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农场到林口土建建堂怎么走

林口法院刁翎法庭情系百姓 打造多功能矛盾纠纷调处平台 - 牡丹江法院网
当前位置:
林口法院刁翎法庭情系百姓 打造多功能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作者:陈卫仕&&
  地处长白山与老爷岭交汇处的林口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辖区农村人口近占70%,林口县人民法院刁翎法庭就座落于林口县北部乡镇中人口最密集、并且为“八女投江”英雄故事发生地的刁翎镇。刁翎法庭下辖刁翎镇、建堂乡、三道通镇共两镇一乡,辖区人口7.3万,辖区面积2585平方公里。2013年6月,在上级法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刁翎法庭建筑面积830平方米的审判办公用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在林口县法院的倡议下,在林口县委政法委协调召集并全力推动下,通过对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协同联动、相互借力,从而构筑起了林口北部“两镇一乡”综合性、多功能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    &&&&&&&&&&&&&&&&&&&&&&&&&& 群众便民诉讼的“桥头堡”  仅以刁翎法庭所辖的三道通镇为例,该镇由于是林口县距离县城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距县城路程近100多公里,且山路崎岖险峻,以往该镇人民群众要想打官司,就必须到近百公里外的林口县城或者到古城镇法庭,仅仅去办理案件的立案手续一项,来回也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同时还要耗费几十元的车费,十分不便利,经常使得一些经济困难、行动不便或年纪较大的群众,虽然有想诉讼打官司的想法,但往往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不得不放弃依法维权的念头,更有甚者,有的还采取了其他极端、违法的维权方式。此次在北部中心乡镇设立刁翎法庭,彻底解决了附近几个乡镇老百姓打官司不便利的困难,“有纠纷找法庭”,已经在刁翎法庭辖区群众中开始了口口相传,自2013年6月法庭开始投入使用以来,该法庭辖区民商事案件纠纷受理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近14%,极大地方便了辖区群众诉讼。&&&&&&&&&&&&&&&&&&&&&&&&&&&&&&&&&& 百姓家长里短的“暖心屋”&&&&有了矛盾纠纷到法庭依法诉讼解决,这在城里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了,但是,在当地农村及老百姓心目中,至今仍有这样的意识,即“一场官司两辈子仇”,两户人家一旦有了诉讼关系,便从此交恶,甚至多年忌恨在心。对于当地群众的这种心理,刁翎法庭主动把县司法局“法制茶社”请到了法庭内,为“法制茶社”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对于那些因邻里琐事、亲情矛盾所引发的纠纷,一方到法庭提出诉求后,如果另一方不愿意对簿公堂的,法庭工作人员会将他们请到法制茶社,由茶社工作人员给他们倒上一杯热茶,陪他们聊家常,听他们谈心倾诉,工作人员在与他们聊天谈心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双方产生矛盾的症结点,从而慢慢引导他们互谅互让,握手言和,从而避免双方进入诉讼并对簿公堂,实现轻松中有效化解双方矛盾。   &&&&&&&&&&&&&&&&&&&&&&&&&&  民商矛盾纠纷的“终结点”  除司法机关的“法制茶社”外,该法庭还把所在辖区各村屯的基层人民调解员、法院人民陪审员全部登记在册,并集中时间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和指导,同时,还把检察机关检察联络室也请进法庭办公,让其充分行使监督审判、协助调解的工作职能作用。  工作中,对于人民群众来法庭要求立案起诉的,法庭工作人员会根据案情或矛盾纠纷实际,要么让所在村屯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利用邻里亲情地缘亲缘关系对其矛盾纠纷进行调解,要么先将他们引导到“法制茶社”,由工作人员结合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对其进行法律讲解及正面引导,经过上述环节纠纷仍得不到化解的,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庭工作人员将充分对其进行法律释明,检察联络室工作人员对整个庭审、调解、执法过程的检察监督,让有司法诉求或寻求帮助的人民群众只要到了这里,就能产生充分信任,矛盾纠纷只要一进门,在这里就一定能够稳得住、解得开,调动和集中各方面功能和优势,把矛盾化解在这一平台中,解决在基层中,通过上述举措,自2013年6月以来,刁翎法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12件,其中共有106件案件通过多方联动,共同参与后,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和解或原告撤回起诉,调撤诉达94.6%。   &&&&&&&&&&&&&&&&&&&&&&&&&& 辖区稳定发展的“守护神”  林口县人民法院刁翎法庭自建成运行以来,该庭不将审判案件作为法庭工作唯一职能,而是通过经常性深入辖区村屯、集市、学校等地,积极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辖区相关单位提出可行司法建议、协助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和司法审判工作职能所应有的作用。  