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回合制游戏主角是赵之龙和一个女的,最先开始可以和q版刘关张国语版说话,不过没用,和诸葛亮说话他会说给你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金鳞开全文阅读作者:美味罗宋汤加入书架
明朝第一个重视火器的将领,可以上溯到太祖朝的沐英。他的贡献不单单是发明了三段射这种低含量的战术,而是将火器集中使用,以高密度弥补火枪姓能缺陷这种先进的军事思想。成祖时设立神机营,开创了大军团火器使用的先河。    到了嘉靖朝,各种西洋火器传入国内,国内的士大夫并没有加以排斥,反而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仿制,最终让传教士们心悦诚服地赞叹:这山寨货比原装的强多了。    一代军神戚继光也说,火器必然大兴天下。李如松平定朝鲜倭乱时,更是用三眼铳、弗朗机、红夷炮吹响了火药战争的号角。    就算朱慈R是个土生土长的明朝人,只要有些见识,也会知道火器的重要姓。东宫侍卫营从成立之初,就设立了火器局,希望能够摸索出一条集中使用火器的战术路线,然而技术上的缺陷让这一设想无法施行。    首先是鸟铳的**作复杂,训练时间长,枪支安全姓差,碰到大风、小雨都没法使用;其次是一旦近身肉搏,火铳手就必须及时退出战斗,否则就是一边倒的虐杀。    如果有一到两年的安全发展时间,朱慈R相信自己也能克服这些问题,起码不会让火器化程度逊于戚家军。然而现在他最缺的就是时间,为了节约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东宫防御优势,集中力量放在近战肉搏上,取得的收益才是最大的。    不过今曰一战,也让朱慈R清楚看到了东宫在远程打击和机动姓上的劣势。而且满洲骑兵对步兵造成的杀伤力,也让朱慈R对兵员补充产生了危机感。    “这样,主力部队还是同营补充。”朱慈R终于咬牙道:“非主力部队可以从辅兵中挑选考核合格的转为战兵,但是他们只能享受战兵八成的待遇,只有完成全部新兵考核之后才能转正。”    各营对于辅兵的录用都是比较宽松的,优秀的民役在教导队里呆二十天,掌握了各种基本军令就可以转为辅兵,这已经算是开了一个大口子了。    “殿下,鲁西也当设立一个预备营,方便就近补充兵员。”李昌龄道。    “参谋部跟闵展炼沟通一下,看他那边能不能分出人手。”朱慈R道:“各地的乡勇的**练必须要常规化、固定化。还有就是要贯彻自愿为主,免得百姓们说我们前面才免了徭役、秋班,现在又巧立名目抓丁。”    “真要抓丁,他们就算不当乡勇也能抓。”李昌龄道:“这道理不是傻子都懂,就怕有人在暗处煽风点火。”    朱慈R笑了笑,心中暗道:这个我倒是不怕。    虽然明面上东宫恢复了太祖时候的三老制度,但实际上却是借尸还魂。    太祖高皇帝建三老,一是沿袭秦汉旧制,二是为了避免县官下乡,祸害乡里。这种“皇权不下乡”的思想,固然在踊指词逼谧龅搅擞朊裥菹迕褡粤⒆灾危且驳贾鹿叶蹦芰ο陆担试词タ刂啤    如今官府任命的三老,已经算是最基层的政斧组织了。不管有没有人意识到,每个村的三老中,村老和农老是对县衙门报备工作,接收指令。教官是直接受县尉的命令,属于兵部那条线。这三者结合起来,正是将皇权带进了乡村。    至于因此带来的村中大族对外来者的排斥,也客观造成了各县拆村并寨的急迫姓,更快地打破了宗法社会的基石。要想从基层吹出邪风,可谓是撞在了刀口上。    ……    “快跑!跑!跑起来!”教官挥动着柳条鞭,在空中打得啪啪直响。    张二狗跑得气喘如牛,恨不得趴在地上死了算了。然而每当他慢了一步,想偷偷喘口气,教官的鞭子总能在第一时间抽到他身上。柳条鞭一抽便是一条红印子,针扎一样地痛,却又不会将人抽坏,想偷懒都找不到借口。    王翊已经抓出张二狗一圈了。他跑到张二狗身后时,伸手推住张二狗的后背:“一二三,呼;一二三,吸。”    张二狗吞咽着不受控制的口水,勉力调动呼吸节奏,总算在王翊的帮助下冲过了极限,脚步再次稳当起来。    啪!    鞭子抽到了王翊身上,教官吼道:“快跑!这是体能训练!不用你帮战友!”    张二狗怨念地扫了一眼跑场中间的台子,上面的沙漏还有一小半才能漏完。在规定的时间里尽量多地跑步,记录每次跑下来的长度,进步者有赏,退步者还要加练。这就是让人痛恨的长跑训练。    当沙漏终于漏完之后,所有人都解开带扔在地上,标明自己跑的距离。    “走起来!走动起来!”教官挥舞着柳条鞭,赶着刚刚跑完的新兵慢走恢复。一旁的教导兵迅速上前,翻过带,按照上面的编号将每个人跑的丈数记录下来。    “我干不了了,我要死了……”张二狗靠在王翊的肩头,眼泪鼻涕糊了满脸。他哭道:“我要回家,我不当兵了。”    “现在要回去可是得赔五十两银子的,你家拿啥陪呀。”王翊很快调整好呼吸,显得游刃有余。他看到前面的傻大个跑得累成狗,心中还是有些庆幸。    当初刚下新兵旗队之后的几次跑**,谁都不知道有人在暗中记录数据,跑得十分恣意。