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级的t1加配件一起最高火力少年王之传奇再现能到多少?

《不知道使用了几天&Smartisan&T1&的感受报告》
《不知道使用了几天&Smartisan&T1&的感受报告》
「这是一篇极其主观、带有个人色彩的文章」
至始至终我都不喜欢“测评”这个词儿,因为我觉得太严肃了,不好玩。当然有的“机构”就是要把它做成很严肃的事儿,可一旦严肃了这里面的说道就很多,不是普通大众看一看、听一听就能懂的。显然我也不懂。
很多国外的“测评”网站都称为“体验”,我更愿意称为“感受”,感受是切身实际的,你不会把玩两天就把它还回去,你买下它,它就一直伴随着你,你每一天都会对它有新的认识。而恰巧每个人对同一款产品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这就跟男人看女人,有的就喜欢平胸,有的就喜欢丰满,这没啥对错,就是喜好不同,所以你接下来看到我这篇&Smartisan&T1&不知道用了几天的感受文章,如果你正好和我的使用习惯、性格爱好相似,那我相信T1&这款产品也会给你带来相对舒服的感受,如果完全相反,不要紧,“不喜欢就不买嘛”。大家开心就好。
说之前先谈谈我的两个基本观点:
1.“你是看老罗买的锤子,还是真就喜欢这个手机啊?”我想说,对于这种每天把玩在手上的消耗品,喜欢、看中了这款产品才花自己的钱购买它,应该是正常人的正常逻辑吧。我不可能为了支持老罗的事业而买一个怎么用怎么不舒服的手机天天跟自己过不去,理智的人应该都是这样。而且你观察我的微博会发现,我没拿到&T1&之前几乎没有怎么谈论它,货到真正开始使用上后才肆无忌惮的赞美它。
2.“谈论&T1&之前要不要抛开所谓的‘情怀’啊?”其实我一直都不知道大家谈论的“情怀”具体指的什么意义,好像一个挺帅的词变成了贬义,在我这里,我觉得一款产品不应该是冷冰冰、硬梆梆的,从它最初在白纸上勾勒出来的形态开始,这家公司的文化、信仰,想要传递给你的感情因素就自然而然的渗透在了产品里,反之当你审视这款产品的时候,你也能看到这是家具有怎样“三观”的公司,人类都是感情动物,如果这就是所谓“情怀”的话,我想它是产品价值里不可分隔的一部分。
在引子最后,我要重点说下我对手机的使用习惯,因为经过我长时间的看帖和同身边人交流后发现手机客观体现出来的好与坏其实是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紧密相联的,比如你是一个重度的手机拍照爱好者,但这款手机其他地方做的都完美就拍照这项略微不足,你可能就得到一个不好的用户体验。
我的使用习惯是:很少长时间打电话、很少微信语音;不玩任何手机游戏;频繁刷新、浏览微博;闲下来时就看书;偶尔用直播APP看一些赛事;长时间听音乐;小心正常的使用;不换&SIM卡。
如果你跟我的使用习惯相同,那下面描写&T1&的正文也许会让你感同身受;如果和我大相径庭,那下面的文章可以作为借鉴让你思考下&T1&适不适合自己。
我试图抽离自身俯看自己从拿到&T1&到现在的这么多天,文章里用了很多“你”的称呼,这是我个人的写作习惯。
以上为引子。
一、包装、配件篇
「包装盒」
顺丰的大红包装就不多说了,“醒目”。我们来说产品本身的包装盒,&T1&的包装盒相对于其他品牌的手机肯定是偏大的(但也没想象中那么大,我更关心的是环保问题),老罗说是因为第一代产品的缘故。第一眼看见&T1&盒子的时候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以至于有冲动沐浴更衣后再来打开它,当然心态上是这样,实际上只不过洗干净了双手。
打开盒子。首先,你肯定注意到的是&T1&正面的保护膜“工匠的骄傲与喜悦”,但注意!有意思的是,这层保护膜就算撕掉,在以后使用&T1&的岁月里,这句话也会时不时的浮现在你的脑海里。然后你要撕掉&T1&背面的保护膜,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第一个“亢奋点”。毫不夸张的说,在没有任何指纹、磨损的情况下,T1&的背面是我见过最美的手机背面,我不懂什么几D弧度,只是这种光线反射出的柔和度和隐约在玻璃背板里的“&Smartisan&”字样是我前所未见过的。我将在硬件篇详细说说感受。
