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潭到大路樟这条路 王莉还继续修下去吗

衢江区政府门户网站
衢江区“农村十大新事”候选公示
&&&来源:SRC-3
&&&日期:日
&&&访问次数:
  根据区委办发[2006]20号《关于开展衢江“农村十大新事”评选活动的通知》的精神,自3月6日开始,评选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展开。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积极参与,通过海选,共选出新事400余件,上报区委宣传部75件。经区“农村十大新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评委会)认真讨论研究,从中挑选出30件候选新事。现将30件候选新事予以公示。如有意见,请于4月7日前与区委宣传部宣传科联系。(排名不分先后)   1、五步工作法:全国首创的重大村务决策新路子   2003年,衢江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路子,即“五步工作法”,属全国首创。所谓“五步工作法”,就是在重大村务的决策过程中,严格执行“动议、审议、报审、民决和告知”的“五步工作法”,使民主决策有了一套规范的程序化制度,从而将村民自治从宪法地位转化为现实可操作的层面,大大推进了村级民主管理和法治建设。去年,央视七套《基层嘹望》栏目就此事作了专访。新华网、浙江日报、浙江电台、浙江人大杂志等媒体也对我区推出“五步工作法”、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成功实践进行了报道。   2、双桥乡农运会:引起国家体育总局关注   2005年,双桥乡引起国家体育总局关注,被授予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到2005年双桥乡已成功举办了22届农民运动会。近5年,从原先单一的几个比赛项目基础上,发展增设了夫妻对背跑、登山、负重跑、两人三脚跑、挑担跑、推独轮车、棋牌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比赛项目。村里还组建起了田径、乒乓球、篮球等特色体育运动团队,利用农闲时间进行集训。农运会是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双桥乡先后被授予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体育之乡”、“浙江省体育特色乡镇”等荣誉称号。   3、莲花镇犁头山村吴金有:被评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标兵   2005年莲花镇犁头山村种粮大户吴金有被评为
"全国十大种粮标兵",参加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从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奖牌,成为我省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者。吴金有从附近农场承包了160多亩田,开展规模种粮。2005年他承包大田960亩,并采用机械化生产,水稻复种面积1820亩,年产粮食829.2吨。先后获得衢州市"种粮状元"、衢州市"富民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我省优秀种粮大户。   4、杜泽镇上泽村:
"农民艺术团"唱响八方   2005年,杜泽镇上泽村传来喜讯,村计划生育协会被评为全国基层计生协会先进单位。上泽村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于1998年3月,协会充分发挥会员积极性,热忱为广大群众服务,在计生工作中起到
"主力军"作用。多年来该村无一例计划外生育。在做好计生工作的同时,协会还成立了一支农民艺术团队伍,拥有民间器乐、腰鼓、西洋乐器、表演等四支队伍。四支队伍的成立,为上泽村村民搞好学习、开展宣传、交流经验、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研究问题等提供了一个平台。目前协会共发展会员12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3.4%,流动人员会员有26人,占总会员数的20.3%。   5、杜泽姜孟村:成立省内首家农民贷款担保公司   日,姜孟村两委干部和企业主郑银富、童飞雁、朱林泉、朱为斌等6人筹集注册资金10万元,成立省内首家农民贷款担保公司--衢江区诚信担保有限公司。资金困难这一老大难问题一直制约着姜孟村的竹加工企业,使其生产规模以扩大。成立担保公司后,公司为农民提供担保,由于担保公司熟悉农户的资信程度,由他们提供担保,信用联社就可以放心将钱贷给农户。据了解,仅去年一年,担保公司就为农户担保贷款21笔计26万余元。如今,姜孟村的竹加工企业正逐步扩大,目前全村有4家加工户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   6、大洲镇:山民抱团办公司,建设畲族文化旅游村   2005年,大洲镇外焦村大路自然村开发山区旅游资源,宣扬畲族文化风情,由7位村民带头组建起了衢州市大路畲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这在我省尚属先例。该公司由村民自主参股,实行市场化运作,全村98%村民出资入股,经民主选举产生了执行董事、副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各1人。该公司已开始运作,首期股金已用于村容整治、公路交汇点扩建、停车场整理和畲族风情展厅、文化演出广场等建设。后期项目开发将采取股民继续投股或吸引外界大股东等形式投资。   7、全旺镇:灯具一条街
"闪亮"在首都   全旺镇灯具一条街,在首都北京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全旺镇岩头村的李建敏是第一个走进北京做灯具生意的人,由于他诚信经营,并能及时对适合市场的灯具进行调整,渐渐在北京有了名气,附近村民也随之闯进首都,慢慢地在首都形成了全旺灯具一条街。如今全旺灯具一条街已由原来的零售业务转接工程为主,2003年,就接下千万元工程数十个。目前全旺灯具一条街正在不断向外辐射,天津、内蒙、河北等地都有分公司,他们的口号是要让全旺人经销的灯具
"亮"遍全中国。   8、治安联动办事中心:
"四办"合署办公,维护社会稳定   2003年,我区率全省之先,在各乡镇建立了由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公安警组等
