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片,能与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一起用吗

阿奇霉素片和清开灵颗粒能不能一起吃 应该怎样服用比较好
温馨提示: 阿奇霉素片是一种抗感染药,有效成分阿奇霉素, 为白色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那么阿奇霉素片和清开灵颗粒能不能一起吃,应该怎样食用比较好?
  是一种抗感染药,有效成分阿奇霉素, 为白色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有时,阿奇霉素片会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那么阿奇霉素片和能不能一起吃,应该怎样食用比较好?
  阿奇霉素片和清开灵颗粒最好不要一起服用,如果是没有发烧的话,是不建议用阿奇霉素片等消炎药物的,如果有发烧时建议两种药物分开半小时后服用,这样以避免对胃有刺激作用。详细情况建议消费者咨询专业的药师。
  阿奇霉素片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37%。单剂口服0.5g后,达峰时间为2.5~2.6小时,血药峰浓度(Cmax)为0.4~0.45mg/L。阿奇霉素片在体内分布广泛,在各组织内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在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高,前者能将阿奇霉素转运至炎症部位。
  阿奇霉素为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系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不仅阿奇霉素能够如此,作为一种非处方药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祛痰止咳平喘。同样能用于急慢性、喘息型慢性气管炎、。大家不妨考虑一下。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关注了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健康资讯
读者关注的疾病
呼吸系统用药
呼吸系统关注较高商品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网站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新生儿影响的对比分析
文章导读: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苄星青霉素G组与阿奇霉素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于不同用药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苄星青霉素G组与阿奇霉素组在妊娠期治疗后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滴度下降2个稀释度及以上、下降1个稀释度、稀释度不变与上升1个稀释度的患者数相比无明显差异(χ2=1.37,P>0.05;χ2=1.56,P>0.05;χ2=1.25,P>0.05;χ2=1.19,P>0.05)。苄星青霉素G组与阿奇霉素组生产正常婴儿的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χ2=1.22,P>0.05;χ2=1.07,P>0.05)。
  妊娠期梅毒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妇产科疾病,均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妊娠期梅毒采取的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梅毒分期来选择相应的青霉素治疗方案,并与其他非妊娠期梅毒患者基本相同。妊娠期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目的是为了阻断梅毒发生垂直传播对新生儿造成影响。苄星青霉素G是现临床上治疗妊娠期梅毒的首选药物,但有部分患者对青霉素具有过敏史,无法采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为此,有关临床医师将选择合适药物用来替代苄星青霉素G作为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收治的8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分别给予苄星青霉素G与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均纳入试验中,全部梅毒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关于妊娠期梅毒的诊断标准,即在妊娠期间外阴部出现发红、溃疡等梅毒症状,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苄星青霉素G组与阿奇霉素组,每组各40例。苄星青霉素G组年龄在23岁至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2.3)岁;孕周在8至34周之间,平均孕周为(19.7±3.1)周;已婚23例,未婚17例,顺产23例,剖宫产17例;平均梅毒滴度为1∶2,早期梅毒25例,晚期梅毒15例。阿奇霉素组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6±3.7)岁;孕周在7至33周之间,平均孕周为(20.1±3.3)周;已婚22例,未婚18例,顺产22例,剖宫产18例;平均梅毒滴度为1∶3,早期梅毒24例,晚期梅毒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婚姻情况、梅毒分期、生产方式及梅毒滴度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苄星青霉素G组治疗方法为:每周给予240万U的苄星青霉素G(河北华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治疗,以3周为1个疗程,对于早孕期及中孕期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行第2个疗程治疗,对于晚孕期的患者尽量保证在分娩前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阿奇霉素组治疗方法为:每日给予口服1g阿奇霉素(湖北潜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治疗,以10d为1个疗程,其余治疗原则同苄星青霉素组。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行不同治疗方式后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滴度变化情况,并计算两组患者所分娩出正常婴儿所占比例,将其作为有效率,而将分娩出先天性梅毒婴儿(表现为肝脾肿大、皮疹、黄疸、肠梗阻、脑积水、肺脓肿等症状,采用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检查可见梅毒螺旋体阳性)所占比例作为无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结果以[n(%)]形式表达,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滴度变化情况
