旅防守的巴列夫防线。
巴列夫防线是典型的前轻后重的兵力搭配。第一线的运河堡垒防守人数不超过1000人,而堡垒后面部署大量装甲单位。以色列没指望靠运河堡垒挡住埃军,而是靠防线后方的装甲旅在第一时间发动反冲击。结果这个预想中能够逆推埃军的装甲反冲击直接踢到了铁板上。
说这么些实际就一个意思,打破巴列夫防线最大功劳不是炮兵,而是英国水泵和苏联反坦克导弹,还有萨姆6.没有火炮和装甲部队掩护,水泵和反坦克导弹能生存多久?现代化战争最重要的就是诸兵种协同,您这么厚此薄彼可有失公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
在第3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7楼的发言:......
没有制空权就部署不了大规模的炮群。而且为了突破巴列夫防线,埃及也进行了中东战争中最大规模的炮火准备。所以巴列夫防线也被轻松突破了。埃及军队以伤亡208人的代价就摧毁了以色列2个旅防守的巴列夫防线。
巴列夫防线是典型的前轻后重的兵力搭配。第一线的运河堡垒防守人数不超过1000人,而堡垒后面部署大量装甲单位。以色列没指望靠运河堡垒挡住埃军,而是靠防线后方的装甲旅在第一时间发动反冲击。结果这个预想中能够逆推埃军的装甲反冲击直接踢到了铁板上。说这么些实际就一个意思,打破巴列夫防线最大功劳不是炮兵,而是英国水泵和苏联反坦克导弹,还有萨姆6.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43768 工分:424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不过以色列也就是面对阿拉伯人的装甲集群获得了胜利,原因也很简单,苏军的炮坦协同,阿拉伯人可无法学会,想象一下,苏军可怕的大纵深装甲集群突击是在大量的火炮集群支援下的装甲洪流,这种战术也只有苏军能够实现。
没有制空权就部署不了大规模的炮群。而且为了突破巴列夫防线,埃及也进行了中东战争中最大规模的炮火准备。所以巴列夫防线也被轻松突破了。埃及军队以伤亡208人的代价就摧毁了以色列2个旅防守的巴列夫防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不过以色列也就是面对阿拉伯人的装甲集群获得了胜利,原因也很简单,苏军的炮坦协同,阿拉伯人可无法学会,想象一下,苏军可怕的大纵深装甲集群突击是在大量的火炮集群支援下的装甲洪流,这种战术也只有苏军能够实现。
没有制空权就部署不了大规模的炮群。而且为了突破巴列夫防线,埃及也进行了中东战争中最大规模的炮火准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峡谷的风
在第34楼的发言:
这样比较是不公平的。T-34-85是1944年就装备部队的,而"大馒头"M4A3是在二战后才装备部队的,大规模使用是在朝鲜战争。两者时间上差了不少。
二战中,美军大量使用的是短炮管的M4,打德国的3号坦克和4号早期型坦克没问题,遇到虎式就啃不动了。美军那是还没有大馒头,解决的办法有三个:第一,航空火力,每支部队头上保持4-8架P-47或台风式战斗机,遇上虎式就呼叫战斗机炸。第二,配备M-10或M-36坦克歼击车,他们的76毫米或90毫米炮能打穿虎式的装甲。第三,每个装甲排都装备一辆......T-34-85是1944年就装备部队的,而"大馒头"M4A3是在二战后才装备部队的,大规模使用是在朝鲜战争------你搞错了吧。M4A3(76w)在44年就开始装备美军了第三,每个装甲排都装备一辆萤火虫坦克(装备76.2高速炮,绰号:山鸡)-------美帝啥时候装备过英国佬的萤火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homasronsu
在第2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
戈兰高地战斗中以色列的防线其实已经失守了,在叙利亚主攻的南线以色列188装甲旅已经崩溃,叙利亚装甲部队开始长驱直入。只是在起辅助进攻作用的北线双方激战。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并没有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其前沿防线是由一列步兵防御的防御支撑点构成的,它们起到前沿警戒的作用。除此外以色列就没有什么说得上坚固工事的了,以色列装甲兵往往被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斗。