其实,我个人觉得包装盒里最漂亮、最体现情怀的是摆放配件这一层,如果你打开夹层看到的正好是排成一条水平直线(集线器豁口的直线很重要)的配件摆放,那在第一感官上你就会感受到某种特有的气质,如果不是,马上将集线器调整到水平状态。我看到很多网上的开箱照,集线器在盒子里有不同角度,显然他们不知道这点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配件这一层呢?很多的电影或电视剧里都有这样的桥段,像我前两天看的《传世》里,日本大佬通过外星物质浸泡肌肤延长寿命后,走出机器来到一个透亮的桌子前,桌子上摆了一排精致的寿司,日本大佬庄重且平静的从第一个吃到最后一个,每一口只吃一小点。是的,配件这层就像是一道精美的菜肴,你会不由自主拿出集线器摆弄一番,然后再不由自主的放回去(记住!你还会放回去。)接着一一欣赏直到最后的螺丝刀,之所以强调你还会放回去是因为配件盒的设计会让你感到少了哪一样留下一个空洞都会在整体上有悲伤的感觉。不知在&T2&缩小包装下要如何保持这种情怀。
说到配件,数据线凹凸的设计成为了手机圈的一个美谈,这点我其实没啥惊讶的,很早以前就对这种USB插口深恶痛绝了(我想很多人都是),我当时觉得将来肯定会有人发明不需要区别反正的USB插口(现在已经有了),凹凸的设计算是一个小聪明,没啥难度但确实好用,用了一次之后就可以盲插了,只是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没啥成本的设计直到&T1&才在手机里出现,嗯……有些东西靠天分,学不来的。集线器虽漂亮但没用过,T1&得一天一充(后面我会详细说明),数据线一直散放着。
这里我要多说下最有意思附赠的螺丝刀和螺丝,先说俩细节,打开后盖貌似很难其实需技巧,双手合十紧贴玻璃面板,后盖靠摩擦力向上推就开了,会了一次就没难度;装螺丝那个小盒由于太小打开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惯性把里面更小的螺丝“爆”出去,容易丢,这个要小心。我猜想各个地方搞线下体验的时候肯定出过这种状况,只是没好意思说。说到这个螺丝刀和螺丝,大家在发布会后笑谈(气氛偏向嘲笑)的是“锤子手机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款装&SIM&卡需要拧螺丝的手机”,是不是第一款我不知道,但我个人觉得这个设计挺有意思的,老罗在发布会上说普通用户其实很少更换&SIM&卡,如果你也是普通用户细想一下确实是那么回事儿,我都恨不得一个号用到死了,再者经过后期很多的“测评”也说明就算不拧螺丝后盖也非常的紧实。那我的理解是这样,拧螺丝的设计就像“工匠”情节的一个点睛之笔,似乎把这款产品本该出厂的最后一道工序交到了用户手中,让用户确实有置身于工匠之中的感觉,当你装上&SIM&卡,合上后盖,拧好螺丝,点亮开机画面,你心中似乎有一种“成了!”的感觉,仿佛&T1&从最初的设计、复杂的制作到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你也有了一种美妙的参与感。当时小米路由器工程纪念版也是这种玩法。就像小时候玩四驱车,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组装的四驱车而不愿意买现成的组装好的四驱车呢?所以,T1&这个简单到人人都能会的拧螺丝设计也是有寓意的。但有寓意归有寓意,出现的问题我们也要思考,例如你就是个强迫症,你不换卡也忍不了手机底下有俩小窟窿,刚到手机就拧上螺丝了,螺丝刀放回了包装盒里,包装盒也收了起来。这一用就用了大半年手机,意识里早不记得螺丝刀这回事了,出差你想不起来,你也没啥理由带个螺丝刀,到酒店,阴差阳错手机掉水盆里了,你赶紧拿出来想打开后盖用吹风机吹吹,一拍大腿,螺丝刀没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我只是举个例子,生活中保不准需要紧急拆开后盖的时候,路上一个大美女眼泪巴巴走过来跟你说她手机没电关机了,她不记得电话号码,问你能把她&SIM&卡插在你手机里打一个重要电话么。你憨厚一笑说,不好意思没带螺丝刀。大哥这也不是事儿啊。所以,虽然附赠的螺丝、螺丝刀给人了一种“工匠”的感觉,但所产生的问题我们也要细心思考。
以上是对于&T1&包装盒和配件的感受。在我这里,除了对螺丝刀设定所产生的顾虑外,包装盒本身无论是选择的材质、独有的设计、还是隐藏内里的情怀,在其他品牌的手机中,已然没有对手了。
「我对&T2&包装盒和配件的一些疑问?
