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种地赚钱吗帐号被锁定

详解:现在的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种地?
共 10814 浏览 9 回帖&&
积分: 1096
发帖: 150 篇
在线时长: 85 小时
详解:现在的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种地?
&&& 今年的建议是政府要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 全国政协委员、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2日晚在驻地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然后以平价出售粮食。袁隆平还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湖南省物价局调查统计,2011年农民种植每亩水稻的纯收益仅有116.6元元,但其中包括109.1元的国家粮食直补,实际上不含补贴农民纯收益只有7.5元。”
&& 这已经不是袁隆平院士第一次就粮食价格、农民补贴等“三农问题”发出呼吁了。袁隆平先生为什么一次次提出这样的建议?因为他一直与土地打交道,深知农村、农民和农业的真实情况,所以,面对“农民一亩田赚七块五”的冰冷现实,他与农民一样心急如焚,忧心忡忡。 作为一个农民,我这些年虽然外出打工不种地了,但我大哥在种地,我岳父在种地,我的许多亲戚朋友也在种地,我自己也有土地(大哥在种)。所以,对于农村的情况,尤其是农民种地的收入,我一点也不陌生。 今年春节回家,我问大哥种地收入怎么样?大哥给我算了一笔账。大哥自己的地加上我的地,一共种了15亩。由于干旱,小麦、油菜大幅减产,连本钱都没收上来。本想秋季水稻能够弥补小麦、油菜的损失,没想到遭遇虫灾,快收割时被稻飞虱大面积蚕食,亩产600斤都没有收到。除去耕种燃油、化肥、农药、种子、薄膜、收割机等费用,2011年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大哥两手空空!其实就算风调雨顺,加上国家粮食补贴,大哥种15亩地除去生产费用的开支,最终到手的纯收益也只有2000元出头。如果把大哥和大嫂的人工费用算上,那种地一年就相当于亏本。 这就是大哥种地的现实。如果不了解农村情况,一些城里人可能很难相信农民种粮食只能赚到这点钱。虽然这些年国家对农民种粮扶持、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可农药、化肥、种子、薄膜、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年年攀升,很大程度抵消了农民的种粮收入,不少农民都和我大哥一样难以靠种地致富。所以,大哥、大嫂还需要在农闲时外出打短工,以贴补家用。
& 商人做生意赚钱,工人干活拿工资,目的都是为了让生活越过越好,农民种粮当然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粮,收入只有一两千块钱,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你让他怎能热爱粮食生产?叫农民怎能安心种地?要知道,这点钱还要支付孩子学费和人情往来,如果生病了,更是杯水车薪。 很高兴看到有袁隆平院士这样的政协委员一次又一次为农民、农村和农业大声呼吁。算算种粮这笔账,不是我这个农民在哭穷,而是我大哥和许多农民的真实写照。为什么农民靠种粮一直难以致富?这显然不是我这个农民能够回答的问题。农村地区尤其是以种粮为主的一些村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过程中。老人和妇女成了务农主体。与此同时,大多数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不感兴趣,不愿意返乡务农。那么未来“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呢?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研究员黄鸿翔委员: 现在农村主要是“3899部队”种地湖北省农业厅在该省应城市祝墩村、枣阳市鲍庄村、崇阳县吴城村、监利县龚岗村等地开展了逐户调查。调查显示, 前段时间。目前当地务农人员整体年龄较大,素质偏低,60岁以上的占25%,小学文化和文盲占55%。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现在农村主要是“3899部队”在种地,这一趋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务农收入不如务工高的问题不解决,这类情况就很难改变。事实上,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免除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了“八连快”。但是,由于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依旧选择了进城务工。 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常生代表: 种地农民减少源于城乡差距一半的劳动力外出打工, 我曾经在山西一个山区农村调研时发现。留在村中的劳动力中又有一半是老人和孩子,他们中只有1人具有高中文化,其余更多的是小学以下文化。农民的基数在减少,原因有农业内部的,但是有相当部分是农业之外的,教育资源、就业报酬、发展机会不平等带来的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在减少。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及城镇化浪潮都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力产生影响。
&&& 十分关心将来谁来种地,“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谁来守住我们的‘米袋子’与‘菜篮子’等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将影响中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局面。”两院院士说。在田间地头经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妇女、老人在挥汗劳作, 开春。儿童在旁边玩耍,或者时不时地帮点忙。青壮年劳力集体出逃, 这种画面衬托出的是中国农村的现实。他们逃离了农村,奔向城市里的工厂,过着打工生活。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只好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杂牌军”来承担,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会长师昌绪为代表的15位两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决策层提交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三点建议尤为令人瞩目。这15位两院院士指出, 其中。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 这也是近日在江苏召开的全国现代职业农民教育战略研讨会的中心议题。