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处境极为艰苦,叙军的提前进攻完全在以色列总参谋部意料之外,188旅终究顶不住主力攻击被击溃,此后各车以单车或小组方式游击。北线由于地形对防御极为有利,叙军多次进攻均失败,但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发现百人队长性能上落后于T-62(唯一有点安慰的是主炮和火控系统),幸好以色列官兵训练有素,战术得当,战斗意志坚定才顶住了攻击。为了有效引导坦克火力,以色列的所有车长都探出车身观察以弥补与T-62在观瞄设备方面的差距(T-62甚至装备了红外射灯,具备夜视能力),我没记错的话该战以色列两个旅车长阵亡率超过80%。战斗中根本不存在所谓苏式坦克火炮仰角的劣势,因为T-62具备夜视优势,叙利亚军队注重趁暗夜发动攻击,大部分战斗发生在700米之内,甚至200-300米内的混战,当然此时也不存在温度影响——沙漠夜间凉爽甚至可以说寒冷。对苏军坦克仰角高影响复杂地形战斗,其实不能体现在坦克对决中,因为坦克的俯角永远比对方的仰角小。以色列的胜利缘自装甲兵超过叙利亚装甲兵数倍的素质。比如战斗意志,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总是悍不畏死的坚持战斗;但叙利亚装甲兵却不同,南线他们集合在一起时可以完全无视以色列坦克的游击向前冲,在北线团、营规模战斗中,当遭到损失时,却往往丧失斗志回撤,白白放过突破防线的机会,这与苏军有极大差距。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技术也明显比叙利亚装甲兵高,他们的炮打得更准——其实百人队长和T-62、T-54/55的射击命中率差距很小。
战后总结戈兰高地战斗有句名言,“这是士兵的胜利”。请教一下,t54/55的射击命中率和同代的西方坦克有多大差距。貌似我看到有材料称苏联坦克直到T64才开始用合像式瞄准镜。而朝鲜战争中M4A3E8对T34在首发命中率上有一定的优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2624 工分:289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这样比较是不公平的。T-34-85是1944年就装备部队的,而"大馒头"M4A3是在二战后才装备部队的,大规模使用是在朝鲜战争。两者时间上差了不少。二战中,美军大量使用的是短炮管的M4,打德国的3号坦克和4号早期型坦克没问题,遇到虎式就啃不动了。美军那是还没有大馒头,解决的办法有三个:第一,航空火力,每支部队头上保持4-8架P-47或台风式战斗机,遇上虎式就呼叫战斗机炸。第二,配备M-10或M-36坦克歼击车,他们的76毫米或90毫米炮能打穿虎式的装甲。第三,每个装甲排都装备一辆萤火虫坦克(装备76.2高速炮,绰号:山鸡),遇上虎式,其他4辆M4冲上去,牵制虎式,那辆萤火虫开炮打老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12 头衔:铁血联盟作者 工分:635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音
在第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aobao_821021
在第29楼的发言:机动:发动机和单位功率上差距不大。但T34在最大速度,越野速度,行程,越壕爬坡过障等参数上占优。这可能是因为M4汽油机耗油量大。车体高大的缘故(?)
谢尔曼用的是“星型”航空发动机(美国是航空强国,发动机制造当然也是强项之一),T34的发动机缸数和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油耗当然差N倍。(这坦克外哈就叫“打火机”,一碰就着)
支援苏联的谢尔曼都是柴油版的。苏军评价是谢尔曼维护方便,耐用。而且公路机动优于T34,因为履带是挂胶的。但是冬季和泥泞地区容易打滑和下限,不如T34。记得以前有一篇苏联坦克兵得回忆中说他们觉得谢尔曼很舒服,但战斗时还是喜欢T34。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22286 工分:71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东风狂
在第31楼的发言:T34是打火机?无知不是你的错,不懂乱喷就是你的不对了&以下是引用baobao_821021
在第29楼的发言:机动:发动机和单位功率上差距不大。但T34在最大速度,越野速度,行程,越壕爬坡过障等参数上占优。这可能是因为M4汽油机耗油量大。车体高大的缘故(?)