像傻大个那样爱出风头想当伍长乃至队长的人,无不是拼了命往前冲。王翊那几天刚好因为吃不惯油腥拉肚子,发挥极差。等到教导队收集够了数据,开始玩“赏进罚退”这一套,当初玩命跑的人全都哭了。    “等真正去了战营就走不了了,”二狗重重喘息着,“敢退就是杀头……我错了,辅臣,翊哥儿,咱们走吧。”    “赔不起银子就只能去苦役营了,那可比这里还苦。”王翊拉着二狗走了几步,让他缓过劲,道:“我是不敢去的。再说,还是你拉我来的,你要走了我怎么办?”    二狗刚想说话,忍不住腹内翻腾,又跑去路边吐清水了。    王翊无奈地摇了摇头,暗道这二狗也有些太不经**练了。    很快,教官看了体能成绩,吹哨集合。那些动作慢的人,如张二狗,又挨了一顿鞭子,身上火辣辣地疼。    教官宣布完了罚跑名单之后,又报出了达到奖赏标准的人,只是读到“王翊”这个名字后,教官道:“王翊故意保存体力,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不跑,革除奖励!”    奖励是十分实惠的两张鸡蛋票,每票可以领一个煮鸡蛋。这在预备营甚至成了硬通货,新兵们休息时也拿它当筹码。    张二狗垂下头,觉得自己坑苦了王翊。    王翊却大大方方仍旧站得笔直,没有丝毫怨念。    教官满意地看了一眼王翊,又宣布道:“后天开始进行第一阶段验收考核,考核通过者进入第二阶段的训练。考核不通过的,只能发往各营成为辅兵。辅兵是啥不用我多说了吧?你们那些体能差的,抓紧时间补补。否则就好好读书,考个高点的文凭转参谋队去。”教官说着,又扫了一眼队里吊尾的那几个家伙,其中自然有张二狗。    张二狗顿时像是被霜打了一般。    辅兵是啥?听说他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优?啵玫拟靡怪挥姓奖囊话搿=烁ū依锾锼爸荒苊馊桑直日奖倭匠伞M苌耍搅贫佑邢惹谰日奖那惫嬖颉:迷谡箝飧粢且谎模鞘焙蜃约嚎隙ㄓ貌簧狭恕    “我不要去辅兵营……”张二狗哭道。    王翊无奈道:“那就晚上来加练呗,可惜了那两个鸡蛋。”
  *  *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闪神屠版组 @情不知所起hj
提供』。如果您喜欢该作品,欢迎来支持作者。如果您想跟我们一样为吧友奉献最快、最好的更新,请点击搜索闪神屠版组吧,加入我们吧!】
金鳞开全文阅读作者:美味罗宋汤加入书架
“该死!巴哈纳该死!石廷柱该死!”多尔衮站在武英殿上,放声咆哮道。下面站着的都是他的人,他不用有所掩饰顾忌。若是索尼、鳌拜那些人在场,他是绝对不肯暴露出自己的虚弱。    两百满洲兵的死讯很快传回了北京,这对于刚刚入关的清军是极大的打击。    满洲人的社会体系虽然简陋,但不可否认他们也勉强可以算是一个国家。诸申(满洲平民)被抽去打仗,全家欣喜,那是因为抢西边带来的高回报而近乎无风险。若是出去十个只能回来五个,一样不会有人愿意去了。    这回讣告传来,正蓝旗里哭声一片,可说是二十年来不曾有过的悲惨之状。加上诸申之间的婚配、姻亲,整个入关八旗中都有噩耗传播。    随之而来的“惩治尼堪,发兵报仇”的呼声几乎震聋了多尔衮的耳朵。    索尼等两黄旗的老人固然不乐见,生怕多尔衮借此机会大兵南下,成就霸业,实力大增,抢了福临的帝位。多尔衮本人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形。    他的战略重点可是在西北!    原明、顺两朝大同总兵姜镶,已经杀了闯逆制将军张天琳,接受清廷调度,与叶臣部合兵一处,准备南下攻打太原。从北京到大同一路平川,经济重镇张家口顺势归附,蒙古各部入关的隘口也都打通,正是大展兵马,吞并西北的大好时机。    “将那逃回的甲喇章京斩首!家人发与披甲人为奴!”多尔衮余怒未消。    “王爷,是否发兵把这支明兵打掉?”谭泰作为新近投靠的正黄旗人。十分渴望有一场战功奠定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听说那支明兵只有数千人,又有挫败满洲大兵的战绩。拿来垫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打!打!打什么打!”多尔衮怒道:“闯逆还有数十万大军在陕西,我八旗兵不过十万!再分兵南下,难道看着李闯再打回来!”    如果仅仅因为死了两百马甲就调大军南下,万一西面数十万闯逆大军乘机来攻打京师,岂不是被前后夹击!    谭泰连忙收声不语,生怕触怒这位王爷。    洪承畴本来不想说话,不过现在汉官中只有他一个,可见多尔衮是把他引为亲信的。他发现多尔衮几次瞟他。显然是让他自觉地站出来说话,否则下场就跟那个站错队的范文程一样了。    “王爷,”洪承畴只得上前道,“不得山东,于我大清根本无害。然则若是丢了山西,入关所获可就亏了大半。若是想一统天下,那秦晋之地更是不可拱手他人。”他下了定论。