"四办"合署办公的治安联动办事中心,按照受理登记、分流查处、跟踪督办、报结反馈、回访总体的程序进行运作,并专门设计了分流通知单、督办单、报结反馈单。联动中心的有效运行,有力解决了乡镇社会治安工作认识不一、职责不清、合力不强、协调不力等问题,使全区逐步形成了以治安联动办事中心为龙头,以各职能部门为依托,以全体乡村干部为基础的上下联动综治防控体系,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基层群众的好评。   9、生态保护:率全省之先关停竹料腌塘7725只   2004年,衢江区率先开展竹料腌塘整治工作,关停衢江境内所有的竹料腌塘,走在了全省之先,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衢江区竹造纸产业有440余年的历史,到2003年底,全区有12个乡镇分布7725只腌塘,29家小造纸厂。由于生产工艺简单粗制,造纸厂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严重污染了环境,尤其是造成上山溪、下山溪、铜山源、乌溪江水质恶化,城乡群众饮用水困难。2003年10月开始,区委、区政府在坑口、长柱乡进行整治试点,2004年4月至6月,全区全面关闭29家竹造纸厂7725只腌塘,生态得到了恢复。在整治中,政府还通过疏导,引进多家毛竹加工厂,鼓励农民提高毛竹副加值,毛竹销售价从整治前每100斤18元的价格提高到28元,几万竹农收入大幅度提高。   10、广播电视: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当年发展数居全省第一   2003年,衢江区开展
"有线电视电视普及年"活动,有线电视发展数居全省第一。衢江区前身衢县,当时最大的县情是有县无城,衢县电视台有线电视发展基本属于空白。2003年,衢江区克服种种困难,提出"政府贴息、部门贴息、滚动发展"的工作思路,运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等手段,开展"有线广播电视普及年"活动,当年就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8万户,有线电视发展数居全省第一。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5万户,占全区总户数的65%。   11、
"三农"信息化:深化农技110,推广"农民信箱"   2005年衢江区开始实施以推广应用农民信箱为主的农村信息入户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区有11176农户注册使用了
"农民信箱",信箱使用数名列全省第五,信箱启用率达80%以上。衢江区樟潭镇是全国农技110的发源地,为进一步深化该项工作,将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农技110联系起来,与市场联系起来,衢江区推广"农民信箱",我区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主、专业合作社等都注册了农民信箱,并在农民信箱上发送供求信息、获取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实现网上促销等,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2、高家镇盈川村老年协会:夕阳无限好   盈川老年协会自2003年3月成立以来,显现出强大的活力,它已成为盈川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村里专门为老年协会提供3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三年来先后投入5万元资金,添置了彩电、音响等娱乐配套设施,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使老年活动室活动常年不断。协会不仅制度齐全,而且会员队伍也越来越庞大,目前已拥有周边3个县(区)9个乡镇的220余名会员。浙江卫视七频道《新农村纪实》栏目对此作了
"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专题报道。   13、杜泽塘沿村:荷花塘里荡清波   近两年来,杜泽镇塘沿村喜报频传,先后被省、市评为
"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生态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塘沿村有341户1139人,是衢北有名的养猪专业村,养猪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但村庄环境却每况愈下,"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坟蝇成群"是对该村过去的真实写照。2003年8月村两委新班子上任,工作重点放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上。通过规划,争取部门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村道路全面得到硬化,消灭了赤膊墙,清理了荷花塘,建起了排污染,村风、民风有了明显的变化,真正实现了"路平、灯明、水清、环境整洁、村民正、民风淳、干部廉、人民勤"。   14、黄坛口乡:旅游办在家门口,山山水水可换钱   2005年,黄坛口乡下呈村被评为省级
"农家乐"特色示范村,这是该乡"十?五"期间发展生态旅游所带来的良好效益。黄坛口乡紧扣区委、区政府的三大战略,围绕特色竞争这一主题,以"生态生产、旅游兴乡"为发展目标,突出旅游招商,引进浙江国际旅行社对天脊龙门、药王山景区进行综合开发,先后投入资金3000万元,打造了"大旅游、大品牌、大格局、大收益"的旅游产业圈,营造了以天脊龙门、药王山景区为龙头,关公山、梯坑、卧龙山庄、九坛沟、梦龙山庄等为纽带,生态农家乐全面开花的良好生态旅游氛围。2005年,黄坛口乡还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长柱片沿路、沿溪的露天厕所、农户赤膊墙等进行了集中处理和整治,有效改善乡里生态环境,加快"农家乐"发展。   15、周家乡陈秀衡、楼朝先农民:见义勇为美名扬   2005年12月,周家乡板桥乡陈秀衡、石井村楼朝先被评为
"浙江省十大见义勇为勇士"。去年9月13日,周家乡石井村村民楼东潮清洗自家水井,由于操作不慎落入井中,井中缺氧致使其瘫软无法上来。在附近田间劳作的陈秀衡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下井救人,将救上后,自己却因体力不无能为力而无法上井,这时楼朝先也赶到现场下井救人,两人都未能安全上井。他们两人舍己为人的英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   16、衢江保安徐阳明:不畏歹徒名扬海宁   峡川镇新街村的徐阳明是我区开展农民保安培训以来首批由团区委介绍外出务工的普通农民,他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不仅为
"衢江保安"赢得了赞誉,更是我区外出务工青年中的杰出代表。徐阳明在海宁职业高中担任保卫人员。日晚,正在值班的他突然听到警报器响,急忙赶到现场,发现一男子爬进财务室行窃,徐阳明冲上去与其搏斗,被歹徒击中头部、手部,他不顾自己受伤,仍然与歹徒顽强拼搏,最终将歹徒制服。事后经诊断,徐阳明身上多处受伤,头部伤裂直径达3.5厘米。海宁保安公司的部经理陈新祥由衷地夸赞道:"衢江保安好样的!"《浙江日报》专题报道,美名远播。   17、上方镇邱水莲:
