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盛大热血传奇的传奇系列的游戏那个人气最旺斥创挠碌

陈天桥迪斯尼春梦:一场盛大的游戏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徐洁云
  作者:徐洁云
  从平台到PE,盛大的路径是由赌性、君臣、分权和反思所构成。
  2009年始,陈天桥强力策动盛大的平台化改造,以期成就互联网娱乐帝国的大业,转型三年,却不得不回归内容本色,曾经手握一把好牌的“桥哥”为什么会痛失好局?
  新年假期后的第一周,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的“有你”(盛大推出的一款类似于微信的网络即时通信产品)签名改成了 “又是一年”。
  在年前,陈天桥的签名是“身坐井、心观天”尽管他近年长居新加坡,一度远离业务一线,但这家庞大网络娱乐帝国的每一下脉搏始终与他同步。从豪赌第一款游戏《传奇》成功开始,这位天才战略家就成为公司一路前行的威权推动者。
  2009年,盛大游戏分拆上市,创下中国公司单次融资纪录,盛大集团站在了荣光的顶点。自信以至于自负,令陈天桥执意进行未有先例的尝试,推动一家基于互联网的内容公司顺着产业链条逆向上溯,试图以版权内容整合输出和运营对外开放,一举成就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平台运营商,缔造一个“网络迪斯尼”的新王朝。
  然而,梦想并未照进现实。
  3年后的今天,盛大游戏从行业第一跌落至第四,盛大文学仍在等待上市,众多资产被变卖,高管离职和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盛大以及陈天桥的荣光已然黯淡。
  2012年,盛大网络私有化后,陈天桥即大幅精简业务,重新聚焦游戏、文学、视频三大内容主业,并确立了支付、云计算、广告系统三条技术支撑主线。
  就在3月初,陈天桥策动了数年来盛大内部架构最大的一次调整,盛大在线已被拆解。尽管其集团统合开放平台的职能从2011年起即逐步消解,但其最终解体则有着浓烈的仪式性盛大终于彻底推翻了旧有架构,试图重新做回一家内容公司。
  帝国崩陷
  三年后,盛大重回原地,业务支柱仍是游戏、文学、视频与盛大在线四大板块,只是身影已然消瘦不少。
  在曾经互联网娱乐帝国的布局中,网游传媒板块最先消散。该板块的概念于2007年前后提出,定位为盛大的广告传媒业务板块,包括网吧媒体吉胜、艺声网络电台、盛越广告等。陈天桥曾寄予厚望,2009年邀请原新浪全国销售业务总经理张雨担任网游传媒CEO。然而,业务整合并不顺利,张于2010年底低调离职,网游传媒板块旋即烟消云散:盛越广告并入盛大在线;艺声网络电台并入酷6传媒,随后在大规模裁员中被解散。
  盛大天地曾定位为集团六大重点业务之一,业务原本始于2009年6月收购旅游公司“浙江绿客”,在获得6个国家4A级风景区后,陈天桥邀来两位大学同学出任业务主管,并在浙江黄岩石窟开始了第一个《传奇世界》主题公园的建设。这股热情并不持久,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游乐设施的初步架设后,陈天桥对网游主题乐园失去兴趣,于次年二季度停止了运营。知情人士说,盛大天地的景区业务在2012年中都已出售,陈天桥获利颇丰,盛大天地眼下是纯房地产业务,开发了上海当地的数处物业。
  盛世骄阳、华友世纪两家公司已被MBO,先后脱离了盛大版图;盛大音乐悄无声息地消失于曾经庞大业务阵列中;华影盛视数年间只是制作了一部影视剧《刑名师爷》(原著版权来自盛大文学),目前正在寻找播放渠道。
  2011年底,盛大网络启动私有化并于2012年初完成,业务收缩随即加速。
  网游传媒板块遗留的吉胜以8000万元被出售;边锋拥有2000万用户,2011年曾创下4.6亿元营收、1 .92亿元净利,作价32亿元出让给浙报传媒;曾被寄予厚望的前瞻研究机构盛大创新院不复存在(美国创新院除外),大量项目、人员已被清理,保留的多媒体院、数据挖掘团队进入其他业务单元;在陈天桥与其胞弟陈大年分家之后,硬件业务板块由陈大年控股,脱离了盛大集团的版图。
  盛大文学仍在憧憬IPO的路上,两年蹉跎之后,人们对其登陆资本市场的耐心日见稀微。业内不时有传闻,如果IPO久难成行,它也将出现在出售清单上。
  盛大在线的面目变化最为激烈。2010年前后传出IPO计划早已作古。事实上,正是2011年中盛大在线启动的裁员,被视作盛大最为明显的收缩迹象。其后 盛大在线陆续拆分出支付公司盛付通、盛大云计算公司,除了约200多人的广告业务团队之外,盛大在线余下的只是客服以及用户账号、计费系统团队,就在3月初,广告团队又经历了一次约70人的裁员。
  视频业务板块酷6是盛大集团数年以来最大的“出血点”。在烧掉3亿多美元、经历震动业界的内部大清洗之后,酷6已从行业三甲下滑至力保行业前十的尴尬境地。
  集团的“现金奶牛”盛大游戏如今面容憔悴。多年以来,自主研发始终未能真正挑起大梁,赖以成名的代理游戏显出疲态,以王牌项目组传奇工作室为例,据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四季度拼尽全力才完成400万元/天的营收指标,饶是如此,较之2009年顶峰时期1000万元/天已相去甚远。经历了多季的业绩下滑后,已被畅游超越,失去了网游行业前三的地位。
  以版权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上半身艺术、下半身技术”,贯穿文学、游戏、影视、主题乐园的全娱乐完美闭环,陈天桥与盛大心向往之,却未能至。
  平台春梦
  2004年,盛大网络上市,陈天桥本人荣登中国富豪榜首。他曾向数千员工慷慨陈词:如果盛大网游业务保持前5年10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10年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
  当然,陈天桥明白,网游增长绝非永动不息。“他需要更多30亿-50亿元体量的业务去支撑娱乐版图的膨胀。”盛大某业务板块总裁说。