&& 无人种地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下降到38.1%, 据统计。占乡村就业人员比重下降到63.4%,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锐减、老龄化趋势严重,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格局正在加剧。 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 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他们既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又因年龄过大而无力耕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废。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更加显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截至2006年年末。20岁以下的占5.3%,21~30岁的占14.9%,50岁以上的占32.5%。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先发地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以浙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例,50岁以上的占到53%,30岁以下的仅占6%。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学生, 在校读书的“90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未将农民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在外找工作或经商的80后、90后也大部分不愿意回到农村务农。 1996年第一次农业普查时, 从动态方面来看。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仅为18.1%,第二次农业普查时上升至32.5%。10年上升了14.4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我国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将会超过50%。依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确定, 束怀瑞、汪懋华、沈允钢等院士说。45岁及以上的农业劳动力为老年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所占比重超过农业劳动力15%时就可称之为劳动力的老年型结构。对照这个标准,“谁来种地”、“靠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实在令人担忧。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的专家认为。农业生产缺乏稳定的后继劳动力队伍,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严重隐患,未来10~20年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甚至可能给世界带来影响。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党中央对“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历来十分重视, 沈其韩、陈文新、於崇文等院士说。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有目共睹,但是实践证明,“三农”问题非常复杂。除了认识与思想上的保证之外,还要建立真抓实干的长效机制,把“三农”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 种一年地。农村留不住青壮年劳动力移迁的脚步。郑哲敏、俞鸿儒、郭慕孙、翟光明等院士认为,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尤其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因工业高速发展, 西欧国家在“二战”后。城乡差距一度迅速拉大。但这些国家相继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农业经营者须获得与其他职业的就业者同等的经济收入。日本更是汲取了西欧国家的经验,在工业经济腾飞之初,即1961年就及时制订以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实现务农劳动者和其他行业劳动者收入均衡为目标的《农业基本法》,并大力发展乡村工业等。日本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 早在1975年。大体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程度;荷兰农民大部分是高级或中等专业农校毕业,且每年还有20%左右的从业农民进入各类职业学校接受继续教育。我国农业劳动力中, 可据统计。初中及以下所占比重高达95%,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仅占0.2%,农业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将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后果。梁思礼、黄祖洽、童志鹏、戴元本等院士认为,国家在继续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应高度关注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 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建立一种农民补偿教育机制, 农民一直没被当做城里人来善待。农村的水利、垃圾、用电、上网、医疗等问题几乎没有人管。国家急需偿还过去对“三农”教育的历史欠债。培养职业农民或种植、养殖专业户。首先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两院院士建议。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农民。
&&& 把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纳入国家总体教育规划,健全职业教育培养网络,对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免费提供包括科学种田、养殖与现代农业等内容的职业技能教育,并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鼓励一批高素质人才返乡建设新农村。可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 其次要大力推动回乡创业。设立青年农民创业基金,对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毕业生从事农业经营并达到一定规模,对返乡创业的职业农民可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此外,要制定和完善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的建设,探索制定吸引城市青年从事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采取保留城市户籍,提供社会保障等待遇,吸引他们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发展种养大户, 第三要加速土地流转。造就一大批职业农民。