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 周关水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C) 中国网江苏频道 监督电话:025-周玉阳:深入山区支教 将15名学生带回老家学习来源: 中工网分享到:
抛下一切深入贵州山区支教两年,又将15名学生带回老家继续学习
一名深圳白领的“另类支教”路
  江西省九江县江州镇位于长江九江段的中心。团洲中学是江州镇的一所民办初中,在这里上学的大都是附近村里的孩子。2012年9月秋季开学,学校突然多了一名英语教师,还带来了15名来自贵州的学生。
  这名带着贵州孩子来读书的老师叫周玉阳,是江州镇本地人,从小就会读书,后来工作去了深圳,做了房产经纪人,很快就有房有车,房子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套。在乡亲们眼中,周玉阳是有出息的人。
  2010年,周玉阳突然放下一切,来到贵州的一个穷山区支教两年,支教结束后又带着这些山区的孩子回到了老家,供他们读初中。
  当初支教,家里人就不理解。而现在的行为,亲戚朋友更觉匪夷所思,劝他三思而行。周玉阳的母亲担心:这么多孩子,万一生病了怎么办?父亲劝他:做事要量力而行。还有人猜测周玉阳这么做一定有什么图谋。
  放下一切去贵州支教
  周玉阳执意辞职前往支教的地方,是贵州省赫章县石板村,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进村。村里唯一的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来到石板村,周玉阳身兼数职,办起了五六年级,他一心想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想改变石板村的教育现状。实在分身乏术,他就动员妻子来帮忙。之前一直反对丈夫支教的妻子最终拗不过,“担心他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也辞职跟来了。
  不仅妻子来了,连他们的儿子也转学到了贵州读书。家里人在身边,周玉阳一心扑在了教学上。转眼两年过去了,他的第一批学生顺利小学毕业,可以到乡里去读初中了,周玉阳的支教生涯也即将结束。可这时候,周玉阳了解到,好几个家长都说不让孩子去读书了。原来按当地的习俗,男孩读了小学就外出打工,女孩到了十五六岁就开始找婆家嫁人。“有女孩子趁我们过节回家就嫁人了……”周玉阳告诉记者。
  自己辛苦教出来的孩子却马上面临失学困境,周玉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是就此放弃回归都市生活,还是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学生继续读书?反复思考后,周玉阳又做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决定,把学生带出大山,到自己的老家去读书。
  但把孩子带到外地读书,孩子们愿意吗?家长能放心吗?周玉阳想先试探一下,他起草了一个托管协议,让家长们选择,结果出人意料。“开始我们只想带8个人,还要求是成绩前十名的,后来变成10个,再后来就不设条件了,多一个人就当加一双筷子……”周玉阳解释道。
  最终,周玉阳和妻子带着11个女孩和4个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投奔了自己老师创办的团洲中学。为了照顾这些贵州孩子,周玉阳甚至没有住在家里,而是吃住在学校。他的房间成了贵州孩子的大本营,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早晚自习都在这里解决,妻子刘晚凤也时常过来帮忙照看。  把孩子们领回老家自己教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江州的生活……”这是贵州孩子陈荣涛的一封家书,如今,他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新生活。当初,15个贵州孩子不少人只穿了一身衣裳,带了些简单行李就来了。
  到了江州,全部的开销由周玉阳负担。现在,周玉阳在学校教书,一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15个孩子仅每个月交给学校的伙食费就要3000多元,周玉阳一直用过去的积蓄在支付,加上前两年义务支教,只出不进。“积蓄越来越少,这些孩子每年一共要8万元左右开支,还好有朋友支持……”周玉阳逐渐感到了压力。
  15个贵州学生总算安定下来,周玉阳还希望他们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但要让孩子们能在江州感到“家”的温暖,谈何容易。何况这些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为了慰藉孩子们,周玉阳买了10多辆自行车,一到周六放学,他就带着孩子们回自己父母家过周末。家前面空地上还“弄”了篮球架、羽毛球场和乒乓球桌,每星期还让孩子们看一次电影。
  为了让孩子们周末吃好玩好,周玉阳的妻子和父母从周六一早就要开始忙活,“炒点花生准备孩子回来改善一下生活,学校吃的不好,买了点肉,弄条鱼……”周玉阳的母亲杨桃荣告诉记者。周玉阳的妻子说:“学校常常吃土豆,但是吃不起猪油,猪油炒土豆是他们最喜欢的菜了!”
