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请索礼的意思st股票是什么意思

校园净土请别容留“谩骂索礼”的教师
09:16:10 &&来源:海外网
近日,因教师节学生未送礼物,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一女班主任训斥学生一节课:“穷、抠、不要脸”,“一群废物”。随后学生凑钱贴班费为其买了礼物。9月12日,该县教育局通报称,已令涉事班主任退回礼金礼物,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此外该班主任与校长均行政记大过处分。(9月14日《新京报》)表面上看,对这位教师的处理挺严重。让其退还了礼物,撤销了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但是,这样的处理之后会怎样?这位教师依然还在教育的岗位上,不当班主任了依然是教师,停止教学其实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其依然会继续去为人师表的。问题在于,对于这样的教师我们真的还需要她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吗?首先,为人师表需要高尚灵魂。教育事业是一个特殊的岗位,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学生。当教师的素质不高的时候,就直接影响到了孩子未来人格的形成。这个索要礼品的教师,就是一个坏的榜样,当这个教师带出的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成为官员的时候,成为商人的时候,他们就很可能因为“耳闻目染”,而成为腐败官员,成为不法商人。没有高尚灵魂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其次,教师资源需要替补队员。在打球的时候,总是有很多替补队员随时准备上场的。在我们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而且这个教师资源已经是供大于求的。很多教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却不能从事教育工作,不得不从事其他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多为教师队伍储备更多的替补队员。在发现老师有道德问题的时候,就要给其他找不到工作的师范毕业生一次机会。用新鲜的血液替代那些不适应教师岗位的人员。教师这个岗位是特别重要的,其牵涉的是能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有用的人才。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德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际上,这些年出现了很多由教师导演的龌龊事件。一个个性侵孩子的老师,一个个殴打孩子的老师,一个个谩骂孩子的老师,一个个向家长索要礼物的老师。这些人虽然仅仅是一个小群体,却也伤害了教育事业的光辉形象。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把好两道关口。其一,是进入门槛,录用教师不仅仅要看专业水平,更要看道德品行。其二,是教师退出机制。总会有人是不适合教师岗位的,我们要建立一项制度,保障教师的能进能出,对于道德有问题的教师,能够用制度的法制化,将他们驱离教育事业。
& ( 09:16:08)
& ( 09:16:07)
& ( 09:16:06)
& ( 09:15:24)
& ( 09:15:22)过节过糊涂的教员!!--黑龙江班主任索礼事件,这个负面典型,实在太意外太重要了!希望请这位公开索礼的老师,好好写检讨书并公布。全国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学习他的检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0:45:05&)
224字(86/2)
( 21:41:08)
190字(2/0)
( 14:07:32)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24小时新闻热线:962000
同学结婚送请柬附银行账号 强行索礼被指“感情变味”
导读:五一将至,合肥市民纷纷反映,接连而至的婚礼和“份子钱”,让人吃不消。市民孙先生的同学突然给孙先生打来电话说要结婚了,希望孙先生参加婚礼。当孙先生表示自己不能去后,同学却说会将银行账号发过来,孙先生可将“礼金”汇到账号上。强行索要礼金,让孙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
同学毕业后两年没见,初次联系就是邀请参加婚礼,甚至提供了银行账号,表示&人不到礼要到&,昨日上午,合肥市民孙先生遇到这&难受&的事。五一将至,合肥市民纷纷反映,接连而至的婚礼和&份子钱&,让人吃不消。
两年前,孙先生毕业后留在合肥,而传来婚讯的同学则去了广州,双方联系中断。昨日上午,该同学突然给孙先生打来电话说要结婚了,希望孙先生参加婚礼。当孙先生表示自己不能去后,同学却说会将银行账号发过来,孙先生可将&礼金&汇到账号上。 &感觉很不舒服,感情变了味。&孙先生说,还是第一次碰到直接要红包的情况。
尽管孙先生的遭遇是个例,但不能否认的是,五一将至,很多合肥市民都为接二连三的婚礼和&份子钱&发愁。市民胡女士表示,仅五一当天,她就有三个朋友结婚,&只能去一个,但另两个也托人带礼金去了。 &对于礼金这个让市民头疼的问题,市民冯先生说:&你给别人送,别人下次还要还,来来回回的。&一点意义都没有。
  专家:别被礼金套牢祝福最重要
送礼很头痛,但现在一些年轻人已悄然改变了送礼方式。毕业没多久的李女士说,她有个好朋友要结婚了,结婚前就商定好,不送红包了,&我不给她送,我结婚时,也不要她的,其实朋友的祝福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李女士也表示,这种&互打白条&的送红包方式,实际生活中也只能局限在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之间。有社会学家表示,婚礼中送礼金是传统习俗,原本是一种祝福的象征,但是现在性质逐渐演变,&很多人被套牢,感觉不送不行,送了也吃不消。&专家称,不能让婚礼礼金成为一种负担,要还原其最初的祝福含义。 (孙金山、李萌)
      责任编辑:吴月峰辱骂学生,失常还是习以为常?
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但是,有的老师教了大半辈子书不仅没有学会“为人师表”,反而“误人子弟”。老师也食人间烟火,也受社会送礼风大潮所影响。老师索礼其实并非新鲜事,若非黑龙江的这名教师言语偏激,或许也引不起如此大的反响,“死德行”、“这帮废物”这样的措辞,是因为老师没收到礼物而生气,还是因为习惯了这么和学生们说话?