  据说,陈天桥并不那么热爱网游,陈氏兄弟最初创业思路是基于互联网的动漫公司,将告失败之际,他掏出最后的30万元拿下韩国游戏《传奇》的代理权,实现逆转。他本人一直期望能摆脱对网游业务的依赖,成就真正的全娱乐帝国,并且一直在寻找新方向。年,陈大年先后发现起点中文网和边锋,借由并购,盛大铺开了泛互联网娱乐的布局。
  2005年,陈天桥尝试将一款基于PC架构的“盛大盒子”打造成连接互联网与电视屏幕的娱乐应用整合载体,以网游为起点,横向发展音乐、电影等内容,纵向挖掘广告、短信、版权交易等商业模式。囿于市场和政策条件,耗资巨大的实验最终落败,然而,旧梦始终难以忘怀。
  而平台的力量正在野蛮生长。当2001年盛大大把赚钱时,腾讯怀揣着QQ苦苦挣扎,阿里巴巴只是个以黄页模式赚取信息费的B2B电商网站,时至2009年,腾讯坐拥庞大用户群四处揽金,当年二季度一举拿下网游的头把交椅,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则占据电商业大半江山。
  就在2009年,盛大游戏上市成功,同年12月,盛大集团现金超过16亿美元。陈天桥认定机会已经成熟,在内部提出耗资100亿美元打造梦想帝国。他选择扶植盛大在线作为全集团开放平台的载体。此前,盛大在线已从盛大游戏中拆出,在网游业展开一系列联合运营合作。
  在不少人眼中,陈天桥选择了一条艰难险道:盛大本是一家基于互联网的内容公司,由内容逆流上溯触及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业界全球未有成功先例。公司上下疑虑重重,即便陈天桥最亲密的高管战友也私下犯嘀咕:盛大在线承载了盛大用户信息,提供客服和支付、计费等底层服务,其中只体现工具性,用户间没有活跃交互,不能成为用户与流量的自然入口;而沉淀在各业务板块的用户群,重叠度并不高,犹如一个个孤岛,难于串联打通。
  盛大在线决心补上流量入口的课,一度尝试SNS产品“糖果社区”,以搭建增强用户互动。陈天桥颇为重视,项目团队原本提交的年度推广预算不过100万元,他大笔一挥,批了1000万元。项目上线,初期反响并不明显,“糖果社区”实验不过6个月便遭放弃。
  平台的欲望日益迫切,陈天桥等不及各板块按部就班,统合意志强烈彰显,他将处于不同演进阶段的各内容业务板块与盛大在线牢牢捆绑,强行要求统一步调。
  其间夹杂着诸多不情愿与不愉快。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盛大游戏长期扮演着“输血者”的角色。从上市之日起,他们便与盛大在线签订了独家服务协议,其获得的营收约三分之一需贡献后者,加上数度分红向集团输送资金,盛大游戏一直背负重担。重负之下,盛大游戏无法保有足够耐心,一旦一个项目进展不利或表现下滑,则旋遭抛弃,这成为其自主研发不足、新游戏成长不利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不可与外部寻求合作?可不可以不用盛大在线,不用盛付通?”盛大游戏高管们曾如此与陈天桥争辩,答案是“不能”“如果不用盛付通,用支付宝,那就是背叛”。
  一位盛大高管说,从逻辑上说,陈天桥以盛大在线为基础的平台策略并非不成立,但在实施过程中,对其照顾太多,寄望太厚,没有市场化选择的摔打,自然无法向合适、有需求的形态或方向进化。
  偏偏陈天桥又选择“双线作战”:一方面,对外提供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设施功能;另一方面,盛大继续循着娱乐媒介形态,进行着漫无边际的扩张。
  收购酷6之初,盛大痛快砸入上亿美金,有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初,陈天桥还曾主动打电话给张朝阳,提议共同抬高视频版权价格,挤压其他竞争对手;退出华谊音乐之后,盛大曾动过收购索尼或环球唱片的心思。
  “双线作战”加大了平台化策略的执行难度,盛大的资金链和管理团队压力空前。急速扩张烧钱之快,平台开放统合之难,或许已出乎陈天桥的预料。
  开放困境
  2010年下半年,“09架构”下自信满满、狂飙突进的盛大开始“失速”。
  这一年,搜狐的确扣动了版权涨价的扳机,而世界杯视频战争失利后,盛大则削减酷6的版权投入,要求其转向成本更低的UGC模式;盛大天地的地产板块曾聚集了来自万科、万达、和记黄埔等公司的诸多业内高人,2011年初,雄心勃勃的团队遭到解散。
  看到平台化策略效果不彰,陈天桥又推动了一波向外开放的浪潮,要求各业务单元将各自IP版权内容接入盛大在线开发的API数据接口系统,统一对外开放输出,由外部第三方应用调取开发。
  这一次,陈天桥手腕强硬。他任命盛大在线在线副总裁为首席开放官,到各公司巡讲布道,并亲自督阵,要求各业务单元必须限期上报具体开放计划,否则,逾时一天即扣除相应业务CEO10%的薪水,直至扣完。
  从集团战略目标看,这一举措合理有力,但对不少具体业务公司而言,则意味着付出鲜有回报、营收流失。进展一路磕磕绊绊,就在正式开放前夜,盛大游戏直接向陈天桥发去邮件,对开放平台API接口的质量、效率等提出质疑。争议最终消解,但陈天桥似乎已意兴阑珊,这一波轰轰烈烈的集团开放浪潮由此消退。
  2011年后,盛大又策动过一次更接近底层业务的开放行动,主角变成了云计算与盛付通,试图对外提供B2B工具,但声势已不比往日,也与内容平台再无关联。
  尝试了三种形态,盛大开放平台努力均未奏效,暗淡的前景煎熬着挫折连连的参与者们。
  有一则业界小范围流传的掌故:2011年3月某夜,盛大开放事务的核心高管在北京与聊天。闲谈间,雷军问:“我在金山地位高还是你在盛大职位高,我的影响力强还是你的强?我曾经用10年都没能把金山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你又有什么自信两三年内帮盛大实现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晚这位高管彻夜未眠。回到上海,他立即辞职。“加入盛大时就已预知内容公司转型的困难,眼下萝卜还是没法炒成肉。”该高管评论说。
  关于平台,盛大其实曾有其他选项。
  2010年,谭群钊曾向陈天桥提出,盛大集团中最接近平台角色的是盛大文学而非盛大在线。该业务板块拥有近乎自然垄断的市场份额和版权资源,若改为全面免费,将会吸引大量流量,成为盛大所梦寐以求的用户与流量入口。