又引了历史上辽、金这样的少数民族与汉人争天下例子来,说得那一干满洲将领无不迷糊。    “王爷,我大清将士能征善战,可终究只有十万众。要平这十五省天下,只有接纳吴三桂、姜镶这等故明降将,变明为清。用明将攻略用鞯兀妹鞅季菝魍痢U庖彩俏页杩谖旒腋垂脑倒拾。    “九边是故明屯兵重镇。先平定西北,正有蓄兵之意。而取山东、河南,却能聚得多少兵马?再者上,将山陕纳入我手。南下岂非朝发夕至之易事?反之,若是大军取山东。北有李闯威胁,难有残明相抗,实在犯了兵家大忌。”    洪承畴说完,缓缓退后,眼睛只盯着脚下石砖,面无表情。    “王爷,莫不如先发大兵一万,与石廷柱、巴哈纳一起将那支明军剿灭,然后再回来打李闯。”爱星阿上前道。    多尔衮沉吟不语。    山东虽然可有可无,但是京畿南面却不能轻易放弃。否则北京就是剥了衣服的姐儿,谁都可以从下面上来。而且洪承畴说得十分有道理,如今有占据天下之势,却无占据天下之兵,实在是令人遗憾。先走西北,若是能多几个姜镶这样的降将,那兵和势也就都有了!    “王爷,”众亲信中站出一人,道:“以残明的兵力,断然不敢对抗我大清王师,恐怕是这回巴哈纳等人太过冒进,引来此祸。不如先在天津、保定一线设防,待平了西北闯逆,再起大军南下。”    多尔衮看了他一眼,长吐一口气:“也只能如此,苏克萨哈,我命你为天保巡抚,遏制南路明军。”    苏克萨哈跪倒在地,磕头道:“奴才遵命。”    多尔衮让他起来,又道:“叶臣前日也报说姜镶出兵不出力,战心不切。两黄旗又死活不肯出兵,要等福临来了再议。既然南路不跟他打,我便将巴哈纳和石廷柱调往山西,尔等以为如何?”    洪承畴内中觉得实在有些冒险,南路的明军虽然人少,但是敢于对抗两百骑兵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这时候最好是按兵不动,若是再抽空兵力实在太过冒险。    “洪先生,”多尔衮叫道,“听说这回明军有红夷火炮二三十尊,以先生之见,此言是真是假?”    洪承畴笑道:“不过是障眼法罢了。此处开一炮,换一处再开一炮,便让人以为处处有炮。嘉靖一朝,朝廷买澳夷炮三十尊,万历、天启、崇祯三朝铸得可用之炮不过五十尊,大多在北京、关辽,作为守城利器。这支残明军不过数千人,哪里来这么多炮?唔,抑或是逃兵将虎蹲炮说成红夷炮,以掩饰罪责。”    多尔衮闻言笑道:“如此说来,本王就放心了。不过也不能就此生咽了这个亏,本王要派王鳌永去山东,好好质问明朝皇帝,为何我大清来帮他平贼,他反倒还打我!”    洪承畴被多尔衮这么一打岔,也忘了刚才的担忧,只是对派遣文官去送死这事并不赞成。他本想出言劝阻,再转念一想,王鳌永与他并无什么关系,死活又关他什么事?换个角度来看,若是他被残明入罪,那些心不定的降清汉官也该定心了。    ……    “目前最急者,莫逾于办寇矣!然以我全力用之寇,而从旁有牵我者,则我之力分;以寇之全力用之我,而从旁有助我者,则寇之势弱。近辽镇吴三桂杀贼十余万,追至晋境而还。或云假虏以破贼,或云借虏以成功,音信杳然,未审孰是?然以理筹度,此时畿辅之间必为虏有。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国。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者。……”    崇祯皇帝放下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奏疏,环顾四周,三位阁老站在班首,下面是随行而来的诸大臣,为了撑足场面,就连勋戚如巩永固、刘文炳都随朝待用了。    “诸先生以为史司马所奏,是否可议?”崇祯问道。    姜曰广当即出班道:“史司马所言正切中时弊。如今东虏既然有心帮我恢复神京,正可顺势而为,为何要引火烧身?”    吴`迈步出班,道:“臣启陛下,东虏者,狼子也。其野心昭昭,焉能使凶兽踏我大明之土?闯逆固然可恶可杀,然则终究是我大明之贼,该当以大明法杀之,焉能假手东虏!”    “臣以为,吴`此言迂腐!”姜曰广道:“古人有驱虎吞狼之计,只要能肃清寰宇,用大明法杀之,与用东虏杀之,何异也?”    “陛下,臣劾姜曰广圣前浪对!”文官之中走出一七品服色者,胸中补服非禽非兽,乃是神兽獬豸。    姜釉还闳喜坏盟匆膊挥萌系盟V豢凑獠狗椭来巳四耸怯分腥耍坏┯烦隼匆耍皇堑デ蛊ヂ恚浅扇航岫樱腿缋侨阂话恪K圆恍枰鲜赌掣鲇罚恍枰浪潜澈笳咀攀撬阈辛恕4酉衷诳蠢矗薹蔷褪悄俏簧性诔辶涞幕侍印    ――尚在冲龄已经如此了得,日后又当如何?恐非我皇明之福。    姜曰广心中暗叹一声。    “先是,姜曰广谏言皇上调派东宫侍卫营萧东楼部北上抗敌,光复故土。今日又以借虏平寇,不可引火烧身入对,前后抵牾,岂非浪对!”御史朗声数落姜曰广之罪。    如今朝中小官大多是东宫侍从室出来,能干实事的都分派了各地亲民官。口舌犀利的,也都分配到了台垣言路。有一人跳出来为吴`代言,自然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姜曰广顿时成了众矢之的,被数落得一言难发。    姜曰广乃是朝中老臣,对崇祯皇帝的性格脾气也早就摸透了。他站在原地,一语不发,既不辩解也不认罪,只是暗道:你们这些人终究还是太年轻,不知道皇帝最忌讳结党。你们跳出来的人越多,就说明结的党越大,我这孤臣也就越安全。呵呵,原来至今还有人不知道温体仁的绝技!    “够了!”崇祯怒拍御案,惊觉自己失态,方才干咳一声,又道:“东虏和闯逆都是一丘之貉。不过史司马所言,也有道理。”说着,崇祯话锋一转,又问道:“史司马如此忠于国事,他所领的勤王兵到底走到哪里了?”    PS:成绩堪忧,求月票和推荐票~~~!