&&1.在&T2&甚至以后产品里,有考虑环保的问题么?
&&2.在&T2&要缩小包装盒的前提下,如何保持“工匠”的企业文
&&&&化和那种喜悦里一丝伤感的情怀?
&&3.T2&还会使用拧螺丝这种设计么?」
二.硬件篇
在谈论硬件前我要说下我对这些“东西”的观点。当前这个手机硬件同质化严重的年代,几乎各个厂商在旗舰机上的硬件差距是微乎其微的,微到我个人觉得已经不能成为购买选择的一个必要因素了,所以我很少在意硬件这些“东西”尤其是那些数据,说到数据我想很多普通用户都被所谓的“测评”带坏了,死扣什么像素、色温值、亮度,甚至发热都要叫真到个位数上去,而实际使用中一是你不会注意到这些数据,二是就算数据有什么差别你也感受不到。手机使用强调的还是一个整体的感受,甚至使用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系统给你反馈的体验要比硬件重要的多。这就像男人看女人,光有一个漂亮的三围,但一张嘴说话就是脏字,坐下来就劈个大腿,你肯定也是没法接受的。
同样都是番茄炒鸡蛋,可能你怎么做也没有你妈做的好吃。
「形状、重量、厚度、尺寸」
&&&&首先我得说我对方方正正的东西是有偏爱的,像键盘、音箱我都选有棱有角的。所以当&T1&真面目现身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是量身定做的呢(我想有这种感触的人会很多)。重量具体多少不知道,从开篇我的使用情况来看,我既不长时间打电话也不躺在床上玩游戏,所以从没感觉&T1&太重;厚度具体也不记得了,感官上和使用上都没有问题,几毫米的差距我也不确定普通消费者是不是真的能感觉出来。我个人也喜好略微厚实一些的设计,有一种说不上的归属感。但我不否认有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可能会得到完全相反的感受。
至于尺寸,T1是5寸?我觉得论单手操作,4.7寸、4.5寸还是最适合的,它有一种征服感,更像是“手机”。但很奇怪,用了5寸再回头看小屏幕却真是不舒服,5寸这个尺寸应该是正好兼顾了美感和掌控力的尺寸,大于5寸我个人近期是不会考虑的,因为某种程度上它已挣脱了你的手掌和裤兜。
在老罗宣布做手机前,我个人对手机材质、颜色的想法就是“白就白个通透,黑就黑个彻底。”我是不太待见熊猫配色的(但也不是极度反感),所以&T1&的黑色版本在主观上就很合我意(白色还没看过真机,不说!)。先说中框材质,什么纤维什么脂,不懂。摸起来挺硬,看起来挺高档;写到这里我仔细检查了下我的&T1&中框,发现并没有明显的划痕,那耐磨性应该也不错;颜色上也和前后面板配合的挺好;手感就那么回事,没啥好坏(手感还得看大面积的背面板)。再说正反面的玻璃面板,什么第三个猴子玻璃,我不需要懂,我就说最直观的感受。手感挺好的,玻璃嘛,每次触碰都有一种“冰冰凉凉”的感觉,但我也没摸过什么“如婴儿肌肤般……”,所以这里不敢称作最好;视觉观感上要强调,在擦拭一新没有明显划痕的时候,可以毫不留情的用“惊艳”来形容这种玻璃材质,但苦就苦在这种材质是极其容易留下指纹的,前面板亮屏的时候还看不太出来,后面板触摸一会就“惨不忍睹”了,自己使用的时候还好,如果给别人展示,还是需要擦拭干净才行;再者这种玻璃材质从我使用到现在的感觉来看也是比较容易磨损的(写到这里我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在我这些天小心正常的使用中(也没说把它捧成个宝),前面板没有伤痕,但后面板已经留下几道轻微的、细小的、肉眼可见的划痕了,给我的感觉是背板更容易看见划痕。