来自吉林省的调查显示,规模在20~30亩、30~70亩的玉米种植大户,每户平均净收入分别为1.2万元和2.3万元,基本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收入相当,这部分人成为职业农民后不会轻易离开农村。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比如, 第四是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职业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规模,扩大政策覆盖面,创新培训形式,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每年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对具有资格的职业农民给予补贴,可把现行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向职业农民倾斜,促使职业农民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委员: 农业效益低自然没人种其实是一个关系农业生产效益的问题。当前, “谁来种地”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人的问题。农民收入的大部分来自非农产业,自然没人愿意种地。有的地方已经打到1000米.河北农田大面积缺水.整个北方,农田缺水的状况几乎不可逆转.由于多年的资源透支, 按:三年前,我杞人忧天地写下这篇文章.三年后,我的担忧已成为现实.粮价菜价飞涨每个人已有切身感受.三年前写本文时,我只是分析了无人种田的危机.今天如果再写此文,将要增加一个更加难解的危机,这就是农田缺水.北京的地下水已经打到了2000米,山西的地下水。不仅粮价还要上涨,而且煤、气、水的价格都将上涨。而这些基本要素价格的上涨,一定会带来其它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普通的中国人,很快就要勒紧裤带过日子了。 我带了几个学生回安徽家乡调研。听乡村干部说, 今年暑期。现在农村只剩些老弱病残在种地,稍微有点出息的,都出去了。他们忧心地问:“十年后,谁来种田啊?”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教我们称呼“工人叔叔”、“解放军叔叔”、“农民伯伯”。
&&& 农民从此在我印象中就是憨厚的长者。但如今“农民伯伯”不种田了,种田的是“农民爷爷”和“农民奶奶”。 我见到一些村干部,也都是“爷爷奶奶”级的,大多在五十以上,有些已经六十开外了。他们说,年轻人都出去了,没出去的也不愿意当这个村官:“一年只有一千多快钱,有什么劲头呢?”另据他们反映,乡村学校空了:“好老师都走了,学生也跟着走了。” 回来后查阅资料,发现务农人口严重老化是全国性现象。状况好点的,平均年龄在四十多岁,差点的则五十多岁,青山绿水间只剩些白发人。往日的乡村,虽然贫穷但鸡鸣狗跳,人欢马叫,可谓“沸腾的乡村”,而如今都已盛宴无常,胜景不再,只在春节才有点欢乐的样子。有些村庄竟找不到壮汉抬农机。有人叹道,再过几年,恐怕连抬棺材的人都找不到了…… 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的追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再过十年,中国务农人口平均年龄将达到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随着“农民爷爷”和“农民奶奶”们的仙逝,务农人口将急剧减少。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指望,十年后入城的农民工回归田园,重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这个农民的孩子,会回家种田么?你会吗?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具有不可逆性,这是世界性普遍经验。农村和农民单调、寂寞和困苦的生活经验,使农民入城,有如黄河入海,一去不回。再说,离乡离土若干年,他们体能退化,年龄老化,纵使有心归田,也已英雄不再。我的一位入城不久的农民兄长就曾看着农活叹气:“不行了,真的干不动了。” 近年来,国家加大农业补贴,使局面有所缓解,但千万不能指望通过补贴,就可以“克服”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洞化的时代潮流。
&&&& 我国历代的土地政策使得每家每户占有的土地极为有限,农田被瓦片化、补丁化,无法寻求规模效益。这种“一亩三分地”式的小规模农业,可以让农民温饱,但无法让农民致富;可以解决生存,但无法解决发展。虽然有少数例外,但“种田难以致富”的这一总体判断,难以改观。在全民致富的年代,更多的农民将致富的梦想寄托于城市。由于农田瓦片化、补丁化,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难以展开。我不是“三农”问题的专家,但有个道理我想透了:田总是要种,要么人种,要么机械种。如今农民不愿意种田,又无法用机械种田,迟早会形成“粮荒”和“粮慌”。今年仅仅因为肉价上涨,就引起社会和政府高度紧张。如果有一天粮油蔬菜价格翻番,会是怎样情形? 农业人口老龄化和农村空洞化并非中国独有难题,日本和韩国都经历着“三农”问题——农民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农村破产化。据韩国统计厅2006年统计,韩国农村人口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到30%,老龄化程度超过韩国平均水平的3倍。截至到2005年12月,韩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15年前减少一半以上。韩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是生产率低,户均耕地为1.36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无法提高,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农产品价格平均高2.85倍。政府的对策是鼓励农地集中以便规模经营。发展乡村旅游和本地产业,提升农民的非农收入。政府计划从2004年至2013年,投入1190亿美元的农业振兴资金,力图使农业起死回生。 日本年轻人很少投身农业。
&&& 1999年日本农户为324万户,比1950年的600万户减少近一半。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的约占50%,老龄化严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农作物种植面积已减少大约一半,造成了粮食自给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60%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大量依赖从中国和美国进口。 对于中国,这个问题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于,中国现有十三亿多人口,预计将上升到十六亿,一日无粮,一日不稳。日韩缺粮,可以依赖中国进口。中国如果缺粮,又从哪里进口?世界粮价必然大涨。中国大部分市民生活,依赖于低价格的粮油蔬菜。一旦粮油蔬菜价格翻番,市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大跌,所有价格体系也会因之而急剧波动,导致政治和经济危机。比较各国的粮油蔬菜价格,我国的粮油蔬菜价格上涨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我现在身处韩国,发现他们的蔬菜价格包括红薯的价格,与肉价差不多! 农民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已经急速向我们走来,国家决策层应高度警惕。因为从政策研究调整到法律制定施行,不仅需要财力、人力,还需要时间——土地政策尤其如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比如农田交易政策应否松动,以利于土地流转和兼并,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土地兼并后,失地农民如何纳入国家保护?农业治理结构可否引入法人化,让农民以土地出资组建公司,实现规模经营?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股农业?村庄空洞化以后,如何合并村庄,重新规划? 土地和农业历来是国之根本,不可不慎。但我们不能因为惧怕可能的风险,就畏首畏尾。我们必须勇敢地回答:十年以后谁种田? 也是一名高校教师, 我是农民的女儿。