  苄星青霉素G组与阿奇霉素组在妊娠期治疗后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滴度下降2个稀释度及以上、下降1个稀释度、稀释度不变与上升1个稀释度的患者数相比无明显差异(χ2=1.37,P&0.05;χ2=1.56,P&0.05;χ2=1.25,P&0.05;χ2=1.19,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苄星青霉素G组与阿奇霉素组生产正常婴儿的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χ2=1.22,P&0.05;χ2=1.07,P&0.05)。
  3 讨论
  妊娠期梅毒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中有部分患者因病程较长而逐渐自愈,也有部分早期梅毒患者在诊断中即选择终止妊娠,还有一部分患者在妊娠期间发生流产、死产等情况,这对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往临床上有专家学者认为,由于胎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只有在孕18周后才能被通过胎盘的梅毒螺旋体所感染。但据近年来大量临床有关研究显示,胎儿在孕8周后即可被梅毒螺旋体所感染,且由于母体所患妊娠期梅毒所产生的垂直传播可发生在任何妊娠时期,同时可出现间断传播的现象。另外,有报道曾指出,即使经过梅毒螺旋体血清检测试验为阴性的妊娠期妇女也可生出先天性梅毒患儿。因此,对于妊娠期梅毒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对于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病率具有突出意义。
  本次研究中针对收治的8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分别给予苄星青霉素G与阿奇霉素治疗。有临床研究报道指出,对于成人非梅毒孕妇使用240万U的苄星青霉素G治疗,可维持孕妇体内的青霉素浓度维持在0.018μg/mL以上,并保持7d,抗螺旋体的临床作用显著。本次研究中采用苄星青霉素G对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治疗后,仍发生先天性梅毒患儿2例,提示发生此情况的主要原因为产前保健治疗时间不够及时,且患者依从性较差。由于处于晚期的妊娠期梅毒患者其病情较重,体内潜伏的梅毒螺旋体数量成倍增长,且未能在早期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治疗。这就使得此种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仅相当于单剂治疗,导致其在预防先天性梅毒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此外,妊娠期妇女代偿机制与未妊娠妇女有着显著的差异,其生理特点表现为心脏输出量明显增加、血容量扩大等,此类因素对于青霉素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能与临床治疗失败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半衰期较长的药物,研究结果显示,此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螺旋体作用,且其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与苄星青霉素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此研究并未证实阿奇霉素是否有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以预防先天性梅毒有效率92.50%,而采用苄星青霉素G治疗妊娠期以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有效率为95.00%。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并无明显差异。但采用阿奇霉素在治疗该病时仍出现了3例先天性梅毒病例,产生此临床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妊娠期患者依从性较差及妊娠期出现的代偿机制相关。结果提示,对于苄星青霉素G过敏的患者可采用阿奇霉素行替代治疗,以保证临床疗效。
  但本次研究中并未对孕妇及新生儿的脑脊液行穿刺常规检查,尽管有研究结果显示,约有30%的早期梅毒患者在行脑脊液检查时可分离出梅毒螺旋体,若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治疗,则不易引起神经性梅毒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另外,由于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易穿透血脑屏障,这就使得该药物不能用于神经性梅毒的治疗,但对于无法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的妊娠期梅毒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则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阿奇霉素对妊娠期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疗效与苄星青霉素G无明显差异,提示二者在治疗妊娠期梅毒及在预防先天性梅毒方面具有相同的功效,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患者可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替代治疗,但在行替代应用时也应引起注意,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意见建议:胸腺五肽由精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五种氨基酸组成。胸腺分泌物的一种胸腺生成素Ⅱ的有效部分
回复于: 15:53: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苄星邻氯青霉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