  陈天桥认为颇有道理,却未有行动,他寄望盛大文学独立上市融资,此时已在上市筹备的前夜,他不愿承受这般伤筋动骨。
  早在2004年,盛大内部还有高管推演过这样一条平台路径:将盛大游戏所有网游入口整合进一个框型客户端,凭借当时的强势地位,抓住客户端领域的机会窗口,在用户桌面占据一席之地,日后可循奇虎360系列软件的模式逐步嵌入延展。
  如此是否会有不同结局?只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孤高的“桥哥”
  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家或许都面临赌局。
  一位业内大佬私下曾戏言,业内运气最逆天的丁磊赌中了三次,分别是邮箱、SP与网游;李彦宏赌赢了搜索;赌中了电商;陈天桥则是赌局刚开就赢了一把天胡,早早成名,遽登高峰。
  熟悉陈天桥的人说,盛大崛起途中,他赌性愈炽。陈天桥在内部曾说,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盛大就已将灵魂献给魔鬼。这有两层解读:盛大靠游戏发家崛起,游戏没有灵魂,它是纯粹的暴利;既然是与魔鬼订契约,那么,陈天桥和盛大愿意一赌再赌。
  创业至今,陈天桥豪赌四次:赢了押宝的《传奇》,输了盛大盒子,赢了网游免费,而疾风骤雨、欲毕其功于一役的“09架构”,三年间从扩张到收缩,未获胜局。
  一力推动这场豪赌的陈天桥将不得不走出宏伟战略的帷幕,重回残酷的现实。
  在盛大,2005年之后,已没有人敢于质疑或挑战陈天桥的绝对权威。
  当年,游戏免费与否,管理层集体犹豫难断,陈天桥给予强势决断,赢得了盛大游戏巅峰期的到来;而盛大盒子的决策过程,则确立陈天桥“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
  时隔8年,后一次会议的亲历者仍清楚地记得,会议前,陈天桥鼓励大家表达真实意见,言无不尽;一番争议之后,陈天桥亮出了早有的结论,随即声明:“如果还有不同意见,请马上辞职。”
  陈天桥富有人格魅力,气场足,口才佳,心思密,尤其逻辑性强,他能旋即从下属的长篇报告中“一、二、三、四”地拎出要点,指明错误,且让人口服心服。在内部,他一直推行“讲道理”文化,用逻辑、数据分析业务、解决争议。
  不过,与陈天桥的对话通常得在他的逻辑里。
  一位盛大高管总结说,在决策会议之前,陈天桥通常早有结论,但他会让高管们各抒己见,最后统合所有人观点,服务于他已有的定见,纲举目张,逻辑分明,令人信服,而持不同意见者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管理风格令人目眩神迷,逐渐地,陈天桥成为盛大唯一的神、至高无上的主宰,人们充满敬畏地叫他“桥哥”。“我隐约感觉这有点像催眠,会越来越武断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一位曾学习“桥哥”领导风格的高管评论说。
  公司满是“桥哥”的信徒,他却越发孤独。外部招揽的高管来了又走,有的殚精竭虑却无力突破盛大文化的限制,有的裹挟私利而来利用盛大资源后抽身离去。
  陈天桥曾考虑放权,一度进入半隐退状态,然而,统合战略中的诸多阻碍只有他才能碾压开路,他个人又常担心执行效率与战略方向偏离,于是收放权之间屡屡反复。
  2012年中,陈天桥最亲密的伙伴,盛大公认的第三号人物谭群钊离职,震动集团内外。这位技术出身,最早追随陈氏兄弟的高管在内部广受爱戴。
  据悉,谭群钊的离去实因为与陈天桥的战略分歧,谭认为盛大应回到内容本色,放弃统合成开放平台的想法,让各业务单元独立自由发展。
  “他(陈天桥)是个好人,善良的人,请相信这一点。只是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往往不能回避残酷的决定,”一位盛大高管如此评价谭的辞职事件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弱点,他也不能例外。”
  该高管讲了一则寓言:你有个朋友,人很好,他向你借100万,但你没那么多现金,没有答应他,他很不开心,说你明明有一套房子能卖出100万,你却不肯借,那么,到底是谁的责任?
  在寓言中,陈天桥是那个要借钱的人,他更可能相信,问题并不在他这边。“他对别人期望过高,但最后结果或许会让他失望,失望长期积累,腻烦心理不断增加,他愈发不信任别人。”
  桥哥的不信任,影响到了盛大决策的执行,成为其宏伟战略难于落地的关键原因。
  “虚竹”的总裁办
  盛大家大业大,2009年后业务骤然扩张,2010年后陈天桥又长期居于海外,他日渐倚重“总裁办”督办战略的执行。
  2010年前后的鼎盛时期,总裁办有二三十名成员,多是年轻的名校、海龟精英,有着靓丽的背景。不过,他们多没有实际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经验。有人将其比作旧日本帝国的参谋本部一批从未真正上过战场的菁英指挥着一个个关键战役。有声音说,这群人之所以受重用,因为容易控制。
  在盛大的汇报线中,各项目组的报告和数据先上报各业务子公司,子公司汇报至总办,总办再汇报给陈天桥,这一汇报流程有时长达两周。利用向陈天桥汇报信息的权力,总办有着左右实际执行的能力,足以影响一款产品战略价值的评估。
  “总办慢慢有了独立的人格与利益,”一位内部人士说。总办成员开始有意向各业务公司换取利益,譬如对集团相关决策的支持,如当年各业务公司对盛大通行证的统一支持等,这些将关联到陈天桥对总办业绩的评定;总办还会干预、建议修改业务公司报告、数据内容,以迎合陈天桥的判断;在业务方向的争辩中,总办负责人常会以“也许我不懂业务,但我最懂桥哥”作为胜利的结语。
  略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盛大“09架构”陷于困境期间,陈天桥赞赏当时的总办团队为“近年最优秀的一届”。
  此外,陈天桥个性过于急躁。“他太着急,总是期望短时间内的集中投入能够迅速打开局面。”不止一人如此评价。下属们发现,老板对具体产品项目的耐心通常只有数月,最长也不过半年,一旦没有令他满意的高业绩表现,通常就会立即放弃,糖果社区命运如是,陈天桥自己亲带的LBS项目“切客”也如是,被遗弃的项目名单有一长串。