"衢江保姆"成了全省明星   2005年,上方镇大坪地村的邱水莲在浙江卫视《浙江告诉你》栏目亮相,成为全省家政服务明星。邱水莲2003年参加镇里和市妇联举办的初、中级家政培训班,2004年去杭打工。凭借其耐心、细致的工作和过硬的家政服务本领,邱水莲得到了雇主的好评,还被杭州市绿城小学聘为生活指导老师。她的事迹在浙江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18、太真小笼包:
"太真香"香飘羊城   2003年,
"太真香"小笼包注册成功,香飘羊城,农民小吃注册商标这在我市尚属首例。1991年来,太真乡珠头村的张海荣跨出了在广州经营太真小笼包的第一步,到目前为止,该乡已有600多人在广东的东莞、佛山等市经营小笼包生意,年净收入60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2003年,太真乡党委、政府还特意为太真小笼包注册了"太真香"商标,外出者由乡政府统一发给同标使用许可证,同时还成立了广东太真小笼包产业协会,统一制定质量标准,由协会指定人员负责质量监督,使得太真小笼包真正香飘羊城。   19、周家乡舒荣祥:率先在我市发明柑桔自动包装机   周家乡上林村舒荣祥,发明了柑桔自动包装机,速度是2.4秒/只,打破了我市柑桔包装5秒/只的记录。舒荣祥花了整整五年时间,用铁锤、板手等工具手工研制柑桔自动包装机,终于在去年11月底研制发明成功。这台包装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包装的4-10倍。目前,舒荣祥正向有关部门申请专利,并与市技校达成合作开发生产意向。   20、浮石
"钟点工":进城"服务城市、富裕农村"   浮石
"钟点工"已成为我区农民进城"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一张品牌。2003年市委提出实施"放鸟出笼工程",浮石乡积极响应,在全区率先成立"浮石乡劳务服务所",认真组织一系列劳务技术培训班。由吕家村妇女主任胡冬仙等发起组织建立了全区第一个"钟点工"服务队,利用紧邻市区中心区交通便利的优势,进城揽活。经过三年的砺炼和打造,全乡共有2000多名妇女活跃在衢城千家万户。   21、樟潭农民:办起职业中介服务所,为被征地农民服务   2004年8月,樟潭镇成立了我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己创办的免费职业中介服务所,帮助被征地农民解决就业难问题。新区建设的需要,樟潭镇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为了让他们获取更多的企业用工需求,樟潭镇临江社区的徐炳华建立了一个职业中介服务所,服务所与企业用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用工联系网,免费为被征地农民推荐工作。2005年以来登记被征地农民503人,推荐就业360人。   22、岭洋乡农民:文明风将他们吹进
"蒙牛"公司   最近,岭洋乡绵羊村的周晓东、邱小坤等5位村民成了
"蒙牛"公司的员工,据悉,这全是得益于该村"整洁的村容和文明的乡风"。今年"蒙牛"南昌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邱华锦来衢招工,并通过朋友牵线来到岭洋乡绵羊村。他亲眼目睹了绵羊村家家户户干净整洁的摆设,亲身感受到村民勤劳持家、邻里和睦的氛围,这与"蒙牛"公司加强员工思想道德素养的办企思路不谋而合。目前双方已达成合作意向,乡里正着手准备为"蒙牛"公司举办用工培训事宜。   23、江海林:创业不忘回报社会建设家乡   杜泽镇梭铺村江海林创业不忘家乡建设,多年来一直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他的善举在当地被群众传为佳话。江海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企业家,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创办个体企业以来,从原先的一个小规模校办工厂起步逐步发展到现在拥有亿万资产的浙江海力集团公司。身为市人大代表、海力集团公司董事长的江海林,在事业上有了辉煌成就,始终没有忘记家乡杜泽镇的建设。从2003年以来共捐资100余万元,帮助家乡建成了庙前明果寺至梭铺5公里水泥路,以及庙前敬老院、杜泽镇敬老院等工程。每年还花数万元帮困助学,慰问敬老院老人。   24、高家镇上湾村刘水珠:外嫁女情系家乡   高家镇上湾村外嫁女刘水珠捐资帮助家乡修路,在当地誉为美谈。去年7月,上湾村的外嫁女刘水珠在回娘家省亲时,得知村里康庄工程开始启动,村里有意将一条420米长的道路硬化,她当即与村支书陈小荣联系,一人承担了这条路8万余元的硬化费用。年底,刘水珠又携同丈夫回到上湾村,一方面是看看路浇筑情况,另一方面她又走访了村里11户贫困户,给他们分别送上500元慰问金。   25、灰坪乡叶红英:回乡创业帮扶困难群众   灰坪乡在外打工者叶红英回乡创业帮扶困难群众46人,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1999年,叶红英外出务工,6年中,她勤奋好学,认真学习竹扇制作的每个环节,掌握整个制扇工艺。2005年6月,叶红英筹集59万元资金,回到灰坪乡创办神龙竹木工艺厂,该厂日加工毛竹2万余斤,改变了灰坪乡滞销的现状,毛竹价格每百斤比原来提高6元。创办企业的同时叶红英还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到目前为止,厂里已安排困难群众46人。   26、乌溪江库区:群众实现下山出库异地脱贫愿望   2005年春节,来自衢江区岭头乡的刘青方等6户农户搬进云溪乡希望新村,实现了他们多年来下山异地脱贫的夙愿。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922户3440人迁移下山,新安、思源2个新村已完成配套建设,希望新村及廿里白马新村正在建设之中。上个世纪50年代,乌溪江库区因建设水库割断了与外界联系,形成了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多年来,库区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发展经济难等
"八大难"问题比较突出,生活仍然比较贫困。库区群众迫切希望迁移下山出库,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愿望。2004年,区委区政府多进行专题研究和调查摸底,规划了2004年--2007年建设高家镇新安村、云溪乡思源村、希望新村、廿里白马新村等下山脱贫小区,通过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安置库区群众7000人。   27、杜泽镇:文明户有了
"奖励套餐"   2002年,杜泽镇率全市之先,推出文明户享受的
