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喻怎么样卖东西''''

&b&&u&有更新:&/u&&/b&&br&&br&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br&&br&如今,让人们谈论原教旨主义的时候,脑海里面浮现的多半是中东地区的连环爆炸,911的双塔倒塌,和巴勒斯坦街头举着AK47的穆斯林狂热分子。这些都没有错,他们可以被成为原教旨主义者,但是,原教旨主义者并不是他们最准确的标签,并且原教旨主义一开始和极端的暴力也是不沾边的。甚至原教旨主义一开始是伊斯兰教“死对头”---基督教的一个流派。&br&&br&19世纪末,在美国的基督教社会,出现了自由派基督教学着,他们开始相信科学,接受理性,他们相信,圣经----这本基督教的根本大书,是一本童话书,里面记载的是神话和童话,还有编撰出来的,半真半假的故事,是教人向善的一类童话和寓言故事,他们不相信耶稣是一个神。他们甚至能够容忍同性恋神父和牧师。&br&&img src=&/4f7d12f1d34f2aaccac64e1b7ed0433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著名的布雷维克,可以说是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br&&br&当然这些人依然相信信仰,但是对他们来说,信仰的平安和喜乐更多的来自于内心。这对基督教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激荡,以美国长老会为主的基督教流派,开始推行“基本教义”,其根本用意就是回到圣经中去,即,回到基督教原本的样子中去。他们坚信圣经的每一句话是真理,是神的语言。总而言之,他们要回到一个原点,就是基督教早期的状态,没有科学,没有现代化。&br&&br&人们把这种思潮叫基要主义,英文是Fundamentalism,从这个词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汉语的翻译就是基要主义。这个翻译持续了接近一百年,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在英文学者描述伊斯兰类似思潮的时候,也用了这个单词,但是汉语却为之一变,汉语翻译变成了原教旨主义。从这一天开始,原教旨主义就合伊斯兰沾了边,并且紧密的结合起来。说起来,这是一个偶然。并且,基要主义和原教旨主义在英文上虽然是一个词汇,但是在描述基督教事物和伊斯兰教事物上也有微妙的变化,现在,英语世界的人们面对Fundamentalism这个词汇的时候,也是复杂的。&br&&br&宗教的产生是一个过程,他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各个宗教都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教徒,学着都处于不断的崇敬,支持,思考,放弃,再思考??等过程。以基督教为例,在基督教创生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不太长的排斥过程就迎来了极度的辉煌,大约在1800年前,基督教被罗马皇帝宣布为国教,上帝和耶稣基督就成了欧洲广大民众内心深处的绝对权威。尽管经历了不少宗教改革,但是上帝和基督的神性是绝对不变的,尽管伽利略,牛顿和哥白尼开启了科学时代,但是他们也对上帝深信不疑。&br&&br&可是到了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民主制度的四面开花,基督教也面临了极大的挑战。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直接击垮了上帝七天造世界和人的故事,圣经无法解释地下的恐龙化石。宇宙大爆炸的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发现,上帝,似乎不再需要了!因为从宇宙诞生的第一个毫毫毫毫毫秒一直到现在的物理过程,科学家已经解释了清清楚楚。上帝的绝对权威突然受到了挑战。于是基督教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自由派基督徒出现,他们开始相信,圣经是故事书,基督是人而不是神。&br&&br&面对挑战,一开始,传统基督徒是怎么做的呢?最开始,他们打不过科学,不断给圣经予以解释,让圣经和科学能对应并且互相包容,但是逐渐他们发现他们是徒劳的。&br&&br&于是,他们开始反抗,就用最极端的手段宣布,根本不需要科学,信仰就是信仰,圣经,无需解释,就是绝对正确的。颇有点耍横的感觉。其实这很正常,比较宗教学家埃里克o夏普在《理解宗教》一书里总结原教旨主义:&br&&br&在传统的最高权威受到挑战时(一般指宗教方面的权威),第一阶段出现的反映是拒绝旧方式和旧权威,具有适应和树立新权威的愿望;&br&&br&第二阶段是作出种种努力,使旧权威适应新权威;&br&&br&第三阶段是回复原状,回到起点。&br&&br&其实原教旨主义就是遵循了这个规律,很多宗教都走了这条路。人们一般把回归经典,回归经典的字面意思,尊重传统,拒绝改变的种种行为,称为原教旨主义。&br&&br&&br&基督教是这个样子,但是基督教普遍在富裕国家流行,基要主义是建立在民主体制和富裕中产阶级社会中的,不至于出现巨大的动荡。可是一旦原教旨主义出现在贫穷国家和地区,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br&&br&答案是可怕的。如果说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兴起,主要是因为维护基督教传统,维护信仰。那么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兴起,则基本是贫穷所造成的。&br&&br&&br&瓦哈比的回归伊斯兰&br&&br&&br&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则要上溯到18世纪生活在现在沙特地区的一个伊斯兰学者,他的名字叫瓦哈比,全名叫穆罕默德.依本.阿卜杜勒.瓦哈比。这个名字是这么解释的—他是瓦哈比家族的阿卜杜勒的儿子叫穆罕默德的家伙,穆罕默德是他自己的名,依本表示是“某人的儿子”,阿卜杜勒是他父亲的名,瓦哈比是他的家族的名字,你可以理解是姓,但是阿拉伯人自认为是没有姓的。这点和藏族是一样的。但是在阿拉伯,名就那么几个,不是穆罕默德,就是艾哈迈德,马哈茂德,所以重名的太多了,于是大家为了区分,一般称姓(家族名)比较多。&br&&br&瓦哈比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在他刚刚传教的时候就遇到了他家乡的酋长的支持,虽然中间遭遇地方长官的驱逐,他还是立刻就找到了更大的靠山----沙特王国的老祖宗:沙特家族族长依本.沙特(这个名字和他子孙的名字,实在重名的太厉害,几乎所有的人名字里面都有依本.沙特的部分)的支持,瓦哈比成了国师,依本死后,瓦哈比继续辅佐他的儿子阿齐兹,在瓦哈比去世之后,阿齐兹自己兼任国师,开启了沙特帝国的道路,他的儿子,阿齐兹二世,最终确立了沙特帝国的格局。&br&&img src=&/66fed850cb161afdc5ea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沙特老国王,开创者依本沙特&br&&br&归纳起来,瓦哈比的教义简单的说就是“回到《古兰经》去”。一切都回归传统,严格坚信真主安拉,反对一切有形的偶像,在他看来,所有有形的偶像都是对安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的亵渎,甚至连圣徒的陵墓都不行。果然,他的好学生,沙特国家的第一任国王阿齐兹攻打麦加的时候连穆罕默德的陵墓都毁了。真是难以置信。瓦哈比还要求圣战,不过他圣战的对象是土耳其,一个同样的伊斯兰国家,瓦哈比看来,土耳其是个不纯洁的伊斯兰国家。瓦哈比派由于沙特国的迅速崛起,迅速影响了整个伊斯兰世界。&br&&br&其实瓦哈比的原教旨主义,和现在的原教旨主义相比,是相当温和的。在瓦哈比去世到现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的二百年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一直是渐进的,温和,不明显的。但是几乎现在所有的原教旨主义都把瓦哈比当做开山祖师爷。说一句,奥萨马.本.拉登是瓦哈比派的信徒。&br&&br&为何这个阶段原教旨主义一直不温不火呢?这要从伊斯兰的历史说起来。&br&&br&在瓦哈比生活的年代,在世界范围内伊斯兰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虽然辉煌的顶峰已经过去,但是依然处于全面胜利的状态。自从默罕默德去世之后,三代哈里发就走上大规模入侵他国的历程,在第三代哈里发和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的战争结束的时候,阿拉伯帝国已经扩张到地中海地区,随后,又继续大规模攻城略地,很快就打到西班牙,地中海基本成了内海。虽然哈里发的权势日益衰落,但是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尽管13世纪,蒙古人崛起,阿拉伯帝国衰落了,但是另一个可怕的伊斯兰国家—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了。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他居然从1299年,一直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存在了六百年!!!并且是在和欧洲工业革命抗争的情况下,奥斯曼土耳其消灭了东罗马帝国,打败了东欧绝大多数国家,改变了他们的信仰,统治着从沙特沙漠到匈牙利,希腊,黑海的广袤国土。&br&&br&瓦哈比学说虽然是原教旨主义,但是伊斯兰依然是非常强盛的,尽管沙特家族和土耳其有矛盾,但是伊斯兰本身,没有受到威胁,所以原教旨主义是一种信仰的诉求,和政治,政权,等等问题还没有产生紧密的联系。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土耳其土崩瓦解,形势就开始逆转。&br&&br&&br&穆斯林兄弟会&br&&br&故事要从一个叫伊斯兰教兄弟会的组织开始说起。故事的地点在埃及。&br&&br&埃及是一个文明古国,文明历史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比中国的夏商周要早很多。度过了漫长的法老时期,最后一个法老王被波斯帝国消灭以后,埃基本算亡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有著名的埃及艳后吗?&br&&br&因为最后的一个法老被消灭以后,埃及人自己就没有主宰国自己的国家,长达两千多年。波斯帝国占领了埃及,实行总督统治,接下来是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占领了埃及,并且在这建立了著名 海港城市亚历山大,他老人家死后,他的部将,一个叫托勒密的建立了王国,而刚才提到的埃及艳后就是托勒密王朝的后裔,然后埃及迎来了罗马人,埃及艳后色诱了凯撒和安东尼,结果保住了国家,谁知道来了油盐不进的屋大维,据说屋大维爱着自己的姐姐,才没被埃及艳后迷倒,结果消灭了埃及。接下来被东罗马帝国统治着,随后阿拉伯崛起,占领了埃及,埃及的宗教变成了伊斯兰教,又过了几百年,占领军的将军们(马木鲁克)建立了政权,刚过上几天舒心日子,就被奥斯曼土耳其击败,埃及人又归了土耳其,不过宗教没有变化。随后,拿破仑短暂的统治过埃及,而一个军官叫阿里的在击退拿破仑之后,建立了一个短命王朝,他也不是埃及人,据说是个阿尔巴尼亚人,他的王朝运气不好,因为随后英国人就来了,埃及变成了英国殖民地。