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中国的 Quantitative Research 职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

热门排序 |
以下文章基本出处来源于《Monkey Business》,部分内容被进行了国产化的修改。总体来说写的挺有意思的,对行业外的人了解投行,有一定的帮助。&br&投行食物链 &br&&br&1、Managing Director(董事总经理) &br&鬓发整齐,指甲修过,足下的鞋子比一般人家的家具还贵。是投行业务的发起者,四处奔波,寻求潜在的为公司也为他们赚钱的任何渠道。通常这些人舔过的客户屁股要比公共厕所马桶一年沾过的屁股还要多。 &br&&br&2、Executive Director(执行董事) &br&基本和MD差不多,只不过呢,这些人舔屁股的本事还没到顶,因此呢,接到的生意也要少,负责的team也要小。但是基本上来说,他们的base salary也要过千万了。 &br&&br&3、Vice President (副总裁) &br&光
鲜的名字,其实呢,他就和军队里的排长差不多一个等级,属于业务处理机器,没有什么办公以外的生活。不用出什么太多idea,平时就是带着一群
associate或是analysts替md/ed卖命,离开办公室一般就是睡觉。因为这些人基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出去交际,认识俊男靓女,即便他们的
salary有过500万,但是他们最大限量,也就是泡泡办公室里面的实习生,或者小秘书,比较萎缩。脾气通常极其暴躁,基本就像公寓大楼里面的下水管
道,不断地把MD那边对他的谩骂,以及愤怒转移给他下面的Associate和Analyst。 &br&&br&4、Associate(经理) &br&这
一层人比较多,也是受压榨的一族,饱受vp每天的欺负与虐待。直到这些associate被提升为vp了,或是辞职了,要么就是自杀了,苦难才可能结束。
他们每天就像奴隶一样不得不向vp们献媚,因为vp决定了他们的奖金数额。这些人虽然被对待得像一只狗,但同客户见面时,他们又得像衣冠禽兽一般人模狗样
地坐在那里,替md和client充当高级侍从。 &br&&br&5、analyst(分析员) &br&这是最低一层了,基本就是我这种刚毕业的学生
去干的。他们呢,基本就不算人在投行里,最多也就是associate那帮奴隶手上掌管的畜生。虽然他们的薪水很高,但是他们没有生活,没有睡眠,没有
“幸”(性)福。成天在公司最最阴暗的角落,风景最差的座位上,做最最低等的活,改改字体,换换颜色啦,查查资料啦,“拷贝”,
“粘贴”的按钮按按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自己青春交给了他们上面的那些衣冠禽兽。有些analyst比较有做investment
banker的天份,因此不用教,他们就会舔老板的屁股,或者坐md的大腿,通常这些“天才”就会在三年后升做“奴隶”去当associate,至于其他
的那帮人就去什么“哈弗”啊,“沃顿”啊,这些个“动物收容所”混混,希望等个两年,会有其他的雇主让他们升级为奴隶。 &br&&br&&br&&br&引诱篇 &br&&br&1、Recruitment talk and cocktail reception(宣讲会与鸡尾酒会) &br&在
香港,一般一流的大学,如港大,科大以及中大,每年开学一个月学校会组织很多所谓的“相亲会”,招聘者在这里首次与那些潜在的被招聘对象“巧遇”。虽然说
叫巧遇,但其实就像追求女生时玩的把戏,事先总会有线人替你报信,譬如说在哪候着一样,每周学校的“婚姻介绍所”(career
center)都会发email给每位学生说,今天来校的有Morgan Stanley, 在RHT教室,还有P&G(保洁公司)在T1教室。
&br&&br&潜意识里,这里传达的信息是:想挣大钱的,直接到RHT候着,可能让你榜上大款;对学习橡皮奶头,避孕套,卫生护垫营销感兴趣的人,可
以上T1教室呆着。这时候多数人,譬如说我,就会认为跑去上日常的专业课万万没有抓住这种傍大款的机会重要。因此通常那些大款所在的教室基本上晚去了几分
钟,就得坐在教室最最右后方,那个垃圾筒旁的小角落里。 &br&&br&通常这些大款搞这种相亲会,都很卖力,会请很多后援团,象“相约星期六”一样,再配以那种超级完美的“征婚短片”。主要意思就是说,看看嫁给我吧,嫁给我,你会衣食无忧,就算对我失去性趣了,我还有那么多帅哥美女后援团供你享用。 &br&&br&通常来游说的都是那种“情场老手”,在这里老色鬼或者风骚女人的挑逗下,急不可待的少男少女学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问:“你们公司今年有多少空缺啊?我愿意从搽皮鞋,倒洗脚水,跪搓衣板开始干,只要让我加盟做你的奴隶,干什么都行!!” &br&&br&在
宣讲会之后,会有一些提问的环节,通常都在教室外面举行,弄一点学校餐厅淘汰下来准备进垃圾桶的水果,甜品放在那,美之名日,鸡尾酒会,在这个时间,通常
就是象我这样的马屁精们大放异彩的时候。马屁精会借此机会向公司的高层展示自己有多么聪明,多么博学,多么有实力进入“马屁精的圣殿”。 &br&&br&“Mr
XX, 谢谢你精彩的演说,我体会超深,我想请问下在美国次级债券危机过后,你如何看待未来公司的发展?亚洲emerging
market对贵公司来讲是否是新的机遇?““您好,先生,我想请问下,贵公司是如何通过您刚才所说那些公司价值去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与华尔街其他投行
竞争?我们如何更好得利用我们的客户网络,balance sheet替我们的客户做IPO,做M&A或者LBO?” &br&&br&这些马屁
精其实每次都会提前准备好这些勾引大款的问题,并屡试不爽,即便知道答案,但还是会问,而那些深经百战的老色鬼,对这些挑逗也早已厌烦,但为了逢场作戏,
还是会回答说“good
question!”然后把他们早就准备好的“百搭回答”再说一遍,一大堆极其深奥的专业术语一个一个从他们的口中蹦出来,但其实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他
们说的全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双方为了勾引到对方,都在眉飞色舞得胡言乱语,虽然大家都觉得恶心,头疼,但还得装作“高潮迭起”时那种享受的神情。 &br&&br&其
实呢,每个这样做的同学都深切地知道这是多么的下贱,但是他们的梦想就是客服前方难以预料的困难,获得成功,享受到胜利彼岸的喜悦。那是一种傲视群雄的伟
人才能有的自豪,那样,他们就能走进贝沙湾说:我要买这套虽然漂亮的售楼小姐通常都会不消地说,这套非常贵,快要50万一平方了,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打断
到:“这是支票,你写上总数,我要了,如果愿意,可以到我那共进晚餐。”他们有钱,有权,有能力,非常快乐。 &br&&br&怀揣这样的理想,他们决定不能错过任何能进投行的的面试机会,高盛,大摩根,小摩根,美林,瑞银,瑞信,德银,荷银,汇丰,花旗,雷曼,巴黎百富勤,一个也不能放过,他们一定要加入到银行家的大军中,走上铺满黄金的大道。 &br&&br&&br&&br&魔术篇 &br&&br&今天我还是谈谈关于公司估价(valuation)的一些方法。 &br&&br&基
