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卡组郭文革 来人告诉下我呗

郭文革:守正出新
中国网 时间:   作者: 郭文革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责任编辑: 陶子  
  郭文革,副教授,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Me.D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未来十年中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结合过去十年中国网络远程教育走过的曲折发展路径,笔者以为,未来十年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守正出新。
  守正,就是要从人类教育发展史的角度,研究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探索历次传播技术革新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寻找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规律。在尊重常识的前提下,讨论和研究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问题。
  出新,就是要瞄准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矛盾,从创新型人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等方面,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使人们对于教育的整体认识从目前的(在印刷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学理论全面提高到“网络教育学”的层次,实现教育学理论和模式的全面升级。
  盘点过去的十年,我个人有两项研究得到了同行和朋友的关注:一是对过去十年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分析;二是主持设计了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课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大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但对我个人而言,下工夫最多、思考时最痛苦、收获时最开心的是一项受关注较少的个人研究——教育的“技术”发展史。这个分析框架是前面两项应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分析和思考网络教育问题的逻辑框架。然而,对于它的介绍却常常遭遇“太理论了,直接讲你们是怎么做的”的尴尬,于是打住,直接“引领式”。
  从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来看,未来十年教育变革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第一,教育决策日益精细化和复杂性。
  今天,借助ERP等管理软件的支持,企业对原材料采购配送的管理已经精确到了“小时”,因此才会出现“零库存”和“全球代工”的现象。在全球化时代,达不到这个管理水平的企业注定被淘汰。
  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利基市场,因此“施教”本身就意味着要按照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具体特征,合理地选择教学资源、教学工具、教学场所和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在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关于教学的微观决策的复杂性。《规划纲要》中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
  远距离内容传输和人际交流,推动了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也增加了教育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对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按照教育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基本规律,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二,知识的碎片化和整体性。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所遭遇的尴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实用和碎片化的“知识”的吸引力。在今天的“富”媒体环境下,人们越来越失去了建构整体思维框架的耐心。近年来,在E-Learning、B-Learning、M-Learning和U-Learning方面“边取边丢”的简单重复式研究,就是学术研究随波逐流与碎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这对于认识网络教育的规律,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知识的碎片化,电视要负很大的责任。电视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碎片化的事实,但是却不负责解释和建构碎片背后的逻辑关系。这是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最大区别,这个“区别”是网络教育人需要警惕、需要坚守的常识。
  厘清这两个问题之后,关于网络教育是否应该获得国家财政拨款、网络教育定位、是否开办硕士/博士层次网络教育、网络教育质量标准(我坚决反对任何试图降低网络教育质量标准的意见和观点)等具体问题,就都有了判断的思路。
  因此,未来十年中国网络教育要想再创辉煌,就必须“守正出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版权所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电子邮件:电话: 86-10-8北大郭文革:60后和90后的不同学习方式(图)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北大郭文革:60后和90后的不同学习方式(图)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网络教育专家郭文革教授
  “高端访谈”是新浪教育频道2009年重点打造的系列访谈活动,力图以新浪作为网络平台,邀请教育机构高端人士做客新浪,解读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各家见解和观点。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频道
  9月27日,新浪教育频道在理想国际大厦举行“2009新浪教育高端访谈”, 奥鹏教育机构参加本次访谈,围绕中国网络教育方面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共同的探讨。奥鹏教育副主任汪启富,奥鹏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任为民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网络教育专家郭文革教授,奥鹏教育学员、中国建筑集团总公司、北京中建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工程监理刘彦博出席了峰会并进行精彩演讲。访谈已结束,以下为访谈实录。