最后,纳赛尔接管了政权,这个王朝才覆灭,纳赛尔建立了现代埃及。&br&&br&按这么说, 英国人走之前,埃及人没有自己管理过国家接近两千二百年之久。&br&&br&当政治强人,现代埃及的缔造者纳赛尔接管埃及的时候,埃及是世界强国的日子已经过去几千年,纳赛尔接管的法鲁克王朝早就是一个烂摊子,社会上充斥着各种穷人。而在这群穷人中间,有一个强大的政治团体,叫穆斯林兄弟会。&br&&img src=&/6aed4a758b5c50e68a3e1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哈桑班纳&br&&br&这个组织,是哈桑班纳在1928年创立的,哈桑班纳是一所伊斯兰学校的老师(塔利班的首领奥马尔也是一位老师)说起来,兄弟会比纳赛尔的资格老很多。因为他创立的时候,纳赛尔才十岁。一开始,穆斯林兄弟会不是一个严格的组织,只能算一场运动,颇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早他的名字叫班纳运动,其组织思想就是建立泛伊斯兰国家,取消现在的国家概念,严格依照古兰经,重建伊斯兰社会。回到早期伊斯兰的社会格局中去,重建和复兴伊斯兰。&br&&br&这其实就是原教旨主义运动。当然,那个时候,班纳的这种思维是相当普遍的。原教旨主义是一种思潮,可以说在阿拉伯世界各处都有,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参在着。甘地在印度搞的运动,你也可以理解为印度教的原教旨主义运动。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极端强调回归传统,回到过去,复兴宗教。当时统治埃及的法鲁克王朝(就是那个打败拿破仑的阿里军官建立的王朝)已经腐败不堪,并且在英国人眼里是个小角色,颇似清王朝末期。一群激愤不堪的穆斯林头面人物为了摆脱这种现状,只好祭起复古的大旗。这个很像辜鸿铭,严复,王国维在中国的举动,只是中国的宗教太弱而已。&br&&br&因为随着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的格局被打破了,不同的国家交往日益增多,这里面伴随着侵略和殖民。穆斯林国家眼看着就敌不过英国的先进科技,更加上伊斯兰国家内部,宗教早就腐化,各个国家之间互相侵略,穆斯林和穆斯林之间也成了仇敌。穆斯林世界,借用佛教的语言,到了“末法时期”,到了宗教快消亡的时代了。这个时候,瓦哈比倡导的回归伊斯兰,就成了相当多伊斯兰学者的诉求,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因为你顺从也顺从了,也改革了,可是你就是敌不过现代西方文明,什么招都试过了,最后没办法,回归传统吧,或许那里面有救命良方。其实所有的原教旨主义都是这么思维的。&br&&br&在伊拉克,亲西方的哈希姆国王被军官干掉,在伊朗,亲西方的国王被推倒,在利比亚,同样的事情在发生着。一股反西方的潮流汹涌澎湃。&br&&br&穆斯林兄弟会很快就成为强大的组织,因为他所倡导的回归伊斯兰,回到传统,迎合了绝大多数生活的毫无希望的下层百姓的心理。他们面对上层的腐败和欺压毫无办法,于是很多人把这种刻骨的仇恨转移到西方人身上,一方面是刻意的宣传以图转移矛盾,一方面找一个可以痛骂却不必担心受惩罚的敌人,确实是下层百姓解气的绝妙办法。&br&&br&&br&当兄弟会成为强大的政治团体以后,他的建立纯粹伊斯兰国家的梦想要实现,就必须要参加政治。很快,在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的时候,穆斯林兄弟会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纳赛尔对他们还是很不放心,随时想除掉。&br&&img src=&/f84ef7c4d31c05f899ee15d745c6033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纳赛尔&br&&br&原因大约有两条,直接的原因,就是纳赛尔虽然夺取政权,但是有一个叫纳吉布的人也是革命元勋,纳赛尔在夺取政权以后,不得不将政权交给纳吉布领导,因为纳吉布这个人在革命运动中的级别比纳赛尔高,纳赛尔不得不将埃及第一任总统的位置让给他坐。两人势必成为政治敌人,而种种迹象表明,穆斯林兄弟会支持纳吉布,于是纳赛尔一直对兄弟会不满。&br&&br&另外,无论是纳赛尔还是纳吉布,都倾向与将埃及变成一个世俗的国家。所谓世俗国家就是废除宗教的国教地位,宗教领袖不再天然是国家领袖。土耳其的凯末尔也是这种思想的革命家。这种世俗的改革思想,直接和穆斯林兄弟会的主张向左,基于这种原因,一直有人谣传穆斯林兄弟会刺杀纳赛尔,而这个谣言泛滥之前,纳赛尔刚刚成功的将纳吉布软禁起来,自己坐上了总理的位置。&br&&br&可是就在所谓刺杀当天,倒霉的刺客对着演讲的纳赛尔连开八枪,纳赛尔却毫发无伤,并且对着麦克风高呼:让他们杀纳赛尔吧。纳赛尔只不过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我的同乡们,不要动。我没有死,我仍然活着,如果我死了,你们依然是纳赛尔。&br&&br&纳赛尔没有死,但是对穆斯林兄弟会的大逮捕开始了,并且将穆斯林兄弟会的人关在监狱里面严刑拷打,很多人折磨致死。这只是开始,虽然在其后短暂的岁月里,为了对付埃及共产党(他们有另外一套吸引下层百姓的口号)的实力,纳赛尔放出部分兄弟会成员,但是随后在六十年代,纳赛尔还是无法容忍兄弟会对自己的多次刺杀,同时,世俗化越来越厉害的纳赛尔,也引起了原教旨主义的发源国—沙特的敌视,他们暗中资助穆斯林兄弟会,企图政变,推翻纳赛尔,纳赛尔于是加紧了对穆斯林兄弟会的大逮捕和大屠杀。&br&&br&原本还算温和的穆斯林兄弟会,和还算温和的原教旨主义,开始在这场拷打和折磨中变质,激进主义出现了。这是纳赛尔所不知道的,穆斯林兄弟会的人也不知道,世界上的事情只有回头看才能明白,这一场牢狱之灾,诞生了现代伊斯兰激进主义开山宗师:库特卜。&br&&br&&img src=&/eeff3a532e7343bc6cdd471f4d00b8d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库特卜&br&&br&说库特卜是现代激进主义的开山宗师,是没有错的,虽然库特卜本人没有广收门徒,建立组织,但是他的著作在阿拉伯地区有广泛的信徒,塔利班,拉登都是其忠实信徒。&br&&br&库特卜出生于1906年,和穆斯林兄弟会的首领哈桑班纳同龄。原本库特卜是一个还算本分的年轻人,家境还是不错的。应该不是穆斯林兄弟会的主要吸收对象。但是他年轻的时候接受了类似阿富汗尼等人物的穆斯林民族主义的思想,对英国人开始仇恨。所以得罪了法鲁克国王,被迫前往美国留学,这个时候是1948年。&br&&br&库特卜在美国的经历,像很多穆斯林激进分子一样,美国的教育非但没有让他接受西方的观点,反而使他们子认为看透了西方。其原因在于他们去的太晚,年纪已经偏大(已经四十多岁了),去的时候已经满脑子反西方的观点,那么一到西方,但凡看见西方世界的一些黑暗面,就会加强这种观点,等于戴上了有色眼镜。其实,这是人类的弱点,通常人都是不理性的。一旦有了某种偏见,就会在生活中寻找例证来强化,反而对相反的例证视而不见。因为这样使得自己变的简单。原本美国在库特卜心中印象并不坏,他所痛恨的西方是英国,但是到了美国以后,发现美国是一个支持犹太人的国家,他的仇恨开始集中在美国上面,除了美国全面支持犹太人在阿拉伯地区复国之外,还因为美国是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br&&br&当然库特卜的思想转变也有他个人的一些原因,比如他受到其母亲—一个没落贵族—无休无止的抱怨的影响,也因为失败的爱情而去寻找解脱,总之,一个失落的灵魂,总是非常容易走向极端。&br&&br&这个时候,哈桑班纳遭到暗杀,库特卜开始进入穆斯林兄弟会,成兄弟会的理论大师和精神领袖。库特卜的观点和哈桑班纳很像,班纳也说过要在全世界建立穆斯林统治的豪言壮语,但是缺乏理论性,所以库特卜成为穆斯林兄弟会的理论大师也顺理成章,但是穆斯林兄弟会的行政领导不是他,库特卜更愿意从事理论工作。&br&&br&回到埃及,库特卜连续发表了几本著作,包括在监狱中写成的,激进穆斯林分子的“圣经”---《路标》。&br&&br&在这些著作中,库特卜的理论是极具煽动性的,他一开始就说,穆斯林世界快完蛋了,全世界快完蛋了!&br&&br&公开宣布:美国,和美国的白人是全人类的敌人。作为穆斯林,应该消灭白人,也要消灭美国。他公开表示,他痛恨西方。&br&&br&他公开了一个新理论叫“塔克菲尔”,意思是就算你以前是穆斯林,但是只要你背叛了真主,行了不义的事情,那么就是塔克菲尔,也属于可以消灭的对象,比如,那些关押兄弟会成员的监狱看守和纳赛尔政府官员。&br&&br&他最后说道,伊斯兰的目标是全世界建立人间天国,所有不属于伊斯兰思想的东西全部都加以消灭,为此要发动圣战。&br&&br&由此,原教旨主义正式过渡到激进主义。虽然两者有着联系,但是原教旨主义和激进主义毕竟是两回事,只不过激进主义和原教旨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激进主义理论家也出来没说自己和原本的原教旨主义决裂,所以人们还是用原教旨主义来形容这些动辄要消灭全人类的激进主义了。&br&&br&&br&回到埃及以后,库特卜和埃及的上层的关系极具恶化。原本,库特卜和纳赛尔,纳吉布,萨达特都有良好的关系,推翻法鲁克王朝的政变,有好几次秘密集会都是在库特卜家里进行的,后来纳赛尔还许给库特卜高官厚禄。但是,纳赛尔的世俗思想终于和库特卜的纯伊斯兰不符合。最终纳赛尔将库特卜投进监狱,并且受到严刑拷打,并且,在关押了十年以后,最后绞死了库特卜。&br&&br&人类的历史一再证明,受难和殉难,是宗教复兴的必由之路。基督教就是耶稣的受难(严刑拷打)和殉难(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最终完成了基督教的创立。库特卜在监狱中的受难和被绞死。最终将库特卜推到了圣徒的地位上去,库特卜由一个人,变成了一个神一样的人物。&br&&br&不仅是对外界,受难成为宗教领袖神化的必经之路,作为受难者本人也是。强烈的肉体折磨,如何才能抵抗?只有不断的强化精神力量才能对抗肉体的痛苦,在极端的肉体折磨之下,催生出极端的,虚幻的强大精神启迪。有点像神启,有点像天喻。总之库特卜在监狱中,思想越来越极端,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愤怒,越来越恐怖。&br&&br&1966年库特卜被纳赛尔政府绞死,库特卜的信徒接过库特卜的火炬,接着在激进主义上越来越远。伊斯兰激进主义思想,开始泛滥。其中包括基地组织的精神领袖:札瓦西里,还有也来自所有极端组织的源头--穆斯林兄弟会的巴勒斯坦极端派别“哈巴斯”的创始人亚辛。他们用各种形势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极端运动,试图将整个阿拉伯世界带进“纯净的,传统的”伊斯兰世界。他们刺杀总统,建立政权,组织军事武装等等。&br&&br&&br&萨达特被刺&br&&br&&img src=&/9c3f42b4d27c55397bd46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萨达特&br&&br&萨达特一直担任纳赛尔的副总统,纳赛尔曾几何时一度非常辉煌,由他发起的泛阿拉伯主义(并不是泛伊斯兰主义,由此可见纳赛尔的主张是政策方面的而不是宗教方面的)获得成功,以至于形成了不伦不类,但是还存在了数年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远在利比亚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卡扎菲上校,甚至策划在利比亚政变成功以后,和埃及合并,推纳赛尔为元首,可见纳赛尔威望之高。(后来和萨达特争军权反目最后没合并成)。在国内,纳赛尔建立秘密警察以维护他的血腥统治,同时利用苏联资金大建各种水利设施,剧院等宏伟建筑,埃及普通民众难以看清其真面目而欢呼雀跃。