"奖励套餐",受到了广泛好评。为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杜泽镇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创平安年"活动,在全镇开展"文明户"和"优秀文明户"评选活动。评上"文明户"和"优秀文明户"的家庭,除精神鼓励外,还拥有一份"奖励套餐":文明户、优秀文明户家庭成员可享受镇中心卫生院一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和医疗时享受"一免回减半"的待遇;信用社可为其提供免担保小额贷款;镇政府优先安排建房审批等。   28、阮氏公司:小豆制品带出35家连锁店   小小豆制品一年中带出35家连锁店,在当地被视为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浙江阮氏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创建于1999年6月,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公司成立之初以生产豆腐乳、香酱鸭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功开发了
"阮小二"牌香、酱鸭系列、炒货系列、蔬菜加工系列等四在类的十多种品种。2005年1月,为适应市场需要,阮氏公司又开发出豆制品鲜卖类产品。公司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全不锈钢豆制品生产设备,采用机械化封闭管道出浆生产成型所有产品,质量上乘,清洁卫生,品种繁多,是真正的绿色放心食品。目前已在市区斗潭、东门、书院、南湖桥、南区等各大菜市场以及江山、开化、衢化、十里丰等地开设35家连锁店。   29、云溪乡玳塘村:农民用上自来水   日,云溪乡玳塘村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干净、清洁的自来水,村民多年来盼望已久的心愿一朝得以实现。玳塘村地处黄土丘陵,近年来,生猪养殖业发展较快,村民原本紧缺的生活饮用水受到了污染。解决村民饮用水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村两委干部在村集体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经各方筹措,多方努力,投资27万余元,历经三个月,铺设完成自来水主管道600多米,分管道1200多米,挖掘一眼蓄水120吨、贮水达100吨的水井和贮水池。   30、樟潭被征地农民:喜住公寓楼,城乡一体化   2005年12月卢家村村民尹雪祥搬进了
"衢江花苑"公寓楼,他高兴地说:"没想到农民也能住进公寓楼!"衢江新区的开发建设,使樟潭街道卢家村、下埠头村近3300亩土地和470多户农民的房屋相继被征用。为解决两村拆迁户住房问题,2003年3月开工建设面积达93000平方米的"衢江花苑"小区,建成16幢搂,可入住户数达562户。小区内有专门的物业管理配套设施,同时还免费为入住户提供就业岗位,使农民住得高兴、住得放心。到2005年底,有八十多户农户搬进了装修一新的公寓里。
主办单位: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管理部门:衢江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序号:浙ICP备号
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分辨率,微软公司IE5.5以上浏览本网站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208353阅读
发表于 06:38
还有煤、石灰石------当年这个深海港湾多么繁盛:山上是茂密的森林,水里是珊瑚争艳、鱼虾成群。。。可现在。。。。。。衢州,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一带,3亿3千万年前,衢州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5亿年间,浙西地区又发生多次&海进海退&现象。现在衢州区内以江山---绍兴深断裂带为界,分为南北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北侧为扬子准地台,南侧为华南褶皱系。衢州有十分丰富的地质风光遗迹资源,岩溶、丹霞等各种地质景观千姿百态;地层、岩石、火山等遗迹遍布全区;古生物化石、古代采冶遗址,丰富而珍贵。   见证沧海桑田   三衢大地见证了沧海桑田。柯城区华墅乡境内的乌石山,有自然造化的沧海石城,连绵逶迤,很是可观。山顶有一块块的乌石,卵石遍布。发育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衢州境内独特的丹霞地貌。江山江郎山,山体浑憨纯厚,色丹如霞,被誉为&神州丹霞第一峰&。此外,&围棋仙地&烂柯山、龙游湖镇的三叠岩、衢江区全旺的和尚山等,均为红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药王山、龙门峡谷、关公山、芙蓉峡谷、三衢石林等,山岩苍郁、群峰错黛、雄壮浑庞,有卓笔之秀锐,独秀之孤拔。除了如屏横列的奇峰耸峙,更有飞瀑深潭和绮丽的千岩竞秀。   衢江区周家乡五指山还发现了独特的丹霞喀斯特地貌,系浙江省首次发现。   所有的山若骞若奔,若阖若开;或皋或堆,或昂或低。它们像一位智者述说着荒蛮和久远的过去。   曾是恐龙的乐园   那曾统治地球长达7千万年的恐龙,在中生代后期,这庞然大物神秘地消失了,却在三衢大地留下了许多遗骸。1977年10月,江山原礼贤乡陈塘边村金交椅自然村的小山坡上,簇拥着人群,人们以挖到&龙骨&为由,来到这里。身体全长20多米、体重40余吨的&礼贤江山龙&与我国至今发现最大的四川&马门溪龙&差不多大小。为新属新种,全世界独一无二。   2004年4月,衢江区樟潭镇高塘石村大脚垅山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化石!后经省自然博物馆专家挖掘、考证,初步判断为大型食草蜥脚类恐龙,个体长约20米,比&礼贤江山龙&略小。同年6月,高塘石村村民再次发现40余块翼龙骨骼化石。   省自然博物馆专家说,浙江省共发现5条恐龙骨骼化石,而衢州就占3条。   1970年8月,浙江省冶金地质勘察队来到衢江区樟潭镇高塘石村找矿,不经意间,在该村一处红砂岩山坡上发现了两枚恐龙蛋化石。急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鉴定,确认其距今至少约一亿年。它是浙西地表最早被专家认定的两枚恐龙蛋的化石,并填补了我省恐龙蛋化石发现的空白。从1970年至今,衢州出土恐龙蛋化石已达20多次。种种迹象表明,三衢大地在侏罗纪、白垩纪曾是恐龙的乐园。   冰火中诞生惊奇   衢州境内在1亿3千7百万年至1亿3千万年前火山活动强烈,形成并保存了大量丰富的火山遗迹。衢江区湖南镇乌溪江水库大坝一带发育的大面积流纹斑岩节理石柱,面积30平方公里,有5000万根节理石柱,美丽而壮观,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分布之密集、规模之大,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实属罕见。