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官声秦牧无弹窗老先生的真迹值多少钱

汕头市“青春送你一首诗”主题活动走进澄海中学
发布时间: 12:26
阅读:183次
  6月14日,由团市委、市教育局和市学联主办的“青春送你一首诗”主题活动走进了澄海中学。团市委副书记王江锋偕同团区委书记许桂钦、市现代人诗歌协会黄赞发顾问、颜烈顾问、王慧会长和其他诗协领导、会员一行40人莅临我校,与我校师生代表一起举行了一场主题为“诗意澄中”的诗歌创作、鉴赏交流会。  澄海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的文学创作传统悠久,早在建校之初,学校就有了师生文学创作活动,1927年学校就出版了师生文学作品集《澄中》,新中国成立之后,1954年,学校成立了“鲁迅文学社”,开辟了《语文学习》园地,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著名语言学家李新魁先生在澄中就读时,就担任了《语文学习》的主编;至1984年,学校又成立了“星星文学社”,1994年,“星星文学社”更名为“秦牧文学社”,以纪念散文大师秦牧先生。现在秦牧文学社是潮汕地区颇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生文学社团,是广东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汕头市优秀中学生文学社。  秦牧文学社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直面社会人生、开拓知识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建立大语文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活动,二十年来,共出版社刊《彩贝》70多期,《彩贝集》五册,社员在各级刊物发表作品100多篇,获得国家级奖励90多项,省市级奖励200多项,其中林培源、张坚两位同学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很多学生在澄中培养起了浓厚的文学兴趣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并将文学作为相伴一生的兴趣,甚至将之作为人生的事业和追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澄中深厚的文学创作传统熏陶下,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和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家,如《无敌鸳鸯腿》的作者周镇昌、冰心文学奖得主林渊液、两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林培源、知名作家厚圃、诗人陈仁凯等等。还有更多的澄中学子,从文学中汲取精神养料,在各行各业中做出了杰出成就。  承办“青春送你一首诗”诗歌进校园主题活动,对传承澄中文学传统,弘扬澄中人文精神意义重大。明年是澄海中学建校一百周年,诗人们走进了澄中,给澄中的学子带来宝贵的创作经验和精神指引,也给百年澄中带来更多的青春气息,为青春的澄中增添诗意。| 繁体版 |
&& 您现在-&
秦牧故居维修持续7年 遗物后日归故里澄海
这封署名“觉夫”的信件即为秦牧先生亲笔手写。这些展品将全面刻画一位大师的形象
&&& 秦牧先生的故乡故居位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观一村。昨日(14日),观一村负责人致电本报记者称,汕头方面应秦牧夫人紫风女士的要求,将于明日抵达广州并在下周一交接秦牧先生的部分遗物。这批秦牧先生生前所有的物品,将被带回汕头故乡修缮一新的秦牧故居摆放陈列,供游人参观瞻仰。
&&& 故居维修持续7年
&&& 据秦牧故居所在地――汕头市澄海区东里观一村的书记陈松林介绍,自2000年当地开始决定抢救秦牧故居并成立“秦牧故居修缮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当地曾多次与居住在广州的秦牧夫人紫风女士接洽。陈松林对记者称,紫风女士对此非常高兴,表示将秦牧先生的部分遗物转交给当地。
&&& 秦牧故居修缮工作持续7年,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直到今年才告完成。根据汕头市文物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的规划,修缮完毕的秦牧故居将陈列多方征集的秦牧先生遗物和其他物品,并对外开放。自今年9月故居维修完成土建部分之后,布展工作正式展开。
&&& 昨日,陈松林致电本报记者,该村及澄海东里镇、汕头市文化部门人员组成的队伍将于明日离开汕头前往广州。在抵达广州后,将在紫风女士处接收她转交的秦牧先生的部分遗物。这其中包括秦牧先生的一些相片、衣服,生前所用的笔、眼镜等物品。“紫风女士说话带有很浓的广州音,我们不容易听,是汕头市文化局一位离任的领导打来电话让我们上广州取这些东西的。”陈松林告诉记者。
&&& 秦牧妹妹捐献展品
&&& 此前,记者曾专访家住潮州市的秦牧妹妹林玉峦女士。据林玉峦女士介绍,秦牧先生随父亲在13岁时回到澄海老家,在家乡这座故居里生活4年多。在家乡,秦牧先生被唤作“阿书”,就是因为他喜欢趴在故居阁楼上看书。也就是在汕头就读初中的秦牧,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 在林玉峦女士的家中,至今仍珍藏着秦牧先生在不同时间寄来的书信、汇款单等物品,这位被誉为“广东‘三宝’之一”的文学大师在妹妹眼里就是一个亲切的人。林玉峦女士告诉记者,在秦牧故居维修的日子里,澄海东里镇已派人来取走了有关秦牧先生的几十张照片和其他一些物品,这些也都将被用于布展对外展出。
&&& 记者还在澄海东里镇了解到,除“秦牧故居”之外,澄海当地还计划新建秦牧纪念馆。秦牧先生的故乡――澄海樟林曾是“红头船”发源地,新建的秦牧纪念馆成为规划中的樟林古港旅游区的一个景点。
&&& 秦牧,又名林觉夫(),13岁起跟随父亲返回故乡澄海樟林居住,就读于家乡樟林萃英学校,16岁在汕头就读,初中时开始文学创作,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造就了一位著名作家、散文大师,陶铸曾称“秦牧是广东的‘三宝’之一”。
作者:陈正新&
&& 相关新闻
广东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地址:广州市二沙岛海山街8号 邮政编码:510105
电话:(020)
传真:(020)
本网站由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本网站用IE4.0以上浏览器、分辨率获最佳效果。读书笔记:澄海文化是否该反思呢?