顺便说一句,建设各种宏大的,华丽的工程,是独裁者统治手段中的一贯招数,而且百发百中。我天朝百姓自有体会不必多说。&br&&br&日益膨胀的他发动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才不到一个星期,就被以色列军队彻底击溃,纳赛尔的个人形象一落千丈,过了几个星期,心脏病发作去世,1970年,萨达特担任总统。&br&&br&如果说纳赛尔是西化的话,萨达特就是彻底西化了。纳赛尔向西方表达善意的同时,还是和苏联搞好关系,基本上埃及是苏联的盟国和在中东地区的代理。没有苏制武器,他是无法发动中东战争的。在所有的新闻画面里面,几乎所有的穆斯林战士,几乎人手一个AK 47,可见苏制武器的泛滥。&br&&br&但是到了萨达特上台,一改过去的政策,一举断绝和苏联的各种交往,废除了所谓的《友好互助合约》,赶走专家。一副和苏联决裂的样子。&br&&br&萨达特发动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虽然取得一定的胜利,但是从整个战局上看依然是一场失败的战争,以色列非但没有从地球上消失,西奈半岛还在人家手里,于是萨达特开始倾向和谈,出乎意料的,萨达特直接跑到耶路撒冷面见以色列总理贝京,两个一千多年来的宿敌面对面的开始谈话。两年以后,萨达特在美国,和以色列签署了合约,正式承认了以色列国。为此,萨达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br&&br&1981年十月六日,在一次阅兵仪式上,萨达特突然遭到一个事后号称“库特卜先锋队”的激进组织成员的军官的袭击,萨达特身中数枪,萨达特坚决对凶手怒目而视,目光炯炯, 站立不倒,最后流血过多而死。&br&&br&究其原因,在于萨达特的和平解决以色列问题,触怒了穆斯林中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无法容忍萨达特背叛伊斯兰,居然和敌人和谈。不仅如此,纳赛尔和萨达特所推行的世俗化,现代化的改造运动,也使得他们无法容忍。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现代化的,西方化,包括选举,民主,土地改革,女性解放,都是违反伊斯兰传统的。最后他们用屠刀挥向改革者。&br&&br&平心而论,纳赛尔也好,萨达特也好,还是接替萨达特的穆巴拉克也好,都是坚定的改革者,尽管他们个人是独裁的,血腥的。但是他们还是将埃及从一个神权国家带进了现代国家。直到现在,埃及,土耳其等国,都是中东国家中比较成熟的现代国家。但是,他们依然有他们的弱点,但是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在一个贫穷的,封闭的,充满低教育水平人民的国家里面进行现代化改革,势必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br&&br&好在他们成功了,穆斯林兄弟会也好,库特卜也好,在埃及依然无法直接左右政府的决定,但是不是所有国家都这样,比如伊朗和阿富汗。&br&&br&&br&伊朗革命和塔利班的崛起&br&&br&原教旨主义不仅诞生了一批反政府的极端组织,还诞生了夺取全国性政权的壮举。他们不同于这些小打小闹的组织,伊朗革命和塔利班硬是拿下了整个国家的权力。&br&&br&伊朗也是文明古国,古代最强大的时候是波斯帝国,不过自波斯被亚历山大击败之后,伊朗这个地区从未真正强势过,时间过渡了20世纪。伊朗的统治者是卡札儿王朝的末代君主艾哈迈德.沙。这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沙”,是一种封号,意思是国王。&br&&br&在这个国家的宫廷中,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叫礼萨·巴列维,原本是一名哥萨克骑兵团的低级军官,后来因为战功赫赫,逐渐升到团长。这个时候,国王艾哈迈德面对西方的不断强大和国内矛盾升级,在中国闹辛亥革命的时候,也宣布君主立宪。&br&&br&就在中国的毛泽东在湖南闹革命的时候,这个叫巴列维的近卫军军官发动政变(据称得到英国人的支持),当上了陆军大臣,但是没要国王的命,随后过了几年当上了首相,再过一两年,索性自己做国王了,史称巴列维王朝。他的名字也改成礼萨·汗。这最后一个字也是一种封号。&br&&br&巴列维王朝是伊朗最后一个王朝,他的日子也不他好过,原本英国人在他当国王这件事情上出了力,当然要好处,但是札萨汗不想只靠着英国人混饭吃,所以暗中和德国人走的很近,惹恼了英国人,于是在1941年,札萨汗被罢黜,逃亡国外,王位交给了他的儿子穆罕默德,巴列维二世。&br&&br&&img src=&/dcabe0fbde909_b.jpg& data-rawwidth=&315& data-rawheight=&4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5&&巴列维二世夫妇&br&&br&穆罕默德相貌堂堂,确实非常英俊,他的三任妻子都非常的漂亮,时常是社交界的追逐对象。巴列维国王本人也非常的西化,生活喜欢奢华,经常搞各种派对。这对于一个国王来说,基本都是老毛病,但是反对派抓住了这一点大加攻击。&br&&br&关键的是,六十年代初,巴列维国王推行了一场叫“白色革命”的运动。这场运动和邓小平在中国搞的改革开放基本没有啥区别,土地改革和工业建设,贴近西方,加强独裁。第一条让伊朗的经纪增长迅速,第二条和第三条相冲突,因为巴列维的贴近西方,只引入西方生活方式,却没有引进民主制度,结果腐败横行,民众怨声载道,宗教领袖也被激怒,因为巴列维的设计蓝图是取消宗教在伊朗的神圣地位。并且巴列维打击言论,宣布取消多党制,实行新闻压制,不许批评王室,否则一律逮捕,一时间,伊朗的形势变得很紧张。&br&&br&虽然在七十年代中期,伊朗已经步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德黑兰,这个古老的首都已经到处是西方的酒吧和夜总会(很像当代中国北京)。人们过着西方人的生活,但是这个国家的财富还是大部分聚集在上层社会手中,社会不满情绪在积累。宗教领袖们忧心忡忡,一种原始的,朴素的,渴望回到过去伊斯兰社会的情绪在滋生。虽然过去的社会一样不平等,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一切变化的太快,不适应。&br&&br&这个时候,一名叫霍梅尼的宗教学者逐渐成为伊朗宗教界的精神领袖,他站出来反对国王的改革,国王被激怒,将霍梅尼流放国外。&br&&img src=&/60dc5ee41b1a649a73fc1ef54652f5c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霍梅尼&br&&br&霍梅尼虽然在国外,但是其宗教精神领袖的地位没有变化,伊朗国内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越来越厉害,巴列维也不手软,派出军警血腥镇压,最后导致大规模冲突。军方看见革命已经箭在弦上,于是很聪明的宣布保持中立,不再效忠国王,巴列维尝到了没有“党指挥枪”的痛苦,只好自我流亡国外。霍梅尼在百万人的欢呼下,从国外返回伊朗,随即就任一个伊朗历史以来没有新职位“最高领袖”。&br&&br&巴列维的改革为什么失败,霍梅尼的伊朗革命为何成功?这是阿拉伯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在面对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两难困境:就是独裁极权体制如何现代化的问题。&br&&br&阿拉伯世界普遍实行君主制,即使被资产阶级推翻,实行君主立宪,但是其民众在专制制度下生活了几百年,一时间还无法适应民主和自有带来的暂时混乱。同时,改革者若想打破坚冰,厉行改革,则势必要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这样他就要加强独裁,但是,独裁又与改革初衷相违背,这样改革往往只能停留在经济层面。这样,对宗教势力则没有良策,只能做到镇压了事。&br&&br&从这样看来,任何想在阿拉伯世界世俗化的努力,除了土耳其,埃及稍微成功之外,基本都失败了。阿拉伯世界曾经辉煌过,又封闭了太长时间,要让他转型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一点,和中国的情形很接近。&br&&br&在伊朗以东,有一个神秘的高山之国,叫阿富汗。如果说历史上,波兰以悲惨的多次被瓜分的命运著称,那阿富汗则一点也不逊色。这个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由于他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历代都是各种大帝国争夺的地盘。 这里的人民迎来了波斯人,马其顿人,伊朗人,唐朝人,蒙古人,印度人,突厥人,直到1764年 ,杜兰尼王朝的建立,才算现代阿富汗的开始。&br&&br&杜兰尼王朝建立的时候,大约相当于乾隆统治的中期,其建立者叫艾哈迈德(不要奇怪,穆斯林的名字就那么几个,不是叫阿里,就是穆罕默德,就是艾哈迈德),他的身世非常像成吉思汗。艾哈迈德的父亲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但是艾哈迈德小时候就被敌对部落抓获,关押在坎大哈。&br&&br&就如同成吉思汗遇到王罕,艾哈迈德遇到了波斯国王纳迪尔,纳迪尔攻占了坎大哈,很喜欢这个小朋友,于是着意培养。和成吉思汗不同的是,纳迪尔很早就去世了,艾哈迈德曾经试图夺取王位,但是还是败走他乡,可是幸运的是他获得了纳迪尔的一笔宝藏,终于东山再起,建立了一个王朝,取名杜兰尼王朝,意思是“珍珠”。以后人们叫他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再次说一下,中间的那个沙字,就是国王的意思)&br&&br&真正让艾哈迈德杜兰尼成为现代阿富汗建立者称号的原因,是他在称王之后的到处征战,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的军队横扫欧亚,攻占了印度,捣毁了德里,往西打入波斯,一时间他如同突厥人帖木儿一样,建立了一个大帝国。虽然军事战争得来的土地,没过多久都守不住了,但是大致上,划定了现代阿富汗的疆域,并且把首都从坎大哈迁移到喀布尔。阿富汗暂时稳定了下来。&br&&br&艾哈迈德在去世之前文治武功达到全胜,一时间阿富汗杜兰尼王朝在中亚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艾哈迈德的突然去世,并未制定继承人,结果造成为争国王的位置,王子之间的连年征战(这点和成吉思汗又很像),阿富汗又衰落了。&br&&br&随后的阿富汗在俄国和英国两大帝国的夹缝中生存,但是一直没有力量左右自己的命运,直到1919年,一个叫阿曼努拉的国王终于在英国人手里拿到了独立权(这个国王不是杜兰尼王朝的直接后代,中间转换过一次),现代阿富汗才正式成立。但是这个不错的国王居然被阿富汗内部人士推翻,还好,王子纳迪尔(和杜兰尼王朝大恩人波斯国王同名)很快复辟了王位,但是不久被刺,他的儿子查希尔在1933年登上国王的位置,一干就是四十年。这个阶段是阿富汗最稳定的时期,因为除了这四十年,从阿曼努拉被杀之后,一直到塔利班被美军消灭,在阿富汗最高领导人位子上待过的人,一共十一个,只有三种命运:暗杀,罢黜,处决。&br&&br&查希尔在工作了四十年之后,被权臣兼堂兄弟达乌德亲王搞下台,查希尔流亡国外,他一直在国外呆着,接近三十年,在美军攻占阿富汗以后,查希尔回到故土,被人成为国父,但是查希尔似乎国王当够了,也没有再提重新做国王的事情。&br&&br&&img src=&/bf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查希尔国王&br&&br&达乌德是一个左翼人士,和苏联关系密切,但是在四年之后,苏联人对他还是不满意,鼓动阿富汗的人民民主党(阿富汗共产党)政变,达乌德一家被杀。