分布在湖南镇叠石村与黄坛口水库沿岸两侧的火山岩叠石景观,美不胜收。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登过的江山浮盖山,有令人叫绝的&三石相叠&奇观和&浮盖极顶&景观,浮盖累石,若即若离,似浮似动,给人以&如盖之浮动&感觉。此外,龙游三门源,由火山岩穹形成的饭甑山,呈熔岩柱状地貌,挺拔险峻,蔚为可观。衢江区全旺的饭甑山,海拔500米的火山穹窿呈柱状地貌,柱体直径200余米。   衢州境内多处发现有第四纪冰川遗址。200万年前,地球上交替出现了数次全球性的冰期和间冰期。黄坛口九坛沟是代表性冰川遗址,完整地再现了冰川时代的冰斗梯、冰臼、冰碛等。冰川遗迹对于人类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地球气候变化乃至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走向和人类起源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从常山天坑、衢江区灰坪天坑到龙游石窟地下建筑遗址、我国第一枚&金钉子&剖面;从龙游白佛岩百米飞瀑、衢州地质构造图到1929年原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王恭睦发掘的江山龙嘴洞古动物化石积层&&60多张地质风光图片生动地再现了衢州的地质风貌和遗产。它们像沉静的老人脸上的皱褶,像穿越了时间烟尘的岁月涛音,见证了沧海桑田的衢州也曾千里冰封,见证了时间的灰烬已走过了亿万斯年的自然变迁,见证了灿若星河的衢州历史。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06:41
还是快赶路到四都搭车回家吧!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09:08
户外一日行之十八:二上绿春湖(黄线是一上,红线是二上)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03
日,我一个人独自从板固登绿春湖,从龙游下。网上计算路程近80里,故大洲下车即急匆匆向板固方向行进。一路上手和耳朵冻的发麻,脚也不怎么听使唤,一直走了一个半小时,才被一个好心的大哥摩托带了一段到板固村下。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11
离人烟远处的山里怪寂寞的,寂静的令人毛骨悚然---过去从来没有这种感受呀?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19
山顶冰花遍地,绿春湖湿地很美,但静的更令我窒息,加冰凌路滑,来不的静心欣赏美景,匆匆的我就下山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23
坡陡路滑,连滚带爬来到龙游的浙源里,才回过神来。因为地处高山&绿葱湖&附近,浙源里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气温与山外相差10度左右。村民说,盛暑时节,晚上睡觉还得盖棉被。高山小气候,使得浙源里村的野山茶最早采摘时间是在3月25日左右,一般到谷雨后就不再采摘。野山茶的植株数量少、分布散,也正是因为它的稀少,所以价格一路看好,最早的一批茶叶每公斤可以卖到400元左右,平均价格不低于160元。茶树野生,村民资源共享。村支书李信跃介绍,全村243户,除外出打工的,大部分村民都会上山采摘野山茶,那一个月里几乎家家户户忙着采茶。村民严祖荣每年都上山采摘野山茶,他家每年采回的茶青制成干茶有40公斤左右。采摘比较多的一户是项炳勤,一年卖野山茶收入有七八千元。村民项炳昌家采摘的不多,每年采摘的茶青大概可制做成干茶5公斤多,但也可为他带来上千元的收入。项雄贵告诉我们,每年清明前后,他老婆就会带上饮料、干粮、水果等上山采茶,一般在早上6点出发,傍晚6点回家。吃过晚饭后,她就用大铁锅开始手工炒制。称一称,平均每天干茶不少于1斤2两。一个月下来,收入大概有4000元左右。&我们除了自己上山采茶,还收购村民的茶青。&项雄贵说,每年大概可以收购制作干茶200公斤。&衢州市区一家单位每年都会向我订购包装好的15公斤上等野山茶,今年衢江区的一家单位又向我订购30公斤,最后只能卖给他20公斤,真的是供不应求。&他说,村里现在有4个野山茶收购点,原村干部张水松是收购最多的,每年大概可以收购制作干茶300公斤。&&&&2003年,浙源里村为野山茶申请注册了&浙源里&商标。因为质量好、数量少、上市早的品牌野山茶每公斤卖到400元,中档的野山茶也卖200多元。村书记李信跃说,有了品牌就不一样,前几年村民的茶叶包装都是粗包装,这样的包装放到市场上,竞争力肯定不强。现在很多村民都意识到品牌和包装的重要性,不少农户已经开始用锡纸包装茶叶。目前,整个浙源里村的村民采摘加工野山茶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28
层层梯田,千年红豆杉---这是我最深刻的印象。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31
不过我还要赶到溪口到龙游再转车到衢州。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41
日,我和另三个驴友再登绿春湖。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他们都第一次),我们从大洲直接雇车到渔仓。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48
天下着毛毛细雨,渔仓小店又无雨披卖,天气也怪冷的,大家心里很激动,也冒雨上山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54
选这条路是为了与上次不重复。我前面开路用木棒边打露水边找路。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59
一位驴友只穿短袖,冻的只有不停运动才能御寒!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1:05
虽天公不作美,但沿途美景也尽收眼底。大家又是拍照又是唱歌,其乐融融!再过半个月,该是如下情景: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1:08