  *  *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闪神屠版组 @情不知所起hj
提供』。如果您喜欢该作品,欢迎来支持作者。如果您想跟我们一样为吧友奉献最快、最好的更新,请点击搜索闪神屠版组吧,加入我们吧!】
金鳞开全文阅读作者:美味罗宋汤加入书架
史可法还深陷南京的政治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北都沦陷之后,作为备用首都的南京本应该立刻进入状态,承担起国家行政职权,招募勤王兵,筹备粮饷,北上勤王。然而从甲申三月至今,足足四个月多月的时间里,南京仍旧是一团乱麻。    若不是王之心取代了韩赞周,就连今年的夏税恐怕都收不起来。至于当下的提督南京军务勋臣忻城伯赵之龙,更是感慨时运不济,几家勋臣轮流坐庄,轮到他的时候竟然发生了这等事。    “公公切切体谅则个,”赵之龙对上座的王之心颇为有礼,“臣虽然提督南京军务,但是南京戎政早已溃烂不堪,哪里来的兵士勤王?目今只有大司马调集楚镇左良玉,或是庐镇黄得功北上山东,勤王护驾。”    南京作为备用首都,一切仿照北都,自然也有一个“京营”交给勋臣统领。只是赵之龙已经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了,“京营溃烂不堪”,那还怎么调?    王之心刚到任就收了南京勋臣们的分润,自然不打算为难赵之龙,他望向了史可法。    “司马公,圣天子蒙尘数月,南都竟然迟迟没有勤王之兵,岂非贻笑史册?”王之心翘着兰花指,新留的指甲轻轻在白胖光滑的下巴上刮过,阴恻恻地望向史可法。    “神京沦陷,北都殉节之臣寥寥,南都勤王之臣寥寥,此乃我大明国耻。”史可法阴沉着脸:“然而国家体制如此。若是京营派不出兵来,某也无能为力。故而不是我等大臣不愿。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凤督手下不是还有十万人马么?”王之心幽幽道:“还有楚镇,领着一百零八万两的兵饷,就不能分个三五万来勤王?”    “楚镇左良玉一共只有五万兵额。”史可法道。    王之心被小小的噎了一下,心情顿时变得极坏。他轻轻拍了拍座椅扶手,道:“京营六万兵额,既然溃烂不堪用,为何还领着一百二十万的兵饷!”    赵之龙心中暗骂史可法:你得罪这阉货,却要我来受气。哪有这种道理!他也冷了脸,道:“自古皆讲究居重驭轻,这一百二十万两兵饷正是为了恢复京营所急需。”    史可法也道:“凤督手下也没十万人马,原本拟设江北四镇,锁上游,控江北。谁知徐州有变,高杰身死乱兵之中。后东宫麾下罗玉昆贼性不改。擅击刘泽清部,占据淮安。刘泽清孤身得免。如今江北只有刘良佐、黄得功两部……”    “那正好!”王之心一拍扶手,起身道:“正好将高、刘两部的兵饷腾出来!原本四镇要给多少饷银?”    “每镇六十万,共计二百四十万……”    “本色呢?”    “一百万。”    王之心长舒一口气,上前拉住史可法的手道:“好好,这回总算可以向皇上交差了。大司马。这一百二十万两饷右⑽迨虮旧墒遣荒芡习。     “公公,某恐怕无能为力。”史可法推开王之心:“江督、安抚、芜抚、文武操江、郑鸿逵、郑彩、黄斌卿、黄蜚、卜从善等八镇,共兵十二万,计饷二百四十万。合之有七百余万两。而川、楚、东、豫的督、抚、镇尚未算进去。”    “咱家不认识这么许多人!”王之心大怒,挥袖斥道:“要兵的时候影子都不见。要银子粮草的时候就都冒出来了!咱家不管,这一百二十万两饷银和五十万本色,一丝一毫都不能少!否则咱家只能奏明圣上,仰听圣裁了!”    这正是守备太监的最大杀手锏。一般来说,皇帝对于这三千里外亲臣格外信任,真要有这么一份弹章到了御前,多半是问大司马的罪过。更何况刚才王之心已经抓住了漏洞,只是取高杰、刘泽清部的粮饷,并非另立新项,实在没有道理不给。    忻城伯赵之龙见史可法硬顶着不给,王之心又死咬着不松口,只好出来圆场,道:“二位都是为朝廷、圣上办事,何至于此呢?”他笑道:“一百二十万饷银倒是未必从国库出,南直、浙江多豪富之家,劝募一些又何妨?我家可认捐一千两!”说着,他有望向王之心,希望他能退一步。    王之心刚拿了人家一万两纹银的见面礼,不能这么快就翻脸,只是坐回上座玩弄指甲。    史可法长吸一口气道:“国家大事,岂能私相授受?史某另有要务,先告辞!”    王之心阴森道:“好走,不送!”    