谢尔曼用的是“星型”航空发动机(美国是航空强国,发动机制造当然也是强项之一),T34的发动机缸数和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油耗当然差N倍。(这坦克外哈就叫“打火机”,一碰就着)
你语法没学好,这句话的主语是谢尔曼,所以括号里的“打火机”指的是谢尔曼。无知不是你的错,不懂乱喷就是你的不对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3641 工分:6846
左箭头-小图标
T34是打火机?无知不是你的错,不懂乱喷就是你的不对了&以下是引用baobao_821021
在第29楼的发言:机动:发动机和单位功率上差距不大。但T34在最大速度,越野速度,行程,越壕爬坡过障等参数上占优。这可能是因为M4汽油机耗油量大。车体高大的缘故(?)
谢尔曼用的是“星型”航空发动机(美国是航空强国,发动机制造当然也是强项之一),T34的发动机缸数和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油耗当然差N倍。(这坦克外哈就叫“打火机”,一碰就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98778 工分:1172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baobao_821021
在第29楼的发言:机动:发动机和单位功率上差距不大。但T34在最大速度,越野速度,行程,越壕爬坡过障等参数上占优。这可能是因为M4汽油机耗油量大。车体高大的缘故(?)
谢尔曼用的是“星型”航空发动机(美国是航空强国,发动机制造当然也是强项之一),T34的发动机缸数和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油耗当然差N倍。(这坦克外哈就叫“打火机”,一碰就着)支援苏联的谢尔曼都是柴油版的。苏军评价是谢尔曼维护方便,耐用。而且公路机动优于T34,因为履带是挂胶的。但是冬季和泥泞地区容易打滑和下限,不如T34。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83770 工分:11341
左箭头-小图标
机动:发动机和单位功率上差距不大。但T34在最大速度,越野速度,行程,越壕爬坡过障等参数上占优。这可能是因为M4汽油机耗油量大。车体高大的缘故(?)谢尔曼用的是“星型”航空发动机(美国是航空强国,发动机制造当然也是强项之一),T34的发动机缸数和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油耗当然差N倍。(这坦克外哈就叫“打火机”,一碰就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35138 工分:167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homasronsu
在第2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
戈兰高地战斗中以色列的防线其实已经失守了,在叙利亚主攻的南线以色列188装甲旅已经崩溃,叙利亚装甲部队开始长驱直入。只是在起辅助进攻作用的北线双方激战。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并没有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其前沿防线是由一列步兵防御的防御支撑点构成的,它们起到前沿警戒的作用。除此外以色列就没有什么说得上坚固工事的了,以色列装甲兵往往被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斗。
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处境极为艰苦,叙军的提前进攻完全在以色列总参谋部意料之外,188旅终究顶不住主力攻击被击溃,此后各车以单车或小组方式游击。北线由于地形对防御极为有利,叙军多次进攻均失败,但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发现百人队长性能上落后于T-62(唯一有点安慰的是主炮和火控系统),幸好以色列官兵训练有素,战术得当,战斗意志坚定才顶住了攻击。为了有效引导坦克火力,以色列的所有车长都探出车身观察以弥补与T-62在观瞄设备方面的差距(T-62甚至装备了红外射灯,具备夜视能力),我没记错的话该战以色列两个旅车长阵亡率超过80%。战斗中根本不存在所谓苏式坦克火炮仰角的劣势,因为T-62具备夜视优势,叙利亚军队注重趁暗夜发动攻击,大部分战斗发生在700米之内,甚至200-300米内的混战,当然此时也不存在温度影响——沙漠夜间凉爽甚至可以说寒冷。