2013年春天,刁翎法庭辖区有数十户种子培育种植农户,因与经销商在种植回收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有近20余户种农集结在一起,多次到镇政府和县内有关机关上访,要求政府给予解决处理,镇政府组织人员多次到青岛、富锦等地与经销商沟通协商,均未果后,劝他们走司法程序,但这些种农表示不理解,扬言要继续到上级机关上访。百般劝说无效后,镇政府相关领导到法院寻求支持,关院长责成主管民事审判副院长王春波带领管辖北部乡镇的刁翎法庭、古城法庭干警迅速召集并组织了司法所法制茶社、基层人民调解员、检察联络室工作人员一道,共同深入相关村屯和农户家中,向种农认真和详细讲解《种子管理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引导他们依法维权,放弃非正常访的极端维权方式,最终使这些纠纷得以依法进入诉讼程序,协助辖区镇政府有效化解了这一上访案件。事后,刁翎镇政府相关领导不无感慨地说:“刁翎法庭--不愧为林口北部乡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有效的减压阀和化解器!”  林口县人民法院刁翎法庭自建成并运行的五个月时间里,通过各相关部门的相互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该平台所承载的连结民心、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综合治理的功能和效应正在逐步得到彰显和体现……责任编辑:崔晓翕&&&&
&&&&&&&&&&&&&&&&&&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您是第 1694371 位访客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黑龙江牡丹江市林口县快递网点列表
您正在查看的是全国快递在黑龙江牡丹江市林口县的所有网点,快递窝网点查询网总共在黑龙江牡丹江市林口县为您找到23个全国快递网点,点击网点名称即可查看该快递网点的所有信息,如快递联系地址、电话、派送区间以及网点加盟等信息。电话咨询时您可以说:"您好,我从快递窝网站看到该网点信息……"
全国快递网点搜索
站内导航:欢迎来到林口县政府门户网站
中省直单位:
主办:中共林口县委、林口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林口县委宣传部 ICP备案编号 黑ICP备号
总访问量:人次&热门查询:
&牡丹江市林口县邮编,牡丹江市林口县邮政编码
相关查询:
无极-火车网 cmd5
手机访问网址:wap.huoche.biz林口县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林口县声明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林口县,隶属于黑龙江省,位于东部,距120公里,距煤城七台河、鸡西不足100公里,是连结三市的枢纽。是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等对俄贸易口岸的前沿腹地。林口县早在6000多年前便有人居住,汉以前称肃慎,唐初为黑水都督府所辖,后为辖地。1939年建县,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县,境内有闻名中外的“八女投江”英雄事迹发生地和东北抗联遗址。是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书法、连环画、油画、冰雪画、蚕翼绣创作全国闻名。[1-2]外文名称Linkou 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地区9个镇、2个乡政府驻地林口镇电话区号0453邮政区码157800地理位置牡丹江市北部人&&&&口43.7万(2007年)方&&&&言东北官话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莲花峰旅游度假区、林口县民政局殡仪馆纪念堂、兴林阁火车站林口站车牌代码黑C行政代码231025
林口一带,清代属三姓副都统辖区。清末民初,因此地处于森林茂密的老爷岭与张林口县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剪纸作品展广才岭相接的峡口,故有“森林之口”之称,并形成林子口小屯(即中亮子)。
1936年伪满修筑图佳线铁路于此设火车站,取名“林口站”,始有“林口”之称。修建林密线铁路后,林口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日,伪满决定以勃利县、密山县和穆棱县各一部分区域设置林口县,伪县公署驻林口街,隶属。
1943年10月,改隶东满总省,1945年5月再改隶东满省。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管辖。
1946年4月,划归管辖。同年5月,绥宁省决定,将林口县与牡丹江市五河林区合并设置五林县,5月17日启用五林县印,县政府驻五河林(今五林镇),隶属绥宁省。同年10月,改属牡丹江专区。
1947年2月,又从五林县划出分设林口县,隶属合江省,同年10月划归牡丹江省管辖。
1948年7月,划回合江省。
1949年1月,撤销刁翎县(原由依兰县析置),并入林口县。同年5月,撤销合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改归黑龙江省直辖。
1956年3月,将原海林县的五林、朱家沟、二道河、柳河4个区的全部和区的大部划给林口县,同时将林口县划归新设立的牡丹江专区管辖。