路很长,下午5:00才到达大洲搭公交车回城。引徐夫子的这一次游记作结束语-----驴游绿葱湖&日,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我荣幸地应邀加入了驴友行列,非常刺激和满足。清晨六点钟,与衢州三位驴友准时从衢城出发,在队长何老师的引领下,赶赴衢城东南30多公里的衢江区大洲镇渔沧。八点整开始上山,四点整步行到大洲镇,翻山越岭,艰难跋涉,冒雨爬行整整八个小时,行程37公里,徒步征服了仙霞岭余脉的最高峰--茅山尖(海拔1442米)、桃源尖(海拔1438米)和绿葱湖(海拔1390米)。沿途那连绵起伏的山峰岭脊,犹如随风飞舞的彩带,让人头晕目眩。千山万壑,令人目不暇接。云雾缭绕,胜似天山仙境。古道蜿蜒崎岖,扶摇直上冲云霄。在桃源尖去绿葱湖中间的&三衢在望&界碑矗立顶峰,巍峨壮丽。景内峰峦叠嶂、氤氲缭绕、溪流潺潺、宁静清幽。桃源尖地处衢江、龙游、遂昌两市三县(区)交界处,其南面是遂昌县高萍乡桃源村、东面是龙游县庙下乡毛连里村、西面是衢江区大洲镇渔沧村、北面就是比它高4米的茅山尖。绿葱湖位于桃源尖的北面,距桃源尖5公里。绿葱湖又名六春湖,位于龙游县庙下乡境内,也是柘溪水的源头。绿葱湖方圆8平方公里,似湖非湖,其实就是火山爆发口遗址。因其森林植被丰富,山势雄伟壮观,周围峰峦叠嶂,终年绿草如茵,古人赞曰:&满地绿葱供我采,一湖碧水任人看。&此湖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古时候,太末即龙游人视绿葱湖为藏龙卧虎之地,有&龙口&之说,有一口不到200平方米大的湖泊,在其上方有一泓甘泉,叮叮咚咚,潺潺绵绵,细水常流,川流不息,即使在大旱之年也从不干涸。在高山之巅竟然有此奇湖,真的是不可思议。这或许是大自然对三衢大地的垂爱和造化吧。所以,古人在大旱之年就会成群结队虔诚前往绿葱湖祈求&龙口&圣水(当地人称之为&龙水&),以解燃眉之急。在其右侧有一口泉水,正中间矗立一块黄色小篆体的&龙井泉&石碑,格外醒目。我慕名捧起&龙水&,细细品味,真是甘甜清冽,后味无穷啊。绿葱湖泉水资源丰富,山泉终年不断,火山湿地,郁郁葱葱,可谓江南罕见的大湿地。脚踩上去,软软如棉,仿佛踩到棉被上。绿葱湖湿地是在火山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在我国湿地资源中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山体由碎屑夹火山岩构成,呈南北走向,雨时一山雾,晴时一天云,山顶不长树木,多草甸,湿如沼泽,地势平坦,连绵不绝,面积约3平方公里,犹如到了蒙古大草原。山风空穴徐来,阵阵清香袭人,好似置身于世外桃源,让人赏心悦目,飘然欲仙,流连往返。据说,这里的人们习惯以绿葱湖顶峰云层变换卜晴雨,山上乌云笼罩,必雨,甚灵验。清邑人姜美琼曾写上《游绿葱湖》之绝句:闻说潜龙有边天,同济来访绿葱湖,山如壁立缘藤上,人似禽飞籍翼扶,万里遥看皆豁渺......桃源尖至绿葱湖坡度平缓,道路平直。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地处海拔米的桃源尖至绿葱湖山脊二侧之间,沿着仙霞岭山脉余脉由东向西连绵10余公里,号称十万亩杜鹃。由于海拔较高及温差的原因,杜鹃花蕾迟发,据了解,花开时间一般在五一前后,整个花期将持续一个月左右,届时将成为万山花海,堪称江南一绝。遗憾的是此行提前亲近绿葱湖,时机尚未成熟,没有见到此人间胜景,有待后会有期,弥补缺憾。绿葱湖山顶矗立一块石碑,碑的南面刻有鲜红的&三衢在望&行草,北面刻有鲜红的&绿葱湖&隶书。在碑的正下方树立测量标志,好像是浙江省军分区、浙江省测绘局等好几家单位共同确立的,并告诫行人决不能对标志有丝毫的损害。尽管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我们四个兄弟仍然在碑四周盘旋了几圈,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跟她说声再见。离开绿葱湖,沿山脊线朝北边下山,沿山左边一条小路下山,终于在下午二点半到衢江区外焦村大路自然村。衢州市首个畲族风情文化旅游项目在此自然村落户。大路是浙西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位于衢州城东南28公里处。这里生态原始,青山、秀水、古树、山寨、飞瀑、流云、湿地、古村落......让人流连忘返。民间文化悠远,传说婀娜妖娆,畲族风情独特,聚居在这里的畲族后裔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和语音,古遗风情淳厚,构成了雄、奇、险、秀、幽、特的神奇畲族风情文化旅游村。可以称得上是江南的西双版纳,浙西的香格里拉。&&美哉,绿葱湖;壮哉,桃源尖;雄哉,茅山尖。期待着万山杜鹃竞开时,结伴再游绿葱湖!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1:37
户外一日行之十九:(常山)龙口--梅树底--大俱源--石梁线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02
我出门不带像机不拍照,备图是因为有目标、不迷路。所用图片均为网上下载。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36
档案袋中的谷歌地图只有这一份是白化、凹凸、边沿起毛的,它记录的就是这一次户外一日行。推开住处的窗户,远处山顶上的圆顶塔依稀可见----这就是衢州气象塔站!我去年6月暴雨后的一天去过一次,那一次是盘山公路到处塌方,三步一跨,五步一越,因无人来往,路边的野草莓娇艳欲滴,我被撑破了肚皮。这一次相约四人,本想登白菊花尖,因雨更改成如下旅程。我打字慢,正好驴友徐夫子有一篇记叙文章,权且抄来一用。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38
6月17日,在绵绵细雨的迎送下,我随同衢州的何、项、余三位驴友一行四人从常山县东案乡梅树底村徒步穿越柯城区石梁镇大俱源村的石门山,抵达石梁镇,历时整整9个小时,行程40千米。清晨6点半,我们四人一起赶往斗潭公交站乘坐7:05时的班车,赶赴梅树底已是8:20时。刚下车,一阵细雨扑面而来,我们背着行囊打着雨伞从梅树底进发海拔高达1394.7米的常山县东案和柯城区石梁的界山、常山县也是衢北第一高峰--白菊花尖。途中因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道溜路滑,&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比预想中的要难爬得多。我们就果断改道直奔石门山,剑指海拔高度为1209米的石门山颠的衢州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39
石门山位于柯城区石梁镇大俱源村,与常山县境内的白菊花尖相邻,地处群山环抱之中。沿着水泥路面前行半个小时,约3千米就到了新开办的梅树底农家乐,接着就攀登石阶拾级而上,山泉跌宕、竹海婀娜、古树参天,每隔一段都可看到&清泉石上流&的小景观,不时见到农家房子,正如杜牧在《山行》中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意境。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上爬,映入眼帘的尽是绿色竹林,大山深处,竹林丛中,细雨蒙蒙,竹海涛涛,云雾缭绕,炊烟袅袅,溪水潺潺,曲涧鸣琴,&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正如元朝大画家黄公望描绘的《富春山居图》中的人间胜境。枝头鸟语,道边犬吠,农舍鸡鸣,都到十点钟了,大公鸡还在打鸣,好似向我们这些外来客致欢迎辞,给寂静的深山增添了生机。10:06时抵达石门山麓,远眺仰望耸立在山峰至高点的衢州气象雷达站的圆球,人们把她比喻为镶嵌在石门山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可谓恰如其分,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沿途望去都是片片竹海,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以竹为品,正直、虚心、进取、多情、活力,已经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走过长约100米的毛竹道,用木桩在两边固定,中间横着直径约10厘米、长约150厘米的毛竹,间距均匀,煞是一道风景,估计是担笋运竹之道,山民的智慧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41