阿富汗由亲苏的总书记塔拉基掌权,全面倒向苏联。随后革命党内部发生叛乱,总理阿明推翻塔拉基,执掌大权,苏联人不干了,全面入侵阿富汗,阿明被处决。苏联人扶了一个叫卡尔迈勒的人上台,结果这个家伙无法阻止阿富汗反苏游击队四面开花,被苏联人罢黜,找了一个叫纳吉布拉的人上台,此人在任的时候,熬到了苏联撤军,但是没能保持位置,阿富汗陷入无政府状态,。可是他的命运依然是悲惨的,最后被塔利班当众阉割,然后被绳子绑住,在汽车上拖了好几圈,最后被乱枪打死,塔利班如此残忍对待他的理由是纳吉布拉曾经也是极端残忍的人。&br&&br&阿富汗真是多灾多难!旧君主,资产阶级,共产党,宗教势力轮番登台,阿富汗已经到了不能再差的时候了。直到美军打垮塔利班,阿富汗才进入正常渠道。&br&&br&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面,人民的生活可想而知。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最容易产生绝望的情绪,而在有绝望情绪人群中,最绝望的是谁?青年学生。他们没有工作,没有财产,又受过教育,他们外部有造反的客观条件,内部有造反的理论基础,于是一切该发生的就发生了。&br&&br&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各地的反苏游击队开始以反苏为名目扩充势力,首先他们得反政府,因为政府是一个共产党政府,并且完全是苏联人的傀儡。&br&&br&其二,他们要求的是国家独立。在被英国人欺负了百年之后,好容易等到稍微像点样子,他们不能容忍苏联人霸占这个国家的权力。其实阿拉伯国家因为反美,曾经以各种程度倒向苏联,接受苏联的各种好处。苏联人的逻辑很简单,只要是反美的,就是我的拉拢对象。但是苏联不是个宗教国家,对伊斯兰素无好感,他要的就是建立一个世俗化的,亲苏的政权。共产主义这种世俗化要求,首先就和传统的伊斯兰文化抵触,所以苏联和阿拉伯世界的蜜月很快告终。&br&&img src=&/8a6d83dc25f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奥马尔&br&&br&和哈桑班纳一摸一样,塔利班的领袖奥马尔是一个乡村教师,有毛拉的称号。毛拉,汉语最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先生”,指受过教育的学着。关于奥马尔的生平,外界直到的很少,连照片都很少。目前只知道他出生在阿富汗中部的一个偏远山区,靠着打击苏联起家,在反苏的战斗中,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能人怪客”都云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这当然包括拉登和扎瓦西里,一些证据表明,在塔利班崛起之前,拉登和奥马尔有过接触。总而言之,奥马尔在反苏战斗中获得了军事经验,并且瞎了一只眼睛。&br&&br&但他回到家乡之后,苏联开始撤军,阿富汗陷入内战。各方派别都拥有自己的武装,最强的有马苏德和希克马蒂亚尔,后者狡诈不堪,一度占据政府要职,前者是公认的道德楷模,但是两个强人都没有想到一个只拥有五十个学生的塔利班武装会在四年之内横扫阿富汗。&br&&br&谁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关键是中国的秀才只有文化而没有宗教信仰,塔利班的主力就是学生。“塔利班”一词就是学生的意思。学生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任何生活资料,但是又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当然对未来的绝望又让他们充满愤怒。在世界各国,学生往往是最容易激进和暴力的,中国在这方面的教训不少。&br&&br&在这些学生看来,社会的严重不公和对未来的绝望,其原因就在于腐败政府和西方的剥削。他们将自己的精神投入到无休无止的学习和祈祷中,企图逃避这个世界,当年库特卜就是如此,但是真的要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接受暴力的熏陶。而在塔利班兴起时期,也就是1991年前后,原教旨主义已经是阿拉伯世界一个极为兴盛流行的观点。任何一个乡村,任何一所学校都在讲授原教旨主义的思想,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你已经不需要直接在原教旨主义大师身边接受熏陶,一个生活在底层的穆斯林,一生下来就活在原教旨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br&&br&塔利班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后,很快就因为炸毁佛教文物,残酷杀戮,经济崩溃,支持基地组织而面临美军的雷霆之击迅速崩溃。现在塔利班依然存在,生活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阿富汗正在重新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br&&br&&br&&b&拉登和扎瓦西里的过去&/b&&br&&br&拉登和扎瓦西里的区别在于,扎瓦西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实干家,早年就投身伊斯兰革命,更是萨达特刺杀的幕后主使之一,有着显赫的革命经历,坐过牢房,受过拷打,而拉登是一个商人,基本没受过苦,但是因为他是富翁,他的优势不是意识形态,而是他的商业头脑,他即使搞恐怖活动,也是像银行家一样干活,所以有后来居上的的势态,弄的外界人人都知道拉登,而不知道扎瓦西里。&br&&br&&img src=&/c378cbe531_b.jpg& data-rawwidth=&358&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8&&奥萨马 本 拉登&br&&br&本拉登是沙特人,但是叫本.拉登,估计他家族的百分之八十人的人得回头,你应该叫奥萨马,这是他的名字。他是沙特人,尽管很早就被沙特开除国籍,成了一个无国籍的人。&br&&br&奥萨马的父亲叫叫穆罕默德.本.拉登,他拥有一个超级巨大的公司,承包了沙特这个国家发现石油以来的大规模建设的很大一部分。他修缮了麦加大清真寺,修筑了从纳吉夫到麦加的沙漠公路,还有数不清的酒店。穆罕默德还捐赠资金,修筑了许多小清真寺。这样,穆罕默德是沙特人人尊敬的人。&br&&br&同时,穆罕默德是一个对女人很感兴趣的的人,当然有钱人经常会享用这种雄性动物性满足的极大享受。有前后拥有几十个妻子,也生了无数个儿子。奥萨马是他第17个儿子。据说穆罕默德一共有35个儿子。&br&&br&奥萨马的母亲是一个居住在港口城市,种植柑桔的家庭的女儿,名字叫阿里亚,他进入穆罕默德家是只有十四岁。此时,他的丈夫,已经有了四个妻子,根据严格的教义,一个穆斯林只能娶四个妻子,所以严格讲,奥萨马是的母亲是妾。更凄惨的事情,生下奥萨马之后,他的母亲阿里亚被穆罕默德休掉。这对穆罕默德来说是家常便饭,他常常上午娶妻,下午就休掉。伊斯兰律法说,休妻极为简单,只需要丈夫的一句话:我休了你!&br&&br&还算欣慰的是,一般穆罕默德常常随意将自己的妻子“赏给”自己的属下,往往是职位低微的人。但是还好,阿里亚嫁给了一名经理。这位倒霉的经理不得不接受一名身份是老板少爷的继子。这样,他和阿里亚之后生下的子女们,往往很惧怕奥萨马。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奥萨马从小就具有领袖气质。&br&&br&沙特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他是原教旨主义的发源地,也是把瓦哈比教义当作国教的国家,也是在伊斯兰传统风俗保留最彻底的国家。在沙特,女性是绝对不可以抛头露面的。而这在埃及和土耳其,甚至在伊朗,女性甚至可以参政。&br&&br&但是沙特却是和西方国家老大—美国关系最好的国家,他是美国坚定的盟友。在沙特,由于王室很害怕被原教旨主义激进集团推翻,所以这个国家的原教旨主义活动并不盛行。但是这个国家还是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事情。&br&&br&日,在沙特麦加大清真寺(而这个清真寺就是由本拉登家族装修和扩建的),一群自称是伊斯兰救世主“马赫迪”的暴徒囚禁了在清真寺里朝觐的香客,公开要求革命。随后王室排出军警进行了残酷镇压。一下子,沙特这个国家原教旨主义的火药桶被点燃。&br&&br&就在库特卜和纳赛尔斗争的时候,奥萨马在上高中,他加入穆斯林兄弟会,当然是秘密的。沙特控制的很严,一般人并不知道这个组织。在这个时候,奥萨马开始阅读库特卜的著作,接受了他的思想。那个时候,他结婚了,并迅速有了许多孩子。拉登开始变的贫穷,虽然他有一位富有的父亲,但是他父亲早就去世,这个家族由奥萨马的哥哥们说了算。所以奥萨马好容易在他哥哥们的关照下找到一份工作。&br&&br&这个时候,麦加清真寺的事件震惊世界。沙特就像一个掀开盖子的大锅一样沸腾了起来。奥萨马也开始了他的“不轨”活动,据说他收留了不少穆斯林极端分子。&br&&br&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这让拉登兴奋不已,他前往阿富汗,这在当时几乎是一种流行的时尚,他在那里得到一只AK47步枪,这成了他的标志。&br&&br&在阿富汗,拉登和一些追随他的人,建立了一个叫 Al Qaeda的组织,这就是中文叫基地组织的恐怖团体。当然在这个时候,基地组织还和其他所有极端组织一样,毫不起眼。&br&&br&随后他回国,由于他激烈反对美军在沙特驻扎,这惹恼了沙特国王,他将拉登驱逐出境,并且开除国籍。而本拉登也对沙特国王实施“塔克菲尔”,宣布沙特国王也属于要消灭的对象。&br&&br&&img src=&/41d6156cbaec94a025c88e851c6206f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扎瓦西里&br&&br&艾曼 扎瓦西里的家庭和拉登稍有不同,虽然扎瓦西里家族是受尊重的世袭医生家族,但是没有拉登家族那么有钱。艾曼出生在开罗以南的一个小城,艾曼的父亲是一个大学教授,但是因为要抚养五个孩子,家里不是很宽裕。为了补贴家用,他们在后院养了鸭子和母鸡。&br&&br&由于艾曼从小厌恶体育,所以在上学期间,他受到了一个深爱体育运动的英国人办的学校带排斥,让艾曼小时候就开始郁郁寡欢,不喜欢西方人。这也许为日后走上极端反抗西方人的一个理由。&br&&br&其实,对艾曼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舅舅马赫福兹。马赫福兹当年的老师就是原教旨主义理论大师库特卜,库特卜入狱以后,他就是库特卜的辩护律师,也是最终目睹库特卜被绞死的几个人之一,这对马赫福兹造成了终生的影响。其实马赫福兹原本就是一个原教旨主义者,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干过不少事情。&br&&br&在马赫福兹一遍遍复述库特卜的事迹之后,深受舅舅影响的艾曼逐渐成为库特卜的信徒。在结婚以后,艾曼去了巴基斯坦做一名医生,当时苏联人正在和阿富汗各种游击队进行战争。据说艾曼穿越边境的时候很有幸的见到了年轻的阿富汗战斗英雄,塔利班未来的领导人奥马尔。这给艾曼扎瓦西里留下很深影响。&br&&br&回到埃及以后,艾曼扎瓦西里已经成为一个坚定的反苏,反美主义者。此时,正值1979年伊朗革命成功,穆斯林世界中的相当大一部分人欢呼雀跃。扎瓦西里开始加快了组建极端组织的脚步,他的成员里面有很多人,有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领袖,医生什么的,但是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推翻世俗的政权。&br&&br&很快,他们的团体,叫库特卜先锋队,或者叫圣战组织,刺杀了萨达特。