本上来讲,analyst和associate很多工作都和company
valuation有关。不管是IPO、还M&A或是LBO(杠杆收购)都离不开valuation。而且Investment
bank里面每个人每年最关心的bonus(年终奖金)从哪儿来,就是从每次交易那个valuation所得估值的3%-7%提成儿来。因此
呢,valuation这个部分就是每家投资银行最最关心,也是最会玩花头的地方。 &br&&br&其实呢,一般商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都应该在一门叫做
“corporate
finance”公司财务的课上学过几种估值的方法。每年进入投行部的那些个“天之骄子”、“精英”其实早就已经熟练掌握那些课堂上学的估值模型,但他们
不清楚的就是实际在工作中我们估值究竟会遵循什么样的常规方法。然而往往在做过几个deal后大家其实都会心知肚明,学校学的那些全是“乌托邦”理想主义
的方法,真正能让自己赚大钱的方法只有一种,称为“doggy-style
valuation”(狗刨式)估计法,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整个估值过程都是颠倒过来进行的。 &br&&br&Managing
Director先会根据客户,以及当时deal所处的情况,从大脑里最最贪婪的那个部位,冒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往往是客户看到以后能接受的最贵的那
个价钱。接下来就是我们analyst和associate的活了,我们需要绞尽脑汁编写出相应的理论,吹出听上去很有道理的背景分析,以印证估计的有效
和合理性。刚开始,那些新来的analyst或者实习生都会觉得道德上很内疚,真想立即去找神父忏悔,但是慢慢的,大家就会用这么样的一句话安慰自己:这
些分析其实都是我们创造的“附加值”,只是我们对事实的论述罢了,没什么难的,这不是进行空洞的逻辑推理或者在高难度的变金融魔术,我们没有错,只是稍微
充分发扬了下“乐观主义”精神。因此一个个如同天文数字一般的估值都不在话下,这些怀揣着崇高理想的20多岁的孩子们,就这样把他们的人格以及灵魂进行了
二次抵押,仿佛如同美国的次级按揭一般,日复一日,不断累加,值到他们失去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br&&br&接下来,我就稍微阐述下几种我们曾经学过的valuation method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被应用的。 &br&&br&1、Comparable Company Valuation (多项类比法) &br&这
个方法,我们通常都会亲切的称之为comps,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最常用的一种。首先,bankers会找出很多同行业,或者同地区的公
司,统计这些类比公司的公开市场价格,或者当初交易执行时的价格。例如,类比公司的平均PE(市盈率)是30,那么被股价公司的价值就是他们去年
earnings(盈利)乘以30,很快就得出这家公司的估算结果。是不是很简单呢,感觉就像下岗阿姨在那边为今天晚上家中的小菜算价钱一样容易。 &br&&br&这
种估价法的问题在于,那些贪婪的bankers通常会挑那些pe(或者其他比率)很高的公司做类比,一切pe很低的公司,不管他们的主营业务和我们的客户
多么相近,统统都会因为undervalued(被市场低估价值)而被blacklist掉。因此这样无节制地挑选下去,出来的公司早就和被估计的公司毫
无相似之处。这样的过程,就像今天家庭聚餐,那些个名望显赫或者发了大财的,继子,还是再婚以后托油瓶过来的第二代的表兄妹,八杆子打不着的“家人”都被
邀请,而那些因为没什么本事的,或者残疾的老爸老妈,亲生兄弟姐妹都被拒之门外。 &br&&br&2、Discount Cash Flow Method (未来现金流折现法) &br&这个名字挺起来似乎很亲切吧,但是在投行这可是变魔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能让林志玲她那干匾的老妈变成跟她一样受成功男士们欢迎,或者说让一个智障的儿子变得拥有跟他聪明的老爸一样的智慧。 &br&&br&这
个方法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实际业务的皮包公司,或者利润年年是负数的公司估值时特别派用处。为什么呢?因为前面提到的那个comps方法,前提是这个被估值
公司至少得有可观的销售额,或者纯利润,这样乘上那些个30,40的pe才有用。但DCF则不然,因为他的估算完全是建立在对这家公司未来业绩的期望上。
就好比那个“阿里巴巴”,谁都知道这种公司没什么利润,但是为什么他还能得到如此高的IPO价格呢,因为那些analyst变了魔术,他们通常会说“介于
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未来收入年年都会大幅度增加,cost总是在进一步消减”,所以呢,算出的公司价值总归相当可观,不管这家公
司多么垃圾,不管这家公司已经有了多少个亿的亏损,他永远能风光在媒体的报道中,因为无知的老百姓永远都会把血汗钱拿出来给这些banker出的价格买
单。 &br&&br&而且每一次,从analyst到associate,再到vp,再到md,每一层,每个老板,都会将下属设定revenue(收
入)增长率调高几个百分点,或者把cost所占的比率调低几个基数点,这样的调整就是每一层“老板”为这次交易所带来的附加值了。然而其实有点智商的人只
要看过他们估值的方法,就会发觉,在他们的鼓吹下,这些个皮包公司,只要持续这样经营,过不了一代人,就能膨胀成业务遍及全球的500强企业了。而这些就
是DCF方法创造的奇迹。 &br&&br&&br&&br&生活篇 &br&&br&1、Training(培训) &br&所有新来的analyst或者associate在刚进firm的头几天里都要经过一个培训的过程,但是这里我不想谈论那些枯燥的理论培训,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下关于“生活”培训的一部分。 &br&通
常生活培训这part只有20分钟到半小时,但所有重要而有用的信息几乎都已经传达给新人了:可以借一张高级信用卡享受公司位于28层可以饱览维多利亚港
海景的executive
canteen,在几点过后可以任意打车报销,晚餐以及周末加班工作餐的报销数额以及手续,或者是出差时如何享受到头等舱等等。通常这个part,每个人
不管之前理论培训时是打着呼噜的或是流着口水的,一般到这个时候都格外清醒并认真做着笔记。 &br&&br&2、Blackberry (黑莓手机) &br&这
个似乎是banker的象征,每个刚进来的analyst都会人手一部,这玩意没玩过的人,肯定觉得特别好奇,特别想拥有一部拿来把玩。然而在我看来,这