读书笔记:澄海文化是否该反思呢?     ――从《秦牧自传》到澄海文化的奴性和自卑感首先,我读的是秦牧载于陈衡,袁广达主编的《广东当代作家传略》的《秦牧自传》,而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寻梦者的足印》。此说明。而我知道,写这样的一篇文字是一定是招人骂的,只是,我思故我在,如是思索,如是记录。我想,我没有必要为了要讨好某些人,而违背自我的思索。当然,把以下的文字当成一种不成熟的思考足迹也就够了,不必深究。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自传。其中提到潮汕的似乎只有几句。摘录。原名林觉夫,1919年生于香港,原籍广东澄海。随父母回到广东澄海乡下。曾经以“林派光”的学名在乡间读完小学,后来又升入汕头市立一中。学习两年后,以“林觉夫”的名字跳到香港念华南中学高中二和华侨中学高中三。在汕头和香港的时候,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在汕头念书的时候,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刑场,几乎每隔几天国民党军阀就要在那里杀人。曾一度被下放到揭阳农村当农民。仅此而已。我对秦牧的生平并不了解,所知的只是道听途说的以及在这篇自传里所看到的。无疑,在近代来说,澄海,这个小城镇里在文学方面可称之为大家的也许只有秦牧了,没有听说过有其他人超过了他的成就。于是,秦牧在我们澄海,一下子成了名人,牌坊,甚至有点像城市标志的味道了。当然,斯人已逝,说已故者是非显然是不道德的,还好,这篇文字只是说澄海文化,而不是说秦牧。只是由秦牧这个名字和这篇自传所引发的思索。这本书在扉页上有弟弟的题字:澄海中学有秦牧文学社,本人也曾看过秦所写的《澳门》一首,想此人为我同乡,于是购之。购于澄海新华书店。庚辰年正月。澄海到底有多少人真正认真地读过秦牧的文字,我不知道。不过很多人都是出于类似我弟弟一样的情绪去买秦牧的书。此人为我同乡。于是推而广之。澄海中学的秦牧文学社,苏北中学说其是秦牧母校,樟林的秦牧故居。等等。据我所知,澄海中学的秦牧文学社似乎和秦牧没什么关系,只是秦牧给澄海中学写过校歌,给澄海中学的秦牧文学社题过书。其它的我一无所知。然而澄海中学的秦牧文学社出版的学生文集命名的却是《采贝集》,有点像是在叨秦牧的《艺海拾贝》的光。澄海中学是澄海的第一学府,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当然,这些只是我一知半解的臆测。作为澄海中学的学生,我是不应该妄谈母校的。那么,我也曾经在苏北中学求学过,我是不是也不应该说苏北中学的是非呢。在这篇自传里没有提到的苏北中学却成了秦牧的母校,或者,是秦牧自己记错了,把苏北中学写成了汕头市立一中。我不清楚。秦牧故居倒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秦牧至少一定在那里住过。现在好像成了文物或者旅游观光点了。我记得我在苏北求学的时代,我曾经问在樟林的同学关于秦牧故居的事,同学说,就一老屋子,没什么特别。于是我至今没有去那里看一下。懒惰,我想。当一个人成了大家,那么,在故乡被宣扬并没有错。可是当这样的宣扬被当成一个品牌并不停地以此自我标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违背了原有的那个方圆呢。我曾经追捧过乡人出版过的书籍。可是所有的文字里都透着一种卑微的语调,说着旧乡的人和事,总离不开的是慈簧老爷的旧居,樟林的古港,红头船,莲花山,塔山古刹,当然,更离不开秦牧。在某个时代,我曾经怀疑过澄海那些已经成名了的人们,其实是不是只是一个人在写,换不同的笔名。不然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如出一辙。同样的景物,同样的人和事,同样的卑微的调调。在我看来,这已经远远走出了一种对于大家的崇敬,已经接近一种盲目的膜拜了。秦牧的文字背后轻松、风趣、活泼、生动,处处有种祥和的大家之气和一种随和的底蕴。我想,作为秦牧本人,作为一个文风如此的秦牧本人,也不会希望被如此膜拜的。说到底,都是澄海文化那种根本上的奴性和自卑感在作怪。我不知道我这样说会不会显得有些苛刻了。然而不管看到这篇文字的人如何想,我始终对澄海,对我们的潮汕大地充满着一种感激之情的。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可是,爱之深,责之切。当某种情绪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想,不是爆发,就是灭亡了。澄海的人们似乎是很随和的一群,很宽容的一群,很容易满足的一群。所以,前有慈簧老爷,前有红头船,前有秦牧,澄海的人们就都安然地享用这一切,似乎有点不思进取的悲凉了。可是,慈簧老爷意味着澄海的商人的一种极致的人文底蕴,那是一种落叶归根的渴望;红头船意味着澄海飘洋过海的人们不停进取不畏艰辛的奋斗精神,那是一种永不停休的前进的脚步;秦牧意味着澄海文人的某种思索的高度,那更是一种精神远行开拓的境界。但是,现在的人们是不是就该不停地膜拜这些,不停地停留在已经逝去的这些东西带给我们辉煌的光圈里,沉溺,一味沉溺呢。