当然扎瓦西里没有亲自干这件事情,不过随后很快他就被逮捕,从而步库特卜的后尘,进入了监狱。&br&&br&在监狱里面,扎瓦西里受到了严刑拷打,穆巴拉克的狱卒对他的折磨是惨无人道的。&br&&br&应该说,他们所反对的人有很多,有些人是错误的,有些人是对的,有些人是说不清的。萨达特一方面进行改革,一方对反对者残酷无情。这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通病。不管你做什么,都是用基本错误的方式。长期在极权下生活的人无法用自己不知道的方式进行改革。&br&&br&扎瓦西里的身体被彻底搞垮,但是他的精神得到极大的锻炼,使得他更加坚定。前面说过,斯大林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绝不培养烈士。要整的人只有两种结果,一个是处死,另外一个是被彻底折磨掉精神,甘于奴颜婢膝的活着。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者还不够高明,他培养着烈士和圣徒。最后他甚至给了扎瓦西里在法庭上高呼口号的机会。这和北洋政府给陈独秀机会一模一样。&br&&br&迫于扎瓦西里的支持者太多,扎瓦西里出狱了,也可能是由于扎瓦西里自己说的,他曾经招供过一些自己的同伙,获得了出狱的机会。总之他一出狱,他就逃离了埃及,来到了沙特。&br&&br&或许是因为他内心有愧,也或许是因为他在穆斯林兄弟会再也没法待下去的缘故。他利用一本假护照来到沙特的吉达,投靠自己的弟弟。他很潦倒,郁郁寡欢,随后他继续前往他曾经去过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活动,试图找到自己热血的感觉。&br&&br&在巴基斯坦军事重镇白沙瓦,他遇到了也在那里活动的奥萨马.本.拉登。&br&&br&其实奥萨马.本.拉登在沙特呆不下去以后,就搬到了苏丹去生活。但是后来,这个国家也无法忍受拉登,宣布拉登必须离境。而现在,这个世界他能呆下去的地方,只有阿富汗了。&br&&br&这样两个人就这样见面了,一拍即合。扎瓦西里需要拉登这样富裕的商人来实施自己的计划,而扎瓦西里的理论和人格也影响了拉登。由于本拉登本人是一个卓越的行动组织家,这样,扎瓦西里逐渐变成了基地组织的理论大师。两人的分工开始明确。&br&&br&&p&阿富汗抵抗运动:原教旨主义的催化剂&/p&&br&&p&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对整个伊斯兰社会来说,是另一个恶魔---共产主义对伊斯兰的侵犯,于是全世界的穆斯林都积极的行动起来,纷纷云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投入到阿富汗抵抗运动中去,对抗无神论者—苏联。&/p&&br&&p&巴基斯坦原本不是一个原教旨主义国家,主要原因在于巴基斯坦是一个军人十分强势的国家,虽然在孟加拉独立事件中,军队威望受损,但是总体而言,巴基斯坦是一个军人专政的国家,五十年代的军事强人阿尤布汗以强权统治巴基斯坦,原教旨主义社团“伊斯兰协会”不太能发挥作用,在选举中也拿不到多数选票。&/p&&p&70年代,佐菲克布托上台(他就是著名的巴基斯坦政治世家布托家族的头领),他的政策十分摇摆,一会宣布一系列取消夜总会啊,禁止赌博赛马啊等取悦于原教旨主义者的政策,一方面有搞经济国有化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使得原教旨主义上层十分恼怒,终于在1977年发生暴乱,著名的伊斯兰化的将军齐亚哈克上台。&/p&&p&&img src=&/e7d17e851d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e7d17e851d_r.jpg&&齐亚哈克&/p&&br&&p&就是齐亚哈克,在他强权推动整个巴基斯坦伊斯兰化的同时,也是他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一起,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边境地区,白沙瓦,变成了全世界反击苏联的前哨阵地,包括中国。&/p&&p&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传统友谊虽然建立在共同抵抗印度的战斗中结下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在阿富汗抵抗运动中,中国和巴基斯坦,CIA三者蜜月关系的推动。&/p&&p&当时,CIA给了阿富汗很多毒刺导弹,但是不能有效的分配到各个游击队手里,于是从多个渠道运输,其中就有中国。&/p&&p&中国通过和阿富汗之间的一条瓦罕走廊,可以运输这批毒刺导弹,当时中国说山地不方便,找美国人要了一大笔钱买越野车,最后美国人发现,中国人是用驴子把导弹拆成零件拉过帕米尔高原的!&/p&&br&&p&前面讲过,就是在白沙瓦,各种全世界各地来的圣战者云集,他们都有一个目的,就是赶走苏联人,但是他们的目的并非仅仅如此,由于原教主义激进分子人数众多,各个派别都想在阿富汗抵抗运动中获得力量的膨胀,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相当激烈的。&/p&&p&与此同时,除了这个从沙特,苏丹,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地跑过来的圣战者之外(这里面就有本拉登和扎瓦西里),还有所谓的正规军:阿富汗北方部落武装,以马苏德,希克马蒂亚尔等军事力量也在阿巴边界活动,整个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乱成一锅粥。&/p&&p&乱的原因很简单,钱!&/p&&p&两大金主:沙特政府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他们每年都往阿富汗抵抗运动中投数十亿美元,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这么多钱到底如何分配,谁分多少,成了一大难题。&/p&&p&对齐亚哈克而言,虽然他是坚定的原教旨主义者,但是他也颇为世俗,一方面他感觉没有美国的巨额经济援助,自己很难维持在巴基斯坦的强权,再说他也不希望阿富汗共产主义化,所以他竭力维持和美国的关系。&/p&&p&沙特一直是向全世界大撒金钱支持原教旨主义运动,虽然多次引火烧身,但是乐此不疲,在CIA支持阿富汗抵抗运动的时候就许诺,中央情报局拿多少钱,他沙特一样,双份的!&/p&&p&为了从这些巨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巴基斯坦希望能作为中介者,意思很简单,所有的钱都交给他,然后再由三军情报局分配给各个想用钱的抵抗运动团体。&/p&&p&在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巴基斯坦拥有无上的权力,是锦衣卫加东西厂加禁卫军的合体。世界各国的情报机构,都没有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那么大的国内权势。&/p&&img src=&/2f0c2d29e3e35ccc0166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8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2f0c2d29e3e35ccc0166_r.jpg&&&br&&br&&p&当然,CIA和沙特负责阿富汗抵抗运动的情报头目图尔基王子,都不满意ISI的专断独行,但是毕竟在人家国家,ISI掌握着所有抵抗运动团体的行动细节,不把钱给他,自己单独给钱也不知道给谁,于是忍气吞声的配合着。&/p&&br&&p&中央情报局各地的分部基本都驻扎在美国驻外使馆里面,据说,为了绕开ISI给某些游击队送钱,这些CIA的站长们要在半夜驾驶摩托车穿越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亲自去给游击队雪中送炭去。&/p&&br&&p&美国人当时极其欣赏北方抵抗游击队领袖,具有“潘杰希尔雄狮”称号的司令官马苏德,而齐亚哈克偏偏喜欢粗俗不堪,阴险狡诈的希克马蒂亚尔,双方争执不下,CIA发现马苏德拿到的钱比希克马蒂亚尔少一大截,和ISI大吵一架。&/p&&img src=&/fb9f7dcec01de1a4dc9930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b9f7dcec01de1a4dc9930b_r.jpg&&&br&&p&电影《查理威尔逊的战争》,汤姆汉克斯演了一个推动美国政府提高阿富汗抵抗运动投入的议员,正如电影所讲,随着大笔金钱的推动,真个白沙瓦热闹非凡。这里是本拉登大展拳脚的地方,他成立了基地组织,一开始还不太起眼,但是随后的军舰爆炸案,刺杀马苏德等事件,逐渐养成一只大鳄。&/p&&p&这条鳄鱼,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养起来的。&/p&&br&&p&在美国人的大力帮助下,随着苏联撤军,阿富汗并未太平,很快极大北方部落主力就被塔利班横扫,其原因何在?巴基斯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p&&p&1988年,齐亚哈克将军乘坐一架飞机参加军事演习,飞机凌空爆炸,机上的他和一众高管以及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同机遇难。新的贝布托政府(贝娜齐尔布托)突然抛弃希克巴蒂亚尔,转而支持塔利班,使得塔利班迅速战胜,获得全国政权。&/p&&p&贝布托支持塔利班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已经看到塔利班势如破竹,并且塔利班是纯粹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和贝布托的内心深处的喜好也是暗合的,虽然贝布托完全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是这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对他来说只要将阿富汗培养成亲巴基斯坦的政权,对两面合围印度,意义重大。&/p&&br&&p&和其他国家相似,巴基斯坦继任者穆沙拉夫一方面渴望纯伊斯兰化,一方面遏制国内原教旨主义运动的泛滥,可谓又打又拉,他知道彻底和美国翻脸,不利于自己,一方面又觉得巴基斯坦必须走伊斯兰化路线,这使得许多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义者大失所望,他们纷纷跑到阿富汗边境,和塔利班一拍即合,连成一片。总体说来,巴基斯坦明里和美国一起反恐,但是从下层来说,支持塔利班的人大有人在,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和边境地区,塔利班是一片汪洋大海。&/p&&p&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奥萨马本拉登一直安详的呆在巴基斯坦---这个美国在南亚的最大盟友的地区里面,他为什么不害怕周围的ISI?&/p&&p&因为这里是他的发祥宝地,这里到处是自己人,巴基斯坦而不是阿富汗,实际上是整个基地组织的大后方。就连ISI,其实也是自己人,ISI要打击的是在巴基斯坦到处搞破坏,惹恼世俗统治者穆沙拉夫的恐怖分子,而不是拉登。&/p&&br&&br&&br&