对苏军坦克仰角高影响复杂地形战斗,其实不能体现在坦克对决中,因为坦克的俯角永远比对方的仰角小。以色列的胜利缘自装甲兵超过叙利亚装甲兵数倍的素质。比如战斗意志,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总是悍不畏死的坚持战斗;但叙利亚装甲兵却不同,南线他们集合在一起时可以完全无视以色列坦克的游击向前冲,在北线团、营规模战斗中,当遭到损失时,却往往丧失斗志回撤,白白放过突破防线的机会,这与苏军有极大差距。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技术也明显比叙利亚装甲兵高,他们的炮打得更准——其实百人队长和T-62、T-54/55的射击命中率差距很小。
战后总结戈兰高地战斗有句名言,“这是士兵的胜利”。有坦克都做不成迂回,阿拉伯世界的战场就是过家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3638 工分:21057
左箭头-小图标
车体高度,装甲外形,行驶速度,你算了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59417 工分:592
左箭头-小图标
拉出来打一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70716 工分:10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homasronsu
在第2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
戈兰高地战斗中以色列的防线其实已经失守了,在叙利亚主攻的南线以色列188装甲旅已经崩溃,叙利亚装甲部队开始长驱直入。只是在起辅助进攻作用的北线双方激战。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并没有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其前沿防线是由一列步兵防御的防御支撑点构成的,它们起到前沿警戒的作用。除此外以色列就没有什么说得上坚固工事的了,以色列装甲兵往往被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斗。
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处境极为艰苦,叙军的提前进攻完全在以色列总参谋部意料之外,188旅终究顶不住主力攻击被击溃,此后各车以单车或小组方式游击。北线由于地形对防御极为有利,叙军多次进攻均失败,但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发现百人队长性能上落后于T-62(唯一有点安慰的是主炮和火控系统),幸好以色列官兵训练有素,战术得当,战斗意志坚定才顶住了攻击。为了有效引导坦克火力,以色列的所有车长都探出车身观察以弥补与T-62在观瞄设备方面的差距(T-62甚至装备了红外射灯,具备夜视能力),我没记错的话该战以色列两个旅车长阵亡率超过80%。战斗中根本不存在所谓苏式坦克火炮仰角的劣势,因为T-62具备夜视优势,叙利亚军队注重趁暗夜发动攻击,大部分战斗发生在700米之内,甚至200-300米内的混战,当然此时也不存在温度影响——沙漠夜间凉爽甚至可以说寒冷。对苏军坦克仰角高影响复杂地形战斗,其实不能体现在坦克对决中,因为坦克的俯角永远比对方的仰角小。以色列的胜利缘自装甲兵超过叙利亚装甲兵数倍的素质。比如战斗意志,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总是悍不畏死的坚持战斗;但叙利亚装甲兵却不同,南线他们集合在一起时可以完全无视以色列坦克的游击向前冲,在北线团、营规模战斗中,当遭到损失时,却往往丧失斗志回撤,白白放过突破防线的机会,这与苏军有极大差距。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技术也明显比叙利亚装甲兵高,他们的炮打得更准——其实百人队长和T-62、T-54/55的射击命中率差距很小。
战后总结戈兰高地战斗有句名言,“这是士兵的胜利”。受教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8829 工分:7766
左箭头-小图标
t34的弹药架打中及其容易爆炸,比M4还不安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2510 工分:5919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zywafdyh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8楼的发言:......