  周玉阳的父母本来可以在县城颐养天年,因为儿子要给贵州孩子一个家,两位老人家只好放弃清静的退休生活,翻修了乡下的老房子搬回来。“儿子和媳妇很辛苦,心疼他们,就回来帮他们干了。”周玉阳的父亲周关水说。
  让石板村的每一个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
  解决了孩子们当前的读书问题,孩子们的将来就成了周玉阳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有人带回了石板村现状的视频,“学校又变成老样子,操场上堆满杂物,窗户连玻璃都没有,我们在的时候已经把操场清理出来,窗户贴了玻璃纸,现在又回到原样了……”看着视频,周玉阳和孩子们都哭了。
  这段视频让周玉阳更加坚信把孩子带出来没有错。在贵州支教的两年,他做了不少调查,他发现,有很多像石板村一样的山村,因为条件艰苦留不住老师,孩子想读书没条件。
  “如果说他们笨就算了,上次月考陈荣玲第二,闵美第三,他们脑子并不笨,为什么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周玉阳说。在团洲中学,课间的时候也能看到贵州孩子读书写字的身影,他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如果考得上县里或九江市的高中就继续供他们读书,直到他们考上大学。还有很多当时没出来的孩子,我还想把他们也接出来。”可是,周玉阳不可能把所有孩子都带出来,他筹划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石板村孩子读书的问题。
  “带出来的孩子,学好后可以一部分人先回去当老师,我也跟他们一起回去,把学校办起来。我跟他们说好了,最少要回去服务5年。”周玉阳说,只要有3个孩子肯回去,他就能把初中办起来,石板村的孩子就能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这样就有机会考上县里的高中,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上大学。
  对周玉阳而言,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想改变当地的教育现状,让当地孩子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不只石板村一个地方这样,贵州山区还有很多地方更艰苦,我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做,”按照周玉阳的规划,他的另类支教生涯才刚开了个头儿,以后的路还有很长,可能碰到更多的问题,结果也没法预料。但周玉阳很乐观,他说有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有信心把这条路坚持走下去。(熊辉 肖晔 本报记者 李菁莹)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热门城市:
A - B - C - D - E
F - G - H - I - J
K - L - M - N - P
Q - R - S - T - W
白领卖掉4套房产带15名山区孩子回其故乡求学
  今年春节,深圳人周玉阳守着16个孩子一起度过。一个是自己儿子,其他15个则曾经素不相识,他们来自贵州边远乡村,这个深圳人却将他们带到千里之外的江西老家,包吃包住包学,像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为此,他卖掉了自己在深圳多年打拼买下的4套房子和一辆轿车。  很多人说,周玉阳是另类支教人。20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他说,自己一定要供养这些孩子直到毕业,希望他们中有人回家教书,让自己的支教之路不再孤单。  逃离了都市 他感谢孩子  2月8日,除夕前一天,在江西九江县江洲镇同兴村,周玉阳早早给16个孩子每人发了50元的红包。他的儿子则和15个来自千里之外的“小客人”领到的礼物是一模一样的:一人一双旅游鞋,一套新衣服。“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不能有特殊。”  春节期间,周玉阳跟这16个孩子一起看书。他给每个孩子定的任务是,要利用春节好好读一本书。他还教孩子们用电脑打字、去九江市区参观。“与眼神清澈的孩子们一起晒太阳、朗诵诗歌,你会觉得时光真美好,整个世界都慢下来了。”