  慢慢地,盛大的士气开始低落,一场逆淘汰由此产生。
  因为只有一个“桥哥”,在“桥哥”没有给出具体解决答案时,盛大的员工不知自己该如何负责;业务反复动荡,大家更愿意等待被领导者推动,在公司的问责制度下,不做无过,轻易尝试反而容易招致问责,不少有意做事、不甘庸碌的人选择离开。
  一位前盛大人士说,盛大内部有着“能人、好人、明白人文化”,分别对应有能力、忠诚、能执行到位的员工。逆淘汰使得“能人”离开,留下了不少“好人”,“但盛大的未来不能只靠这些好人”。
  能试图说服陈天桥吗?他的下属采取两种策略:
  一种是,保持耐心和韧性尝试逐渐影响他,等待某一天他自己明白;另一种只关乎勇气“我想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否则死给你看 。”在盛大的生态中,前者更具普适性。
  近两年,陈天桥尝试反思。2011年年会,他曾当众鞠躬道歉,宣称对公司出现的“一言堂”有责任。更早的2010年底,他在公司内部说,若以武侠相比,他是《天龙八部》中的虚竹,甫一出山,便破了珍珑棋局,跻身高手之列,成名太快。
  亲历道歉现场的参会者说,听到“桥哥”的言论他当时颇为愕然,但身边另一位高管拉拉他衣袖小声预测说,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变化。
  “人在冷静时的反思都是对的,但冷静是否能持久,反思能否落地,是另外一个问题,”一高管评价说,“他需要重估盛大,重估自己,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得经历痛苦。”
  反思后的减法
  陈天桥反思过去,盛大“聚焦不够,执行不足”,他以行动表达反思的成果。2012年,盛大开始做减法。
  边锋、吉胜等一系列非战略性资产首先被清理,这为盛大带来了现金,集团的业务架构也精简舒朗了;年中,陈天桥宣布了“三横三纵”的新业务架构,即横向聚焦于盛大游戏、盛大文学和酷6,纵向则突出支付公司盛付通、云计算和精准广告。“盛大就是个做内容的公司,”盛大集团总裁邱文友对本刊说,盛大未来的平台将是一群忠诚、愿意付费、能够想象UGC内容的用户在游戏、文学、视频领域的集合。
  下半年开始,陈天桥将整合重点放在酷6,酷6与创新院多媒体院、数据挖掘团队和盛大云计算、盛大广告的一部分组成新的“大视频板块”,由盛大集团高级副总裁Touc Tuoc Vinh Luong统合负责,后者是前雅虎全球高级副总裁,曾管理雅虎全球搜索业务,2011年加盟盛大后出任盛大在线CEO。
  同时,陈天桥、陈大年兄弟分家,手机、电子书等硬件项目及创新院的部分APP应用被注入陈大年控股的“掌门科技”。手机项目原本不是盛大主攻方向,更多体现陈大年的个人兴趣,分家之后,该业务将获得自由的发展空间。
  人们也陆续感受到了“桥哥”的变化。一位前盛大游戏高管说,陈天桥本意要进一步裁汰项目组,而管理层则希望为未来创新研发保留更多空间,谭群钊离职,陈天桥担任盛大游戏董事长后,却没有再大规模动手裁撤。
  陈天桥与老朋友们接触更多了。2012年底,在其上海的一处私人公馆,陈天桥邀集了一众盛大老伙计共叙,参加者包括谭群钊、、岳|等。春节期间,一群老盛大人集体到新加坡过节,一道拜访了陈天桥。
  一系列变化之后,盛大开始收获利好:据透露,盛付通2012年交易规模超过了700亿元,实现了145%的规模成长;2012年第三季度,酷6运营亏损同比大幅收窄72.4%,流量、营收、用户体验等多项指标表现向好;盛大游戏一款在韩国市场推出的手机游戏月营收达3000万元,将会引入国内。年前的老盛大人聚会上,有人问及早年买进的盛大游戏股票何时能解套,陈天桥的回答是,“可等待盛大手机游戏的表现”。
  眼下,陈天桥策动了一场规模更大的调整。就在本刊截稿之前,盛大在线已被彻底分拆,除客服团队之外,广告系统和用户数据、计费系统并入“大视频板块”。
  盛大在线的正式解体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反思后的陈天桥推翻了曾经的体系,为盛大各内容板块发展的自主性正名。
  有“核”的PE化
  “其实盛大的想法一直没有变,”邱文友说,2003年盛大网络上市前,陈天桥就曾画过一幅图解,在图中,盛大结构的第一层是内容,第二层是内容延伸的服务,可供外部使用。“这么多年,尽管命名、策略途径有变化,但图还是那样。”
  然而,私有化后的盛大集团正显示出更多的投资属性。
  过去两年,盛大集团投资了一大批移动互联网项目,相比过往的控股并购,如今盛大更倾向于广泛的财务投资。放开具体业务公司的手脚之后,集团更接近投资控股者的角色,显现出PE化的态势。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YES or NO,”邱文友说,现在的盛大是一家集团控股公司,外人眼中的确像PE。集团将会向投资者加守护者的角色演化:若将整个盛大集团比作一家企业,集团母公司的角色越发接近董事会,而非运营者,运营的责任全部下放到具体的业务公司。
  2012年初,陈天桥甚至将集团投资部剥离组建盛大资本,其投资标的不再特别强调与集团现有业务的配合。LP不只是盛大集团,也有金融机构的身影。目前,盛大资本旗下有3只人民币基金,管理资金总额10亿元,后续准备扩充至30亿元。
  与真正PE最大的差别在于,盛大集团永远会有自己的核心主业,即游戏、文学和视频三大板块。
  饶是如此,核心业务不乏觊觎者,比如盛大文学,由于版权输出通路渐次宽阔,其价值愈发凸显,盛大文学正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求购者。据传,去年底,盛大集团曾与一家国内意向方商谈出让,要价约50亿元,双方未谈拢,后来,各路收购者的报价逐渐抬高,有的报价已达约12亿美元。邱文友表示,盛大文学于集团而言,并非可变现的业务,而是内容的战略核心资产,“三块主业都是非卖品,除非陈天桥未来改变主意”。
  “盛大或许该到触底反弹的时候了,毕竟底子还在,聚焦在有积累的领域仍能成为好公司。”多位盛大前高管评价说。
  眼下的盛大,正亟待重振士气。内部人士说,公司储备了一大批项目,需要一个英雄,带领团队振奋起来,取得业务的突破。
  那么,除了“桥哥”,盛大还能有其他英雄吗?