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在陡峭的山腰顽强地向石门山顶延伸。沿着盘山公路一路爬行,爬到半道,遇到一辆工程车在有条不紊地清理着路旁的淤泥,在这寂静的大山深处,遇着有人,平添了一份亲切。10.91千米的盘山公路都是由&S&型小水泥砖块铺设而成,沿山体反方向都安装了护栏,部分路段的护栏因塌方被整得歪东斜西,好在及时进行修复,保持了路况的安全。这条道路是专为雷达站铺设的,设计通速为15千米/小时,修筑这么长距离、高规格的盘山公路,据说投资约6000万元。我们边走边聊,边赏风景边采摘野草莓解馋充饥,真甜!山乡野果,实乃寿果。10:39时发现奇特地质现象,路旁山坡光滑的岩层表面不规则地嵌入圆圆的&石炮弹&,沧海桑田,海底沉淀,猜测是火山喷发时流下的遗迹。俯瞰右侧的山峰都覆盖着漫山的毛竹,茫茫竹海,满目青翠欲滴,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沿着九曲十八弯,左折右绕,距离石门山颠的天气雷达塔球近在咫尺。渐近山顶,山峰顶部凸现嶙峋又陡峭的山岩,妩媚的山峰又增添一份阳刚。有道是&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可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啊!近山顶处,拐过一个弯角,见有道路两侧岩石相夹,看似一个门框,或许就是石门山的由来吧。12点跨越石门,那天造地设的巨大石门让我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任凭千万年的风雨剥蚀,却我行我素,笑看云聚云散,花开花落,悄无声息,岿然不动。在雨雾的缭绕、蓝天的映衬下呈现出亘古不变的沧桑之美。石门巨石狭缝中生长着老树新花,或盘根错节,或一枝独秀,春夏秋冬,世纪轮回,兀自笑傲于深山冷坞,无怨无悔。石痕竹影,刚柔相济,相映成趣。巨石之安憩于斯,别无他求,是否与山中的草木知己相濡以沫?浮想联翩,跨越石门颇有自豪感!中午12:20时,我们终于抵达石门山顶峰。只见顶峰之上一四方围墙内,矗立着一座高达34米的双层气象塔,塔顶是个足球状的巨大圆球,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更增添了其神秘的色彩。塔前围墙右侧写着金光闪闪的&衢州气象雷达站&七个行楷大字。据悉,此天气雷达全称为多普勒天气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气象业务应用中最先进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也是浙江省海拔最高、上山公路最长的气象雷达,被誉之为&天眼&。2004年10月,衢州市政府致函浙江省气象局并转报国家气象局要求国家在衢州布设新一代天然雷达系统;11月,中国气象局原则同意将衢州气象雷达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省气象局复函衢州市政府,同意建设衢州雷达。2005年8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10月,雷达建设《项目意见书》和雷达山电磁环境测试完成;11月,完成《衢州市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工作报告》;12月13日,由市政府和省气象局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召开论证会,对柯城的石门山、衢江的水门尖、江山的大湖山三个候选站址的净空条件、等射束高度图、电磁环境、通信等进行评估,最后确定选址石门山。2006年1月,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衢州市石门山为浙江衢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址。2006年开工建设,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此站的建成扫除了浙江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中的&盲区&。天气雷达站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和预报准确率,有效监测暴雨、强对流、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为短期、短时预报提供及时、直接的信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千山万壑,悬崖峭壁,崇山峻岭,群山环抱,蜿蜒连绵,郁郁葱葱,可谓&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回望四周,山山相连,绵绵延延,其背后就是我魂牵梦萦的白菊花尖,可惜雨雾缭绕,不能看清她的庐山真面目,真是不可望又不可及啊!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45
中午12:20时,我们终于抵达石门山顶峰。只见顶峰之上一四方围墙内,矗立着一座高达34米的双层气象塔,塔顶是个足球状的巨大圆球,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更增添了其神秘的色彩。塔前围墙右侧写着金光闪闪的&衢州气象雷达站&七个行楷大字。据悉,此天气雷达全称为多普勒天气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气象业务应用中最先进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也是浙江省海拔最高、上山公路最长的气象雷达,被誉之为&天眼&。2004年10月,衢州市政府致函浙江省气象局并转报国家气象局要求国家在衢州布设新一代天然雷达系统;11月,中国气象局原则同意将衢州气象雷达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省气象局复函衢州市政府,同意建设衢州雷达。