原教旨主义的根源&br&&br&&br&问题就在于,为何像扎瓦西里和拉登这样的人能放弃自己本来优越的生活而投身生死不定的革命/恐怖活动?这其实很简单,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其生活中心是生存,而一个解决了生存的人,其生活中心是思想和信仰。&br&&br&由于阿拉伯世界的长期宗教氛围和数百年来的封闭,即使是知识分子,他也无法摆脱这片荒漠土地带来的一种自古就有的一种忧患意识和坚韧性格。这种忧患意识和坚韧性格,在他们的过去给他们带来了奋起之后的辉煌,而有时候,这种忧患意识,一旦选择错误,势必造成灾难。中国的知识分子,当年选择共产主义,似乎有着同样的问题。&br&&br&从某种根本上说,宗教的产生和长期的流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宗教的产生,大概是由于一种心理上的需要,从原始的,因为恐惧而崇拜产生的原始宗教,到了后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内心深处对“世界需要一个解释”的心里需求。你总是要去解释,要不是宗教上的解释,要不是科学上的解释。一个不能解释的世界会给人强烈的不安全感。&br&&br&在科学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人类找到了宗教上的解释,上帝,泰坦,宙斯,或者各种各样的神祗都是提供提供解释的。宗教从解释这个世界,过渡到社会伦理和规范社会道德,其发展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br&&br&人类是一个群居社会,群居社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的稀缺性,换句话说,就是食物和用的东西永远不够,必须有一个分配体制。最好的分配体制就是一套神学架构加上社学架构下的社会体制。&br&&br&当伊斯兰教诞生在一个贫瘠的沙漠化地区之后,古兰经突然的就拥有一种超越其他宗教经典的作用。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她不仅在哲学和神学上有完整的表达,她同时还规范社会的世俗化各个方面。《古兰经》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著作,她同时还是一本法律书籍,一本社会伦理道德书籍。这个地区的人们生活并不富裕,其社会构成还处于部落制度之下。而基督教,佛教的诞生,已经经历了几个奴隶制大帝国的洗礼。生活在中东贫瘠地区的社会很不发达,其生产关系和社会活动是很贫乏的。一本古兰经,基本上可以满足其全部的需求。世界上没有那个宗教像伊斯兰教那样,深入生活各个方面,几乎做到无所不包。&br&&br&我们可以比较,一般诞生和流行于生产力比较落后地区的宗教,其宗教特点是一样的,人们无法区分那些是生活,那些是信仰。比如藏传佛教。而在生产力发达的地区,宗教和生活,尽管不能完全分开,但是其泾渭分明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中国的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中国的文人可以是佛教徒,但是同时又关心政治,积极从事儒家的仕途文化。而西方,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时是基督徒,根本不影响。并且,宗教也是私人的事情,不能干涉他人和政治。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达的人,更加强调人的能动性,更加强调理性。&br&&br&其实,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并非完全出自宗教,宗教虽然有强大的凝聚能力,但是新型的游牧民族军事崛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蒙古,匈奴莫不如此,他们在宗教上并无建树。阿拉伯国家的崛起,乃是罗马帝国逐渐丧失权威,而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的这个长达数千公里的地带,随着波斯人的衰落,阿拉伯人的崛起理所当然。宗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br&&br&&br&但是阿拉伯的文明没有对西方和东方产生足够的影响,唯有宗教,这种可以发动社会底层原动力的东西,激发很多生活贫瘠的人群深处的渴望。于是伊斯兰教迅速扩张到北非,东非,伊朗,和中亚。而这些地区,一律是人类难以居住或者居住困难的地区。&br&&br&当穆斯林在经历了14世纪之前的辉煌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整整五百年的衰落。这种深层次的失落感和宗教结合,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当年我们是因为宗教而兴起,那么我们的复兴也要指望宗教的复兴。&br&&br&这毫不奇怪,任何受到伊斯兰教驯化数百年的人,都会这么想。尤其是到了近代,西方的发展几乎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这个时代,已经整个地球的时代了。&br&&br&真正和西方文明比邻而居的是阿拉伯文明,阿拉伯文明的衰落是伴随西方的崛起的。对于西方的强盛,失落感最强烈的还是阿拉伯文明。因为他们有过正面的战争和冲突。那战争的深度和广度,绝非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相提并论。从十字军东征,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阿拉伯文明就一直充当对抗西方的角色。并且延续了数百年。&br&&br&生活在贫瘠地区的人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生命的漠视。当动物界粮食短缺的时候,母兽会杀死体制不好的幼兽来延续种群,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生命进化现象。贫瘠的土地上,长期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本能的觉得,生命的消失,合乎自然界规律,内心毫无负罪感。&br&&br&卢旺达惨剧和蒙古人的当年的大屠杀,都是生活困难环境造就的民族性格所致。&br&&br&阿拉伯文明,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直到现在,逊尼派(不承认穆罕默德女婿权威)和什叶派(与之相反)之间的仇杀已经长达千年。他们互相杀死对方,都是以宗教的名义。生活的困苦,使得他们对宗教的渴望更加强烈。因为人是软弱的动物,他必须有精神寄托。要么是人类自身的自信,要么是对宗教的寄托。&br&&br&当年,张承志描写西海固的中国内地贫瘠地区的回民性格之刚烈,其原因就是如此。生活的困苦,让人们无所适从,他们要找到原因,找到改变命运的办法,当一切都不可能的时候,诉诸宗教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br&&br&而一直生活在发达地区的犹太教,纵使受到数千年的杀戮,但是其根本民族性,并未养成杀戮成性的特点。因为他们强大,自信。&br&&br&但是,不要低估苦难对一个宗教的影响。犹太教原本只有简单的上帝崇拜,其被巴比伦灭国的经历和外邦人的连续统治,犹太人的深深苦难加强了自己是上帝选民和有弥赛亚降临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使得他们在欧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被排挤的理由。&br&&br&通常,一个软弱的人,会用极端的手段来让别人来害怕他。这恐怕是极端宗教分子的内心真实写照。他们内心深处是软弱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整个民族软弱了,落后了。&br&&br&这种失落感,这种长期的对抗,这种长期以来深入骨髓的嗜血性格,造就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就如同本文最开头所描述的那样。&br&当穆斯林面对这个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的时候,他们原来的体系被证明不能挽救自己。&br&于是一个声音说道: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础没有错,错的只是我们不够遵守。
有更新: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如今,让人们谈论原教旨主义的时候,脑海里面浮现的多半是中东地区的连环爆炸,911的双塔倒塌,和巴勒斯坦街头举着AK47的穆斯林狂热分子。这些都没有错,他们可以被成为原教旨主义者,但是,原教旨主义者并不是他们最准确的标签…
说说广告领域的吧。&br&广告公司的钱来自于广告主,广告代理商除了收取1%-3%的代理佣金外,其他的绝大部分都是放在了广告投放上。广告投放,其实也就是媒介购买和媒介排期/策划的问题,花钱的地方在于媒介购买。&br&————————以上为背景——————&br&且来说说100万美元能买到哪些媒介资源吧,按照当前的汇率,也就600万人民币的模样。&br&从传统媒体说起:&br&&b&一、电视&/b&&br&&b&1、中央电视台&/b&&br&央视的广告报价在他们广告部网站上有标出,以(元/次)为单位收费,贴链接:&br&&a href=&/3/01/index..&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3/01/inde&/span&&span class=&invisible&&x..&/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u&以综合频道(CCTV-1)黄金剧场广告为例&/u&(因为新闻联播时段广告是实行招标制的),&br&在20:00左右的广告价格:&ul&&li&5秒广告可以投放60次左右;&br&&/li&&li&10秒广告可以投放45次左右;&br&&/li&&li&15秒广告约35次;&br&&/li&&li&20秒广告约25次;&br&&/li&&li&半分钟广告约20次。&br&&/li&&/ul&当然,这只是公开价格,协议购买应该是会有一定的内部折扣,具体因双方而异,未知。&br&其他各细分/专业频道广告报价会便宜一些,适合专业类产品的投放,如体育用品(cctv-5);金融产品(cctv-2)……&br&&b&2、省级卫视&/b&&br&卫视以栏目报价居多,部分也涉及招标。一般都会有公开报价:&br&&a href=&/4_191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_1912..&/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u&以江苏卫视当前很火的《非诚勿扰》栏目为例:&/u&&br&目前《非诚勿扰》广告实行套播,15秒广告套播净价20万元(当晚首播中插15秒一次;当天二次复播中插15秒各一次&22:50后、凌晨02:00后&):&ul&&li&5秒广告可以投放85次左右; &br&&/li&&li&10秒广告可以投放45次左右; &br&&/li&&li&15秒广告可以投放30次左右; &/li&&/ul&&b&3、地面台&/b&&br&且不讨论了,地市级地面台受众覆盖有限,栏目质量有限,广告效果也有限,基本上给钱就能做广告。&br&&br&&b&二、报纸&/b&&br&国内报纸的划分有多种,按照性质分党报和非党报;按照发行地域分为全国性、地区性和地方性报纸;我的讨论以按照发行周期的来说吧,在举例时我尽可能涵盖了以上几种分类中都能代表的典型。&br&&b&1、周报&/b&&br&&u&不可避免地要推选《南方周末》&/u&,其最主要的广告主是汽车品牌,绝大部分都是。&br&&a href=&/sdat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data..&/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ul&&li&整版广告(南方周末木有整版广告刊例); &br&&/li&&li&半版广告可以投放10次左右; &br&&/li&&li&1/4版广告可以投放18次左右;&/li&&li&1/5版广告可以投放21次左右;&/li&&li&1/6版广告可以投放25次左右;&/li&&/ul&&b&2、日报&/b&&br&党报不愁发行渠道,暂不讨论,谈谈“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需自负盈亏、商业化色彩较浓的都市报吧,其具体广告刊例价:&a href=&/sdat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data..&/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u&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南方都市报》头版为例,&/u&&ul&&li&整版广告可以投放2次左右; &br&&/li&&li&半版广告可以投放6次左右; &br&&/li&&li&1/3版广告可以投放10次左右;&/li&&li&1/4