(责任编辑:余瀚洋)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看看哪位主播卸了妆让你认不出来……[]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迪斯尼春梦:一场盛大的游戏-凤凰主义小站-人人小站
迪斯尼春梦:一场盛大的游戏
2009年始,陈天桥强力策动盛大的平台化改造,以期成就互联网娱乐帝国的大业,转型三年,却不得不回归内容本色,曾经手握一把好牌的&桥哥&为什么会痛失好局?
新年假期后的第一周,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的&有你&(盛大推出的一款类似于微信的网络即时通信产品)签名改成了 &又是一年&。
在年前,陈天桥的签名是&身坐井、心观天&尽管他近年长居新加坡,一度远离业务一线,但这家庞大网络娱乐帝国的每一下脉搏始终与他同步。从豪赌第一款游戏《传奇》成功开始,这位天才战略家就成为公司一路前行的威权推动者。
2009年,盛大游戏分拆上市,创下中国公司单次融资纪录,盛大集团站在了荣光的顶点。自信以至于自负,令陈天桥执意进行未有先例的尝试,推动一家基于互联网的内容公司顺着产业链条逆向上溯,试图以版权内容整合输出和运营对外开放,一举成就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平台运营商,缔造一个&网络迪斯尼&的新王朝。
然而,梦想并未照进现实。
3年后的今天,盛大游戏从行业第一跌落至第四,盛大文学仍在等待上市,众多资产被变卖,高管离职和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盛大以及陈天桥的荣光已然黯淡。
2012年,盛大网络私有化后,陈天桥即大幅精简业务,重新聚焦游戏、文学、视频三大内容主业,并确立了支付、云计算、广告系统三条技术支撑主线。
就在3月初,陈天桥策动了数年来盛大内部架构最大的一次调整,盛大在线已被拆解。尽管其集团统合开放平台的职能从2011年起即逐步消解,但其最终解体则有着浓烈的仪式性&&盛大终于彻底推翻了旧有架构,试图重新做回一家内容公司。
三年后,盛大重回原地,业务支柱仍是游戏、文学、视频与盛大在线四大板块,只是身影已然消瘦不少。
在曾经互联网娱乐帝国的布局中,网游传媒板块最先消散。该板块的概念于2007年前后提出,定位为盛大的广告传媒业务板块,包括网吧媒体吉胜、艺声网络电台、盛越广告等。陈天桥曾寄予厚望,2009年邀请原新浪全国销售业务总经理张雨担任网游传媒CEO。然而,业务整合并不顺利,张于2010年底低调离职,网游传媒板块旋即烟消云散:盛越广告并入盛大在线;艺声网络电台并入酷6传媒,随后在大规模裁员中被解散。
盛大天地曾定位为集团六大重点业务之一,业务原本始于2009年6月收购旅游公司&浙江绿客&,在获得6个国家4A级风景区后,陈天桥邀来两位大学同学出任业务主管,并在浙江黄岩石窟开始了第一个《传奇世界》主题公园的建设。这股热情并不持久,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游乐设施的初步架设后,陈天桥对网游主题乐园失去兴趣,于次年二季度停止了运营。知情人士说,盛大天地的景区业务在2012年中都已出售,陈天桥获利颇丰,盛大天地眼下是纯房地产业务,开发了上海当地的数处物业。
盛世骄阳、华友世纪两家公司已被MBO,先后脱离了盛大版图;盛大音乐悄无声息地消失于曾经庞大业务阵列中;华影盛视数年间只是制作了一部影视剧《刑名师爷》(原著版权来自盛大文学),目前正在寻找播放渠道。
2011年底,盛大网络启动私有化并于2012年初完成,业务收缩随即加速。
网游传媒板块遗留的吉胜以8000万元被出售;边锋拥有2000万用户,2011年曾创下4.6亿元营收、1 .92亿元净利,作价32亿元出让给浙报传媒;曾被寄予厚望的前瞻研究机构&&盛大创新院不复存在(美国创新院除外),大量项目、人员已被清理,保留的多媒体院、数据挖掘团队进入其他业务单元;在陈天桥与其胞弟陈大年分家之后,硬件业务板块由陈大年控股,脱离了盛大集团的版图。
盛大文学仍在憧憬IPO的路上,两年蹉跎之后,人们对其登陆资本市场的耐心日见稀微。业内不时有传闻,如果IPO久难成行,它也将出现在出售清单上。
盛大在线的面目变化最为激烈。2010年前后传出IPO计划早已作古。事实上,正是2011年中盛大在线启动的裁员,被视作盛大最为明显的收缩迹象。其后 盛大在线陆续拆分出支付公司盛付通、盛大云计算公司,除了约200多人的广告业务团队之外,盛大在线余下的只是客服以及用户账号、计费系统团队,就在3月初,广告团队又经历了一次约70人的裁员。
视频业务板块酷6是盛大集团数年以来最大的&出血点&。在烧掉3亿多美元、经历震动业界的内部大清洗之后,酷6已从行业三甲下滑至力保行业前十的尴尬境地。
集团的&现金奶牛&盛大游戏如今面容憔悴。多年以来,自主研发始终未能真正挑起大梁,赖以成名的代理游戏显出疲态,以王牌项目组传奇工作室为例,据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四季度拼尽全力才完成400万元/天的营收指标,饶是如此,较之2009年顶峰时期1000万元/天已相去甚远。经历了多季的业绩下滑后,已被畅游超越,失去了网游行业前三的地位。
以版权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上半身艺术、下半身技术&,贯穿文学、游戏、影视、主题乐园的全娱乐完美闭环,陈天桥与盛大心向往之,却未能至。
2004年,盛大网络上市,陈天桥本人荣登中国富豪榜首。他曾向数千员工慷慨陈词:如果盛大网游业务保持前5年10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10年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
当然,陈天桥明白,网游增长绝非永动不息。&他需要更多30亿-50亿元体量的业务去支撑娱乐版图的膨胀。&盛大某业务板块总裁说。
据说,陈天桥并不那么热爱网游,陈氏兄弟最初创业思路是基于互联网的动漫公司,将告失败之际,他掏出最后的30万元拿下韩国游戏《传奇》的代理权,实现逆转。他本人一直期望能摆脱对网游业务的依赖,成就真正的全娱乐帝国,并且一直在寻找新方向。年,陈大年先后发现起点中文网和边锋,借由并购,盛大铺开了泛互联网娱乐的布局。