所以说谢尔曼的底盘潜力远远强于T34。美国有能力在谢尔曼底盘基础上改出一种威力接近黑豹的型号出来。
不过以色列装105mm的谢尔曼不能发射穿甲弹,只能用破甲弹和榴弹。
不过以色列还是用这种谢尔曼和T62互抽,还赢了····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戈兰高地战斗中以色列的防线其实已经失守了,在叙利亚主攻的南线以色列188装甲旅已经崩溃,叙利亚装甲部队开始长驱直入。只是在起辅助进攻作用的北线双方激战。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并没有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其前沿防线是由一列步兵防御的防御支撑点构成的,它们起到前沿警戒的作用。除此外以色列就没有什么说得上坚固工事的了,以色列装甲兵往往被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斗。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处境极为艰苦,叙军的提前进攻完全在以色列总参谋部意料之外,188旅终究顶不住主力攻击被击溃,此后各车以单车或小组方式游击。北线由于地形对防御极为有利,叙军多次进攻均失败,但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发现百人队长性能上落后于T-62(唯一有点安慰的是主炮和火控系统),幸好以色列官兵训练有素,战术得当,战斗意志坚定才顶住了攻击。为了有效引导坦克火力,以色列的所有车长都探出车身观察以弥补与T-62在观瞄设备方面的差距(T-62甚至装备了红外射灯,具备夜视能力),我没记错的话该战以色列两个旅车长阵亡率超过80%。战斗中根本不存在所谓苏式坦克火炮仰角的劣势,因为T-62具备夜视优势,叙利亚军队注重趁暗夜发动攻击,大部分战斗发生在700米之内,甚至200-300米内的混战,当然此时也不存在温度影响——沙漠夜间凉爽甚至可以说寒冷。对苏军坦克仰角高影响复杂地形战斗,其实不能体现在坦克对决中,因为坦克的俯角永远比对方的仰角小。以色列的胜利缘自装甲兵超过叙利亚装甲兵数倍的素质。比如战斗意志,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总是悍不畏死的坚持战斗;但叙利亚装甲兵却不同,南线他们集合在一起时可以完全无视以色列坦克的游击向前冲,在北线团、营规模战斗中,当遭到损失时,却往往丧失斗志回撤,白白放过突破防线的机会,这与苏军有极大差距。在战斗中以色列装甲兵技术也明显比叙利亚装甲兵高,他们的炮打得更准——其实百人队长和T-62、T-54/55的射击命中率差距很小。战后总结戈兰高地战斗有句名言,“这是士兵的胜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3964 工分:8424
左箭头-小图标
m4外号叫打火机的!!没有可比性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43768 工分:424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zywafdyh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8楼的发言:......
所以说谢尔曼的底盘潜力远远强于T34。美国有能力在谢尔曼底盘基础上改出一种威力接近黑豹的型号出来。
不过以色列装105mm的谢尔曼不能发射穿甲弹,只能用破甲弹和榴弹。
不过以色列还是用这种谢尔曼和T62互抽,还赢了····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不过以色列也就是面对阿拉伯人的装甲集群获得了胜利,原因也很简单,苏军的炮坦协同,阿拉伯人可无法学会,想象一下,苏军可怕的大纵深装甲集群突击是在大量的火炮集群支援下的装甲洪流,这种战术也只有苏军能够实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43768 工分:424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打耳光的巴顿
在第18楼的发言:还是先把M-4与M-48区分开,再讨论以色列主要是用谁杀了T-54和T-62好不好。
&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7楼的发言:......
是在以色列吧里找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T62这玩意毕竟是战后60年代出现的主站坦克,M4再怎么改正面对上T62还真吃不消。
以色列顺利击败阿拉伯联军装甲部队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坦克乘员素质大大优于阿拉伯人,原因也很简单,二战后大批苏联犹太人移民到了以色列,其中不少就是二战苏军坦克手,这些老兵的个人素质和战斗经验大大优于阿拉伯人,而且以色列装甲部队战术素养也大大优于阿拉伯军队,而且苏联提供给阿拉伯军队的坦克与苏军坦克相比都是质量大大缩水的猴版坦克,不过以色列军队梅卡瓦之前的坦克其实也没比苏军坦克先进,以色列军队装备的M60坦克被击穿后弹药殉爆炮塔被炸飞的现象也很普遍。不过T34/85坦克确实不错,就是波黑内战这员老兵竟然还能在战场上驰骋,确实很不容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262 工分:39283
左箭头-小图标
可生产性:T34工时5000左右,M4A3工时不明,估计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T34连个火炮座圈据说都没有,连瞄准器都差很多,居然成本用工能在同一水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34123 工分:234135
/ 排名:34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还是先把M-4与M-48区分开,再讨论以色列主要是用谁杀了T-54和T-62好不好。&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zywafdyh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
有全文么····我想看全部
是在以色列吧里找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T62这玩意毕竟是战后60年代出现的主站坦克,M4再怎么改正面对上T62还真吃不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70716 工分:10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zywafdyh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
有全文么····我想看全部是在以色列吧里找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T62这玩意毕竟是战后60年代出现的主站坦克,M4再怎么改正面对上T62还真吃不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9308 工分:14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ogoandme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zywafdyh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8楼的发言:......