老师脏话索礼 到底谁无礼?
月饼成机关敏感词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黑龙江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某班班主任因教师节学生没给老师们买礼物,训了学生足足一节课。在录音中,老师不停训斥,还时不时地爆粗口“你们咋那么没人性呢?”“一群狗肺”。学生随后每人几元地凑了400元给老师买礼物。
这是一起有辱师道斯文,性质恶劣的事件。按照依兰县教育部门的说法,该县9月6日还曾召开过传达上级要求的会议,专门强调在教师节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受礼物礼金。冯群超的做法,属于顶风违纪,当然需要依照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爆粗背后的送礼群体
该名班主任在向学生飙出一通脏话时,情绪激动,所言未必尽然属实。但如果依兰县当地、依兰县高级中学该校校内,完全不存在其所称的教师收取学生所送的礼物的较普遍现象,当事教师收礼后,很可能招致同事的抵制,也会被学生“看扁”,可谓得不偿失,很难想象会有人用撒谎的方式图谋区区一点礼品。可以认为,至少在当事人的认知、印象之中,该校其他班级不但有教师收礼现象,并且教师之间形成了某种收礼的比拼,谁没收到礼物或者谁收到的礼物少,就很丢脸。如此看来,飙脏话老师,只是教育腐败的沧海一粟。
辱骂背后是失控还是习以为常
“穷嗖、抠嗖的、死德性,要你们这帮废物……”、“你们咋那么没人性呢?”……以上这些话,就是当事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说的话,我们不知道这位班主任老师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如此“疯狂地失控”。是平时就对学生如此,还是其他的原因?
充斥校园的软性伤害
学生时代,没有多少孩子没被老师批评过,甚至,有学生成长之后会感激老师将其“骂醒”,然而像2006年,四川宜宾市翠屏区十二中樊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讲脏话、粗话,甚至骂学生是“猪”、“人渣”等行径,就实在让人们反感与愤怒。而这种情况并非罕见,据国内某一线城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分别有48%的小学生、36%的初中生和18%的高中生遭遇过教师的语言暴力。统计发现,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和39%的高中生认为,教师的语言暴力对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所谓语言暴力指使用侮辱性、诽谤性、歧视性、恐吓性、贬损性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相对于侵犯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来说,语言暴力是一种比较新的提法,它容易给学生造成比较持久、严重的心理伤害。
往往给学生带来终身难忘的耻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影响的深远。一般来说,体罚或变相体罚所带来的肉体的痛苦尚可以承受,而导致的精神伤害却可能伴随学生一辈子。
老师语言暴力造成学生自杀或报复的事件有发生过。如,重庆合川合阳中学2009级6班学生谢某在老师的长达约1小时的体罚、殴打和侮辱后,被迫从教学楼4楼坠楼身亡。日,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初三四班16岁女学生陈某因不堪老师体罚羞辱跳楼自杀……
辱骂与批评的界限
老师不是不能批评学生,但不能以践踏学生尊严作为手段。教育部在发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同时《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里说的侮辱学生应该包含辱骂学生在内。
这里我们还要明确的一点是,学生也应当勇于向老师所作出的侮辱谩骂行为说不,因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于2007年实行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言行,违者最高可追究刑事责任。
为什么会有老师爱辱骂孩子?
我们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是如爆粗索礼的当事班主任一般有辱师德,我们不能因为有辱骂孩子的老师的存在而否认整个教师行业这样一个伟大的群体;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个别老师的存在,校园中存在的这种粗暴不文明的行为让人担忧,但是,了解到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原因,又会让人多一些理解和叹息。
简单粗暴的传统教育理念作祟
有社会学家认为受我国传统文化中“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等观念的影响,在一些老师眼中,对年纪较小的学生就应该严格管理,否则他们容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有些老师因为 “爱之深,责之切”而辱骂惩罚学生……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虽然可以暂时让学生“老实下来”,但却会增添学生的憎恨,在他们心头留下终身痕迹。老教师容易受保守观念引导,对学生过于苛刻,而年轻老师则常常缺乏耐心。不同年龄层的老师都应换位思考,这样才能理解学生。
和教师的心理压力有关
另一方面,教师的执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指出,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造成语言暴力的内因。“教师长期在精神压力之下,需要寻找释放的途径。” 郑日昌说,当前教育体制中引进的激烈竞争,比如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使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再加上教师承载了社会、家庭太多的希望和寄托,但收入、住房、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却不很理想,付出大于回报使他们心理难以平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心理压力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释放来求得心理的平衡,教师长期在教学的精神压力之下,也需要寻找释放的途径。老师们在学生面前表露出的语言暴力倾向,正是他们内心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他们在一种不自觉的状况中转移着自己的这些心理情绪。
未形成对未成年的保护意识
教师队伍乃至整个社会未完全形成尊重未成年人人格权益的保护意识是校园语言暴力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分数往往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学校强调升学率、平均分,德育、法制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调查显示,在这方面无论是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教师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都亟待提高。当然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对立局面,教师并非唯一的责任方,但是作为教师而言,学生做错事情,不能成为老师做错事情的理由。
精品栏目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前批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