1957年1月,将麻山、西大坡两个乡划归鸡西市。
1962年10月,将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3个公社划归新恢复的海林县管辖。
日,实行市管县领导体制,撤销牡丹江地区,改由牡丹江市领导。[3]
林口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林口县位于北纬44度40分至45度58分,东经129度17分至130度45分之间,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北部,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交接处。东与、毗邻,西与方正县、海林市相连,南与牡丹江市、穆棱市交界,北与依兰县、勃利县接壤,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林口县大部分属山区,境内山多林密,江河纵横。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西部山势险峻,东部渐趋平缓。西部大综岗子山海拔1 357米,为全县最高点。东部以大楚山为分水岭,分成南、北两部分。[4]县境内有和两条水系,共有主要河流104条。
南有五林河,全长52.1公里,发源于大楚山南麓,流经朱家、柳树、五林三镇后汇入牡丹江;北有乌斯浑河,全长141.12公里,发源于大楚山北麓,流经龙爪、林口、古城、建堂、刁翎四镇一乡后汇入牡丹江。牡丹江在县域西北流经莲花、三道通、刁翎三镇后出境汇入松花江,境内江段64.8公里。[5]林口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下,季节显著,四季分明。春秋季短,气候多变;夏季温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由于全县属中低山丘陵漫岗地带,地形复杂,山区局部小气候比较明显。全县热量、水份、日照等气候条件。牡丹江、乌斯浑河下游河谷平原地区,热量较高,雨量较多,无霜期长。中低山区,高寒冷凉,气候条件较差。[6][4]2005年底,林口县土地总面积为718473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679706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4116公顷,其他土地面积24650公顷。
根据林口县土地第二次调查成果,到2009年底,林口县土地总面积为712905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672625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5033公顷,其他土地面积25247公顷。[7]截至1998年,全县水资源总量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 4066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680立方米;蕴藏 量81940.3千瓦(不包括牡丹江),实际可开发量24 582千瓦。水质除县域中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带离子超出标准规定、水质硬度大外,其他地方都适宜饮用与灌溉。在饮用水中,75%属好水质。
地表水,包括主要江河104条,较大泡沼64个,中小型水库15座。净水域面积88073.9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30.3毫米。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1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7108立方米/秒;保证率P=80%年平均流量25641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17226立方米/秒。
地下水,基本上属第四系和第三系组成的承压水为主的双层含水岩层组,主要分布在县域西部和中部。地下水静贮量万立方米,年开采量24259万立方米,年补给量69916.8万立方米。[8]林口县地质结构复杂,矿脉穿插,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全县发现矿种39个,发现各种矿产地(含矿化点)146处,其中达到普查级以上的60处。所发现的矿产分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3类。金属矿产中既有一般金属又有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产中建筑材料矿产分布最为广泛,而且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能源矿产主要是煤,蕴藏量大,分布区域广。[4][9]林口县广袤的林海中,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建国前,县域曾有“棒打狍子瓢 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之说。
在兽类中,有、、 梅花鹿、马鹿、狐狸、紫貂、猞猁、狍子、獾子、黑熊、野猪、山兔、水獭、狼、貉、刺猬、 松鼠、黄鼬等;禽类有雉(野鸡)、野鸭、麻雀、喜鹊、沙鸡、鹌鹑、啄木鸟、猫头鹰、斑鸠、 云雀、百灵、苍鹭(老等)、鹰、茶腹鸱、苏雀、雁等。现在野生禽兽已经很少,绝大部分野生 动物都被列入禁猎范围。