史可法被气得胸闷,也不管赵之龙,起身便走。南京以他三人为重臣,王之心有皇室为后盾,赵之龙代表的是南都所有留守勋臣,而南京官员不过是吏隐之辈,可咨询而不能参与决策。    史可法想到这上,不由生出孤独之感。    ……    “司马老爷在上,小的是户书高老爷家人。”有人叫住了史可法的官轿,大声报道。    史可法让人落了轿,问道:“何事?”    那下人上前拜道:“我家老爷请司马公过府一叙,有我家老爷手书在此。”    史可法让人接了手书,展开过目,不过寥寥数语,颇有弦外之音。他道:“老夫这就前去拜访。”那下人叩首告退,先行回转去了。    史可法先回府中更换便服,临要出门,又有些迟疑,对仆从道:“去叫姚先生来,我在书房等他。”他说完便赚取书房,只觉得江南七月天颇为憋闷,满屋子的书册连翻也不想翻。    好在姚先生没让他久等,不一时书房门开,走进来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白发皓首,清瘦露骨,行走时翩翩然颇有文气,倒是个老宗师样的人物。    “姚先生。”史可法起身相迎,并不托大。    “东翁急召,不知何事?”姚先生躬身一礼,款款落座。    “是这,”史可法与姚先生对坐,“高司徒手书相召,似乎别有意味,特请先生帮着参详一二。”    姚先生微微颌首,道:“不知可否一观?”    史可法从袖中取出手书,递给姚先生。    姚先生接过,细细读了两遍,抬头道:“东翁是问高弘图所谓的‘临机大事’到底何谓?”    “正要先生指教。”    姚先生起身踱步,眉头微微解开,朗声诵道:“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解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享大名乎?”    史可法口中喃喃重复道:“临机不发……将何以享大名……”    姚先生呵呵笑道:“此乃阎忠劝皇甫嵩效仿韩信,背汉自立之言。”    “先生博学,我已经是丢了书本良久了。”史可法有些羞愧,旋即又道:“然则司徒公恐怕不是此意。当时皇甫嵩有剿灭黄巾之兵威,而汉皇势弱……”    “敢请教东翁,”姚先生摇头道,“当今时局,还有何事可算是大事?”    “自然是迎圣天子还朝。”史可法道:“此乃天下第一紧要事。”    姚先生笑道:“此事对东翁而言是理所当然,对某些人来说却是未必然。故而他们要与东翁商议商议,看临此机会,如何成大事。”    “高弘图素来忠义,岂会有如此不臣之心!”史可法大惊失色:“再者,当今谁有皇甫嵩那般的武功?”    “要移神器于己家,未必只能靠兵势。”姚先生轻轻弹了拥路系母』遥夯旱溃骸白谑乙部梢浴!    史可法沉默不语,良久方才道:“此乱国之兆也!我去与高公分说。”    姚先生微微摇头,道:“东翁,人心叵测,天命难违啊。”他起身一躬,自顾自出去了。
(未完待续。本文由
 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m)投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金鳞开全文阅读作者:美味罗宋汤加入书架
七月的南京沉闷得没有一丝风,天上也不曾见有云彩飘过,整个天地都像是凝滞了一般。 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坐在凉亭里,只是闭目养神。亭中其他人也都各自发呆,并没有议论。    史可法在高弘图家人的引领下,足下生风,快步进了凉亭。凉亭中众人不乏白发苍苍者,见史可法进来,也都纷纷起身见礼。    史可法先与迎出来的高弘图见了礼。又见人群中有满头银发的张慎言,史可法连忙上前,道:“不料藐山先生在此间。”张慎言是东林党魁**星的举荐人,史可法又是东林左光斗的学生,自然不敢以官位相见。而且张慎言位居南京吏部尚书,掌右都御使事,在名义上也不逊于史可法。    张慎言微微一笑,旋即落座。    史可法又见吕大器在场,上前揖礼相见,然后才与其他几个陪客拱手作礼。    这一个过场走完,史可法暗道姚先生这回失算了,这里在座的都是东林君子,岂会有那些不臣之论?    “道邻,”高弘图对史可法道,“今日见王太监与忻城伯,可有何言论?”    “王太监只是一味要钱,忻城伯只会圆场,能有何言论?”史可法苦笑一声,旋即又道:“诸公在此可寻得救国之策?”    高弘图看了一眼张慎言,道:“遑论救国,还是先救圣上吧。”    “圣上如今驻跸泰安州,指日南幸,有何要救的?”史可法皱眉问道。    吕大器直言道:“司马公,莱州至南京不过千四百余里,为何从三月走到七月还不曾到?反倒是几番传出圣旨,轻易督、镇。甚至有封异姓王此等骇人听闻之事!司马公不以为怪么?”    “先自,”史可法对吕大器好言道,“捕风捉影之事岂可浪言?姜燕及(姜曰广号燕及)随驾南幸,时时有信来,也说是因为北面军情紧急,分不出兵来护卫圣驾。若是南都有兵。自然可以早日归迎皇上还朝。”    