周玉阳说,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年前的今天,他正在深圳房地产市场打拼,“春节一过,就来到深圳过高强度的生活。有时你也会觉得生活很累,天天都忙着赚钱、生活,有时想停下来,但总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你向前”。  “在乡下,我这种压迫感消失了,神经也不那么紧张了,自我感觉精神状态好很多了。”周玉阳说,从这个角度,他要感谢这帮孩子。  周玉阳要感谢温柔的妻子的默默支持:两人为了支教,两年来将多年打拼在深圳买的4套房子、一辆轿车全部卖出,对此妻子和儿子均无怨言,妻子还默默跟着他一起支教,在江西老家整天忙于孩子们的吃住问题,一顿饭一般都要炒六七个菜。  汶川地震后 走上支教路  而今去支教的都市人越来越多,说周玉阳另类,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支教结束后,把这些孩子转移出来,换环境继续支教,还包吃包住。  2008年,汶川大地震7天后,周玉阳来到受灾较重的都江堰,震灾造成的断壁残垣,让他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他觉得应该利用有生之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至少不应该每天为高节奏的生活所累。  他与妻子一起,在灾区当志愿者,没日没夜地抬担架、运物资,有机会就四处宣传,发动朋友捐献物资共计100多万元。他一直在灾区干到当年年底,自掏腰包8万多元。  “从地震灾区回到深圳后,我继续在单位上班,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上班挣钱再也提不起热情了,我总感觉生命中还有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周玉阳说。恰在这时,香港一家慈善机构招募义工赴贵州贫困山区支教,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2010年3月,周玉阳卖掉深圳的房子和汽车,辞掉每月一两万元的工作,带着妻子来到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石板村教学点。他们的报酬,只有每月500港币的生活费。  到石板村之前,周玉阳对这里的穷困偏僻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是真正来到后,他们还是被这里的偏远与贫困所震撼。石板村只有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与外界相连,不通汽车,从村里到乡政府要走3个多小时。  石板村教学点只有三间简陋的教室,没有老师办公室和宿舍,周玉阳只能借宿在村支书家里。学校只有一至四年级,读完四年级就得到山外的集镇去上学,很多孩子就不读书了,男孩子外出打工,女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开始定亲嫁人。  现在仍在石板村教书的张自忠告诉记者,周玉阳过来支教后,这里才开设了五、六年级,他与妻子挨家挨户做家长工作,学生增加到30多人。五、六年级的所有教学任务全部是周玉阳一个人完成。  带孩子离开 家长竟支持  两年很快过去了,2012年7月,周玉阳所带的30多个孩子小学毕业,周玉阳的执教生涯将结束。不过,这些孩子马上面临辍学,外出打工或嫁人。  周玉阳很痛苦,他不忍心看着这些孩子就这么辍学了。他考虑,能不能在村附近建所初中,让孩子们读书更方便些。一些同学告诉他,他们也想读书,但按照当地风气就没办法读书:女孩子到了十三四岁还没有找对象,就会被人瞧不起,“学习再好的女生,如果不读书,可能马上就会嫁人”。  周玉阳就想,能不能带这些孩子走出大山,另选一个地方读书?周玉阳开始还想去深圳,但深圳各种费用太高,最后他想到带这些孩子去江西老家。  把孩子带到外地读书,孩子们愿意吗,家长能放心吗?周玉阳问学生家长,没想一些家长竟然同意了,大家相信周老师。“开始我们只想带8个人,还要求是成绩前十名的,后来变成10个,再后来就不设条件了,多一个人就当加一双筷子……”周玉阳说。  日,周玉阳和妻子带着11个女孩、4个男孩,来到千里之外的江西九江县,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老家的一所私立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是周玉阳的初中老师王先国创办的,周玉阳特别信任他。  