个花俏的玩意就好比一把双刃剑。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一个场景,一群20多岁的banker,身上Zegana或者Armani西装笔挺,走进一间兰桂坊
酒吧坐下,缓缓的把最最新款的blackberry手机放在吧台上,拿起一杯Martini,这时候无论怎样,在场所有的“美人儿”的目光都会被吸引过
来。但是如果突然这时,那个宝贝blackberry突然振响,弹出老板让你在今晚交出一份新的pitch
book的email,是不是非常得少兴呢…… &br&&br&3、午餐,晚餐以及budget &br&Junior investment banker有个外号,叫做“夜行者”,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少能在早上九点以前到达办公室。而且他们一天的生活大概有四个“分水岭”:午饭前,午饭后,晚饭后和午夜后。 &br&&br&午
饭可能对于那些刚来的banker是一天里除了睡觉以外感觉最好的一段时光。为什么呢?因为这群20多岁的小屁孩可以进入公司最最高级的
executive canteen享受非常丰盛的自助大餐。通常这里只有公司高级行政人员,或者front
office的banker或者trader可以在这进餐,其他那些mid-to-back
office的人连进来的资格都没有。所以说每天这群孩子拿着公司发的那张信用卡在机器上一刷徐徐步入餐厅的时候,那种超级爽的感觉就会把他们前一晚所有
对工作,对老板的抱怨统统冲走。 &br&&br&基本上每天晚饭时间一到,那些MD或者Vp就下班找他们的情妇去了,而这些analyst或者associate才会三五成群结队去周围那些个高档餐厅享用他们一天中最大的“权力”-用公司的钱享受生活。 &br&&br&通
常投行给予每个人一顿餐饭的budget是150-200块左右,如果你能再办一张“American
Express”的信用卡,通常在中环那的餐厅都能享受到50%的折扣优惠,这就意味着,这帮家伙,每个人每顿饭最多可以吃到300-400块。而且他们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奇怪的“天才”本事。他们往往都能在中环任何一家高级餐厅,在不看菜单的情况下,报出一串串菜名,而加起来的数目正正好好就是
budget的总数,这样他们就能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尽情的享受公司给予他们的“淫乐”生活。 &br&&br&然而,整个晚饭通常都在谩骂和侮辱的
话语中度过。没有人用真实的姓名称呼叫他们那些“xx”的上司,每个人想尽侮辱之能事以报复折磨过他们的MD.晚饭中的这种“自由论坛”气氛通常都能把在
座的人紧紧团结在一起。一个又一个晚上,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互相劝慰着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共同体为着现实的苦涩,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无一
例外的是投资银行里的“机器人”。而晚餐通常就是他们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的最好时机。 &br&&br&4、工作时间(Hours) &br&这个词,
在ibd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提,非常忌讳。客观的说,一个banker每个星期工作100个小时是很保守的了。一周总共168个小时,100多个小时在工
作,这就意味着他们每天都在工作,没有一天可以休息。每天清晨坐taxi回家,冲上个澡,努力帮助自己冲刷掉前一个未眠之夜的疲乏-这些时间加在一起,每
周也不能超过20个小时。偶尔与异性吃个饭,或者暧昧一下,每周大约15个小时,这样一来还剩33个小时,这就意味平均每天我们加上洗手间和睡觉总共4。
5个小时。所以说在投行里,经常会在厕所门口等半天,为什么呢,因为里面的家伙正坐在马桶上打盹呢…… &br&&br&然而呢,就像所有虐待狂,这些投
行总是能想出各种方法从每位analyst和associate身上榨干每一滴血汗。比如说,办公室里总是灯火通明,仿若白昼,空调开的很大,和澳门那些
大小赌场一样。白纸灯亮的让人显得晃眼,空调使空气变得非常干爽,即使凌成5点,也好比大中午一般。这些疲惫不堪的孩子们,只要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就会兢兢
业业地埋头苦干,效率出奇的高。这就好比实验室笼子里的小白鼠,各个都好像神经质似的不断乱蹦乱跳,直到他们心脏停止的那一刻,那些变态的雇主就会再换上
新的血液,诱骗新的年轻学生进入这个人肉搅拌机。
以下文章基本出处来源于《Monkey Business》,部分内容被进行了国产化的修改。总体来说写的挺有意思的,对行业外的人了解投行,有一定的帮助。投行食物链 1、Managing Director(董事总经理) 鬓发整齐,指甲修过,足下的鞋子比一般人家的家具还贵。是投行业…
&b&摩根大通(JP Morgan)一位董事长谈自己在JP Morgan时的经历&/b&&br&&br&&p&&b&这篇回答记录的是一位资深人士在JP Morgan工作长达数十年后,对自己的经历的一个侧面的描述。这篇回答同时包含他对想进入金融领域的年轻人的一些建议。&/b&&/p&&br&&p&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背景知识:&/p&&p&摩根大通在1930年代以后,因为监管法案的要求,就停止了其投资银行业务,其投资银行业务被剥离出去,形成了一家叫做摩根斯坦利的公司。大约在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开始默许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复建其投资银行业务。&br&&/p&&br&&p&这时候,在告别投资银行业务长达半个世纪以后,在一位重要的幕后人物的带领下,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业务拔地而起。从零开始,摩根大通从几乎没有投资银行业务,到跻身于世界前三,只花了10年时间。在2009年,更是一度超过了Goldman Sachs(高盛)和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成为世界第一。每次想到这一点,再想想JP Morgan复办投行才这么短的时间,就忍不住感慨。感慨这支复建队伍的效率。&/p&&img src=&/8a414aade28f71bfe881bfc_b.jpg& data-rawwidth=&452& data-rawheight=&1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8a414aade28f71bfe881bfc_r.jpg&&&br&&br&&p&&b&这位带领摩根大通复建投行业务的幕后人物是谁呢?