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论异变与误解的区别

文学概论复习(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文学概论复习(含答案)
大​一​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含​答​案​,​本​人​精​心​整​理​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文学概论第15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文学概论第15章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2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种类型。。2、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从“现实”与“理想”两方面比较——素朴的诗“模仿现实”,感伤的诗“表现理想”——给威廉·亨布的信提出“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的概念。。3、教材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应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4、现实型文学源头:《诗经》——代表:《史记》、白居易诗作、李白诗作、明清小说——最早体现理想型文学的基本倾向:《楚辞》——代表:李白诗作、《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象征型文学——庄子的寓言与神话、山水田园诗如王维诗作、李贺和李商隐的诗作、柳宗元的讽喻小品如《西昆酬唱集》。。5、西方中世纪的宗教文学、骑士传奇、英雄史诗体现出明显的象征型和理想型特征,但丁的《神曲》兼具三种类型特征。。6、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代表:英国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现实型文学在19世纪初得到不断发展,19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代表: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英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9:17: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
官方公共微信兰州大学-文学概论
3:由于文化市场是联结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中介,因而对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均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最重要的标志是价值规律介入了文学活动领域,使文学作品具有了商品属性,从而给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带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促进了文学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学事业的繁荣,满足了文学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可能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如一些迎合消费者的低级趣味的文学作品在文化市场上十分畅销。
4: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要借助文化市场来实现,因而文学作品具有商品属性。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因而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精神享受和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性质。
5:回顾文学发生和发展,文学从来就不是一种纯审美或纯商品的东西。古今中外的文学接受史也表明,文学消费和接受从来不是纯粹的个人消遣,尽管它要经由个人发生。文学消费和接受总是或隐或显、或强或弱地与特定的社会、民族、阶级、阶层以及集团的利益相关。文学消费和接受的实质,是通过艺术娱乐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播和再生产特定阶级、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当然,在文学生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消费和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有不同的表现。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同为两个现代文艺学术语,其含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是:首先,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其次,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只是针对阅读活动而言的。其三,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最后,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研究视角不同。二者的联系是:文学消费是低层次的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高层次的文学消费,二者共同指向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一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
7:文学接受的对象是文学作品的认识价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阐释价值。文学接受的主体是作为认识者、审美者和文化阐释者的读者。
8: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二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如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现状、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与了解等。
三是特定的生理机制,如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等。
9:主要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摹仿动机。
审美动机,即人们寻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求知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的规律、社会的本质,熟悉人类的某种生活状态,了解有关知识的动机。受教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化育、精神鼓舞的动机。批评动机,即为了从事文学研究、文学批评而接受的动机。摹仿动机,即为了学习借鉴他人,提高自己创作水平而接受的动机。
10: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当读者处于欣悦的情绪状态时,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引起浓厚的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郁的心理状态时,即使面对优秀之作,也有可能因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艺术境界,难以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奥妙。总之,面对同一优秀作品,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可能得到不同的阅读效果。
11: 第一,作家的创作动机决定了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第二,作家赋予本文的思想内涵决定了隐含的读者的存在。第三,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决定了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
12: 这主要是文学本文本身的特征决定的。
第一,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文学本文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这些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
第二,文学本文使用的主要是不确定的描述性语言,阴含着无数“空白”,必须经由读者自己去“填空”、“对话”、“兴味”才能把握。
第三,文学本文的形象内涵,也必须经由读者与之交流,才能理解。
13:第一,某些预定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第二,某些预定文化观念会导致异变。第三,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第四,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第五,文学欣赏能力会导致异变。
14:文学接受过程中常常出现“误解”,或曰“误读”,具体包括“正误”与“反误”两种情况。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义不符,但却符合作品的客观实际;反误则是指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以及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正误”由于合乎“再创造”的文学接受规律,因是可取的;而“反误”则脱离了作品实际,是必须予以否定的。
15:一般说来,在阅读过程中,只有伴随着期待遇挫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才能显示出作品的艺术魅力。某一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完全合乎读者的期待,一切都不出读者所料,这只能表明作品缺乏新意,只能表明作者创作能力的低下。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令读者感兴趣。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本文内涵完全超出了读者的经验期待视野,形成“完全遇挫”,阻绝了读者的介入,这样的作品,同样难以产生艺术魅力。
16:第一,共鸣主要体现为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感应与沟通,净化则主要是作品中的强烈情感震撼并感染了读者心灵的结果,而领悟则必须以读者对作品内涵的主动思索和深刻理解为前提。
第二,共鸣常常只是建立在读者对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情感一般认同的基础上,净化则主要表现为读者精神的舒畅和心灵的矫正
但无论共鸣还是净化,都往往还不能直接为读者提供某种人生指向,不能有效地丰富和补充读者的期待视野。领悟则不同,由于领悟是以思索和理解为前提,其结果必然会有效地丰富和扩充读者的期待视野,并能使读者主动生发出某种人生向往。
17:主要体现为两方面意义。
第一,延留,是文学作品直接产生社会文学效应的重要方式之一,正是通过延留,文学作品对读者的思想情感、人格规范、精神气质及审美趣味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是可以显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一般说来,读罢某一作品,延留的有无、延留时间的长短及延留效果的性质,往往是判定一部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间文学概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