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官网的传奇世界逆魔大殿天

如本法师佛学讲座讲义 --楞严经 第六卷(1)
您所在的位置 :
如本法师佛学讲座讲义 --楞严经 第六卷(1)
作者 : 如本法师
&如本法师佛学讲座讲义 --楞严经 第六卷 & 经文:‘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    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    思修,入三摩地。’白话解释:这时候,观世音菩萨,就从座位起立,顶礼佛足,而向佛陀禀白说:世尊!我     回忆到过去,在无量数的恒河沙劫以前,那个时候有一尊佛陀出生示现在世间     ,佛名叫做观世音佛。我就在那尊佛陀的座下,发起求证菩提正觉的道心。那     尊佛就教导我从闻思修的方法,而证入三昧正定。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观世音菩萨具有不可思议威德之力,于过去无量劫世界已成佛,号          正法明如来,怀其大悲愿力,为令众生得安乐故,现菩萨形。’悲华经云:‘观世音因地修行时,曾为转轮圣王第一太子,宝藏佛出现于世,于宝藏佛前      发大菩提心,立大誓愿:若世界中有苦恼众生,为求解脱痛苦,称念我名号      ,我天眼所见,天耳所闻,不能救脱其苦者,我誓不成佛。宝藏佛见他所发      拔苦与乐之大愿,希有难得,故为取名观世音。’妙法莲华经云:‘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        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三昧经云:‘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古德云:‘家家弥陀,户户观音。’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道场有两种性质:一、根本道场。二、化现道场根本道场:是指在西方极乐世界,观音菩萨是极乐世界的大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是将     来继承弥陀之佛位的大菩萨,现在在极乐世界助佛宣扬正法。观世音菩萨是弥陀佛涅后的补处菩萨。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云:‘阿弥陀佛涅后,观世音菩萨于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等正           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佛国土自然七宝,众妙合成庄严,           故佛国土,号曰:众宝普集庄严。’化现道场:在十方世界中,凡有观世音菩萨示现教化之处所即是观世音菩萨之道场。以娑婆世界而言,华严经记载,印度南部有一座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在娑婆世界最初示现的道场。观音菩萨示现在中国度化众生的地方很多,最有名的道场,即是浙江省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名称很多,诸经有不同的称号,有八种以上:1.普门品中,称为施无畏,或称净圣,或称观世音菩萨。2.清观音经,称为大悲施无畏。3.悲华经,称为正法明如来,或称为M一切功德山王如来。4.观音授记经,称为大悲圣者,或称救护苦难者,或称普光功德山王佛。5.真言仪轨,称为大慈大悲者。6.金刚界曼荼罗,称为金刚菩萨。7.寺院佛殿,称为圆通教主。8.决定总持经,称为光世音如来。9.大般若经,称为观自在菩萨。僧肇大师在维摩诘经注第一卷云:‘菩萨具称为菩提萨剩刑崾欠鸬乐是匾胛                大心众生,有大心方能进入佛道,故名菩提萨省!阿毗昙云:‘菩提云无上道,萨拭笮模酱巳朔⒐愦笮模笪奚系溃榷戎谏拭      菩萨。’大论释云:‘菩提名佛道,萨拭删椭谏灾罘鸬莱删椭谏拭刑崛省F刑崾      自行,萨适腔孕薹鸬酪曰腥!做菩萨的条件要发菩提心,发过菩提心,是名菩萨。菩萨为因,佛为果,无菩萨,佛不可得。四种菩萨:一、名义菩萨   二、凡夫菩萨   三、登地菩萨   四、佛菩萨华严经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皆从菩提心而出生故。’华严经云:‘舍弃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倒驾慈航来人间,具足大慈大悲之心,何谓大慈大悲心呢?千手千眼大悲陀罗尼经说有具足九种德行!大慈悲心具足九德:一、是平等心  二、是无为心  三、是无染著心  四、是空观心  五、是恭敬心 六、是卑下心  七、是无杂乱心 八、是无见取心  九、是无上菩提心是平等心││对一切众生平等。是无为心││心中解脱,无相无念无住。是无染著心││不染五欲六尘。是空观心││照见五蕴皆空,世出世间皆空。是恭敬心││对三宝、师长、善知识恭敬心。是卑下心││上下自在,不我慢。是无杂乱心││常在禅定中。是无见取心││顺不取,逆不舍,自性解脱。是无上菩提心││悲智圆满,佛果位。观世音菩萨赞偈云:‘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M尘刹,百千万劫化          阎浮,瓶中甘露常时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          常作度人舟。’开悟圣僧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垢尽,菩提影现中。’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发过十大愿:一、愿我速知一切法。    二、愿我早得智慧眼。    三、愿我速度一切众。 四、愿我早得善方便。    五、愿我速乘般若乘。    六、愿我早得越苦海。七、愿我早得戒定道。    八、愿我早登涅山。    九、愿我速会无为舍。 十、愿我早证法性身。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并称观世音圣号,堕三恶道者              ,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              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              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              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              诚。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诵持大悲心陀罗              尼章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              心者,必不果遂也。’张杭居士,乐善好施,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生诵持大悲咒,向佛发愿:大悲咒十万遍,求生净土。年六十余,有一日,向家人言:西方净土只在堂前,阿弥陀佛坐莲华上。言毕,念佛西逝,满室香味。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咒,并称念观世音菩萨,临命终时,十方诸佛,          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世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观世音的观,是观察观听,是观察观听世间上苦恼众生的音声,不是用肉眼而观,是用心眼观世人的音声,众生哀声叫苦的角度不同,因为造业百千万亿态,是故受苦就百千万亿般,观世音菩萨观听世人哀苦之声,施以慈悲方法而救度,名为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在因地时,是以能观察的智慧,去观察所观之境,因此得名。他在因地时,是依耳根本觉的能听闻的性体,生起始觉观照的智用,是入流照性,不出流去攀缘外尘。也许众生不觉自己有一个不生不灭的闻性,都是对于外尘,奔色奔声,是故轮回六道中。观世音菩萨能逆流反闻,入流亡所。专心一意观察能听闻声音的到底是谁?也就是以能听闻的性能为所观之境,因此成就正定三昧,而得到圆满通达的道理。闻思修三慧是入道的要门,是欲学佛进道的人,必须经过的门径。不管任何人,修什么法门,如果不从由此三慧入门,这当下就是门外汉。这个闻字就是听闻佛陀开示,悟明本有的佛性,是最初的因地心,也是不生灭的听闻性体,思就是正思惟,是不思善、不思恶、不起百思,思无所思,思尽还源之思。用这个正思,专心灌注于闻性,追根究底这个闻性到底是从何处而来?修这字,是了达诸法如幻,了不可得,心不生取著微细的法尘法爱,同时都消灭迨尽,唯心直进,达到觉性现前。经文:‘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白话解释:我最初是从于能听闻的真性当中,向内反闻进入自性真流,而亡失所听闻的外     在声音尘境,能听闻的心性离了所缘的声尘而归入自性既然寂静,耳识所缘的     动而有声与静而无声的二种境相,也就了然完全不再生起。