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日德农场的历史上柴开村未来迁吗?

农业气象:
&&&热点滚动: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详细信息
香日德地区的小麦增产了
发布时间: 00:00:00&&
发布人: admin&&
文章来源: 柴达木日报&&
点击率:388
&& 自定样式:
文字颜色 黑色 白色
红色 灰色 绿色
蓝色 青色 黄色
背景颜色 白色 黑色
粉红 灰色 绿色
蓝色 青色 综色
&&& 一到九月份,多情的骄阳就会为都兰县的香日德染上一层浓浓的金黄色,金黄色的麦田、黄灿灿的苹果,还有层林尽染的林带,一幅幅秋日的田园风光画卷依次映入眼帘。
&&& 迎着金风,记者来到了香日德镇沱海村。有235户、980多人的沱海村人均有耕地3亩多,主要耕种小麦、青稞、油菜等农作物。由于村民主要以耕种小麦为主,所以好的小麦品种对村民的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这个村的大多数村民都耕种了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高原“448”。“自从种了高原“448”后,我们每亩地增产200斤左右。”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家安难掩心中的喜悦。听到高原“448”能增产200多斤,记者心中充满了疑惑。“真的能增产这么多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陈家安给记者举了个他亲眼见到的实例,“村民陈占福家收割麦子,我亲眼看到他家的一亩地装了16袋半麦子,一袋麦子有100斤左右。还有我们村段发平家种的高原“448”今年长势特别好,收割后村里的群众都到他家的地头当场买种子,大家买完后,数字就出来了,亩产是1700斤,这是我们村两户亩产最高的人家。”
&&& 看到记者还有些不相信的神情,陈家安带着记者来到了村里一块还没有收割的高原“448”麦田。在与旁边的麦田对比中,记者发现高原“448”的麦穗较长,揉开了一个成熟的麦穗,记者细数了一下麦粒,发现麦粒达到了53粒,比旁边记者揉出的别的小麦品种的麦粒多了8粒,且高原“448”的麦粒颗大、饱满、圆滑。“高原“448”属于中早熟品种,它抗旱、耐寒性强,抗青干、抗倒伏,抗锈病、黑穗病。”陈家安向记者介绍了一些高原“448”的特点。
&&& 据了解,香日德地区的土壤主要以棕钙土、粟钙土和风沙土为主。这里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时间长,制造的有机质多,夜间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质少,有利于植物体内物质积累,从而形成了农作物的高产,曾经在1978年创造出亩产1013.05公斤的春小麦世界高产纪录,是我州乃至全省的重要粮油生产基地。61岁的香日德镇上柴开村村民韩龙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亩产平均能达到1300多斤,但今年我们这个地区小麦平均能达到1500多斤。增产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品种好,另外今年的霜冻来得迟,而且夏天一直没有高温,我想这些原因也促成了小麦增产吧!”
&&& 香日德镇副镇长张秉斗介绍说,“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的目标,今年我们镇实施了小麦高产创建整乡推进项目,在香源村等17个村创建小麦高产示范区一个,面积1.17万亩。在示范区内选用高原448等3个优质高产品种,同时集成良种选用、机械条播、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收割等技术。从现在各个村反映的情况来看,每亩地的亩产平均达到了1500多斤,实现了春小麦的高产丰收目的。”
|||常见问题解答
主办:青海省海西州农牧局
承办:海西州农牧业信息服务站
技术支持: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817000 电话:
【青ICP备】您是光临本站第位网友都兰县香日德镇上柴开村村民委员会-首页
所属目录:
所属地区: &
网站访问量:3452&&
都兰县香日德镇上柴开村村民委员会
都兰县香日德镇上柴开村村民委员会
供货等级:
交易等级:
诚信指数:99%
客户满意:93%
联系人:白文军
手机:8238627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上柴开村
都兰县香日德镇上柴开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地址,交通便利,我们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这里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白文军热情欢迎各级领导前来指导。也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兴业。
会员类型:
普通会员(未实名认证)
主营项目:
村民自治组织
资料待更新
注册资金:无需验资
员工人数:50人以上
法人代表:白文军
注册地址: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上柴开村
单位注册时间:1999年3月
扫描保存单位二维码信息
单位印象:生日礼品
发展空间大
工作氛围好
该商铺未发布任何商品信息,以下是系统为您随机推荐的商品信息!