&/b&&/p&&br&&p&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摩根大通销售与交易部(Sales and Trading)创始人、股权业务(Equities Business)创始人,曾统管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Global Investment Banking)和全球股权(Global Equities)的集团前副董事长卡顿·罗斯。&/p&&br&------------------------------------------------------------------------------&br&&br&&p&&strong&第一部分:如何进入金融领域&/strong&&/p&&br&&p&&strong&金融专业分那么高,你被调剂了,你爸妈知道吗?&/strong&&/p&&p&&b&罗斯:&/b&我认为,想在金融领域成功,你并不需要是经济学或者是金融学专业的。你可以是任何学位的。物理的,英文的,都可以。&/p&&p&当然,有一些基础的技能,比如会计,是很必要的。但是,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公司短期培训的时候教给你。&/p&&p&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要能思考,要能写作,要能分析,还要能和他们一起工作,不管是小团队还是大团队。这些都是你通过任何专业的学习都可以获得的能力。&/p&&br&&p&&strong&金融专业分那么高,你居然考上了,你爸妈肯定知道。&/strong&&/p&&p&&b&颜晓川:&/b&就从事金融行业而言,如果我就是金融专业,或者商科的,我怎样才能让自己比其他专业,例如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更有优势?&/p&&br&&p&&b&罗 斯:&/b&优势?我的答案是:yes and no。我认为商学院(或者金融学)的教育中,有一些“工具包”是有用的。这些“工具包”可以让你在刚入行的时候有一定优势。这些“工具包”包括基本的《会 计》、《金融》,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运营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至少在我的经历当中是。&/p&&br&&p&&b&颜晓川:&/b&《运营管理》对金融很重要?那不是搞生产的吗?&/p&&br&&p&&b&罗斯:&/b&我们之前去给别人做IPO,好多公司就是工业型公司。我们去做调查的时候,我就到他们的车间里去看,去做访问。就是因为我学了《运营管理》,他们的整个流程我基本都能听懂。另外,《运营管理》教会你如何管理复杂的体系,从前端到后端。&/p&&br&&p&&strong&想进投行、基金?当面试官问你这个问题时,千万别怂了!&/strong&&/p&&p&当你申请金融行业的工作时,面试官一定会问你一个让很多人都痛心疾首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回答得有深度,有内涵,可信,符合你自己的情况,还有,还有,不能和其他申请人的答案一样。。。如果你面试挂了,多半跟这道问题有关。&/p&&p&这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做金融”?&/p&&p&一般的同学都会说:“我喜欢金融/我对金融有热情”等等。&/p&&p&然后面试官再问:“为什么喜欢金融”?&/p&&p&然后大家就开始编故事。但是编得好的不多。&/p&&p&但是,也有说得好的,而且还不像是编的。比如,罗斯。&/p&&br&&p&&b&颜晓川:&/b&你当时为什么要做金融,为什么喜欢它?&/p&&br&&p&&b&罗斯:&/b&我一直喜欢金融。因为,金融是&strong&智力产品&/strong&&strong&/思维产品(Intellectual product),&/strong&而不是实体产品(Physical product)。&strong&金融就是用金融资本和智力资本(&/strong&&strong&Financial 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去做产品。&/strong&这是它吸引我的地方。&/p&&p&第二,我真心喜欢和客户一起工作,并且帮助他们搞定各种困难。&strong&金融是一个你能做出一个思维的产物出来,然后把它嫁接给一个客户的行业。咨询&/strong&也差不多是这样,但是我更喜欢金融。因为金融还有个&strong&金融市场&/strong&。&/p&&br&&p&&b&颜晓川:&/b&你很喜欢帮助客户,很有成就感吗?&/p&&br&&p&&b&罗 斯:&/b&我喜欢搞定问题,解决问题。我把金融看作是解决问题的工作。有的人进入金融领域,就是因为他喜欢抽象地把做一些新东西出来。我不这么想,我一直认为金融是用一系列工具去解决一个客户的难题。这是我感兴趣的。有的人只是喜欢沉浸在自己思维的世界里去发挥他的想象,却把自己和客户隔开。对于我来说,我的动机是想帮公司、个人解决困难,帮他们做有意思的事情,然后让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兴隆。&/p&&br&&p&&b&颜晓川&/b&:就像这世界上的工程师一样,有两种人。&/p&&br&&p&&b&罗 斯:&/b&可以这么说吧。金融里面有一部分就是金融工程。这和工程师一样。同样的差别是,有的工程师去建一座桥,是为了让人们能从河的一边走到另外一边。这和我的动机是一样的,我的动机就是想让人们从A点到B点。但是,有一些工程师修桥的动机是因为他们就喜欢修桥,他们就喜欢把零件拼在一起,然后说,看,我修了 一座桥。但是,这座桥的目的和功能,他们并不感兴趣。&/p&&br&&p&&b&颜晓川:&/b&所以,金融行业很适合你,既能让你把工具拼起来,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还能满足客户的需求?&/p&&br&&p&&b&罗斯:&/b&我是这么想的。&/p&&br&&p&罗斯的这个答案一定很好,否则他当年就只能去麦肯锡做咨询了。&/p&&br&&p&&strong&第二部分:如何在金融领域里做大事&/strong&&/p&&br&&p&&strong&金融领域也有春天&/strong&&/p&&p&&b&罗 斯&/b&:我们一般觉得那些历史悠久,特别大的金融企业都是很古板的。只有在硅谷这样的新潮的,新公司如春草一样到处生长的地方才有创业家精神。我觉得这个成见 是不对的。在任何一个领域,不光是在金融,任何一个好的公司,都在随时创造新的自己,都是在不断去寻找新的做事的方法和路径。你能通过很多的方式来创业, 不是一定要去找个车库然后在里面开一家公司,当然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p&&br&&p&&b&颜晓川:&/b&你在JP Morgan里面就创业了?&/p&&br&&p&&b&罗 斯:&/b&我在JP Morgan呆了太久了,做了太多事情了。