就这样渐渐增进深     入,能闻与所闻的作用功能,都终于净尽,能闻所闻空尽也不住著,进而能觉     与所觉也都空尽,空与觉就达到极圆满彻底,进而能空尽与所空尽的对立也消     灭,生灭既然都有消灭,绝对真空的寂灭自性,就当下现前。初于闻中:我最初依佛的教导,就在耳根能听声音的闻性当中,下手起修,以闻性为所观     之境,彻见这个闻性就是圆满不生灭之性,朗照万法!不管有声或者无声,都     是明鉴了然,并无分别,只是藉音声以显闻性而已。闻性本来就是周M真常的     ,不是本无今有,不是修成而来的。只是凡夫众生为耳中缘声,有生有灭之识      所遮障,而不能自觉,观音菩萨就是以正思观察声尘处,幻化本空,而契入闻     性,故得入流亡所。入流亡所:入流就是不流逸奔逐声尘,而返流旋复于本有的自性。亡所就是亡尘,意念假     使不亡弃声尘,焉能入流亡所?今已亡尘而念亦息,念息而尘亦亡。也就是已     入于能闻的自性之流,而亡弃空幻的声尘。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能听闻的心性离了所缘的声尘,而归入自性,既然寂静               ,耳识所缘的动而有声与静而无声,这两种境相,也就               了然完全不再生起。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就这样渐渐增进深入,能闻所闻的作用功能,都终于净化而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尽闻就是能闻与所闻都空尽,是耳根与声尘皆消灭的境界,不住就是         不停住在这种境界。因为尽闻乃是六根不行,残留一个能觉之境,如         果停住在这种境界的话,只是人我的执著空尽,尚有存我,觉我之我         。这个觉我之我未除,就是微细的法执之执,并未破灭,是故须要将         觉所之觉也空尽,才是断灭住相的无明。所谓空性圆明,成法解脱正         是。若入此境界,平常的梦想也会消灭,不管是醒时,或者睡时,都         是同样觉明虚静。好像晴空,不再有粗重的前尘影事。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空就是觉所觉空之空,觉就是能觉与所觉。因为有了这个空,去空          灭能觉所觉,觉虽然已解,但是仍然存有空观念存在。也许能空与          所空二种空,若宛然存在,空性就不能算是圆满。如果贪惜空理,          不肯放舍,就是爱理的法爱。所以说空所空灭就是不但所空的智境          已经消灭,就是能空之空也已消灭。犹如用木钻木,至火发生,其          木也烧尽。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一切生灭既然都灭尽,绝真空的寂灭自性,就显现在面前。 经文:‘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    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白话解释: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的功夫,证得涅解脱,因此,忽然超越世间与出世间所     有的境界。十方世界刹那间洞澈圆满光明,获得二种的殊胜:第一上合十方一     切诸佛,本来灵妙正觉的真心。是故与一切诸佛,同样具有慈悲力。第二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的真心实性与一切众生同一悲苦仰望的心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佛由凡夫修行而成道,离凡夫者佛不可得。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开悟圣僧云:‘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个个圆成,只因一念差,现出万般形。       ’开悟圣僧云:‘有念无觉,凡夫境界;有念有觉,贤人境界;无念有觉,圣人境界。’开悟祖师云:‘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       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不二。’开悟圣僧云:‘不知不觉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佛不       识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       佛。’开悟圣僧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尊者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       性,性即同诸佛心,三世诸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开悟圣僧云:‘本性空寂,莫取一切相,即合圣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比丘问:‘请长老慈悲开示,如何见道?如何会心?’马祖禅师答:‘平常心即是道。’比丘又问:‘如何是平常心?’马祖禅师答:‘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憎受、无凡圣,是名平常心。’平常心是解脱心,是涅心、佛心、不生不灭之性也。平常心是在造作中、无取舍、无得失、无染著,得大自在是名平常心。平常心是在人我是非中,心能转境,如如不动,是名平常心。平常心是在取舍中,能不贪不嗔,名利自在,是名平常心。平常心是在憎爱中,随顺世缘无挂碍,是名平常心。平常心是在凡圣中,心地无增无减,是名平等心。开悟圣僧:‘云何识自心?如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无有      相貌,亦无方所,亦无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六祖坛经云:‘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       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佛知见。’开悟圣僧云:‘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如是历,千万劫终无得日,不       如与空相应,当下无心,便是本法。’开悟圣僧云:‘十方诸佛出世,只共说一心法,此一心法体,尽虚空遍法界,名为诸佛理       ,此意唯是默契得。’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观世音菩萨对下而言,能合乎六道众生的真心实性,与一切众生具有悲心仰望。一切众生遇到苦难时,就会哀求诸佛菩萨,拔除其苦难,也会希望诸佛菩萨,能给与快乐。佛与众生虽然有迷悟之别,但是体是一致的,相用是无差异的。经文:‘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    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白话解释:世尊!因为我诚心诚意的供养观音如来,承蒙观世音佛教授我,由取根能听闻     的真性向内熏习,由能听闻的真性向内修证,而证得像金刚不坏的三昧禅定,     我因为修得与佛具有同样的慈悲愿力的缘故,使令我此身,能成就三十二应身     ,深入十方国土去救度众生。金刚三昧:般若智慧坚固能摧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坚固,能坏一切,不被一切所坏,故     称金刚三昧。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观世音菩萨赞偈:‘观音誓愿妙难思,赴感应机不失时,救苦寻声磁吸铁,现身说法月应         池,尘刹国中咸事济,娑婆界内更垂慈,深恩穷劫莫能赞,冀愍群萌普护持。’经文:‘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    脱。’白话解释:世尊!若有菩萨证入三摩地的禅定,精进修习,断除一切无明烦恼,殊胜的智     慧悟解将现圆满,我就显现佛身,为他们说法,使令他们解脱烦恼苦患。观世音菩萨能依对方不同的身份,而现不同身份而得度,假使对方需要显现佛身,方能满足对方修学的愿望,观音菩萨就运发悲智,显出佛身,去适应对方,让对方成就佛道的愿望。法华经说三十二应身,楞严经说三十二应身,意义是一样的,是因众生需求有所差异,才现出不同的身份去度化的必要。三十三、三十二应身,是一种假设的分类而已!因为菩萨证得大解脱,神通变化自在无论任何的身形都能变化而出故。佛身有法身、报身、应身三类。法身是觉行圆满的本体,报身是智德圆满的身相,应身是应用自在的显现。佛身虽然分为三身,但是总结起来,还是不外于一身应现作用而已,三身不离一身,一身不离三身。观世音菩萨善能随顺对的智慧厚薄,高下、而现种种的身形去教化,也就是以应身而度化,所谓现佛身,当然是指显现应身的佛陀而说。经文:‘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白话解释:如果有一些人还须要修学无师能独觉独悟的圣者,心里寂静微妙光明,殊胜妙用的智慧将现圆满,我就会在他们的面前,显现一种无佛法而能独觉的圣者身形,而为他 们讲说佛法,使令他们解脱烦恼的苦患。