离开贵州前,周玉阳逐一要求孩子家长写委托书,其中一份委托书是这么写的:“本人高勇,系学生高艳之家长……为盼子女成长,报效家乡与祖国,现委托志愿者周玉阳老师带领本人子女高艳到外地求学,力求完成初中及高中阶段学习。求学期间,周玉阳老师协助解决办理入学手续,以及联系相关人士帮助解决有关费用,并不承担其他责任。若在求学期间发生了因意外或疾病而引发的身故或伤残事故,本人保证概不追究。”  江西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孩子们来后读初一,由于基础差、起点低,面临不适应等问题,周玉阳干脆到这所私立学校当教员,吃住都在学校,全身心地照顾这些贵州孩子,他的宿舍就成了孩子们的大本营。  刚到江西时,这些孩子多数只穿了一身衣裳,没什么行李。周玉阳带着他们,给他们买好衣服,“让他们生活得跟普通学生一样,不要有差异感”。  周玉阳教他们英语,教室里气氛活跃,几乎没学过英语的这些孩子在他的辅导下,月考成绩能达到80分以上。校长王先国说,这相当不容易,他多次看到周玉阳在宿舍辅导孩子到深夜。  15个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为了慰藉孩子们,周玉阳买了10多辆自行车,一到周六放学,他就带着孩子们回自己父母家过周末。家门前空地上设置了篮球架、羽毛球场和乒乓球桌,每星期他还让孩子们看一次电影。  虽力量薄弱 仍坚持理想  为了让孩子们周末吃好玩好,周玉阳的妻子和父母从周六一早就要开始忙活,“炒点花生准备让孩子回来改善一下生活,学校吃得不好,买了点肉,弄条鱼……”周玉阳的妈妈杨桃荣尽心尽责。周玉阳的妻子说:“学校常常吃土豆,但是吃不起猪油,猪油炒土豆是他们最喜欢的菜了!”  周玉阳的父母本来可以在县城颐养天年,因为儿子要给贵州孩子一个家,两位老人家只好放弃清静的退休生活,翻修了乡下的老房子搬回来。“儿子和媳妇很辛苦,心疼他们,就回来帮他们干了。”周玉阳的父亲周关水说。  自己有孩子要养,竟然还带来15个孩子,周玉阳的举动,曾让父母强烈反对,让妻子几乎要闹离婚,但周玉阳觉得,自己对这些孩子有一份责任,必须这么做。而他的做法,也渐渐获得妻子与父母的理解,并默默一道呵护这些孩子。  上私立学校,每年仅学费、书本费等开支就需要5万元,每个月向学校缴纳的伙食费就是3000多元。年年如此开支,让周玉阳感到压力不小。由于孩子们户籍在贵州,要当地公立学校接纳这些孩子并不容易。而且周玉阳觉得,附近学校不好,他怕影响孩子的成长,“假如九江市区的公办学校愿意接收,我当然愿意”。  自己的积蓄一天天变少,周玉阳陆续卖掉了在深圳的4套按揭房产和轿车,但周玉阳坚持每月给每个孩子5元零花钱,让孩子们每个周末都过得愉快而充实。  周玉阳能带着这15个孩子走多远?  他说,感觉自己这一生估计就和这些孩子联系在一起了。他希望供养这些孩子读完初中后,学习好的上高中考大学,学习差一点的读师范,毕业后回家教书。  前不久,有人到贵州他支教的村庄,看到学校早已没有五、六年级了,教师匮乏。周玉阳很心痛,他感到自己势单力薄,能改变的不多,“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吧。我应该算是个理想主义者,自己决定好的就会坚持,唯一亏欠的就是我的儿子与妻子。”  在周玉阳的江西老家里,孩子们高兴地端菜吃饭  周玉阳在学校给孩子们上英语课  周玉阳妻子在家忙着给孩子们做饭吃,她正让一个孩子尝土豆片  (原标题:一深圳白领卖房卖车领15名孩子走出大山)
16000元/平米
均价 : 16000元/平米
位置 : 深圳龙岗区坪地街道中心社区,龙岗大道、泰和路、湖田路、佳乐街围合处
热线 : 400-869-1111 转 12727
16000元/平米
均价 : 待定
位置 : 深圳宝安区前海中心区地铁1、5号线交汇处,新湖路与创业一路交汇口(宝安区政府旁)
热线 : 400-898-3782
均价 : 待定
位置 : 深圳龙岗区梅坂大道与雅宝路交汇处
热线 : 400-898-3786
均价 : 待定
位置 : 深圳龙华新区观澜街道梅观高速与环观南路交汇处
热线 : 400-898-1893
均价 : 待定
位置 : 深圳龙岗区地铁环中线下水径站A出口(约300米)
热线 : 400-898-2466
均价 : 25000元/平米
位置 : 深圳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土洋村
热线 : 400-869-1111 转 12475