其中一件就是我有幸在一个巨大的集团的体内,从平地而起,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业务。那是一个让我能够非常有创业精 神的机会。那时,政府允许我们开展很多以前不允许的投资银行业务。我就招集了几个同事,来从一张白纸开始,建立一整 套股权业务(Equity Business),包括销售、交易、研究(Research)、承销(Underwriting)、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我们一共用 了十年来建它。十年之后,它从一分钱没有,到二十亿美金的营业额,十亿美金的利润。而今天,它已经是全球第一了。所以,能在一个大公司里面,从零开始,建 立一座大厦,是很让人惊叹的。我们当时需要把好多好多东西凑到一起。我们要找到正确的人,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文化,还要让这个业务有资金支持。这一切太好玩 了。&/p&&br&&p&&strong&如何选队友:意识形态比实力更重要&/strong&&/p&&br&&p&&b&颜晓川:&/b&能做到这么厉害,最重要的是什么?&/p&&br&&p&&b&罗 斯:&/b&你一定要对你选的队友格外小心。对我来说,这是绝对的第一重要。聪明的人很多。但是,智商和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行了。而真正决定成败的是他们是否和你的看法一致(share a common vision)。他们要认同你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他们成为你的队友,是因为他们想拿那份工资吗?还是他们和你一样想建这栋大楼?你一定要知道,你的 队友是否真的和你是一队的。这是最重要的,它的力量无比强大。&/p&&br&&p&&strong&最珍贵的队友:客户&/strong&&/p&&br&&p&&b&罗 斯:&/b&你要不断地向你的客户展示和交流你的业务的价值,这样你的客户就有可能成为你的队友。他们能够看到跟你合作的价值,而不是和高盛、摩根斯坦利合作,虽 然这两个公司也还行。要让客户跟你合作,而不是跟他们合作,你就需要让客户动心的理由。要把那个理由传达出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更勤 奋,更注重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的需求,或者你更有耐心。这中间要做很多的倾听,来回奔波。走到最后,你能不能把事情做成,都是要看别人的决定。这是一 个People business.&/p&&br&&p&&strong&第三部分:给同学们的建议&/strong&&/p&&br&&p&&strong&学商科/&/strong&&strong&金融,你的动机纯不纯?&/strong&&/p&&br&&p&&b&罗斯:&/b&你去读商学院,去读金融专业,你会学到那些在你刚入门的时候有用的“工具包”。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去读商学院最好的动机。我认为正确的动机是,你想洗心革面,让自己常长远的个人和职业规划受到深度的改变。&/p&&p&最 功利的动机是找工作。这个功利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你有商学院的学位后,找工作要容易许多。这是业界的一个形式,你是需要去走的。但是,我觉得商学院最重 要的东西,不是让你很立竿见影地毕业后找到工作,或者在刚入行的时候的一些便利。而是更长远地影响你人生和职业发展的后劲。&/p&&br&&p&&strong&商科教育的终极意义&/strong&&/p&&br&&p&&b&颜晓川:&/b&去读商学院,学生应该抓些什么?&/p&&br&&p&&b&罗 斯:&/b&就连Sloan和HBS这样的商学院也在两个东西中间找平衡。一个是提供一些实用的,立竿见影的“工具包”。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给你一种审视这个世 界的思路。它让你看到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这让你不断成长。这是牵扯到长期职业发展的,而不是你刚入行的那几年的发展。商学院可以教给 学生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在开始的几年里有用,但是十几年后,这些东西能够显现出非常强大的力量来。&/p&&br&&p&&b&颜晓川:&/b&当你说“长期的”东西,都是些什么?&/p&&br&&p&&b&罗 斯:&/b&我指的是如何当一个领导者。当一个领导者意味着什么?设计一个Vision是什么意思?怎样在变化的环境中处理问题?怎样冒险?怎样说服别人帮你做你 想做的事情?当一个管理者意味着什么?管理和处理复杂性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要把公司不同的业务,模块融合、交汇处理。所以,商学院的教育对 你职业发展的作用,很可能是到15年,20年后才会体现出来。&/p&&br&&p&&strong&高薪!高薪?金融到底好不好?&/strong&&/p&&p&传 说中的“屌丝的出路”,“寒门学子的第一桶金”。收入高于其他行业5倍到10倍的投资银行业成为了名校学子争先恐后挤向的独木桥。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 大通、美林证券、巴克莱、瑞银、德意志银行,这些名字在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校园里如雷贯耳,往往能够引出涉世未深的学子们无辜而向往的眼神。他们中 很多人,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来历,什么方言,都想“殊途同归”,进入金融世界。&/p&&br&&p&&b&颜晓川:&/b&你怎么看现在名校学生的金融热?&/p&&br&&p&&b&罗 斯:&/b&首先,这个热度已经在下降了。但是,金融领域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板块。我认为这个热度的降温是健康的,因为现在很多人进入金融领域,并不是因为他 们想做金融,而是因为他们想赚钱。而我认为,你应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从事一个你有热情的领域,从我的经验来判断,你就一定能赚到 钱。反之,如果你对金融没有热情,就算你进入金融领域,你也赚不了什么钱。&strong&很多人都犯了的这个错误。&/strong&在金融领域里面,对它有兴趣的人才能留下来,而没有兴趣的迟早都要走人。&/p&&p&另外,大学在于对你这个人的塑造,而不只是帮你找工作。