&&& 我凭良心说话,句句真实。发这样一个贴子,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对农民生存现实给予关注。我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用这种方式,希望能替他们做些什么。我父亲及乡亲们遇到的事例,只是8亿农民生活生存现状的一个缩影,我知道农民种地很苦,苦的是心里;其实农民也快乐,但这种快乐是源于他们生存在一个封闭的世界,他们自娱自乐.................. 可是农民真正得到的有多少?“十一”回家, 惠农政策一大把。我再次看到了农民生存的艰难。由于镇政府监管无力, 2011年6月。导致吉林省昌邑区桦皮镇20多垧水稻田被淹,当地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并采访了镇政府负责人,那位负责人亲口承认是政府监管无力造成积水无法顺利排出才导致良田被淹。淹了二十多天,正值抽穗期,农民知道这20多垧水稻就算完了。事实也正是这样。随后,农民多次找政府解决问题,镇长说了:“大不了我不当这个镇长了,你们还能怎么办?”朴实的农民还想着:“要不算了吧,地还得年年种,得罪了镇政府还了得!人家找一伙子人,把咱们的地给毁了可怎么办哪。”可怜这些农民哪,是善良还是愚昧?或是什么,我说不清。当听到父亲这一翻话时,我真的是心在流血,眼泪不自觉地得流下来。日,农民收到了一张补偿单,当时我刚好国庆回家,我看了,只有绝收稻田才可以领到补贴,每亩补贴8元。而我家的4垧绝收也变成了4亩,补了32元。
&&& 看到这个单子,看着农民的签字,我真是彻底无语了。现在农民种田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区区的32元真是让农民彻底心寒了。父亲没有签字,他说,这32元不要了。他气,他也恨。退居二线,闲来无事,就想拍点照片玩玩。11月中旬,我回到家乡,正赶上乡亲们在打水稻(用机器给水稻脱粒),我一边拍着,一边就想再拍点用连枷和碾子打豆子的场面,因为这样的照片可能更有纪念意义。但问遍了全村人,都说:“连枷早就没了,碾子还有,也早就不用了,现在打豆子也是用机器了。”70多岁的二哥说得更干脆:“还连枷呢,现在种地连镐头和锄头都不用了!” 听了这话,我当时只感到为拍不到这样的照片而遗憾,没有往下边去想。到了几十里外的连侨家,才明白二哥说的话的含义。连侨告诉我,现在种地可不像过去了,过去先要用镐头刨茬子,再套上犁仗耠地打垅,打完垅后用锄头刨埯,人工点籽,从小苗出来到“挂锄”,要三铲三趟,一春一夏弄得紧忙活。现在多数人家既不刨茬子也不打垅了,他们就在秋收后的地里直接用扎眼器把种子、化肥一起播下去,有的人家也套犁仗,但不是打垅,而是把地按垅翻一遍,把茬子压住。苗出来后,撒上农药,就什么都不用管了,铲趟全都免了。连侨还说,现在开荒也省劲了。过去开荒要砍树,要把树根、草根子都要刨出来,把地平整好,再按以前的顺序播种、铲趟。现在可简单了:到山上扎上眼,撒上种,过几天再打上农药,草和小树苗都烧死了,庄稼苗就长出来了。
&&& 这使我想到了一路上所见到的悲惨景象。由于种地变得容易了,也是粮食价格的拉动吧,几乎到处都在毁林开荒,不少前些年本是林木丰茂的山体,现在像长了秃疮一样,斑驳刺眼,有的从山脚到山顶,已被削得一片精光,让人看了心痛。 农民工现在是极热门的话题,从上到下所有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农民工这样一个普遍又特殊的群体,但没人关心的话题是:现今是谁在种地?十年后、二十年后谁还会去种地? 只要是同最基层的农村有密切关系或联系的人(比如有有父母兄弟或亲戚朋友在农村)都知道,在今日在广阔的黄土上耕种的人都是一些四十以上的中老年人,四十岁以下尤其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男女清一色在黄土地上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这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据了农民工很大的比例,这是事实。自从分田到户以后,农民有了自由耕种土地的权利,于是便有剩余的劳动力,于是便有了进城打工的群体,在这一时期这些农民工无论是对城市的发展还是对农村农民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时间一晃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在农村有一些在外地打工赚了些钱的农民早已不要家乡曾是他们名下的土地了,他们已是缺头缺尾的城里人了;大多数人来往于打工的城市和农村之间,他们在外打工,家里的土地由他们的父辈或祖辈在耕种;几乎没有那样的家庭:家里所有的人都在家种地。年轻的人没有人愿意在黄土地上象他们的父辈或祖辈那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的父辈也不希望他们的后代过他们同样的日子。
&&& 在农村,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男女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做那些农活了,他们也不愿做那些辛苦的农活了,现今他们的父辈祖辈在做那些最基本的农活,但再过十年、二十年,今日在外打工是主力的农民工老了,返乡了,试问:那时还会有谁去农村做那些最基本的农活?难道是科技可以发达到不用人工地里可以长稻谷?而现今这种田地都分到各家各户的形式是不适应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 我想大部分的答案都是:不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自己.80后的农村人不会种地也在是什么新鲜事了,不用个个去统计.种地已不在被我们看成是主业了,出来打过工的朋友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就喜欢城市,向往夜生活,我就是饿死在城里,也不会在回家种地了.当然他说这话可能是有些偏激, 但我不算是个农民, 我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因为我不会种地.农民是最高的职业,可以说他们统治着全世界,提供衣食住行,多么高尚的职位,多让人敬佩啊!可那却是不被人向往的职业,甚至很多人都会说,农民们那是多么没有出息的人啊!从个方面来打击农民们,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不敢加入,甚至排斥. 当然我也不排除, 很多人都向往城市.80后的打工族也不在把打工看成临时工作了,不在像60后70后那样把打工看成是农闲时出去挣点补帖家用了,我们靠打工为由,编织任何谎言留在城里,想尽办法摆脱流着农民血液的躯体,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势,不牺一切代价, 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将面临着同样的捆扰, 我们的父母.