我对划痕的态度是这样的,我虽然也有完美的品质情节,但相对还是能接受这种磨损,毕竟在岁月消逝中这是无法避免的瑕疵,除非你不使用作为永久收藏,而且有时候我还挺享受这种时光里不经意留下的“伤痕”,仿佛刻上了自身的印记一样。你看,一不小心我又伤感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玻璃材质不可避免的会很滑,拿在手上还好,放在光滑的桌子或垫子上时就感觉到手机似乎在水面上飘着,如果桌子稍有角度,那手机就会顺势滑下去,也因此我不得不购买一个皮套,防的就是在工作或某些场合我将&T1&放在桌子上时因为太滑导致意外的跌落。这也是在使用&T1&的人群里普遍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实体按键、组合键功能」
&&&&&&在初闻&T1&会使用实体按键后,我是持开放态度的,但网上大票网友似乎都已经崩溃了,我不太能理解,大家使用手机的历史不都是从实体按键转变过来的么,怎么搞的好像一摸实体按键就中毒身亡了一样。在拿到&T1&触摸到前面板的三个实体按键后,我相信除了极度虚拟按键狂热爱好者外,大多数人都会打消所有顾虑,因为玻璃材质的实体按键手感实在太棒了,但也正因为前面板三个实体按键手感太棒导致侧面两边的按键手感就逊色了不少。如果&T2&能做到两侧的按键跟前面板按键材质、触感一样,那就太帅了。在前面板使用实体按键确实让拇指有了可以停靠的彼岸,这在我没拿到机器前看了很多文章说到这点还是不太明白的,在使用途中我才渐渐理解。我们平常跟人聊天或者思考的时候,手机放在手里都喜欢不停的摆弄,那黑屏状态下的实体按键会让你的手指有了更多享受触摸感的选择,同时&home&键点亮屏幕加上滑解锁应该是效率最高的,而亮屏状态下的实体键就算你怎么抚摸也不会有误触的风险,让你的手指更有安全感。从虚拟键过渡到实体按键是基本没有学习成本和难度的,但从实体按键回到虚拟按键(我试了试用回以前的小米2S)却真的有种回不去的感觉,更多是一种空虚感和对玻璃材质按键的想念。
前面板实体按键对我来说唯一的问题是,我个人非常喜欢手机前后面板放在桌面上时都能紧密贴合,T1&背面没问题,但正面由于用的是凸起的按键设计,所以放下时会有微微的缝隙,不知道锤子科技在以后的产品上会不会考虑这部分用户的感受。
再说两侧按键,两侧按键其实制作的很漂亮,和侧面的材质融为一体,只是手感略硬(这也是正面按键太优秀的缘故,哥哥和弟弟的故事),放在正中间的位置没觉得什么不妥,但似乎确有一种招风耳的错觉,我想更多的是功能上的考虑。说到功能,音量键就不多说了,另一边的亮度键,实际上&T1&用到今天我是基本没用过的,对于我这种亮度不敏感的人,调到自动亮度,基本就不管了。不过微博上也有很多人对这个亮度键很是钟爱,这就是我引子里最后说的,不同的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体验效果。对我来说,另一边的按键亮度调节设计就是无用的。但!