我们在沉溺的同时不思进取,这意味着我们将永远走不出前人的路途。澄海中学的秦牧文学社,苏北中学的母校之说,这些,似乎是有确确凿凿的背景,我对这些背景并不明了,所以,我不应该说什么。可是,这些东西的背后有些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同乡们。我亲爱的同乡们。不要再沉溺在往日的辉煌里吧。我们除了张扬的这些往事,我们到底还剩下什么呢。我们盲目地膜拜的时候,我们还剩下什么呢。为什么在慈簧旧居之后没有别的更精致更光彩夺目的簧慈旧居呢,为什么我们在红头船之后没有跑得更远的红尾船呢,为什么我们在秦牧之后没有牧秦呢?我们总在盲目地膜拜这些已经逝去的东西,可是,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我们自己的脚下,我们自己的前路该如何去走呢。当然,这些都是我们的先辈留给我们的伟大遗产,我们没有理由去抛弃。我们应该珍爱这些东西。可是我们,作为这些伟大先辈的后人们,是不是应该去创造一种更辉煌的事业,走更远的路,思索更多的东西呢。我永远在仰着头望着我的母校澄海中学,苏北中学,还有我们的家乡澄海,以及秦牧。然而,这并不代表我就必须去膜拜它们,用卑微的语调去述说它们。留恋,但是不能迷恋。崇敬,但是不能崇拜。在《秦牧自传》里,秦牧其实在澄海的时间很短很短,除了原籍广东澄海,以及在乡间读完小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抬起胸膛吧,别再躬着背弯着腰了。我们有我们自己的路途要走。盲目膜拜,是奴性;卑微的语调,是自卑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把某些东西藏在心里而不再顶在头上,走我们自己的道路呢。             乙酉年十二月廿四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家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3年―1944年间,在报纸上陆续写了一些评述当时社会现象的文章,后结集而成《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他的名篇《土地》、《花蜜与蜂刺》寓思想教育与深刻的哲理于闲谈趣语之中。以散文体裁写作的文艺理论集《艺海拾贝》,将文学创作的规律在谈天说地之中娓娓道来,闪烁着思想和知识的火花。由于他的散文朴素优美,曾被海内外许多大、中学校转选为语文教材。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林采英》。&&&&&秦牧现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 [著作书目] 秦牧杂文&&1947,开明 贱货(中篇小说)1948,南国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初步(文论)1948,生活 洪秀全(小说)1949,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合发行所 珍茜姑娘(短篇小说集)1950,广州南方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文论)1950,三联 北京的祝福(话剧)1951,香港南方书店 黄金海岸(中篇小说)1955,华南人民 复员军人杜美宗(报告文学)1956,广东人民 回国(儿童文学集)956,少儿 在化装晚会上(儿童文学集)1957,广东人民 蜜蜂和地球(儿童文学集)1957,长江 贝壳集(散文集)1958,作家 祖国的港市&&1958,解放军战士社 星下集(杂文集)1958,广东人民 花城(散文集)1961,作家;增订本,1982,花城 艺海拾贝(文论)1962,上海文艺 潮汐和船(散文集)1964,作家 长河浪花集(散文集)1978,人文 巨手(儿童文学集)1979,人文 长街灯语(散文集)1979,百花 花蜜和蜂刺(散文集)1980,人文 秦牧选集(散文、小说等合集)1981,四川人民 晴窗晨笔(散文集)1981,花城 北京漫笔(散文集)1982,北京 愤怒的海(长篇小说)1982,湖南人民 秦牧序跋集&&1982,花城 秦牧作品选(儿童文学集)1983,广东人民 语林采英(文论)1983,花城 秋林红果(散文集)1983,人文 秦牧文集(1―2集),春风(未出齐) 秦牧自选集(散文、小说等合集)1984,花城 翡翠路(散文集)1984,上海文艺 秦牧旅游小品选&1984,河南人民 秦牧华侨题材作品选(散文、小说集)1984,福建人民 塞上风情(散文集)1985,广东旅游 访龙的家乡(散文集)1985,湖南人民 秦牧知识小品选&1985,黄河 地球龙迹(散文集)1986,香港绿州出版公司 和年轻人聊天(散文集)1986,中青 秦牧散文选&1987,人文 大样两岸集(散文集)1987,花城 盛宴前的疯子演说(中、短篇小说选)1987,广西人民 秦牧作品选(故事、童话集)1989,少儿 华族与龙(散文集)1989,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秦牧研究专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从属,林湮编)1981,福建人民 秦牧散文欣赏(陈其光、陈碧秋)1987,广西教育出版社&&&&&&&&&&&&&&&&&&&&&&&&&&&&&&&&&&&&&&&&&&&&&&&&&(刘亚铁)