何谓独觉身?独觉就是独自觉悟之意。譬如朝看花开,暮观花谢,秋去冬来沧海变桑田,,世间无常瞬息万变,当下能觉悟无常的真理与空性相应,自性解脱,都是属于独觉乘之人。夫妻别后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所谓独自开悟,不一定要靠别人说法劝化,是独自一人,自己努力向著解脱之道前进的意思。在佛陀未降生前,或者佛教未曾传入的地方,能凭著自己的宿世善根精进向道,体证到人生宇宙的真理,都一一包括在独觉范围内。只要符合佛陀所说三法印的真理,而达到真正解脱三界六道苦恼的人,方能堪称是独觉。如果自己努力,而法门修错误,有偏邪,未能断惑证真,未得脱离三界轮回的枷锁,最高的善报也是天仙神道之类,而谈不独觉的圣者。总而言之,独觉之人,必须净化喜怒哀乐,贪嗔痴净化,三界内的无明烦恼已脱离束缚,方能当之而无愧!若诸有学:有学就是还有学习的余地,尚未得证四果阿罗汉,还要继续求学,方能达到究     竟果位。譬如有学的独觉,尚未达到独觉极果;有学的缘觉,尚未达到缘觉的     终点;有学的声闻,尚未达到声闻的果位,有学的菩萨,当未究竟达到佛道,     是故称为若诸有学。寂静妙明:寂静是空静清净之意,独觉行者在修道中,最喜欢独自寂静;寂静是理体,妙     明是微妙圆明,是为智慧之相用。寂静是体,妙明是用,离体无用,离用无体,体用不二。胜妙现圆:就是殊胜的妙慧,将现出圆满,正在进入解脱分段生死,将证悟无学的果位之     意。这是将证未证,将得未得之时,是最为紧要关头之际,观世音菩萨会为这     辈有学的独觉现出纯粹的独觉果位之身形,去应其所须,令其信从,为他解说     无生之法,使这辈有学独觉得到解脱,而证得无学的果位。经文:‘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白话解释:如果有须要继续修学缘觉的人,想要断除十二因缘的生死法,想要将十二因缘     法断灭后,显出无生的理性,殊胜微妙的智慧将现出圆满之际,我就会在他们     的面前,现出缘觉之身,为他们说法,使令他们解脱烦恼的束缚。缘觉身:缘觉就是观察十二因缘法以后,在体验世间一切苦恼当中,而得到解脱的人,也    就是听到十二因缘的真理而证道,因此脱离三界的圣者。十二因缘者:是由原因而产生结果,又由结果而再产生原因,可说是因与果相关的循环不      尽;有前世到今世,由今世到后世,如是无明造业,造业受苦,辗转无止境      的过程,不外乎十二种因缘的意义,若正见十二因缘,即可断六道出三界,      成就缘觉乘之人。十二因缘者,即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也。何谓无明?这是精神界的昏暗,是无有智慧之眼的意思。因为是昏昧愚钝的缘故,未能正     见人生宇宙的实相,因此内心充满著无知、缠结、烦恼,迷惑,是故称为无明     。何谓行?就是妄动,业行,因为既然未明白诸法实相,就会妄动造业,过著凡夫愚痴的生    活。是过去世当中,依无明恼而造出种种的业行,这种业障所带来的行动,称之    为行。何谓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因为依著过去的烦恼与业行,是投生在母胎的意念种子,是    欲转生的最初阶段,这时候已经由过去世而转移到现在世了,这无明投胎的业识    ,称之为识。何谓名也?名就是精神界,色是肉体,是已投生在母胎的业识,已发育成为身体,渐成一     个人的形相之际,称之为名色。何谓六入?既然有了精神与物质混合的人身,就会发育成就六根、眼、耳、鼻、舌、身、     意等六根完备,已能与外界渐交涉的程度,也是将要出生的期间,称之为六入     。何谓触?是感触作用。是会感触一切外境的意思。当六根发育完备而出生在人间之时,就    能六根触六尘之境,触暖感觉是暖,触冷感觉是冷,不知苦乐何物,微微了知感    触而已!也就是大约出生至二岁三岁期间,称之为触。何谓受?是领受。是将外面而来之事,印象在六根内,而受于心中,譬如玩乐,读书、希    望等事,都会在这期间浮起,这只是一种极为单纯的欲望而已!自四岁至十五岁    的上下期间,就是这种心情的发育期,称之为受。何谓爱?就是欲望初起的期间。这时候正是青春期,青春期已经有了感情,对于异性的追    求,特别炽盛,是恩恩爱不了时的时候,自十六岁至二十四岁上下期间,这期间    是沉溺在爱欲的期间,称之为爱。何谓取?是执著爱取的心理旺盛之期,也是所有欲望极为炽盛的期间。自二十五岁至五十    岁左右的壮年期。进取的心理非常之烈,这样也要,那种也追,无论什么事物,    如果一念生起,样样执取不舍,因此做出种种是是非非,人我满天飞,这是极为危险     的期间,故称之为取。何谓有?既然追求不舍,欲望无止境,总是会有所得,这一连串所得来的,是保持心理不    能解脱的业果,是将自己执取而累积的业因,演化成未来的果报,也可以说是带    来生死轮回之母,是故称之为有。何谓生?就是转生,投生的意思。是现生所造之业,其结果造成未来的轮回。生是苦的开    始,无生即无种种的苦恼。一切的善恶是由今生再造作出来的,生只是一个转捩    站而已,故称之为生。 何谓生死?人生到了一个时期,会衰老,由衰老而死亡,老死正是一种痛苦无奈之事。不     过老死不真正人生终止,因为还会转生到未来世而又出生,再由无明造业,由     行而有了识,由识缘名色,由名色缘六入,如是辗转不息于十二因缘中,还是     脱不了十二因缘城内,永恒不变在十二因缘中过著凡夫愚痴轮回的生活。十二因缘有生死流转门与涅还灭门二种。凡夫染尘生心,无明造业随顺十二因缘流转,故有生死。何谓凡夫十二因缘流转生死呢?就是观察吾人迁流不息,轮转生死的前因后果,最初是无明,由无明缘行,由行缘识,由识缘名色,由名色缘六入,由六入缘触,由触缘受,由受缘爱,由爱缘取,由取缘有,由有缘生,由生缘老死。这是十二因缘生死流转的真面目,凡夫众生被十二因缘束缚困住,不得解脱涅,十二因缘是连环勾锁,连续不断,从因感果,果上又造因,由因在感果,循环不息,是故称为凡夫十二因缘生死流转门。何谓圣者修十二因缘得涅还灭门呢?就是以逆境的方式了断十二因缘,也就是逆观还灭门,以证悟无生的实相,正观因缘生法,法法皆空,无有自性,不隔毫端,当下自性解脱。首先正观无明空性不可得,无明灭除后,行就消灭不起,行灭名色也灭,名色灭六入也灭,六入灭触也灭,触灭受也灭,受灭爱也灭,爱灭取也灭,取灭有也灭,有灭生也灭,生灭老死也灭。如是环环皆破,勾锁无自性空,对诸法不染尘生心,与空性相应,涅解脱当下现前。缘断胜性:十二因缘断除后,就会显出超胜的真心实性。胜妙现圆:殊胜妙用的智慧将现圆满之际。观世音菩萨化现成修十二因缘觉悟的圣者身形     ,为他们讲说因缘法,使令有学的缘觉行者,解脱烦恼的苦患,而证成缘觉的     果位。生死空性当下即涅,缘起法是相依相成而无自性,极无自性而因果宛然存在,所以依即空的缘起诸法,安立世间事相,也依即有的缘起性空显示出世。正见十二因缘空无自性,即涅出世。顺流十二因缘,不知其性本空,染尘生心,即生死流转。经文:‘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白话解释:如果有修学声闻乘的人,悟得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空理,修习圣道将证入涅的     圣境,超胜的空性智慧将现圆满,我就会在此人面前,现出声闻之身,为他们     说法,使他们解脱烦恼的苦患。声闻身者,声闻是听佛说法而开悟的人,听闻佛说四圣谛而证悟阿罗汉果位的圣者。佛教的根本思想,就是依四圣谛为主体,由原始佛教演化为根本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再由小乘佛教演进为大乘佛教,这一切的演变都不离离开佛陀根本法则,那就是苦集灭道的四圣谛。四圣谛又名真谛,即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大小乘佛法的依据,是证成四圣的根本真实道。何谓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相,人生有三苦、八苦、二十五苦,有无量诸苦,苦是现     实宇宙人生的事实。佛遗教经云:‘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       乐。’何谓集谛?集是集起召集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痛苦是怎样演化出来的道理,人生的痛苦是     由凡夫自身愚痴无明与贪欲嗔恚一切烦恼所扇动,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     招集种种的痛苦,是故称为集谛。何谓灭谛?是说明涅境界,才是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归宿与真理。因为涅是常住、安     乐、清净、光明、寂静的境界。开悟圣僧云:‘人在生死流转中,一切苦乐、人我、是非、好丑、动乱万千,就在这个动       乱万千的流转中,当下即是无常、无我、空性,不隔毫端,速证涅的平       等寂静。’诸位菩萨!平静不必要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就在波涛汹涌动荡不停的时候,水的本性还是平静的。’众生生死流转不知诸法空性,圣人知诸法空性,是故涅解脱。诸位菩萨!众生的生死流转,是因为不能了解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在一切法的本性空寂上起分别执著,为无明所迷。