所以说谢尔曼的底盘潜力远远强于T34。美国有能力在谢尔曼底盘基础上改出一种威力接近黑豹的型号出来。
不过以色列装105mm的谢尔曼不能发射穿甲弹,只能用破甲弹和榴弹。
不过以色列还是用这种谢尔曼和T62互抽,还赢了····
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
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
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
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
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
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
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
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有全文么····我想看全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70716 工分:10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zywafdyh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8楼的发言:......
所以说谢尔曼的底盘潜力远远强于T34。美国有能力在谢尔曼底盘基础上改出一种威力接近黑豹的型号出来。
不过以色列装105mm的谢尔曼不能发射穿甲弹,只能用破甲弹和榴弹。
不过以色列还是用这种谢尔曼和T62互抽,还赢了····以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在戈兰高地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坦克战,双方代表各自不同的坦克阵营,一个是代表了美式坦克,一个代表苏式坦克美式坦克的特点是,防御坦克集群进攻,从m48/m60 到m1系列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快速到达阵地之后就靠已经构筑的阵地掩护,充当突击炮的作用抵挡坦克集群的机动。到达斜面阵地后,高大的车体已经被掩体遮挡,露出来的只是炮塔而已,美式坦克先进的火控高大的迎角配合反斜面阵地,往往就能以一敌几。以对消苏式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装甲不发达的年代,美式坦克的代表m60,最大的弱点就是露出来的炮塔不堪一击。而m1系列改进了这个缺点,而极强了炮塔的防护力,却不注重车体的防护力的缘故,苏联坦克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在平原上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军进行冲击。所以坦克只不过是消耗品,坦克矮小,火炮仰角很小,坦克内部狭小,在高温下成员犹如梦游,所以在二战的很多战例中,德国总是能以一敌n,也是因为苏联坦克内部狭小,成员疲劳难以反应过来的缘故。实战中,高大的英美坦克和矮小有的苏式坦克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展开了较量。戈兰高低地形复杂,而且以色列已经在戈兰高上构筑了坚固的反坦克阵地,以防守为设计特点的欧式坦克--百人队长(设计思想与m48/60)相当为防御核心。而叙利亚一方则拥有大量先进的t55/t62。双方在戈兰高地上展开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混战,也验证了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的重要实践之一。结果,叙利亚惨败,在以色列坚固的反坦克阵地面前,即使是最先进的t62发起集团进攻,也往往被以色列充当突击炮的105炮m4所挫败,更不用说是当时以色列最先进的先进的百人队长和m60了。总结战斗经验,戈兰高上的以色列坦克最大的优势正是其“人高马大”,本来是弱点,但是在防御中,能在反斜面阵地后,确能有效对抗叙利亚的t系列坦克。另外,宽敞的坦克内部也让以色列坦克兵能长崎坚持战斗不容易疲劳,与之相比,叙利亚的苏式坦克仰角极低,难以对付反斜面阵地的以色列坦克,另外内部狭小,成员在沙漠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疲劳,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战斗力。这也是所谓以色列后备军用二战坦克m4击败叙利亚精英驾驶的t62的真相。这是转载过来的,觉得蛮有道理的,兄台看看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5385 工分:5425
左箭头-小图标
对付朗森打火机用莫洛托夫鸡尾酒就可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9308 工分:14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zywafdyh
在第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楼的发言:如果非要比出高下的话,看好M4A3。底盘的发展潜力大,高精度的瞄准系统+高速穿甲弹可以远距离摧毁t34。
不知道m4的底盘有没有可能配潘兴的90mm炮,貌似jumbo和潘兴就是一个重量级。