技术支持:1024商务网
浙ICP备号-1
&&1024商务网客服QQ: &&
免责声明:此网页并非该单位官网,而是由会员免费注册的1024商务网商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1024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或联系删除。大片的油菜花--香日德的故事
您的位置:
←←← 新华网青海频道新闻
大片的油菜花--香日德的故事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6月29日电&&&&对于香日德的回忆是大片的油菜花,当汽车在凌晨4点将我们抛在这个小镇上时便努力打开自己的嗅觉,希望能闻到什么,但惟有潮湿空气的味道。
&&&&在这个时间段找到一家旅馆绝非易事,在驻地某部执勤武警战士的指引下,敲了几家旅馆紧闭的大门都鸦雀无声,最终走进一家小旅馆虚掩的大门,睡眼的女服务员对我们投来惊讶的目光。
&&&&拜谒班禅行辕
&&&&也许经过沿途戈壁沙漠过多的烘烤,感觉被褥能拧出水来,便毫无睡的意思,翻看一篇回忆文章,愈发对香日德充满敬意。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过程中,顺利地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签订了著名的《十七条协议》;二是护送班禅返回扎什伦布寺。……经请示批准后,于是决定日为十世班禅从西宁起程回藏的日期。”
&&&&“日,青海各界在西宁城的西门外,搭了帐篷,按藏族的民族仪式,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十世班禅启程返藏的大会。……在香日德班禅和堪布会议厅的全体僧俗与西北军政委员会代表办公室的护送人员从西宁乘汽车出发,用了七天时间,经过日月山、青海湖到了香日德。”
&&&&“ 我们在香日德停留了将近一个月,在这里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分配骡马、骆驼、牦牛、帐篷、炊具、人粮、马料等等。因为从香日德开始,一直到西藏拉萨附近,完全是牧区,当时正值严冬,经过的沿途牧民很少,就是拿出大洋也买不到多少东西,必须带上足够的食物。全部牲畜除骡马带有一定的豆料外,骆驼和牦牛则全靠每天自己吃草维持生存。这样我们就不能全天行军,而是半天行军,半天放牧。”
&&&&“我们在香日德停留期间,听到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传说唐古拉山下了大雪,雪封了山。当地群众的传统说法是: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我们在路上要走三四个月,正是雪封山的季节。我把这个情况如实向中央、向西藏工委作了反映。周总理和李维汉看到我的电报以后,回电说:如果雪封山的情况属实,可考虑在香日德停留下来,等到次年夏季再走。”
&&&&“这时,集中到香日德的骆驼有3000余峰,全部是在甘肃省民勤县租雇的,同来的有当地汉族民夫300余人,是按每一人拉骆驼10峰配备的。另外由青海省蒙藏部落租雇了牦牛7000余头,同来的有蒙藏牧民700余人,也是按每人赶牦牛10头配备的。”
&&&&从上面再现的历史中不难看出,香日德镇在青藏线处于一个怎样的重要位置。
&&&&香日德寺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三大名寺之一,位于香日德镇西南4公里的上柴开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80年),也称作“班禅香日德寺”“班禅行辕”。寺院分为两部分,一处为宗教活动场所,藏语称“德钦颇章”,另一处是专门接待过往宗教上层人员和有关使者的食宿站,藏语称“德钦拉让”。
&&&&20世纪初,食宿站被洪水冲毁,1924年九世班禅却吉尼玛从西藏派来堪钦,在原地附近重建大经堂、僧舍、斋房,历时4年。又将原有的“德钦颇章”修葺,易名“班禅驻西宁办事处香日德镇”,成为西藏政教领袖来往内地的主要住宿地。191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辗转内地返藏,曾在这里暂住;1937年,9世班禅在玉树圆寂后,遗体“替身”曾一度接到寺中供奉;解放后,第十世班禅曾数次莅临该寺,最久一次住了近一年。因此,香日德寺在甘、青、藏广大地区有很高的声望。
&&&&我们在香日德寺看到,这里刚刚修葺一新,回型走廊里数不清的佛像令人肃然起敬。
  真切触摸“天路”
&&&&在香日德镇,是最能真切触摸到青藏公路的地方,因为这里曾是修建青藏公路之前进藏物资运输驼队的大本营,也应该是萌发修建青藏公路的地方。