野生动物中还有、 鱼类和昆虫类。鱼类有较大经济价值,水域中常见鱼类有 9科34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栖鲤 科鱼类21种。长春鳊(鳊花)、鳜鱼(鳌花)、吉花、雅罗、哲罗、胡罗、三角鲂(法罗)和铜罗, 称“三花五罗”,与大麻哈、鳇鱼、鲟鱼、甲鱼同属地方稀有鱼类。产量比较大的是鲫鱼、鲢 鱼、鲤鱼、鲶鱼、蛇钩(川丁子)、鱼(柳根子)、草鱼、板黄、塘鳟鱼(老头鱼)等。[10]林木类有、白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冷杉、胡桃、水曲柳、榆树、杨树、桦树、椴树、柞树、桑树等许多品种,其中红松、胡桃、黄菠罗、水曲柳等是经济实用价值很高的珍贵树种;云杉、冷杉属于珍稀自然保护树种。
草类有小叶樟、、五花草、乌拉草、芦苇等。
野果类有山葡萄、山梨、山杏、山丁子、核桃、榛子、松子、橡子等,大都具有经济开发价值。其中榛子、松子是有名的地方特产。芳香类有野刺玫、野菊、暴马子等几十种植物。
山野菜类有蕨菜、薇菜、刺老芽、黄花菜、猴腿菜等许多种类,其中蕨菜、薇菜、刺老芽、黄花菜等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别有风味。蕨菜、薇菜年蕴藏量分别为500吨、200吨。
菌类有猴头、元蘑、榛蘑、榆蘑等许多品种,还有木耳,都是富有营养的林区特产。县域耳树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人工栽培木耳前景广阔。
药材类有人参、、平贝、黄芪、元胡、龙胆草、天麻、百合、刺五加、黄柏、山杏、芍药等300多种,其中人参、黄芪已有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此外还有适合养蜂的多种蜜源植物。椴树花、梢条花都是良好的蜜源花。[10]1992年,林口县共辖16个乡、镇。
2005年,林口县辖12个乡镇,其中9个建制镇、3个乡,200个行政村。[7]
2010年,五林镇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林口县辖9个镇、2个乡:、古城镇、、、、、、、青山镇丶、。林口镇是中共林口县委员会、林口县人民政府和中共林口镇委员会、林口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4]1992年末,林口县总人口4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6万人;满、等少数民族人口2.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9.8%和5.7%。
年,林口县户籍人口分别为437514人、437997人、437304人,其中非农人口分别为131393人、130796人、12744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0.03%、29.86%、29.1%,平均占总人口29.68%。三年来,林口县城镇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占全县人口不足三成,仅2007年,全县迁出人口为3373人,其中城镇人口2812人,而迁入城镇人口仅为361人。
2007年末统计,全县人口437304人,人口密度为61人/平方公里,分布在12个乡镇和区县直辖单位。除区县直辖单位人口外,县域中部的林口、古城、青山、奎山、龙爪5个乡镇人口为2143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01%;县域西部的五林、朱家、柳树3个镇人口为1027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5%;县域北部地区的建堂、刁翎、三道通、莲花4个乡镇人口997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81%;县域铁路沿线的五林、朱家、龙爪、林口、奎山、青山、古城7个乡镇人口为288900人,占总人口的66.06%。1992年,林口县共有各种公路86条,1645.87公里。其中国家级鹤大公路由北向南通过林口县,在县境内山河大桥157.65公里;省级方虎公路由西北向东横贯全县,在林口县境内1 54.3公里。以这两条公路为主干,县境内还有县级公路3条,60.5公里,乡村公路26条,463.6公里,林业专用公路55条,809.82公里。这些公路以牡丹江经林口至佳木斯,经林口、鸡西、密山至虎林的两条铁路线为依托,共同构成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同年,牡丹江至鸡西段的铁路复线林口县域段建成通车。[11]
2010年,牡佳铁路、牡鸡铁路贯穿全境,、309省道、鸡讷公路将全县各条公路联成网络,四通八达,牡佳铁路、林密铁路、201国道鹤大公路、309省道纵横于此,距周边的牡丹江、七台河、鸡西三个地级市百公里以内,距中俄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仅15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黑龙江省通往东部边境的重要交通枢纽。[4]2005年,林口县国内生产总值26.13亿元,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83亿元、7.11亿元、10.1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8:27.2:39.0。[7]