两侧按键的组合键设计又是非常给力的,黑屏下抢拍功能,当你熟练后基本上成功率是百分之百(但我觉得应该还可以更快),而点亮屏幕组合键选择的就有很多了,像我常用的短按截屏,长按区域截屏可以说非常实用。还有很多选择,可以想像一下,当我是个记者,“掐一下”就弹出录音APP;当我是个会计,“掐一下”计算器APP就弹出来了,想一下都觉得蛮酷的。这种“掐一下”的快捷方式我不知道是不是手机历史上的首次,但肯定是一项更有趣、更实用的设计。希望在组合键上会有更谨慎、更惊喜的选项,而一侧的按键如果可以选择上一曲、下一曲就完美了。
在按键这个环节最后说一下电源键,由于对称美学的关系,电源按键设计到了顶部和耳机孔对称,同时大小也一样。在5寸手机上把电源键做到顶部又这么小肯定是不对的,这是典型的为了美牺牲易用性,很多拿到&T1&的用户第一反馈的一个缺点就是电源键太难按。那锤子公司肯定也知道,马上出了补救措施,就是利用软件提供了长按&home&键锁屏的一个方法,在这里我要说说我对这个方法的一些理解。首先,锁屏是什么?锁屏也就是黑屏,就像是停电,它应该是瞬间发生的事情,“咔”一声,你的视觉就黑了。锁屏应该也是这样,只需要一个触感,屏幕就黑了下去,你一按,把手机放进兜里,你一按,把手机放在桌子上。这种连贯、整体的感觉应该是不需要等待的。尽管锤子科技把长按&home&键的“长按时间”调整的很短小,但仍然在那短小的等待时间里,我的不耐烦就给了我不好的体验,以至于用到现在我仍没有习惯长按&home&键锁屏,时不时的还在用头顶的电源键来锁屏。我相信这个方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性能、摄像头、屏幕、音乐、续航、抗摔性」
性能:不知道是骁龙八百几,不懂。总之&Smartisan&OS&非常流畅,尤其刚更新的版本,说解决很多BUG,暗地里也下了功夫,已经再也没有点击APP出现方块下陷时间过长才响应的现象了。总之就是,快!爽!根本不像安卓。
摄像头:索尼的,像素还不是个整数。看开篇我的使用习惯也知道,我不是个照相专业户。简单说,抢拍的画质一般,能理解,追求的是个“抢”字!前置摄像头没有美颜功能吧,“镜子里的你”挺好玩的,而且竟然感觉能把我拍瘦;白天拍照呢对焦是有点慢,还没有变焦,不过效果挺好的,尤其是自带的那些高大上的英文名字滤镜,都很炫酷(我8月5日的微博上传了几张样张,不信可以去看看);晚上拍照压根没试过,录像功能也没试过。对我来说,这摄像头够用。
屏幕:只能记住三个字母&JDI&。剩下什么&PPI&啊、亮度啊、色温啊完全不懂也不在乎,个人来说&T1&屏幕看上去挺明亮的,尤其再配合&Smartisan&OS&,整个界面极其绚丽。有没有漏光?没具体测过,反正夜里用夜晚模式看书也没看出哪个边缘有明显的漏光。不过注意,这块屏幕在黑屏下某些诡异的角度确实显现出“大灰屏”的状态,但经过网上科普后知道,JDI&屏幕就这个熊样。在这里我要多说一嘴,大家不要因为看了很多的“测评”就变的“病态”了,&“哎呀,你看,斜着15°这屏幕颜色就不准了,垃圾,不买!”、“哎呀,你看,我蒙着被用一个全黑的背景,这条封漏光了,垃圾,不买!”对于这样的人我想说,你买手机就是来用的,你用就会在你的眼前用,你不会没事觉得好玩斜着15°使用手机,你也不会天天蒙着被就不出来了,手机它就是消耗品,消耗品就会有磨损、不完美的时候,你不能因为用了一个多月因为后背有两道细小的划痕就恨不得告诉全世界锤子手机质量不好,同理你也不能因为两次从一米多高的桌子上掉到地板上没什么事,结果出趟门从不到半米的地方掉在水泥地上摔碎了屏就告诉全世界锤子手机根本不抗摔。这不对。像一个正常人用正常的逻辑活在这个世上其实不难。抱歉,失态了。