2005年,陈天桥尝试将一款基于PC架构的&盛大盒子&打造成连接互联网与电视屏幕的娱乐应用整合载体,以网游为起点,横向发展音乐、电影等内容,纵向挖掘广告、短信、版权交易等商业模式。囿于市场和政策条件,耗资巨大的实验最终落败,然而,旧梦始终难以忘怀。
而平台的力量正在野蛮生长。当2001年盛大大把赚钱时,腾讯怀揣着QQ苦苦挣扎,阿里巴巴只是个以黄页模式赚取信息费的B2B电商网站,时至2009年,腾讯坐拥庞大用户群四处揽金,当年二季度一举拿下网游的头把交椅,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则占据电商业大半江山。
就在2009年,盛大游戏上市成功,同年12月,盛大集团现金超过16亿美元。陈天桥认定机会已经成熟,在内部提出耗资100亿美元打造梦想帝国。他选择扶植盛大在线作为全集团开放平台的载体。此前,盛大在线已从盛大游戏中拆出,在网游业展开一系列联合运营合作。
在不少人眼中,陈天桥选择了一条艰难险道:盛大本是一家基于互联网的内容公司,由内容逆流上溯触及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业界全球未有成功先例。公司上下疑虑重重,即便陈天桥最亲密的高管战友也私下犯嘀咕:盛大在线承载了盛大用户信息,提供客服和支付、计费等底层服务,其中只体现工具性,用户间没有活跃交互,不能成为用户与流量的自然入口;而沉淀在各业务板块的用户群,重叠度并不高,犹如一个个孤岛,难于串联打通。
盛大在线决心补上流量入口的课,一度尝试SNS产品&糖果社区&,以搭建增强用户互动。陈天桥颇为重视,项目团队原本提交的年度推广预算不过100万元,他大笔一挥,批了1000万元。项目上线,初期反响并不明显,&糖果社区&实验不过6个月便遭放弃。
平台的欲望日益迫切,陈天桥等不及各板块按部就班,统合意志强烈彰显,他将处于不同演进阶段的各内容业务板块与盛大在线牢牢捆绑,强行要求统一步调。
其间夹杂着诸多不情愿与不愉快。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盛大游戏长期扮演着&输血者&的角色。从上市之日起,他们便与盛大在线签订了独家服务协议,其获得的营收约三分之一需贡献后者,加上数度分红向集团输送资金,盛大游戏一直背负重担。重负之下,盛大游戏无法保有足够耐心,一旦一个项目进展不利或表现下滑,则旋遭抛弃,这成为其自主研发不足、新游戏成长不利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不可与外部寻求合作?可不可以不用盛大在线,不用盛付通?&盛大游戏高管们曾如此与陈天桥争辩,答案是&不能&&&&如果不用盛付通,用支付宝,那就是背叛&。
一位盛大高管说,从逻辑上说,陈天桥以盛大在线为基础的平台策略并非不成立,但在实施过程中,对其照顾太多,寄望太厚,没有市场化选择的摔打,自然无法向合适、有需求的形态或方向进化。
偏偏陈天桥又选择&双线作战&:一方面,对外提供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设施功能;另一方面,盛大继续循着娱乐媒介形态,进行着漫无边际的扩张。
收购酷6之初,盛大痛快砸入上亿美金,有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初,陈天桥还曾主动打电话给张朝阳,提议共同抬高视频版权价格,挤压其他竞争对手;退出华谊音乐之后,盛大曾动过收购索尼或环球唱片的心思。
&双线作战&加大了平台化策略的执行难度,盛大的资金链和管理团队压力空前。急速扩张烧钱之快,平台开放统合之难,或许已出乎陈天桥的预料。
2010年下半年,&09架构&下自信满满、狂飙突进的盛大开始&失速&。
这一年,搜狐的确扣动了版权涨价的扳机,而世界杯视频战争失利后,盛大则削减酷6的版权投入,要求其转向成本更低的UGC模式;盛大天地的地产板块曾聚集了来自万科、万达、和记黄埔等公司的诸多业内高人,2011年初,雄心勃勃的团队遭到解散。
看到平台化策略效果不彰,陈天桥又推动了一波向外开放的浪潮,要求各业务单元将各自IP版权内容接入盛大在线开发的API数据接口系统,统一对外开放输出,由外部第三方应用调取开发。
这一次,陈天桥手腕强硬。他任命盛大在线在线副总裁为首席开放官,到各公司巡讲布道,并亲自督阵,要求各业务单元必须限期上报具体开放计划,否则,逾时一天即扣除相应业务CEO10%的薪水,直至扣完。
从集团战略目标看,这一举措合理有力,但对不少具体业务公司而言,则意味着付出鲜有回报、营收流失。进展一路磕磕绊绊,就在正式开放前夜,盛大游戏直接向陈天桥发去邮件,对开放平台API接口的质量、效率等提出质疑。争议最终消解,但陈天桥似乎已意兴阑珊,这一波轰轰烈烈的集团开放浪潮由此消退。
2011年后,盛大又策动过一次更接近底层业务的开放行动,主角变成了云计算与盛付通,试图对外提供B2B工具,但声势已不比往日,也与内容平台再无关联。
尝试了三种形态,盛大开放平台努力均未奏效,暗淡的前景煎熬着挫折连连的参与者们。
有一则业界小范围流传的掌故:2011年3月某夜,盛大开放事务的核心高管在北京与雷军聊天。闲谈间,雷军问:&我在金山地位高还是你在盛大职位高,我的影响力强还是你的强?我曾经用10年都没能把金山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你又有什么自信两三年内帮盛大实现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晚这位高管彻夜未眠。回到上海,他立即辞职。&加入盛大时就已预知内容公司转型的困难,眼下萝卜还是没法炒成肉。&该高管评论说。
关于平台,盛大其实曾有其他选项。
2010年,谭群钊曾向陈天桥提出,盛大集团中最接近平台角色的是盛大文学而非盛大在线。该业务板块拥有近乎自然垄断的市场份额和版权资源,若改为全面免费,将会吸引大量流量,成为盛大所梦寐以求的用户与流量入口。
陈天桥认为颇有道理,却未有行动,他寄望盛大文学独立上市融资,此时已在上市筹备的前夜,他不愿承受这般伤筋动骨。