版广告可以投放15次左;&/li&&/ul&但一般公认的,报纸广告的刊例报价弹性很大啦~不能说是虚报,但可以附赠很多其他优惠,如附赠内页广告、长期合作优惠什么的~而且现在出来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双头版广告,就是一份报纸出现两个报头,其中第一个报头做成类似封面性质,基本是整版广告,南方地区比较常见。&br&&br&——————————————&br&周末本人一般都是用爪机上网,更新不便。利用上班空隙更新一下,谢谢亲们热心的等待,然后意外惊喜地发现知乎评论里面可以直接@知友了,真happy~(本段为吐槽小自恋段,嘿嘿~)&br&——————————————&br&&br&&b&三、杂志&/b&&br&传统媒体这一块儿最陌生的就是杂志了,上大学之后除了看本专业少得可怜的四本杂志,其他几乎没有涉猎,惭愧!于是接下来的选择可能带有一定的主管成分了(其实在报纸选择上面也有主观成分了,选了两份南方报纸,在南方生活太久了,但也不可否认,南方传媒业着实很发达)。&br&还是按照受众对象来吧:&br&&b&1、专业性杂志&/b&&br&&a href=&/jiedaoxi..&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jiedao&/span&&span class=&invisible&&xi..&/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u&以《财经》杂志广告为例&/u&,够专业了吧:&ul&&li&封面内封拉(4p的两折页)可以投放8次左右; &/li&&li&第一跨页(2p)可以投放12次左右; &/li&&li&第二跨页(2p)可以投放15次左右;&/li&&li&第三跨页(2p)可以投放17次左右;&/li&&li&封三(1p )可以投放30次左右;&/li&&li&封底(1p ) 可以投放13次左右 &/li&&/ul&&b&2、大众性杂志&/b&&br&&u&以发行量最大的《读者》为例:&/u&&br&&a href=&/view/fb35eefd3449.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iew/f5&/span&&span class=&invisible&&b35eefd3449.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ul&&li&封二、前插、中插分开大约能投24次;&br&&/li&&li&封底大约能投20次;&/li&&/ul&&b&3、时尚杂志&/b&&br&时尚类杂志之所以分开,因为其一向是大众消费品/奢侈品品牌聚集地,而且基本是以广告为内容。&br&&u&以《瑞丽》为代表:&/u&&br&&a href=&.cn/searchMedia.aspx?keywords=%C8%F0%C0%F6&mtype=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n/searchMedi&/span&&span class=&invisible&&a.aspx?keywords=%C8%F0%C0%F6&mtype=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瑞丽》有细分为《瑞丽·伊人风尚》《瑞丽·服饰美容》《瑞丽·时尚先锋》《瑞丽·家居设计》,其中《瑞丽·伊人风尚》《瑞丽·服饰美容》整体偏贵一些。下面分别来说:&br&&u&《瑞丽·伊人风尚》&/u&,主要为时装/化妆品/生活/美容:&ul&&li&封面折页(2p)约能投放5次;&br&&/li&&li&第一跨页(2p)约能投放8次;&br&&/li&&li&第二跨页(2p)约能投放9次;&br&&/li&&li&封底(1p)约能投放11次;&/li&&/ul&&u&《瑞丽·服饰美容》&/u&,主要为服饰/化妆品/生活:&ul&&li&封面折页(2p)约能投放5次;&br&&/li&&li&服装第一/第二跨页(2p)分别能投放9次左右;&br&&/li&&li&化妆品第一/第二跨页(2p)分别能投放8次左右;&br&&/li&&li&封底(1p)约能投放11次;&/li&&/ul&&u&《瑞丽·时尚先锋》&/u&,主要为时装/生活:&ul&&li&封面折页(2p)约能投放9次;&br&&/li&&li&第一跨页(2p)分别能投放11次左右;&br&&/li&&li&第二跨页(2p)分别能投放15次左右;&br&&/li&&li&封底拉页(2p)约能投放11次;&/li&&/ul&&u&《瑞丽·家居设计》&/u&,主要为家居家具/室内设计:&ul&&li&封面折页(2p)约能投放15次;&br&&/li&&li&第一跨页(2p)分别能投放18次左右;&br&&/li&&li&第二跨页(2p)分别能投放20次左右;&br&&/li&&li&封底拉页(1p)约能投放25次。&/li&&/ul&&b&四、广播&/b&&br&广播广告现在多以售卖冠名权为主,但也有部分栏目间隙作为硬广售卖资源。&br&根据广播媒体的消费习惯,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夜间,早晨以新闻类节目为主,夜间则以谈话类节目为主。&br&&u&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例&/u&,分别说明:&br&&a href=&r.cn/advertising/zyrmgbdt/731350.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dvertising/zyrm&/span&&span class=&invisible&&gbdt/731350.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u&早高峰时段:&/u&&ul&&li&《报摘》前后(06:29-06:30/06:59-07:00):7.5秒广告约能播出700次;15秒广告约能播出400次;&br&&/li&&li&《新闻纵横》(07:00—07:30):7.5秒广告约能播出850次;15秒广告约能播出500次;&br&&/li&&li&《第一小时》(07:30—08:35):7.5秒广告约能播出800次;15秒广告约能播出450次;&br&&/li&&li&《第二小时》(08:35—09:00):7.5秒广告约能播出850次;15秒广告约能播出500次;&br&&/li&&/ul&&u&夜间时段:&/u&&ul&&li&《广夜新闻》(22:00-00:00):15秒广告约能播出1800次;30秒广告约能播出1100次;&br&&/li&&li&《千里共良宵》(00:00-02:00):15秒广告约能播出3500次;30秒广告约能播出1800次;&br&&/li&&/ul&————&br&刚更新到这里的时候手欠习惯性刷新了一下,重新写了一遍,郁闷~五、六后期更新~敬请监督和谅解~&br&————&br&&b&五、户外&/b&&br&&b&六、网络&/b&&br&——————&br&(楼主公司正在进行座位调整,我要关电脑挪到海拔高点儿的地方去了,争取早日更新~~)
说说广告领域的吧。广告公司的钱来自于广告主,广告代理商除了收取1%-3%的代理佣金外,其他的绝大部分都是放在了广告投放上。广告投放,其实也就是媒介购买和媒介排期/策划的问题,花钱的地方在于媒介购买。————————以上为背景——————且来说说…
非经济学专业,但小劳约了,不敢不答,先抛砖,等大牛们回答了再折叠我好了。我的答案非常非常非常啰嗦。&br&&br&……………………………………………以下是引论,请内行跳过…………………………………………&br&&br&&b&
1 纸币只是欠条。&/b&&br&纸币发明前,人类就有很悠久的货币史。不过货币是金子,银子,和铜(大多数都制成金币银币和铜币)。金子,银子和铜,即使不用来当货币,也是很有价值的,古代有的小伙子想给自己心爱的的妹纸弄个手镯,一个方法就是拿出些碎银子(大款可以直接拿出十两的一锭银子)找银匠打一个。这样这些银子就直接从货币界退出,变成商品了。罗马帝国铸造银币,这种事情就少很多了,因为铸造要花费人力物力啊,所以要在银币里面掺些铜,这样才不能亏本。比如一个银币重十克,价值是十克白银,但是这个银币里面蕴含着造币工人的汗水和烧的木炭等等,这些汗水和木炭值一克银子,为了不亏本,这个银币要掺一克铜,只用九克银。这样,小伙子就不再用银币打镯子了,再这么做就亏了。这样银币里面的银子就退出商品界,在货币界长期干下去了。在货币界它在人们手里跑来跑去,让商品在市场上流动。因此银币的功能就是作为商品流动和资产流动的&b&交通工具或者说催化剂&/b&。以前它在商品界的时候也是商品和资产。&br&&br& 纸币发明:金属货币流行了很长时间之后,有聪明人发现,既然货币的本质是交通工具或者说催化剂,那么一张纸也可以做这项工作,而且比金属货币轻巧方便。问题是,人家银币本身有价值(就算只有90%的银,也可以打副手镯嘛),所以大家都接受,是有资格的交通工具。你印一张纸怎么能让大家接受。聪明人说,这样办,一两银子存我这,我印一张一两银子的银票,这个银票就是证明这一两银子属于你的契约(就像房子有房契一样),你也可以说这是一张欠条,随时可以拿欠条来我这里要这一两银子;啥时要,啥时给你,这一两银子放这儿我不动。大家一想,是个好办法,以后再也不用提着沉甸甸的银子到处跑了,多省事啊,聪明人果然聪明啊。这两银子就叫&b&保证金&/b&,那张银票就叫纸币,这就叫用一两银子做保证金,发行了一两银票。&br&&b&
2 是欠条就可以多印&/b&&br& 发行银票的权力很快就被皇上拿走了,皇上更聪明啊,开始的时候老老实实。人们交给他多少两白银,他就发行多少两银票。这样即使大家突然来政府挤兑,也能全部把白银还大家。这样大家用了很长时间,对政府彻底信任了,感觉银票是很安全的,随时都能兑换回来。渐渐的,除了对银子有特殊感情和爱情的人以外,大家都在怀里揣银票了。这时候皇上就高兴了,开始不老实了,有一两白银保证金敢印两张银票,多出来的一张就是纯收入啊,送到市场上愿意买啥买啥。随着经济规模的发展,市场对【交通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多,皇上多印几张【交通工具】,大家都看不出来,甚至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稍微多点,促进经济血液循环速度)。皇上高兴了,这比直接向老百姓加税还挣钱啊,还没人知道,不会民怨沸腾。其实这个就是铸币税。当年罗马皇帝就会用了,既然一个银币能加一克铜,为啥不能掺两克,省下一克银子自己随便花,比加税还爽。&br&&b&