音乐:我是深度用手机听音乐用户,但我的耳朵应该还是属于木耳,也没对声音有多少研究。说外放声音,我个人没觉得声音小啊,怎么大家都反映外放声音小呢,可能是因为我电话少又愿意待在安静的场所,记得论坛里有工程师答复会在下个版本里改进,总归是个好事。再说&Hi-Fi&音效,戴耳机听歌一定是要开启&Hi-Fi&的,我用的耳机是KC06普通版围城,只在小米&2S&和&T1&上做过比较,&T1&确实要好得多,身边也有&iphone5&也懒得比,我个人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到没到“制霸”的程度,不清楚。
续航:我使用&T1&的一个时间线是这样:早上6:30起床拔掉充电线→7:20出门上班开启音乐APP&→&然后一上午几乎不关掉音乐,可能接2到3个电话,每个电话不超过3分钟→中午12点到下午1:20关掉音乐并且不摆弄电话只休息→下午1:20上班开启音乐APP,可能接2到3个电话,每个电话不超过3分钟→下午5:10到家关掉音乐并不在开启,晚饭后偶尔摆弄手机刷刷微博,出去运动、玩电脑直到夜里12点→12点多上床睡觉前摆弄手机刷刷微博、看看书。
这时候我的&T1&的电量可能就提示20%不足了,所以一天一充也是妥妥地,当然如果今天开会或者某些场合不能听歌摆弄手机,那用一天半我想&T1&也是可以的,尽管我没尝试过,因为每天睡觉前充电已经养成习惯了。对于电池工业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种情况也是必须接受的。充电时间?剩余5%到充满我记得大概2个半小时左右吧,没掐分掐秒算过。背夹电池需不需要?看情况,有各种颜色,所以可能更吸引在意观感上的用户,对于长时间出门在外没有固定充电场所的人,还是携带一个高质量的移动电源更实在。
抗摔性:我的&T1&用到现在也不小心摔过两次,都是1米左右高度摔在木地板上,记忆里都是边角着地,不过都没有留下肉眼可以看到的伤痕,对抗摔性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因为是玻璃材质也能想象到如果摔在凹凸不平的水泥地上会形成一种怎样的“惨景”,在使用中下意识的也会小心一些,但由于购买了碎屏险,所以用起来也没有那么诚惶诚恐,该怎么用还怎么用。
以上是对&T1&硬件方面等延伸问题的一些感受。个人觉得,T1&用料十足,没跟你开玩笑,3000多块钱拿在手上还是心服口服的。当然了,不足确实有,但作为一个新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在这里,我得说,老罗,你和你的这帮人要成事儿了。
「我对&T2&硬件方面的一些疑问?
&&1.会更轻、更薄么?会同时推出更适合单手操作的小尺寸型号
&&&&手机么?
&&2.T2&会寻求更好的材质、或者升级为第四个大猴子玻璃么?
&&3.T2&两侧的实体按键材质、触感会提升么?正面板的实体按
&&&&键会一直凸起么?侧边按键和组合键会有更多的自由选择
&&4.T2&会取消电源键?会有全新的锁屏形式么?