25000元/平米
均价 : 待定
位置 : 深圳大鹏新区葵涌街道丰树山路与石葵路交汇处
热线 : 400-898-1646
均价 : 17000元/平米
位置 : 深圳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松白路以南,福前路以北,马田路以西
热线 : 400-898-1583
17000元/平米
均价 : 8000元/平米
位置 : 深圳深圳周边东莞市黄江镇莞深高速黄江收费站出口
热线 : 400-869-1111 转 12735
8000元/平米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京ICP证030367号一名深圳白领的“另类支教”路
08:30&&来源:中国青年报&
  江西省九江县江州镇位于长江九江段的中心。团洲中学是江州镇的一所民办初中,在这里上学的大都是附近村里的孩子。2012年9月秋季开学,学校突然多了一名英语教师,还带来了15名来自贵州的学生。
  这名带着贵州孩子来读书的老师叫周玉阳,是江州镇本地人,从小就会读书,后来工作去了深圳,做了房产经纪人,很快就有房有车,房子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套。在乡亲们眼中,周玉阳是有出息的人。
  2010年,周玉阳突然放下一切,来到贵州的一个穷山区支教两年,支教结束后又带着这些山区的孩子回到了老家,供他们读初中。
  当初支教,家里人就不理解。而现在的行为,亲戚朋友更觉匪夷所思,劝他三思而行。周玉阳的母亲担心:这么多孩子,万一生病了怎么办?父亲劝他:做事要量力而行。还有人猜测周玉阳这么做一定有什么图谋。
  放下一切去贵州支教
  周玉阳执意辞职前往支教的地方,是贵州省赫章县石板村,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进村。村里唯一的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来到石板村,周玉阳身兼数职,办起了五六年级,他一心想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想改变石板村的教育现状。实在分身乏术,他就动员妻子来帮忙。之前一直反对丈夫支教的妻子最终拗不过,“担心他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也辞职跟来了。
  不仅妻子来了,连他们的儿子也转学到了贵州读书。家里人在身边,周玉阳一心扑在了教学上。转眼两年过去了,他的第一批学生顺利小学毕业,可以到乡里去读初中了,周玉阳的支教生涯也即将结束。可这时候,周玉阳了解到,好几个家长都说不让孩子去读书了。原来按当地的习俗,男孩读了小学就外出打工,女孩到了十五六岁就开始找婆家嫁人。“有女孩子趁我们过节回家就嫁人了……”周玉阳告诉记者。
  自己辛苦教出来的孩子却马上面临失学困境,周玉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是就此放弃回归都市生活,还是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学生继续读书?反复思考后,周玉阳又做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决定,把学生带出大山,到自己的老家去读书。
  但把孩子带到外地读书,孩子们愿意吗?家长能放心吗?周玉阳想先试探一下,他起草了一个托管协议,让家长们选择,结果出人意料。“开始我们只想带8个人,还要求是成绩前十名的,后来变成10个,再后来就不设条件了,多一个人就当加一双筷子……”周玉阳解释道。
  最终,周玉阳和妻子带着11个女孩和4个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投奔了自己老师创办的团洲中学。为了照顾这些贵州孩子,周玉阳甚至没有住在家里,而是吃住在学校。他的房间成了贵州孩子的大本营,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早晚自习都在这里解决,妻子刘晚凤也时常过来帮忙照看。
  把孩子们领回老家自己教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江州的生活……”这是贵州孩子陈荣涛的一封家书,如今,他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新生活。当初,15个贵州孩子不少人只穿了一身衣裳,带了些简单行李就来了。