&/p&&br&----------------------------------------------------------------------------&br&&br&----------------------------------------------------------------------------&br&&b&补充背景知识阅读:&/b&&br&&br&&p&1)JP Morgan&Chase(摩根大通)中的“JP Morgan”部分的母体叫做JP Morgan & Co.,是由一位叫做John Pierpont Morgan的美国商人在100多年以前创办。在中文名“摩根大通”中,“摩根”指的是JP Morgan&Co.,“大通”指的是Chase Bank。&/p&&br&&p&2)该集团在金融危机期间,不仅在美联储的30亿美金的额外担保下,低成本收购了华尔街另一家著名投资银行Bear Stearns(贝尔斯登),给其JP Morgan&Chase 旗下的JP Morgan&Co. 部分(投资银行)增添了一股力量,同时还接纳了Washington Mutual(华盛顿互惠银行)的绝大部分业务,为其 Chase Bank部分(商业银行)丰满了羽翼。&/p&&br&&p&3)也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因为其一直奉行的“Fortress Balance Sheet”(财务保守)的策略,JP Morgan&Chase集团还获得了大量从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比如BlackRock的6000多亿美金的货币市场基金)、美国银行集团、花旗集团等资本金更低,风险更大的地方逃离出来的资本。这些大量的资本一部分流向了风险更低的美国国债市场,以及黄金市场,另一部分则流向了资本金相对充裕,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的金融集团(例如JP Morgan Chase)。在这个流动中,JP Morgan&Chase和Wells Fargo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p&&p&例如,曾经在一个周末,JP Morgan Chase的资产增长近2000亿美金(貌似是雷曼破产的那个周末,这个答主记不太清了)。因此,这几天过后,JP Morgan&Chase的总资产首次超过两万亿(2 Trillion)美金,首次超过美国银行集团和花旗集团,成为美国第一大金融机构。&/p&&br&&p&4)摩根大通(JP Morgan)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的关系:1930年代金融大萧条后,JP Morgan的投行业务遭到重创,加之监管法案Glass-Steagall出台,要求分业经营。一是为了抛弃亏损部门,而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JP Morgan集团将其投行业务剥离,被剥离出来的业务由John Pierpont Morgan(JP Morgan&Co.的创始人)的孙子Henry Morgan接管。Henry Morgan并和一位叫做H. Stanley的麻州商人一起创办了Morgan Stanley。&/p&&p&因为Morgan Stanley的业务最初进入香港和其他亚太地区,所以香港人对Morgan Stanley更为熟悉,因此坊间俗称Morgan Stanley为大摩,称JP Morgan为小摩。但是就集团的资产规模,JP Morgan&Chase反而比Morgan Stanley大数倍。&/p&&br&&p&5)是Chase(大通银行)收购了JP Morgan,不是JP Morgan收购了Chase。&/p&&br&&p&6)在2000年前后,Citigroup(花旗集团)推动了一项叫做“花旗银行(Gramm-Leach-Bliley)法案”,此法案废除了Glass-Steagall法案。因此各大金融机构,包括Citigroup和JP Morgan&Chase开始正式挂牌其投资银行业务。Gramm-Leach-Bliley法案对于JP Morgan来说,就像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来说一样,让很多以前被法律禁止的事情,突然变成可以做的事情,变成能创造价值的商业机会。&/p&&p&------------------------------------------------------------------------------------&/p&&b&当前的JP Morgan,答主自己的感觉:&/b&&br&&br&&p&答主在罗斯参与创办的部门里实习的时候,虽然整个集团的招聘还是一样的热门,公司的品牌还是一样的知名,但是再也没有当年Gramm-Leach-Bliley时代那种机遇难逢,大家都想干一番事业的风华正茂。周围的人要么想着怎么在现有的体制里尽快得到最多的经济利益,要么把公司作为一个跳板,想在收入更高的对冲基金里获得一份职位。稍微有点责任心的在想着几年以后要开自己的基金,这样还能解决一些学弟学妹们的就业问题。但是答主没有遇到一个年轻人,想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创造新的业务和新的体制中去,没有人想投入到这样的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事情里面去。&/p&&br&&p&总之,在JP Morgan里,像十五年前罗斯的创业精神和冒险精神,可能只是当时时代的产物,是Gramm-Leach-Bliley法案催生出来的时代氛围。这种氛围现在已经感觉不到了,很是遗憾。因此,答主只能通过当年乘风破浪的罗斯,来感受一点点当年JP Morgan的氛围,吸收一点点当年的灵气,算了个心愿。&/p&&br&&p&另外,答主不代表亚洲,不代表中央电视台。答主去膜拜罗斯,只是出于个人的情节。&/p&&br&&p&---------------------------------------------------------------------------------------------------&/p&
摩根大通(JP Morgan)一位董事长谈自己在JP Morgan时的经历这篇回答记录的是一位资深人士在JP Morgan工作长达数十年后,对自己的经历的一个侧面的描述。这篇回答同时包含他对想进入金融领域的年轻人的一些建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摩根大通在1…
谢邀。因为我个人是做quant的,对其它部门特别是非投行并不熟悉。作为一个glob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 JPMC的优势在于cover的business的area很多,因此提供的career flexibilities很多,公司的culture也鼓励migration,当然实际工作中你部门的老板可能并不喜欢你整天跳来跳去。&br&&br&JPMC下属几十个legal entities,主要分四部分:&br&&br&1. CIB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br&2. A&br&3. Private Bank and Private Wealth M&br&4. Chief Investment Office.&br&&br&个人感觉公司的人事政策比较僵硬,招新人不是非常容易,升迁也很困难,一个几百个人的部门每年可能只有1-2个人能够被提拔到MD。
