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大殿麦稽川,七十二家房客道脚不干

仙人山溪流风光
- 遵义大视界
仙人山溪流风光
&&&&&&& &&&&&&& 仙人山溪谷风光
&&&&&&&&&&&&&&&&&&&&&&&&苏 涟
仙人山云烟聚散,若金钟罩地,赫然鼎立,与大娄山竹笋峰遥遥相望。断崖之下,尖峰罗列,锯齿横空,溪流奔湍,有天然奇景板水沟、杨泗岩、两河口、三岔河,被户外玩家誉为遵义的“天然公园”,数十里成一景,恍如世外桃花源。
初春,与廖君作伴再游仙人山,美妙的溪谷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桃李芬芳,淡淡春阳,一片片灿烂金黄的莱花沿着混子河谷迎面扑来,动人的色块在大自然中肆意地流动着,其生命勃发汹涌的快意使笔者手中的照相机不断地发出“咔嚓”声。
沿着溪沟上溯,经过纸厂转龙嘴便到了风雨桥。风雨桥当地人又称作“戴家桥”,这是清代出过“武状元”的地方。“戴家桥”为木结构楼桥,桥面铺设木板,两侧有栏杆,上有顶,覆盖青瓦,可以遮风避雨,方便交通。旧时,这种桥梁的建筑形式为黔北乡间的一道风景。
走进溪谷,风光为之一变。溪水清澈流畅,欢快地沿着山谷间盘曲,只见云烟渺渺,峰峦林立,山风微微拂面,清音哗然中几声鸟鸣,寂然中透着清新、神秘,且又自在。山谷中的小路随溪流在砾石间延伸着,忽而左边,忽而右边,于是,你得小心翼翼地踏着高高低低的石磴,在溪流上频繁地来来回回走动,每每溪水漫过了蹬面的地方,也就只能顺其自然,脱鞋淌水,缓缓而行。当地人连接沟外多用驮子,大踏步地淌水,对于板水沟,当地俗语有“二十四道脚不干”的说法,但这还只是指沟外连接混子河这一段,倘若连同沟内沟外戏称,则是“七十二道脚不干”了。逆来顺受,山民们已经完全习惯了这儿的原生态。
说起仙人山,“板水沟”、“楠木厂”久负盛名。历史上,这一带的穷谷老箐密林中曾盛产金絲楠木,材质华贵,从明成祖营建北京而始,直至清代乾隆皇帝,京都的宫殿、庙堂、灵寝、园林的修建,其中便不乏仙人山的佳木美材。然而,采木者“进山一千,出山五百。”艰辛困苦一言难尽,“千夫万丁,一木难移。”采木苛政曾给播州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大木出山,需山洪暴涨之时择机鼎力操作。大木被放至混子河、桐梓河、赤水河,扎筏子漂流长江,再经大运河而到北京的通县,最后选择寒冬浇水成冰而运抵营造处,整个流程辗转万里,费时年余。仙人山在无溪水可放流的深箐密林处,便设置了两处“楠木厂”,将大木解成板材待漂,这也就是今天仙人山“板水沟”、“楠木厂”名字的由来。
两河口,清奇秀丽,溪声哗然。只见白壁擎天,危崖上古枝藤蔓,满目清幽,有梳匠棚沟、淀厂沟、石水沟在三岔河汇合后经猫猫洞流来交汇。“峰回路转”,亿万年侵蚀切割后的山岩雄奇,气象不凡,给这里造就了许多处“一线天”的自然奇观。另外,每每山洪暴发之际,板水沟是不能够通行的,住在杨泗岩、三岔河一带出沟处就必须从两河口朱姓人家的吊脚楼后改爬山道,可以从半坡斜插至河沟口的戴家风雨桥,这也是山里山外唯一的一条交通旱道。
大约得益于水土,板水沟溪谷两边是刺梨与火棘的“天堂”,这一类的灌木丛在鹅卵石与沙砾中生长得竟出奇的茁壮丰茂。尤其火棘,俗称“红籽”,秋冬之际,结籽累累的枝丛像火一般地在溪谷间燃烧着,十分艳丽,真是一道风景!我们来的这个春天,山谷间的野花开了,刺梨花雪白耀眼,粉白色的红籽花丛丛似雪,那红色的、黄色的,数不清小野花参差其中,相继灿烂着,还有那山野人家的桃花、李花,给美丽的溪流风光增添了无穷的情趣与魅力。
“山穷水尽疑无路”。从两河口经“一线天”进入杨泗岩,很快就可以看见溪水从一处伏流口汹涌而出,原来,杨泗岩的沟内暗河伏流,故无水,地形从此间缓缓而上。沟内无田,只产玉米、烤烟,一二十户散居人家,交通不便,经济欠缺,对外来的陌生人不善搭理,天生就的戒备心理始然。杨泗岩断崖穿空,翠竹千竿,怪石各呈其态,景观上雄险与清秀并存。
沟内中途有山峰兀立,断崖上呈现一巨型圆洞,十余米,棱角形,可透见山外蓝天白云,当地人称“穿洞”,蔚为壮观。有关“穿洞”的传说与故事计有两个版本。一说,明代末代土司杨应龙怒而拔箭,石破天惊;另说则为清代咸同黄、白号军之乱,当地有戴、秦两姓修寨自保互动,称“鸳鸯寨”,黄、白号军以乌合之众久攻不下,有首领“舒裁缝”者气急败坏,拔箭怒射……《续遵义府志》也曾留有“鸳鸯寨”的记载。由此可见,曾经发生过的这些尘封久远的历史事件已化作传奇,就这样一代代地在山民的记忆中传唱。