&&&&天色微亮,我们便急不可待地走出旅馆,青藏公路穿镇而过,往来的汽车大多会停留在这里就餐休息,这也造就了香日德镇的繁荣。
&&&&7年前曾来过香日德,记忆中公路北面是一排低矮的平房,路南就是大片大片的田野,油菜花香在镇上飘荡。但现在看着道路两旁一栋栋漂亮的二层楼房,真有些不敢相认的感觉,香日德汽车站也很大气地“站”在路旁,不禁让人对它的更加美丽激动。
  今日香日德
&&&&太阳一直没有出现,天空中飘起蒙蒙细雨。香日德镇镇长谭丙乾告诉我们,最近几天这里天气一直不好,最好多穿些衣服。看着街上过往行人一律毛衣套装,再看看自己身上单薄的衣服,才知道为什么会冷。
&&&&香日德是青海绿洲农业的典型代表,曾创造了小麦亩产1006.5公斤的亚洲最高记录,现在一般亩产仍保持在700公斤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交粮大镇,产出的粮食占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总量的五分之三,因此1990年荣获“中国乡镇百颗星乡镇”称号。
&&&&香日德是柴达木盆地南缘的一个小盆地,平均海拔2950米,适宜的温度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这里成为农作物生长最合适的地方,而且出产的小麦品质优良,淀粉含量较高,是青海省内惟一能做出拉面面粉的产地。
&&&&谭丙乾老家在青海省乐都县,199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香日德工作,十几年沐浴绿洲的和风,让他对这片土地更加挚爱,也能更加看清香日德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托青藏公路便利条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这是谭丙乾为香日德找到的发展路子之一。
&&&&香巴开发区就在香日德境内,这一耗资4.3亿元的扶贫项目使香日德快速膨胀,16000名的移民大军使香日德成为柴达木地区第一大镇,在全省则位列第二。谭丙乾介绍,从海东脑山地区迁移到香日德农场500亩土地上的群众现在生活很好,也为打造香日德农业大镇注入了新的力量,为快速提高迁移群众的收入,他们专门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生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去年全镇总收入5120.04万元,城镇人均收入为2306.85元,香巴开发区人均收入为980.59元,两者综合后全镇人均收入1579.26元,增幅达12%,高出上级下达目标9%三个百分点。
&&&&此外,香日德镇也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成的300多栋蔬菜大棚生产的蔬菜已基本满足当地需求,新建的60多栋蓄棚组成的养殖基地也开始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是道路让香日德成为戈壁‘小江南’的。”谭丙乾认为,青藏公路是香日德快速发展的“龙脉”,从省外到格尔木、拉萨的汽车货运车辆基本都要在香日德停留,这一“中转站”式的先天优势也让香日德的小城镇建设近年蒸蒸日上。
&&&&“十一五期间将建设香(香日德)―――花(花石峡)公路,西宁至格尔木高速公路也将修到香日德,这些都将为香日德的未来大发展再次创造契机。” (作者:张德生)
编辑:刘兆红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新华网新闻检索::
::最新播报::
新华网青海频道 设计制作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青藏公路线上的香日德班禅行辕
日10:01&&&来源:
香日德班禅行辕正门( 娘吉合加 摄)
人民网都兰10月14日电 (娘吉合加)香日德班禅行辕位于都兰县香日德镇以西4公里上柴开村,为历代西藏政教领袖往返西藏与内地之间的驻锡地。目前,在香日德班禅行辕有十三位僧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寺院由大经堂和寺院展览馆,僧舍等组成。
香日德班禅行辕大殿(娘吉合加 摄)
香日德班禅寺始建于1780年,由六世班禅罗桑华丹益希倡议所建。当时,寺院分为两部分,一处为宗教活动场所,藏语称“德钦颇章”,就是现在的寺院。另一处是专门接待过往宗教上层人员和有关使者的食宿站,藏语称“德钦拉让”位于现香日德政府所在地。香日德班禅寺不仅成为历世班禅往返内地时进行政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也成为由历代班禅主管的格鲁派寺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探访柴达木盆地中的都兰班禅行辕,十一世班禅怎么死的,十一世班禅大师近况,班禅在旧西藏的地位,四世班禅金身遗体照片,十一世班禅的妻子图