2011年,林口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亿元,年均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9%,均实现四年翻一番;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56亿元和3.3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6%和4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7亿元,年均增长40%,均实现五年翻两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6亿元,年均增长56.8%,均实现五年翻三番。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840万美元,年均增长80.5%,五年翻了四翻多,各项指标远远超过了预期发展目标。[4][12]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2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04亿元和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8.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5亿元。全省县域综合实力排名由2010年第27位提高到2012年第24位,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优秀奖。[2]五年间,林口县累计开复工项目5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实际完成项目投资107.2亿元。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图龙虎山水电站、大盘道铁矿等立县型大项目开工建设,森泉水泥、古城铁矿、森豪糠醛、富都重钙等项目建成投产,青山煤矿、龙鄂烟叶、欧米亚等企业完成扩产改造升级,初步拉开了“煤、石、铁、电、烟”为主导产业的立县型项目框架。省级林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址工作获得省政府批准;振西工业园完成50公顷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已有6户企业入驻。中铁集团、国电电力、中广核等大企业纷纷落户林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29户,纳税100万元的企业由2006年的10户增加到47户,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2户,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8亿元,年均增长54.5%。[12]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3户,已初步形成了煤炭、、、铁矿、、水泥、等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林口经济开发区分别被列入省工信委16个重点产业园区之一、省发改委对俄合作境内外园区发展规划、省商务厅重点扶持的新材料产业园区。[2]农林特产有、黄芪、、、蜂蜜、、粉条、烤烟、大豆、红小豆等。[4]林口县林业
2010年,林口县土地面积1077亩,其中耕地面积149.6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45万吨,其中大豆18万吨,水稻6万吨,玉米20万吨,杂粮1万吨,商品量30万吨,其中大豆15万吨,水稻3万吨,玉米12万吨,所产粮食全部为优质品种,大豆为高优高蛋白大豆,玉米为胶质高淀粉玉米;荒地面积44万亩;在荒地中,可垦面积11万亩,可牧面积33万亩。林口县共有六种土壤,平均深度40-60公分,有机质含量高,质地疏松,有砂性、易耕,通气透水性好,旱涝保收。各类土壤均适合于发展玉米、大豆为主的粮食作物。[13]
2011年,林口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4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递增15.4%。全县粮食产量达到11.5亿斤。全县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基地面积由80万亩发展到171万亩,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识由8个达到42个,省级名优品牌4个,野峰林牌椴树蜜获得国际蜂产品博览会金奖。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由14户发展到35户,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12]
2013年,“烟、菌、豆、牛、瓜”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现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户,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5个、面积170万亩,建有东北三省标准化最高的莲花烤烟基地单元,黑木耳、滑子蘑、南瓜、树莓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拉动农民增收,被授予中国之乡、中国优质粉条生产加工第一县、黑龙江省烤烟生产基地县、黑龙江省有机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2]五年间,林口县新建四中科技楼、实验学校和乡镇教学楼20余栋,县第四小学被确定为东北三省唯一的“兰亭小学”,8所学校进入省标准化学校行列,三道通明德小学成为全省首批标准化“先进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12]1956年8月,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为林口县最早的科技组织。