早在2004年,盛大内部还有高管推演过这样一条平台路径:将盛大游戏所有网游入口整合进一个框型客户端,凭借当时的强势地位,抓住客户端领域的机会窗口,在用户桌面占据一席之地,日后可循奇虎360系列软件的模式逐步嵌入延展。
如此是否会有不同结局?只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孤高的&桥哥&
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家或许都面临赌局。
一位业内大佬私下曾戏言,业内运气最逆天的丁磊赌中了三次,分别是邮箱、SP与网游;李彦宏赌赢了搜索;马云赌中了电商;陈天桥则是赌局刚开就赢了一把天胡,早早成名,遽登高峰。
熟悉陈天桥的人说,盛大崛起途中,他赌性愈炽。陈天桥在内部曾说,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盛大就已将灵魂献给魔鬼。这有两层解读:盛大靠游戏发家崛起,游戏没有灵魂,它是纯粹的暴利;既然是与魔鬼订契约,那么,陈天桥和盛大愿意一赌再赌。
创业至今,陈天桥豪赌四次:赢了押宝的《传奇》,输了盛大盒子,赢了网游免费,而疾风骤雨、欲毕其功于一役的&09架构&,三年间从扩张到收缩,未获胜局。
一力推动这场豪赌的陈天桥将不得不走出宏伟战略的帷幕,重回残酷的现实。
在盛大,2005年之后,已没有人敢于质疑或挑战陈天桥的绝对权威。
当年,游戏免费与否,管理层集体犹豫难断,陈天桥给予强势决断,赢得了盛大游戏巅峰期的到来;而盛大盒子的决策过程,则确立陈天桥&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
时隔8年,后一次会议的亲历者仍清楚地记得,会议前,陈天桥鼓励大家表达真实意见,言无不尽;一番争议之后,陈天桥亮出了早有的结论,随即声明:&如果还有不同意见,请马上辞职。&
陈天桥富有人格魅力,气场足,口才佳,心思密,尤其逻辑性强,他能旋即从下属的长篇报告中&一、二、三、四&地拎出要点,指明错误,且让人口服心服。在内部,他一直推行&讲道理&文化,用逻辑、数据分析业务、解决争议。
不过,与陈天桥的对话通常得在他的逻辑里。
一位盛大高管总结说,在决策会议之前,陈天桥通常早有结论,但他会让高管们各抒己见,最后统合所有人观点,服务于他已有的定见,纲举目张,逻辑分明,令人信服,而持不同意见者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管理风格令人目眩神迷,逐渐地,陈天桥成为盛大唯一的神、至高无上的主宰,人们充满敬畏地叫他&桥哥&。&我隐约感觉这有点像催眠,会越来越武断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一位曾学习&桥哥&领导风格的高管评论说。
公司满是&桥哥&的信徒,他却越发孤独。外部招揽的高管来了又走,有的殚精竭虑却无力突破盛大文化的限制,有的裹挟私利而来利用盛大资源后抽身离去。
陈天桥曾考虑放权,一度进入半隐退状态,然而,统合战略中的诸多阻碍只有他才能碾压开路,他个人又常担心执行效率与战略方向偏离,于是收放权之间屡屡反复。
2012年中,陈天桥最亲密的伙伴,盛大公认的第三号人物谭群钊离职,震动集团内外。这位技术出身,最早追随陈氏兄弟的高管在内部广受爱戴。
据悉,谭群钊的离去实因为与陈天桥的战略分歧,谭认为盛大应回到内容本色,放弃统合成开放平台的想法,让各业务单元独立自由发展。
&他(陈天桥)是个好人,善良的人,请相信这一点。只是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往往不能回避残酷的决定,&一位盛大高管如此评价谭的辞职事件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弱点,他也不能例外。&
该高管讲了一则寓言:你有个朋友,人很好,他向你借100万,但你没那么多现金,没有答应他,他很不开心,说你明明有一套房子能卖出100万,你却不肯借,那么,到底是谁的责任?
在寓言中,陈天桥是那个要借钱的人,他更可能相信,问题并不在他这边。&他对别人期望过高,但最后结果或许会让他失望,失望长期积累,腻烦心理不断增加,他愈发不信任别人。&
桥哥的不信任,影响到了盛大决策的执行,成为其宏伟战略难于落地的关键原因。
&虚竹&的总裁办
盛大家大业大,2009年后业务骤然扩张,2010年后陈天桥又长期居于海外,他日渐倚重&总裁办&督办战略的执行。
2010年前后的鼎盛时期,总裁办有二三十名成员,多是年轻的名校、海龟精英,有着靓丽的背景。不过,他们多没有实际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经验。有人将其比作旧日本帝国的参谋本部&&一批从未真正上过战场的菁英指挥着一个个关键战役。有声音说,这群人之所以受重用,因为容易控制。
在盛大的汇报线中,各项目组的报告和数据先上报各业务子公司,子公司汇报至总办,总办再汇报给陈天桥,这一汇报流程有时长达两周。利用向陈天桥汇报信息的权力,总办有着左右实际执行的能力,足以影响一款产品战略价值的评估。
&总办慢慢有了独立的人格与利益,&一位内部人士说。总办成员开始有意向各业务公司换取利益,譬如对集团相关决策的支持,如当年各业务公司对盛大通行证的统一支持等,这些将关联到陈天桥对总办业绩的评定;总办还会干预、建议修改业务公司报告、数据内容,以迎合陈天桥的判断;在业务方向的争辩中,总办负责人常会以&也许我不懂业务,但我最懂桥哥&作为胜利的结语。
略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盛大&09架构&陷于困境期间,陈天桥赞赏当时的总办团队为&近年最优秀的一届&。
此外,陈天桥个性过于急躁。&他太着急,总是期望短时间内的集中投入能够迅速打开局面。&不止一人如此评价。下属们发现,老板对具体产品项目的耐心通常只有数月,最长也不过半年,一旦没有令他满意的高业绩表现,通常就会立即放弃,糖果社区命运如是,陈天桥自己亲带的LBS项目&切客&也如是,被遗弃的项目名单有一长串。
慢慢地,盛大的士气开始低落,一场逆淘汰由此产生。
因为只有一个&桥哥&,在&桥哥&没有给出具体解决答案时,盛大的员工不知自己该如何负责;业务反复动荡,大家更愿意等待被领导者推动,在公司的问责制度下,不做无过,轻易尝试反而容易招致问责,不少有意做事、不甘庸碌的人选择离开。