&&& 他们和农田打了一辈字的交道,他们担心自己的接班人,他们不想农田就这样在他们手上休息,但他们也更不想自己的子孙继承他们的事业,和他们一样做个农民,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孙能走出去,过更好的生活,不要像自己这样. 一个很复杂的社会, 这是一个发展快速的社会.想我们这样学历不高的打工族很难跟上节奏,随时都会脱轨,都将面临着反乡,而不会种地的我们回去又将面对着我们新的挑战. 《三国演义》里开篇便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许未来有一天,为了适用农村现代化耕种的模式,土地的拥有方式会是另一种方式吧。社会发展了,技术进步了,农民的劳动效率提高了,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搞副业或外出打工,这是好事。但利用先进的技术毁林开荒,破坏生态,将来该如何面对子孙后代啊! 这段文字谁可以看到? 不知道。 这样的事情谁可以替农民作主? 不知道。
&&&&国家那么多惠农政策为什么到县乡一级就完全走了样, 不知道。谁来负责。农民为什么还是那么苦?就因为他们生活在生物链的最底层吗? 不知道。 椰爸载后言:顶!民以食为天!号称农业大国的中国,这些年竟然把农村糟蹋的不像样了,十几亿人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破坏殆尽!几十年辛勤修建的中小型水利全都毁于一旦!一点点抗灾能力都不复存在!稍有一点气候异常就引发大规模的灾情,水灾、旱灾、泥石流灾、雪灾连年不断,自毁长城啊!!!全是人为的!环境破坏殆尽!生态平衡破坏殆尽!毁田造城市,毁田造大学城,毁田造GDP,毁了十几亿人的生存根基!简直是千古罪孽!!!不是倒退,是毁灭啊!!!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转的毁灭啊!!! 农业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今年2月。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率已经达到95%,到2015年有望将粮食安全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但他同时表示,如何解决谁来种田、谁来养猪的问题也是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在未来几年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对于农民的种粮难深有体会。据他了解, 今年58岁的王品盛经常到乡下去调研。在四川乐山地区,很多农民都已经不再种地和养猪,大片农田撂荒。
&&&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民种粮、养猪没有收益。本来农民种粮, 他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除去种子、农药、肥料之后,就基本所剩无几,有的甚至还赔本。而且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农民种粮、收粮都要请人,一个人一天要付100元,还要管三顿饭,饭菜还必须要有鸡有肉,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觉得太不划算,就只能将耕地租给他人。” 即便租金收得很少甚至不收, 实际上。都很少有人愿意租种。据王品盛介绍,在四川乐山的部分地区,80%以上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农村基本没有劳动力了。有些农民甚至将桉树种在稻田里, 还有更让人心疼的事。“这种树的树根一旦伸进泥土里,特别能吸收水分,把稻田水都吸干了,当地农民说一栽桉树,三十年都种不出粮食。” 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进行了解读。他说,我国的农业科技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三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
&&&“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应该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引起关注和热议,是因为这句话出自农业部官员的口中,且说的人是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这也说明,该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农业部总经济师能说“谁来种地已成为严峻问题”,却是需要胆识的,这也是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说真话的一种表现。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会不会粮食也成严峻问题,吃饭也成严峻问题?因为地是要人种的,没人种,地不会自己长出庄稼来。如果这些都会成严峻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表面上看,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但实质上还是种地赚不到钱的问题,不能让种地者过上幸福日子的问题。青年农民宁可在城市干最累最苦,甚至最脏的活,也不愿回家种地,根本原因就是种地不仅辛苦,而且辛苦还赚不到钱。农民种地大多靠天吃饭,年成好,还有点盈利,碰到洪涝、干旱灾害年,就可能亏本,甚至是颗粒无收。而外出打工,工资再低,每月还有收入。一个劳力一年种10亩田粮食,纯收入二千元左右,差不多是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
&&& 不可忽视,不愿种地还有代际传递的效应,如今大多数农村青年丧失了农耕技能,难以回到农村当农民,而且这种影响还会延伸到下一代。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种地能赚钱的问题,假如在家种地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谁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父母孩子,夫妻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而千里迢迢出去打工?一位农民对我说,他家5口人有2.9亩地,种一季稻够吃一年半,他算了一笔帐,请人工钱,加上农药、肥料、种子等钱,成本1900多元,打了2500斤谷子,100斤卖110块钱。即便把谷子都卖掉也就2750元左右,扣去成本才赚850元,而家里还要吃1000斤。如果只种粮食,就没有穿衣钱,没有人均开支了。种地不赚钱,撂荒现象也就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做了一个专题《四川农田撂荒调查:粮价上涨种地反倒赔钱》,在镜头里我们看到四川省武胜县乐善镇黄角湾村70岁的李均华老人,家里的一片地长满了荒草,老人说,两个儿子都觉得种地不划算,所以到外省打工去了,土地撂荒了6年,家里的农具现在已经长满铁锈。四川省武胜县农业局副局长彭国华说,他们对全县撂荒耕地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全县的撂荒耕地3.2万亩左右。种地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低,种粮成本加大,粮价上涨和粮补增加始终没有跑过生产原料涨价这条腿。也就是说,每年粮食价格的上升,都不足以抵销生产成本的涨价。