圣者的涅解脱,因为了知一切法的如幻如化,不在一切法的本性空寂上起虚妄分别,执常执我,而由般苦现证空性,所以空性为迷悟依。一切法空,就是诸法寂灭性,就是涅。在诸法本空上,显示诸法本寂灭,以空也就是涅寂静的开显。菩萨的行者,从缘起的生灭中,彻见寂灭性,体见一切法的无差别性,从言毕竟空寂的观点看一切,三法印即是一实相印。达到灭谛关键所在,即是正见诸法空性,而得寂灭涅。何谓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证得涅的真理,主要是指八正道。四圣谛包括世间出世间的两层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世间的因果,是属于凡夫生死流转;道是因,灭是果,是出世间大果,是属圣者涅还灭门。佛法最终的目的,是在断尽一切烦恼,证入不生不灭的境界,寂灭的境界有二种:一、有余依涅。二、无余依涅。何谓余依涅?就是开悟的声闻阿罗汉,已断尽再来此世转生的烦恼业:但是尚存身心的       五蕴之体。何谓无余依涅?不但生死之因与惑业已尽,同时连依身体之苦果亦灭,并使之毕竟不生        。中观论云:‘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诸位菩萨们!观诸法缘起,离却一切戏论颠倒,悟入诸法缘起寂灭性,这个就是中道妙观,就是道谛中心。经文:‘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白话解释:假使所有的众生,对淫欲心明了悟知是苦患根本,守清净戒不犯淫欲,想要将     身心清净,我就会在固人的面前,现出清净的梵王身,而为他们讲说佛法使令     他们解脱淫欲的苦患。梵天王:是色界的初禅天。此天无饮食之欲,无男女之欲,具有寂静清净,故名梵天。此    天共有三天,即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通常所说的梵天是指大梵天王,名    叫做尸弃,他深信如来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来请转法轮。吾辈皆被贪欲、嗔恨、愚痴所昏暗,梵王身则励行清净离欲的代表身。观世音菩萨大慈悲愿力就示现梵王身为一切众生,广说离欲,清净之妙法,并开演大法普令众生转迷开悟。佛遗教经云:‘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       ,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持戒功德七种:一、身心清净安隐。二、持戒升天 三、成就四圣 四、人天尊仰 五、       天龙八部护持 六、诸佛赞叹 七、究竟菩提持戒十种利益:一、满足智愿 二、如佛所学 三、智者不毁 四、不退誓愿 五、安住正行 六、弃舍生死 七、慕乐涅 八、得无缠心 九、得胜三昧 十、不乏信财何谓满足智愿?就是行菩萨道之人,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       誓愿,无不满足,是名满足智愿。何谓如佛所学?大圣世尊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菩萨修行,若能坚持净戒,亦       如佛之所学,究竟宗旨成就佛道,与佛正等无异,是名如佛所学。智者不毁?菩萨道的行者,戒行清净,身口意无过,凡是有智慧之人,喜乐赞叹,绝无毁坏行者之有,是名智者不毁。何谓不退誓愿?修菩萨道的行者,坚持净戒,求证菩提,誓愿弘深,勇猛精进,而不退转,是名不退誓愿。何谓安住正行?就是修习菩萨道的行者,坚持戒律,则身口意三业,皆悉清净,而于正行安住而不舍,直向菩提,是名安住正行。何谓弃舍生死?修持菩萨道,坚守净戒,则无杀盗淫妄等业,而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是名弃舍生死。何谓慕乐涅?就是菩萨道的行者,坚持戒律,绝诸妄想,故能厌恶生死之苦,而欣慕涅之乐,是名慕乐涅。何谓得无缠心?修菩萨道的行者,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悉皆解脱,而无缠缚之患,是名得无缠心。何谓得胜三昧?修菩萨道的行者,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而超诸有漏,是名得胜三昧。何谓不乏信财?就是行菩萨道的仁者,持守戒律,于诸佛法深具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而不匮乏,是名不乏信财。华严经: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欲心明悟:欲就是愿意的意思。希望将此凡心能明白了悟,也就是欲求清净,明心见性之     意,此人在凡夫世界,已经多多少少,了知欲念就招苦之本,已经明白欲念就     是由恩爱而来,身体仍然是由欲念才有的东西,身体正是众苦所寄集的所在,     是从淫欲之业所感召。不犯欲尘,欲身清净:因为有了欲尘,就会障蔽了修道人来了悟清净菩提自性,心不明了          ,自然身体也就随之污秽混浊;若能不犯淫欲之境,身心则清净自          在解脱。开悟圣僧云:‘淫欲火与智慧火无二无别,何以故?淫欲火本性空,智慧火亦空,空与空       无有差别故。非离淫欲火别有智慧火,亦非智慧火别有淫欲火,性无二故       。’开悟圣僧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自性,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       ’经文:‘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希望做帝释天主,以便统领诸天神,我就会在这个人的面前,现     出帝释天的身形,为这个人演说修善之法,使得他成就他的愿望。帝释身:译为能天主或称能为主,是忉利天的天主略称帝释,也就是释提桓因,因为有广    大福德,能作忉利天主,故名为天主。忉利天译为三十三天,是欲界六天的第二    天,在须弥山顶,广八万由旬,中为善见城,是帝释天主所居住的宫殿,其四方     四维,各有四天,四八共三十二天,合中央之善法堂一天,总共三十三天。忉利天主的宿世因缘,是过去世在迦叶佛时为一女人,见迦叶佛入灭,发心修塔,欲令高广庄严,倾资竭诚而营造,有女同伴三十二人,也发心共成,因斯胜福,生为忉利天主,余三十二人,亦感生三十二天之天主,以同修福德故。杂阿含经云:‘十善业为涅彼岸,十恶业为生死此岸。’杂阿含经云:‘行十恶业者堕三恶道,行十善业者可生天,乃至得四果。’不杀生:不夺他人的生命,因为世间任何一物皆不能比起生命的珍贵,一旦生命亡失,一    切世间财物也随之消失,上自诸佛,下至微细有生命的昆虫蚊虫,一一皆不可杀    ,杀之得无量罪。戒律云:‘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生命叫做杀生。’佛陀制不杀生有五种意义: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正道。二、杀生害命,违背大慈悲心。三、众生皆为过去生中之父母、眷属。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五、因果循环故。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正道。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杀生害命,违背大慈悲心。梵网经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心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观无量寿经云:‘何谓佛?所谓大慈悲心是也。’佛经云:‘大慈悲心度化无量有情,时间无尽,空间无尽,愿力无尽,让十方有情皆成佛     道,故名为大慈悲心。’众生皆为过去生中之父母眷属。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      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可叹众生苦,儿孙娶祖母,猪羊席上桌,六亲锅里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不可杀。在佛的境界,观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即可成佛。包括一切有心,有灵性,含灵蠢动,皆可成就佛道。梵网经云:‘当知汝是未来佛,我是已成之佛。’                  十方三世诸佛,都是由凡夫修行而成佛。开悟圣僧云:‘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即心即佛,若离心者,别更有佛。’禅宗祖师云:‘祖师西来唯传心佛,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心心不异。’开悟圣僧云:‘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       。’杀生带来因果循环。娑婆多论云:‘若一日一夜,持不杀业,于当来世中,决不遇刀兵劫。’杀生果报有四种:一、命终堕三恶道。二、多病短命。三、一生心怀恐怖,无有安宁之日。四、杀生还杀生。心能转相,相随心所转。杀生││多病短命。杀生││一生心怀恐怖。杀生││杀生还杀生。坚守十善业,可成就帝释天身。