以色列给谢尔曼安过105的炮,底盘应该受得了
所以说谢尔曼的底盘潜力远远强于T34。美国有能力在谢尔曼底盘基础上改出一种威力接近黑豹的型号出来。
不过以色列装105mm的谢尔曼不能发射穿甲弹,只能用破甲弹和榴弹。不过以色列还是用这种谢尔曼和T62互抽,还赢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34123 工分:234135
/ 排名:3474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在朝鲜美军是靠仁川登陆战役抄了人民军的后门,你看看M-4与T-34/85正面对决中的表现就知道为什么在59式坦克成批生产之后,T-34/85依然继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役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了。&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1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打耳光的巴顿
在第10楼的发言:看看朝鲜人民军的T-34/85在朝鲜半岛上的射杀能力就行了。美军自己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
貌似凭着光学瞄准镜上的优势,朝鲜战场上M4A3E8是占上风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打耳光的巴顿
在第10楼的发言:看看朝鲜人民军的T-34/85在朝鲜半岛上的射杀能力就行了。美军自己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貌似凭着光学瞄准镜上的优势,朝鲜战场上M4A3E8是占上风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34123 工分:234135
/ 排名:3474
左箭头-小图标
看看朝鲜人民军的T-34/85在朝鲜半岛上的射杀能力就行了。美军自己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10664 工分:7601
左箭头-小图标
m4有火柴盒之称,不知道T34如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zywafdyh
在第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楼的发言:如果非要比出高下的话,看好M4A3。底盘的发展潜力大,高精度的瞄准系统+高速穿甲弹可以远距离摧毁t34。
不知道m4的底盘有没有可能配潘兴的90mm炮,貌似jumbo和潘兴就是一个重量级。
以色列给谢尔曼安过105的炮,底盘应该受得了所以说谢尔曼的底盘潜力远远强于T34。美国有能力在谢尔曼底盘基础上改出一种威力接近黑豹的型号出来。不过以色列装105mm的谢尔曼不能发射穿甲弹,只能用破甲弹和榴弹。本文内容于
13:58:48 被龙翔2008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4561477
在第6楼的发言:应该是T34/85更强一些,毕竟设计时没有太多的限制,谢尔曼就不行了,从美国运过来,高度,宽度,长度还有重量都有限制,不是老美做不出更好的坦克,而是在运输上做出了一些妥协。所以应该是T34/85更强美国不也把潘兴运过来了吗。40多吨重的东西。而且M4车比较窄,又有挂胶履带。在城市街道的通过性应该很好本文内容于
13:32:40 被龙翔2008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64623 工分:817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是T34/85更强一些,毕竟设计时没有太多的限制,谢尔曼就不行了,从美国运过来,高度,宽度,长度还有重量都有限制,不是老美做不出更好的坦克,而是在运输上做出了一些妥协。所以应该是T34/85更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9308 工分:14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龙翔2008
在第3楼的发言:如果非要比出高下的话,看好M4A3。底盘的发展潜力大,高精度的瞄准系统+高速穿甲弹可以远距离摧毁t34。
不知道m4的底盘有没有可能配潘兴的90mm炮,貌似jumbo和潘兴就是一个重量级。
以色列给谢尔曼安过105的炮,底盘应该受得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455 工分:916
左箭头-小图标
如果非要比出高下的话,看好M4A3。底盘的发展潜力大,高精度的瞄准系统+高速穿甲弹可以远距离摧毁t34。不知道m4的底盘有没有可能配潘兴的90mm炮,貌似jumbo和潘兴就是一个重量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70716 工分:1019
左箭头-小图标
M4和大脑袋都是适合大规模消耗战的主力坦克,火力够用,装甲适中,机动性良好,成本低廉,相比之下德国人就悲催了,动物园里的都很凶猛,不过蚁多咬死象,无奈GG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45条记录]&分页:
&对T34/85 vs 谢尔曼M4A3(76W)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4a3e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