&&& 在这种压力下,农民只好选择了撂荒这种办法。粮价跑不过生产原料涨价这条腿,是因为粮食提价慢。中国至今还是廉价粮食的时代,这与国家定位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关。当然国家把粮食收购价格定得低是出于物价和稳定考虑,但定得太低,不但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贫富差别。1990年,我国的粮食(水稻)收购价是0.22-0.24元/斤,2011年的粮食(水稻)最低收购价是1-1.1元/斤,只涨了大约4倍。但同期的生产资料价格涨了20多倍。全国各地同期的公务员工资大约涨了40-60倍不等。我国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目的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而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种束缚,导致了粮食价格始终偏低,而偏低的价格只能是种粮薄利。根本的途径就是从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入手,要解决这个严峻问题。如果不能大幅提高最低收购价,就要加大对农民种地的补贴,尤其要协调好各个市场,调控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的价格。如果不能解决农民种能养家糊口,过上好日子,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就依然成严峻问题。这么多年来,应该说还算风调雨顺,粮食连年丰收,如果碰到大灾年,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粮食安全无疑也会成严峻问题,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 孩子们对农村的好奇,反衬了现代青少年对农业的隔膜,对田地的疏远,同时也折射了现代教育的缺憾、素质教育的短板。 提起素质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其实,种地也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涵盖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种田种地又是劳动中重要的一课。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很多家长与老师有意无意地疏远了劳动,让孩子远离了劳动,特别是农业劳动。不仅城里孩子很少接触农业劳动,就是农村孩子也鲜有种田种地的。 远离农业劳动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五谷不分。孩子们分得清玫瑰与月季,却分不清小麦与韭菜。远离劳动,还直接导致四肢不勤。不少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背不能驮。远离农业劳动,还让孩子远离了对粮食的质朴感情,各种浪费现象令人痛心疾首。孩子如果没有在田地里流过汗受过累,很难体会“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远离农业劳动,让城乡失去了一条很好的纽带。不少城里孩子瞧不起农村,看不起农民,在城乡间筑起了一堵无形的隔离墙。远离农业劳动,让农业失去了接班人。陕西省某县对四个乡镇1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96%的学生毕业后不愿当农民,于是有人感叹“农业大国,以后谁来当农民”。你也为农民工说话,他也为农民工说话,就好象他们都是农民工的代言人似的,他们都很高尚。可是,他们想没想过,工人得做工,农民得种田,否则,十三亿人穿什么?用什么?吃什么?都到城里来做工了,来盖房子了, 现在的城里人。
&&& 谁种地?总不能总是靠“吃”房子活着吧?几年以前,美国种地的人的平均年龄是58岁,年轻人都进城了。美国是高度机械化种田,与我国的分散式种田的方式不同,可是,美国人自己也对此很是担实行的也是城市化, 整天听的是城市化。可是,农村怎么办?我国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有期限地分给农民种植,而不是卖给农民了。土地分田到户,就挺难实现规模化种植与管理。农村里稍有一点儿外出赚钱的能力的人,都奔向城市了。现在的农村里,还有多少生力军是肯窝在农村里种那几亩地的?有的地方是想种地也没地可种了。这里也建设, 问题是不光是身强力壮的人不想种地。那里也建设,倒也没什么不对,经济要发展,也是必然的。只不过是鼓励大家都住大房子,就不太对了。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发展中的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呢!我们的人均收入是3000美元,发达国家是500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均住房面积才多少平方米呀?发达国家也不是人人都住在有自已的产权的房子里的吧?我们的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为了高价卖地,为了自已这一届的政绩,拼命地在卖地,盖房子;开发商们则拼命在抬高房价,也不知道人家用的是什么手段,反正是他们涌向哪里,哪里的房价就拼命上涨!盖房子得用人不是?劳动力也值钱了。到盖房子的工地当小工,都能赚到比在农村种地多得多的钱哪!十三亿人都得吃饭吧?盖房子不要说争劳力了, 可是。盖疯了,农田也敢拿去盖房子呢!有些小产权房不就是农业用地吗?农民进城了,他们分的地还在,还可以得到补贴,他们的住房还在,有的就闲在那里,资源的浪费现象挺严重的。
让孩子亲近田地,体验农业,不仅是为了避免农民“后继乏人”,更主要的是锻炼他们的体魄与意志,体会农民的艰辛,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加深与“三农”的感情,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王品盛都感到痛心疾首, 每当看到或听到这种情况。“四川是水稻之乡、鱼米之乡,可是这么多良田都白白浪费了,真是太可惜了,如果这么下去,国家的粮食安全没有办法保证。” 虽然我国的粮食已经实现了“八连增”, 王品盛认为。但是撂荒问题不解决,将很难持续下去。“粮食价格太低了,农民没有收益,怎么能安心种田?如果能够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将一部分打工者吸引回来,这才能解决撂荒问题。” 农民种粮每亩一年的收益仅为7.5元,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这是导致农民种粮没有积极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然后以平价的方式卖向市场, 袁隆平还建议国家能够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这样既能解决农民种粮缺少积极性的问题,又能合理地平抑物价,控制通货膨胀。 “现在大米才2.2元一斤, 王品盛对于袁隆平的建议非常赞同。 温家宝指出,近十年来,党和政府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方面做了几件大事: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接补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称之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最近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建立起这项制度,将会使农民“养老不犯愁”,逐步解决后顾之忧。这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
& 温家宝指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确保同一地区参保农民将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是相同的,这体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基本性、公平性和普惠性。地方财政对所有参保农民给予缴费补贴,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保险费,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农民给予适当鼓励。个人账户养老金依据本人缴费多少和年限长短,有高有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反映了个人收入、地区发展、集体组织实力等方面的差距,体现了权力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他要求,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相结合的基础养老金必须到位,地方政府对农民个人缴费的补助必须到位,在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宁可少上点项目、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也要挤出钱来把这件大事办好。 温家宝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搞好试点工作。