此后,全县各级科技组织陆续建立。1965年县级事业性质科研机构发展至 3个,企业自办科技攻关小组发展至10余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种科技组织均停止活动,多数科研机构撤消。70年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各种科技组织陆续恢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口县科技组织迅速发展。至1992年,全县共有事业性质科研机构3个,企业性质科研机构17个;各级各类科技团体428个,会员6563人。[14]截至2011年,林口县荣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等称号。人口出生率、稳定在6.7‰和3.01‰。[12]林口县有6000年的历史,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6处,考古发掘的文物有上千件。、、冰雪画、书法创作等在全国闻名。[15]
清末民初,县域土地开发日盛,辽宁、河北、山东等地流民迁入定居者逐年增多,民间文化活动日渐活跃。每年春节,贴对联,挂年画;正月十五闹花灯。平时常有流动艺人说书讲古。20年代后期,唱词、山歌、牧曲、童谣在较大村屯兴起,部分村屯开始有唢呐、笛、箫、胡琴等民乐演奏;黑背金矿办起“戏园子”,接待外地 艺人演戏。
东北沦陷时期,、鼓乐班活动兴起于民间;日本人经营的剧场、影院、酒馆在城镇出现,宣传殖民地文化。
解放后,东北“鲁艺”文工团来林口县开展革命文化宣传活动,配合土地改革排演话剧、秧歌剧,教群众唱革命歌曲。
建国后,书店、文化馆、图书室、俱乐部、评剧团、档案馆、广播站等相继建立,文化事业获得全面发展。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林口县涌现出一批青年文学爱好者,他们相继在《牡丹江日报》《黑龙江艺术》《黑龙江农村报》《北方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和散文作品;各专业和业余剧团陆续演出了现代戏《分家》 《小气象员》《春播曲》和话剧《月儿湾》《西望长安》《兵临城下》等剧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文化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文化事业获得新生。陆续恢复或新建各文化事业单位与专业艺术团体;被禁锢封存的影片和优秀传统剧目与现代戏重新同广大观众见面;各种协会、创作群体应运而生,创作成果显著;群众文艺蓬勃发展;文化窗口面貌一新,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文物挖掘与整理工作成绩显著。
至1992年,县广播电台除转播中央和省台主要节目外,每天3次播出自办节目,每次50分钟。县档案馆库存档案达25540卷;史志部门已编写出党史、县志资料和乡土教材资料300余万字,其中内部出版图书6本,100余万字。[16]
2012年,林口县11个乡镇全部建有文化站,176个行政村中80%以上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全部达到部颁三级标准,基本满足城镇内群众的休闲文化需求。全县共建农家书屋176个,农家书屋全面普及。[1]
林口人文精神表述方式:
文明、开放、奉献、超越
林口核心文化表述方式:
“八女”文化
林口城市形象推介语:八女抗战圣地 中国资源富县
县歌:《林口是个好地方》
县树:白杨树
县花:莲花[15]林口县旅游资源有以森林、、岛屿与峰崖石壁为主体的牡丹江沿岸自然景观;有黑龙江省装机最大的莲花湖水电站和其下游梯级开发的龙虎山水电站及“百里雾凇谷”奇特景观;有举世闻名的“八女投江”殉难地和吉东省委、抗联二路军指挥部密营遗址;还有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历史文物遗迹。林口县 莲花镇
八女投江纪念地
殉难地位于林口县刁翎镇柞木岗子山和小关门嘴子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20度,北纬5度。林口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在乌斯浑河右岸大小关门嘴子西山坡,公路东30米处建一座八女投江纪念碑。由花岗岩雕琢而成,意在纪念先烈,教育后人。“八女投江”纪念地199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地,是重要的。
飞燕山庄滑雪场
飞燕山庄滑雪场位于林口县林口镇六合村与奎山乡长风村交界处,与201国道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29度,北纬45度,属第二积温带。飞燕山庄以状似飞燕的山形而命名,场内共有两条雪道。
旅游度假区位于林口县莲花镇境内,距林口县城70公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该景区于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人达2万人次。莲花峰旅游度假区由莲花泡景区和妖精泡景区两部分组成。旅游区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森林、湖泊、奇峰、怪石为主体,包容了千年古榆、莲花泡、妖精泡、莲花盆、情侣盆、一线天、卧佛岩、八戒窥春、雄狮戏顽猴、字砬子、望天岭、水上长廊、莲华寺、雾凇等自然景观。[17]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三江八五九农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