一位前盛大人士说,盛大内部有着&能人、好人、明白人文化&,分别对应有能力、忠诚、能执行到位的员工。逆淘汰使得&能人&离开,留下了不少&好人&,&但盛大的未来不能只靠这些好人&。
能试图说服陈天桥吗?他的下属采取两种策略:
一种是,保持耐心和韧性尝试逐渐影响他,等待某一天他自己明白;另一种只关乎勇气&&&我想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否则死给你看 。&在盛大的生态中,前者更具普适性。
近两年,陈天桥尝试反思。2011年年会,他曾当众鞠躬道歉,宣称对公司出现的&一言堂&有责任。更早的2010年底,他在公司内部说,若以武侠相比,他是《天龙八部》中的虚竹,甫一出山,便破了珍珑棋局,跻身高手之列,成名太快。
亲历道歉现场的参会者说,听到&桥哥&的言论他当时颇为愕然,但身边另一位高管拉拉他衣袖小声预测说,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变化。
&人在冷静时的反思都是对的,但冷静是否能持久,反思能否落地,是另外一个问题,&一高管评价说,&他需要重估盛大,重估自己,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得经历痛苦。&
反思后的减法
陈天桥反思过去,盛大&聚焦不够,执行不足&,他以行动表达反思的成果。2012年,盛大开始做减法。
边锋、吉胜等一系列非战略性资产首先被清理,这为盛大带来了现金,集团的业务架构也精简舒朗了;年中,陈天桥宣布了&三横三纵&的新业务架构,即横向聚焦于盛大游戏、盛大文学和酷6,纵向则突出支付公司盛付通、云计算和精准广告。&盛大就是个做内容的公司,&盛大集团总裁邱文友对本刊说,盛大未来的平台将是一群忠诚、愿意付费、能够想象UGC内容的用户在游戏、文学、视频领域的集合。
下半年开始,陈天桥将整合重点放在酷6,酷6与创新院多媒体院、数据挖掘团队和盛大云计算、盛大广告的一部分组成新的&大视频板块&,由盛大集团高级副总裁Touc Tuoc Vinh Luong统合负责,后者是前雅虎全球高级副总裁,曾管理雅虎全球搜索业务,2011年加盟盛大后出任盛大在线CEO。
同时,陈天桥、陈大年兄弟分家,手机、电子书等硬件项目及创新院的部分APP应用被注入陈大年控股的&掌门科技&。手机项目原本不是盛大主攻方向,更多体现陈大年的个人兴趣,分家之后,该业务将获得自由的发展空间。
人们也陆续感受到了&桥哥&的变化。一位前盛大游戏高管说,陈天桥本意要进一步裁汰项目组,而管理层则希望为未来创新研发保留更多空间,谭群钊离职,陈天桥担任盛大游戏董事长后,却没有再大规模动手裁撤。
陈天桥与老朋友们接触更多了。2012年底,在其上海的一处私人公馆,陈天桥邀集了一众盛大老伙计共叙,参加者包括谭群钊、唐骏、岳弢等。春节期间,一群老盛大人集体到新加坡过节,一道拜访了陈天桥。
一系列变化之后,盛大开始收获利好:据透露,盛付通2012年交易规模超过了700亿元,实现了145%的规模成长;2012年第三季度,酷6运营亏损同比大幅收窄72.4%,流量、营收、用户体验等多项指标表现向好;盛大游戏一款在韩国市场推出的手机游戏月营收达3000万元,将会引入国内。年前的老盛大人聚会上,有人问及早年买进的盛大游戏股票何时能解套,陈天桥的回答是,&可等待盛大手机游戏的表现&。
眼下,陈天桥策动了一场规模更大的调整。就在本刊截稿之前,盛大在线已被彻底分拆,除客服团队之外,广告系统和用户数据、计费系统并入&大视频板块&。
盛大在线的正式解体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反思后的陈天桥推翻了曾经的体系,为盛大各内容板块发展的自主性正名。
有&核&的PE化
&其实盛大的想法一直没有变,&邱文友说,2003年盛大网络上市前,陈天桥就曾画过一幅图解,在图中,盛大结构的第一层是内容,第二层是内容延伸的服务,可供外部使用。&这么多年,尽管命名、策略途径有变化,但图还是那样。&
然而,私有化后的盛大集团正显示出更多的投资属性。
过去两年,盛大集团投资了一大批移动互联网项目,相比过往的控股并购,如今盛大更倾向于广泛的财务投资。放开具体业务公司的手脚之后,集团更接近投资控股者的角色,显现出PE化的态势。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YES or NO,&邱文友说,现在的盛大是一家集团控股公司,外人眼中的确像PE。集团将会向投资者加守护者的角色演化:若将整个盛大集团比作一家企业,集团母公司的角色越发接近董事会,而非运营者,运营的责任全部下放到具体的业务公司。
2012年初,陈天桥甚至将集团投资部剥离组建盛大资本,其投资标的不再特别强调与集团现有业务的配合。LP不只是盛大集团,也有金融机构的身影。目前,盛大资本旗下有3只人民币基金,管理资金总额10亿元,后续准备扩充至30亿元。
与真正PE最大的差别在于,盛大集团永远会有自己的核心主业,即游戏、文学和视频三大板块。
饶是如此,核心业务不乏觊觎者,比如盛大文学,由于版权输出通路渐次宽阔,其价值愈发凸显,盛大文学正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求购者。据传,去年底,盛大集团曾与一家国内意向方商谈出让,要价约50亿元,双方未谈拢,后来,各路收购者的报价逐渐抬高,有的报价已达约12亿美元。邱文友表示,盛大文学于集团而言,并非可变现的业务,而是内容的战略核心资产,&三块主业都是非卖品,除非陈天桥未来改变主意&。
&盛大或许该到触底反弹的时候了,毕竟底子还在,聚焦在有积累的领域仍能成为好公司。&多位盛大前高管评价说。
眼下的盛大,正亟待重振士气。内部人士说,公司储备了一大批项目,需要一个英雄,带领团队振奋起来,取得业务的突破。
那么,除了&桥哥&,盛大还能有其他英雄吗?
文/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徐洁云
内容不错,被管理员推荐至 #it话题
看到视频是酷6的我就头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大传奇官方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