谢邀。因为我个人是做quant的,对其它部门特别是非投行并不熟悉。作为一个glob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 JPMC的优势在于cover的business的area很多,因此提供的career flexibilities很多,公司的culture也鼓励migration,当然实际工作中你部门的老板可能…
同意楼上的回答,与大家分享下我在伦敦金融城投行做Equity research的经验。&br&&br&&br&在投行中Sales,Trading和Research常放在一起,这是Front office中归于Capital Markets的业务。由于Equity research不为银行直接产生Revenue,而是和Trading绑定的(可以理解成Trading的附加服务),从这个Business model看就能看清Equity research的行为动机:一切为促进Trading服务。&br&&br&首先Equity Research根据行业分成不同Sector research team,team中每个股票分析师有几个属于该Sector的公司来Cover,而所有sector team cover的加在一起形成该银行Equity coverage universe. &br&&br&改变这个Coverage universe原因有不同,一个常见的就是某个分析师跳槽,他/她盯的公司Team其他分析师盯不了,然后又不能马上挖来满意的分析师,那么这时就要在Universe中剔除这个公司,即使这是不错的股票。这种情况,银行不会说明这个直接原因的。&br&&br&另一种改变Coverage的原因就如楼上所说,是Research的战略性调整,由于Trading是决定性的,为赢得Buy-Side,Buy-side哪个行业布局和Portfolio配置权重都会引导或影响SellSide Research的 coverage。一般情况下Large cap companies是有实力的大行cover布局重中之重,Trading Revenue比较好,而Mid cap 和Small cap只是选择性Cover。而有些Boutique sell-side则会选择一些Niche,盯那些不在大行Coverage universe的。&br&&br&当然,Cover的公司不能业绩太差,不能是扶都扶不起,必须有潜力或者说有故事,不能一直在Sell rating中,或不能促进Trading。不然也没有Cover这个公司的价值。&br&&br&所以大家不必过分看重Coverage Universe的改变,因为不一定和公司业绩或未来价值挂钩。一句话,coverage的改变都是为了银行赚Buy-side institutional investor更多的钱,与老百姓或所谓的Individual Investor关系不是特别大。&br&&br&目前西方一系列regulatory changes使Research和 Trading bundled fees的business model受到巨大挑战,这属于一个相当新的话题之一,超出讨论范围,有机会再和大家慢慢聊。:)
同意楼上的回答,与大家分享下我在伦敦金融城投行做Equity research的经验。在投行中Sales,Trading和Research常放在一起,这是Front office中归于Capital Markets的业务。由于Equity research不为银行直接产生Revenue,而是和Trading绑定的(可以理解成Tra…
简单补充一下国外的情况。&br&&br&国内外投行的研究部门分析师都会在各自负责的行业中选择一个范围,只对这些股票进行分析和买卖推荐,范围内的股票称该研究组的coverage。否则整个行业的所有股票都cover,你想累死分析师嘛!&br&&br&这个范围中的股票要么重要性比较高(比如市值比较大,基金公司均有配置的股票),要么是具有投资价值的。但整体上讲,各家大投行的coverage范围差别不大。归根结底,投行研究部门是致力为buy-side提供服务的,因而cover什么股票完全看buy-side在关注什么样的话题,配置哪些标的。&br&&br&因而针对楼主的问题,如果分析师将某只股票移出关注列表,更多表现出这只股票可能较少被市场上的基金公司关注了。基金公司关注少可能代表着市场对股票的上涨潜力不看好,但是这个联系并不绝对。
简单补充一下国外的情况。国内外投行的研究部门分析师都会在各自负责的行业中选择一个范围,只对这些股票进行分析和买卖推荐,范围内的股票称该研究组的coverage。否则整个行业的所有股票都cover,你想累死分析师嘛!这个范围中的股票要么重要性比较高(比…
美国的情况不太清楚。国内的话,因为种种原因卖方分析师是极少出“中性”或者“卖出”报告的,连下调公司评级都尽量避免,所以从覆盖到不覆盖的过程本身就已经表示不看好了。
美国的情况不太清楚。国内的话,因为种种原因卖方分析师是极少出“中性”或者“卖出”报告的,连下调公司评级都尽量避免,所以从覆盖到不覆盖的过程本身就已经表示不看好了。
&a data-hash=&23009dbf2babbab3d92e913f18f6dfce& href=&/people/23009dbf2babbab3d92e913f18f6dfc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3009dbf2babbab3d92e913f18f6dfce&&@Zihuatanejo&/a& 已经把输入内容列举出来了,就是员工是否平常配合合规监管(compliance)部门的工作,比如那些交易员不在乎的合规性课和风险控制要求等。具体算法应该就是那几种回归算法或者分类树之一,不会用太复杂的工具。&br&&br&但是,这个算法原理一点也不重要。&b&重要的是这个算法存在&/b&。&br&&br&没有这个算法,当JPM出事时,SEC,CTFC,DOJ,FINRA等各个监管部门将一路查到底。有责任的管理层人员全部丢掉工作并以后不能在这个行业立足。查不到具体哪个员工有责任的话就由Dimon背黑锅。&br&&br&有这个算法,政府找上门时,各层人员就可以用这个算法证明他们已经尽力了,没有预防违规事情发生是因为算法不完美,总有漏网之鱼。JPM可以保证算法以后更有效,管理层就可以保住工作。&br&&br&无论有没有算法,违规事件的发生总是因为有“漏网之鱼”。算法只是一张政府可以看得见的网,而这张网可以保护JPM以后少付点天价罚款。
已经把输入内容列举出来了,就是员工是否平常配合合规监管(compliance)部门的工作,比如那些交易员不在乎的合规性课和风险控制要求等。具体算法应该就是那几种回归算法或者分类树之一,不会用太复杂的工具。但是,这个算法原理一点也不重要。…
具体的算法属于商业机密,外界是无从得知的。&br&&br&但是对于算法而言,抽象来说,是包括输入、运算以及输出的。可以想见对于具体的输入内容,会包括例如员工是否完成了公司的合规性课程、是否违反了风险控制要求例如持仓是否过重、员工是否违反了公司规章例如使用了公司禁止的即时通讯软件等,应该还包括邮件关键字审查等。关键的问题是,算法输出的结果所认定的行为模式是不是真的能够适用于公司。灵活性和安全性是一对需要平衡的矛盾。&br&&br&算法的运用可能会更改部分公司的规章制度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文化。&br&&br&浅见。