电话:010-博采众长,以成己长――“千名团员游家乡”心得
信息来源: 澄海共青团
汕头市澄海凤翔中学&& 杨佩琼
2011年11月26日,澄海凤翔中学团总支积极响应上级团委的号召,派选33名先进团员代表,参加汕头市澄海区“千名团员游家乡”体验教育活动,我有幸以学生会干事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
这次活动的路线为:“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远东国兰有限公司兰花种植基地→文生食用菌研究所→大自然风景区→秦牧故居→樟林古港。
11月26日上午7:30,我们学校33名先进团员代表便兴致勃勃地坐上了区旅游局的专车,8:10,我们率先到达位于澄海区隆都镇的陈慈黉故居。在那里,我们与其他区县的团员代表汇合。在精彩的“双咬鹅”表演中,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陈慈黉故居以其面积之大,厅堂之多,还有其中西结合的唯美建筑风格为人们所称道。看着千余人穿行在这所潮汕名居,我的心里万般感慨。即将离开的时候,导演小刘激动地对我们说“知道吗?陈慈黉故居的大部份建筑材料都是从欧洲的国家进口,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在建筑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铺地上的砖的时候,如果留有一丝缝隙,就全部推掉,重铺。由此可看出,陈慈黉故居的奢华和潮汕人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精神品质,我们应该感到无比自豪。”她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别样的神彩。我想,这是每一个潮汕人都应有的骄傲吧。
接着我们参观了远东国兰有限公司兰花种植基地。通过科学培育,上千品种的兰花远销海内外。而与它毗邻的文生食用菌研究所,里面的食用菌品种繁多,通过科学培植,这些新奇的菌类更是成了我们饭桌上的珍馐美味。不由得令人感叹:科学技术真是日新月异!
已经迫近中午时分,大家都饿了。我们动身前往风景秀丽的大自然风景区,并在那里解决了腹饥之困。
一路走马观花,借着还残留折些许夏日温热气息的秋风,带着无限的憧憬和敬意,我们一行浩浩荡荡地走进樟林观一村,沿着古老而下场的石板路,很快便到了秦牧先生的故居。看着里面陈设的鲁迅、茅盾、巴金、郁达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和秦老先生生前的手稿,我心里的某个地方被触动,沸腾了,继而滋生出许许多多别样的情怀。不仅暗想:如果秦老先生还在世,我能来拜访他,与他畅谈一番......那该是多么地激动人心!
如今,由于各地前来观光秦牧故居的还内卫政界要人、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纷至沓来,使得这座原本僻静的小村落一下子热闹起来。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秦老先生生前的一幅字帖:“博采众长,以成一己之长。”这不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吗?这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和壮大的前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正是我们潮汕地区的精神。
最后,在樟林古港的石碑上,我们远眺东方,我明白了,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嵌在我们的记忆里,深入骨髓,且将被下一代传承。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用青春年华里,最热的血液,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家乡,披荆斩棘开创出更辉煌的明天!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享受到因我们的荣光而赋予他们的自豪!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万世千秋!
 |  |  |  | 
主办:共青团汕头市澄海区委员会 澄海区青年联合会 协办:汕头市澄海区青年企业家协会
地址:澄海文冠路党政大楼6楼团委会 邮编:515800 电话:25
邮箱: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亭集序真迹值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