探访柴达木盆地中的都兰班禅行辕
时间: 12:5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探访柴达木盆地中的都兰班禅行辕
  中新社青海都兰12月6日电& 题:探访柴达木盆地中的都兰班禅行辕  作者 罗云鹏  在柴达木腹地,笔直的道路延伸开来望不到天际,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这座小镇瞬间“跳”入了记者视线。  香日德系藏语“绿洲”之意,在冬日白雪掩映下的戈壁腹地里的上柴开村内,班禅行辕已在此伫立240余年。  香日德班禅行辕亦称“香日德班禅寺院”、“班禅香日德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据了解,这里起初是为加强内地与藏区的关系、藏民族与内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而倡议修建。  初冬时节,寺院的红墙绿瓦、金轮宝顶掩映在金黄之中,衬托着远处白雪皑皑的峰峦,奔腾不息的香日德河从寺院山门前浩荡西去,时有僧人的诵经声、鼓钹海螺声从寺院经堂传出,时高时低,时紧时慢,如潮声乍起乍落,给寺院平添了几多的肃穆和神秘。  班禅行辕寺管会主任尕桑顿旦介绍,六世班禅大师洛桑·丹贝益西创建寺院后,这里便成为历代班禅大师和政教领袖往返西藏、青海及内地时从事佛事活动的驻锡地,还在西藏和平解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8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曾移居香日德,在新中国成立当天,就从香日德班禅行辕发出致敬电给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尕桑顿旦说,“年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曾3次来此居住,最长的一次住了近一年。1984年,在十世班禅大师的大力支持下,政府筹集资金,在原址上重建寺院,式样与原来的寺院相近”。  班禅行辕现占地50余亩,是组回字形的建筑群,富有现代化元素的设施使之退却了几分历史的沧桑与斑驳。大经堂居其中,分上下两层,喇嘛红的高墙上,饰以深咖啡色的金露梅茎秆,经堂内面积1300多平方米,可供千人跏趺诵经,上方正中,设有班禅大师讲经的莲花宝座,两边梯阶形的供台上,供奉着菩萨、度母、护法、金刚诸法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尕桑顿旦带着记者走进大经堂,数百卷古版《甘珠尔》、《丹珠尔》等经典及医学书籍,陈列在两壁巨大的书橱中,经堂四周还挂着很多名贵的堆秀、唐卡。“大经堂的楼上就是当年十世班禅大师做出重要决定,并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发贺电的地方”,尕桑顿旦说。  记者在大经堂旁侧的展厅内看到,这里还收藏着许多当年十世班禅大师与中央领导人的老照片,记载着那个辉煌的时刻。  “听老人们说,寺院建立起来后周边就开始迁徙来了村民,不仅有藏族、蒙古族,还有汉族、土族、回族和撒拉族,现在就形成了这个村”,上柴开村村民德建青告诉记者。  历经240余年的风雨沧桑,班禅行辕在广大蒙古族、藏族、汉族等群众心中树立了重要的地位,在历代僧众的不断修葺下,已有最初的一个小院和一座小经堂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这座寺院在我们心目中的威望很高,像我们村的硬化路就是村民和行辕僧人齐心协力修筑的”,德建青说,“2009年班禅行辕慈善医院开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慈善医院建立后还加入了新型合作医疗,对周边的患者不仅减免了药费,还在报账上进行了规范”,尕桑顿旦说,“我们还经常组织曼巴(藏语,医生之意)为周边地区的群众送医送药,几年下来,费用达到了70万元,不过作为僧人来说,做善事是份内的事情,我们也会一直做下去”。
本文相关推荐
14-12-0414-12-0114-11-3014-11-2914-11-2914-09-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德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