不偷盗:不盗取他人之物,凡是物物皆有主,有主之物,他人不允准,千万不可夺取,或    者偷取占为己有。佛制不偷盗之意义:犯偷盗不能入佛道解脱之门,偷盗他人之物,于心不义,心地不清净,与众生结恶缘,落入因果,毕竟诸佛守不偷盗戒而成正觉故。 偷盗性质五类:一、偷取  二、劫取  三、骗取  四、胁取  五、赌博。偷取││暗中而取。劫取││光明正大,光天化日强盗土匪。骗取││用欺骗手段而取,骗财骗色。胁取││依靠权威恶势力而夺取。赌傅││赌博、走法律漏洞、恶性倒闭。不邪淫:正式夫妻以外,不可滥起欲情,以免损伤别人的温暖家庭,致使人伦丧失,家破    人亡种种后遗症。对畜牲不可行淫,对鬼神不可行淫。淫欲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楞严经云:‘修行如不断淫心,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口业分四种:一、妄语。 二、恶口。 三、两舌。 四、绮语。妄语:心口相违,言不称实,欺诳他人,名曰妄语。恶口:发出粗言粗语,恶口一出,会伤害和气。骂人一句,胜过刀割。人怕伤心,树怕剥皮。古德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血口喷人六月寒。’两舌:就是挑拨离间,拨弄是非,引发彼此对立,产生不和气而斗争。绮语:花言巧语,美丽谎言,谈论虚妄装饰,讨好他人,谈话让人想入非非,如色情、恐   怖等。古德云:‘口开伤元气,舌动是非生。’妄语分三等罪:一、逆罪。 二、大妄语中之重罪,大妄语中之轻罪。 三、小妄语罪。逆罪:法说非法,非法说正法,破转法轮僧破羯摩僧。大妄语中之重罪:妄言已证罗汉,菩萨果位。大妄语中之轻罪:妄言见鬼神,通三藏十二部,能通四禅八定。小妄语罪,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持不妄语,得六种功德:一、说法大众信受。二、辩才无碍。三、说法无畏。四、得梵音深远相。五、得三十二相之四十齐密齿。六、诸佛赞叹,人天爱戴。酒的定义:俱有酒色、酒味、酒香,饮后迷醉放逸,使人精神失控,狂颠失神,不能自主     之饮料,名为酒也。速赐康、吸强力胶、玛啡、吸毒、安非他命、海洛因、鸦片,对身体直接间接的破坏性,一一皆不可饮食。饮酒吸毒有有五种过失:一、失礼貌、无威仪。二、失定慧。三、增疾病。四、破净戒。五、愚痴堕落。饮酒增疾病:一、破坏神经系统。二、高血压。三、心脏病暴发。四、肝脏硬化,诸病丛生。五、伤胃肠。受过酒戒无受不算,犯了饮酒罪,死堕灌口地狱。造酒卖酒,堕落酒河酒池地狱。梵网经云:‘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      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一切酒不得饮,若故      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酒戒开缘三种:一、病时诸药治之无效,非酒不愈,可开缘。二、外科用之药酒,推拿筋骨,治伤不犯。三、做月子、喜庆、可先舍戒,事毕再复戒。持不饮酒戒可得十种功德:一、得大智慧果报。二、易入禅定。三、思考敏锐,判断事理正见。四、威仪庄严。五、不犯诸戒。六、天龙八部护持。七、人天爱敬。八、同证菩提。生天自有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经文:‘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游行十方世界自在无碍。我就会在他的面     前,现出自在天的身形,而为他讲经说法,使令他的愿望能成就。自在天就是他化自在天,能将其他天神所变化的快乐之境,自由自在而夺取而为自己的娱乐。或者是自己动念头,他人便变化一切境,令其使用,这是此人坚修十善所得的福报。自在天里另外有魔王所居住的宫殿,由魔宫所派遣的魔军魔众来扰乱修道人的心境,可说是一位大恶魔,帝释天欢喜十善,魔王却是欢喜十恶。世尊将成道之际,魔王百般诱惑,想尽办法来恼乱世尊成佛,就是这位他化自在天的魔王。经文:‘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    就。’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希望此身能得到自在,而能飞行于虚空的话,我就会在他的面前      ,现出大自在的身形,为他讲说佛法,使他能成就他的愿望。大自在天身:是住在色界第十八层天,连欲界六天,合计二十四层天,是色界之最高天的      缘故,故称色究竟天,此天的天王形相为三眼八臂骑白牛,在印度国中,被      人崇拜为世界的创造者,是万物的造化主。大自在天与自在天同样是魔王。      当佛教化三界内的一切众生出离三界,免受六道轮回之苦,但是这两位魔王      心生胆寒,深怕三界内的魔子魔孙魔眷属被佛陀一一度脱出三界,因此生大      恐怖,想尽办法来阻扰佛陀的弘扬正法,是故以此立名。观世音菩萨所示现的不可思议解脱妙力,不但能示现佛身菩萨、声闻、缘觉、帝释、大梵王、观音菩萨也能示现魔界的魔王,以魔王之身形度化所有魔宫的魔民眷属,一一弃暗投明,修持如来正法,脱三界、断六道。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所关心的地方,是全面性,是全方位的,无论是世界任何之处,都有他示现慈悲、智慧、愿力、勇气的道场,这也是他济度众生而采取的方便,为了达成救度众生的目地,不管何种的身份,皆能千变万化,有了这种的作风,他的修行、他的功德,方能算是最圆满的。恶魔有逆魔与顺魔之别,何谓逆魔?就是对师长,前辈者的教导训示,都置之不顾,不但置之不顾,还会违逆师长前辈的教训,内心怨恨不平,甚至诽谤师长,前辈者,这种反抗怨恨的心理,一一皆是自掘自挖自己的坟墓,自作自受,学佛之人如果不能自戒自省的话,是会遗恨终身,三涂直线而堕,故名为逆魔。何谓顺魔?就是被一切五欲六尘所诱惑,而致使瓦解自己的道心。一旦被引诱入于五欲之内,身心不能自拔,因此随波逐浪,生死流转便如此展开了,故名无顺魔。观世音菩萨如果遇到想要生到大自在天的人,他就会显现大自在天身,去为这个人演说四禅,四无量心的佛法,使这个人能达到生在大自在天的愿望。经文:‘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    就。’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欢喜统领鬼神,欢喜救护人间国土的人,我就会在这个人的面前     ,示现天大将军之身,去为他讲经说法,使令他的愿望能成就。天大将军身,是帝释天的部下,每当帝释天与阿修罗战斗之时,都是在最前锋出阵去抵挡敌军,是帝释天的大力士,又称坚固力士或称金刚力士,此神是观世音菩萨大勇猛心的显现,由他勇猛之德,化做天大将军来当任佛法的守护神。观世音菩萨已经圆满大智、大悲、大勇三种智德的圣人。爱统鬼神:无福德者为之鬼,有福德者为之神,四大天王的主帅各有八位天将,在统领八     部之属,韦驮天将就是这些天将的上首人物。爱统鬼神,正是希望能成为天大     将军之身,做帝释天的将领,好使一切鬼神被他统领之意。救护国土:就是日夜巡视世间的一切国土,摧罚恶魔,赏善护生,使众生得以安居乐业。     观世音菩萨遇到这种的人,会应其所求,会现为天大将军的身形,为这般的人     讲说五戒十善,使令这些人的愿望成就。经文:‘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喜爱统领世界,愿意保护世间的众生,我就会在这个人的面前,     示现四大天王的身形,为他说法,使令他的愿望成就。四天王身者,是居住在须弥山的山腰,也是帝释天的外臣,四大天王者即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的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皆是镇护国家之神,是驱邪弃恶,降福消灾的善神,在寺院弥勒陀两旁,都有四大天王镇守,可见四大天王护国佑民,护持如来正法之因缘可谓甚深无比。爱统世界:世界是指四大部洲,须弥山各面的一切国土。保护众生:就是保护每一国的众生。观世音菩萨大悲愿力而说:假使有人,希望做四大天王,以达成欢喜统治世间,镇护国家,驱邪除恶,保护善良的老百姓的话,我就会应其所求,会示现四天王身在那个人的面前,为那个人讲说统治世间,护国佑民之法,使他达成鉴护世间的愿望。经文:‘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    其成就。’白话解释:假使有众生,希望生在天宫为天王的太子,而能驱使一切鬼神,并护国佑民的     话,我就会在这个人的面前,示现四天王国的太子身,为他说法,使令他的愿     望成就。天王太子身,四天王各有太子九十一人,他们容貌都非常端正,有很大的威势力,直接能驱使八部鬼神。爱生天宫,驱使鬼神:希望转生到四天王的宫殿去做一位天王的太子,其目的就是想要享          有驱使一切鬼神之意。鬼是八部的鬼,神是四天王所统领的八大将               军,鬼神有时会作怪,会扰乱人间,四天王的太子有时会派遣大力          的鬼神,或者天大将军,或者亲自驾临,去降伏一切祸端,是辅助          天王,是保护众生的善神。经文:‘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希望欢喜做人王的话,我就会在他的面,示现人王之身,为他说     法,使令他的愿望成就。治国安民之圣王具有十德:一、能照    二、庄严     三、与乐     四、伏怨    五、离怖 六、任贤 七、安住 八、持法     九、业主    十、能主能照│││以智慧眼,察照世情。