  到了江州,全部的开销由周玉阳负担。现在,周玉阳在学校教书,一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15个孩子仅每个月交给学校的伙食费就要3000多元,周玉阳一直用过去的积蓄在支付,加上前两年义务支教,只出不进。“积蓄越来越少,这些孩子每年一共要8万元左右开支,还好有朋友支持……”周玉阳逐渐感到了压力。
  15个贵州学生总算安定下来,周玉阳还希望他们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但要让孩子们能在江州感到“家”的温暖,谈何容易。何况这些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为了慰藉孩子们,周玉阳买了10多辆自行车,一到周六放学,他就带着孩子们回自己父母家过周末。家前面空地上还“弄”了篮球架、羽毛球场和乒乓球桌,每星期还让孩子们看一次电影。
  为了让孩子们周末吃好玩好,周玉阳的妻子和父母从周六一早就要开始忙活,“炒点花生准备孩子回来改善一下生活,学校吃的不好,买了点肉,弄条鱼……”周玉阳的母亲杨桃荣告诉记者。周玉阳的妻子说:“学校常常吃土豆,但是吃不起猪油,猪油炒土豆是他们最喜欢的菜了!”
  周玉阳的父母本来可以在县城颐养天年,因为儿子要给贵州孩子一个家,两位老人家只好放弃清静的退休生活,翻修了乡下的老房子搬回来。“儿子和媳妇很辛苦,心疼他们,就回来帮他们干了。”周玉阳的父亲周关水说。
  让石板村的每一个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
  解决了孩子们当前的读书问题,孩子们的将来就成了周玉阳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有人带回了石板村现状的视频,“学校又变成老样子,操场上堆满杂物,窗户连玻璃都没有,我们在的时候已经把操场清理出来,窗户贴了玻璃纸,现在又回到原样了……”看着视频,周玉阳和孩子们都哭了。
  这段视频让周玉阳更加坚信把孩子带出来没有错。在贵州支教的两年,他做了不少调查,他发现,有很多像石板村一样的山村,因为条件艰苦留不住老师,孩子想读书没条件。
  “如果说他们笨就算了,上次月考陈荣玲第二,闵美第三,他们脑子并不笨,为什么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周玉阳说。在团洲中学,课间的时候也能看到贵州孩子读书写字的身影,他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如果考得上县里或九江市的高中就继续供他们读书,直到他们考上大学。还有很多当时没出来的孩子,我还想把他们也接出来。”可是,周玉阳不可能把所有孩子都带出来,他筹划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石板村孩子读书的问题。
  “带出来的孩子,学好后可以一部分人先回去当老师,我也跟他们一起回去,把学校办起来。我跟他们说好了,最少要回去服务5年。”周玉阳说,只要有3个孩子肯回去,他就能把初中办起来,石板村的孩子就能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这样就有机会考上县里的高中,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上大学。
  对周玉阳而言,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想改变当地的教育现状,让当地孩子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不只石板村一个地方这样,贵州山区还有很多地方更艰苦,我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做,”按照周玉阳的规划,他的另类支教生涯才刚开了个头儿,以后的路还有很长,可能碰到更多的问题,结果也没法预料。但周玉阳很乐观,他说有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有信心把这条路坚持走下去。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张文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镇魂街 的文章

 

随机推荐