&&5.T2&会继续使用JDI的屏幕么?」
三、系统篇
写到这里,我停了很久。一个手机的操作系统是很难讲的,它不像硬件,你看得见摸得着,材质、功耗都摆在那。鉴别系统的好坏是一件对个人来说极其主观的事儿,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有的人就喜欢拟物,有的人就喜欢扁平,对个人来说这没什么对错,喜好不同罢了。Windows&Phone&操作系统有没有死忠粉,也是有的。
所以在这篇里,我没法试图公平公正的说出一个好与坏,我必将要带入我的情绪,附上我的感情色彩来谈谈我眼中、我心中的&。
&&&&安卓手机厂商在定制基于&Android&平台的操作系统时,就像是一个服装展台,设计师按自己的意愿给模特穿不同的衣服,这本身就是一件具有风险的事,正所谓靠本事吃饭,你设计的衣服能吸引多少围观的看客,有多少看客又真正花钱买你这身衣服,在一开始这都是未知的。
很高兴锤子科技设计了这么一套“衣服”,因为它确实吸引了我。
「锤子ROM&」
最开始是锤子ROM,提供几个机型的下载安装,当时我买小米2S也是为了要刷锤子ROM,但我始终没刷,因为官方不建议普通用户刷,我也不愿意尝试不太完美的东西。
那我是从哪一刻感受到它的呢?到现在我也可以清楚的记得。13年末官方的锤子时钟、锤子便签上线了,我当然是要第一时间尝试的,躺在床上摆弄便签APP的时候,随手删了一条便签,突然红色的垃圾桶盖打开了,便签就像废纸一样飞进垃圾桶里,然后盖子再盖上。说实话有那么一秒钟,我惊呆了,我猛然坐起,又不厌其烦的试了十多遍,看了十多遍红色的垃圾桶盖打开,盖上,打开,盖上。怎么形容呢,对安卓手机的认识似乎在那一刻打开了新的大门。
虽然还不是极度的肯定,但把玩完锤子时钟和锤子便签后,我内心里确实不停的念叨“可能要成事儿了,可能要成事儿了。”当然,最后我还是卸载了这俩应用,一是因为我不喜欢手机里同时有两个功能一样的APP,二是因为老罗在发布会里说的下面那句话。这种卸载是美好的。
「Smartisan&OS&,只有我们的硬件才配我们的软件」
ROM&发布会上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老罗说的这句话“只有我们的硬件才配我们的软件。”我崇尚这种特立独行的情怀,这让我想起乔布斯的自信。从那一刻起,我就在期待锤子手机的诞生,也认为无论锤子ROM&多么完善,它在没有装进锤子手机前都是不够完美的。
到今天,Smartisan&T1&握在手中,Smartisan&OS&用在手里。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T1&是安卓阵营里我见过手机硬件本身和系统配合起来最融洽的一款机型,从开机画面开始,锁屏界面,解锁动画都似乎和四周的边框,下面的实体按键融为了一体。我采用的是九宫格去文字桌面(在我这里只能是九宫格去文字,只有这种才能最大的展现出&Smartisan&OS&的美感!)。黑色主题下,T1就像个绅士,沉着、冷静,每一次唤醒桌面都好像在展示自己,拟物的大图标将精美展现到了极致,放在九宫的格子里又像是一种藏品,再加上那些细微的不经意间流入眼帘的动画组成了一种完整的,美好的视觉体验。蓝色的主题又像是一位穿着碎花裙的姑娘,阳光、善良,她似乎是最懂你的那个人。通过几种主题的切换,我们可以将手中的&T1&转化为冷酷的、鲜艳的、沉默的、绚丽的各种形态。
视觉上融为一体,功能上无可比拟。T1&附带左右手切换功能,虽然我是正常的右手用户,但也可以想象到左撇子看到这个功能的欣喜。组合键功能,前文我已经说的很详细了,这也只能出现在装有Smartisan&OS&的&T1&里。还有许许多多便捷的功能,还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动画,在这里我就不再细说了。
我曾经在微博上说,现在所有的测评对&T1&软件部分的夸奖都还不够,“全球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机”(在我写到这里的今天官网改成了“我们眼中全球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机”)这个口号可能上下左右派都要吵一吵,但在我这里我个人会毫不吝啬的夸赞它为“全球最漂亮的手机操作系统”没有之一。当然,我得承认这确实是我的一面之词,因为我发现,当我以为这么漂亮的整体界面,这么细腻的图标设计和这么多细节上打动人心的动画加在一起,只要是个正常人,看到、用到就一定会如痴如醉时,在我展示给其他人看的时候,有些人的反应是我想象不到的。