庄严│││以大福智庄严国家。与乐│││给与国民大安乐。伏怨│││能伏百姓一切怨敌。离怖│││令国民安宁,远离怖畏。任贤│││集诸贤人,任国家大事。安住│││使国民安住国内。持法│││以真理维持世间。业主│││所有之业,国王能胜担。能主│││国民全部能尊敬为主。印度阿育王、后汉明帝、宋朝文帝、梁武帝、唐太宗等国王,皆是佛教弘扬流通历史上,贡献出宝贵的帝王身,他们毕生尽瘁推动如来正法,与观世音菩萨示现人王度众生有何差别!经文:‘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喜爱做种族同姓的主脑,受世间人所推举敬让,我就会在他的面前,示现长者身,而为他说法,使令他的愿望成就。长者须具足十德:一、贵姓    二、位高    三、大富    四、威猛    五、年耆 六、智深    七、行净    八、礼备    九、上叹    十、下归贵姓│││品格高尚而贵气。位高│││地位崇高,功勋居上。大富│││资产丰富。威猛│││有威严风采,而受人尊敬。年耆│││年龄高之宿老。智深│││深智远虑。行净│││品行清净而端正。礼备│││礼仪行法具备。上叹│││被长上之辈所赞叹。下归│││受下辈者所归服尊敬。世间上的人,虽然富有地位、名誉、财产,但是心理上不一定人品优良、智慧广大,受人敬仰;金钱多或者地位高,比较容易生起骄慢心,不然就花天酒地,生活无制度,不然就是富而不仁,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不肯悲愍喜舍众生,精神不一定快乐。如果有众生,欢喜做为一族同姓之主,并愿意受世人所尊敬,又受人敬重为长者,观世音菩萨大慈悲的愿力,会在这个人面前示现长者之身,为这辈之人讲说布施喜舍,仁民爱物之法,使令这些人达成愿望。经文:‘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欢喜谈论至道的名言,不求名位,只想清净自居的话,我就会在     这个人的面前,现出居士身,为他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成就。居士应具足四德:一、不求仕官  二、寡欲蕴德  三、居财大富  四、守道自悟不求仕官:不在官场求显耀。寡欲蕴德:清净欲望,积善累德。居财大富:家财富满。守道自悟:善守正道,自修自悟。中国自佛教传入后,有学者、仕绅、员外、士大夫等社会上流阶级的人物,知识份子,以佛教护法自居,而称居士。也有广泛求知识,作研究,慢慢发觉佛法的好处,因此而皈依佛教,印度的维摩诘居士,中国的庞居士,苏东坡居士等,就是所谓居士中的尤物。如果有一种人,爱谈名言,清净自居,身体虽然处在五浊恶世,可是心内爱好清净,不染世欲,不求名位,以道自居,至道名言,一心参悟的人,观世音菩萨会示现居士身,为这辈之人,讲说清心寡欲,参禅悟道,净己修身之法,使令此人达成愿望。经文:‘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假使有众生,喜爱治理国土人民,剖析判断邦国城邑所发生的纠纷诉讼,我就     会在他们的面前,示现宰官身,而为他们说法,使令他们的愿望成就。宰官身,是剖析判断是非曲直的首长,上自大臣宰相,下至地方长官,以现代来说,上自五院各首长,下至县市乡镇长,皆是宰官之属,行政机关的长官都是属宰官之内。宰官若能奉公守法,公正清明,是非曲直分明,使政治上轨道,国民安居乐业,将自己扮演如观世音菩萨的示现,使人民心服口服,以慈悲德化,而非权威制人。如果有人喜爱为国整纲立纪,为民间易俗移风,剖雪冤屈,决断是非,为邦为邑治理国家领土,辅助政治的人,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宰官身,为这个人讲说治国爱民之法,使令这个人达成他的愿望。经文:‘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白话解释:假使有众生,喜爱各种天文地理算数、医药、法术、摄精气神护卫身体,而自     己静居,我就会在他的面前,示现婆罗门身,为他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成     就。婆罗门:梵语具足音为普粒夫摩那,译为净行,或称净裔。是高贵、崇高,是舍诸恶法,    而且博学多闻的清净行者。在古印度时代,将一切种族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四姓不平等法。婆罗门是最高无上的种族,自称为上古时代由梵天之口所生,是最优秀种族,被认定是传承诸天诸神的圣意种族。婆罗门宗教生活分为四个时期:一、梵志期 二、家居期 三、森居期 四、游行期梵志期:七岁以上就随师学道。家居期:三十岁时归家结婚。森居期:五十岁时入丛林,学道修苦行。游行期:老年时,到处去过著游行的生活。不平等四姓阶级:一、婆罗门 二、刹帝利 三、吠舍 四、首陀罗婆罗门:宗教师,是梵天来,最尊贵种族。刹帝利:帝王军人种族。吠舍:农工商种族。首陀罗:贱民、原住民、不当人看待。大圣世尊说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即可成佛,大家都能归依三宝佛法僧而修道,人人皆可成佛;而婆罗门教却说只有他们方能回到天上去,依情理法皆不平等,太不合理,是消灭众生崇高尊严的本性。大圣释迦佛云:‘如四大河流入于大海,融合同一咸味,四姓若归依佛门,即同释氏,更        无差别。’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数就是天文地理,阴阳度数,术就是咒水写符,医卜命相等。摄就是调摄身心,节劳静神,卫就保卫生命,固精养气安神,有关调养身体寿命之类。这种人就是爱好神仙婆罗门教之道,观世音菩萨如果遇到这种人,就示现婆罗门身,去为这个人请说算数方术,调气炼神之法,使令此人达成愿望。经文:‘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爱好志愿出家学习如来正法,受持如来一切戒律的话,我就会在     这个人的面前,示现比丘身,为他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成就。比丘译为乞士、破恶、怖魔三种义理。乞士:乞是乞求、乞化士。外乞施主米粮,以养色身。内乞如来正法,以资慧命。破恶:破见思烦恼,灭三界生死恶因。怖魔:若有人发大心出家修行,欲出三界,魔王闻之心生怖畏,因为人人出三界,魔众灭   少,故魔王紧张怖畏。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          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出家定义:破见思惑,证无生法忍,成就无上菩提,度化无量有情为正宗。是故出家应出     烦恼家、出三界家、出六道家、出轮回家,是名真出家。经文:‘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假使有女众,志愿出家,愿学习受持如来一切禁止的戒律,我就会在她们面前     ,示现比丘尼身,为她们讲说佛法,使令她们的愿望成就。如果有女众,因为厌离在家尘劳之累,而想出家学佛,愿意受持如来戒律,观音菩萨会示现比丘尼身去度化此人,说离一切染著精修梵行,使她达成愿望。女人出家最初最受沙弥尼十戒,然后学式叉摩那尼的六法二年,以便考验道心,最后方能受持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戒法,亦含八敬法。八敬戒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等,简称为八敬,都是规定尼众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事。所以后人称之八敬法。八敬法:一、百岁比丘尼要礼初夏比丘足。    二、不骂比丘,不谤比丘。    三、比丘尼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得举比丘尼过。    四、比丘尼具足戒,须在二部僧中受。先于尼僧中作本法,再求比丘僧为之授戒      。    五、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中忏除。    六、每半月须求比丘教诫。    七、不同比丘同住一处,结夏安居,也不得远离比丘住处结夏安居,为便利请求      教诫故。    八、安居圆满,应求比丘为比丘尼作见、闻、疑三种自恣自由举罪。经文:‘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在家男人,志愿受持五戒的话,我就会在他的面前,示现优婆塞身而为     他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能成就。优婆塞身,优婆塞是在家学佛的佛陀男众弟子,一方面从事于自己的家业,一方面热诚恳切精修佛法的男众。汉译为近事男、近善男、近住男。近事就是亲近佛陀,亲近三宝;近善就是亲近于一切善法之意,在家学佛而受佛戒,自然就会亲近善事。五戒:一、不杀生戒 二、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不杀生戒:不杀害一切生灵,内心恒存仁爱慈悲的心念。不偷盗戒:不偷盗人家财物,物物有主,是故见利应该要思义。古德云:君子求财,取之有道。不邪淫戒:不奸淫夫妻以外的男女,但夫妻可正淫。不妄语戒:不应有虚妄的语言,应履行信实之道。不饮酒戒:学佛之人不应饮酒昏迷,而失去本有的智性。