要坚持试点先行,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要坚持农民自愿,加强宣传解释工作,让农民充分理解参加新农保的好处,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片面追求参保率。要坚持因地制宜,中央确定新农保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由各地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和试点实施方案。要坚持发挥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实行新农保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包括老年人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子女仍然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同时,要处理好新老农保制度之间的衔接,妥善做好新农保制度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的配套衔接工作。 格太低了,如果收购价格上去了,农民有利可图,肯定会重新回来种田。”&&&&&
&& &让真正种田的农民得到实惠, 支持种田种粮可以从控制种籽、农药、化肥价格方面入手。这也是农民最关注的问题,根据农民的细算,2007年种1亩田的纯利润平均只在240元左右,随着耕作形势的进步,由牛耕到机耕、由人力收获到动力收获,减轻了农民种田的劳动强度,但相应增加了生产成本。粮食的价格在2006年的基础上并没有上涨多小,如果种籽、农药、化肥的价格还控制在2006年的水平上,就是没有种田补助比现在有种田补助都要好啊,也就是说补了也等于没补。这是中央在三农问题上的一个举措, 农民种田有补助.显然是支持种田,让农民高兴的话题。这个转变是否太大了一点, 但是从种田要上交国家到种田有补助。国家给农民的这个恩惠农民是否又会满意呢。才是最好的办法? 农民种田不要上交国家、也不要种田补助. 还是有些粮田没有种上水稻, 国家给农民种田补助以后。农村是安人口数分配种田面积的,现在农村的劳动力已有60%以上到外地打工去了,在家种田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些老年人和妇女,种一季稻的比较普遍,且还有很小一部分稻田在抛荒,也就是说:不种田也可拿种田补助。现在农民在外打工还是在本地打工基本上每天都有70元左右的收入, 农民对那一点种田补助并没有看重。农民一年种2-3亩田的补助也就是70元左右,要拿那一点钱还得用半天时间到指定的银行去支取,还得要保管那个存结,现代的中国农民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小资意识,有大部分农民在经济实力上比城市那些小个体工商户和下岗职工家庭都要强,有大部分农民对农民种田补助不赶兴趣,也有部分农民认为农民种田补助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
&&&&国家还得安排一些公务员和管理干部去管理这笔钱, 为了这个种田补助。加上现在干群关系也不是很好,有些农民还会认为上面有克扣现象。这也给我国粮食持续增长敲响了警钟。大部分都流向了城市。青年农民为什么不种地, 务农的青年农民越来越少了。非要进城打工呢?我认为直接原因是: 农村发展缓慢, (一)城市高速发展。有的自然条件差或十分恶劣的农区基本未发展,大部分农民依旧生活在低水平的温饱状态,有的奋斗了30多年还没有脱贫,有的脱贫户因灾、因病或意外事故返贫,生活十分贫困。即使是发展较快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和生活质量也没法跟城市比。城乡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反差。农村的落后,甚至凋敝,对新时代的青年农民缺少吸引力;而城市的繁荣,生活的丰富多彩,对这一代青年农民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农村失去了吸引力,城市的诱惑力有增无减,农民自然要向城市流动。 水往低处流。”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向往美好的生活和在美好的地方生活, “人往高处走。是人的共性,而这一代青年农民受过中学教育,由于国家允许公民自由流动,他们见多识广,了解城市现状,自然会告别家乡,进城打工。这是可以理解的。 进城打工的收入高, (二)农民种地的收入低。而且打工挣钱可以排除自然因素的影响,比种地保险。有的农区的农民种一年地只能收入几百元或几千元,有的还得倒贴。大家都知道,农民进城打工很辛苦,干的都是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但收入并不高,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可是比种地的收入要高,而且可以避免天灾的影响。
&&& 用他们的话说,打工一年可以保保险险挣一万左右,种地就没保证了。年景好收入高些,遇上天灾就可能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但一家一户种的那几亩或十几亩地(山区一户有几十亩地的), 现在政府提高了粮价。粮食产量是很有限的,除了留足口粮,卖不了多少钱,农民靠种地致富根本没指望。进城打工,这是大多数青年农民的明智选择和唯一出路。 农民增加收入的选择性几乎为零, (三)农村市场落后。而且看不到前途,没有出路,城市的可选择性强,机会较多,所以青年农民必然要舍家进城。 但购买力有限, 农民需求旺盛。农村市场发育迟缓,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市场,或有场无市,在农闲时期,农民无事可做,除了种地,没有可增加收入的其他渠道。也就是说,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单一,而打粮种菜的收入又极为有限。因为收入少,农民不敢花钱,总是节衣缩食,投入在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上的钱很少。 放眼望去, 在农村。除了庄稼,就是黄土地,他们找不到致富的门路,看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只好进城另谋生路。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只是个别农区才有, (四)农民基本没有社会福利。大多数农民为生老病死而担忧,所以要在青壮年时期想方设法多挣钱,农村没有挣钱的路子,就只好往城里涌。可以这样说,农民一家人的花费,要在青年时期挣够,只靠种地是办不到的。他们的致富路,在农村几乎被堵死,所以就要进城。
& 还要给孩子结婚准备钱物;又要防止生病住院, 农民既要供孩子上学。又要积攒老年的开支;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负担很重,没有多少存款,所以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改善不明显,生活质量很低。城市高福利,农民无福利,这种福利格局逼迫农民在青年时期为挣够一辈子的花费而四处奔波。 城市非农经济大发展, (五)农业经济发展慢或不发展。特别是私有经济高速发展,对农村的廉价劳动力有着巨大的需求。可以说,现在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发展体制根本无法消化农村劳动力,而农村的大批剩余劳动力不可能长期固定闲置。人是活劳动,自己会流动,农村用不了,必然向城市流动。城市有需求,农村有剩余,青年农民向城市流动就具有了无须多言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而且工厂或其他生产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不愿支付高工资,所以出现了“一边是民工荒,一边是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怪现象。 主要是企业减少工资支出的利润最大化追逐效应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挤压效应造成的, “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也与一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或不愿意从事强体力劳动有关。但根本的问题是劳动岗位是相对有限的,而劳动力蓄水池的水总是满满的,于是在就业上的恶性竞争就不可避免。 是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城市居民、劳动者与企业主的天壤之别, 总之。