  郭文革:非常高兴能在今天的高端访谈中一起讨论“网络学习时代刚刚开始”这个话题。
  我特别认同这个话题,因为我自己做过一个很有特色的研究,从技术史的角度重新梳理一下教育史,我起了一个名字叫“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如果沿着这样一个历史的时间段往回翻,不用翻得太远,只要翻500年,就会看到现代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实际上都是在印刷技术,西方的现代活字印刷技术出现200年以后,在世界上最早慢慢出现成型扩展出来的。
  从今天我们讨论的60年学习方式变迁来说,我自己作为一个研究教育发展的专业研究者,我有两个认识。
  第一,中国60年的教育发展,从整个大的教育理论上面,走过了国外几百年的历史,我们用60年时间有一个非常浓缩、快速的发展阶段。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文盲率是80%。1949年刚刚建国的时候,我们国家学习整个教育体制是走了苏联体制。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整个教育的体制采用了一种更开放、更拿来主义的眼光,什么样的一种教育体制更适合中国的发展,我们就采纳什么样的学习体制。
  所以,在我个人的总结里,大致这60年最大的三个进步:第一,普及义务教育,等于解决了文盲的问题。第二,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走入大众化阶段。说明整个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整个提升了一个层次。第三,因为接到这个访谈,我也浏览了网上很多交流,很多新闻都比较忽略这一点,就是任总和汪总提到的,从98―99年,我们才踏踏实实从事而且扎扎实实在建立一个中国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这个词未来会成为21世纪跟网络教育这个词结合最紧密的一个词。从上世纪70年代国外的一些体系来看,终身教育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成为现代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原因,它实际上既为网络技术的因,也是为果的事情。这件事情,以奥鹏教育所成立的新型教育机构、教育组织,教育史上,如果从教育的系统结构来讲,奥鹏教育是一种非常新型的教育结构,这种教育结构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中坚和核心力量。所以,终身教育这个词应该是我们总结60年的时候不能遗忘的词,而且展望未来的时候要特别重视的一个词。
  回到人们学习方式,同样中国也是在6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走过了国外几百年的历史,学习方式技术上的变革。我也是60年代的人,我想举几个例子,我们是80年代高考,用的所有复习资料都是老师拿油纸蜡笔刻出来油印的,它不是活字印刷,带有雕版印刷的遗迹,雕版印刷最早追溯到什么年代呢?中国最早一本现存的中国印刷,9世纪有一本《金刚经》,是唐朝时候的技术。蜡纸本身叫铜板印刷,是9世纪有的。当80年代我读书的时候,还在用这种技术。
  我上了北大之后,带我走进教育领域是北大的李淑芳教授,她曾经提到过,在改革开放没有网络之前,一个最新的国外文献杂志,要传到国内通常如果算一个平均值,要用两年时间,因为它不属于急迫的战略物资,是通过海运过来,又有层层机构往下再次二手、三手传播,所以需要两年时间。如果更早一点,相信大家都看过王选受教授的经历,说他当时为了做激光照排技术,经常到中国科技资料馆查资料,为了省5分钱,他常常提前一站地就下公共汽车,走过去去查资料,这是我上大学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还是对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一个特别大的制约。而现在实际上我们在北大的数字图书馆,昨天甚至当天的报刊、杂志、学术期刊,基本上都是同步可以得到的。同步实际上无论是对地球村还是对社会的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在分析传播的属性,哪种属性对社会传播影响最大,其实有很多子属性,比如复制的准确性、复制的速度、传播范围等等,这是未来网络教育里特别要注意的传播技术影响力的来源。
  第二个跟大家分享的案例,我自己在北大做过一个观察,北大现在是无线网全部覆盖的校园,所有教室都可以无线上网。当我们的学生说到笔记本的时候,千万不要误解是纸的本子,一定是电脑的本。你如果在大教室,就像刚才汪总提到满唐灌的大教室的后面,做一个观察,你就会发现传统的课堂结构是一个单一系统的传播体系,一个人讲很多人听。但是现在无线网覆盖下的课堂,已经变成非常复杂的一个传播系统,既有老师对学生,也有学生用手机跟外面联系,甚至有学生小群体,他们用网络,像飞信这种平台构成一个合作做作业的小系统。你会发现现在这个大系统的传播系统本身已经是多样化和复杂化。这样一种传播环境的变化,实际上对大学本身的校园教育也产生了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还是延续原有的教学方法,肯定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三,说到我儿子,他是90后,经常拿手机看小说。我就特别不理解,这么小的字有什么好看的?这会成为我们俩之间一个很大的冲突。后来我慢慢就理解了,现在有一个词叫“数字时代的移民和原住民”,我们都是移民。其实信息技术有这样一个技术,在我们成熟长大的过程里添加到我们生活里的一个东西,我们对它的接受和对它的认同,包括同化内化到我们自然的行为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对于像我儿子90后的人,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人家生出来就有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我们那样的障碍。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题目特别好,网络学习时代真的是刚刚开始。
来源:新浪教育频道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 、、、、的精彩内容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北大考研-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郭文革 ,副教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爱考机构是全国开设考研辅导课程最早最专业...
评价文档:
北大考研-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郭文革 ,副教授
爱​考​机​构​是​国​内​最​早​针​对​北​京​大​学​考​研​辅​导​的​高​端​培​训​机​构​,​跨​校​考​研​过​线​率​趋​近​百​分​之​百​,​每​专​业​保​录​取​限​招-人​,​北​大​考​研​辅​导​班​详​情​请​咨​询​爱​考​机​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文档试读已结束,请登录后查看剩余内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牧师卡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