比如,我最爱给人展示主题切换时候的那个方块反转的漂亮动画,一般开始我只说个“你看!”让他们盯着屏幕,当动画发生的时候有的人就已经不自主的开口了“咦?挺有意思。”“好酷啊。”“挺漂亮哈。”,遇到这种人我会很心满意足的继续给他们展示,但有的人在看了动画之后看着我眨了眨了眼睛不解的问,“你让我看啥?”我一下就崩溃了,我只好收起手机说没啥,没啥。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他们真的不懂。从这件事儿上,我理解到人确实是感情复杂的动物,那些说“看啥”的人可能就是所谓的“理工男”吧,也或者就是那种能说出“这个&ROM&也不是不能用”的那群人。所以,也许你不同意我对&Smartisan&OS&的所有赞美,我现在能充分的理解你了。但,还好这些人是少数。
「易用性和人性化到底有没有尽头?」
&&&&我对&Smartisan&OS&的美感进行了集中火力似的夸奖,但对它的易用和人性化并没有放开手脚。这是因为作为1.0的产品它确实还有些许不足,比如还没有做到对系统声音的分级管理,比如音乐APP里没有便捷删除音乐的选项,比如要快速修改闹钟时间的步骤还比较复杂。这些都是不影响整体使用感受的小小细节,但正是对这些细节的不断打磨,使锤子科技在易用性和人性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继续前行就不会止步,不会止步用户们就会得到更完善的&Smartisan&OS&,在这里我谢谢那些产品经理、设计师和工程师们。
「没有问题,只有祝福」
老罗是一个特别的老板,曾经他创建的老罗英语培训在培训圈特立独行过,现在他率领的锤子科技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手机厂商。似乎当“所有人”都在走大路的时候,老罗偏要自己走出条捷径,当“所有人”都低三下四求着道路两边的路人站在自己身后的队伍里时,老罗却挺直了腰杆告诉你他的信仰,他的理念,他的产品然后大手一挥继续前行,你爱跟不跟。现在,在老罗身后的队伍里我看到一帮值得让人尊敬的集体,在论坛的反馈专区里官方人员细心解答收录着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在微博上你也会发现有官方客服为了提高更好的服务不停忙碌着。他们很认真,认真到我看到&T1&似乎就看到了背后的他们,他们的心血和精力都融在这个一掌大的机器里,让我在日常使用中也不能怠慢。如果你问我对&Smartisan&OS&及以后的二代系统有什么问题么?尽管我个人也有层出不穷的想法,但我更期待这个集体所带给我的惊喜,而且是必然能给我带来的惊喜。所以,我会告诉你,没有问题,只有祝福。
以上为正文。
稀稀拉拉的一写就写了一万多字,这是我个人能做到的最详细的对&Smartisan&T1&这款手机日常使用中体会到的些许感受,但就像我最开始说的一样,感受它不会停止,它会随着岁月蔓延,所以也许半年后、一年后我会再次来谈谈&T1&这款手机,但我相信这整个过程都是非常享受的。
这不是软文,这是一种相互的尊重。锤子科技给我带来了一款值得尊重的产品,做为回报我自愿为它写上一万多字。虽然我强调过整篇文章极其主观,但在这最后我还是试图真诚、严肃的告诉你,3000多块钱的&T1,抛开一切感情因素在硬件的用料上是真的没有含糊,那些嘲讽“情怀价值3000”的人百分百是没有摸过机器的人,如果恰巧你还很感性,那&Smartisan&OS&会给你带来更多超值的感受,如果不幸你是个“理工男”,T1&也不会让你拿在手里感觉是一个路边摊就能买到的山寨品牌。这是我最诚实的答案。
这一切都必然是参考和建议,买与不买的选择权最终都归你自己,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更好的帮助你理解&Smartisan&T1&这款手机,当然如果你的城市有线下的交流体验会,我建议你大胆勇敢的去,因为百篇文章不如你亲自一触,并且你会认识一帮可爱地人儿。
记住,要让自己快乐,做一个好人。
以上,完。
&&&&&&&&&&&&&&&&&&&&&&&&&&&&&&&&&&&&&&&&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终极火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