3 印太多了的后果&/b&[1]&b& &/b&&br&但是皇上玩上瘾了就坏了,开始可能稍微多印点,后来十倍百倍的多印,市场上的商品总共值一万两银子,但是皇上印了十万两【交通工具】,或者更甚,一百万两,大家手里都一堆票子,但是谁都不肯卖东西了,于是银票购买力几十倍的下跌。百姓们纷纷拿银票找政府兑白银,政府当然不敢兑了。于是银票立刻成废纸了,信誉破产,老百姓又开始只认银锭了, 对银子有特殊感情和爱情的人高兴了
……皇上彻底翻脸,不准拒绝银票!谁拒绝就是违抗王法!大家要继续使用银票!谁手里还有银子统统交出来!我给你换银票!&br&&br& 于是银票又成了标准的【交通工具】,不过和&b&保证金&/b&的数量不挂钩了,也不能和&b&保证金&/b&自由兑换了,银票之所以能使用,全靠国家暴力机构和国家信誉来保证。&br&&br&&b&
4老百姓的反应&/b&&br&对于疯狂的皇上,老百姓的反应是起义。如果皇上实力很强起义可能性不大时,商人们第一个反应,收&b&现银&/b&(市场上还是有银子的,没有全被皇上收走),如果买家只有票子,那么就涨价,一件马褂一两现银,你只有银票,那就不好意思,一百两银票。然后这个涨价会传导到各个行业,所有产品,工资,以及其他服务都大幅涨价,这就是民国末期的通货膨胀。&br&&br& [1]关于多印多少才叫印多了,众说纷纭,但是疯狂的印,是绝对的印多了。&br&&br& ………………………………………………引论完毕…………………………………………………&br&&br& 复制上面这个皇上的所做所为的有:元朝皇帝,蒋介石政府。&br&&br& 我党是人民的党,正义的党,当然不会做上述事情。我们现在的基础货币大部分是有保证金的(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而且基础货币是和保证金的数量挂钩的,(以前长期保持在1比8.29),绝不多印,你想用人民币兑换保证金(美元),也给你兑,童叟无欺。政府没钱了就发行国债,别想收铸币税。所以万恶的旧社会,巨额金圆券买不到一斤大米,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而获利,而人民币是不会被拿去造纸的。&br&&br&只是有一点,我们的&b&保证金,&/b&也是纸币。&br&————————————————————————————————————————————&br&2012年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a href=&http://www./publish/html/2012s04.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ublish/html&/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2s04.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011年我国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a href=&http://www./publish/html/2011s09.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ublish/html&/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1s09.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非经济学专业,但小劳约了,不敢不答,先抛砖,等大牛们回答了再折叠我好了。我的答案非常非常非常啰嗦。……………………………………………以下是引论,请内行跳过………………………………………… 1 纸币只是欠条。纸币发明前,人类就有很悠久的货币史…
谢谢韩冬和小劳的邀请,过了那么久才来回答。&br&先来说说37至50年的通货膨胀。这一轮通货膨胀属于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其原因在于政府的法定货币失去信用,而法币信用丧失的直接原因又在于政府赤字和货币当局不独立联合导致的货币超速滥发,根源在于政府为了维持自身存续,对全社会征收高额铸币税。&br&在战争时期,政府一方面需要支付逐渐增加的军费,另一方面来自大城市和口岸的关税、商品税收入又由于被日军占领而大量丧失——更糟的是关税、商品税占国民政府收入的80%。在日军投降之后,接踵而来的内战没有让情况出现任何改善,在40年至48年的所有年度中,国民政府的都出现了严重的赤字。&img src=&/e2e0dc438dd47fa5db4d7489_b.jpg& data-rawwidth=&811& data-rawheight=&5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1& data-original=&/e2e0dc438dd47fa5db4d7489_r.jpg&&来源:Andrew Chung Huang, &The Inflation in China&,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62, No. 4 (Aug., 1948), pp. 562-575&br&上表中,政府的赤字比他的收入还要多。面临这种情况,一般政府会卖债券以度日,但谁能相信一个苟延残喘的政府能还钱?政府债券因此难以出售,如在1946年,公债收入仅占财政支出的0.1%。(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支出缺口剧增,举债也是杯水车薪,那么国民政府应该如何支持下去?他们的对策是,直接印钞。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巴塞尔协议、准备金等规定为了保证银行资产安全性,让银行不可能贷出超过存款的贷款额度,而国民政府的印钞四大行的存款恰好又少得可怜,1946年1月至1949年1月,上海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仅占法币量的3%至6%之间(吴刚,《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但直接印钞则不受此种繁文缛节所限制,特别垫款,只是政府名义上的负债,银行名义上的资产,就是简单地印钱。对日战争时,政府支出的75%靠印制新纸币来弥补;内战时,垫款在政府支出中所占比例在年分别为66.8%、57.0%、67.2%。&img src=&/601bb75cfe8c4a35a5ee8d8f50b336f9_b.jpg& data-rawwidth=&952& data-rawheight=&6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2& data-original=&/601bb75cfe8c4a35a5ee8d8f50b336f9_r.jpg&&&img src=&/423b1fe07cea0be12ab10_b.jpg& data-rawwidth=&1496&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6& data-original=&/423b1fe07cea0be12ab10_r.jpg&&以上两表与部分文字表述分别来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第11章;赵留彦,理性泡沫与内生货币供给下的恶性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学季刊“, 第6卷第1期。&br&通货膨胀就这么产生了,而且这是一旦开头就无法结束的恶性通货膨胀,任何一个和平时期中的理智政府都不会想开这样的头。&br&想象有两个人,甲为政府部门工作,因为政府赤字,没收入;乙为非政府部门工作,还算正常,收入一元。而政府为了保证甲继续为自己工作,强迫中央银行再印钞一元发给甲,那么在同样的产品供给下,乙的购买力直接下降到应有的一半,即政府征收了50%的铸币税。比第0年通货膨胀2倍。&br&第二年,乙知道自己的购买力将要因为政府的印款而下降一半,因此要求一倍的工资来工作。政府为了保证甲继续工作,也给甲印了一倍纸币来发工资。比第0年通货膨4倍。&br&第三年,乙意识到工资上升一倍是不够的,因为政府还会印钱,因此得上升四倍才行。政府也不傻,又印了四倍给甲。比第0年通货膨胀32倍。&br&第四年……1945年9月至1949年4月,法币发行量增加了倍,月均增长48%。无根基的货币增发造成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又削弱了铸币税的效果,于是不得不增发更多的货币以进一步加快货币发行。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便产生了下表。&img src=&/0d81e2fbfff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7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0d81e2fbfff_r.jpg&&上表来自Colin D. Campbell and Gordon C. Tullock,Hyperinflation in China, 1937-49,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62, No. 3 (Jun., 1954), pp. 236-245&br&一种说法是,美元计价的白银涨价让中国得白银外流,最终使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这使法币得以无根基地扩大信贷,但这种说法有其局限性。弗里德曼在其论文(Franklin D. Roosevelt, Silver, and Chin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0, No. 1 (Feb., 1992), pp. 62-83)中写道,即使白银没有外流,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也仅能被推迟而不能根治——在货币当局不独立时,白银会被补充成为高赤字头年的军费开支,第二年,银本位就会被放弃,一模一样的通货膨胀就开始了。&br&论述了那么多,可以看出当年的通货膨胀和当前的通货膨胀最大的区别在于:是不是在产出基础上配合进行货币创造。现在,即使是被人诟病的三万亿外汇储备,也是强大制造业生产力兑换而来;高额的政府债,也不会超过居民和企业的存款,而且可以认为还是具有高信用。但很显然40年代并非如此,那时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政府在缺乏税源和征税手段下,为了保证军费开支和政府存续,剥夺了货币当局的独立性,强制对全民采取的铸币税,和生产力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在战争时代,让一个缺少收入的政府来动员一支庞大的军队,再强求货币当局的独立也是不现实的。
谢谢韩冬和小劳的邀请,过了那么久才来回答。先来说说37至50年的通货膨胀。这一轮通货膨胀属于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其原因在于政府的法定货币失去信用,而法币信用丧失的直接原因又在于政府赤字和货币当局不独立联合导致的货币超速滥发,根源在…
1043 人关注
1787 人关注
133 个回答
23404 人关注
751 个回答
1113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喻通讯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