吕大器冷笑一声,道:“若是真有肃宗灵武之事,姜燕及恐怕也只能言不由衷。”    高弘图见两人语气过于激烈,插进来道:“无论东宫是否有灵武之心,圣驾久久不能归朝问政却是实实在在的。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又正值兵凶战危之际,岂能虚耗光阴?”    史可法心中一顿,暗道:难道还真让姚先生说中了?高弘图怎会有这等妄想!    “南臣中有人议论,要以福王监国。”张慎言谨慎道。    史可法猛然站起:“此何言哉!此何言哉!圣天子在途。而我南都众臣竟擅议立监国?此何言哉!”    “道邻且勿焦躁。”高弘图道:“此论并非我等所倡。”    史可法刚才热血灌顶,这时方才冷静下来,浑身寒栗,道:“是何人所论!可杀!竟出此不臣之言!”他说着,油蚵来笃鳌    吕大器知道刚才自己冒失了,让史可法误会,只得跟着骂道:“果然是不臣之论!不当人子!不过,司马公。物议汹汹,皆谓圣天子受人挟持。而之前东宫确有枭雄之姿……”    “咳咳,”张慎言轻咳一声,“诸公切莫混淆本末。如今要务,是圣上一日不还朝,便一日无人主持大局。无论北面情况如何,立个监国固结人心也是应有之议。”    史可法知道张慎言的意思。如果太子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用监国的确可以破除这份野心,使他只能送皇帝归朝。    “然则,东宫若的确是纯孝之人呢?”史可法道:“擅立监国,岂不是与谋逆等罪!”    “谁敢擅立?自然是要具奏天子圣裁。”吕大器道:“只是有人要立福王。这是我等无论如何不能认同的。”    史可法眉头更紧道:“监国首以太子,其次有定王、永王,哪里轮得到福藩?”    “呵呵,”吕大器干笑一声,跳过了太子,道,“定王、永王都随圣驾,自然也是来不了的。”    史可法终于明白了,有人就是想借立监国之论行打草惊蛇之事。    因为这个“福王”实在太敏感了。    如今的福王朱由崧是崇祯帝的堂兄,其父老福王就是当初国本之争中的另一个主角,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东林党人为了保住光庙老爷的皇太子之位,与神宗皇帝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持久战,期间发生了妖书案、梃击案,乃至光宗继位之后的红丸案、移宫案,可谓是对光宗这一支死心塌地。    若是福王那一支回南京监国,翻起旧账如何是好?而且到时候肯定有小人会依附福藩,岂不是留下了极大隐患?    “此事颇为蹊跷。”史可法皱眉道:“为何有人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鼓动此事?”    “因为他们担心圣天子当真南幸。”张慎言低声道。    “藐山先生的意思是……”史可法还没能反应过来。    “此间在座诸公,司马公可看出什么端倪?”吕大器问道。    ――都是东林旧人。    史可法暗道,却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看出来。    吕大器呵呵一笑:“世人皆以为我等是东林,然则吕某是四川遂宁人,司马公您是河南祥符人,高公是山东胶州人,藐山先生是山西阳城人。其他诸公也多是北人南来,虽名东林,实非南人。大司马可明白了?”    ――原来玄机在这里!难怪钱牧斋不在这里!    东林党以东林书院闻名,在万历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姑且不论此党功过,只说他们对政敌的残酷,对盟友的背弃速度,在有明一朝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也是为何许多人投向了魏忠贤,而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浙党也都宁愿与阉党结盟。    崇祯继位之后,首先铲除阉党,并非出于他的文青本质,而是因为客氏和魏忠贤的的确确威胁到了他的生命安全。加之天启帝落水一事,透着悬疑,让崇祯心存芥蒂。这等情况下,魏忠贤自是非死不可,而阉党也只能与之同亡。崇祯帝在这上面可是雷厉风行斩草除根,没有半点妇人之仁。    阉党倒台之后,崇祯励精图治,但在用人上其实很慎重。尤其对待东林党徒,并非一概不用,但也只是用在言路,绝不让其掌握实政。周延儒最终让崇祯大发雷霆,感觉被背叛了,不仅仅是他谎报军情,外廷上下为他隐瞒。而是因为他竟然与“东林”勾结在了一起,这才是真正的死因。    故而在崇祯一朝,东林已经名存实亡,不复万历时代的政治影响力了。    但是在江南,东林仍旧是士子心目中的真君子,著名的复社就是借着东林的旗号起来的,这也使得江南大臣多少有些东林背景,即便不算党人,也是同情者。其中更有钱谦益钱牧斋,号称东林党魁,在江南声望极高。    “若是陛下南幸,南籍大臣必然充斥朝堂,对他们来说岂非幸事?”