饮酒本来并不是有罪,只是饮酒后会迷失本性尤其是醉后糊涂,会造下恶业之因,是故属于遮罪,所以佛陀才会遮止,不许佛弟子饮酒,故称为遮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四条戒是根本戒、或称性戒。因为本性就是罪业,不但是受戒的人犯戒有罪,就是不受戒的人,如果触犯时,也应该受国法制裁,受因果报应,故称性戒。经文:‘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在家女众,欲求受持五戒,愿意清净自居的话,我就会在她的面前,示     现优婆夷身,而为她讲说佛法,使令她的愿望能成就。优婆夷身:优婆夷就是佛陀在家学佛的女众弟子,译为近事女,近住女。是承事诸佛之法     ,而亲近之意。又因为在家而受佛戒,善能堪住于三宝,也就是堪受三宝的教     导而住,故称近住女。经文:‘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女人,志愿以家务为立身处世之法,以便修身齐家治国。我就会在这个     人的面前,示现王妃女主的身形,以及邦国的夫人,王命所封的贵妇等身,而     为她们讲说佛法,使令她们的愿望能成就。普门品所举出的妇女身是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楞严经所举出的妇女身是指上流阶层的妇女身,虽然如此,但是千万不可局限于文字上,是表示上中下各阶层妇女的代表人物,不是限定某类的妇女,观世音菩萨皆一一示现而度化一切有情。玉耶女经云:‘永离所住之家,而以夫家为家,与夫为异体同心之人,事夫之父母如事所       生之父母,要尊崇、敬慎、而无有半点之x心。善治家事,能接宾客,丰       裕家庭,揭扬家名,是为妇女之道。’妇女应归于夫家,克尽妻子之义务。嫁者归也,所生父母之家,是假暂之家,到了夫家,才是回归自己之家。在慈悲、智慧、勇猛三德行中,慈悲在德行中最能象征女性朋友,观世音菩萨之所以时常示现妇女身,就是因为这种的德行最能代表女性的缘故。因此,如果身为女性而缺乏了这种的德行,就消失女性的价值。观世音菩萨就是慈悲、智慧、勇猛三德心志的表现,如果我们能觉悟到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的话,那么我们当下就是慈悲、智慧、勇猛的示现。这种自觉的心情,是不分男女,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高下、是平等平等,是大家人人具足本有的。经文:‘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    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寡欲守身不破坏男根的童贞,我就会在他的面前,示现童男身,     为他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能成就。如果有不婚嫁的处女,喜爱乐于保持童     贞的处女身,不希望贞操被人侵害强暴,我就会在她的面前,示现童女身,为     她讲说佛法,使令她的愿望能成就。童男身:童是终身不被情欲爱染所污,是故童男并无限定男孩,是譬喻如儿童的天宜,一    点邪气都没有的意思。如果有终身不犯女色,欲保守天真,不愿沾染欲尘,这种人是天真未泯,男根不坏的人。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童真的男子身,为这个人讲说清净无染,守真抱璞,固精保元之法,使令此人达成他童真的愿望。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处女就是未出嫁保持贞节的女性,受乐就喜爱、志愿,侵暴就是侵害她的童贞。如果有志愿终身守住处女之身,其清白无染,不求婚嫁,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童女之身,为这个人讲说洁身贞守,离欲清净之法,使令此人达成她的愿望。经文:‘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龙,乐出龙伦。    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任何天神,乐求出离天界,我就会示现天身,为这位天神讲说佛法,使     令他的愿望能成就。如果有任何龙类,乐求脱出龙类的果报,我就会示现龙身     ,为龙类讲说佛法,使令诸龙能达成愿望。若有诸天,乐出天伦:天是梵文提婆所译,含有清净、光明、尊胜、光辉,普照观察世间的意思。这里所举的诸天,是要厌离其位,想脱出天界,转生人间,或者是再转生到高位,或者进入解脱之境。天界本来是胜过人间很多,为什么要再志愿来人间?原来天界虽然有算不尽的福报,可是在天界所过的日子,只有享受快乐,不知继续修行,福报一旦用尽,还会堕落,是故天界尚未究竟,应乐出天伦,以求解脱之道,观世音菩萨就示现天身,为其说法,令其成就。天人将死时所现出的五种衰相:一、头上花萎 二、衣服垢腻 三、身体臭秽 四、腋下汗出 五、不乐本座头上花萎:天人头上所带的花冠渐渐枯萎。衣服垢腻:就是无缝的天衣出污垢来。身体臭秽:天人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流出很多臭味来。腋下汗出:就是天人两抵铝鞒龊芏喑艉埂不乐本座:就是天人以上种种不好的衰相出现,天人便对自己的宝座生起不乐的感受,天     人眷属也厌离他而避走。若有诸龙,乐出龙伦:龙虽然也曾经修过福,而住宝殿,可以变化自在,但是尚不能离蛇身,具有三种祸患:一、热沙炙身。二、风坏宫衣。三、金翅鸟啖。因为有这一切苦恼,所以龙会觉醒,会厌恶龙伦,希望出离龙身之苦。观世音菩萨会示现龙身,为诸龙讲说布施、持戒、正真、柔和、仁慈、谦让,修梵行等法,使龙类达成自己的愿望。经文:‘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乾闼婆,    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一种药叉鬼,乐求度脱出离自己本来鬼类的果报,我就会在他的面前,     化现成药叉鬼的身形,为他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能成就。如果有一种乾闼     婆的音乐神乐求脱离神类的果报,我就会在他的面前,示现乾闼婆音乐神之身     ,为他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能成就。药叉身:药叉译为捷疾鬼、勇健鬼、暴恶鬼、夜叉鬼,鬼的行动快速,飞行空中是吃人鬼    神,分为地行、空行、飞行三种,这种鬼神因为会妨害所有一切善行的缘故,是    属于恶类之鬼。世尊成道后,受佛陀的感化,已经发誓改邪归正,一心专意愿意    拥护三宝。若有药叉,乐度本伦:夜叉虽然非常残猛的鬼神,因为受佛陀慈悲感化熏习,已经明白自己所做是非善恶,了解暴力残恶是堕落之因,所以祈望脱离夜叉鬼,欢喜如来的正法,愿意护持三宝。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夜叉身,为此鬼神讲说持戒修福,柔和善顺,以及断杀之法,使令他脱离夜叉鬼的愿望。乾闼婆身:乾闼婆译嗅香、寻香、食香、是以香为身,以嗅香而得长养生命,故云香阴。     常居须弥山之南,金刚屈中,能飞行虚空。是侍奉帝释,掌司奏乐之神,所奏     微妙天乐,四时如春,听下法,如住于光风霁月的境地。若乾闼婆乐脱其伦:乾闼婆每日耽浸在音乐舞会中,心多放逸,无机会求精进,因此想脱         离自己的身位,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乾闼婆之身,为他讲说断除放逸         玩乐之法,使令他的愿望能成就。经文:‘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紧那罗    ,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阿修罗,乐求脱离阿修罗的果报。我会在他的面前,示现阿修罗身,为     他讲说佛法,使令他达成愿望。如果有紧那罗歌神,乐求脱离紧那罗歌神的果     报,我就会在他的面前,示现紧那罗身,为他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成就。阿修罗:六道之一,译为非天,因为有天之福,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为无端,其    形体容貌非常丑陋,男丑女貌。又译无酒,因宿世好酒而不如意,因此持不饮酒    戒,其国造酒不成。个性刚强,爱好战斗,常与帝释相战。宿世虽然修五戒之道    ,但是我慢心、好胜心、猜疑心、争斗心非常强烈,因此命终感召阿修罗之报。紧那罗:是天龙八部之一,紧那罗译为疑人,其形状像人,而头上有一只角,因为像人又    不像人,人人看后心存疑惑,是故为疑人。又像神而心却非神,故译为非神。住    在须弥山之北,若天界欲奏乐时,他的腋下便会流汗,因此升天奏乐。佛在世说    法时,紧那罗乐神,便奏微妙天乐供养佛陀,以及与会大众。若紧那罗,乐脱其伦:紧那罗往昔布施喜施,而居七宝殿,寿命非常长,每日歌咏奏乐,多沾欲乐,乐极生悲,渐生厌倦,心内想要求脱歌神职位,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紧那罗身,为此神讲说歌咏乱心,欲乐无常,以及断除谄媚之法,使令此神脱离其位,而达成他的愿望。经文:‘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摩呼罗伽的地龙,乐求脱离他的果报,我就会在他的面前,示现摩呼罗     伽之身,为他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能成就。