接近核桃坪沟底,小路旁有一处简陋的小庙,人称“杨泗庙”,这让人颇为吃惊,因为实在是对当地口音把“杨泗岩”读作“羊絲岩”的“杨泗将军菩萨”一无所知,且闻所未闻。由此,亦可一窥仙人山民风信仰的封闭与古老。归家,“下穷黄泉”,翻文章,查资料,终于,查找出有关“杨泗将军”的一点端倪。原来,所谓“杨泗”者,乃旧时湖广江汉地区船工渔民信仰的一尊水神,虽列为道教神灵谱糸,却仍是地域性很强的小神袛。民间传说他是龙王三太子,投胎人间,少年英雄,为民除害,保“风平”、“浪静”,每年的六月初六为祭祀庙会。今天,“杨泗将军”的偶像崇拜之地,首推南阳淅川荆紫关的平浪宫,这也是中国目前所见最完整的杨泗神庙,已经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于这位“杨泗爷”何时落户扎根于仙人山麓?不知道,也很难知道。抑或,得益于历史上某一次大动乱时逃难人流的机缘?但已经很难作手考证了
细雨银絲,云遮雾罩,原拟议中的登顶五乳峰之行逐中止。夜宿核桃坪。我们就住在当地有点名气、有点担当,尤其喜欢交朋结友的梁永书队长家。他的大儿子在广东打工时被用工单位保送读大学的逸闻一直在当地传为佳话。
初春,寒气犹浓。夜晚,山里人家照例是炉火熊熊,当地特有的罐罐茶煨得浓浓的,清香沁人。“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间随缘,且一见如故。在这个难得的乡间夜晚,摆不完的“龙门阵”,渴望了解,深山僻壤的一切的一切都使人好奇而快意。
仙人山,神奇的自然风光让人流涟忘返。
12:17& |& 美文。有图更好了! 12:25& |& 谢谢娄山关先生。有图,质量不好,翻拍。聊胜于无罢了。 22:31& |& 先生好兴致,好脚力,好眼光,好笔墨,好镜头!我仿佛看到了仙人山里的仙人! 23:00& |& 仙人山的自然风光美如画,让人流连忘返!问好苏涟校友! 08:02& |& 一无所长,“玩”,人生探索的乐趣而已。“玩户外”十多年,亦投入,乐此不疲。谢谢十指环兜先生的鼓励! 08:04& |& 这篇文章我一口气读了三遍,很是流连忘返,差点忘了吃晚饭。美! 08:07& |& “仙人山是一座神山,风光如画,龙女校友不妨一游感受! 08:15& |& 交流。喜欢便好!好摄南山走南闯北,玩“户外”亦高手,不妨“爱心QQ”之余忙中偷闲,探访一下难得的体验的仙人山溪谷风光之美。。 11:52& |& 寄语﹕人生随缘。1998年冰雪海龙囤游后我在三岔坝等車,与农人闲聊,问仙人山,说“山顶有池有庙…”有庙即有文化,吸引人,有兴趣。初春,筹划时逛湘江河堤花市,有混子板水沟“硝厂”农妇卖兰花,稍作交流后便决意出行,于是便有了《早春仙人山》,自有清新早春之意趣。而后莱花飘香之际,择日二人行,中午后走混子仍宿硝厂;第二天游板水沟、杨泗岩,宿核桃坪;第三天,折返两河口转东,经猫猫洞游三岔河。第四天走西流水,至“娄山大佛”的黑神庙出山,从板桥回遵,历时三天半的溪谷风光之游。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呼朋唤友,春游、夏游、秋游、冬游;两日游、三日游;背帐蓬、不背帐篷;登顶或不登顶、先溪谷再登顶、或以登顶再溪谷;更有走桐梓官仓而仙人山的种种穿越。一年一次或两三次。仙人山,神山神水,“保留节目”,不亦乐乎?二三子自以为遵义户外的先驱者为是。十余年后,仙人山被“户外运动”炒得火热之际亦已淡出。前两三年重游,山顶靠高雄一侧修路;两河口至三岔河修路,虽然人家要发展,进步,除板水沟溪谷仍为原生态外,昔日的野趣荒蛮已经淡出。沟内沟外的农家朋友许多已人去巢空,人生聚散如此,难免生出伤感情怀。所幸,旧地重游之际,农家朋友往往会说“某某有几年没有来了……”有人念记你的好,不易!人生如寄,仙人山之缘,淡然期许如故。 14:41& |& 好风光!美文章 !一睹为快!问候苏涟老师!
& 14:41& |& 好风光!美文章 !一睹为快!问候苏涟老师!
& 22:15& |& 谢谢!感谢晓林老师的关注!同时表达春天的问候。 22:37& |& 太美了!!这么多花,就令我想到蜂蜜,如果在这个大山里办一个蜜蜂养殖场,这样的蜜肯定纯正!! 22:39& |& 没工业污染的山区,连汽车尾气的污染也少,这么纯正的地方,弄来的蜜,完全的绿色食品啊!要是那些油菜花,没打过农药,就更棒了。 07:47& |& 据我所知,仙人山沟里沟外农家都有养蜂取蜜的传统。神山圣水,山花野蕊,蜂蜜的味道自然不同凡响。春暖花开,读你女士择机会不妨回遵一游绿色天然奇观! 10:31& |& 好啊!!遵义是我第二故乡,超喜欢那山那水那人。 21:34& |& “好啊!希望读你女士有机会重返第二故乡!欢迎!”
我来说两句
&span style=&color: #666666;&&发表评论前请先登录。&/sp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十二绝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