&&& 才导致青年农民大批向城市流动。 农业的基础地位呈现不稳态势 甚至出现了不稳固的格局, 农业的基础地位变得空前脆弱。大多数青年农民进城打工是直接原因。然而,这不是决定性因素。造成农业的基础地位空心化、劣质化、动摇化的深层次原因是: 而农业政策的偏差和没有落到实处, (一)政策的偏差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畸形。致使农业成为“口头上重视,实际上轻视”的萎缩型发展现状。 所以才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业政策的失误也是的确存在的,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是畸形的或不对路的。不能否认。这些年我们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多少?农村市场形成和发展了吗?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还在吃毛泽东时期的老本。30多年来,根本就没人下功夫培育农村市场,政府也没有用心抓。大多数乡镇干部都在城里买了房,人在农村,心却在城市。
& 需要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好的农业政策根本就没有落实到位, 一方面是农业政策有问题。说得多、做得少。这个责任不完全在乡镇干部,各级政府都有责任,而且我们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发展体制有问题,造成一些有事业心、想为农民多办事的乡镇干部有心没胆子、有力无处使。 仍然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城市高速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构想未能推开。不仅大城市早已步入繁荣期,而且中等城市也进入大发展阶段,仅从私人轿车拥有量来看,中国的城市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主要街道的车辆拥堵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城市病之一。 大部分农区的道路还是土路, 然而。能买起汽车的人家屈指可数,能买起四轮车的就是富裕户了。 四处乱建房, 农村的住房建设还是封建社会的水平和格局。没有整体规划。 好多农村是一片空白, 农村的商店、饭馆及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和场所等少得可怜。连一个篮球场也没有,更别说足球场了。 农村和农业发展长期被置于一边或搁在其后, (三)发展战略坠入顾此失彼的不均衡黑洞。农民利益被有意识忽略。一些个腿长,城市腿长;一个腿短,农村腿短,这样走路怎么能稳健?怎么能走得快、走得远?农村这个短板必然会拉中国发展的后腿,终究会使中国的发展速度慢下来。我们为什么不未雨绸缪,尽可能地及早缩小城乡差距、谋取均衡发展?
& 如果就城市讲, 中国的发展战略是2020年、迟至203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中国已经是超小康社会了,可以名列发达国家行列了,可是广大的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差很远,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更严重的、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农村与现在的城市水平就差很远,再过一二十年城市会更发达,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会拉得更大。虽然农村可能会加快发展,但要赶上现在的城市水平就很不容易,况且城市也在发展,而且由于基础相对比农村好得多,所以会发展得更快,农村永远也赶不上城市。而且,如果政策不调整,农村很有可能徘徊不前,有的不适宜人居的地区还会倒退。如果农村发展永远也赶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永远比城市落后得多,这样谁还会在农村生活,谁愿意种地? 而农业人口占大头, 农民实现不了小康。无论城市多么发达,城市居民多么富裕,都意味着中国还没有实现小康。
& 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背后, (四)实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掩盖了农业经济的虚假繁荣。是农业经济的低水平扩展或很多农区的回归旧社会。我国实体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城市这一块,农业经济和农区经济基本是老样子。有的农区在草场上多开垦了几块地,粮食产量增加了一点;有的则在山上多开了几片果园,有的水果产量相对过剩了;或有的农户承包了荒山,种植了经济作物,物产丰富了,……这都是低水平扩张,虽然增加了经济产出,但科技含量很低,甚至没有科技含量,名为发展绿色经济,实际上是广种薄收的现代版。与战国时期没有多大区别。农业经济的虚假繁荣, 很多农村种地还在使用木耧、铁犁、锄头、镰刀。使一些不了解实情的领导人头脑发热,以为农产品过剩,农业形势十分喜人,所以忽视了农业生产。很大一部分农田的产量低于人民公社时期, 调查结果显示。而且造成了一部分耕地的掠夺式种植,投入少,产出自然就低。不少村级领导干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作用,因为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的制度性安排和可操作的机制。一家一户种地,谁用你管?你又管得了谁?
恭喜!本帖被闻欣@-5yco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开开心心每一天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发帖: 24 篇
在线时长: 23 小时
种地,让人瞧不起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积分: 35388
发帖: 36856 篇
在线时长: 1306 小时
帖太长,但是问的不错,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不计炎凉看世事,扫除凡俗心平和。得失成败无瑕顾,留与秋风说短长。
发帖: 28 篇
在线时长: 15 小时
引用3楼的发言:
帖太长,但是问的不错,顶
不加精可惜了& 这么好的文章
发帖: 64 篇
在线时长: 131 小时
提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十几亿人的生存基础。现状堪忧。
发帖: 111 篇
在线时长: 49 小时
问题是农作物增收但农民不增收,期待政府解决此矛盾
积分: 58008
发帖: 587 篇
在线时长: 1135 小时
不错的错子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明媚的阳光是人们的渴望,如水的月色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和煦的春风是我最欣慰的心境,爽朗的秋空祝愿共同拥有......
积分: 4264
发帖: 4009 篇
在线时长: 717 小时
請解:工人為什麼不願意做工?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河南南阳内乡县城关镇南园村八组队长李申的下场
一个开着“鸡场”的鸡头,在村里一些地痞的支持下,当上了队长两年内,竟然想尽办法去卖老百姓的那种土地!请有关部门过问!一个只当了两年的村干部,摇身一变,两年内就变出70万的房产!试问,我们这些老百姓还要不要活了!
&老百姓不敢说话,谁说什么不顺他心的话,他就站在人家门口大骂!请问此为人民的干部?我们只知道温总理还不断提出好的政策来体恤老百姓!难道他一个小小的队长还反了不成!一个李申把中国村干部的脸都丢尽了!
发帖: 243 篇
在线时长: 50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失败与成功的区别是失败是在起点诱惑你,而成功是在终点诱惑你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中东味十足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兽世界帐号锁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