具体的算法属于商业机密,外界是无从得知的。但是对于算法而言,抽象来说,是包括输入、运算以及输出的。可以想见对于具体的输入内容,会包括例如员工是否完成了公司的合规性课程、是否违反了风险控制要求例如持仓是否过重、员工是否违反了公司规章例如使用…
这是从投行业务的角度说的。&br&上世纪30年代JP摩根和摩根斯坦利分家之后,JP摩根基本没有涉足投行,摩根斯坦利一直坚持做,很多年都是投行领域第一,虽然现在第一的宝座被高盛抢走,但还是名列前茅,所以人称大摩。&br&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美国分业经营的管制开始放开,JP摩根这样的商业银行才开始重新涉足投行业务,起步比较晚,行内名气也不如高盛、摩根斯坦利。所以在投行中,JP摩根称为小摩。&br&&br&据说这也是国内的叫法,好像美国没有这么叫的。
这是从投行业务的角度说的。上世纪30年代JP摩根和摩根斯坦利分家之后,JP摩根基本没有涉足投行,摩根斯坦利一直坚持做,很多年都是投行领域第一,虽然现在第一的宝座被高盛抢走,但还是名列前茅,所以人称大摩。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美国分业经营的管制开始…
&blockquote&&p&&strong&摘自维基百科:&/strong&&/p&&p&&strong&1. 摩根大通&/strong&(&strong&JPMorgan Chase & Co.&/strong&),2008年總資產20,360億美元,總存款10,093億美元,佔美國存款總額10.51%的比例居第二,商業銀行部旗下分行5410家,為僅次於美國銀行的美國第二大金融服務機構,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包括投資銀行,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商業金融服務,個人銀行等。現時的摩根大通於2000年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J.P.摩根公司合併而成,並於2004年與2008年分別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和美國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r&主要業務由六部分組成:&br&&/p&&ul&&li&投資銀行部&ul&&li&投資銀行: 兼并收購顧問;證券承銷&/li&&li&證券銷售與交易: 固定收益證券,股票,金融衍生工具&/li&&li&自營交易&/li&&li&企業融資&/li&&li&大宗經紀服務&/li&&li&證券研究&/li&&/ul&&/li&&br&&li&零售金融服務部&ul&&li&零售銀行: 個人銀行與企業銀行(存款與小型商業貸款)&/li&&li&個人貸款: 貸款發放與管理(房屋貸款,學生貸款,汽車貸款等)&/li&&/ul&&/li&&/ul&&ul&&li&信用卡部&ul&&li&信用卡發行&/li&&li&信用卡商戶管理&/li&&/ul&&/li&&br&&li&商業銀行部&ul&&li&中小企業銀行&/li&&li&中型商業貸款&/li&&li&房地產銀行&/li&&/ul&&/li&&/ul&&ul&&li&現金管理和證券服務部&ul&&li&現金管理服務(跨國貿易結算,進出口項目現金管理,流動性支持)&/li&&li&全球證券交易槓桿服務&/li&&/ul&&/li&&br&&li&資產管理部&ul&&li&投資管理(零售投資與企業投資)&/li&&li&私人銀行&/li&&li&私人財富管理&/li&&li&證券經紀服務&/li&&/ul&&/li&&/ul&&ul&&li&總公司 - 包括公司級私人股權投資,以及風險管理和財務等職能部門&/li&&/ul&&p&&br&&strong&2. 摩根史坦利&/strong&(&strong&Morgan Stanley&/strong&),是一家成立於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併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目前在全球27個國家的600多個城市設有代表處。&br&&br&&/p&&p&摩根史坦利原是摩根大通中的投資部門,1933國會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禁止公司同時提供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服務,摩根史坦利於是作為一家投資銀行於日在紐約成立,而JP摩根則轉為一家純商業銀行。&/p&&p&摩根史坦利總公司下設9個部門,包括:&/p&&ul&&ul&&li&股票研究部&/li&&li&投資銀行部&/li&&li&私人財富管理部&/li&&li&外匯/債券部&/li&&li&商品交易部&/li&&li&固定收益研究部&/li&&li&投資管理部&/li&&li&直接投資部&/li&&li&機構股票部&/li&&/ul&&p&涉足的金融領域包括股票、債券、外匯、基金、期貨、投資銀行、證券包銷、企業金融諮詢、機構性企業營銷、房地產、私人財富管理、直接投資、機構投資管理等。&/p&&br&&/ul&&/blockquote&&br&题主所表达的&经济实力&,不论是从营业额和总资产来看JPM都是比MS要强得多,但JPM是全功能银行(含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商业银行业务等),而MS只专做投行业务,因此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br&回到“大摩”、“小摩”的问题,这并不是根据规模大小而言,而是出现的先后次序。国外并没有这样的称呼,只有大中华地区(中国包含港澳台)才会这样叫,原因是MS原是JPM的投行部门独立分拆出来,JPM之后再重新建立起自己的投行部门,因此从投行历史来看MS确实比JPM要老,因此被叫做“大摩”。
摘自维基百科:1.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2008年總資產20,360億美元,總存款10,093億美元,佔美國存款總額10.51%的比例居第二,商業銀行部旗下分行5410家,為僅次於美國銀行的美國第二大金融服務機構,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包括投資銀行,金融…
纯粹国内误解
小摩是大摩他爸爸
纯粹国内误解 小摩是大摩他爸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根大通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