2005年8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10月,雷达建设《项目意见书》和雷达山电磁环境测试完成;11月,完成《衢州市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工作报告》;12月13日,由市政府和省气象局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召开论证会,对柯城的石门山、衢江的水门尖、江山的大湖山三个候选站址的净空条件、等射束高度图、电磁环境、通信等进行评估,最后确定选址石门山。2006年1月,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衢州市石门山为浙江衢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址。2006年开工建设,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此站的建成扫除了浙江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中的&盲区&。天气雷达站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和预报准确率,有效监测暴雨、强对流、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为短期、短时预报提供及时、直接的信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千山万壑,悬崖峭壁,崇山峻岭,群山环抱,蜿蜒连绵,郁郁葱葱,可谓&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回望四周,山山相连,绵绵延延,其背后就是我魂牵梦萦的白菊花尖,可惜雨雾缭绕,不能看清她的庐山真面目,真是不可望又不可及啊!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47
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归途。天气雷达站下山道路起点在石门山颠,终点在山下的大俱源村。在天气雷达站内草草地吃了随带的干粮中饭后,就集体在天气雷达站前拍照留影。四面八方的飕飕凉风向我们吹来,虽然顿时感觉丝丝凉意,但在峰顶上的我依然神清气爽,我终于征服了石门山!中午12:45时径直下山,14:00时抵达风景秀丽的东方&大俱源度假村,系东方商厦和衢州市气象局联营的高档培训度假胜地,在度假村的门口立有一块巨石,刻有&新一代气象雷达保障基地&。14:20时到达大俱源村。该村海拔高度600多米,因大俱源溪穿越境内而得名,原住村民大部分姓谢。据说,大俱源乃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之第七世孙谢举始居地,也即如今的上谢自然村。谢灵运又名康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康乐公曾说:&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曾有这样的诗句:&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见其与山为伍,寄情于此。康乐公在《登石门最高顶诗》中说:&长林罗户穴,积石拥阶基。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48
&& 金燕山庄位于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大俱源村,地处石门山(海拔1200米)和白菊花尖(柯城第一高峰,海拔1300米)之间,占地252亩。山庄拥有风格各异的木屋、竹楼、标间40间,餐位200个,形成年接待各类游客10万人次的能力。按照&享受生态资源,体验农耕文化&的生态休闲游理念,使游客充分享受&步灵运足迹、览石门胜景、观万亩竹海、赏十万红枫、住无蚊山庄、吃高山蔬菜&的休闲乐趣。  山庄所在地大俱源村是个有1300余年历史的古村庄,其原住民是晋宋间山水诗人谢灵运(公元358-433年)的后代,传统农耕文化积淀深厚。1000年前修建的梯田,连绵数里,足以让人感到先民的勤劳。山庄缘溪而建,置身于万亩竹海之中。景点有大俱源溪、石门山、将军布阵、天蓬元帅、仙人下棋、一线天、仙桃峰、仙人迎客、三叠瀑、石帽、唐代香榧等。生长有红豆杉、香榧、杉木、黄山松以及各类阔叶珍稀树种、药材;竹林面积达12000亩,稀有竹种&&京丝竹在大俱源大量生长;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避暑、休闲、疗养、林业观光旅游的天然胜地。从大俱源溪径直顺流而下,途径大俱源村、半源村、童前村、黄茶村、塘公村、石梁村,于傍晚5:30时抵达石梁镇。一路伴着细雨绵绵,路滑又泥泞,艰难跋涉,顽强前行,半源村从天而降的瀑布重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人间奇景,让我们欣喜若狂。走到童前村,抬头只见一条白色的银练从高高的石门脚下的绿树丛中奔泄而下,与墨绿的森林、缭绕的云雾,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我们为之一振,一路急行军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49
过大童前村时,见有不少村民开始在用晚餐,感觉肚子真的犯嘀咕了。见我们走来,村民也都好奇而友好地朝我们行注目礼,让我们加快了前进的脚步。沿着茫茫竹海一路向下,悬挂在天边的云雾在竹海、大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婀娜多姿!真是赏心悦目啊,我们的腿脚变得更加利索。从童前村开始,两侧可见大片的桔园,桔树枝头已缀满小小的青果,桔树间或还插上杀虫的黄色小旗子。到了成熟季节,一望无际的桔海,一定会相当诱人和壮观吧!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50
那就是电影《桔子红了》女一号周迅的故乡--石梁镇!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51
那就是电影《桔子红了》女一号周迅的故乡--石梁镇!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51
再见了,迷人的石门山!再见了,巍峨的雷达站!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3:11
户外一日行之二十:上方--庙前线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告知:中间1个楼层(133#)被屏蔽了()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下载19楼客户端回帖双倍威望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新浪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条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