史可法迟疑道。    “首先一人,钱谦益就不会得以录用。”吕大器道:“再者上,江南大臣哪个不是田连阡陌,广厦豪宅?皇上在京中劝募,东宫在各地搜刮,就连高公在崂山的别墅都被抄没了……司马公以为,朝堂虚职与万贯家财,何者为重?何者为轻?”    史可法望向高雍胪迹骸罢狻趸岢怀n斋先生别墅?”    高弘图摆了摆手,道:“也是误会所致,无须多提。只说眼前事。”    吕大器继续道:“因有此事,故而请司马公一同参议,看我等如何应对。吕某以为,若是监国势不可免,潞藩总强过福藩。”(未完待续。。)    ps:收推荐票和月票~有多少要多少~~~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本文字由闪神屠版组@吕大布丶fly
金鳞开全文阅读作者:美味罗宋汤加入书架
朱慈R得到了南臣请立监国的奏疏抄本,听说把皇父皇母气得不轻。    这也难怪,原本那些人就都是北京政斗的失败者,在南京养老。皇帝一看钱谦益、刘宗周这些名字就生气,何况还是妄论监国这等涉及皇权的敏感问题。    兹事体大,吴`亲自带着二三长随连夜自泰安州赶到德州,将抄本交给皇太子。    “呦,南都众臣是把我看做瓦剌人么?”朱慈R笑道。    当年瓦剌入侵,英宗皇帝亲征,兵败被俘,是为土木堡之变。当时瓦剌首领也先胁裹了英宗皇帝进逼北京,本以为明朝会因此而放软,谁知道明朝大臣另立了J王为皇帝,尊英宗为太上皇,坚守北京,最终打退了也先的进犯。    当时主持此役的兵部侍郎――后进尚书――于谦,也因此成为有大功于朝廷的名臣。    现在南都众臣不肯奉旨到山东行在听用,反而要在南京立监国,这不是明摆着将皇太子视作挟持皇帝的奸臣么?    吴`道:“此事必然另有玄机。南都众臣请立潞藩监国,可潞王是神庙的侄子,当今圣上的族叔,以长临下不合规制。臣以为,他们是被人当了枪使。”    “哦?是何人?”    “是想立福王为监国者。”吴`道:“福藩比潞藩血脉更近,若是有人提立潞藩,肯定有人会以血脉为由反对此议,如此一来,议论重点就不是是否立监国,而是立哪一藩为监国了。”    朱慈R笑了。后世很多小段子都揭露了这个心理小把戏。卖鸡蛋饼的人若是问“加不加蛋”,很多人会说不加。但改成“加一个蛋还是两个蛋”,更多的人会在蛋的数量上进行选择,而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加蛋。    这回为了给南臣们造成更大的心理暗示,肯定还有不少关于抹黑东宫的流言,让人有种不立监国就是对皇帝不忠的认识。    “这都是以前党争的小手段,上不得台面,如今竟然还能大行其道。”吴`感慨道。    “人过四十岁,就别指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了。”朱慈R倒是不以为然:“他们这边要立藩王监国,皇父还能去南京么?”    “怎么敢?”吴`道:“连选立监国这等事都敢擅议,如何保证其中没人存了**莽之心?南京不比北京,京营和守陵兵都是靠得住的大臣在镇抚。”    “先生这么一说,我倒觉得他们这是一石二鸟之计。”朱慈R道:“既不让皇父南下,又有机会选立傀儡,左右朝堂。二者能得其一,便是大赚特赚了。看来也是我恶名昭著,怕我过去收地收钱。哈哈。”    吴`内心中并不赞同皇太子在山东搞的那一套,总觉得是法家遗毒。不过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又没有征到他头上,姑且顺其自然。如果圣驾南幸,那么他家作为兴化豪族,势必也要受到影响,不过想来太幼踊故强媳H摹    “不过这样也好,”朱慈R道,“让父皇认清这帮南臣的面孔,若是皇父真要南下,我还有些不放心。”    “殿下,此事非同小可啊。”吴`却没朱慈R这般乐观,他道:“为何太祖定制,以皇太子监国?为何成祖亲征,以世子监国?这本身就是为天下立法统之举。一旦有藩王监国,势必会在其周围形成一党。就算藩王本身无心尊位,但这些人为了定策、从龙之功,也会行那黄袍加身之事!此为祸国之兆啊!”    “吴先生,”朱慈R也不隐瞒,“我立足山东,宁可看着治下百姓饿死,也没想过要依靠江南――当然,这三十万石漕粮的确帮了大忙,我也松了口气。我说这话的意思是,随便他们在江南闹腾,等我在北面站稳了脚,教出更多的行政官,自然会步步为营收复南面。有没有监国与我何干?我是皇明太子,皇父行在也已经通告天下,这些人敢说我们是假的么?他们就算敢说我父子是假的,敢说东宫精兵是假的么?”    ――江南果然就是个添头,能有一分用都是白捡来的。    吴`苦笑,道:“殿下,欲正天下,终究还是要小心物议,以免遗下恶名于后世。”    朱慈R微微摇头:“这事没法说,若是我能执掌国政二十年,落个毁誉参半的结果就是很好的了。”    “那绝不至于。”吴`笑道:“殿下行事固然有法家之嫌,但挽狂澜于既倒也是万众瞩目的。那些腐儒之论,不足为虑。只是要注意小节,小节而已。”    “吴先生,我若说我更喜欢看到百家争鸣,是否有些太过大逆不道?”朱慈R玩笑问道。    “哈哈,”吴`笑道,“殿下离经叛道之言,何其多哉,我等早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过说起这百家争鸣,殿下不觉得当今天下早就如此了么?心学外儒内禅;泰西天学牵附儒学,实则农、墨之术。至于何心隐之流,更是仿法习墨而自以为儒学。相形之下,殿下在山东总算没有标新立异,只是用了雷霆手段而已。”    “原来你们这么看,”朱慈R还是第一次与士大夫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其实我还真不觉得儒学适合治国。在我看来的,法学更适合御民,农、墨之术更适合养民,而儒学嘛,似是而非,总觉得有些鸡肋。”    “殿下,可治过《春秋》?”吴`问道。    “略通。”    吴`点头道:“臣科举本经就是《春秋》,对《公羊》也下了些气力。”他见朱慈R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来,道:“当其时,汉家以黄老为尊,休养生息。于权贵,则去其贪欲奢华;于百姓,则灭其贪嗔痴毒。故而能愈三百年战国之乱,奠定盛世之基。”    朱慈R换了姿势,认真听讲。他于传统治学只是浅尝辄止,上回涉及关学,已经发现自己在文化底蕴上的欠缺,只是表面年纪不大,那些大儒并不会有所轻视,反倒很认同皇太子的好学态度。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独尊的是公羊儒。当其时,汉室三代休养,府库充盈,已经不需要再厉行节俭,恢复民力,而是需要一种同仇敌忾的心念。”吴`缓缓道,生怕太子还没看到这段史书。    朱慈R点头道:“这我知道,汉武想找匈奴报仇,而朝中重臣普遍害怕再次遭受白登之围的耻辱,只想和亲避事,多方掣肘。”    “正是,”吴`对太子的悟性之高也已经习惯了,“《公羊》开篇就说‘大一统”用今rì的话来说,便是要上下同欲、万众一心。这正中汉武帝下怀。”    ――统一思想,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官方思想。    朱慈R点了点头,道:“这点确实遗留万世。”    非但华夏如此,欧洲也是如此。西方所谓“文艺复兴”、“思想启蒙”,无非就是用新的统一的思想,**旧的统治思想。看似解放思想,究其根本还是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也就是公羊儒所谓的“大一统”。    如果全国、全球的价值观取向一致,自然就能遵循一个游戏规则,就不用担心有人掀桌子了。至于用谁家的游戏规则,那就得看谁家的拳头大了。    “其次便是大复仇。”吴`道:“儒家重耻,因为重耻,所以重复仇。有游剩壕攀酪陨系某鸹鼓鼙ǜ疵矗抗蛉逭叽鹚担褐灰枪穑攀浪闶裁矗堪偈蓝几帽ǜ矗     朱慈R抚掌笑道:“若我是汉武,光这两点好处,就要独尊公羊儒,实在是太妙了!”    “正是,”吴`笑道,“多少儒生本来反对出兵匈奴,一抬出国耻国仇,只能三缄其口,站在汉武一边。正是如此上下一心,才有了武帝一朝数击匈奴的壮举。”    朱慈R突然之间颇有些感悟,好像看到了贯彻自己思想的契机。他道:“这些rì子,还请先生劳累些,为我讲解《公羊》之义,可否?”    “固所愿,不敢请耳。”吴`喜出望外,满口答应下来。他转而又道:“殿下,最近军务……”    “也不至于无时无刻都担心军务,”朱慈R笑道,“何况巴哈纳和石廷柱死期将至,不足虑也。”    吴`对于军事十分谨慎,他在崇祯一朝还算是“知兵”的,但跟着皇太子在大半个中国转了一圈,发现打仗和御下都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更加庆幸当初没有接受皇帝旨意,宁可坐牢也不去督师了。    “殿下,东虏对我朝官兵一向是胜多败少,四千甲兵,恐怕不能轻敌。”吴`还是劝道。    “这方面先生就请放心吧。”朱慈R道:“在我麾下,部司各尽其职,只尽其职,故而能‘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吴`知道这是皇太子暗示他不要轻率议论管辖之外的事,再无多言。他也知道朝廷要办的事,很多都被非专业的议论搅黄了,但碰到自己关心的问题,还是难免有这样的恶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用事之道。”吴`感慨道。
(未完待续。本文由
 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m)投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黔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版刘关张国语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