摩呼罗伽身:摩呼罗伽译为大腹行,形状像爬行在地上的大蟒蛇的缘故,因此立名。虽然      是以大腹来行动,但是有时却以人形蛇头的姿态出现,又译为大蟒神。大蟒神宿世虽然曾经布施恩惠给与人类,但是因为多毁坏戒法的缘故,比较天龙起来,其苦当以倍算,也许是因为心地多痴恚,才会感受这种龙蛇混杂的果报。这种非人,时常含毒害人,会愈陷愈深,所以想要脱离他的本类,或者求出他道。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摩呼罗伽之身,为他讲说断灭愚痴,修慧修慈,忍辱柔和等法,使他达成愿望。经文:‘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    有想无想,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欢喜生生世世为人,而修人道之法的话,我就会示现人身为这个     人讲说佛法,使令他的愿望能成就。如果有属于非人类的众生,不论是有形相     ,没有形相的,有心想,没有心想的,只要乐求度脱他们自身的果报的话,我     就会在他们面前,示现与他们一样的身形,为他们说法,使令他们的愿望成就     。于六道中得人身很难,人道有苦有乐容易觉悟修道;天道唯乐无苦,不易觉悟修道,学佛难;阿修罗好斗、疑心重,也不易学佛,地狱唯受苦,无丝毫之乐,无法学佛,恶鬼受苦受难,无法学佛,畜生愚痴无知,无法学佛。唯有人道有苦有乐,容易觉悟可修道。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得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          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得佛世,遇          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          心,无修无证难。’非人身,这项就是统收天龙八部,未尽列出的其他之类。有形的众生就是有形相,有色蕴的色身之众生。无形就是没有形体,没有色蕴的身体。有想就是欲界的众生,有男女之欲,有饮食欲故。无想就是色界无色界天之众生,住于禅定中,但伏住想念,尚未断尽想念,三界内皆是有为有念生灭故。应付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的众生,真是困难中的困难,对无形的众生,难以现出身形;对无想的众生,难以说法;但是观世音菩萨有圆满甚深的禅定三昧力,一一皆能度化这辈的众生,随著各类而现身,观机逗教,使令他们能达成愿望。经文:‘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白话解释:这叫做妙用清净三十二种随应各类众生,深入十方世界国土,所现的身形,这     是因为心入三昧禅定,由能听闻的耳根向内熏习去反闻自性而修,而得到无为     而生起妙用的神力,因此能自在变化成就。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是就是应九法界众生之机,而普门示现身相。妙就是自性所现的不可思议微妙作用,净就是无所染著,观世音菩萨证得圆通后,已得身口意三轮不可思议的妙净。入国土身就是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的意思由清净本性起了三十二应身,游化十方佛土,度生无碍。一一皆由三昧禅定,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闻熏闻修就是由本觉闻性内熏,熏起始觉的妙智,而作反闻修习的功夫,时时刻刻在反闻自性,将无始劫以来的迷执业习熏变,终于解除六结,破灭五蕴,达到妄穷真露、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所谓一身不分而普现,万机咸应以无违!像一个月亮在天空,其影自然印落千江万水中,并不是月亮有意印落水中,观世音菩萨智慧慈悲度化众生感应之迹,亦复如是!开悟圣僧云:‘无作而作,作而无作;闻而无闻,无闻而闻,若能正见此义,与诸佛出世       度生,更无有异。’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闻无闻有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何曾有灭,有声之时是尘自生,无           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           声尘之所转,当知闻性无生灭,闻性无来去。开悟圣僧云:‘尔要与诸佛无别,但莫外求;尔一念心上清净光,是尔屋里法身佛’开悟祖师云:‘无念即无男,无念即无女,无念即无障,无念即无碍,无念即无生,无念       即无死,正无念之时,无念不住相,即是截断生死源。’经文:‘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    ,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白话解释:大圣世尊!我因为由能听闻的耳根向内熏习反闻自性而修,证得如金刚坚固的     三昧禅定,达到无作的微妙神力,能与十方三世一切六道众生,同一悲愍拔苦     仰望的心情,能令遭遇苦难的一切众生在我寂灭的身心上,得到十四种无畏的     功德。众生悲哀仰望的心中,摄在菩萨的大悲心里,菩萨大悲的心,M在众生悲哀仰望的心中,可说是凡圣同体,交感相应,能使一切遭遇苦难众生的业报身心,在我寂灭身心内,得到十四种无畏的功德。经文:‘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白话解释:第一种是:由我的自心不观听外境声尘的杂音,而向内观察听闻能观的自性,     因此能使十方世界苦恼众生,我可以观听到他们求我救度的声音,就能获得解     脱苦患。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不自观音就是不自观世间声音,是智光不外照,自性已空,已旋转          听闻,脱离声音尘相,耳根与声尘都已空性灭亡,根与尘不对立,          也就是已经不会再循声音去流转了。以观观者的第一字观,是能观          之智,第二字之观就是所观之境。菩萨不藉仗非知的耳根,是用观          照之观,去反闻自性,内照自性是也。当苦恼的众生正在一心称念菩萨的名字时,观世音菩萨因为有脱黏内伏,背尘合觉所得的三昧无作妙智力去救度众生,寻声救苦,解脱众生的苦恼。经文:‘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    ,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    不能害。’白话解释:第二就是:我的知见旋转向内返复归入真性,也就是旋妄复真,所以能使一切     众生称我名字的人,设使陷入大火内,火不能燃烧到他们。     第三就是:能观察能听闻的心,旋转向内返复归入真性所以能使称念我名字的     众生,如遇大水漂流时,大水也不能漂溺他。第四就是:我已经断灭一切妄想     ,内心无杀害恶毒的心念,所以能使众生称念我名字,如果误入诸鬼国时,恶鬼     也不能加害。吾人内心的无明火焰,日夜不停燃烧,三界犹如火宅,不休止,一不小心,会被火焰所吞食,火焰就是贪嗔痴三毒,以及财色名食睡五欲,这些恶火,随时随刻威胁我们的法身慧命。最能代表杰作就是嗔恨嗔恚之火,能烧功德林,是故应勤精进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       ,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       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       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       ,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       过嗔恚。’经文:‘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    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白话解释:第五就是:熏修能听闻的耳识向内观照而成能听闻的真性,六根销除向外攀缘     的妄识而向内观照复归真性,就相同于攀缘声尘的听觉而复归真性,能使称念     我名号的众生,遇到被人杀害之时,对方刀剑自然一段一段断坏,使令一切刀     兵干戈的砍杀,就像割水而无痕迹,也像风吹日光,日光的体性并无被摇动。熏闻成闻:就是熏妄闻而成为闻性之意。观世音菩萨因地修持时,乃是反闻照性,是以本     觉内熏,旋转颠倒的耳根,而成就真闻之性。六根销复:就是由耳根已经销妄而复真,其他的五根,自然而然也就会销脱复回本性。同于声听:就是能闻之性,不惜仗耳根也能听闻,声音与听闻都已经销尽,其他五根也如     声尘与闻根解脱一样,一一皆复归元性,正是尘亡根尽之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奇世界逆魔大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